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北宋捞兄日常 > 第 27 章

第 27 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苏辙只能起床。

他不起床不行,苏轼一向说到做到,咯吱他就算了,手还专往那等最痒痒的地方咯吱。

他无奈道:“六哥,你这样着急做什么?”

“你看,天还没有大亮了……”

苏轼早已穿戴整齐,更是同他振振有词道:“八郎,虽说如今时候尚早,但待会儿咱们还要前去拜别爹娘。”

“你小小年纪就要去天庆观念书,爹娘肯定会多交代几句的。”

“再加上咱们月底才能回来,娘肯定会叫大厨房给咱们做许多好吃的早饭……一来二去,时间这不就耽搁了?”

虽然苏辙不愿承认,却也不得不承认他这话很有道理。

等着苏辙起来后,又是穿衣又是洗漱,一矮一更矮的兄弟两人这才前去主屋。

如苏轼所说的那样,今日的早饭格外丰盛,不仅有苏轼爱吃的真君粥,苏辙爱吃的大燠面,还有从外头食铺买回来的常熟糍糕,澄粉水团……满满当当摆了小半张桌子,他们就连大年初一都没用过这样丰盛的早饭。

更不必提程氏与苏洵眼睑下皆是一片青紫,一看夫妻两个都没有睡好。

用早饭时,程氏给苏辙挑面,给苏轼盛粥,叮嘱两个孩子多吃些。

最后,苏洵与程氏更是送了兄弟两人到门口。

苏洵这才道:“……天庆观到底不比在家中,那里人多,不乏娇纵蛮横之人。”

“你们兄弟二人不光如今要齐心协力,互相扶持,以后更是要如此,记下了吗?”

苏轼一脸认真,点头道:“爹爹放心,我记下了。”

苏辙:……

呵!

但愿你是真的记下了!

他看着一脸担忧的程氏,正色道:“娘,您别担心我,我和六哥在一起,不会有事的。”

说着,他又看向红着眼眶的苏八娘,叮嘱道:“八姐姐,以后你多陪陪爹爹和娘说说话吧!”

苏八娘噙着泪点点头。

程氏知道比起苏轼来,苏辙一贯更省心,但她一想到苏辙尚不到四岁,怎么都放心不下来。

很快,王氏也扶着苏五娘的手过来了,对着两个孩子也是一通叮嘱。

苏辙却是频频张望,左等右等都没等到苏老太爷。

他只能道:“爹爹,娘,我们就先走啦。”

“你们与翁翁说一声,要他别担心我。”

说完这话,他就与苏轼手牵手上了马车。

他并没有回头。

因为他知道,若他回头,程氏等人只会愈发舍不得他。

程氏等人站在原地,一直等到再也看不见马车这才转身。

王氏安慰起程氏来:“……你也别担心,八郎虽年纪小,却是聪明稳重。”

“他早些进书院念书,也早些替你考个进士回来,到时候你就等着享福好了。”

程氏点点头,却还是再次

红了眼眶。

妯娌两人边说话边走远了。

远处的苏老太爷这才偷摸摸走了出来。

方才他虽没有露面,但却在暗处偷偷看着两个小孙儿。

他不敢露面,生怕一露面就逼着苏洵与程氏将两个孩子留下来,什么功名,什么前途,哪里有一家人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在一起好?

***

坐在马车内的苏辙也是满脸愁容。

一来他是舍不得程氏等人。

二来他还是不怎么想这般早去天庆观念书的。

虽说昨日在他找程氏之前无数次在心里劝自己,这书院是早去晚去都是要去的,早点读书早点考科举早点了却这事儿。

可身为一个拖延症患者,从前苏辙的座右铭可是能拖就拖,若不能拖那就想想办法再拖啊!

一想到这里,他再次长长叹了口气。

相较于他,苏轼则是一脸兴奋,甚至说手舞足蹈都不过分。

苏轼往嘴里塞了块早饭没吃完,被包起来当点心的常熟糍糕,含糊不清道:“八郎,你垮着脸做什么?瞧着像是不高兴似的!”

“天庆观也没你想的那么糟糕,后山有条小溪,溪水又清又甜,等着放学了,我带你去玩。”

“还有,张道长院子里有棵石榴树,马上就能结石榴了,到时候我们去摘石榴吃。”

“还有还有,观里厨房做的醋姜挺好吃的,可下饭啦……”

他絮絮叨叨的说个不停。

苏辙看向他,正色道:“六哥,前几日你可不是这样说的。”

“前几日你一说起天庆观来就满脸委屈,直哭鼻子!”

苏轼不好意思挠了挠头,嘿嘿一笑,低声道:“我这不是怕你半路反悔,闹着要回家去嘛!”

他觉得以程氏等人方才的神色,若苏辙闹着要回去,他们一个个定连声称好。

苏辙:……

他简直懒得搭理苏轼。

高兴不已的苏轼可不会介意弟弟的冷淡,反正这几年下来已经习惯下来,见苏辙不愿继续这个话题,便又开口道:“八郎,你说今日咱们出门时娘为什么没把那四包糖霜玉蜂儿给我?是不是娘一个高兴,把这事儿忘记了?”

