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蒋介石大传(上册) > 第32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2)

第32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徐州为苏北门户,军事要冲,徐州失守,苏北、鲁南全线动摇,蒋介石当即在南京召集军事会议,决定亲自北上,夺回徐州。此时,宁、汉间矛盾已趋缓和,而李宗仁陈兵于芜湖——南京间,却使得蒋如芒刺在背。戎伍起家的蒋介石明白,要摆脱困局,只有在战场上重新杀开一条血路。

7月25日,蒋介石率第一军第二十一师赶赴蚌埠,准备北上一博。至此,第一军基本上均已离开南京。李宗仁对北上态度消极,并对蒋说其部队到徐州会有思乡之情,不宜作战,而不愿向苏北发兵。白崇禧对此态度不明,何应钦的第一路军远在海州一带,无法及时回军。北进收复徐州主要还是依靠王天培的第十军。26日,蒋介石下达作战命令,以第二路,第三路左、右两翼分由东、西、南三面向徐州分进合击。第二路总指挥仍为白崇禧,第三路总指挥蒋自兼,王天培、贺耀组分任所属左、右两翼总指挥,第二十一师为总预备队。

当时,各部距徐州均不过百里左右,蒋介石希望乘孙、张联军新下徐州、立足未稳之机,一举收复徐州。王部随即迅速北进,8月1日下午,进抵徐州城郊,当夜,前锋直逼徐州城下。

第二路于7月31日与敌人发生接触,但直到徐州兵败,始终未组织起像样攻势,该军实际是处于观望状态。

第三路右翼担任正面攻击任务,蒋介石随该路行为,并调预备队二十一师加入,该路战斗力较弱,行进也颇迟缓。经蒋一再督促,并以亲信部队第二十一师殿后,才于8月1日由徐州南面进抵徐州城郊。2日,左、右两翼分别从西、南两面向徐州郊外敌军据点发起强攻,前锋直逼徐城外围敌军最后据点,双方在此展开激烈拉距战,宁军攻势甚猛,徐州城几乎被其合围。

下午,蒋介石亲自抵达距徐城仅7里的云龙山麓督战,并判断敌人险要已失,不会持久,准备部署向徐州追击。然而就在此时,风云突变,敌军紧急自后方及战事较为平稳的陇海路东段抽调大批兵力,向进展最快的左翼第十军全力反扑。第十军进展正顺时,骤遇强劲反击,措手不及,遭遇挫折后即一蹶不振,于下午6时前全线后撤。

当第十军仓皇溃退的时候,第二路又蛰伏不动,担任正面主攻的右翼部队在各路敌军联合夹击下,溃不成军。3日凌晨,蒋介石忍痛下令各军全线后撤,徐州攻击战,功败垂成。6日,蒋介石狼狈逃往南京。为逃避指责,他将此役失败归结于王天培部的溃退,先将王关押,随后秘密处死。

与徐州兵败的同时,蒋介石在政治上也遇到了巨大麻烦。为了确保自己的“正统”地位,汪精卫提出了蒋介石必须下野作为各方和解的强硬条件。

与汪精卫相比,形势对蒋介石十分不利。在南京内部,蒋介石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系矛盾日益尖锐。5月中旬,李宗仁、王天培等防地直接与汉方对峙的将领曾往武汉政府辖区地江西湖口,与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会晤。李、王赴赣,是在得到蒋介石同意之后,本身并不越轨。不过,据朱培德报告,李宗仁在会谈中表示:对于宁汉双方的党务之争不负责任,表现出欲充当宁、汉两方之外第三者的姿态。汪精卫据此判断,宁方“内部已经起了分化的趋势”。李宗仁的表态,表现出其欲与蒋介石划清界限的态度。

7、8月间,汉方开始着手分共后,桂系与汉方备要员间更是信函往还,十分热络。但在双方态度尚不明朗、局势难以预料情况下,也不想公开与蒋决裂,不愿看到南京政权基础发生动摇。蒋介石在汉口演说

8月初,南昌起义爆发后,汉方对中共实行武装镇压,这使得桂系大感称心,双方更有意进一步接近。恰巧此时蒋介石又兵败徐州,军威重挫,桂系认为时机已到,开始跃跃欲试,准备出来收拾局面。桂系由李宗仁领衔,致电汉方及冯玉祥等,邀请武汉方面的领导人到南京,召开中央全会,解决党务问题。数封电报,蒋虽然也参与其中,但列名在李、白之后,更多地体现的是桂系的主张。

