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诗相 > 第十一章 《卜算子》

第十一章 《卜算子》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卜算子,常出经典语句的词牌名,又名卜算子令、百尺楼、眉峰碧等,代表作有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等,北宋期间盛行此曲,乃至近代,还有许多文人以此曲作词,大概率是是宋代勾栏瓦舍里面备受歌姬们喜欢的曲目,换作今日的话语,则是ktv里面常被点唱的歌曲。苏轼和陆游是以此词牌名作词的大牌人物,他们的作品在表现精神方面颇具特色,不过在抒情方面,该词牌下的佳作,反而是知名度一般的作者所写的词更具有欣赏性,如与苏轼同时代的词人王观的词作《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和李之仪词作《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南宋状元郎张孝祥的作品也别具一格。该词牌下可读的作品众多,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特选三首作品以飨喜爱宋词的朋友,第一首《卜算子》作品,因其首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够惊艳,第二首是大文豪苏轼名作,第三首作品是南宋词人的代表作,除了苏轼广为人知外,若非深入研读诗词,王观和张孝祥可能鲜为人知。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北宋词人王观留存于世的名作,从题目可以看出是一首送别词作,在宋代,送别的佳作为数不多,或许是因为宋代时的送别好像不比唐代那么感伤,中学所学抑或课外赏析的宋词,显然没有唐代那样,送别作品可以是自成一派般的存在。由词题可知,该作是王观送别好友鲍浩然回浙江东路时的赠别词作,唐代的送别作品中,成为脍炙人口之句的,多半出现在作品的后两句,极少以首句惊艳世人的,而王观的这首词便是这样,喜欢这首词的朋友想必也是被其首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所吸引。首句翻译出通俗的话便是,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簇起的眉毛,汉语中习惯用眉如春山、眼似秋水形容女性容颜的惊艳美丽,作者在此词中反用了这些艺术手法,古人常以秋水比喻美人眼睛,形容女子容貌姣好时,言道眉色如望远山,比喻美人的眉毛为远山,如晏几道词作《生查子》首句写到“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一个人的容貌是否漂亮,其眉眼几乎占重要地位,尤其是素有心灵窗户之称的眼睛,夸人家眼睛好看,可能会让人容易亲近好感很多,曾经在银行办理业务时,赞美了女职员的眼睛好看,殊不知人家眉开眼笑,百分百的热情提供服务。拥有好看的眉眼,是很多女性的追求,天生不足则化妆补上,修饰眉毛、贴假睫毛,是女子妆容上必不可少的部分,毕竟好看的眉眼的确会让人顿生好感,书面语赞美女性朋友的眉眼,王观的“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可以说是神来之笔,拥有水汪汪眼睛的人,用此句来形容不为过。

词中“眉眼盈盈处“是指山水交会的风景地,还是指魂牵梦萦的心上人,抑或兼而有之,则需要结合作者与好友鲍浩然的境遇而定,不过就赏析这首词时,倾向于它有双关的意味,其一可能是好友鲍浩然前往真的山水宝地,前往山水秀丽般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其二是好友前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会,以表达处作者对好友送出的良好祝愿。古人送别的诗词不胜枚举,王维之西出阳关无故人,郑谷之君向潇湘我向秦、高适之莫愁前路无知己等经典诗句,无一不含有浓烈的悲情感伤成分,而王观不落前人写作艺术手法的窠臼,采取积极祝福的用语描写惜别之情。词的下阕,才刚开始送别春天,现在又要送君归去,表达了作者惜春和重友之情,在朋友和春天同时被送别之时,祝福友人到江南之地能赶上美好的春天,并享受春天里的风光,寓意非常美好,倘若前面的眉眼盈盈有蕴含“心上人”的意思,想必“赶上春、和春住”必有比喻祝愿朋友和心上人幸福的在一起的意图,全词贯穿一语双关的作用,而且比喻巧妙,写的妙趣横生,避免落入送别诗词的俗套,独树一帜的风格跃然纸上。

