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蒋介石大传(上册) > 第23章 北伐和清党 (1)

第23章 北伐和清党 (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一、攻占湖南湖北

1.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广州国民政府经过两次东征和南征。肃清了广东境内的军阀势力,取得了军政、财政等各方面的统一,进而又完成对广东、广西两省的统一,形势大为好转,工农运动也蓬勃开展,广大民众迫切要求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及早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种种迹象表明:广州国民政府有实力、有必要进行北伐,以安天下。

作为广州国民政府的实力派人物——蒋介石,经过东征、南征,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军事势力,并有了一定的影响,他早在东征归来后就主张北伐。1926年2月24日,蒋介石在“统一两广特别委员会”会议上提出了“应早定北伐大计”的主张。这是因为他需要突出北伐的重要性,从而将自己作为军事最高负责人推上政治制高点。

此时的北洋军阀有三大系:奉系张作霖占有东北和山东,直隶一部及京津地区,控制津浦线北段,拥有兵力35万。直系孙传芳以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五省联军总司令自居,控制津浦线南段,有兵力20万左右。直系吴佩孚占据豫、鄂、湘三省及陕西、直隶一部,控制京汉全线及粤汉线北段,约有兵力20万。

1926年4月16日,政治委员会与军事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决定由蒋介石、朱培德、李济深三人草拟北伐计划,由宋子文筹办军饷。恰在此时,赴湘联络唐生智的陈铭枢、白崇禧也圆满归来。这样,使原来对北伐持谨慎态度的将领也乐观起来了。在李济深、陈铭枢、李宗仁等人的一再催请下,军事委员会于5月29日开会决定,蒋介石命第七军立即出发援湘,北伐实际上开始了。

4月份由蒋介石等人参与制定的第一个北伐进军计划要点有:国民革命军同时向湖南和江西进军,西路占领长沙,东路攻占南昌,然后会攻武汉;以3个军(6个师)进攻江西,4个军(8个师)攻打湖南。这个计划的主要缺点在于与吴佩孚和孙传芳两股军阀势力同时作战,在向湘、赣进军的兵力部署上几乎是平均分配力量的,而闽、粤边界方面对孙传芳的进攻威胁没有多少防范。

1926年5月底,加伦第二次到广州后,军事委员会根据加伦的意见重新拟定了作战计划。首先打击吴佩孚在两湖的军队,攻占武汉,然后与冯玉祥的国民军会合,对孙传芳采守势,同时固守广东根据地,留一部分兵力护卫闽、粤边境。这个方针被蒋介石最终采纳实施。

6月4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举行临时全体会议,通过迅行出师北伐案,并决定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于次日由国民政府颁令任命。国民革命军共有8个军:第一军军长何应钦,留守潮梅,由副军长王柏龄代,党代表缪斌;第二军军长谭延闿,副党代表李富春;第三军军长朱培德,党代表朱克靖;第四军军长李济深(留守广州),由副军长陈可钰代,党代表廖乾吾;第五军军长李福林,副党代表李朗如;第六军军长程潜,副党代表林伯渠;第七军军长李宗仁,党代表黄绍竑;第八军军长唐生智,党代表刘文岛。总司令部以李济深为总参谋长,留守广州,其职由总参谋次长白崇禧代,邓演达为总政治部主任,总顾问为鲍罗廷,以加伦为军事顾问。全军共10万人。

蒋介石给总司令部规定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将军政大权集中于总司令一身。他派人拟订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组织大纲》规定:“国民政府特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一人,凡国民政府下之陆、海、航空各军,均归其统辖”,国民政府原设有政治训练部、参谋部、军需部、海军局、航空局、兵工厂等均直属于总司令部,出征动员令下后,即为战争状态,为图军事便利起见,凡国民政府所属军、民、财政各部机关,均须受总司令指挥。秉承其意旨,办理各事等等。实施这个《大纲》的结果,便使蒋所在地就是国民党中央、国民政府所在地,蒋就是国民党、国民政府,“威福之甚,过于中山为大元帅时”。

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是在北伐先遣队与第八军取得衡山、金兰寺战斗和安仁、攸县战斗的胜利后。国民政府根据新制定的作战计划,于7月1日颁发了动员令,部队集中计划和战斗序列亦同时颁发。

7月4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正式发表了《中国国民党为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宣言》。《北伐宣言》发布后,7月9日,蒋介石宣告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是日,在广州东校场举行了5万余人参加的北伐誓师大会和隆重的阅兵仪式。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达的部队集中计划如下:以第四、第七、第八军约5万人担任湖南战场的正面进攻。第四、七军组成右路军,第八军为左路军。第四军进抵安仁后向攸县集中,第七军向永丰(今双蜂县)集中,两军集中完毕后,协同第八军进击敌军。第八军自衡山出发,俟第四、七军集中完毕,协同歼敌。以上3军均以攻占长沙为战斗目标。

