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给古人盘点我推的历史名人们 > 第三十章

第三十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又是一月过去,已经大致摸清光幕规律的古人们默契地做好准备,并如愿的等到了光幕的再次出现。

【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直播盘点历史名人系列第四期:《从满江红到破阵子——南宋主战派的悲哀》,我是主播阿藜,一个不专业的历史文化爱好者。】

南宋

“主战派的悲哀?”朝堂上的主战派官员们纷纷皱起了眉。

北宋

“悲哀……”大家不约而同地想起了之前提过的岳飞的结局,心情变得越发沉重。

那岂止是悲哀,简直就是惨烈至极!

【上期留的提示大家都猜出来是谁了吗?哈,阿藜知道你们肯定都能猜到,但咱还是走个流程,一条条来揭晓答案!

1.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两句话出自南宋抗金将领岳飞的词作《满江红》,所以这个提示毋庸置疑,对应的是岳飞。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写作的组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中的一首,所以这个提示对应的是陆游。

3.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现代诗人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楹联,描述的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

以上三位大概都可以算是南宋初的人?】

果然,就是这三个人,众人心道。

【说起南宋,最避不开的一个问题就是——南宋建立的契机是什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或许可以把时间往前倒一倒,拉回到北宋末年。】

北宋末年?触发关键词,北宋人顿时竖起了耳朵。

【元符三年,年仅二十四岁的宋哲宗赵煦不幸英年早逝。因哲宗无子,所以宰相章惇主张依礼、律,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被向太后否决,章惇又提议年纪最长的申王赵佖,向太后依旧不同意。随后,向太后以自己无子、神宗诸子皆庶子为由,排除了患有目疾的赵佖,主张立哲宗次弟端王赵佶。在朝臣和太后的支持下,热爱艺术的赵佶登基了,是为宋徽宗,北宋灭亡的序幕也就此拉开了。】

北宋·神宗时期

“宰相?”章惇有些惊讶,自己以后当上宰相了?

等等,向太后加上章惇……

赵顼恍然大悟:“所以哲宗和徽宗都是朕的儿子?”这感觉可真一点也不好,俩儿子一个英年早逝,一个好像是亡国之君,他这个当爹的都不知道是该先为早逝的那个悲伤,还是该先痛斥那个亡国的。

“陛下,须得保重身体。”王安石满眼忧虑,按照哲宗的年龄推算,今上岂不是也英年早逝?

“朕会的。”赵顼神情凝重,儿子都要亡国了,他哪里还敢不保重自己啊!

北宋·哲宗时期

章惇叹气,上前请罪道:“陛下,是臣办事不力……”

赵煦无奈地摇了摇头,出言制止了章惇的归咎之语:“章卿无须自责,朕知道你已经尽力了。”他并不觉得章惇有错,毕竟太后的旨意哪是章惇一个臣子能违抗的?倘若真要怪罪,那大概也只能怪某些人的私心了。

北宋·太祖时期

“热爱艺术?”赵匡胤听笑了,“选他之前难道不知道他是这个德性?这后世的太后也是挺厉害,连宰相的建议都能当耳旁风。”

【痛,真是太痛了!我们至今仍不知道当时拥立赵佶的人都在想些什么,我们只能惋惜哲宗寿命太短。

哲宗,北宋难得有骨气的铁头娃,天资聪粹、令西夏臣服的有为之君,其早逝被认为是对宋朝进一步发展的极大损失的皇帝,他怎么就早死了呢?哪怕不看这些,哲宗只要好好活着,也能避免徽宗继位,这对北宋来说何尝不是莫大的贡献?】

北宋·哲宗时期

赵煦:你这样一说,我突然也觉得我的生命开始宝贵起来了。

寂静的朝堂上,即将面临亡国风险的大臣们也在琢磨着找个靠谱医生给皇帝调理身体。

北宋·神宗时期

这就是一念光明,一念地狱的感觉吗?

之前因听说今上有个败家儿子而心情无比咯噔的朝臣们如今心情变得更加复杂。原来今上另一个儿子十分优秀,这本该是个好消息,可大家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优秀的那个死在了前面。

赵顼更是心痛至极,为什么偏偏是优秀的儿子早逝啊!

北宋·太祖时期

“英主早逝……”赵匡胤攥紧了胸口,“难道真是天要亡我大宋吗?”

旁边的赵光义嘲讽地勾了勾嘴角,有出息的后代又如何,还不是活不长?二哥的子孙果真不行。

【唉,反正不管咱接不接受,赵佶他都在历史上走马上任了。

那时候吧,饱受辽国压迫的女真族觉得自己受不了了,决定奋起反抗,于是便建立了金国。由于担心自己力量不够,金国还暗戳戳向北宋投诚,表示咱俩可以联合起来对抗辽国呀,到时候你取燕京,我取中京,等辽国一灭,你把每年交给辽国的五十万岁币转送给我,我同意把燕云十六州还给你,咱们各取所需,岂不美哉?

赵佶细细品了品,觉得金国画的这张大饼很香。收复燕云可是历代先祖都无法实现的伟业!他要是把燕云拿下,那就是立下了不世之功!联金抗辽,必须联金抗辽!

于是,宋金达成了协议,史称“海上之盟”。】

北宋·太祖时期

“每年给辽国交五十万岁币!那是什么东西!”赵匡胤拔高了声调,满脸不敢置信,“难道是后世人之前说的主动求和的结果?”

北宋·哲宗时期

“原来是自己引狼入室。”赵煦被赵佶的操作蠢麻了。

金国不就是在空手套白狼?燕云是那么容易收复的吗?怎么别人说什么赵佶信什么啊,不会自己认真分析一下情况吗?

西汉·武帝时期

“又是女真。”刘彻皱眉,“朕一开始还以为金和后金只是个巧合,没想到原来从宋到明,女真都对中原造成了极大威胁。”匈奴也会如此顽强吗?

不,不对,紧皱的眉头缓缓松懈,大汉既然能被称为强汉,那就说明匈奴是被制服了的,最起码大汉日后对匈奴不会像宋明对女真那样憋屈。

【“海上之盟”后,宋金联手灭了辽国,当然,这里面主要出力的是金国。为什么呢?因为宋军弱啊,不仅弱还在对战过程中屡屡内讧,吃了不少败仗。大宋,一个总喜欢在关键时刻搞内讧的神奇朝代。】

“战场上若不团结一心,如何能打胜仗?”各时空的将军们纷纷摇头。

【通过灭辽之战看清了宋朝懦弱花架子的本质后,金人决定直接南下攻宋,彼时宋朝君臣还沉溺于纸醉金迷中,认为一切冲突都可以通过赠送财物来解决,没有丝毫对危险的敏锐感知。等到金国真的兵临城下,终于意识到事情大发了的赵佶坐不住了,他不想当亡国之君,于是强行传位给太子赵桓,自己拍拍屁股先跑了。

然而他真的放权了吗?并没有。赵佶逃到南方之后直接把控了南方的军事财政大权,断了北方的后路,试图在南方复位。他的这种大敌当前仍然不忘内讧的行为对宋金的战局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北宋·神宗时期

“大敌当前,他竟如此做派!”赵顼气了个倒仰,“好一个不想当亡国之君,意识到危险不积极面对就算了,还在背后拖后腿!朕怎么会生出这种儿子?”

