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下一个,茅元仪,一位由于明末激烈的官场争斗,而一生写满了壮志难酬和意难平的明朝官员。
茅元仪字止生,号石民,明末守边将领及文学家,是嘉靖年间大名兵备副使茅坤之孙。其家学渊源深厚,平素喜读史书喜谈兵,且熟知军务,素有报国之志。
明末,辽东战火纷飞,明军却战斗力低下,屡吃败仗。由于忧心边事,茅元仪刻苦钻研历代兵法理论,花费十五年时间辑成兵书《武备志》。】
-
明·嘉靖时期
年纪不大的茅坤内心升起新奇的感觉:“是,我的孙子?”
-
明·崇祯时期
茅元仪,这不是前段时间来找过朕的那个大臣吗?朕还把他留下了!
朱由检大喜。
原本在历史上茅元仪这次是没有被启用的,但由于光幕的影响,朱由检做事更加谨慎,当茅元仪来进呈《武备志》时他并没有因其对朝廷军备上的尖锐批评而生气,反倒是把人留了下来。
【《武备志》是继宋朝《武经总要》之后涉及面最广的一部百科全书式兵书。其内容不仅包含了作者茅元仪精辟的军事思想观点,还保存了不少古代军事资料,尤其是收录了《郑和航海图》《航海天文图》以及明代罕见的舰船兵器和火器。这些内容为后世研究古代军事提供了许多重要线索,故《武备志》在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而在当时,《武备志》的刊行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明末重文轻武、将军不知兵法韬略、武备废弛的状况。
但我们都知道,由于明末激烈的官场争斗,茅元仪的一生也是写满了壮志难酬和意难平。】
嬴政/刘邦/刘彻/李世民:又是一本我们很想要的书,可惜,还是看不见摸不着。
朱由检松了一口气,看来这次他的选择没有出错。
面对强大的外敌,军事上的人才真的不可或缺。
【清乾隆年间,由于《武备志》中多处出现“不敬之语”,官方将其列入《违碍书目》,下令毁禁。后出版商对其进行修正处理,并重新推出新版《武备志》,使得该书不仅在清朝再次广为流传,还先后传入日本和欧洲,出现了多种翻刻本。】
熟悉的清朝,熟悉的禁毁。
茅元仪:完全不感到意外,作为明朝的臣民,我对自己国家的敌人没好话不是很正常吗?
【接着是王锡阐。这是一个跟前面几位大佬相比,显得稍微有点特殊的明朝学者。王锡阐出生于崇祯元年,前面几位独当一面的时候,他还是个奶娃娃呢。
王锡阐生于吴江县一个贫困潦倒的农民家中,他没有显赫的家世,基本所有知识都要靠自学,但他又极具天资,在艰难的乱世中自学成才。】
吴江县的一个小乡村
已经想好要给自己未出生的孩子取名为王锡阐的王父惊呆了。
这个王锡阐,不会就是他的儿子吧?
【王锡阐十七岁那年,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吊死在煤山的老歪脖子树上,明朝灭亡。身居穷乡僻壤的王锡阐得知此消息后十分悲恸,试图以身殉国。他一开始准备上吊,未遂;接着跳河自尽,却因被人救起而没能死成。于是他又琢磨了一下,决定誓死绝食,这可吓坏了他的父母。经多次劝说无果后,他的父亲忍不住威胁道:“你小子胆敢饿死自己,咱们全家就一起死!”王锡阐这才勉强放弃了轻生的念头。】
“此人乃是忠义之士!”朱由检出言赞道。虽然“老歪脖子树”这几个字有点刺眼,但这并不能影响他心中的感动之情。
另一个时空,还活着的朱由校一边为大明能有此忠义之人而动容,一边对着“老歪脖子树”这个词发愁。要不以后别让五弟靠近树了吧?他想。
【虽然自杀未遂,但故国之思、亡国之痛从此伴随着王锡阐的一生。
对明朝的长期怀念使王锡阐性格孤僻,难以与人相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与人相见,终日缄默”。但如果你要跟他谈论反清复明和天文历法等话题,他又会变得口若悬河,“纵横不穷”。他坚持只穿明朝衣服,在各种场合,他都不使用清朝年号,写字时也坚持只写明朝的篆体式楷书,让普通人难以读懂,以至很难与他进行学术交流。
王锡阐一直有一个梦想,即是等反清复明成功时,他要为光复后的“新明朝”奉献一部最精准的新历法。为此,他穷尽毕生心血著成了一部《晓庵新法》。
《晓庵新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真正中西合璧的新历法,达到了中国历朝历代的最高水平。由于科研成就的突出,王锡阐获得了同时代权威学者的最高评价。他与当时北方的历算名家薛凤祚一起被并称为“南王北薛”。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顾炎武曾专门撰文赞扬王锡阐“学究天人,确乎不拔”。清朝权威天文学家梅文鼎也高度评价《晓庵新法》是“历学至今之大著”。】
-
南宋
“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也算是‘遗民泪尽胡尘’里了吧?”看完王锡阐的人生经历,陆游感到十分唏嘘。
-
明·崇祯时期
朱由检和徐光启都看沉默了。
“这样的感情太过沉重。”朱由检道。
“但现在还没到那种程度。”徐光启转头看向尚还年轻不成熟的皇帝,“陛下,我们还有努力的机会。臣相信,这次王锡阐不需要期盼为‘新明朝’贡献新历法,他会在真正的大明朝施展他的才华!”
