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蒋介石大传(上册) > 第69章 组织几次大会战 (4)

第69章 组织几次大会战 (4)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面对意料之中的失陷和意料之外的悲剧,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倭寇在京之残杀与奸淫未已,似此兽类暴行,彼固自速其灭亡,而我同胞之痛苦极矣!”南京的悲剧随着一道道电波传遍华夏大地,日寇的凶残激发着炎黄子孙的血战到底的决心!

南京保卫战的悲壮在于“明知不可而为之”,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场失去的战役,但它的意义却并未因失地、损兵和惨遭屠城而抹煞。时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参谋处科长的谭道平,亲历抗日战略决策,淞沪出击与南京之战,他也和蒋百里及南京保卫战组织者和亲历者唐生智,郭岐等一样,在早年就留下了对战役肯定的评价:

南京的守城战是中外人士观瞻所在,富有战略的意义。在战略上看来,也可以吸引追击的敌人向南京前进,使从上海撤下来的五六十个师,至少也可以减轻一些压迫,得到转进喘息的时间。

同时,我们要知道上海战争退下来时,我们尚有百万大军,等待重行编配,而敌人却正欲以闪电的姿态来跟踪追击,以消灭我们的作战主力,所以,我们备战首都的决心与行动,却吸引住敌人四个师团以上的凶猛力量。换句话说:南京卫戍战的另一伟大意义,是在掩护我上海大军得以安然地向浙皖地区退却。

我们在南京卫戍战争中得以遵照正确的战略路线发展,于是就造就了敌人的不幸。他们第一个判断错误,便是以为上海战后的决定性战争,便是南京,而在南京的决定性战争中,中国必然地屈膝求降。他们迷恋于战争的可以迅速结束,胜负可以立刻决定。然而,事实却粉碎了他们的幻梦,一部分兵力被消耗了,数万雄师被牵制着,他们不能速战速决,也不能速和速结。等到南京攻下,陶德曼调停也宣告失败。这样,使我们得以安然于第二线的布置,以及武汉三镇保卫战的能有充分准备。从上,他们的泥足,是更深地陷入了下去,以至今日的无条件投降。

南京战役组织与指挥者唐生智是也说过,“南京我明知不可守,这是任何有常识的人都会知道的。”“我认为守南京主要的目的还是争取一些时间,使才撤下来的部队得以休整和准备,而不单纯从南京是首都或中山陵寝所在地来考虑。”

南京13日陷落后,蒋介石于12月14日从江西到湖北武昌。17日发表了《全国军民书》,书中说明了中国持久战的重心已由城市转入农村:“中国持久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国之民心。同仇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之国土以内到处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壁垒,以致敌之死命。……最后胜利必属于我。”

三、惨胜台儿庄

1.枪毙韩复榘

1937年的抗日悲壮而凄凉,日本人迅猛的攻势大大出乎蒋介石的预料,主动开辟的淞沪战场吸引了日军的兵力却未能遏制他们的攻势,上海、南京相继沦陷,乘胜追击的鬼子兵兵锋直指蚌埠,企图与华北的同伙会师徐州。江南满目疮痍,华北也已经是一片狼藉。到年底的时候,中国军队在华北的战线已经退到西起包头、东至济南的黄河南岸地区。

令蒋介石心情稍微放松一点的是华北的屋脊依然挺立,太原虽然丢失,阎锡山的晋军仍然守卫着晋南.而共产党的八路军也在晋西的吕梁山区、晋北的五台山区站稳了脚跟。让他寝食难安的是处于津浦路济南——徐州——蚌埠间的黄淮地区,那儿一旦失守,南北两个战场将连在一起,中原地区则受到从北、东南两面的压迫。

黄淮地区是第五战区的防地,五战区的司令长官李宗仁是桂系中流砥柱,屡次与蒋介石兵戎相见,但他资格老,为人处世也比较开明,在国民党内很有影响力,而且有卓越的军事才干,蒋介石对他是爱恨交织。五战区所属部队大都是杂牌军,数万中央军在南北战场被日军扫荡后,短时间难以援助腹背受敌的五战区,蒋介石也不由为驻守徐州的李宗仁担心。真是有些后悔当初没有多调拨几个中央军去防守如此重要的地区!

