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给古人盘点我推的历史名人们 > 第八章

第八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崇祯七年,冯梦龙任寿宁知县,他立志以勤补缺、以慈辅严、以廉代匮。为实现寿宁“无饥”,冯梦龙仿效戴镗的“准粮之法”,使原先已“一空如扫”的县仓“三年以来,储俱见谷”,足以应对饥荒。他深入了解寿宁民情,关心田地开垦和水利建设,“凿石为田,高高下下,稍有沙土,无不立禾”,“田滋于水,水脉通塞,田之肥瘠随之”。】

“做得不错。”汤显祖面露赞赏。

【冯梦龙提倡简政轻赋。《待志》详细记载了冯梦龙解决寿宁“造解黄册”之弊的全过程:黄册每十年大造一次,每造一次就得重新登记丁口和田粮,事情繁复且花费巨大,寿宁百姓识字者不多,只得雇人承办,包揽之人便借此敲诈,先是敛取纸张和油烛等费用,还要索取谢犒,甚至拖延索诈,“费一开十,本一利二”,使得县衙“宦债未清,屡见讼牍”,穷苦百姓“典妻卖子,犹不能偿”,冯梦龙深感“本官之用有限,而里役之派无穷”,于是建议“照依家册造成细册”,至下一轮造册时便不需再查产,可以减少大半工程。】

-

明·洪武时期

“黄册也有那么大的弊端吗?”朱元璋整个人更加憔悴了。

他突然意识到,很多事情只靠他一个人是没办法完成的,而有些条令一旦颁布下去,后续会如何发展也是没办法控制的。

-

北宋

“制定政策的是人,执行政策的也是人,二者若不同心就会造成偏差,且施政结果的好坏,似乎还得取决于执行者的品行和选择。”短短几句对造黄册弊端的描述,却仿佛让王安石看到了驱不散的迷雾,“若执行者人品不佳,恐怕不管是什么样的政策,最终都会沦为上位者盘剥百姓的工具。”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自己站在了最高层,但,浮云之下呢?那里又是什么光景?

【在断案方面,冯梦龙提出了“省其谳牍,可使无讼”等主张,认为诉讼的目的是化解纠纷,应减少文书篇幅,革新文书语言,简化工作环节。他理讼明决,注重现场调查取证,灵活判案,使得县监狱时时尽空,不烦狱卒报平安。

他还注重边防。寿宁城自遭倭寇残毁,城墙崩坍,四门荡然,前任知县曾经上书请加增筑,但因缺乏资金没有办成。冯梦龙莅任不久就带头捐俸,并发动富户捐资修筑城隘,使各隘扼要而居,重立四门谯楼,设置大鼓,设立司更,并修复东坝,为百姓建起了安全屏障。

此外,在教化乡民方面,冯梦龙也多有付出。寿宁虽有学校但读书者少,于是他将自己的著作《四书指月》发给诸生,并亲自讲解,使读书人欣欣然渐有进取之志;当地百姓信巫不信医,为改变此风气,冯梦龙捐俸买药为百姓治病;寿宁虎患,“闻西门外虎暴,伤人且百余矣”,他得知周姓匠人擅长制作捕虎工具,便捐俸制造捕虎器具,半年间“连毙三虎,自是绝迹”,解除了寿宁的虎患。】

随着阿藜一步步列出冯梦龙在寿宁的为政举措,光幕外的寿宁百姓眼里渐渐有了光,他们兴奋地看着彼此,开始叽叽喳喳地聊开了:

“咱们寿宁是不是要来一个对咱好的知县老爷了?”

“应该错不了,之前光幕里那小姑娘说遂昌的时候俺就老羡慕了,俺当时还在想啥时候俺们这里也能来个跟汤知县一样的官老爷呢!”

“可是光幕上说他崇祯七年才来,咱还得等好几年。”

“呃……这不是有光幕嘛!说不定皇上看到冯大人干得好,提前把他派过来了呢?”

“也是。”

【为了防止吏胥胡作非为、扰民肥己,冯梦龙采取措施解决寿宁百姓的两大“里役”:解送公粮和官员的送旧迎新。冯梦龙上报条陈,历数其中种种弊端并提出解决办法,他为民请命:“民无余欠,库无余财,欲有司之有为于地方,盖亦难矣!今将万历二十年后加裁之数详著于后,使览者知寿民之艰与寿令之苦,冀当路稍垂怜于万一云!”他作《催征》,希望当权者能减轻赋税:“不能天雨粟,未免吏呼门。聚敛非吾术,忧时奉至尊。带青砻早稻,垂白鬻孤孙。安得烽烟息,敷天颂圣恩。”从这些举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冯梦龙为民请命的苦心,他期待“长民者可以恻然矣”!】