看到赵顼气的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朝臣们连忙出言安慰:“官家息怒,莫要气坏了身子,您还有哲宗陛下呢!”

虽然未来很糟糕,但如果让官家气出个好歹,那估计都等不到未来了,现在就得完蛋!这样的结果大家可承受不来。

北宋·徽宗时期

赵佶本就因为前几期透露的蛛丝马迹失去了大部分民心,如今再听到这样的话,他彻底瘫坐在了地上,他预感到自己即将被宣判死亡。

“不行,朕要离开这里。”

不能坐以待毙,这是赵佶此时唯一的念头。他手忙脚乱地从地上爬起,在寝宫中搜刮了一圈后,挎着沉甸甸的包袱偷偷跑出了宫。

这番逃跑的动静其实并不小,但诡异的是,宫里居然没有一个人发现并拦住赵佶,好像大家突然全都失明了,都看不见这么大个人似的。

外面真的安全吗?正在为自己顺利逃出宫而暗自庆幸的赵佶不会知道,外面有更大的危险在等着他……

【宋钦宗赵桓在混乱中即位,改元靖康。关于上位过程这一点,钦宗的确是个被亲爹强迫的冤大头,但在当皇帝上,他和他爹算是烂到一窝去了。当初要不是有大臣李纲苦口婆心的劝阻和三番五次地逮人,估计赵桓早就跟在他爹屁股后头一起跑了。至于后面打赢了还一心求和,信任神棍、妄图借助旁门左道守城结果反而导致东京城破之类的操作,更是一言难尽。】

北宋

“又是打赢了求和?”赵匡胤脑门突突的。

“一心逃跑?”赵顼的心已经麻木。

“让神棍守城?”赵煦发出一声冷笑。

这都什么妖魔鬼怪!

“这钦宗和徽宗确实是半斤八两啊。”李世民觉得这父子俩都挺难以形容的,“遇上这俩皇帝,也难怪北宋会亡了。”

朱元璋叹息着摇头:“这才哪到哪呀?重头戏还没开始呢!”

【由于北宋朝廷的懦弱和腐朽不堪,金人肆无忌惮地对宋朝进行敲诈和掠夺。钦宗和主和派大臣也始终对金人有求必应,从割让三镇到以黄河为界并尊称金太宗为伯父,从搜刮百姓给金人送钱送物到用帝姬、宗姬、族姬、宫女等几千名女性抵债,没有什么是他们做不出来的。】

简直就是耻辱!

割地、送钱、叫敌人伯父、用女人抵债……这种没有尊严和道德的事情,他们是怎么心安理得地做出来的?

朕的大宋怎么就变成了那样?赵匡胤眼圈发红。

【直到靖康二年,金人感到北宋朝廷已经失去利用价值,于是金太宗下诏废徽、钦二帝,并将二帝以及绝大多数在京宗室、后妃、朝臣等三千余人一并俘虏带走。同时,东京的各种器物,包括皇家、官府、民间的各种典籍、器物、工具,只要能搬动的也基本都被金人带走,“官吏、内人、内侍、技艺、工匠、娼优,府库蓄积,为之一空”。北宋王朝也就此灭亡。

后来,金人在金国上京举行献俘礼和牵羊礼,被俘虏的宋徽宗、宋钦宗、宗室、大臣等人被迫□□着上身,披着羊皮,脖子上系着绳子,像羊一样被人牵去祭拜金国的祖先。为了侮辱徽、钦二帝,金太宗还封宋徽宗赵佶为“昏德公”,封宋钦宗赵桓为“重昏侯”。

这便是“靖康之变”,由于靖康元年为丙午年,此事件亦被称为“丙午之耻”。】

“什么?”

各个时空的北宋皇帝们纷纷吐出一口老血,他们都被这个结局深深地刺痛了,就连一向

宽和的赵祯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愤怒之中。

“大宋怎能耻辱至此!”赵祯悲从中来,这就是软弱退让的代价吗?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这一刻,范仲淹、王安石、苏轼等人也终于真正体会到了岳飞这句话里的沉重情感。

在众人均陷入悲痛的时候,无人在意的角落里,同样偷偷逃跑出宫的赵桓迎来了百姓对他的审判……

“每年给辽国交五十万岁币!那是什么东西!”赵匡胤拔高了声调,满脸不敢置信,“难道是后世人之前说的主动求和的结果?”

北宋·哲宗时期

“原来是自己引狼入室。”赵煦被赵佶的操作蠢麻了。

金国不就是在空手套白狼?燕云是那么容易收复的吗?怎么别人说什么赵佶信什么啊,不会自己认真分析一下情况吗?

西汉·武帝时期

“又是女真。”刘彻皱眉,“朕一开始还以为金和后金只是个巧合,没想到原来从宋到明,女真都对中原造成了极大威胁。”匈奴也会如此顽强吗?

不,不对,紧皱的眉头缓缓松懈,大汉既然能被称为强汉,那就说明匈奴是被制服了的,最起码大汉日后对匈奴不会像宋明对女真那样憋屈。

【“海上之盟”后,宋金联手灭了辽国,当然,这里面主要出力的是金国。为什么呢?因为宋军弱啊,不仅弱还在对战过程中屡屡内讧,吃了不少败仗。大宋,一个总喜欢在关键时刻搞内讧的神奇朝代。】

“战场上若不团结一心,如何能打胜仗?”各时空的将军们纷纷摇头。

【通过灭辽之战看清了宋朝懦弱花架子的本质后,金人决定直接南下攻宋,彼时宋朝君臣还沉溺于纸醉金迷中,认为一切冲突都可以通过赠送财物来解决,没有丝毫对危险的敏锐感知。等到金国真的兵临城下,终于意识到事情大发了的赵佶坐不住了,他不想当亡国之君,于是强行传位给太子赵桓,自己拍拍屁股先跑了。

然而他真的放权了吗?并没有。赵佶逃到南方之后直接把控了南方的军事财政大权,断了北方的后路,试图在南方复位。他的这种大敌当前仍然不忘内讧的行为对宋金的战局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北宋·神宗时期

“大敌当前,他竟如此做派!”赵顼气了个倒仰,“好一个不想当亡国之君,意识到危险不积极面对就算了,还在背后拖后腿!朕怎么会生出这种儿子?”

看到赵顼气的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朝臣们连忙出言安慰:“官家息怒,莫要气坏了身子,您还有哲宗陛下呢!”