【接着是徐霞客,一位旅游达人。
徐霞客生于万历十五年,逝于崇祯十四年,本名徐弘祖,字振声,又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探险家、文学家。
在徐霞客有生之年,他到处考察人文、地理、水流、气象、动植物等现象,“达人所未达,探人所未知”。他在湖南、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作了详细考察,对各地不同的石灰岩地貌作了详细的描述、记载和研究,是世界上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科学考察的先驱。
通过亲身的考察,徐霞客以无可辩驳的史实材料,论证了金沙江是长江的正确的源头,否定了被人们奉为经典的《禹贡》中关于“岷山导江”的说法。同时,他还辨明了左江、右江、大盈江、澜沧江等许多水道的源流,纠正了《大明一统志》中有关这些水道记载的混乱和错误。
徐霞客与西方大旅行家马可·波罗分别被推尊为“东、西方游圣”,其创作的散文游记《徐霞客游记》,生动传神地描绘了涉及今天大半个中国的众多山水名胜、奇观异景乃至风俗民情、社会生活等,给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文化财富,在旅游学、地学、文学、文化、经济乃至动植物、生态、政治、社会、宗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被称为“明末社会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国旅游史及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被认为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20部著作之一”。
如今,为纪念这位“千古奇人”,我国不仅建设了徐霞客纪念馆,还将其游记《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定为了中国旅游日。】
“‘岷山导江’居然是错的吗?”
光幕前的众人再一次接受了新知识的洗礼。
-
唐
“看来只读书还是不够的,得多去外面走走。”李白有感而发。
-
明·崇祯时期
正在游历途中的徐霞客闻言,宠辱不惊地笑了笑道:“若是没有母亲的全力支持,我亦不会有此巨大的成就。”
【徐霞客对旅游的热爱其实还有点家族渊源,这得从他的高祖徐经说起。对,没错,就是第一期提到的那个,跟唐伯虎一起被卷进科举舞弊案的举子徐经。】
徐经:?
突如其来的惊喜直接把徐经砸懵了,他完全没想到这么出息的人居然是自己的后代!
朱祐樘:怪不得一个普普通通的案子能被后世惦记上,原来是因为被卷进去的都不是什么小人物。果然,光幕每提及一个人都不会是无的放矢。
【科举舞弊案后,徐经一心想鸣冤翻案,但一直未能获得成功,最终,他写下《贲感集》悲愤而亡,死时年仅三十五岁。临终前,徐经留下遗言:子孙耕读传家,决不再踏进科举考场半步!是以从徐霞客的曾祖父开始,到徐霞客的祖父,再到徐霞客的父亲,徐经的后人真就再也不写八股,纷纷投入了大好河山的怀抱。
大概这就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吧,如果没有这份熏陶,说不定就不会有徐霞客了呢?】
朱祐樘:尴尬了,朕居然能把一个学子气到告诫子孙不要踏入科场半步吗?
朱厚照:谁还没当过几次大反派呢?父皇,习惯就好。
徐经:不就是旅游吗?我家有的是钱,就算没科举舞弊案我也能熏陶!
【接下来让我们有请抗疫专家、瘟疫学鼻祖——吴有性先生。
吴有性,字又可,号淡斋,江苏吴县人,生活在明末清初之际,是“温病学派”的创始人。著有《温疫论》一书,开发了一套温热病的辨证论证方案。】
“温热病……”张仲景看着屏幕若有所思。
原来还可以这样分吗?
【崇祯时期瘟疫肆虐,十户九死,医生们都用伤寒法治疗,毫无效果。吴有性亲历了每次疫情,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他潜心研究,依据治验所得,撰写成了《温疫论》一书,开我国传染病学研究之先河。吴有性以毕生的治疫经验和体会,大胆提出“疠气”致病之学说,这是在中国乃至世界传染病医学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吴有性也因此赢得后人的广泛尊重。】
划重点,会治疫。
先不谈什么鼻不鼻祖的,就凭吴有性能治疫这点,崇祯年间的百姓们就对他充满了无限的好感。
【关于传染病阿藜在这里还有几句话要说。就是大家遇上大疫的时候千万不要惊慌啊,染了病的别乱跑,要积极联系医生配合治疗,不要拖延,越拖病越严重,有些病一开始是能治的你拖太久反倒就治不了了。在家勤通风,因为密闭空间更容易滋生病菌,导致病情传染或加重。没不生病的人要勤锻炼,加强身体素质,身体素质越好越不容易被传染。在防护方面,如果有防护服,能严严实实把全身上下都裹起来那是最好的,如果没有条件,那就尽量戴口罩遮住嘴和鼻子,平时也要勤洗手,要知道很多致病源都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染,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病菌从口鼻侵入身体,防止疾病感染。】
这都是有用的干货啊!屏幕前的大家急忙开始抄作业。
“病菌?”吴有性疑惑,“难道这是后世对疠气的称呼吗?”
朱由检和徐光启都看沉默了。
“这样的感情太过沉重。”朱由检道。
“但现在还没到那种程度。”徐光启转头看向尚还年轻不成熟的皇帝,“陛下,我们还有努力的机会。臣相信,这次王锡阐不需要期盼为‘新明朝’贡献新历法,他会在真正的大明朝施展他的才华!”
【接着是徐霞客,一位旅游达人。
徐霞客生于万历十五年,逝于崇祯十四年,本名徐弘祖,字振声,又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探险家、文学家。
在徐霞客有生之年,他到处考察人文、地理、水流、气象、动植物等现象,“达人所未达,探人所未知”。他在湖南、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作了详细考察,对各地不同的石灰岩地貌作了详细的描述、记载和研究,是世界上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科学考察的先驱。
通过亲身的考察,徐霞客以无可辩驳的史实材料,论证了金沙江是长江的正确的源头,否定了被人们奉为经典的《禹贡》中关于“岷山导江”的说法。同时,他还辨明了左江、右江、大盈江、澜沧江等许多水道的源流,纠正了《大明一统志》中有关这些水道记载的混乱和错误。
徐霞客与西方大旅行家马可·波罗分别被推尊为“东、西方游圣”,其创作的散文游记《徐霞客游记》,生动传神地描绘了涉及今天大半个中国的众多山水名胜、奇观异景乃至风俗民情、社会生活等,给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文化财富,在旅游学、地学、文学、文化、经济乃至动植物、生态、政治、社会、宗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被称为“明末社会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国旅游史及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被认为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20部著作之一”。
如今,为纪念这位“千古奇人”,我国不仅建设了徐霞客纪念馆,还将其游记《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定为了中国旅游日。】
“‘岷山导江’居然是错的吗?”