听到这里,冯梦龙笑了,他的笑不是为自己的种种成就,而是为自己那些为民请命的肺腑之言。

若我的奏疏无法上达天听,便让光幕代我向天子诉说这民间疾苦。

【当然,冯梦龙所做的,远远不止我上面列举的那些,私以为他高光中的高光,是那则《禁溺女告示》。

在冯梦龙上任之初,寿宁的风俗是严重重男轻女的,生下男孩倍感骄傲,举族恭贺,生下女孩深觉丢脸,要么把新生的女婴丢到荒郊野外,要么直接溺死在水盆里。这样的做法可以说毫无人性且短视,咱暂且不论宏大的人道主义观念,只谈个最功利且现实的问题,一开始只要男孩,等男孩长大了,他又该到何处去娶媳妇呢?答案是娶不到,女孩们早在出生那刻起,就失去了长大的机会。

《市井奇才:冯梦龙全传》中有冯梦龙在寿宁亲眼看见溺死女婴并将其安葬的细节描写,虽然这里面有一些人物是虚构的,但其中反应的社会现状确是写实的,面对这样令人发指的恶俗,冯梦龙发布了《禁溺女告示》。】

光幕贴出了《禁溺女告示》的全文:

“寿宁县正堂冯,为严禁淹女以惩薄俗事,访得寿民生女多不肯留养,即时淹死,或抛弃路途。不知是何缘故?是何心肠?……”

“为父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妻从何而来?为母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身从何而活?况且生男未必孝顺,生女未必忤逆……”

“如今好善的百姓,畜生还怕杀害,况且活活一条性命,置之死地,你心何安?”

“今后,各乡、各堡但有生女不肯留养,欲行淹杀或抛弃者,许两邻举首,本县拿男子重责三十,枷号一月,首人赏银五钱……”

“或有他故必不能留,该图呈明,许托别家有奶者抱养。其抱养之家,本县量给赏三钱,以旌其善……”

“每月朔望,乡头结状中并入“本乡并无淹女”等语。事关风俗,无视泛常,须至示者。”

看完后,众人皆默然。这确实是一篇极其用心的,既通俗易懂又发人深省的告示,大家无从辩驳,也不知该如何赞美才最好,大概唯一的正确做法便是静下心来认真思考。

此时无声胜有声。

【“为父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妻从何而来?为母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身从何而活?”是啊,就是这么浅显的道理,在之前却没有一个人意识到,或者说,不愿意去想。

“生男未必孝顺,生女未必忤逆”,这是主播觉得最为动人的一句话,男孩延续父母的血脉,难道女孩身上流的就不是父母的血了吗?都是父母生的,在血缘上男女都一样,孝顺与否也从来与性别无关,只与个人的品行有关。】

是啊,都是自己生的,哪能说女孩就不是自己的种呢?

民间,一个老翁憋了半晌,终于鼓起勇气开口道,“我听说,隔壁村的张木匠就是只有一个女儿,之前有人嘲笑他后继无人,他一气之下索性把手艺都教给了他女儿。后来他女儿接手了他的铺子,对他特别孝顺不说,那生意也是做得有声有色的,前两年还招了个从外地来的赘婿,生了个孩子姓张。现在啊,他们一家人小日子过得美滋滋的呢。”

话匣子一打开,再接下去就顺畅多了。

“您一说张木匠,我就想起了他家隔壁的王铁匠。”旁边的年轻女人接话道,“他儿子卷了他家所有积蓄跑了,这都好几年过去了,还没回来呢!”

“这娃呀,还是得好好教!”

【在冯梦龙赏罚分明、情理兼顾的处理下,寿宁全县的女婴们逐渐逃脱了出生即死亡的悲剧命运。在这点上,冯梦龙的人文关怀和思辨能力是远超同时代许多人的。】

“如果是从救女婴这点看,冯梦龙的情操确实远胜于我们。”一些想明白了的文人面露羞愧。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冯梦龙任职寿宁期间改革吏治,教化民风,办了许多实事,留下了清官的美誉。后世学者作诗赞曰:“三言”世上流传遍,万口//交称眼识高。四载寿宁留政绩,先生岂独是文豪。

是的,他不止是文豪,他还是我们现在倡导廉政的榜样和标杆,是怀着一念为民之心的、值得我们铭记的父母官。】

文人们:再一次酸了,都是文人,怎么不管是上期的唐伯虎和王守仁,还是这期的汤显祖和冯梦龙,他们的人生都和大家不一样啊?

“先生岂独是文豪……”冯梦龙热泪盈眶,“能得如此评价,也算不枉此生了!”