虽然未来很糟糕,但如果让官家气出个好歹,那估计都等不到未来了,现在就得完蛋!这样的结果大家可承受不来。

北宋·徽宗时期

赵佶本就因为前几期透露的蛛丝马迹失去了大部分民心,如今再听到这样的话,他彻底瘫坐在了地上,他预感到自己即将被宣判死亡。

“不行,朕要离开这里。”

不能坐以待毙,这是赵佶此时唯一的念头。他手忙脚乱地从地上爬起,在寝宫中搜刮了一圈后,挎着沉甸甸的包袱偷偷跑出了宫。

这番逃跑的动静其实并不小,但诡异的是,宫里居然没有一个人发现并拦住赵佶,好像大家突然全都失明了,都看不见这么大个人似的。

外面真的安全吗?正在为自己顺利逃出宫而暗自庆幸的赵佶不会知道,外面有更大的危险在等着他……

【宋钦宗赵桓在混乱中即位,改元靖康。关于上位过程这一点,钦宗的确是个被亲爹强迫的冤大头,但在当皇帝上,他和他爹算是烂到一窝去了。当初要不是有大臣李纲苦口婆心的劝阻和三番五次地逮人,估计赵桓早就跟在他爹屁股后头一起跑了。至于后面打赢了还一心求和,信任神棍、妄图借助旁门左道守城结果反而导致东京城破之类的操作,更是一言难尽。】

北宋

“又是打赢了求和?”赵匡胤脑门突突的。

“一心逃跑?”赵顼的心已经麻木。

“让神棍守城?”赵煦发出一声冷笑。

这都什么妖魔鬼怪!

“这钦宗和徽宗确实是半斤八两啊。”李世民觉得这父子俩都挺难以形容的,“遇上这俩皇帝,也难怪北宋会亡了。”

朱元璋叹息着摇头:“这才哪到哪呀?重头戏还没开始呢!”

【由于北宋朝廷的懦弱和腐朽不堪,金人肆无忌惮地对宋朝进行敲诈和掠夺。钦宗和主和派大臣也始终对金人有求必应,从割让三镇到以黄河为界并尊称金太宗为伯父,从搜刮百姓给金人送钱送物到用帝姬、宗姬、族姬、宫女等几千名女性抵债,没有什么是他们做不出来的。】

简直就是耻辱!

割地、送钱、叫敌人伯父、用女人抵债……这种没有尊严和道德的事情,他们是怎么心安理得地做出来的?

朕的大宋怎么就变成了那样?赵匡胤眼圈发红。

【直到靖康二年,金人感到北宋朝廷已经失去利用价值,于是金太宗下诏废徽、钦二帝,并将二帝以及绝大多数在京宗室、后妃、朝臣等三千余人一并俘虏带走。同时,东京的各种器物,包括皇家、官府、民间的各种典籍、器物、工具,只要能搬动的也基本都被金人带走,“官吏、内人、内侍、技艺、工匠、娼优,府库蓄积,为之一空”。北宋王朝也就此灭亡。

后来,金人在金国上京举行献俘礼和牵羊礼,被俘虏的宋徽宗、宋钦宗、宗室、大臣等人被迫□□着上身,披着羊皮,脖子上系着绳子,像羊一样被人牵去祭拜金国的祖先。为了侮辱徽、钦二帝,金太宗还封宋徽宗赵佶为“昏德公”,封宋钦宗赵桓为“重昏侯”。

这便是“靖康之变”,由于靖康元年为丙午年,此事件亦被称为“丙午之耻”。】

“什么?”

各个时空的北宋皇帝们纷纷吐出一口老血,他们都被这个结局深深地刺痛了,就连一向

宽和的赵祯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愤怒之中。

“大宋怎能耻辱至此!”赵祯悲从中来,这就是软弱退让的代价吗?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这一刻,范仲淹、王安石、苏轼等人也终于真正体会到了岳飞这句话里的沉重情感。

在众人均陷入悲痛的时候,无人在意的角落里,同样偷偷逃跑出宫的赵桓迎来了百姓对他的审判……

“每年给辽国交五十万岁币!那是什么东西!”赵匡胤拔高了声调,满脸不敢置信,“难道是后世人之前说的主动求和的结果?”

北宋·哲宗时期

“原来是自己引狼入室。”赵煦被赵佶的操作蠢麻了。

金国不就是在空手套白狼?燕云是那么容易收复的吗?怎么别人说什么赵佶信什么啊,不会自己认真分析一下情况吗?

西汉·武帝时期

“又是女真。”刘彻皱眉,“朕一开始还以为金和后金只是个巧合,没想到原来从宋到明,女真都对中原造成了极大威胁。”匈奴也会如此顽强吗?

不,不对,紧皱的眉头缓缓松懈,大汉既然能被称为强汉,那就说明匈奴是被制服了的,最起码大汉日后对匈奴不会像宋明对女真那样憋屈。

【“海上之盟”后,宋金联手灭了辽国,当然,这里面主要出力的是金国。为什么呢?因为宋军弱啊,不仅弱还在对战过程中屡屡内讧,吃了不少败仗。大宋,一个总喜欢在关键时刻搞内讧的神奇朝代。】

“战场上若不团结一心,如何能打胜仗?”各时空的将军们纷纷摇头。

【通过灭辽之战看清了宋朝懦弱花架子的本质后,金人决定直接南下攻宋,彼时宋朝君臣还沉溺于纸醉金迷中,认为一切冲突都可以通过赠送财物来解决,没有丝毫对危险的敏锐感知。等到金国真的兵临城下,终于意识到事情大发了的赵佶坐不住了,他不想当亡国之君,于是强行传位给太子赵桓,自己拍拍屁股先跑了。

然而他真的放权了吗?并没有。赵佶逃到南方之后直接把控了南方的军事财政大权,断了北方的后路,试图在南方复位。他的这种大敌当前仍然不忘内讧的行为对宋金的战局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北宋·神宗时期

“大敌当前,他竟如此做派!”赵顼气了个倒仰,“好一个不想当亡国之君,意识到危险不积极面对就算了,还在背后拖后腿!朕怎么会生出这种儿子?”

看到赵顼气的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朝臣们连忙出言安慰:“官家息怒,莫要气坏了身子,您还有哲宗陛下呢!”