说着,他摇摇头,正色道:“应该不会的,娘一向记性好。”

“应该是昨晚娘忙着给你收拾东西,顾不上这件小事!”

“等着我们月底放假回家了,娘肯定会将这四包糖霜玉蜂儿给我补上的!”

说到这里,他笑的嘴角咧到了耳后根,更是伸出胖乎乎的手指头盘算起来。

比如留两包糖霜玉蜂儿在家吃,剩下两包糖霜玉蜂儿带到书院吃……

苏辙见兴高采烈的样子,便开口到:“六哥,你就别想这等好事了。”

“昨天傍晚我就与娘说了,说我愿意去天庆观念书一事与你没有关系,所以娘也不必给你买糖吃!”

苏轼面上的笑容顿时凝固

在嘴角。

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很快扬声道:“八郎,你怎么能这样子!”

你……你这样做到底对你有什么好处?”

“你骗了我的压岁钱也就算了,如今竟还不准娘给我买糖霜玉蜂儿吃!”

苏辙只淡淡扫了他一眼:“那六哥,我问你,你每日晚上睡觉之前都刷牙了吗?”

提起这个问题,原本怒气冲冲的苏轼身子就矮了半截,声音也低了下去:“我,我大多数时候都刷了牙的,只是有些时候忙着背书,所以就忘了。”

“八郎,你为何非盯着我要我刷牙?我看书院里的人没几个晚上刷牙的,好些人早上起来都没刷牙了……”

兄弟俩人在马车里吵吵嚷嚷,只觉得时间过的很快,不过片刻马车就稳稳停在了天庆观门口。

今日是平安送他们兄弟俩来的。

一下马车,平安就扛着苏辙的行囊去后面的寝间。

而苏轼则要带着苏辙前去见张易简。

苏辙站在天庆观门口,忍不住打量起来。

天庆观地处半山腰,占地面积不小,只是看着却是极质朴的,红墙与青瓦都有几分褪色,北宋年间是僧佛横行,特别是四川一带,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几里地一个道观。

按理说天庆观作为眉州赫赫有名的道观,不说比别的道观齐整,却也不该如此落魄。

苏辙忍不住想起先前苏洵与自己说的话来。

天庆观是香火旺盛的道观不假,但叫天庆观名扬眉州的却是观内所开设的乡塾。

这书院名叫北极院,由天庆观道长张易简一手操办起来。

说起道长张易简,那也是个人物。

想当年他也是眉州赫赫有名的神童,二十岁出头就中了进士,可谓前途无量。

可惜他刚于汴京入仕,兴高采烈将妻儿老小从眉州接回汴京,谁知半路有落石砸下来,一家老小数十口人无一生还。

他接到这消息时是哭了笑,笑了又哭,所有人都觉得他定是疯了。

半年之后,他重返眉州,坠入空门,拜入天庆观前道长门下成为弟子。

一年之后,那位老道长羽化,天庆观由他接手。

眉州有许多道观,彼时天庆观只是一默默无闻的小道观,但他心地良善,乐善好施,闲暇时候更是教观中的小道士知文识字,一来二去的,附近的老百姓就将孩子送到天庆观来跟着他念书。

几年过去,天庆观更是在眉州极为出名。

他想着天庆观举步维艰,此乃一生财之道,便将乡塾取名为北极院。

寻常私塾都是要收钱的,北极院自也是如此。

可遇上那等家境贫寒的学子,北极院是米面也收,蔬菜也收,那等特别勤奋好学的,豁免学费也不是不可以。

当苏辙听闻这番话时,对张易简道长是由衷的钦佩。

如今苏轼带着他前往张易简单道长的院子,更是王婆卖瓜自卖自

夸,一副生怕苏辙逃跑的意思:八郎?,天庆观香火极旺,不缺钱。”

“你别看这里四处都是破破烂烂的,实则是道长将银子都花在了书院中。”

“书院里的藏书阁有好多好多书了,还有咱们的笔墨纸砚也都是不缺的。”

“咱们每顿饭更有一个肉菜,味道对比不上在家中好,好歹却是有荤腥的……”

苏辙是愈发钦佩起这位老道长来。

等着他跟在苏轼身后到了张易简道长院子门口,只见门口刻着两行字。

心平可愈三千疾。

心静可通万事理。

此句用的是行书,笔力深厚,即便苏辙尚未领教过张易简道长的学问,就凭这两句也能看出其颇有学问。

张易简道长的院子是更为破旧,虽破旧,却十分齐整。

院子一角种着两棵石榴树,还有一方石桌和几个石凳,想不齐整都难。

一进来,苏轼就熟门熟路前去叩门,扬声道:“道长,我带着八郎来啦!”

说着,他意识到这话不对,毕竟道长也不知道八郎是谁,便又道:“道长,我带着我弟弟苏辙来啦!”