第二、第三、第六军和第五军之一部,进入湘东、湘南一带,警戒江西之敌。第二军向桂阳、酃县前进,一方面监视赣南敌军,一方面掩护主力集中。第三军集中茶陵,第六军集中安仁,除监视江西方面敌人外,并策应我军正面的进攻。第五军第十六师之四十六团集中桂阳,除监视赣南敌军外,保持第二军后方的联络。

第一军集中衡阳,作为各方面的策应。为了保证广东的安全,决定留总参谋长兼第四军军长李济深坐镇广州,统筹一切。以第一军军长何应钦防守潮梅,护卫广东东部边境,以防福建之敌。另任白崇禧为总司令部行营参谋长,随营赞佐。

以上计划下达到各军后,在粤待发之部队即按第四、第三、第二、第一、第六各军和第五军第十六师第四十六团的次序,由粤汉铁路广韶段开始运输,至8月5日均到达指定地点,集中完毕。由此揭开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的序幕。

2.首战湖南

湖南是北伐军的必经之地,湖南形势的发展和演变对北伐战争意义重大。湖南当时还掌握在军阀赵恒惕手中,由于他鱼肉百姓,不得人心,在革命形势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工农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对吴佩孚、驱除赵恒惕的运动,这对北伐军胜利进军极为有利。

当时,湖南军阀内部矛盾重重,赵恒锡手下将领唐生智决定配合广东革命政府的北伐,但虽然唐生智得到了来自广东方面的大力支持,然而实力有限,只有退守湖南南部,陷于被动局面。万般无奈之下,唐生智派心腹前去广东,面见蒋介石,请求尽快援助。

蒋介石大举北伐的准备工作尚未就绪,但不能不考虑援湘的问题。因为湖南劲旅叶开鑫正投靠吴佩孚,充当了吴佩孚进攻广东革命根据地的马前卒,一旦军事失利,北洋军阀将兵临广东,不仅使湖南驱赵所造成的有利形势毁于一旦,而且使革命根据地失去了屏障。5月中旬,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了整理党务案,蒋介石总揽了党、政、军大权后,决定援助唐生智,以缓和局势,巩固前进阵地。

蒋介石在军事委员会上提出拨发广西军费20万元,并下令出兵援湘,广东方面调第四军第十师陈铭枢部、第十二师张发奎部及独立团叶挺部入湘援唐。

北伐先遣队分途由桂、粤挺进湖南,配合唐军投入了保卫湘南的战斗。5月12日,第七军第八旅第十五团抵达衡阳,正值叶开鑫军猛攻衡山,敌方展开激战。

衡山激战之时,粤军陈炯明旧部也在湘东南起兵发难,一时,北伐先遣队战场吃紧,亏得独立团及时赶到投入战斗,才稳住阵脚。与此同时敌军还向渌田、黄茅铺发动猛烈攻击,独立团和三十九团奋起阻击,并发起了反攻。6月5日,独立团进占攸县。

衡山的巩固和攸县的收复,肃清了旧军阀在湘南的军事力量,巩固了北伐战争的前进阵地。蒋介石闻讯大悦,特电贺唐生智,在此之前已任命唐生智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兼北伐前敌总指挥,全面主持前线党军政务。

湘中敌军自6月上旬战败,退守涟水和渌水北岸一线后,北伐军先遣队和第八军为迎接大部队到来,也推进到涟水、渌水南岸,战争暂呈胶着状态。这时,北伐军已举行誓师仪式,各军按照蒋介石等颁布的集中计划,正陆续进入湖南,以占领长沙、醴陵为战略目标。6月中旬,吴佩孚为保住两湖地盘,任命叶开鑫为湘军总司令,6月18日,吴佩孚又任命湘鄂边防督办李倬章为援湘军总司令,严令叶开鑫、余荫森夺取衡阳,控制全湘。

6月中旬,湘江东西两岸地区的湘鄂军都积极准备,有向北伐军进犯之势。这时北伐军大部尚未入湘,敌众我寡,若不采取积极行动,不仅对峙局面难以维持,而且可能陷于被动。在此情况下,唐生智一面派员与叶开鑫假和,一面于28日与第四军第十师师长陈铭枢分别致电蒋介石,认为:“敌扰不已”,“确欲大举来攻”,唯有“直下长沙”,才能分化瓦解敌军。“若固守原防,不惟难以持久”,且“处处立于被迫地位”,应趁敌内部“尚相疑惧,不能统一指挥,团结未固之机攻之,易于瓦解”。蒋介石采纳了唐、陈的意见,命唐生智率第四、七、八军及早进攻。