武汉方面对南京内部的派系之争自然是了如指掌。8月9日,唐生智发出通电,严厉指责蒋介石自立政府,擅开会议,屠杀异己,对蒋穷追猛打。随后,汪精卫等致电李宗仁,号召召开国民党四中全会以解决目前的诸多纷争。唐、汪两人一唱红脸、一唱白脸,中心意思是宁汉合作可以,但蒋介石必须下野,向桂系发出驱蒋合作的信号。

徐州兵败后,蒋介石意识到形势严峻。8月6日,蒋介石召来李宗仁,表示愿意辞职,以承担徐州失败责任。李宗仁因为摸不清底细,惟恐过早表态得罪蒋介石,所以进行全力挽留,一再劝蒋介石放弃辞职打算。

1927年8月11日,国民党中央党部在南京召开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蒋介石提出了辞呈,与会人员自是挽留了一番。蒋介石于8月12日晚宣布辞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本兼各职,次日在上海发表下野宣言,随即乘船去奉化老家。

蒋介石表面上不加张扬地离开南京,但他有着自己的打算:他需要统一,这样可以吞并汪精卫控制的具有法统地位的中央党部和政府,南京可以成为国民党的合法政权;他同意让步辞职,把汪精卫、西山会议派引来南京,稳住地方实力派桂系,为日后全面夺权放下鱼饵;他制造混乱,辞职时带走一大帮人,中央监委张静江、蔡元培、吴稚晖及国民政府主席胡汉民等人均跟着蒋介石辞职去了上海,南京城里负责与汪精卫、西山会议派谈判的是做不了主的桂系和何应钦等,这使得他可以从容地在日后的派系斗争中插上一手。

二、蒋宋联姻和第一次复出

1.宁汉合流与蒋的外游

蒋介石下野后,中国政局随即动荡不堪,各党各派纷争日增。支持蒋的胡汉民、吴稚晖、李石曾、张静江、蔡元培等相继离职,离开南京前往上海。桂系一时掌握了南京政权,但在宁、汉合流一事上迟迟不能取得进展,南京国民政府内部的争议、分歧有增无减。

此时孙传芳乘机挥师渡江南犯,于8月28日占领了栖霞山及龙潭车站,直逼南京,情势危急。何应钦、李宗仁调集重兵迎敌,8月30日,在龙潭大败孙军,俘敌3万余人,化险为夷,转危为安。龙潭一役使宁、汉双方在经受敌军惊吓之后,感到继续分裂下去,对谁都不利,所以双方都认为有必要加快商议合作的进程。9月15日,国民党宁、汉、沪各派系成立中国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改组南京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由谭延闿任国民政府主席。中央特委会的成立,标志着宁汉合流的完成,特委会由桂系、西山会议派操纵,蒋介石、汪精卫、胡汉民都拒绝到任。汪精卫本想通过合流重新确立在国民党内的独尊地位,没想到只是特委会、国府常委、军委主席团成员之一,武汉方面没占到便宜,反而失掉了正统地位。9月13日,汪辞去职务,带着几个亲信一道前往九江。

1927年9月21日,汪精卫回到武汉,与唐生智合计成立武汉政治分会,宣布与特委会对立。于是,一场刚刚实现的“统一”,又因为权力分配不均陷于破裂。lO月22日,南京特委会宣布讨伐唐生智,李唐战争爆发。11月中旬,唐生智兵败下野,两湖地区为桂系所占。11月15日,李宗仁率部进入武汉,唐生智残部回到湖南,在岳州盘踞。

此间,汪精卫还利用汉方的另一军事实力派张发奎的势力与特委会对抗。10月21日,在武汉已无立足之地的汪精卫只好与张发奎逃往广州,成立了广州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和广州国民政府,并准备利用家乡的优势发展实力,桂系主力离开南京,唐生智被击溃,汪精卫前往广州,要求蒋介石下野的力量暂时消失。

此时,蒋介石的心态是放开手脚,让这些所谓的政界要人尽情施能。蒋从中可以认清他们的真正嘴脸,也好决定以后的具体对付方法。到了野鹤闲云的后期,蒋已准备复职,重出执政了,同时,蒋介石也积极为自己积累政治资本,为了获取更多的支持,他必须与帝国主义的一国或多国建立联系,这实际上是蒋对外政策和策略的延续。至于究竟是归属于日本,还是美、英,蒋当时主意不定,犹豫不决,无奈只能全面试探,以下从日或从美的决心。