不过,最让蒋介石担心的还是韩复榘,拥兵8万的韩复榘负责津浦路北段防务,可是在日军的进攻面前却只思保存实力,不作有力抵抗,不仅没有把李宗仁放在眼里,就是自己这个委员长亲自下的命令也如同耳边风。

日军在10月进攻山东的时候,李宗仁和蒋介石一再要求韩复榘指挥部队固守黄河北岸以保全山东大部,声援平汉作战,而韩则借口北岸无活动余地,擅自将主力部队置于南岸,致使日军迅速南进。在部下将士的强烈要求和蒋介石、李宗仁的敦促下,韩复榘才率部渡河与日军交战。济南战役中,损失很大,他慌忙将部队全部撤至黄河南岸,炸毁大桥。

战前,蒋介石把援助韩部的一个重炮团调走,使韩在战役中很被动,因此韩认为蒋介石要借抗战之机消灭自己,此后就更加消极避战以保存实力。炸毁黄河大桥并没有阻挡住意图打通津浦线的日军,他们很快就在济阳至青城渡过黄河,而韩则闻风于12月24日逃离济南。蒋介石、李宗仁又电令韩复榘在泰安、临沂一线配置有力部队,利用泰山、沂山、蒙山的有利地势,有效迟滞敌军的进攻。但韩拒不执行,擅自弃守泰安、曲阜,向鲁西南撤退。由于韩复榘畏敌如虎,闻风丧胆,不听军令,一再退逃,不到20天的时间里就不战而弃黄河天险以及济南、济宁、泰安等要地,而且导致运河防线几不可守,战略要地徐州和陇海线均处于敌军的严重威胁之中。

德国的调停随着日本提出更加苛刻的条件也濒临破产,蒋介石在1937年底做出了一心抗战的决定。日军南北夹击打通津浦线的意图十分明显,而韩复榘消极避战使得北线的门户洞开,蒋介石意识到一场恶战已是不可避免。为打好将要爆发的徐州会战,蒋介石觉得有必要检讨北方抗战得失,整顿华北各军将领的思想,韩复榘现象并不是特例。

1月10日,在白崇禧的陪同下,蒋介石由武汉飞赴河南开封。白崇禧乘坐一架运输机在前开道,蒋介石乘坐美龄号在后。抗战爆发以来,日机屡次对蒋介石跟踪轰炸,确实使他心有余悸,每次出巡都十分谨慎。

当时的河南省主席刘峙是蒋的心腹,抗战以来,他在华北每每不战而退,被人讥为“逃跑将军”,受到国人的谴责。连宋美龄也觉得继续用这样的人有损当局威信,但蒋介石却不以为然,他对夫人一语道出真谛:“不用他用谁?谁还能像他那样的听话!”刘峙听说委员长大驾光临,亲自指挥布置迎接和警卫工作。为了在蒋到时警卫上的方便,刘峙决定临时发出空袭警报,以便断绝交通。但是他却忘记将如此重要的大事通知开封的高射炮部队。

当白崇禧座机飞临上空,正准备着陆时,突然之间咚咚地打来几颗炮弹,远远跟在后面的蒋介石见此情景,大吃一惊,还以为日军已占领开封了。刘峙弄巧成拙,险些闯大祸,被蒋介石大骂了他一顿。

次日,蒋介石召集华北各部队团长以上军官在在开封开会。蒋先训话,鼓励各军官奋勇抗敌,指出过去几个月的失败,主要原因是高级将领缺乏进取精神,步步后撤,他强调今后要改守为攻,巩固武汉核心,东面要保持津浦线,北面要保持道清线。继由李宗仁和第一战区长官程潜报告战况。在这次军事会议上,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各战区实行军政合一的决议。蒋认为抗战以来,行政上对军事配合不力,提议战区长官兼省主席。随即提议由程潜兼河南省主席,李宗仁兼安徽省主席。

