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第221章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完全是读书人

第221章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完全是读书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第221章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完全是读书人的抹黑!

陈寒问完了朱尚炳之后。

重新说道:“夏商时期气候温暖,所以国祚能延续如此长的时期,主要是因为粮食产量高。

既然话说到这里就得要说到周朝了,毕竟周超可是春秋战国的开端,在那之后就出现了百家争鸣。”

说着陈寒看向了在座的王爷们。

“来诸位王爷你们来说说周幽王十一年犬戎如何能灭掉前周?”

周王朱橚比较地在意周朝,毕竟他的封号就是周。

所以他关注的也比较多。

而且开封离着东周都城洛邑也不过才四百里而已。

他也是去凭吊过好几次洛邑。

所以对周幽王十一年的事情还是非常了解的。

幽王携褒姒及太子伯服仓皇出逃,终被犬戎军队追上。

后来调查才发现,是有人出门时不慎踩入水坑,觉得乃是不祥之兆,用灾异学推演,便觉得近日会水淹京师!”

反正按照记载这件事的人的尿性来看,定是某些官员。

最重要的是,他的平板里面就有这些资料。

燕王他们看完了陈寒给出来的资料后,都是信服的。

这种变化大约主要由于农业生产用具改进之故,例如铁农具的发明与使用。

周王室卫队毫无战斗力,一触即溃。

所以为什么最后西周是被犬戎灭国的?

您觉得这样的事真实性有多少?”

如果周幽王真的是个傻子,下边做大臣的应该高兴才是。

情况可能根本不是我们所了解的,所谓的朝廷腐败、幽王昏庸。

但在战国时代,他们代之以小米、麦和豆类为生。

陈寒点头:“是的,所以之后就发生了王莽篡汉自立事件。”

你们可以来看,前汉的衰弱主要是从元、成、哀、平这四代开始,有句话说得好,元成哀平,一代不如一代。

接着又说:

“我们从诗经也能找到证据。相传《诗经·豳(同邠,音b)风》是周初成王时代(公元前1063一1027年)的作品,可能在成王后不久写成。

但是总得找出一个人来背黑锅不是?

根据《竹书纪年》记载周孝王时,长江一个大支流汉水有两次结冰发生,时间在周孝王七年和周孝王十一年。

可能根本不是周幽王昏庸无能,而是无能为力。

这是多么有教育的案例啊。

甚至因为频繁的灾害还产生了阴阳灾异学说。

此外,像竹子、梅树这样的温暖地区的植物,在《左传》和《诗经》中,常常提到。”

陈寒笑道:“地区如此,但这何尝不是惊弓之鸟?百姓们在频繁的灾害当中,见证了太多的生离死别,但凡有风吹草动便风声鹤唳,也怪不得他们!”

到了秦朝和前汉气候继续温和,秦朝吕不韦所编的《吕氏春秋》书中的《任地篇》里有不少物候资料。

这些无稽之谈一方面给百姓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压力,影响民间秩序的稳定,每每有灾害发生便胡乱解说,造成谣言满天飞,引起巨大恐慌。

而在汉武帝刘彻时,司马迁作《史记》,其中《货殖列传》描写当时经济作物的地理分布:蜀汉江陵千树橘;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

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文学大家刘向,他以《洪范五行传》和《尚书·洪范》为基础,结合上古至秦汉的福瑞灾异之说,写成《洪范五行传论》,并将此论作为官场斗争的工具。

《汉书·成帝记》中有一件事非常有代表性,由于阴阳灾异学说大行其道,成帝建始三年七月,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将至,百姓奔走相蹂躏,老弱号呼,长安大乱,死伤数百。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从气候的角度上来看,的确如同陈寒说的那样。