光幕前的众人再一次接受了新知识的洗礼。
-
唐
“看来只读书还是不够的,得多去外面走走。”李白有感而发。
-
明·崇祯时期
正在游历途中的徐霞客闻言,宠辱不惊地笑了笑道:“若是没有母亲的全力支持,我亦不会有此巨大的成就。”
【徐霞客对旅游的热爱其实还有点家族渊源,这得从他的高祖徐经说起。对,没错,就是第一期提到的那个,跟唐伯虎一起被卷进科举舞弊案的举子徐经。】
徐经:?
突如其来的惊喜直接把徐经砸懵了,他完全没想到这么出息的人居然是自己的后代!
朱祐樘:怪不得一个普普通通的案子能被后世惦记上,原来是因为被卷进去的都不是什么小人物。果然,光幕每提及一个人都不会是无的放矢。
【科举舞弊案后,徐经一心想鸣冤翻案,但一直未能获得成功,最终,他写下《贲感集》悲愤而亡,死时年仅三十五岁。临终前,徐经留下遗言:子孙耕读传家,决不再踏进科举考场半步!是以从徐霞客的曾祖父开始,到徐霞客的祖父,再到徐霞客的父亲,徐经的后人真就再也不写八股,纷纷投入了大好河山的怀抱。
大概这就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吧,如果没有这份熏陶,说不定就不会有徐霞客了呢?】
朱祐樘:尴尬了,朕居然能把一个学子气到告诫子孙不要踏入科场半步吗?
朱厚照:谁还没当过几次大反派呢?父皇,习惯就好。
徐经:不就是旅游吗?我家有的是钱,就算没科举舞弊案我也能熏陶!
【接下来让我们有请抗疫专家、瘟疫学鼻祖——吴有性先生。
吴有性,字又可,号淡斋,江苏吴县人,生活在明末清初之际,是“温病学派”的创始人。著有《温疫论》一书,开发了一套温热病的辨证论证方案。】
“温热病……”张仲景看着屏幕若有所思。
原来还可以这样分吗?
【崇祯时期瘟疫肆虐,十户九死,医生们都用伤寒法治疗,毫无效果。吴有性亲历了每次疫情,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他潜心研究,依据治验所得,撰写成了《温疫论》一书,开我国传染病学研究之先河。吴有性以毕生的治疫经验和体会,大胆提出“疠气”致病之学说,这是在中国乃至世界传染病医学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吴有性也因此赢得后人的广泛尊重。】
划重点,会治疫。
先不谈什么鼻不鼻祖的,就凭吴有性能治疫这点,崇祯年间的百姓们就对他充满了无限的好感。
【关于传染病阿藜在这里还有几句话要说。就是大家遇上大疫的时候千万不要惊慌啊,染了病的别乱跑,要积极联系医生配合治疗,不要拖延,越拖病越严重,有些病一开始是能治的你拖太久反倒就治不了了。在家勤通风,因为密闭空间更容易滋生病菌,导致病情传染或加重。没不生病的人要勤锻炼,加强身体素质,身体素质越好越不容易被传染。在防护方面,如果有防护服,能严严实实把全身上下都裹起来那是最好的,如果没有条件,那就尽量戴口罩遮住嘴和鼻子,平时也要勤洗手,要知道很多致病源都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染,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病菌从口鼻侵入身体,防止疾病感染。】
这都是有用的干货啊!屏幕前的大家急忙开始抄作业。
“病菌?”吴有性疑惑,“难道这是后世对疠气的称呼吗?”
朱由检和徐光启都看沉默了。
“这样的感情太过沉重。”朱由检道。
“但现在还没到那种程度。”徐光启转头看向尚还年轻不成熟的皇帝,“陛下,我们还有努力的机会。臣相信,这次王锡阐不需要期盼为‘新明朝’贡献新历法,他会在真正的大明朝施展他的才华!”
【接着是徐霞客,一位旅游达人。
徐霞客生于万历十五年,逝于崇祯十四年,本名徐弘祖,字振声,又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探险家、文学家。
在徐霞客有生之年,他到处考察人文、地理、水流、气象、动植物等现象,“达人所未达,探人所未知”。他在湖南、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作了详细考察,对各地不同的石灰岩地貌作了详细的描述、记载和研究,是世界上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科学考察的先驱。
通过亲身的考察,徐霞客以无可辩驳的史实材料,论证了金沙江是长江的正确的源头,否定了被人们奉为经典的《禹贡》中关于“岷山导江”的说法。同时,他还辨明了左江、右江、大盈江、澜沧江等许多水道的源流,纠正了《大明一统志》中有关这些水道记载的混乱和错误。
徐霞客与西方大旅行家马可·波罗分别被推尊为“东、西方游圣”,其创作的散文游记《徐霞客游记》,生动传神地描绘了涉及今天大半个中国的众多山水名胜、奇观异景乃至风俗民情、社会生活等,给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文化财富,在旅游学、地学、文学、文化、经济乃至动植物、生态、政治、社会、宗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被称为“明末社会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国旅游史及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被认为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20部著作之一”。
如今,为纪念这位“千古奇人”,我国不仅建设了徐霞客纪念馆,还将其游记《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定为了中国旅游日。】
“‘岷山导江’居然是错的吗?”
光幕前的众人再一次接受了新知识的洗礼。
-
唐
“看来只读书还是不够的,得多去外面走走。”李白有感而发。
-
明·崇祯时期
正在游历途中的徐霞客闻言,宠辱不惊地笑了笑道:“若是没有母亲的全力支持,我亦不会有此巨大的成就。”
【徐霞客对旅游的热爱其实还有点家族渊源,这得从他的高祖徐经说起。对,没错,就是第一期提到的那个,跟唐伯虎一起被卷进科举舞弊案的举子徐经。】
徐经:?