王观所处时代,有个影响大部分士大夫命运的事件,即宋神宗朝的“熙宁变法“,也叫王安石变法,该事件让朝廷形成有名的新旧两党之争,从王观的仕途履历来看,属于支持变法的新党。在宋哲宗时期,由奶奶高太后主政,是旧党主导朝廷政策,因此作为新党人物的王观受到牵连而被罢免官职,不过将人罢官去职总得有个合适的缘由,于是王观被朝廷以所作的词有大不敬之意为由罢免官职,同时代的苏轼也是因为词作被有心人理解成对皇家不敬及攻击新法而被贬官。历朝历代,对朝廷政策不满的人大有人在,有人选择沉默,有人选择创作诗文抗议,拿至当代也是常见的事情,在官员隔离审查或双规时的新闻通告里面,常见妄议中央的话术,其本质就是对上层制定的政策不满,这在北宋新旧两党政治倾轧时是比较普遍的情况,苏轼就曾因为写作或者妄议朝廷而被投入监狱百多天,幸运的是宋代无枉杀士大夫的先例。被关押在监狱里隔离审查,究竟仅仅是因为写作诗文对变法有大不敬之意,应有其它不为人知的缘由,总而言之,苏轼是幸运的,换作其它朝代,恃才傲物的苏轼不仅会被削职为民,甚至有砍头的危险。从监狱出来的苏轼,依然保持官员的身份,是相当幸运的,也是北宋朝廷对士大夫阶层宽仁的表现,早在苏轼之前的宋仁宗庆历新政时期,著名才子苏舜钦因为一件小事被御史弹劾,本想息事宁人的宋仁宗拗不过御史们的坚持,遂不得不把苏舜钦削职为民,同比而言,苏轼仅仅是贬官下放至黄州安置,可谓是上帝的眷顾,好彩的是,苏轼在黄州期间迎来了他方面的辉煌成就,《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便是苏轼在黄州期间所作。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的上阙描写的深夜院子里的景色,前两句“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出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清氛围,也是为下两句幽人与孤影的出场作铺垫,用幽人与孤影两种描写孤寂的词,可见作者孤独寂寞冷的心境。早在苏轼被关押期间,曾经密切往来的同僚为防受到牵连,该撇清关系的撇清,该作切割的时候切割,此时的苏轼甚是无助,关押时候的他,应该是深刻感受到人情冷暖,在自己需要的时候,倾力相助之人寥寥无几。以团练副使的身份被安置在黄州时,有微薄的官员待遇而无职权,并受当地官员监视,此时的苏轼,刚开始想必是心灰意冷的,殊不知曾经炙手可热的天选才子,如今却沦落到无职无权的罪官,曾经的傲气想必也被消磨的所剩无几,因此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容易滋生幽人与孤影的孤寂感受。词的下阕,直接描写孤寂的心情,有恨与人省,即说没有谁能够理解他孤独之心,作者落寞的时候遑论知音了,就连朋友都离的远远的,自是孤苦难耐,情何以堪,尾两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描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在寒枝之间来回,拣尽寒枝还不愿栖息,只好落宿在寂寞荒凉的沙洲上,度过寒冷的夜里,实际上是将孤鸿喻自己,作者把自己的心境借孤鸿的形象刻画出来,将自己的主观感情具体化,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写作技巧。