蒋介石下野前,各帝国主义国家虽然把他看作最具实力的新军阀,但由于其讨汉主张与帝国主义愿望相悖,故未得到支持。下野后的蒋介石十分清楚,欲东山再起,没有帝国主义的支持是不行的。出于这种考虑,下野后不久,蒋介石就决定远游日本,寻求支持。

蒋介石在日本期间,发表《告日本国民书》,呼吁“中日亲善”,表示什么“中国革命之迟来,与日本之安危有密切关系”。他先是拜谒了日本黑龙会头子、著名的国际间谍、中国通头山满,并在住处写“亲如一家”的条幅,又接见当年在日本新野炮兵联队当见习官生时的师团长长冈外史,并为其书写了“不负师教”的条幅。蒋介石还通过头山满,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陆军大臣向川义则、参谋总长金井范三及参谋次长南次郎进行秘密会谈。

在与田中义一的会谈中,田中义一表示对蒋介石“将充分援助”,但其有三个条件:一为蒋介石必须反共,二为蒋介石必须“不牺牲日本之权利”,三为蒋介石“先行巩固南方”,只有先巩固南方,才能着手北伐。通过一系列的密谈,蒋介石与日本政府达成4条密约:蒋介石承认日本在满洲的特殊权益;蒋决定反共到底;日本支持蒋政权,日本借予蒋氏四千万日元,以助蒋安定中国;中、日两国实行经济合作。双方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蒋介石在日本的一系列活动,促使美国政府改变了观望态度,积极拉蒋站在自己一边。美国外交代表在上海加紧与蒋方人员接触,驻日本使节直接与蒋介石谈判,双方达成默契。基本内容是:美国愿意全力支持蒋在中国建立政府,统一中国,蒋介石政府将尽力保障美国在中国所取得的一切权益。蒋介石在完成一系列政治交易后,取消原定的前往欧美的计划,11月10日,径直返回上海。

2.蒋宋联姻

蒋介石下野后,便忙着张罗与宋美龄的婚事。1922年,蒋介石与宋美龄第一次相遇在上海孙中山的寓所里。那是一次基督教教徒的聚会,宋美龄那娇小的身材,娟秀的面庞,伶俐的口齿,把蒋介石惊呆了,他简直是如痴如醉。尤其是宋美龄那夺目的风采和广泛的交际关系,加上她那美国式的教养和气质,以及她背后的那个有财有势的家庭,更令蒋介石一见倾心。此时,距蒋介石与陈洁如结婚刚刚一年。

然而,蒋介石追求宋美龄的最主要的目的还在于他要赢得孙中山的信任,以便成为孙的继承人。要得到孙中山的信任,最好的办法是成为孙中山的亲戚,与孙中山结成连襟,蒋介石自然明白裙带关系在中国的重要性。

蒋介石的目的是成为中国的统治者,这就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和雄厚的经济实力的支持。他深知宋美龄的哥哥宋子文是理财能手,而宋美龄的姐夫孔祥熙更是有名的大财阀,若与宋家攀上千丝万缕的关系,对蒋的仕途将是有利的。

蒋介石决心一下,便制造了追求宋美龄的长线战略,他先向孙中山扣响了敲门砖。宋美龄是孙中山的妻妹,凭借孙中山的身份和地位向宋家提亲也许是条捷径,蒋介石利用闲暇之余,向孙中山道出了藏在心底的话:“我已无妻室,请问先生,宋小姐能受您劝说与我结婚吗?”很显然,他有意隐瞒了自己的发妻、侧室和新婚夫人陈洁如。

孙中山对蒋介石的风流韵事也略知一二,他当时没有明确表态,只是很含糊地说:“等等吧。”迟疑了一下,他又补了一句:“这主要看美龄的心思,她心高气傲,你先耐心等一等。”

于是把求助于目光转向宋蔼龄,得到她的首肯。宋蔼龄展开纵横捭阖之手段,使宋美龄相信嫁给蒋介石必能荣耀门楣,幸福终生,使宋子文意识到若阻止这桩婚姻,他将一事无成,使母亲宽慰,蒋介石必将光耀宋家门庭,宋蔼龄为蒋宋联姻忙碌着。

在认识宋美龄之前,蒋介石已先后有过三次婚姻。为了扫除同宋美龄结婚的障碍,取得“合法”的求婚资格,蒋介石不惜采取各种手段,使得发妻毛福梅离婚不离家,侧室姚冶诚离婚别居,哄骗陈洁如“出国考察”,从而一一解除了与三个妻妾的关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