虽然未来很糟糕,但如果让官家气出个好歹,那估计都等不到未来了,现在就得完蛋!这样的结果大家可承受不来。

北宋·徽宗时期

赵佶本就因为前几期透露的蛛丝马迹失去了大部分民心,如今再听到这样的话,他彻底瘫坐在了地上,他预感到自己即将被宣判死亡。

“不行,朕要离开这里。”

不能坐以待毙,这是赵佶此时唯一的念头。他手忙脚乱地从地上爬起,在寝宫中搜刮了一圈后,挎着沉甸甸的包袱偷偷跑出了宫。

这番逃跑的动静其实并不小,但诡异的是,宫里居然没有一个人发现并拦住赵佶,好像大家突然全都失明了,都看不见这么大个人似的。

外面真的安全吗?正在为自己顺利逃出宫而暗自庆幸的赵佶不会知道,外面有更大的危险在等着他……

【宋钦宗赵桓在混乱中即位,改元靖康。关于上位过程这一点,钦宗的确是个被亲爹强迫的冤大头,但在当皇帝上,他和他爹算是烂到一窝去了。当初要不是有大臣李纲苦口婆心的劝阻和三番五次地逮人,估计赵桓早就跟在他爹屁股后头一起跑了。至于后面打赢了还一心求和,信任神棍、妄图借助旁门左道守城结果反而导致东京城破之类的操作,更是一言难尽。】

北宋

“又是打赢了求和?”赵匡胤脑门突突的。

“一心逃跑?”赵顼的心已经麻木。

“让神棍守城?”赵煦发出一声冷笑。

这都什么妖魔鬼怪!

“这钦宗和徽宗确实是半斤八两啊。”李世民觉得这父子俩都挺难以形容的,“遇上这俩皇帝,也难怪北宋会亡了。”

朱元璋叹息着摇头:“这才哪到哪呀?重头戏还没开始呢!”

【由于北宋朝廷的懦弱和腐朽不堪,金人肆无忌惮地对宋朝进行敲诈和掠夺。钦宗和主和派大臣也始终对金人有求必应,从割让三镇到以黄河为界并尊称金太宗为伯父,从搜刮百姓给金人送钱送物到用帝姬、宗姬、族姬、宫女等几千名女性抵债,没有什么是他们做不出来的。】

简直就是耻辱!

割地、送钱、叫敌人伯父、用女人抵债……这种没有尊严和道德的事情,他们是怎么心安理得地做出来的?

朕的大宋怎么就变成了那样?赵匡胤眼圈发红。

【直到靖康二年,金人感到北宋朝廷已经失去利用价值,于是金太宗下诏废徽、钦二帝,并将二帝以及绝大多数在京宗室、后妃、朝臣等三千余人一并俘虏带走。同时,东京的各种器物,包括皇家、官府、民间的各种典籍、器物、工具,只要能搬动的也基本都被金人带走,“官吏、内人、内侍、技艺、工匠、娼优,府库蓄积,为之一空”。北宋王朝也就此灭亡。

后来,金人在金国上京举行献俘礼和牵羊礼,被俘虏的宋徽宗、宋钦宗、宗室、大臣等人被迫□□着上身,披着羊皮,脖子上系着绳子,像羊一样被人牵去祭拜金国的祖先。为了侮辱徽、钦二帝,金太宗还封宋徽宗赵佶为“昏德公”,封宋钦宗赵桓为“重昏侯”。

这便是“靖康之变”,由于靖康元年为丙午年,此事件亦被称为“丙午之耻”。】

“什么?”

各个时空的北宋皇帝们纷纷吐出一口老血,他们都被这个结局深深地刺痛了,就连一向

宽和的赵祯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愤怒之中。

“大宋怎能耻辱至此!”赵祯悲从中来,这就是软弱退让的代价吗?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这一刻,范仲淹、王安石、苏轼等人也终于真正体会到了岳飞这句话里的沉重情感。

在众人均陷入悲痛的时候,无人在意的角落里,同样偷偷逃跑出宫的赵桓迎来了百姓对他的审判……

“每年给辽国交五十万岁币!那是什么东西!”赵匡胤拔高了声调,满脸不敢置信,“难道是后世人之前说的主动求和的结果?”

北宋·哲宗时期

“原来是自己引狼入室。”赵煦被赵佶的操作蠢麻了。

金国不就是在空手套白狼?燕云是那么容易收复的吗?怎么别人说什么赵佶信什么啊,不会自己认真分析一下情况吗?

西汉·武帝时期

“又是女真。”刘彻皱眉,“朕一开始还以为金和后金只是个巧合,没想到原来从宋到明,女真都对中原造成了极大威胁。”匈奴也会如此顽强吗?

不,不对,紧皱的眉头缓缓松懈,大汉既然能被称为强汉,那就说明匈奴是被制服了的,最起码大汉日后对匈奴不会像宋明对女真那样憋屈。

【“海上之盟”后,宋金联手灭了辽国,当然,这里面主要出力的是金国。为什么呢?因为宋军弱啊,不仅弱还在对战过程中屡屡内讧,吃了不少败仗。大宋,一个总喜欢在关键时刻搞内讧的神奇朝代。】

“战场上若不团结一心,如何能打胜仗?”各时空的将军们纷纷摇头。

【通过灭辽之战看清了宋朝懦弱花架子的本质后,金人决定直接南下攻宋,彼时宋朝君臣还沉溺于纸醉金迷中,认为一切冲突都可以通过赠送财物来解决,没有丝毫对危险的敏锐感知。等到金国真的兵临城下,终于意识到事情大发了的赵佶坐不住了,他不想当亡国之君,于是强行传位给太子赵桓,自己拍拍屁股先跑了。

然而他真的放权了吗?并没有。赵佶逃到南方之后直接把控了南方的军事财政大权,断了北方的后路,试图在南方复位。他的这种大敌当前仍然不忘内讧的行为对宋金的战局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北宋·神宗时期

“大敌当前,他竟如此做派!”赵顼气了个倒仰,“好一个不想当亡国之君,意识到危险不积极面对就算了,还在背后拖后腿!朕怎么会生出这种儿子?”

看到赵顼气的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朝臣们连忙出言安慰:“官家息怒,莫要气坏了身子,您还有哲宗陛下呢!”

虽然未来很糟糕,但如果让官家气出个好歹,那估计都等不到未来了,现在就得完蛋!这样的结果大家可承受不来。

北宋·徽宗时期

赵佶本就因为前几期透露的蛛丝马迹失去了大部分民心,如今再听到这样的话,他彻底瘫坐在了地上,他预感到自己即将被宣判死亡。

“不行,朕要离开这里。”

不能坐以待毙,这是赵佶此时唯一的念头。他手忙脚乱地从地上爬起,在寝宫中搜刮了一圈后,挎着沉甸甸的包袱偷偷跑出了宫。

这番逃跑的动静其实并不小,但诡异的是,宫里居然没有一个人发现并拦住赵佶,好像大家突然全都失明了,都看不见这么大个人似的。

外面真的安全吗?正在为自己顺利逃出宫而暗自庆幸的赵佶不会知道,外面有更大的危险在等着他……

【宋钦宗赵桓在混乱中即位,改元靖康。关于上位过程这一点,钦宗的确是个被亲爹强迫的冤大头,但在当皇帝上,他和他爹算是烂到一窝去了。当初要不是有大臣李纲苦口婆心的劝阻和三番五次地逮人,估计赵桓早就跟在他爹屁股后头一起跑了。至于后面打赢了还一心求和,信任神棍、妄图借助旁门左道守城结果反而导致东京城破之类的操作,更是一言难尽。】

北宋

“又是打赢了求和?”赵匡胤脑门突突的。

“一心逃跑?”赵顼的心已经麻木。

“让神棍守城?”赵煦发出一声冷笑。

这都什么妖魔鬼怪!