【崇祯十一年,冯梦龙寿宁知县任期满,返回苏州。

公元1644年,即崇祯十七年,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帝自尽,明朝灭亡。紧接着清军入关,清朝建立,冯梦龙一直在为复国四处奔走。

公元1646年,即顺治三年,冯梦龙逝世,有人说他是忧愤而死,有人说他被清兵所杀,个中真相我们已经无法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到底没能实现光复故国的愿望。】

-

终于出现了,崇祯十七年,大明灭亡的时间。

明朝历代皇帝心中百味杂陈,不知道具体时限之前他们着急焦虑,知道之后他们又只能无奈嗟叹。

愤怒吗?当然愤怒,可除了站在火堆上的崇祯本人之外,其他人终究鞭长莫及。

我能行吗?朱由检站在廊檐下,回头眺望宫廷深处某座宫殿所在的方向。

同一时刻,另一时空的朱由校仿佛感觉到了什么,抬眼往殿外看去。

恍惚间,朱由检感觉自己似乎透过层层宫墙再次见到了某个熟悉的身影。

那人温柔地对他笑道:

“吾弟,当为尧舜。”

“或有他故必不能留,该图呈明,许托别家有奶者抱养。其抱养之家,本县量给赏三钱,以旌其善……”

“每月朔望,乡头结状中并入“本乡并无淹女”等语。事关风俗,无视泛常,须至示者。”

看完后,众人皆默然。这确实是一篇极其用心的,既通俗易懂又发人深省的告示,大家无从辩驳,也不知该如何赞美才最好,大概唯一的正确做法便是静下心来认真思考。

此时无声胜有声。

【“为父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妻从何而来?为母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身从何而活?”是啊,就是这么浅显的道理,在之前却没有一个人意识到,或者说,不愿意去想。

“生男未必孝顺,生女未必忤逆”,这是主播觉得最为动人的一句话,男孩延续父母的血脉,难道女孩身上流的就不是父母的血了吗?都是父母生的,在血缘上男女都一样,孝顺与否也从来与性别无关,只与个人的品行有关。】

是啊,都是自己生的,哪能说女孩就不是自己的种呢?

民间,一个老翁憋了半晌,终于鼓起勇气开口道,“我听说,隔壁村的张木匠就是只有一个女儿,之前有人嘲笑他后继无人,他一气之下索性把手艺都教给了他女儿。后来他女儿接手了他的铺子,对他特别孝顺不说,那生意也是做得有声有色的,前两年还招了个从外地来的赘婿,生了个孩子姓张。现在啊,他们一家人小日子过得美滋滋的呢。”

话匣子一打开,再接下去就顺畅多了。

“您一说张木匠,我就想起了他家隔壁的王铁匠。”旁边的年轻女人接话道,“他儿子卷了他家所有积蓄跑了,这都好几年过去了,还没回来呢!”

“这娃呀,还是得好好教!”

【在冯梦龙赏罚分明、情理兼顾的处理下,寿宁全县的女婴们逐渐逃脱了出生即死亡的悲剧命运。在这点上,冯梦龙的人文关怀和思辨能力是远超同时代许多人的。】

“如果是从救女婴这点看,冯梦龙的情操确实远胜于我们。”一些想明白了的文人面露羞愧。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冯梦龙任职寿宁期间改革吏治,教化民风,办了许多实事,留下了清官的美誉。后世学者作诗赞曰:“三言”世上流传遍,万口//交称眼识高。四载寿宁留政绩,先生岂独是文豪。

是的,他不止是文豪,他还是我们现在倡导廉政的榜样和标杆,是怀着一念为民之心的、值得我们铭记的父母官。】

文人们:再一次酸了,都是文人,怎么不管是上期的唐伯虎和王守仁,还是这期的汤显祖和冯梦龙,他们的人生都和大家不一样啊?

“先生岂独是文豪……”冯梦龙热泪盈眶,“能得如此评价,也算不枉此生了!”

【崇祯十一年,冯梦龙寿宁知县任期满,返回苏州。

公元1644年,即崇祯十七年,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帝自尽,明朝灭亡。紧接着清军入关,清朝建立,冯梦龙一直在为复国四处奔走。

公元1646年,即顺治三年,冯梦龙逝世,有人说他是忧愤而死,有人说他被清兵所杀,个中真相我们已经无法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到底没能实现光复故国的愿望。】

-

终于出现了,崇祯十七年,大明灭亡的时间。

明朝历代皇帝心中百味杂陈,不知道具体时限之前他们着急焦虑,知道之后他们又只能无奈嗟叹。

愤怒吗?当然愤怒,可除了站在火堆上的崇祯本人之外,其他人终究鞭长莫及。

我能行吗?朱由检站在廊檐下,回头眺望宫廷深处某座宫殿所在的方向。

同一时刻,另一时空的朱由校仿佛感觉到了什么,抬眼往殿外看去。

恍惚间,朱由检感觉自己似乎透过层层宫墙再次见到了某个熟悉的身影。

那人温柔地对他笑道:

