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恐慌的严嵩徐阶
听闻此话,严嵩、徐阶二人的心中顿时闪过一丝不详的预感,而事实证明,他们两个的预感没错。
嘉靖话音刚落,只见侍候在嘉靖身旁的吕芳上前一步,将先前嘉靖浏览完毕,且记录有浙江当前情况的书信,拿到了严嵩和徐阶二人的面前。
嘉靖挑了挑眉,在看向严嵩和徐阶的眼神之中,满是戏谑。
“你们两个,难道就不想看看这里面究竟记录了些什么内容吗?”
严嵩看着眼前的这封书信,心中不由得松了一口气,暗自道:“看来我先前采取的策略成功了,陛下真的对此起了疑心,并且往浙江派遣了锦衣卫!”
而一旁的徐阶,看着吕芳手中的这封书信,脸上的阴沉之色一闪而过,旋即,不着痕迹地瞥了一眼身旁的严嵩,无声自语道。
“哼,我就知道,严嵩这个老东西,肯定不会坐以待毙,你以为将这件事情捅到陛下这里,我就会放过你吗?”
“等着吧,你的结局早已注定,我会踩着你的尸骸,坐上内阁首辅的位置!”
嘉靖眼见严嵩、徐阶二人迟迟没有动作,脸上闪过一丝不耐烦的神色,旋即出言催促道。
“严嵩,徐阶,朕在跟你们说话呢,你们难道没有听见吗?”
见此情形,严嵩和徐阶当即‘扑通’一声跪伏于地,向嘉靖请罪道。
“陛下,微臣有罪!”
嘉靖听闻此话,脸上的神色更加不耐烦,将目光从严嵩和徐阶的身上收回,缓缓道。
“你们两个,平时不是挺能言善辩,侃侃而谈的吗?”
“怎么,哑巴了?”
一旁的徐阶刚想出言辩解,就看见了嘉靖那分外冰冷的眼神,不由得浑身一颤,旋即将头深深低下,不敢说半个字。
而严嵩在这方面早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他此刻,也只不过是将头深深低下,并摆出一副颇为自责的神色。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嘉靖并没有再说话,只是摩挲着龙椅上雕刻的龙头,上下打量着跪伏于地的严嵩和徐阶,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正当严嵩和徐阶都以为,这件事情暂时就这么过去的时候,嘉靖那古井无波的声音再次响起:“你们难道想朕再重复一次先前说过的话吗?”
严嵩和徐阶都听出了嘉靖话中所包含着的淡淡杀意,旋即,只见严嵩率先反应过来,颤颤巍巍地从地上起身,然后从吕芳的手中将书信接过。
嘉靖颇为淡然地瞥了一眼严嵩,转而吩咐道。
“给朕一字不漏地念出来!”
“遵命,陛下!”
严嵩闻言,当即神色一凛,旋即恭敬道。
“禀陛下,大概在一个多月前,浙江当地的桑农手中的粮食,便被身份不明的人高价收购了。”
“那些桑农的手中没有足够的粮食,不得已,只能依靠官府发放的救济粮过活!”
严嵩在念到这里的时候,停顿了片刻,又继续道。
“只不过,浙江当地官府所储备的救济粮,却根本无法支撑这些桑农的消耗,因而……”
严嵩还没念完,便被嘉靖不耐烦地打断了:“行了,别念了,把这封信给徐阶看看!”
“是,陛下!”
严嵩在应声后,旋即将手中的书信,递交给了一旁的徐阶。
徐阶在从严嵩的手中将书信接过时,身上颤抖的幅度,比先前的严嵩还要夸张。
待徐阶将书信之中的内容浏览完毕后,嘉靖方才收回目光,缓缓道。
“你们两个,既然已经将书信中的内容看完了,难道就没有什么想对朕说的吗?”
“好好想想,想好了再回答!”
毫无疑问,嘉靖方才所说的这番话,无论是严嵩还是徐阶,都从中感受到了莫大的危机!
倘若自己的回答不能够令皇帝满意,到时候自己的下场,将是十分容易预见的。
也正因为如此,徐阶在思衬良久后,方才站了出来,小心翼翼地给出了自己的回应。
“启禀陛下,这件事情,微臣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眼见徐阶如此干脆利落地便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嘉靖的脸上不由得浮现出一丝惊诧之色,旋即饶有兴趣地追问道。
“哦,既然这样,那你给朕说说,你的责任在哪里?”