突如其来的惊喜直接把徐经砸懵了,他完全没想到这么出息的人居然是自己的后代!
朱祐樘:怪不得一个普普通通的案子能被后世惦记上,原来是因为被卷进去的都不是什么小人物。果然,光幕每提及一个人都不会是无的放矢。
【科举舞弊案后,徐经一心想鸣冤翻案,但一直未能获得成功,最终,他写下《贲感集》悲愤而亡,死时年仅三十五岁。临终前,徐经留下遗言:子孙耕读传家,决不再踏进科举考场半步!是以从徐霞客的曾祖父开始,到徐霞客的祖父,再到徐霞客的父亲,徐经的后人真就再也不写八股,纷纷投入了大好河山的怀抱。
大概这就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吧,如果没有这份熏陶,说不定就不会有徐霞客了呢?】
朱祐樘:尴尬了,朕居然能把一个学子气到告诫子孙不要踏入科场半步吗?
朱厚照:谁还没当过几次大反派呢?父皇,习惯就好。
徐经:不就是旅游吗?我家有的是钱,就算没科举舞弊案我也能熏陶!
【接下来让我们有请抗疫专家、瘟疫学鼻祖——吴有性先生。
吴有性,字又可,号淡斋,江苏吴县人,生活在明末清初之际,是“温病学派”的创始人。著有《温疫论》一书,开发了一套温热病的辨证论证方案。】
“温热病……”张仲景看着屏幕若有所思。
原来还可以这样分吗?
【崇祯时期瘟疫肆虐,十户九死,医生们都用伤寒法治疗,毫无效果。吴有性亲历了每次疫情,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他潜心研究,依据治验所得,撰写成了《温疫论》一书,开我国传染病学研究之先河。吴有性以毕生的治疫经验和体会,大胆提出“疠气”致病之学说,这是在中国乃至世界传染病医学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吴有性也因此赢得后人的广泛尊重。】
划重点,会治疫。
先不谈什么鼻不鼻祖的,就凭吴有性能治疫这点,崇祯年间的百姓们就对他充满了无限的好感。
【关于传染病阿藜在这里还有几句话要说。就是大家遇上大疫的时候千万不要惊慌啊,染了病的别乱跑,要积极联系医生配合治疗,不要拖延,越拖病越严重,有些病一开始是能治的你拖太久反倒就治不了了。在家勤通风,因为密闭空间更容易滋生病菌,导致病情传染或加重。没不生病的人要勤锻炼,加强身体素质,身体素质越好越不容易被传染。在防护方面,如果有防护服,能严严实实把全身上下都裹起来那是最好的,如果没有条件,那就尽量戴口罩遮住嘴和鼻子,平时也要勤洗手,要知道很多致病源都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染,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病菌从口鼻侵入身体,防止疾病感染。】
这都是有用的干货啊!屏幕前的大家急忙开始抄作业。
“病菌?”吴有性疑惑,“难道这是后世对疠气的称呼吗?”
朱由检和徐光启都看沉默了。
“这样的感情太过沉重。”朱由检道。
“但现在还没到那种程度。”徐光启转头看向尚还年轻不成熟的皇帝,“陛下,我们还有努力的机会。臣相信,这次王锡阐不需要期盼为‘新明朝’贡献新历法,他会在真正的大明朝施展他的才华!”
【接着是徐霞客,一位旅游达人。
徐霞客生于万历十五年,逝于崇祯十四年,本名徐弘祖,字振声,又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探险家、文学家。
在徐霞客有生之年,他到处考察人文、地理、水流、气象、动植物等现象,“达人所未达,探人所未知”。他在湖南、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作了详细考察,对各地不同的石灰岩地貌作了详细的描述、记载和研究,是世界上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科学考察的先驱。
通过亲身的考察,徐霞客以无可辩驳的史实材料,论证了金沙江是长江的正确的源头,否定了被人们奉为经典的《禹贡》中关于“岷山导江”的说法。同时,他还辨明了左江、右江、大盈江、澜沧江等许多水道的源流,纠正了《大明一统志》中有关这些水道记载的混乱和错误。
徐霞客与西方大旅行家马可·波罗分别被推尊为“东、西方游圣”,其创作的散文游记《徐霞客游记》,生动传神地描绘了涉及今天大半个中国的众多山水名胜、奇观异景乃至风俗民情、社会生活等,给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文化财富,在旅游学、地学、文学、文化、经济乃至动植物、生态、政治、社会、宗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被称为“明末社会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国旅游史及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被认为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20部著作之一”。
如今,为纪念这位“千古奇人”,我国不仅建设了徐霞客纪念馆,还将其游记《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定为了中国旅游日。】
“‘岷山导江’居然是错的吗?”
光幕前的众人再一次接受了新知识的洗礼。
-
唐
“看来只读书还是不够的,得多去外面走走。”李白有感而发。
-
明·崇祯时期
正在游历途中的徐霞客闻言,宠辱不惊地笑了笑道:“若是没有母亲的全力支持,我亦不会有此巨大的成就。”
【徐霞客对旅游的热爱其实还有点家族渊源,这得从他的高祖徐经说起。对,没错,就是第一期提到的那个,跟唐伯虎一起被卷进科举舞弊案的举子徐经。】
徐经:?
突如其来的惊喜直接把徐经砸懵了,他完全没想到这么出息的人居然是自己的后代!