“吾弟,当为尧舜。”

“或有他故必不能留,该图呈明,许托别家有奶者抱养。其抱养之家,本县量给赏三钱,以旌其善……”

“每月朔望,乡头结状中并入“本乡并无淹女”等语。事关风俗,无视泛常,须至示者。”

看完后,众人皆默然。这确实是一篇极其用心的,既通俗易懂又发人深省的告示,大家无从辩驳,也不知该如何赞美才最好,大概唯一的正确做法便是静下心来认真思考。

此时无声胜有声。

【“为父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妻从何而来?为母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身从何而活?”是啊,就是这么浅显的道理,在之前却没有一个人意识到,或者说,不愿意去想。

“生男未必孝顺,生女未必忤逆”,这是主播觉得最为动人的一句话,男孩延续父母的血脉,难道女孩身上流的就不是父母的血了吗?都是父母生的,在血缘上男女都一样,孝顺与否也从来与性别无关,只与个人的品行有关。】

是啊,都是自己生的,哪能说女孩就不是自己的种呢?

民间,一个老翁憋了半晌,终于鼓起勇气开口道,“我听说,隔壁村的张木匠就是只有一个女儿,之前有人嘲笑他后继无人,他一气之下索性把手艺都教给了他女儿。后来他女儿接手了他的铺子,对他特别孝顺不说,那生意也是做得有声有色的,前两年还招了个从外地来的赘婿,生了个孩子姓张。现在啊,他们一家人小日子过得美滋滋的呢。”

话匣子一打开,再接下去就顺畅多了。

“您一说张木匠,我就想起了他家隔壁的王铁匠。”旁边的年轻女人接话道,“他儿子卷了他家所有积蓄跑了,这都好几年过去了,还没回来呢!”

“这娃呀,还是得好好教!”

【在冯梦龙赏罚分明、情理兼顾的处理下,寿宁全县的女婴们逐渐逃脱了出生即死亡的悲剧命运。在这点上,冯梦龙的人文关怀和思辨能力是远超同时代许多人的。】

“如果是从救女婴这点看,冯梦龙的情操确实远胜于我们。”一些想明白了的文人面露羞愧。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冯梦龙任职寿宁期间改革吏治,教化民风,办了许多实事,留下了清官的美誉。后世学者作诗赞曰:“三言”世上流传遍,万口//交称眼识高。四载寿宁留政绩,先生岂独是文豪。

是的,他不止是文豪,他还是我们现在倡导廉政的榜样和标杆,是怀着一念为民之心的、值得我们铭记的父母官。】

文人们:再一次酸了,都是文人,怎么不管是上期的唐伯虎和王守仁,还是这期的汤显祖和冯梦龙,他们的人生都和大家不一样啊?

“先生岂独是文豪……”冯梦龙热泪盈眶,“能得如此评价,也算不枉此生了!”

【崇祯十一年,冯梦龙寿宁知县任期满,返回苏州。

公元1644年,即崇祯十七年,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帝自尽,明朝灭亡。紧接着清军入关,清朝建立,冯梦龙一直在为复国四处奔走。

公元1646年,即顺治三年,冯梦龙逝世,有人说他是忧愤而死,有人说他被清兵所杀,个中真相我们已经无法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到底没能实现光复故国的愿望。】

-

终于出现了,崇祯十七年,大明灭亡的时间。

明朝历代皇帝心中百味杂陈,不知道具体时限之前他们着急焦虑,知道之后他们又只能无奈嗟叹。

愤怒吗?当然愤怒,可除了站在火堆上的崇祯本人之外,其他人终究鞭长莫及。

我能行吗?朱由检站在廊檐下,回头眺望宫廷深处某座宫殿所在的方向。

同一时刻,另一时空的朱由校仿佛感觉到了什么,抬眼往殿外看去。

恍惚间,朱由检感觉自己似乎透过层层宫墙再次见到了某个熟悉的身影。

那人温柔地对他笑道:

“吾弟,当为尧舜。”

“或有他故必不能留,该图呈明,许托别家有奶者抱养。其抱养之家,本县量给赏三钱,以旌其善……”

“每月朔望,乡头结状中并入“本乡并无淹女”等语。事关风俗,无视泛常,须至示者。”

看完后,众人皆默然。这确实是一篇极其用心的,既通俗易懂又发人深省的告示,大家无从辩驳,也不知该如何赞美才最好,大概唯一的正确做法便是静下心来认真思考。

此时无声胜有声。

【“为父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妻从何而来?为母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身从何而活?”是啊,就是这么浅显的道理,在之前却没有一个人意识到,或者说,不愿意去想。

“生男未必孝顺,生女未必忤逆”,这是主播觉得最为动人的一句话,男孩延续父母的血脉,难道女孩身上流的就不是父母的血了吗?都是父母生的,在血缘上男女都一样,孝顺与否也从来与性别无关,只与个人的品行有关。】

是啊,都是自己生的,哪能说女孩就不是自己的种呢?