界有个说法叫做“史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被贬至黄州的苏轼,塑造了他人生中最为辉煌的成就,不单单是苏轼在贬谪期间创作出经典名句,我们所熟悉的大家,或是读到的名篇佳作,大部分是作者在逆境时的作品,当这些文人们事业不顺或处于人生境遇的低迷状态,非常有利于他们迸发才思创作出震撼人心的名篇,而人在顺境时产生不了这些情思心绪。顶着罪官身份的苏轼,在黄州郁闷了四年,不过黄州这片远离朝廷是非的小地方,对苏轼来说却是成就他大文豪的风水宝地,毕竟他的多数佳作都在此地完成,他的名号东坡也在此地成就,故有人说苏轼在黄州脱胎换骨变成了苏东坡。倘若不是宋神宗赵顼英年早逝,苏轼有可能同中唐时期的刘禹锡二十三年弃置身一般,他们有个共同点都是年轻时便享有盛名,才华横溢的他们容易遭人嫉妒和诋毁陷害,并且他们内心总有一种不服输不服气的倾向,喜欢写作表达内心的想法,这些行事风格使得他们深刻感受了宦海沉浮,也是因为此,后世得以品读到优秀的作品,古来才命两相妨,或许太过于有才华的他们,在仕途上面未能尽人意。在黄州期间,他的传世书法作品《寒食帖》和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问世,苏轼之所以成为今日人们所喜爱的词人,离不开黄州的滋润养育。

流行歌手周传雄(小刚)有首动听的歌曲,名为《寂寞沙洲冷》,虽然这首流行歌曲的歌词与苏轼这首词几无关联,但是它们的主线都是在描写人的孤独寂寞之情,可想而知,这首歌曲的创作灵感必定与苏轼这首词有莫大的关系,再者宋词也有是创作给歌姬们演唱的,乃至今日,他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词就被直接引用为歌词来演唱。现代歌曲的很多歌词,常有宋词的影子,很多作词人也喜欢在宋词里寻找灵感,好比这首歌曲《寂寞沙洲冷》,尽管歌词中无苏轼词作《卜算子》的语句,但传达的思想感情具有趋同性。孤独寂寞冷一词曾经一度风靡网络,形容那些在城市里形单影只的人,既然这个词曾经风靡过,说明他代表了一种社会现象,现代人或难有类似苏轼般的经历,但是成千上万的城市蚁族,对苏轼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应有感同身受的体会,毕竟在融不进的城市里,家成了回不去的故乡,乃至今日社会城市里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的大批涌现,“独往来,孤鸿影”俨然已成为常态,在可预见的时间里,很大一批人注定要孤独凄凉终老,年轻时追求自由自在不受束缚,非富非贵的人群迟暮之年注定要岁岁遭罪,那时将会是真真切切的孤独寂寞冷,还得加上老泪纵横。

在璀璨的宋词史上,习惯性分成豪放派与婉约派,其中豪放派以苏轼与辛弃疾为代表,而婉约派有众多的词人,如秦观、柳永、晏殊父子、李清照等,其中多数词人为婉约派,欣赏到的宋词也以婉约派为主,深入钻进宋代词坛可知,史上尚有许多豪放派词人,尽管这些词人极少出现在传统的教科书上或课外辅导书籍里。《卜算子·雪月最相宜》的作者张孝祥是南宋著名词人,他是中唐诗人张籍的七世孙,更是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在他所处的时代,他最为光荣的身份是被宋高宗钦点为状元,时年仅为二十三岁。在状元身份的光环下,几年的仕途光景便升任中书舍人(大致相当于今日的中央办公厅秘书),为皇帝执笔代言,平步青云的态势,难免遭人嫉妒,再加上朝廷上主战派和主和派的纷争,他的仕途也遭遇了重大挫折,而且遗憾的是,年仅三十八岁的张孝祥不幸得急病而逝,才华横溢的他,若非英年早逝,想必会成为颇有建树的政治家。就是这么一位状元郎词人,却较少人知晓,就连近代宋词的专著《人间词话》中,也很少张孝祥的身影,得益于互联网的广泛传播,使得这位南宋状元郎知晓度有所增加,也让人们能够赏析到他的这首《卜算子》名作。

《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宋)张孝祥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