朱祐樘:怪不得一个普普通通的案子能被后世惦记上,原来是因为被卷进去的都不是什么小人物。果然,光幕每提及一个人都不会是无的放矢。
【科举舞弊案后,徐经一心想鸣冤翻案,但一直未能获得成功,最终,他写下《贲感集》悲愤而亡,死时年仅三十五岁。临终前,徐经留下遗言:子孙耕读传家,决不再踏进科举考场半步!是以从徐霞客的曾祖父开始,到徐霞客的祖父,再到徐霞客的父亲,徐经的后人真就再也不写八股,纷纷投入了大好河山的怀抱。
大概这就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吧,如果没有这份熏陶,说不定就不会有徐霞客了呢?】
朱祐樘:尴尬了,朕居然能把一个学子气到告诫子孙不要踏入科场半步吗?
朱厚照:谁还没当过几次大反派呢?父皇,习惯就好。
徐经:不就是旅游吗?我家有的是钱,就算没科举舞弊案我也能熏陶!
【接下来让我们有请抗疫专家、瘟疫学鼻祖——吴有性先生。
吴有性,字又可,号淡斋,江苏吴县人,生活在明末清初之际,是“温病学派”的创始人。著有《温疫论》一书,开发了一套温热病的辨证论证方案。】
“温热病……”张仲景看着屏幕若有所思。
原来还可以这样分吗?
【崇祯时期瘟疫肆虐,十户九死,医生们都用伤寒法治疗,毫无效果。吴有性亲历了每次疫情,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他潜心研究,依据治验所得,撰写成了《温疫论》一书,开我国传染病学研究之先河。吴有性以毕生的治疫经验和体会,大胆提出“疠气”致病之学说,这是在中国乃至世界传染病医学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吴有性也因此赢得后人的广泛尊重。】
划重点,会治疫。
先不谈什么鼻不鼻祖的,就凭吴有性能治疫这点,崇祯年间的百姓们就对他充满了无限的好感。
【关于传染病阿藜在这里还有几句话要说。就是大家遇上大疫的时候千万不要惊慌啊,染了病的别乱跑,要积极联系医生配合治疗,不要拖延,越拖病越严重,有些病一开始是能治的你拖太久反倒就治不了了。在家勤通风,因为密闭空间更容易滋生病菌,导致病情传染或加重。没不生病的人要勤锻炼,加强身体素质,身体素质越好越不容易被传染。在防护方面,如果有防护服,能严严实实把全身上下都裹起来那是最好的,如果没有条件,那就尽量戴口罩遮住嘴和鼻子,平时也要勤洗手,要知道很多致病源都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染,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病菌从口鼻侵入身体,防止疾病感染。】
这都是有用的干货啊!屏幕前的大家急忙开始抄作业。
“病菌?”吴有性疑惑,“难道这是后世对疠气的称呼吗?”
朱由检和徐光启都看沉默了。
“这样的感情太过沉重。”朱由检道。
“但现在还没到那种程度。”徐光启转头看向尚还年轻不成熟的皇帝,“陛下,我们还有努力的机会。臣相信,这次王锡阐不需要期盼为‘新明朝’贡献新历法,他会在真正的大明朝施展他的才华!”
【接着是徐霞客,一位旅游达人。
徐霞客生于万历十五年,逝于崇祯十四年,本名徐弘祖,字振声,又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探险家、文学家。
在徐霞客有生之年,他到处考察人文、地理、水流、气象、动植物等现象,“达人所未达,探人所未知”。他在湖南、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作了详细考察,对各地不同的石灰岩地貌作了详细的描述、记载和研究,是世界上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科学考察的先驱。
通过亲身的考察,徐霞客以无可辩驳的史实材料,论证了金沙江是长江的正确的源头,否定了被人们奉为经典的《禹贡》中关于“岷山导江”的说法。同时,他还辨明了左江、右江、大盈江、澜沧江等许多水道的源流,纠正了《大明一统志》中有关这些水道记载的混乱和错误。
徐霞客与西方大旅行家马可·波罗分别被推尊为“东、西方游圣”,其创作的散文游记《徐霞客游记》,生动传神地描绘了涉及今天大半个中国的众多山水名胜、奇观异景乃至风俗民情、社会生活等,给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文化财富,在旅游学、地学、文学、文化、经济乃至动植物、生态、政治、社会、宗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被称为“明末社会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国旅游史及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被认为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20部著作之一”。
如今,为纪念这位“千古奇人”,我国不仅建设了徐霞客纪念馆,还将其游记《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定为了中国旅游日。】
“‘岷山导江’居然是错的吗?”
光幕前的众人再一次接受了新知识的洗礼。
-
唐
“看来只读书还是不够的,得多去外面走走。”李白有感而发。
-
明·崇祯时期
正在游历途中的徐霞客闻言,宠辱不惊地笑了笑道:“若是没有母亲的全力支持,我亦不会有此巨大的成就。”
【徐霞客对旅游的热爱其实还有点家族渊源,这得从他的高祖徐经说起。对,没错,就是第一期提到的那个,跟唐伯虎一起被卷进科举舞弊案的举子徐经。】
徐经:?
突如其来的惊喜直接把徐经砸懵了,他完全没想到这么出息的人居然是自己的后代!
朱祐樘:怪不得一个普普通通的案子能被后世惦记上,原来是因为被卷进去的都不是什么小人物。果然,光幕每提及一个人都不会是无的放矢。
【科举舞弊案后,徐经一心想鸣冤翻案,但一直未能获得成功,最终,他写下《贲感集》悲愤而亡,死时年仅三十五岁。临终前,徐经留下遗言:子孙耕读传家,决不再踏进科举考场半步!是以从徐霞客的曾祖父开始,到徐霞客的祖父,再到徐霞客的父亲,徐经的后人真就再也不写八股,纷纷投入了大好河山的怀抱。
大概这就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吧,如果没有这份熏陶,说不定就不会有徐霞客了呢?】
朱祐樘:尴尬了,朕居然能把一个学子气到告诫子孙不要踏入科场半步吗?