民间,一个老翁憋了半晌,终于鼓起勇气开口道,“我听说,隔壁村的张木匠就是只有一个女儿,之前有人嘲笑他后继无人,他一气之下索性把手艺都教给了他女儿。后来他女儿接手了他的铺子,对他特别孝顺不说,那生意也是做得有声有色的,前两年还招了个从外地来的赘婿,生了个孩子姓张。现在啊,他们一家人小日子过得美滋滋的呢。”

话匣子一打开,再接下去就顺畅多了。

“您一说张木匠,我就想起了他家隔壁的王铁匠。”旁边的年轻女人接话道,“他儿子卷了他家所有积蓄跑了,这都好几年过去了,还没回来呢!”

“这娃呀,还是得好好教!”

【在冯梦龙赏罚分明、情理兼顾的处理下,寿宁全县的女婴们逐渐逃脱了出生即死亡的悲剧命运。在这点上,冯梦龙的人文关怀和思辨能力是远超同时代许多人的。】

“如果是从救女婴这点看,冯梦龙的情操确实远胜于我们。”一些想明白了的文人面露羞愧。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冯梦龙任职寿宁期间改革吏治,教化民风,办了许多实事,留下了清官的美誉。后世学者作诗赞曰:“三言”世上流传遍,万口//交称眼识高。四载寿宁留政绩,先生岂独是文豪。

是的,他不止是文豪,他还是我们现在倡导廉政的榜样和标杆,是怀着一念为民之心的、值得我们铭记的父母官。】

文人们:再一次酸了,都是文人,怎么不管是上期的唐伯虎和王守仁,还是这期的汤显祖和冯梦龙,他们的人生都和大家不一样啊?

“先生岂独是文豪……”冯梦龙热泪盈眶,“能得如此评价,也算不枉此生了!”

【崇祯十一年,冯梦龙寿宁知县任期满,返回苏州。

公元1644年,即崇祯十七年,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帝自尽,明朝灭亡。紧接着清军入关,清朝建立,冯梦龙一直在为复国四处奔走。

公元1646年,即顺治三年,冯梦龙逝世,有人说他是忧愤而死,有人说他被清兵所杀,个中真相我们已经无法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到底没能实现光复故国的愿望。】

-

终于出现了,崇祯十七年,大明灭亡的时间。

明朝历代皇帝心中百味杂陈,不知道具体时限之前他们着急焦虑,知道之后他们又只能无奈嗟叹。

愤怒吗?当然愤怒,可除了站在火堆上的崇祯本人之外,其他人终究鞭长莫及。

我能行吗?朱由检站在廊檐下,回头眺望宫廷深处某座宫殿所在的方向。

同一时刻,另一时空的朱由校仿佛感觉到了什么,抬眼往殿外看去。

恍惚间,朱由检感觉自己似乎透过层层宫墙再次见到了某个熟悉的身影。

那人温柔地对他笑道:

“吾弟,当为尧舜。”

“或有他故必不能留,该图呈明,许托别家有奶者抱养。其抱养之家,本县量给赏三钱,以旌其善……”

“每月朔望,乡头结状中并入“本乡并无淹女”等语。事关风俗,无视泛常,须至示者。”

看完后,众人皆默然。这确实是一篇极其用心的,既通俗易懂又发人深省的告示,大家无从辩驳,也不知该如何赞美才最好,大概唯一的正确做法便是静下心来认真思考。

此时无声胜有声。

【“为父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妻从何而来?为母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身从何而活?”是啊,就是这么浅显的道理,在之前却没有一个人意识到,或者说,不愿意去想。

“生男未必孝顺,生女未必忤逆”,这是主播觉得最为动人的一句话,男孩延续父母的血脉,难道女孩身上流的就不是父母的血了吗?都是父母生的,在血缘上男女都一样,孝顺与否也从来与性别无关,只与个人的品行有关。】

是啊,都是自己生的,哪能说女孩就不是自己的种呢?

民间,一个老翁憋了半晌,终于鼓起勇气开口道,“我听说,隔壁村的张木匠就是只有一个女儿,之前有人嘲笑他后继无人,他一气之下索性把手艺都教给了他女儿。后来他女儿接手了他的铺子,对他特别孝顺不说,那生意也是做得有声有色的,前两年还招了个从外地来的赘婿,生了个孩子姓张。现在啊,他们一家人小日子过得美滋滋的呢。”

话匣子一打开,再接下去就顺畅多了。

“您一说张木匠,我就想起了他家隔壁的王铁匠。”旁边的年轻女人接话道,“他儿子卷了他家所有积蓄跑了,这都好几年过去了,还没回来呢!”