“这钦宗和徽宗确实是半斤八两啊。”李世民觉得这父子俩都挺难以形容的,“遇上这俩皇帝,也难怪北宋会亡了。”

朱元璋叹息着摇头:“这才哪到哪呀?重头戏还没开始呢!”

【由于北宋朝廷的懦弱和腐朽不堪,金人肆无忌惮地对宋朝进行敲诈和掠夺。钦宗和主和派大臣也始终对金人有求必应,从割让三镇到以黄河为界并尊称金太宗为伯父,从搜刮百姓给金人送钱送物到用帝姬、宗姬、族姬、宫女等几千名女性抵债,没有什么是他们做不出来的。】

简直就是耻辱!

割地、送钱、叫敌人伯父、用女人抵债……这种没有尊严和道德的事情,他们是怎么心安理得地做出来的?

朕的大宋怎么就变成了那样?赵匡胤眼圈发红。

【直到靖康二年,金人感到北宋朝廷已经失去利用价值,于是金太宗下诏废徽、钦二帝,并将二帝以及绝大多数在京宗室、后妃、朝臣等三千余人一并俘虏带走。同时,东京的各种器物,包括皇家、官府、民间的各种典籍、器物、工具,只要能搬动的也基本都被金人带走,“官吏、内人、内侍、技艺、工匠、娼优,府库蓄积,为之一空”。北宋王朝也就此灭亡。

后来,金人在金国上京举行献俘礼和牵羊礼,被俘虏的宋徽宗、宋钦宗、宗室、大臣等人被迫□□着上身,披着羊皮,脖子上系着绳子,像羊一样被人牵去祭拜金国的祖先。为了侮辱徽、钦二帝,金太宗还封宋徽宗赵佶为“昏德公”,封宋钦宗赵桓为“重昏侯”。

这便是“靖康之变”,由于靖康元年为丙午年,此事件亦被称为“丙午之耻”。】

“什么?”

各个时空的北宋皇帝们纷纷吐出一口老血,他们都被这个结局深深地刺痛了,就连一向

宽和的赵祯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愤怒之中。

“大宋怎能耻辱至此!”赵祯悲从中来,这就是软弱退让的代价吗?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这一刻,范仲淹、王安石、苏轼等人也终于真正体会到了岳飞这句话里的沉重情感。

在众人均陷入悲痛的时候,无人在意的角落里,同样偷偷逃跑出宫的赵桓迎来了百姓对他的审判……

“每年给辽国交五十万岁币!那是什么东西!”赵匡胤拔高了声调,满脸不敢置信,“难道是后世人之前说的主动求和的结果?”

北宋·哲宗时期

“原来是自己引狼入室。”赵煦被赵佶的操作蠢麻了。

金国不就是在空手套白狼?燕云是那么容易收复的吗?怎么别人说什么赵佶信什么啊,不会自己认真分析一下情况吗?

西汉·武帝时期

“又是女真。”刘彻皱眉,“朕一开始还以为金和后金只是个巧合,没想到原来从宋到明,女真都对中原造成了极大威胁。”匈奴也会如此顽强吗?

不,不对,紧皱的眉头缓缓松懈,大汉既然能被称为强汉,那就说明匈奴是被制服了的,最起码大汉日后对匈奴不会像宋明对女真那样憋屈。

【“海上之盟”后,宋金联手灭了辽国,当然,这里面主要出力的是金国。为什么呢?因为宋军弱啊,不仅弱还在对战过程中屡屡内讧,吃了不少败仗。大宋,一个总喜欢在关键时刻搞内讧的神奇朝代。】

“战场上若不团结一心,如何能打胜仗?”各时空的将军们纷纷摇头。

【通过灭辽之战看清了宋朝懦弱花架子的本质后,金人决定直接南下攻宋,彼时宋朝君臣还沉溺于纸醉金迷中,认为一切冲突都可以通过赠送财物来解决,没有丝毫对危险的敏锐感知。等到金国真的兵临城下,终于意识到事情大发了的赵佶坐不住了,他不想当亡国之君,于是强行传位给太子赵桓,自己拍拍屁股先跑了。

然而他真的放权了吗?并没有。赵佶逃到南方之后直接把控了南方的军事财政大权,断了北方的后路,试图在南方复位。他的这种大敌当前仍然不忘内讧的行为对宋金的战局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北宋·神宗时期

“大敌当前,他竟如此做派!”赵顼气了个倒仰,“好一个不想当亡国之君,意识到危险不积极面对就算了,还在背后拖后腿!朕怎么会生出这种儿子?”

看到赵顼气的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朝臣们连忙出言安慰:“官家息怒,莫要气坏了身子,您还有哲宗陛下呢!”

虽然未来很糟糕,但如果让官家气出个好歹,那估计都等不到未来了,现在就得完蛋!这样的结果大家可承受不来。

北宋·徽宗时期

赵佶本就因为前几期透露的蛛丝马迹失去了大部分民心,如今再听到这样的话,他彻底瘫坐在了地上,他预感到自己即将被宣判死亡。

“不行,朕要离开这里。”

不能坐以待毙,这是赵佶此时唯一的念头。他手忙脚乱地从地上爬起,在寝宫中搜刮了一圈后,挎着沉甸甸的包袱偷偷跑出了宫。

这番逃跑的动静其实并不小,但诡异的是,宫里居然没有一个人发现并拦住赵佶,好像大家突然全都失明了,都看不见这么大个人似的。

外面真的安全吗?正在为自己顺利逃出宫而暗自庆幸的赵佶不会知道,外面有更大的危险在等着他……

【宋钦宗赵桓在混乱中即位,改元靖康。关于上位过程这一点,钦宗的确是个被亲爹强迫的冤大头,但在当皇帝上,他和他爹算是烂到一窝去了。当初要不是有大臣李纲苦口婆心的劝阻和三番五次地逮人,估计赵桓早就跟在他爹屁股后头一起跑了。至于后面打赢了还一心求和,信任神棍、妄图借助旁门左道守城结果反而导致东京城破之类的操作,更是一言难尽。】

北宋

“又是打赢了求和?”赵匡胤脑门突突的。

“一心逃跑?”赵顼的心已经麻木。

“让神棍守城?”赵煦发出一声冷笑。

这都什么妖魔鬼怪!

“这钦宗和徽宗确实是半斤八两啊。”李世民觉得这父子俩都挺难以形容的,“遇上这俩皇帝,也难怪北宋会亡了。”

朱元璋叹息着摇头:“这才哪到哪呀?重头戏还没开始呢!”