朱厚照:谁还没当过几次大反派呢?父皇,习惯就好。
徐经:不就是旅游吗?我家有的是钱,就算没科举舞弊案我也能熏陶!
【接下来让我们有请抗疫专家、瘟疫学鼻祖——吴有性先生。
吴有性,字又可,号淡斋,江苏吴县人,生活在明末清初之际,是“温病学派”的创始人。著有《温疫论》一书,开发了一套温热病的辨证论证方案。】
“温热病……”张仲景看着屏幕若有所思。
原来还可以这样分吗?
【崇祯时期瘟疫肆虐,十户九死,医生们都用伤寒法治疗,毫无效果。吴有性亲历了每次疫情,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他潜心研究,依据治验所得,撰写成了《温疫论》一书,开我国传染病学研究之先河。吴有性以毕生的治疫经验和体会,大胆提出“疠气”致病之学说,这是在中国乃至世界传染病医学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吴有性也因此赢得后人的广泛尊重。】
划重点,会治疫。
先不谈什么鼻不鼻祖的,就凭吴有性能治疫这点,崇祯年间的百姓们就对他充满了无限的好感。
【关于传染病阿藜在这里还有几句话要说。就是大家遇上大疫的时候千万不要惊慌啊,染了病的别乱跑,要积极联系医生配合治疗,不要拖延,越拖病越严重,有些病一开始是能治的你拖太久反倒就治不了了。在家勤通风,因为密闭空间更容易滋生病菌,导致病情传染或加重。没不生病的人要勤锻炼,加强身体素质,身体素质越好越不容易被传染。在防护方面,如果有防护服,能严严实实把全身上下都裹起来那是最好的,如果没有条件,那就尽量戴口罩遮住嘴和鼻子,平时也要勤洗手,要知道很多致病源都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染,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病菌从口鼻侵入身体,防止疾病感染。】
这都是有用的干货啊!屏幕前的大家急忙开始抄作业。
“病菌?”吴有性疑惑,“难道这是后世对疠气的称呼吗?”
朱由检和徐光启都看沉默了。
“这样的感情太过沉重。”朱由检道。
“但现在还没到那种程度。”徐光启转头看向尚还年轻不成熟的皇帝,“陛下,我们还有努力的机会。臣相信,这次王锡阐不需要期盼为‘新明朝’贡献新历法,他会在真正的大明朝施展他的才华!”
【接着是徐霞客,一位旅游达人。
徐霞客生于万历十五年,逝于崇祯十四年,本名徐弘祖,字振声,又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探险家、文学家。
在徐霞客有生之年,他到处考察人文、地理、水流、气象、动植物等现象,“达人所未达,探人所未知”。他在湖南、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作了详细考察,对各地不同的石灰岩地貌作了详细的描述、记载和研究,是世界上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科学考察的先驱。
通过亲身的考察,徐霞客以无可辩驳的史实材料,论证了金沙江是长江的正确的源头,否定了被人们奉为经典的《禹贡》中关于“岷山导江”的说法。同时,他还辨明了左江、右江、大盈江、澜沧江等许多水道的源流,纠正了《大明一统志》中有关这些水道记载的混乱和错误。
徐霞客与西方大旅行家马可·波罗分别被推尊为“东、西方游圣”,其创作的散文游记《徐霞客游记》,生动传神地描绘了涉及今天大半个中国的众多山水名胜、奇观异景乃至风俗民情、社会生活等,给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文化财富,在旅游学、地学、文学、文化、经济乃至动植物、生态、政治、社会、宗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被称为“明末社会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国旅游史及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被认为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20部著作之一”。
如今,为纪念这位“千古奇人”,我国不仅建设了徐霞客纪念馆,还将其游记《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定为了中国旅游日。】
“‘岷山导江’居然是错的吗?”
光幕前的众人再一次接受了新知识的洗礼。
-
唐
“看来只读书还是不够的,得多去外面走走。”李白有感而发。
-
明·崇祯时期
正在游历途中的徐霞客闻言,宠辱不惊地笑了笑道:“若是没有母亲的全力支持,我亦不会有此巨大的成就。”
【徐霞客对旅游的热爱其实还有点家族渊源,这得从他的高祖徐经说起。对,没错,就是第一期提到的那个,跟唐伯虎一起被卷进科举舞弊案的举子徐经。】
徐经:?
突如其来的惊喜直接把徐经砸懵了,他完全没想到这么出息的人居然是自己的后代!
朱祐樘:怪不得一个普普通通的案子能被后世惦记上,原来是因为被卷进去的都不是什么小人物。果然,光幕每提及一个人都不会是无的放矢。
【科举舞弊案后,徐经一心想鸣冤翻案,但一直未能获得成功,最终,他写下《贲感集》悲愤而亡,死时年仅三十五岁。临终前,徐经留下遗言:子孙耕读传家,决不再踏进科举考场半步!是以从徐霞客的曾祖父开始,到徐霞客的祖父,再到徐霞客的父亲,徐经的后人真就再也不写八股,纷纷投入了大好河山的怀抱。
大概这就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吧,如果没有这份熏陶,说不定就不会有徐霞客了呢?】
朱祐樘:尴尬了,朕居然能把一个学子气到告诫子孙不要踏入科场半步吗?
朱厚照:谁还没当过几次大反派呢?父皇,习惯就好。
徐经:不就是旅游吗?我家有的是钱,就算没科举舞弊案我也能熏陶!
【接下来让我们有请抗疫专家、瘟疫学鼻祖——吴有性先生。
吴有性,字又可,号淡斋,江苏吴县人,生活在明末清初之际,是“温病学派”的创始人。著有《温疫论》一书,开发了一套温热病的辨证论证方案。】
“温热病……”张仲景看着屏幕若有所思。
原来还可以这样分吗?