“这娃呀,还是得好好教!”

【在冯梦龙赏罚分明、情理兼顾的处理下,寿宁全县的女婴们逐渐逃脱了出生即死亡的悲剧命运。在这点上,冯梦龙的人文关怀和思辨能力是远超同时代许多人的。】

“如果是从救女婴这点看,冯梦龙的情操确实远胜于我们。”一些想明白了的文人面露羞愧。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冯梦龙任职寿宁期间改革吏治,教化民风,办了许多实事,留下了清官的美誉。后世学者作诗赞曰:“三言”世上流传遍,万口//交称眼识高。四载寿宁留政绩,先生岂独是文豪。

是的,他不止是文豪,他还是我们现在倡导廉政的榜样和标杆,是怀着一念为民之心的、值得我们铭记的父母官。】

文人们:再一次酸了,都是文人,怎么不管是上期的唐伯虎和王守仁,还是这期的汤显祖和冯梦龙,他们的人生都和大家不一样啊?

“先生岂独是文豪……”冯梦龙热泪盈眶,“能得如此评价,也算不枉此生了!”

【崇祯十一年,冯梦龙寿宁知县任期满,返回苏州。

公元1644年,即崇祯十七年,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帝自尽,明朝灭亡。紧接着清军入关,清朝建立,冯梦龙一直在为复国四处奔走。

公元1646年,即顺治三年,冯梦龙逝世,有人说他是忧愤而死,有人说他被清兵所杀,个中真相我们已经无法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到底没能实现光复故国的愿望。】

-

终于出现了,崇祯十七年,大明灭亡的时间。

明朝历代皇帝心中百味杂陈,不知道具体时限之前他们着急焦虑,知道之后他们又只能无奈嗟叹。

愤怒吗?当然愤怒,可除了站在火堆上的崇祯本人之外,其他人终究鞭长莫及。

我能行吗?朱由检站在廊檐下,回头眺望宫廷深处某座宫殿所在的方向。

同一时刻,另一时空的朱由校仿佛感觉到了什么,抬眼往殿外看去。

恍惚间,朱由检感觉自己似乎透过层层宫墙再次见到了某个熟悉的身影。

那人温柔地对他笑道:

“吾弟,当为尧舜。”

“或有他故必不能留,该图呈明,许托别家有奶者抱养。其抱养之家,本县量给赏三钱,以旌其善……”

“每月朔望,乡头结状中并入“本乡并无淹女”等语。事关风俗,无视泛常,须至示者。”

看完后,众人皆默然。这确实是一篇极其用心的,既通俗易懂又发人深省的告示,大家无从辩驳,也不知该如何赞美才最好,大概唯一的正确做法便是静下心来认真思考。

此时无声胜有声。

【“为父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妻从何而来?为母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身从何而活?”是啊,就是这么浅显的道理,在之前却没有一个人意识到,或者说,不愿意去想。

“生男未必孝顺,生女未必忤逆”,这是主播觉得最为动人的一句话,男孩延续父母的血脉,难道女孩身上流的就不是父母的血了吗?都是父母生的,在血缘上男女都一样,孝顺与否也从来与性别无关,只与个人的品行有关。】

是啊,都是自己生的,哪能说女孩就不是自己的种呢?

民间,一个老翁憋了半晌,终于鼓起勇气开口道,“我听说,隔壁村的张木匠就是只有一个女儿,之前有人嘲笑他后继无人,他一气之下索性把手艺都教给了他女儿。后来他女儿接手了他的铺子,对他特别孝顺不说,那生意也是做得有声有色的,前两年还招了个从外地来的赘婿,生了个孩子姓张。现在啊,他们一家人小日子过得美滋滋的呢。”

话匣子一打开,再接下去就顺畅多了。

“您一说张木匠,我就想起了他家隔壁的王铁匠。”旁边的年轻女人接话道,“他儿子卷了他家所有积蓄跑了,这都好几年过去了,还没回来呢!”

“这娃呀,还是得好好教!”

【在冯梦龙赏罚分明、情理兼顾的处理下,寿宁全县的女婴们逐渐逃脱了出生即死亡的悲剧命运。在这点上,冯梦龙的人文关怀和思辨能力是远超同时代许多人的。】

“如果是从救女婴这点看,冯梦龙的情操确实远胜于我们。”一些想明白了的文人面露羞愧。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冯梦龙任职寿宁期间改革吏治,教化民风,办了许多实事,留下了清官的美誉。后世学者作诗赞曰:“三言”世上流传遍,万口//交称眼识高。四载寿宁留政绩,先生岂独是文豪。

是的,他不止是文豪,他还是我们现在倡导廉政的榜样和标杆,是怀着一念为民之心的、值得我们铭记的父母官。】

文人们:再一次酸了,都是文人,怎么不管是上期的唐伯虎和王守仁,还是这期的汤显祖和冯梦龙,他们的人生都和大家不一样啊?

