第6章 计划初现
林锋仔细想了想,现阶段还是得白手起家,要自己去赚自己的第一桶金,于是将本子上的字写了划,划了写,怎么才能赚到第一桶金呢?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能从山水中找钱,林锋是个乖孩子,很少上山撵鸡,下河摸鱼,一是母亲不让,二是胆子小,山上河里都有蛇,林锋害怕蛇,看见了小腿肚转筋,更何况他还怕死,从小在温室里长成的个性,确实比那些在外散养的同学差的远。
但现在不行了,没有别的着了,即便害怕,也得去,否则重活一世有什么意思,林锋想起一些上一级的同学,抓黄鳝卖给店,还挺值钱,集市上也有卖山鸡野兔的,现在不像后世,兔子都是保护动物,禁枪,禁猎,现在虽然不禁,但捕猎的人也多,公社的人拿着猎枪,村里的青年拿着气枪,天天在山上“呯,呯”的放枪,所以野物并不好抓。
确定了第一桶金来自大自然的馈赠,那么首先要明白价格,不然这么小的年纪去卖,容易让人忽悠,再说价高价低的也不好掌握,黄鳝的价格林锋是清楚的,前几天的一位同学就说过大约4元一斤,都卖给饭店了,野兔的价格林锋隐约记得好像是5元一斤,正好明天是黄村大集,到集市上去扫听一下价格。
确定了需要捕捉的东西,剩下的就是怎么捕捉,前一世看重生小说,主人公总是很轻松的去捕捉,而且量大好销售,整个一个主角光环,轮到自己时,林锋发现自己好像啥也不会,唯一记得的就是怎样编织鳝鱼笼,怎样配置鱼食,至于怎么下笼,是一窍不通,最关键的是林锋记得捕捉黄鳝会和水青(能在水里生存的一种蛇,无毒)一块进笼,需要将水青和黄鳝一块倒进盆里,水青自己就爬出去了,黄鳝身上没有鳞片出不去,也可以用手挑,但这个对于林锋来说挑战难度就太大了,根本不敢哪,至于兔子就更难了,林锋听说过下兔子套要找兔子道,但林锋不会,只能到山上找找看别人是怎么下的,好在林锋前世冬天上山割草的时候看见过,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只能去碰碰运气了,实在不行只好求助父母问问村里谁会下兔子套,但这是最后一个备用招,这种事情尽量不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或者知道的越晚越好,事情还没有办成,不能过早的张扬,省的到时候让人看了笑话,低调,再低调,低调才是王道,想到这里林锋嘿嘿笑了起来,虽然这一世才十一岁,到一定要稳重,前世那种不靠谱的事情还是别干了。
编制黄鳝笼子和下兔子套,都需要22号的细铁丝,这就需要钱去买了,少说也得个五块六块,这个钱也没有,好在手里还有几个生铁块,大约二三十斤,卖给镇上的废品收购站,三毛钱一斤,也能卖个八九块钱,别问生铁怎么来的,镇上就有铸件厂和铁作坊,还没重生前的林锋就偷摸的捡来的,现在正好用上。
至于卖到哪里,林锋已经想好了,数量少就卖给镇上的饭店,如果多的话就卖一部分去隔壁文水县的官留镇,林锋没有自行车,去不了远地方,就算能去,林锋也不敢去,你想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子,手里拿着几十块钱,那不擎等着抢吗,不要小看现在的社会,社会上还是有很多的街痞溜子,一些大一点高年级男学生偶尔也参与进去,所以没有足够能力的前提下,财不能露白,否则就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沾屎上身,恶心也会恶心死自己。
文水县比青山县要富裕,早在八九十年代,文水县涌现出一大批国家500强企业,农民也很有钱,九十年代青山县的手扶拖拉机还不多,至少黄村也就有个五六台,但文水县就达到了每五户就有一户有手扶车的普及率,就问你服不服,那是真有钱哪,就连当时的海城市也比不了文水县,如果不是后期的国有资产私有化,文水县恐怕就了不得了,林锋前世的岳父岳母就在文水县的丝绸厂,高峰时期光厂子里的员工就有三四千人,而这样的厂子在文水县比比皆是,这还是一个连四线都算不上的小城市,可见文水县当年的辉煌程度。
剩下的就是做准备工作了,想到了就干,林锋准备下午就上山,坎一些棉花条子(其实就是长在山坡上的一种槐树条子),编筐编篓都用它,老师的教鞭棍也用它,有时老师的教鞭棍坏了,就会安排几个学生上山去折几根回来,学生们就像领受了光荣任务一样,高高兴兴的就去了,回来后还将条子挑选出笔直的部分,用刀切好,恭恭敬敬的放在老师的讲台上,岂不知这种全新的教鞭棍很有韧性,打在身上是真疼,一打就是一条血棱子,他们也很快就接受到了教鞭棍慈祥的抚摸,那个时候的老师打孩子是家长默许的,不打岂不上天了,所以无论男女都基本上挨过揍,是那个时代的特色,二三十年后老师也不敢打孩子了,有些家长会堵着门告老师,哪个老师还敢,慢慢的老师也就不大管学生了,造就了一批温室中的花朵,动不动就跳楼自杀,真是悲哀,林锋那个时代就没听说过学生自杀的事情,真是欠打。
顺便看看有没有下的兔子扣,也好学习一下怎么做,回来后就去废品回收站将生铁卖掉,顺便在供销社买点细铁丝,计划编到这里,林锋合上了书本,将椅子放回原味,这时候母亲也喊起了林锋“林锋吃饭了”,“哎,马上”林锋回应道,掀起了门帘(家里的三个房间都没有门,母亲就用布做了个门帘,夜晚挡风,也防止厨房的油烟串过去),几步就到了中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