【崇祯时期瘟疫肆虐,十户九死,医生们都用伤寒法治疗,毫无效果。吴有性亲历了每次疫情,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他潜心研究,依据治验所得,撰写成了《温疫论》一书,开我国传染病学研究之先河。吴有性以毕生的治疫经验和体会,大胆提出“疠气”致病之学说,这是在中国乃至世界传染病医学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吴有性也因此赢得后人的广泛尊重。】
划重点,会治疫。
先不谈什么鼻不鼻祖的,就凭吴有性能治疫这点,崇祯年间的百姓们就对他充满了无限的好感。
【关于传染病阿藜在这里还有几句话要说。就是大家遇上大疫的时候千万不要惊慌啊,染了病的别乱跑,要积极联系医生配合治疗,不要拖延,越拖病越严重,有些病一开始是能治的你拖太久反倒就治不了了。在家勤通风,因为密闭空间更容易滋生病菌,导致病情传染或加重。没不生病的人要勤锻炼,加强身体素质,身体素质越好越不容易被传染。在防护方面,如果有防护服,能严严实实把全身上下都裹起来那是最好的,如果没有条件,那就尽量戴口罩遮住嘴和鼻子,平时也要勤洗手,要知道很多致病源都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染,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病菌从口鼻侵入身体,防止疾病感染。】
这都是有用的干货啊!屏幕前的大家急忙开始抄作业。
“病菌?”吴有性疑惑,“难道这是后世对疠气的称呼吗?”
朱由检和徐光启都看沉默了。
“这样的感情太过沉重。”朱由检道。
“但现在还没到那种程度。”徐光启转头看向尚还年轻不成熟的皇帝,“陛下,我们还有努力的机会。臣相信,这次王锡阐不需要期盼为‘新明朝’贡献新历法,他会在真正的大明朝施展他的才华!”
【接着是徐霞客,一位旅游达人。
徐霞客生于万历十五年,逝于崇祯十四年,本名徐弘祖,字振声,又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探险家、文学家。
在徐霞客有生之年,他到处考察人文、地理、水流、气象、动植物等现象,“达人所未达,探人所未知”。他在湖南、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作了详细考察,对各地不同的石灰岩地貌作了详细的描述、记载和研究,是世界上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科学考察的先驱。
通过亲身的考察,徐霞客以无可辩驳的史实材料,论证了金沙江是长江的正确的源头,否定了被人们奉为经典的《禹贡》中关于“岷山导江”的说法。同时,他还辨明了左江、右江、大盈江、澜沧江等许多水道的源流,纠正了《大明一统志》中有关这些水道记载的混乱和错误。
徐霞客与西方大旅行家马可·波罗分别被推尊为“东、西方游圣”,其创作的散文游记《徐霞客游记》,生动传神地描绘了涉及今天大半个中国的众多山水名胜、奇观异景乃至风俗民情、社会生活等,给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文化财富,在旅游学、地学、文学、文化、经济乃至动植物、生态、政治、社会、宗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被称为“明末社会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国旅游史及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被认为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20部著作之一”。
如今,为纪念这位“千古奇人”,我国不仅建设了徐霞客纪念馆,还将其游记《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定为了中国旅游日。】
“‘岷山导江’居然是错的吗?”
光幕前的众人再一次接受了新知识的洗礼。
-
唐
“看来只读书还是不够的,得多去外面走走。”李白有感而发。
-
明·崇祯时期
正在游历途中的徐霞客闻言,宠辱不惊地笑了笑道:“若是没有母亲的全力支持,我亦不会有此巨大的成就。”
【徐霞客对旅游的热爱其实还有点家族渊源,这得从他的高祖徐经说起。对,没错,就是第一期提到的那个,跟唐伯虎一起被卷进科举舞弊案的举子徐经。】
徐经:?
突如其来的惊喜直接把徐经砸懵了,他完全没想到这么出息的人居然是自己的后代!
朱祐樘:怪不得一个普普通通的案子能被后世惦记上,原来是因为被卷进去的都不是什么小人物。果然,光幕每提及一个人都不会是无的放矢。
【科举舞弊案后,徐经一心想鸣冤翻案,但一直未能获得成功,最终,他写下《贲感集》悲愤而亡,死时年仅三十五岁。临终前,徐经留下遗言:子孙耕读传家,决不再踏进科举考场半步!是以从徐霞客的曾祖父开始,到徐霞客的祖父,再到徐霞客的父亲,徐经的后人真就再也不写八股,纷纷投入了大好河山的怀抱。
大概这就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吧,如果没有这份熏陶,说不定就不会有徐霞客了呢?】
朱祐樘:尴尬了,朕居然能把一个学子气到告诫子孙不要踏入科场半步吗?
朱厚照:谁还没当过几次大反派呢?父皇,习惯就好。
徐经:不就是旅游吗?我家有的是钱,就算没科举舞弊案我也能熏陶!
【接下来让我们有请抗疫专家、瘟疫学鼻祖——吴有性先生。
吴有性,字又可,号淡斋,江苏吴县人,生活在明末清初之际,是“温病学派”的创始人。著有《温疫论》一书,开发了一套温热病的辨证论证方案。】
“温热病……”张仲景看着屏幕若有所思。
原来还可以这样分吗?
【崇祯时期瘟疫肆虐,十户九死,医生们都用伤寒法治疗,毫无效果。吴有性亲历了每次疫情,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他潜心研究,依据治验所得,撰写成了《温疫论》一书,开我国传染病学研究之先河。吴有性以毕生的治疫经验和体会,大胆提出“疠气”致病之学说,这是在中国乃至世界传染病医学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吴有性也因此赢得后人的广泛尊重。】
划重点,会治疫。
先不谈什么鼻不鼻祖的,就凭吴有性能治疫这点,崇祯年间的百姓们就对他充满了无限的好感。
【关于传染病阿藜在这里还有几句话要说。就是大家遇上大疫的时候千万不要惊慌啊,染了病的别乱跑,要积极联系医生配合治疗,不要拖延,越拖病越严重,有些病一开始是能治的你拖太久反倒就治不了了。在家勤通风,因为密闭空间更容易滋生病菌,导致病情传染或加重。没不生病的人要勤锻炼,加强身体素质,身体素质越好越不容易被传染。在防护方面,如果有防护服,能严严实实把全身上下都裹起来那是最好的,如果没有条件,那就尽量戴口罩遮住嘴和鼻子,平时也要勤洗手,要知道很多致病源都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染,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病菌从口鼻侵入身体,防止疾病感染。】
这都是有用的干货啊!屏幕前的大家急忙开始抄作业。
“病菌?”吴有性疑惑,“难道这是后世对疠气的称呼吗?”