【由于北宋朝廷的懦弱和腐朽不堪,金人肆无忌惮地对宋朝进行敲诈和掠夺。钦宗和主和派大臣也始终对金人有求必应,从割让三镇到以黄河为界并尊称金太宗为伯父,从搜刮百姓给金人送钱送物到用帝姬、宗姬、族姬、宫女等几千名女性抵债,没有什么是他们做不出来的。】

简直就是耻辱!

割地、送钱、叫敌人伯父、用女人抵债……这种没有尊严和道德的事情,他们是怎么心安理得地做出来的?

朕的大宋怎么就变成了那样?赵匡胤眼圈发红。

【直到靖康二年,金人感到北宋朝廷已经失去利用价值,于是金太宗下诏废徽、钦二帝,并将二帝以及绝大多数在京宗室、后妃、朝臣等三千余人一并俘虏带走。同时,东京的各种器物,包括皇家、官府、民间的各种典籍、器物、工具,只要能搬动的也基本都被金人带走,“官吏、内人、内侍、技艺、工匠、娼优,府库蓄积,为之一空”。北宋王朝也就此灭亡。

后来,金人在金国上京举行献俘礼和牵羊礼,被俘虏的宋徽宗、宋钦宗、宗室、大臣等人被迫□□着上身,披着羊皮,脖子上系着绳子,像羊一样被人牵去祭拜金国的祖先。为了侮辱徽、钦二帝,金太宗还封宋徽宗赵佶为“昏德公”,封宋钦宗赵桓为“重昏侯”。

这便是“靖康之变”,由于靖康元年为丙午年,此事件亦被称为“丙午之耻”。】

“什么?”

各个时空的北宋皇帝们纷纷吐出一口老血,他们都被这个结局深深地刺痛了,就连一向

宽和的赵祯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愤怒之中。

“大宋怎能耻辱至此!”赵祯悲从中来,这就是软弱退让的代价吗?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这一刻,范仲淹、王安石、苏轼等人也终于真正体会到了岳飞这句话里的沉重情感。

在众人均陷入悲痛的时候,无人在意的角落里,同样偷偷逃跑出宫的赵桓迎来了百姓对他的审判……

“每年给辽国交五十万岁币!那是什么东西!”赵匡胤拔高了声调,满脸不敢置信,“难道是后世人之前说的主动求和的结果?”

北宋·哲宗时期

“原来是自己引狼入室。”赵煦被赵佶的操作蠢麻了。

金国不就是在空手套白狼?燕云是那么容易收复的吗?怎么别人说什么赵佶信什么啊,不会自己认真分析一下情况吗?

西汉·武帝时期

“又是女真。”刘彻皱眉,“朕一开始还以为金和后金只是个巧合,没想到原来从宋到明,女真都对中原造成了极大威胁。”匈奴也会如此顽强吗?

不,不对,紧皱的眉头缓缓松懈,大汉既然能被称为强汉,那就说明匈奴是被制服了的,最起码大汉日后对匈奴不会像宋明对女真那样憋屈。

【“海上之盟”后,宋金联手灭了辽国,当然,这里面主要出力的是金国。为什么呢?因为宋军弱啊,不仅弱还在对战过程中屡屡内讧,吃了不少败仗。大宋,一个总喜欢在关键时刻搞内讧的神奇朝代。】

“战场上若不团结一心,如何能打胜仗?”各时空的将军们纷纷摇头。

【通过灭辽之战看清了宋朝懦弱花架子的本质后,金人决定直接南下攻宋,彼时宋朝君臣还沉溺于纸醉金迷中,认为一切冲突都可以通过赠送财物来解决,没有丝毫对危险的敏锐感知。等到金国真的兵临城下,终于意识到事情大发了的赵佶坐不住了,他不想当亡国之君,于是强行传位给太子赵桓,自己拍拍屁股先跑了。

然而他真的放权了吗?并没有。赵佶逃到南方之后直接把控了南方的军事财政大权,断了北方的后路,试图在南方复位。他的这种大敌当前仍然不忘内讧的行为对宋金的战局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北宋·神宗时期

“大敌当前,他竟如此做派!”赵顼气了个倒仰,“好一个不想当亡国之君,意识到危险不积极面对就算了,还在背后拖后腿!朕怎么会生出这种儿子?”

看到赵顼气的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朝臣们连忙出言安慰:“官家息怒,莫要气坏了身子,您还有哲宗陛下呢!”

虽然未来很糟糕,但如果让官家气出个好歹,那估计都等不到未来了,现在就得完蛋!这样的结果大家可承受不来。

北宋·徽宗时期

赵佶本就因为前几期透露的蛛丝马迹失去了大部分民心,如今再听到这样的话,他彻底瘫坐在了地上,他预感到自己即将被宣判死亡。

“不行,朕要离开这里。”

不能坐以待毙,这是赵佶此时唯一的念头。他手忙脚乱地从地上爬起,在寝宫中搜刮了一圈后,挎着沉甸甸的包袱偷偷跑出了宫。

这番逃跑的动静其实并不小,但诡异的是,宫里居然没有一个人发现并拦住赵佶,好像大家突然全都失明了,都看不见这么大个人似的。

外面真的安全吗?正在为自己顺利逃出宫而暗自庆幸的赵佶不会知道,外面有更大的危险在等着他……

【宋钦宗赵桓在混乱中即位,改元靖康。关于上位过程这一点,钦宗的确是个被亲爹强迫的冤大头,但在当皇帝上,他和他爹算是烂到一窝去了。当初要不是有大臣李纲苦口婆心的劝阻和三番五次地逮人,估计赵桓早就跟在他爹屁股后头一起跑了。至于后面打赢了还一心求和,信任神棍、妄图借助旁门左道守城结果反而导致东京城破之类的操作,更是一言难尽。】

北宋

“又是打赢了求和?”赵匡胤脑门突突的。

“一心逃跑?”赵顼的心已经麻木。

“让神棍守城?”赵煦发出一声冷笑。

这都什么妖魔鬼怪!

“这钦宗和徽宗确实是半斤八两啊。”李世民觉得这父子俩都挺难以形容的,“遇上这俩皇帝,也难怪北宋会亡了。”

朱元璋叹息着摇头:“这才哪到哪呀?重头戏还没开始呢!”

【由于北宋朝廷的懦弱和腐朽不堪,金人肆无忌惮地对宋朝进行敲诈和掠夺。钦宗和主和派大臣也始终对金人有求必应,从割让三镇到以黄河为界并尊称金太宗为伯父,从搜刮百姓给金人送钱送物到用帝姬、宗姬、族姬、宫女等几千名女性抵债,没有什么是他们做不出来的。】

简直就是耻辱!

割地、送钱、叫敌人伯父、用女人抵债……这种没有尊严和道德的事情,他们是怎么心安理得地做出来的?

