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师徒交谈。
皇上道:“师父,那山庄之中的气候宜人,没有人会打扰到师娘的,也方便师娘养好身体。”
北堂枭打断了他的话,道:“若是轮其养身之地,最为适宜的还是江南,不宜受着外部的影响,只是不知道,皇上您肯不肯。”
皇上的心中顿时的激动了一番,他道:“师父!我会单独的给师娘准备一个小苑,便当做是我的一点心意,也当做补偿。您……先不要离开朝堂了。”
北堂枭听着皇上的话,轻叹了口气,这一言,多多少少带着了一些试探的意味,只是,皇上现如今的确还没有成长起来,听闻自己有了离开之心,便突然如此唐突,连称谓都唤错了。
皇上也知晓自己方才失言了,道:“师父,您也知道,现如今朝堂之中的势力太过于分散,而且,三朝老臣也位于其中。即便是朕现在,有了自主心,想要自己做主,可是若是那些老臣有了不同的意见,也终究会占据优势。因为他们会称朕年纪尚小,不懂这宫中世故,让朕听取贤者之言。”
说到了这里,皇上无奈的叹了口气;“朕也不想如此耽误师父的。”
北堂枭看着皇上失落的模样,终究还是心软了,他轻轻的抬起手来,怕了拍皇上的肩膀,道;“你终归是会成长起来的,这朝堂是你赵家的朝堂,没有人有资格阻你。”
“师父,父皇临终的时候,可是说了,要让你好好的护着这大周国,好好护着我。”
“你怎着现在,竟是还学会拿你父皇的话威胁我了。”北堂枭蹙着眉心说道:“他并未说过要我护着这大周,我这前半生,都是为了大周而活的,他早知晓我厌倦了朝廷浮沉。但是,我确实答应了他,好好护着你。”
“师父,你便留下来,多陪我一些时间吧。”皇上难得软下了话语。
“你现在需得快些成长了,不能什么事都依靠于我做靠山。从现在开始,你每一刻都要当做我不在你身边,依你自己。”他一字一句的说着:“我会在背后,默默的帮衬与你,做你的后盾,而不是锋刃。”
皇上听到了这里,便是知道北堂枭最终还是心软了下来,他连忙的点了点头:“师父,我会的,我一定会不负您的所托。”
“若是没有什么事,我便先回去了,那避暑山庄的事情不难安排,你大可放些权利,给身边的人找些事情做。”北堂枭喃喃的交代着,说罢之后,便准备起身离开。
可是皇上却道:“还有一事。”
北堂枭站在了原地,洗耳恭听。
皇上默默的说道:“朕今日,突然受到了宋国国主的柬书。”
“宋国?”北堂枭的神色微微一顿:“大周和宋国,百年之间都井水不犯河水,并没有什么过节,也没有什么交集。”
“是,这就是朕心中困惑的一点。”皇上疑惑不解的说着:“难道,是因为灭了匈奴。所以想要依附?”
北堂枭似乎是想到了什么,道:“想要和周国联络是真的,但是却也未必只是联络这么简单。”
“师父,您什么意思?”皇上的眼眸微微睁大。
北堂枭一字一句的开口说道:“宋国若是想要依附周国,仅仅靠着这柬书,又怎么够?至少需如同万邦来朝一样,亲自的来到周国面圣。这通常,两国相约,莫非皇子,便是公主。而据我听闻,周国应当有几位公主,都和陛下您的年龄相仿。”
“你的意思是,宋朝是动了和亲的念头……”皇上恍然大悟。
“我猜测有这种可能。”北堂枭如实的说着:“你在那柬书上,可有看到他们所言入朝时间?”
“没有,但是他上面的确提及了,想令宋氏郡王,带着一位公主前来。”
“那便是猜的没错,皇上,这后位玄虚,当真许多人都觊觎无比。即便是宋国,也是一样的。”北堂枭一字一顿的说着。
可是皇上却是摇了摇头,道:“师父,朕……已经有了倾心之人。”
“是户部尚书家中庶女?”北堂枭没有犹豫,直言不讳道。
若是门当户对,想来皇上早便已经立后,即便是自己说了,会尊重他的意见,可是却仍旧拖到了现在,想来,也定是引以为这个缘故。
皇上默认了下来,并未再说只言片语。
北堂枭缓缓的叹了口气,一字一顿的说道:“现如今,你若是执意要娶她,恐怕是要冒天下之大不惟。”
皇上喃喃道:“是……朕知道,朕护不住她,也不想让她深陷如此争端。”
“既然如此,你便要抓紧时间,快些强大起来,不要让你的心上人等你太久。”北堂枭如实而言。
“朕也知道,也一直在努力,可是,如果真的如同师父所说,那宋国有联姻之心,该如何?”
“先皇在世的时候,即便是匈奴大军压境,也并未派遣女子前去和亲,你大可以以此理由拒绝。只是……若是这也是宋国公主自己的意思,那可便是有些难办了。”北堂枭轻轻的摇了摇头,心中亦是没底。
“师父。”皇上的心中升腾而出了一个主意,他看向了北堂枭,认真的说道:“兴许有一个办法,朕可以昭告天下,悼于父皇的丰功伟绩,以吾身励精图治,三年之内,不娶妻,不立后,只为朝堂安定,百姓安康。”
北堂枭也是难得的一愣,道:“古往今来都没有皇帝登基,三年玄虚后位的事。”
“朕不仅仅是为了霜儿,也是为了自己。”皇上一字一顿道:“我想用这三年,将朝中的势力,全部为我所用。”
年少的人眉眼之间显现而出的决断,已经充满了帝王之气。
北堂枭终归是轻轻的点下了头,道:“那便按照你说的做,宋国听闻了此事,便一定会收敛和亲之心。不过,宋国毕竟同周国并没有隔阂,若是能够多一友,便最好不要多一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