徐阶见此情形,不由得放下了心中的防备,在脑海中组织好语言后,方才继续道:“启禀陛下,微臣身为户部尚书,对于浙江缺粮一事,竟然毫不知情,微臣失职啊!”
“因此,微臣恳请陛下,给微臣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
“在下来以后,微臣会立刻让户部那边,往浙江调拨粮食!”
一旁的严嵩听闻此话,下意识地便想要出言反驳道:“陛下,不可……”
只不过,严嵩那劝诫的话还没来得及说出口,便看见嘉靖的脸色,瞬间变得分外阴沉。
“徐阶,你是不是把朕当成小孩子来哄了?”
“从户部这边往浙江调粮,再怎么样,也得花费至少十几天的时间!”
“倘若运气不够好的话,运粮的船只在路上遭遇恶劣天气、甚至于遭到沿途的盗匪劫掠,都是很有可能的,这一来二去,又耽误不少时间,粮食根本就无法按时运抵浙江!”
嘉靖在说到这里的时候,将目光转向徐阶,旋即质问道。
“徐阶,朕问你,你到底是何居心!”
徐阶见此情形,当即诚惶诚恐地跪伏于地,将头在地上磕得‘砰砰’作响,旋即沉声道。
“陛下,微臣冤枉啊!”
“微臣在情急之下,方才没有考虑到这些细节,还请陛下恕罪!”
“微臣对陛下您的忠心,天地可鉴啊!”
当徐阶抬起头来时,额头上已经满是血污,此刻的他看上去颇为狼狈,身上哪里还有半分内阁次辅的威严。
嘉靖将目光从徐阶的身上收回,旋即吩咐道。
“眼下最应该做的,不是从户部这边调粮,而是应该考虑从浙江邻近的省份调粮!”
嘉靖的话音刚落,一旁的严嵩便紧跟着补充道。
“陛下,据微臣之前得到的消息来看,目前邻近浙江的省份,也就只有江西以及福建这两个省份,还有多余的粮食可供调动!”
嘉靖在听完严嵩的解释后,并没有做出决定,而是将选择权交给了严嵩,开口道。
“哦,既然如此,那严嵩你觉得,应该从哪里调粮比较好?”
严嵩听闻嘉靖此话,不假思索地给出了回应。
“启禀陛下,微臣觉得,眼下应该从江西这边调粮!”
在严嵩看来,福建那边的谭纶,是当之无愧的清流那边的人,倘若届时从福建那边调粮,肯定会遇到阻碍。
而江西那边,目前任江西巡抚的曹顺和,在朝中并无太多的人脉,并且胡宗宪在不久前,亲自率军赶赴江西平叛!
于情于理,胡宗宪对曹顺和都有着天大的恩情,因此,选择江西作为往浙江调粮的地点,肯定要顺利的多!
一旁的徐阶听闻此话,眼中顿时闪过一丝窃喜之色,也紧跟着补充道。
“启禀陛下,微臣觉得,严阁老的选择没错!”
“无论是富庶程度,亦或者是与浙江的距离,甚至于运输粮食的方式,从江西往浙江调粮,都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一旁的严嵩眼见徐阶如此支持自己的提议,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不对劲。
“他徐阶为何如此支持从江西那边调粮,难不成这其中有什么陷阱?”
正当严嵩还在脑海中组织语言,想要劝说嘉靖,将调粮的省份由江西变更为福建时,只见嘉靖摆了摆手,旋即吩咐道。
“行了,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就从江西那边调粮吧!”
眼见皇帝已经做了最终的决定,严嵩纵使心中有万般不甘,也只得无奈地回应道。
“是,陛下!”
……
江西,南昌府。
此刻,曹顺和正坐于书案前,处理着相应的公文。
自从上次的事件平息后,整个江西的势力得到了重新的洗牌,原本在江西一家独大,且根深蒂固的盐商势力被胡宗宪率军,杀了个干干净净,不仅如此,他们所拥有的巨额家产也被尽数抄没进了国库!