朕的大宋怎么就变成了那样?赵匡胤眼圈发红。

【直到靖康二年,金人感到北宋朝廷已经失去利用价值,于是金太宗下诏废徽、钦二帝,并将二帝以及绝大多数在京宗室、后妃、朝臣等三千余人一并俘虏带走。同时,东京的各种器物,包括皇家、官府、民间的各种典籍、器物、工具,只要能搬动的也基本都被金人带走,“官吏、内人、内侍、技艺、工匠、娼优,府库蓄积,为之一空”。北宋王朝也就此灭亡。

后来,金人在金国上京举行献俘礼和牵羊礼,被俘虏的宋徽宗、宋钦宗、宗室、大臣等人被迫□□着上身,披着羊皮,脖子上系着绳子,像羊一样被人牵去祭拜金国的祖先。为了侮辱徽、钦二帝,金太宗还封宋徽宗赵佶为“昏德公”,封宋钦宗赵桓为“重昏侯”。

这便是“靖康之变”,由于靖康元年为丙午年,此事件亦被称为“丙午之耻”。】

“什么?”

各个时空的北宋皇帝们纷纷吐出一口老血,他们都被这个结局深深地刺痛了,就连一向

宽和的赵祯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愤怒之中。

“大宋怎能耻辱至此!”赵祯悲从中来,这就是软弱退让的代价吗?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这一刻,范仲淹、王安石、苏轼等人也终于真正体会到了岳飞这句话里的沉重情感。

在众人均陷入悲痛的时候,无人在意的角落里,同样偷偷逃跑出宫的赵桓迎来了百姓对他的审判……

“每年给辽国交五十万岁币!那是什么东西!”赵匡胤拔高了声调,满脸不敢置信,“难道是后世人之前说的主动求和的结果?”

北宋·哲宗时期

“原来是自己引狼入室。”赵煦被赵佶的操作蠢麻了。

金国不就是在空手套白狼?燕云是那么容易收复的吗?怎么别人说什么赵佶信什么啊,不会自己认真分析一下情况吗?

西汉·武帝时期

“又是女真。”刘彻皱眉,“朕一开始还以为金和后金只是个巧合,没想到原来从宋到明,女真都对中原造成了极大威胁。”匈奴也会如此顽强吗?

不,不对,紧皱的眉头缓缓松懈,大汉既然能被称为强汉,那就说明匈奴是被制服了的,最起码大汉日后对匈奴不会像宋明对女真那样憋屈。

【“海上之盟”后,宋金联手灭了辽国,当然,这里面主要出力的是金国。为什么呢?因为宋军弱啊,不仅弱还在对战过程中屡屡内讧,吃了不少败仗。大宋,一个总喜欢在关键时刻搞内讧的神奇朝代。】

“战场上若不团结一心,如何能打胜仗?”各时空的将军们纷纷摇头。

【通过灭辽之战看清了宋朝懦弱花架子的本质后,金人决定直接南下攻宋,彼时宋朝君臣还沉溺于纸醉金迷中,认为一切冲突都可以通过赠送财物来解决,没有丝毫对危险的敏锐感知。等到金国真的兵临城下,终于意识到事情大发了的赵佶坐不住了,他不想当亡国之君,于是强行传位给太子赵桓,自己拍拍屁股先跑了。

然而他真的放权了吗?并没有。赵佶逃到南方之后直接把控了南方的军事财政大权,断了北方的后路,试图在南方复位。他的这种大敌当前仍然不忘内讧的行为对宋金的战局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北宋·神宗时期

“大敌当前,他竟如此做派!”赵顼气了个倒仰,“好一个不想当亡国之君,意识到危险不积极面对就算了,还在背后拖后腿!朕怎么会生出这种儿子?”

看到赵顼气的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朝臣们连忙出言安慰:“官家息怒,莫要气坏了身子,您还有哲宗陛下呢!”

虽然未来很糟糕,但如果让官家气出个好歹,那估计都等不到未来了,现在就得完蛋!这样的结果大家可承受不来。

北宋·徽宗时期

赵佶本就因为前几期透露的蛛丝马迹失去了大部分民心,如今再听到这样的话,他彻底瘫坐在了地上,他预感到自己即将被宣判死亡。

“不行,朕要离开这里。”

不能坐以待毙,这是赵佶此时唯一的念头。他手忙脚乱地从地上爬起,在寝宫中搜刮了一圈后,挎着沉甸甸的包袱偷偷跑出了宫。

这番逃跑的动静其实并不小,但诡异的是,宫里居然没有一个人发现并拦住赵佶,好像大家突然全都失明了,都看不见这么大个人似的。

外面真的安全吗?正在为自己顺利逃出宫而暗自庆幸的赵佶不会知道,外面有更大的危险在等着他……

【宋钦宗赵桓在混乱中即位,改元靖康。关于上位过程这一点,钦宗的确是个被亲爹强迫的冤大头,但在当皇帝上,他和他爹算是烂到一窝去了。当初要不是有大臣李纲苦口婆心的劝阻和三番五次地逮人,估计赵桓早就跟在他爹屁股后头一起跑了。至于后面打赢了还一心求和,信任神棍、妄图借助旁门左道守城结果反而导致东京城破之类的操作,更是一言难尽。】

北宋

“又是打赢了求和?”赵匡胤脑门突突的。

“一心逃跑?”赵顼的心已经麻木。

“让神棍守城?”赵煦发出一声冷笑。

这都什么妖魔鬼怪!

“这钦宗和徽宗确实是半斤八两啊。”李世民觉得这父子俩都挺难以形容的,“遇上这俩皇帝,也难怪北宋会亡了。”

朱元璋叹息着摇头:“这才哪到哪呀?重头戏还没开始呢!”

【由于北宋朝廷的懦弱和腐朽不堪,金人肆无忌惮地对宋朝进行敲诈和掠夺。钦宗和主和派大臣也始终对金人有求必应,从割让三镇到以黄河为界并尊称金太宗为伯父,从搜刮百姓给金人送钱送物到用帝姬、宗姬、族姬、宫女等几千名女性抵债,没有什么是他们做不出来的。】

简直就是耻辱!

割地、送钱、叫敌人伯父、用女人抵债……这种没有尊严和道德的事情,他们是怎么心安理得地做出来的?

朕的大宋怎么就变成了那样?赵匡胤眼圈发红。

【直到靖康二年,金人感到北宋朝廷已经失去利用价值,于是金太宗下诏废徽、钦二帝,并将二帝以及绝大多数在京宗室、后妃、朝臣等三千余人一并俘虏带走。同时,东京的各种器物,包括皇家、官府、民间的各种典籍、器物、工具,只要能搬动的也基本都被金人带走,“官吏、内人、内侍、技艺、工匠、娼优,府库蓄积,为之一空”。北宋王朝也就此灭亡。

后来,金人在金国上京举行献俘礼和牵羊礼,被俘虏的宋徽宗、宋钦宗、宗室、大臣等人被迫□□着上身,披着羊皮,脖子上系着绳子,像羊一样被人牵去祭拜金国的祖先。为了侮辱徽、钦二帝,金太宗还封宋徽宗赵佶为“昏德公”,封宋钦宗赵桓为“重昏侯”。

这便是“靖康之变”,由于靖康元年为丙午年,此事件亦被称为“丙午之耻”。】

“什么?”