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

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

冷艳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雪。

不经意的时候,欣赏到张孝祥的《卜算子》,吸引我的地方是其首句“雪月最相宜”,也瞬间产生了品读其词作的兴趣,也随即知晓他的另外一首词作《西江月·阻风山峰下》,通过赏析他的佳作后,理解到他为何被列为宋词豪放派人物,就目前了解到张孝祥的佳作,这两首是最为值得推荐的。或许是年龄过了三十以上,身体素质在下坡路上,不由自主的喜欢“宜”字,步入中年,上升无望,下跌不甘心,于是想着万事皆宜就行,因此第一眼见到张孝祥的“雪月最相宜”,甚是切合当前的个人情感倾向,其实近些年再品读诗词,也是多半因为作品的意境贴合自己的心境,有时候人们听歌也是如此,喜欢听符合自身心境的旋律。对于中文字,或许不同的人会喜欢不同的字,记得中学时代曾喜欢“若”和“玄”字,还喜欢过“贼”字,写作此篇时,当然是喜欢“宜”字,所以才会对张孝祥词中的“雪月最相宜”感冒,因为有喜欢的字眼,因此在十多年的网络平台里面,中文账号名字常有这些字眼。年少时喜欢“若”字,那时候正值中学期间较为迷茫的年纪,或许是因为家境不甚良好,成长发育不甚优势,总会茫茫然的幻想做白日梦,梦想自己坚强、勇敢、成为受欢迎的人等等,而今喜欢“宜”字,或许是深刻的理解到自身的渺小,力量的微弱,本领的欠缺,面临希望渺茫的事业形态及不容易的养家糊口生活境遇,内心反而想求得一份平稳,希望万事刚刚好,不至于过犹不及,恰好用单个“宜”字来解释当前的处世心态。喜欢怎么样的字眼,喜欢那种类型的歌曲,喜欢与怎么样的人相处,反映都是人的情感倾向,或许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中文字会有不同的喜欢和理解,如步入老年的人们,或许会喜欢“稳”或喜欢“安”、“康”字等。

张孝祥的这首《卜算子》,与现代白话文几无二致,前两句描写雪景、月景和梅花景色都具备时,是清绝般的光景,接下来作者通过对比去岁与今岁时赏梅时场景,可知三种光景同时出现在眼前是非常不容易的,从而表达出作者对于人事变迁的感慨,看似是今岁梅花开的时候未下雪,在月光照耀下,景色依然很美,但是没有冬雪的两相宜,蕴含了词人感慨今昔的变化,用“欠些儿雪”来诠释今日不比往昔,表达出作者追忆去岁的感怀之情。雪月相宜,想起在哲学范畴有个说法,“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前后相随,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色相和”,这里面的词多是反义词,在哲学范畴里面则也就是对立与统一的概念,雪与月是自然界存在的两种景象,或许在词人张孝祥的眼里,冬日的雪与月色最为相得益彰。“遥看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王安石描写梅雪景象的五言绝句诗,也是很多朋友的启蒙性诗句,而描写梅雪景象的词作,张孝祥这首《卜算子》可以称得上是天花板之作,其首句雪月相宜和梅雪清绝都足以让这首词成为人们必读的词作佳品。

盛行于宋代的《卜算子》曲目,除了以上几首佳作外,严蕊的《卜算子·不是爱风尘》,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还有爱国诗人陆游、宋代才女朱淑真等人的《卜算子·咏梅》等皆是可读的佳作。仔细研读多首《卜算子》词,简直就是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的中间变体,五言律诗的颔联和尾联加字成为七言律诗的样子,七言律诗的首联和颈联减少字成为五言律诗的样子,这就好比唐诗发展成为宋词,大概率就是在绝句和律诗的基础上,变换点花样,谓之创新发展。限于篇幅,在此仅分享个人比较喜欢的三首《卜算子》之词,最喜欢王观的“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和张孝祥的“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是要求自家孩子背诵的佳作,另外甚是感觉张孝祥名字比较中听,而且是历史上有名的状元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