在这之后,朝廷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对整个江西的官场展开了一场大清洗,除了江西巡抚曹顺和以外,其他的官员,绝大部分都被牵涉其中。
而负责执行这场大清洗的,正是与胡宗宪一同赶往江西的锦衣卫镇抚使刘密,那段时间,整个江西,杀得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那些侥幸幸存下来的官员惶惶不可终日,而百姓们对此,则无不拍手称快!
在这之后,伴随着新的一批官员的到任,整个江西也逐渐步入了正轨。
由于新到任的这一批官员,亲眼目睹了前任的悲惨下场,因此,为了保住头上的乌纱帽,他们处处小心谨慎,也不敢太过于苛待百姓。
也正因为如此,目前的江西相较于大明其他省份,勉强可以用政通人和四个字来形容。
正当曹顺和将手中的公文处理完毕,打算歇一会儿,喝口茶时。
只听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片刻后,只见一位神色匆忙的侍卫走了进来,单膝规定,恭敬禀报道。
“巡抚大人,外面有个人,自称是浙直总督兼浙江巡抚胡宗宪派来的人,说是有一封信要当面交给您!”
曹顺和听闻此话,在思衬片刻后,旋即吩咐道:“嗯,让他进来吧!”
“是,巡抚大人!”
这名侍卫在得到曹顺和的吩咐后,没有丝毫停留,很快便转身离开。
不多时,在侍卫的带领下,先前受胡宗宪所托前来送信的那名亲信,成功见到了曹顺和。
其刚进入房间,便小心翼翼地将怀中的书信取出,低下头,恭敬道。
“见过巡抚大人!”
“嗯。”
曹顺和见此情形,在向来人略微颔首后,旋即将目光转到他手上的那封信件,追问道。
“这便是你家大人,让你亲自递呈给本官的信?”
听闻此话,来人不敢有丝毫隐瞒,旋即恭敬回应道。
“是的,巡抚大人,我家大人说了,一定要将信亲自交到您的手中!”
只见曹顺和将目光收回,然后从来人的手中将书信接过,旋即吩咐道。
“嗯,本官已经收到书信了,你先下去休息吧!”
眼见自己此行的任务顺利完成,来人不由得松了一口气,旋即在侍卫的带领下,离开了房间。
很快,房间内就只剩下了曹顺和一个人,在这之后,他才不紧不慢地将信封拆开,逐字逐句地浏览起了上面的内容,信中的内容如下。
“奉清兄,眼下,浙江这边,桑农手中的粮食都被不明身份的人高价收购,从而导致粮食短缺,再继续这么下去的话,朝廷所推行的改稻为桑将无以为继,我胡宗宪在这里,以个人的名义请求您给予帮助,我胡宗宪将不胜感激!”
曹顺和很快便将信中的内容浏览完毕,从上面的字迹来看,这是胡宗宪的亲笔信无疑!
紧接着,曹顺和看着手上这封胡宗宪的亲笔信,再结合先前户部那边所下发的通知,整件事情的脉络,已经在曹顺和的脑海中形成。
良久,只见曹顺和颇为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旋即感慨道。
“唉,事情果然没有出乎意料,上面又开始斗起来了!”
“只不过这一次,双方不约而同地将战场选到了浙江,严党那边,需要让改稻为桑获得成功,在为自己积攒筹码的同时,变相地向皇帝展示自己的能力,而清流那边,则想方设法地让改稻为桑失败,他们的目的则是彻底扳倒严党,然后取而代之!”
“这样一来,先前户部那边所下发的通知,以及眼下,胡宗宪遣人给我送来的这封亲笔信,也就都能够解释得通了!”
尽管曹顺和对于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已经一清二楚,但眼下,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摆在了他的眼前。
那就是,到底听谁的?
倘若遵从户部那边的命令,就会得罪严党,倘若按照胡宗宪的请求,从江西往浙江那边调粮,则会不可避免地触怒清流那些人。
就这样,曹顺和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他深知,自己在朝中并无太多的人脉可以利用,要是到时候真的遇上了弹劾,朝中也没有几个人会站出来为自己说话!
在权衡完利弊后,曹顺和仿佛下定了什么决心一般,紧咬牙关,做出了自己的决定:“妈的,想那么多干嘛!”
“不管了,胡宗宪对我有大恩情,不可不报,大不了,我这个江西巡抚不当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