朱由检和徐光启都看沉默了。
“这样的感情太过沉重。”朱由检道。
“但现在还没到那种程度。”徐光启转头看向尚还年轻不成熟的皇帝,“陛下,我们还有努力的机会。臣相信,这次王锡阐不需要期盼为‘新明朝’贡献新历法,他会在真正的大明朝施展他的才华!”
【接着是徐霞客,一位旅游达人。
徐霞客生于万历十五年,逝于崇祯十四年,本名徐弘祖,字振声,又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探险家、文学家。
在徐霞客有生之年,他到处考察人文、地理、水流、气象、动植物等现象,“达人所未达,探人所未知”。他在湖南、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作了详细考察,对各地不同的石灰岩地貌作了详细的描述、记载和研究,是世界上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科学考察的先驱。
通过亲身的考察,徐霞客以无可辩驳的史实材料,论证了金沙江是长江的正确的源头,否定了被人们奉为经典的《禹贡》中关于“岷山导江”的说法。同时,他还辨明了左江、右江、大盈江、澜沧江等许多水道的源流,纠正了《大明一统志》中有关这些水道记载的混乱和错误。
徐霞客与西方大旅行家马可·波罗分别被推尊为“东、西方游圣”,其创作的散文游记《徐霞客游记》,生动传神地描绘了涉及今天大半个中国的众多山水名胜、奇观异景乃至风俗民情、社会生活等,给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文化财富,在旅游学、地学、文学、文化、经济乃至动植物、生态、政治、社会、宗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被称为“明末社会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国旅游史及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被认为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20部著作之一”。
如今,为纪念这位“千古奇人”,我国不仅建设了徐霞客纪念馆,还将其游记《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定为了中国旅游日。】
“‘岷山导江’居然是错的吗?”
光幕前的众人再一次接受了新知识的洗礼。
-
唐
“看来只读书还是不够的,得多去外面走走。”李白有感而发。
-
明·崇祯时期
正在游历途中的徐霞客闻言,宠辱不惊地笑了笑道:“若是没有母亲的全力支持,我亦不会有此巨大的成就。”
【徐霞客对旅游的热爱其实还有点家族渊源,这得从他的高祖徐经说起。对,没错,就是第一期提到的那个,跟唐伯虎一起被卷进科举舞弊案的举子徐经。】
徐经:?
突如其来的惊喜直接把徐经砸懵了,他完全没想到这么出息的人居然是自己的后代!
朱祐樘:怪不得一个普普通通的案子能被后世惦记上,原来是因为被卷进去的都不是什么小人物。果然,光幕每提及一个人都不会是无的放矢。
【科举舞弊案后,徐经一心想鸣冤翻案,但一直未能获得成功,最终,他写下《贲感集》悲愤而亡,死时年仅三十五岁。临终前,徐经留下遗言:子孙耕读传家,决不再踏进科举考场半步!是以从徐霞客的曾祖父开始,到徐霞客的祖父,再到徐霞客的父亲,徐经的后人真就再也不写八股,纷纷投入了大好河山的怀抱。
大概这就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吧,如果没有这份熏陶,说不定就不会有徐霞客了呢?】
朱祐樘:尴尬了,朕居然能把一个学子气到告诫子孙不要踏入科场半步吗?
朱厚照:谁还没当过几次大反派呢?父皇,习惯就好。
徐经:不就是旅游吗?我家有的是钱,就算没科举舞弊案我也能熏陶!
【接下来让我们有请抗疫专家、瘟疫学鼻祖——吴有性先生。
吴有性,字又可,号淡斋,江苏吴县人,生活在明末清初之际,是“温病学派”的创始人。著有《温疫论》一书,开发了一套温热病的辨证论证方案。】
“温热病……”张仲景看着屏幕若有所思。
原来还可以这样分吗?
【崇祯时期瘟疫肆虐,十户九死,医生们都用伤寒法治疗,毫无效果。吴有性亲历了每次疫情,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他潜心研究,依据治验所得,撰写成了《温疫论》一书,开我国传染病学研究之先河。吴有性以毕生的治疫经验和体会,大胆提出“疠气”致病之学说,这是在中国乃至世界传染病医学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吴有性也因此赢得后人的广泛尊重。】
划重点,会治疫。
先不谈什么鼻不鼻祖的,就凭吴有性能治疫这点,崇祯年间的百姓们就对他充满了无限的好感。
【关于传染病阿藜在这里还有几句话要说。就是大家遇上大疫的时候千万不要惊慌啊,染了病的别乱跑,要积极联系医生配合治疗,不要拖延,越拖病越严重,有些病一开始是能治的你拖太久反倒就治不了了。在家勤通风,因为密闭空间更容易滋生病菌,导致病情传染或加重。没不生病的人要勤锻炼,加强身体素质,身体素质越好越不容易被传染。在防护方面,如果有防护服,能严严实实把全身上下都裹起来那是最好的,如果没有条件,那就尽量戴口罩遮住嘴和鼻子,平时也要勤洗手,要知道很多致病源都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染,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病菌从口鼻侵入身体,防止疾病感染。】
这都是有用的干货啊!屏幕前的大家急忙开始抄作业。
“病菌?”吴有性疑惑,“难道这是后世对疠气的称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