朝中一定有忠臣劝阻,但是幽王不听忠臣劝告,一味听奸臣虢石父的话,反倒将忠臣下狱。

当然他们也很难了解到。

陈寒解释完了之后,看向了所有的王爷,说道:“解释完了气候之后,我们回到周幽王灭国一事上来。

从《诗经》中所提粮食作物的情况,可以断定,西周到春秋时代,黄河流域人民种黍和稷,作为主要食物之用。

毕竟西周灭亡得找原因啊。

把许多导致西周灭亡的因素有意抹去,编出这么一个故事来警戒以后的君王,出发点是好的,只能哄哄小孩而已,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其实从史书当中就能够窥见一斑。

剧本一定是这样的,幽王昏庸宠幸奸佞奸臣虢石父,他废长立幼,败坏伦理。

麰麦就是现在我们熟知的麦子。

内部和外部矛盾同时爆发,西周就此灭亡!!

这才是真相!

在那种情况下,甭说周幽王不行,秦皇汉武也难为无米之炊!!”

如果这样说了,那就是间接说自己这类人无能。

而陈寒也用种种证据,说明了,当时周幽王所处的年代寒冷,粮食产量低,所以导致内外交困。

没想到现在却可以来卖弄了。

而寒冷会带来干旱、少雨!

会造成,粮食减产!

中原粮食减产,草原牧场不长草,游牧部落为了生存就会南下入侵。

该说法记载在《荀子·富国篇》——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我们把地震、水灾、风灾去掉,就可以发现,由于气温骤降而引起的灾害之多,简直是不敢想象,足足有17次。

陈寒接着说道:“而这个寒冷期维持了多久呢,大约一二百年,因为到了春秋时期又和暖了。

周幽王十一年,申侯联合缯和犬戎军队大举进攻西周都城,幽王急命点燃烽火,结果诸侯一个也不来救。

周王听了这话,微微一笑坐了下去,没有说话。

《史记·河渠书》中还记载,汉武帝元封元年,黄河在瓠子决口,为了封堵口子,斩伐了河南淇园的竹子编为容器以盛石子,来堵塞黄河的决口。

史书的东西不是专门去研究这方面的人,根本不可能去研究这么细。

陈寒也笑道的:“确如此,烽火戏诸侯这种事,不过就是后来人故意的贬低周幽王而已。

纪年当中紧接着又提到结冰之后,就是大旱,这表示当初西周的气候的确迎来了一个非常寒冷的时期。”

“根据对班固所著的《汉书》记载的统计和分析,我已经将部分资料都给列举了出来。

而比孟子稍晚一点的荀子,不仅证实了孟子说的话,更记载了,当时在齐鲁地区粮食种植可以一年两熟。

朱标他们听得都入神了。

齐王也说道,“一个傻子当了君王,根本做不到昏庸。

看起来这么多年对于周幽王的评价,有点冤枉了他。

这些细节他们都没有去好好了解过。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梅和竹均是温暖地区的植物,足证周朝早期气候之和暖,与《豳风》物候大不相同。

其他的皇子也都觉得,这样的事只能发生在故事里面,不能发生在真实的事件当中。

这五十四年里,一共发生了四十七次比较大的灾害。

甚至虢石父还献计让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来逗笑宠妃褒姒,最后导致灭国。

幽王及太子伯服被杀死于骊山脚下,西周亡。

至于可考的年代已经不知。

听到这里,周王终于说道:“看来气候的骤变,其实才是王朝更替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啊!”

燕王在边上回道:“基本为零!”

接着,又废去申后及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后,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并拟问罪申侯。

二之日凿冰冲冲,

三之日纳于凌阴。

在《左传》鲁桓公十四年,鲁成公元年,鲁襄公廿八年均载“冬无冰”,山东鲁国过冬,冰房得不到冰。

可是前汉的温暖没有持续到后汉,而且这种情况甚至都没有维持到后汉,前汉后期气温已经骤降。”

朱标则是说道:“孤要是记得不错的话,这些人在前汉朝堂可是将这套学说当作攻击政敌的武器,一时间朝野大乱。”