“先生岂独是文豪……”冯梦龙热泪盈眶,“能得如此评价,也算不枉此生了!”

【崇祯十一年,冯梦龙寿宁知县任期满,返回苏州。

公元1644年,即崇祯十七年,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帝自尽,明朝灭亡。紧接着清军入关,清朝建立,冯梦龙一直在为复国四处奔走。

公元1646年,即顺治三年,冯梦龙逝世,有人说他是忧愤而死,有人说他被清兵所杀,个中真相我们已经无法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到底没能实现光复故国的愿望。】

-

终于出现了,崇祯十七年,大明灭亡的时间。

明朝历代皇帝心中百味杂陈,不知道具体时限之前他们着急焦虑,知道之后他们又只能无奈嗟叹。

愤怒吗?当然愤怒,可除了站在火堆上的崇祯本人之外,其他人终究鞭长莫及。

我能行吗?朱由检站在廊檐下,回头眺望宫廷深处某座宫殿所在的方向。

同一时刻,另一时空的朱由校仿佛感觉到了什么,抬眼往殿外看去。

恍惚间,朱由检感觉自己似乎透过层层宫墙再次见到了某个熟悉的身影。

那人温柔地对他笑道:

“吾弟,当为尧舜。”

“或有他故必不能留,该图呈明,许托别家有奶者抱养。其抱养之家,本县量给赏三钱,以旌其善……”

“每月朔望,乡头结状中并入“本乡并无淹女”等语。事关风俗,无视泛常,须至示者。”

看完后,众人皆默然。这确实是一篇极其用心的,既通俗易懂又发人深省的告示,大家无从辩驳,也不知该如何赞美才最好,大概唯一的正确做法便是静下心来认真思考。

此时无声胜有声。

【“为父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妻从何而来?为母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身从何而活?”是啊,就是这么浅显的道理,在之前却没有一个人意识到,或者说,不愿意去想。

“生男未必孝顺,生女未必忤逆”,这是主播觉得最为动人的一句话,男孩延续父母的血脉,难道女孩身上流的就不是父母的血了吗?都是父母生的,在血缘上男女都一样,孝顺与否也从来与性别无关,只与个人的品行有关。】

是啊,都是自己生的,哪能说女孩就不是自己的种呢?

民间,一个老翁憋了半晌,终于鼓起勇气开口道,“我听说,隔壁村的张木匠就是只有一个女儿,之前有人嘲笑他后继无人,他一气之下索性把手艺都教给了他女儿。后来他女儿接手了他的铺子,对他特别孝顺不说,那生意也是做得有声有色的,前两年还招了个从外地来的赘婿,生了个孩子姓张。现在啊,他们一家人小日子过得美滋滋的呢。”

话匣子一打开,再接下去就顺畅多了。

“您一说张木匠,我就想起了他家隔壁的王铁匠。”旁边的年轻女人接话道,“他儿子卷了他家所有积蓄跑了,这都好几年过去了,还没回来呢!”

“这娃呀,还是得好好教!”

【在冯梦龙赏罚分明、情理兼顾的处理下,寿宁全县的女婴们逐渐逃脱了出生即死亡的悲剧命运。在这点上,冯梦龙的人文关怀和思辨能力是远超同时代许多人的。】

“如果是从救女婴这点看,冯梦龙的情操确实远胜于我们。”一些想明白了的文人面露羞愧。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冯梦龙任职寿宁期间改革吏治,教化民风,办了许多实事,留下了清官的美誉。后世学者作诗赞曰:“三言”世上流传遍,万口//交称眼识高。四载寿宁留政绩,先生岂独是文豪。

是的,他不止是文豪,他还是我们现在倡导廉政的榜样和标杆,是怀着一念为民之心的、值得我们铭记的父母官。】

文人们:再一次酸了,都是文人,怎么不管是上期的唐伯虎和王守仁,还是这期的汤显祖和冯梦龙,他们的人生都和大家不一样啊?

“先生岂独是文豪……”冯梦龙热泪盈眶,“能得如此评价,也算不枉此生了!”