这时,在湖南前线的北伐军主要将领有第七军军长李宗仁,第八军军长唐生智,第四军副军长陈可钰尚未入湘,由陈铭枢代理率领第四军。唐、李、陈等人组成了前敌总指挥部,分右、中、左三路进攻。

7月5日拂晓,北伐军中、左两路军突然发动了攻击。这时河水暴涨,船只早为对方卤去,他们凭河顽抗,又有兵舰为助,一时很难得手。左路军于是找来民船三四十只,四周驾塞钢板棉絮以为掩护,并用小火轮(也镶有钢板)10余艘向北岸猛冲,几经苦战,始得强渡。7月6日,第八军第四师和第七军第八旅攻占娄底。7日,第八军第一师进占谷水。8日,北伐军又占领大乐坪、连山。这时潭市敌主力凭借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坚守阵地。左路军虽激战终日,仍无进展。直至9日凌晨,第八军第四师前往增援,始攻占潭市,吴军狼狈溃走。

中路军方面,第八军教导师于7月8日进抵朱津渡,经猛烈攻击,强渡涟水。与此同时,第二师也渡过了涓水,经与蒋锄欧、余荫森等部激战后,攻克了易俗河。9日,鄂军第一师攻克湘乡,教导师向如意亭追击。第三师又渡过涟水,10日,进克湘潭,敌纷纷向长沙溃退。

右路军方面,由陈铭枢师长指挥张发奎率三十五团、二十九团为右翼队,担任主攻任务,攻击沈潭,占领醴陵城。叶挺独立团为左翼队,担任佯攻任务,向泗汾、豆田、龙山铺之敌正面进攻,相机向醴陵城攻击前进。三十团为总预备队,二十八团在攸县对茶陵、莲花方面警戒。

7月10日,北伐军开始向醴陵进击。左翼叶挺独立团以一部分从泗汾桥左侧涉过渌水北岸,侧击敌人,以主力沿攸县通醴陵大道前进。午夜3时,第三营第九连隐蔽接近北军阵营,分两处抢渡泗汾桥,占领北岸。

在进攻泗汾桥的同时,为牵制敌军兵力,叶挺令左翼一营向豆田攻击,占领河南岸的北军阵地,在第一营的奋勇攻击下,北军纷纷向醴陵逃去。北伐军渡过渌水后,很快将珠萍路及渌水的北军肃清。等到醴陵被北伐军攻克后,浏阳无险可守的北军逐撤至汨罗江以北。

醴陵的攻克,在战略上使长沙守敌屏蔽尽失,并保证了在湘江西岸向湘潭、长沙一带进军的第八军不受到侧击威胁,从而为中、左两路革命军迅速进攻和克复长沙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7月11日,在长沙工人和学生的有力配合下,第八军李品仙第二师首先进入长沙城。何键第一师即以主力向益阳进击,一部分则开向靖港。7月12日,第七、八军又分别攻克湘阴、益阳各要点。

在湖南战场,北伐军与吴佩孚旧军阀战斗得如火如荼之际,蒋介石在广州主要是经营党务政治问题,做些战争动员和后防基地安全部署等诸多事宜,对北伐战场则是遥控指挥,不直接指挥。

等到长沙克复之后,蒋介石复电北伐前敌总指挥唐生智贺捷。7月16日,蒋主持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会议,决议李济深参谋长留守广州。等到一切安排就绪,蒋打算亲赴前线,统兵作战。

长沙克复后,7月14日,国民党湖南省、长沙市两党部,两总工会等代表,赴湘潭迎接北伐军将领进入长沙。7月25日,湖南省政府正式成立,唐生智任省政府主席兼军事厅长,长沙之克复标志着北伐第一期作战胜利结束。

北伐军占领长沙后,中路进逼岳州,左路进逼常德,右路进逼平江,湘中局势大半已定。由于战局发展超出了作战双方的预料,需要在作战计划等方面进行调整。因此,7月中旬至8月中旬,北伐战事暂行消歇。

7月15日,李宗仁率第七军军部经桂林抵衡阳。17日,陈可钰率第四军军部经广州进至醴陵。24日,唐生智在长沙召开四、七、八军前敌将领会议,商讨下一步作战计划。

对于作战方案,唐生智、李宗仁提出鄂赣并进,分道出击。这个方案的核心就是由唐生智指挥进攻湖北,由蒋介石督率其他部队再去开辟江西。第七军第二路指挥官胡宗铎不同意这个主张,建议先鄂后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