王爷们也不是傻子啊,一听陈寒这么解释就知道。

豳的地点据说是一个离长安不远的地区。

陈寒听完了之后笑道:“看起来还是周王殿下有学问,那我倒是想要问一下殿下。

陈寒接着翻开了另一张纸,上面写的是诗经上面关于当初那段时期的记载。

可见那时河南淇园这一带竹子是很繁茂的。

如果我们把《豳风》里的物候和《诗经》其他国风的物候如《召南》或《卫风》里的物候比较一下,就会觉得邠地的严寒。

读书人做官后,总不能说是做大臣的没能力。

孟子在《孟子·告子上》篇言:“今夫麰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於日至之时,皆孰矣。”

因为一个傻子,只要给他吃喝拉撒,他是不会管下边臣子做什么事的!”

陈寒也是偶然读到竺可桢教授的大作,觉得有趣才认真研读。

况且他本身就是个文化人立刻是回道:“周幽王末年,国势日衰,幽王继位后,昏庸腐败,任用奸相,宠爱妃子褒姒。相传为博得褒姒最美的一笑,曾点燃烽火,戏弄诸侯,失去诸侯信任。

随后,晋、郑、卫、秦等诸侯联军又将犬戎军队打败,拥立宜臼为平王,迁都雒邑,史称“东周”。”

《国风·召南》诗云,“摽有梅,顷筐塈之。”

《吕氏春秋》云:“冬至后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也。于是始耕。今北方地寒,有冬至后六七旬而苍蒲未发者矣”

而是国内粮食产量减少,平民活不下去,各种起义造反;

甚至更有因百姓畏惧灾害,在谣言之下,为躲避灾害而发生的踩踏事故。

周朝的气候,最初是温暖的,但不久就恶化。

诸位王爷,你们认同吗?”

汉元帝时期的太中大夫京房以阴阳灾异学解析《易》、阴阳家李寻以阴阳灾异学说解释《尚书》。

但此时无声胜有声。

皇帝、官僚、外戚、宦官都深受其影响,大谈阴阳灾异。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按说橘、漆、竹皆为温暖地带植物,但是当时繁殖的地方如橘之在江陵,桑之在齐鲁,竹之在渭川,漆之在陈夏,均已在这类植物现在分布限度的北界或超出北界。

这件事发生在成帝时期。

我们先不考虑君主的昏庸、朝政的混乱这些因素,单纯将这五十四年的灾害拎出来。

周幽王时期正好处在这个极为寒冷的时期。

《卫风》诗云,“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陈寒接着讲:“到战国时代温暖气候依然继续。

陈寒解释完了之后,朱标他们恍然大悟。

大家都认同这样的说法。

于是周幽王个人昏庸、宠信奸佞、烽火戏诸侯这些脏水就泼了上去,那是多好的话本故事啊。

我们读书人都是忠臣,昏君一定是身边有奸佞小人,昏君宠信奸佞、远离忠臣、一味沉浸男欢女爱,导致家破人亡。

说着陈寒又翻动了一下大白纸,下面也是一张写满了字的资料。

晋王听了之后异常的愤怒:“这不就是神棍吗?当时的老百姓都是傻的吗?”

甚至可以说举国对于这种情况都无能为力。

而让烽火戏诸侯这件事情流传如此之广的,居然不是在正经的史书上,而是通过话本戏剧流传。

当时一年中的重要物候事件,我们可以从《豳风》中的下列诗句中看出来: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北边防御游牧部落的军队,因为粮草供应不上,养不了太多士兵,而防御薄弱。

加上北边草场不长草,游牧部落南下劫掠。

诸位王爷听了之后不胜感慨。

晋王更是说道:“周幽王是昏庸,又不是傻子,怎会为了一个女人去动用烽火,这实在是太牵强附会。”

其中地震14次、水灾13次、旱灾8次、寒冷灾害6次、风灾3次、蝗灾2次、冰雹灾害1次。

这话一出来,顿时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陈寒笑道:“最终结论还未出,我们还是继续来往下讲吧!!”

……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