中间休息时,蒋介石派人请韩复榘去谈话,刘峙也陪着去了。这时众人纷纷议论,说韩复榘糟了。半小时后蒋介石出来宣布:“山东省主席兼第三路总指挥韩复榘违抗命令,擅自撤退,现在已经把他扣交军法讯办。”1月24日,韩复榘被枪决于汉口。旧军阀出身的韩复榘,当此存亡所系的全民族抗战之际,仍然以军阀时代保存私兵的旧观念指导行事,避免作战,贻误战机,不战而走,恶化战势,早已踏上了黄泉路。

身兼省主席、集团军总指挥和战区副司令长官数项要职的韩复榘被军法严办,全国民心士气为之一振。此后不久,蒋介石以韩复榘为例通电全国,警告各级将领“今后如有不奉命令,无故放弃领土,不尽抗战为能事者,法无二例,决不宽待。”军事委员会还公布了抗战以来受到奖惩的将领的名单,其中,受明令嘉奖者6人,包括上海孤军团副谢晋元,殉职阵亡的第九军军长郝梦龄,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等;受惩办者41人,包括贻误战机的六十一军军长李服膺等8人被处以死刑。毫无疑问,将韩复榘等一批高级将领严厉处置,对于严明军纪,鼓舞士气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打击日本侵略军,坚持抗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韩复榘是被处决了,但由于他的失误造成的损失却无法挽救。矶谷师团在占领济宁、邹县后继续向南突进直指徐州;日军板垣师团于1月14日侵占青岛后,沿胶济路西犯,至潍县南进,企图夺取鲁南重镇临沂,计划与矶谷师团合攻徐州。津浦路北段顿时形势灰暗。南京方面日军为了打通津浦线,也在2月派第十三师团渡江北上攻陷蚌埠。日军南北夹击徐州之势已经形成。

2.台儿庄大捷

徐州,地处津浦与陇海铁路的交叉点,扼苏、鲁、皖、豫4省要冲,是中原和武汉的重要屏障,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蒋介石为争取时间布置武汉会战,也只有选择徐州作为会战地点,以拖延日军前进速度。

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蒋介石苦于精锐部队在松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中受到重大伤亡,而二线兵力又尚未组织到位,只得要求李宗仁在第五战区组织桂军、川军、西北军、东北军等地方部队,在津浦线布防,迎击敌军,以迟滞日军溯长江而上或沿陇海线西侵。

在大战开始之前,统帅部有两种意见,一种为防守战,欲凭借工事持久防守;一种是以时任军令部第一厅厅长的刘斐为代表,认为应当利用我军优势兵力打运动战,在运动中各个击破各路冒进之敌,否则,在阵地战中,会因为我军装备上的劣势而招致失败。蒋介石基本上采纳了刘斐的意见,进行主动出击,并命其赴第五战区协助李宗仁指挥作战。

其实,早在1月开封军事会议上,针对徐州作战蒋介石就阐述过自己的战略思想,他指出:“发挥我们主动的攻击精神,配合各种有效的战术,先发制人,攻守自如,陷敌人于被动,使他顾此失彼,应付不暇。”

李宗仁不负厚望,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才干和指挥才能。面对日军的合围,李宗仁做出了分兵截击、诱敌深入、合力围歼的部署:徐州以北,以邓锡侯二十二集团守卫滕县地区;张自忠五十九军驻滕县以南,为二十二集团军之后备队;调海州之庞炳勋四十军驻临沂,指挥防守临沂,阻击坂垣师团;徐州以南地区,韩德勤第二十四集团在高邮、宝应一带阻挡扬州北犯之敌,掩护运河交通线;李品仙二十一集团军、廖磊十一集团军、于学忠三十一军,防备淮河沿线敌人;汤恩伯二十集团军在归德、砀山、亳县地区布防,为第五战区的后备队。

2月下旬,国民党中央久已蓄意遣散的杂牌军庞炳勋部在临沂与日军展开激战,一度挫败号称皇军中最优秀的板垣师团,一时中外哄传,彩声四起。3月,人数和火力均占劣势的庞部渐感不支,李宗仁竟然说服庞炳勋的宿仇张自忠全力救援,内外夹击,以双倍的代价换来日军五千多人的伤亡,硬是将板垣师团逼退到莒县。这个惊天动地的胜仗粉碎了板垣、矶谷两师团会师台儿庄的图谋,为围歼矶谷师团创造了条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