【崇祯十一年,冯梦龙寿宁知县任期满,返回苏州。

公元1644年,即崇祯十七年,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帝自尽,明朝灭亡。紧接着清军入关,清朝建立,冯梦龙一直在为复国四处奔走。

公元1646年,即顺治三年,冯梦龙逝世,有人说他是忧愤而死,有人说他被清兵所杀,个中真相我们已经无法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到底没能实现光复故国的愿望。】

-

终于出现了,崇祯十七年,大明灭亡的时间。

明朝历代皇帝心中百味杂陈,不知道具体时限之前他们着急焦虑,知道之后他们又只能无奈嗟叹。

愤怒吗?当然愤怒,可除了站在火堆上的崇祯本人之外,其他人终究鞭长莫及。

我能行吗?朱由检站在廊檐下,回头眺望宫廷深处某座宫殿所在的方向。

同一时刻,另一时空的朱由校仿佛感觉到了什么,抬眼往殿外看去。

恍惚间,朱由检感觉自己似乎透过层层宫墙再次见到了某个熟悉的身影。

那人温柔地对他笑道:

“吾弟,当为尧舜。”

“或有他故必不能留,该图呈明,许托别家有奶者抱养。其抱养之家,本县量给赏三钱,以旌其善……”

“每月朔望,乡头结状中并入“本乡并无淹女”等语。事关风俗,无视泛常,须至示者。”

看完后,众人皆默然。这确实是一篇极其用心的,既通俗易懂又发人深省的告示,大家无从辩驳,也不知该如何赞美才最好,大概唯一的正确做法便是静下心来认真思考。

此时无声胜有声。

【“为父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妻从何而来?为母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身从何而活?”是啊,就是这么浅显的道理,在之前却没有一个人意识到,或者说,不愿意去想。

“生男未必孝顺,生女未必忤逆”,这是主播觉得最为动人的一句话,男孩延续父母的血脉,难道女孩身上流的就不是父母的血了吗?都是父母生的,在血缘上男女都一样,孝顺与否也从来与性别无关,只与个人的品行有关。】

是啊,都是自己生的,哪能说女孩就不是自己的种呢?

民间,一个老翁憋了半晌,终于鼓起勇气开口道,“我听说,隔壁村的张木匠就是只有一个女儿,之前有人嘲笑他后继无人,他一气之下索性把手艺都教给了他女儿。后来他女儿接手了他的铺子,对他特别孝顺不说,那生意也是做得有声有色的,前两年还招了个从外地来的赘婿,生了个孩子姓张。现在啊,他们一家人小日子过得美滋滋的呢。”

话匣子一打开,再接下去就顺畅多了。

“您一说张木匠,我就想起了他家隔壁的王铁匠。”旁边的年轻女人接话道,“他儿子卷了他家所有积蓄跑了,这都好几年过去了,还没回来呢!”

“这娃呀,还是得好好教!”

【在冯梦龙赏罚分明、情理兼顾的处理下,寿宁全县的女婴们逐渐逃脱了出生即死亡的悲剧命运。在这点上,冯梦龙的人文关怀和思辨能力是远超同时代许多人的。】

“如果是从救女婴这点看,冯梦龙的情操确实远胜于我们。”一些想明白了的文人面露羞愧。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冯梦龙任职寿宁期间改革吏治,教化民风,办了许多实事,留下了清官的美誉。后世学者作诗赞曰:“三言”世上流传遍,万口//交称眼识高。四载寿宁留政绩,先生岂独是文豪。

是的,他不止是文豪,他还是我们现在倡导廉政的榜样和标杆,是怀着一念为民之心的、值得我们铭记的父母官。】

文人们:再一次酸了,都是文人,怎么不管是上期的唐伯虎和王守仁,还是这期的汤显祖和冯梦龙,他们的人生都和大家不一样啊?

“先生岂独是文豪……”冯梦龙热泪盈眶,“能得如此评价,也算不枉此生了!”

【崇祯十一年,冯梦龙寿宁知县任期满,返回苏州。

公元1644年,即崇祯十七年,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帝自尽,明朝灭亡。紧接着清军入关,清朝建立,冯梦龙一直在为复国四处奔走。

公元1646年,即顺治三年,冯梦龙逝世,有人说他是忧愤而死,有人说他被清兵所杀,个中真相我们已经无法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到底没能实现光复故国的愿望。】

-

终于出现了,崇祯十七年,大明灭亡的时间。

明朝历代皇帝心中百味杂陈,不知道具体时限之前他们着急焦虑,知道之后他们又只能无奈嗟叹。

愤怒吗?当然愤怒,可除了站在火堆上的崇祯本人之外,其他人终究鞭长莫及。

我能行吗?朱由检站在廊檐下,回头眺望宫廷深处某座宫殿所在的方向。

同一时刻,另一时空的朱由校仿佛感觉到了什么,抬眼往殿外看去。

恍惚间,朱由检感觉自己似乎透过层层宫墙再次见到了某个熟悉的身影。

那人温柔地对他笑道:

“吾弟,当为尧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