各个时空的北宋皇帝们纷纷吐出一口老血,他们都被这个结局深深地刺痛了,就连一向

宽和的赵祯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愤怒之中。

“大宋怎能耻辱至此!”赵祯悲从中来,这就是软弱退让的代价吗?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这一刻,范仲淹、王安石、苏轼等人也终于真正体会到了岳飞这句话里的沉重情感。

在众人均陷入悲痛的时候,无人在意的角落里,同样偷偷逃跑出宫的赵桓迎来了百姓对他的审判……

“每年给辽国交五十万岁币!那是什么东西!”赵匡胤拔高了声调,满脸不敢置信,“难道是后世人之前说的主动求和的结果?”

北宋·哲宗时期

“原来是自己引狼入室。”赵煦被赵佶的操作蠢麻了。

金国不就是在空手套白狼?燕云是那么容易收复的吗?怎么别人说什么赵佶信什么啊,不会自己认真分析一下情况吗?

西汉·武帝时期

“又是女真。”刘彻皱眉,“朕一开始还以为金和后金只是个巧合,没想到原来从宋到明,女真都对中原造成了极大威胁。”匈奴也会如此顽强吗?

不,不对,紧皱的眉头缓缓松懈,大汉既然能被称为强汉,那就说明匈奴是被制服了的,最起码大汉日后对匈奴不会像宋明对女真那样憋屈。

【“海上之盟”后,宋金联手灭了辽国,当然,这里面主要出力的是金国。为什么呢?因为宋军弱啊,不仅弱还在对战过程中屡屡内讧,吃了不少败仗。大宋,一个总喜欢在关键时刻搞内讧的神奇朝代。】

“战场上若不团结一心,如何能打胜仗?”各时空的将军们纷纷摇头。

【通过灭辽之战看清了宋朝懦弱花架子的本质后,金人决定直接南下攻宋,彼时宋朝君臣还沉溺于纸醉金迷中,认为一切冲突都可以通过赠送财物来解决,没有丝毫对危险的敏锐感知。等到金国真的兵临城下,终于意识到事情大发了的赵佶坐不住了,他不想当亡国之君,于是强行传位给太子赵桓,自己拍拍屁股先跑了。

然而他真的放权了吗?并没有。赵佶逃到南方之后直接把控了南方的军事财政大权,断了北方的后路,试图在南方复位。他的这种大敌当前仍然不忘内讧的行为对宋金的战局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北宋·神宗时期

“大敌当前,他竟如此做派!”赵顼气了个倒仰,“好一个不想当亡国之君,意识到危险不积极面对就算了,还在背后拖后腿!朕怎么会生出这种儿子?”

看到赵顼气的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朝臣们连忙出言安慰:“官家息怒,莫要气坏了身子,您还有哲宗陛下呢!”

虽然未来很糟糕,但如果让官家气出个好歹,那估计都等不到未来了,现在就得完蛋!这样的结果大家可承受不来。

北宋·徽宗时期

赵佶本就因为前几期透露的蛛丝马迹失去了大部分民心,如今再听到这样的话,他彻底瘫坐在了地上,他预感到自己即将被宣判死亡。

“不行,朕要离开这里。”

不能坐以待毙,这是赵佶此时唯一的念头。他手忙脚乱地从地上爬起,在寝宫中搜刮了一圈后,挎着沉甸甸的包袱偷偷跑出了宫。

这番逃跑的动静其实并不小,但诡异的是,宫里居然没有一个人发现并拦住赵佶,好像大家突然全都失明了,都看不见这么大个人似的。

外面真的安全吗?正在为自己顺利逃出宫而暗自庆幸的赵佶不会知道,外面有更大的危险在等着他……

【宋钦宗赵桓在混乱中即位,改元靖康。关于上位过程这一点,钦宗的确是个被亲爹强迫的冤大头,但在当皇帝上,他和他爹算是烂到一窝去了。当初要不是有大臣李纲苦口婆心的劝阻和三番五次地逮人,估计赵桓早就跟在他爹屁股后头一起跑了。至于后面打赢了还一心求和,信任神棍、妄图借助旁门左道守城结果反而导致东京城破之类的操作,更是一言难尽。】

北宋

“又是打赢了求和?”赵匡胤脑门突突的。

“一心逃跑?”赵顼的心已经麻木。

“让神棍守城?”赵煦发出一声冷笑。

这都什么妖魔鬼怪!

“这钦宗和徽宗确实是半斤八两啊。”李世民觉得这父子俩都挺难以形容的,“遇上这俩皇帝,也难怪北宋会亡了。”

朱元璋叹息着摇头:“这才哪到哪呀?重头戏还没开始呢!”

【由于北宋朝廷的懦弱和腐朽不堪,金人肆无忌惮地对宋朝进行敲诈和掠夺。钦宗和主和派大臣也始终对金人有求必应,从割让三镇到以黄河为界并尊称金太宗为伯父,从搜刮百姓给金人送钱送物到用帝姬、宗姬、族姬、宫女等几千名女性抵债,没有什么是他们做不出来的。】

简直就是耻辱!

割地、送钱、叫敌人伯父、用女人抵债……这种没有尊严和道德的事情,他们是怎么心安理得地做出来的?

朕的大宋怎么就变成了那样?赵匡胤眼圈发红。

【直到靖康二年,金人感到北宋朝廷已经失去利用价值,于是金太宗下诏废徽、钦二帝,并将二帝以及绝大多数在京宗室、后妃、朝臣等三千余人一并俘虏带走。同时,东京的各种器物,包括皇家、官府、民间的各种典籍、器物、工具,只要能搬动的也基本都被金人带走,“官吏、内人、内侍、技艺、工匠、娼优,府库蓄积,为之一空”。北宋王朝也就此灭亡。

后来,金人在金国上京举行献俘礼和牵羊礼,被俘虏的宋徽宗、宋钦宗、宗室、大臣等人被迫□□着上身,披着羊皮,脖子上系着绳子,像羊一样被人牵去祭拜金国的祖先。为了侮辱徽、钦二帝,金太宗还封宋徽宗赵佶为“昏德公”,封宋钦宗赵桓为“重昏侯”。

这便是“靖康之变”,由于靖康元年为丙午年,此事件亦被称为“丙午之耻”。】

“什么?”

各个时空的北宋皇帝们纷纷吐出一口老血,他们都被这个结局深深地刺痛了,就连一向

宽和的赵祯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愤怒之中。

“大宋怎能耻辱至此!”赵祯悲从中来,这就是软弱退让的代价吗?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这一刻,范仲淹、王安石、苏轼等人也终于真正体会到了岳飞这句话里的沉重情感。

在众人均陷入悲痛的时候,无人在意的角落里,同样偷偷逃跑出宫的赵桓迎来了百姓对他的审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