随着“吱呀”一声,门就被打开。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苏辙只觉得张易简道长在看到他那一刻是眼前一亮,面上更浮现出几分悦色来:“我就知道你会来。”

苏辙微微一愣,不解道:“道长,您为何会知道?”

张易简道长淡淡一笑,道:“直觉而已。”

苏辙跪下,正儿八经冲他磕了三个头。

男儿立于世,双膝只可跪父母与君师,而张易简道长就是他的启蒙老师:“道长,从今日开始,我就要跟着您念书了。”

“还望您不吝赐教,若我有什么做的不对或不好的,您只管打骂就是,我一定潜心向学,不辜负您的厚望。”

他虽小小年纪,却是神情虔诚,一脸认真。

张易简笑着扶他起来,一字一顿道:“做学问讲究持之以恒,万万不可仗着自己天资过人就骄傲自满,有所懈怠。”

“只要你一心向学,以后定能有所成就。”

他这话看似是在对苏辙说,实则却是在点苏轼。

苏轼不光在同龄学童中是佼佼者,甚至比他大上几岁的也无人能比得上他,只是苏轼总是一副“我很厉害”的样子,苏轼入学没多久,他就发现了苏轼身上这个毛病。

若苏轼听到这话,以他的才智定能听出张易简道长的弦外之音。

可惜,如今他的目光落在窗外的石榴树上,压根没听见张易简道长在说些什么。

两棵树上的石榴花已经谢了,冒出几个小石榴来。

大概还有一两个月的时间,这石榴就能吃了吧?

苏轼忍不住咽了口口水,想着到时候他就时常来找道长请教学问,道长肯定会留他尝一尝石榴的!

他想的出神,等着苏辙拽了拽他,他这才反应过来,道:“

八郎,我们要走了吗?”

说着,他就跟着苏辙一起与张易简道长告辞,兄弟两人一起出了小院大门。

临走之前,他还恋恋不舍看了眼那两棵石榴树。

石榴!

你们一定要乖乖等着我!

苏辙却是无暇理会苏轼的小心思,继他打量完天庆观后又到了北极院。

比起破旧的天庆观来,坐落于后山的北极院看着是气派许多,今日是返回书院的日子,路上可见不少来来往往的学童。

所有人穿的都是北极院统一发放的衣裳。

苏轼解释道:“……待会我带你去找清风子师兄给你买两套新衣裳,明日你就要与我们穿一样的衣裳啦!”

“这规矩是道长定下的,说进学的学童中有人家境富庶,也有人家境贫寒,若衣裳不统一,难免会有人互相攀比。”

“道长还说既进了北极院,就要一心向学,若有人寻衅滋事,不管是谁,都会被赶出北极院的。”

他说起张易简道长来,也是一脸钦佩。

苏辙忍不住想,北极院院风如此,也难怪眉州上下所有人都想将孩子送到此处读书。

但他却还是道:“可是六哥,既然如此,那程家二表兄怎会欺负你?”

“他若是欺负你,你告诉道长不就是了?”

说起那程之元,苏轼面上的笑容顿时消失的是无影无踪,情绪也低落下来:“你很快就知道了。”

苏辙难得握住他的小胖手,正色道:“六哥,你别怕。”

“以后有我和你在一起,那程家二表兄再也不会欺负你了。”

“爹爹说了,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苏轼却是微微叹了口气。

一路上他都是高高兴兴的,如今却有几分后悔了。

八郎还这样小,是不该早早来书院念书的,那程之元不光会欺负自己,更会欺负八郎的!

苏辙却是一点都不担心此事,找清风子领了衣裳,待平安将他把床铺齐后,又与苏轼一起去领了书本。

谁知他们兄弟两个刚出门,苏轼就拽了拽他的手,神情有些古怪道:“八郎,我们从那边走吧!”

苏辙下意识觉得不对。

他定睛一看,果然见着不远处走来一个七八岁的孩子。

这孩子即便如寻常学童穿着一样的衣裳,却是神色傲慢,看着不可一世的样子,周遭更是簇拥了好几个学童。

他看向苏轼道:“六哥,这人可是程之元?”

他觉得这人可配不上自己喊他一句“表兄”。

苏轼点点头。

苏辙正色道:“这里是北极院,又不是程家,我们也是与他一样交了钱进来念书的,为何要避着他?”

“我们越是如此,他越是觉得我们怕了他,越是会欺人太甚!”

他径直迎了上去。

苏轼担心他受欺负,也跟了上去。

程之元一看到苏

轼就面露讥诮,再看到他身边的小豆丁,脸上更是笑意更深,与身边的几个学童道:“哟,这不是我那苏家表弟吗?”

“先前他不是像过街老鼠似的灰溜溜回去了吗?怎么又来了?”

“叫我说,苏家如今不比当初,还有银子给他读书?还不如与他祖父一样,早点回去种田吧!”

“有道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他爹直到如今还没中进士,难不成还能指望儿子中进士?真是笑话!”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他身侧的几个学童更是连连附和。

苏轼脸色沉沉。

在任何人心里,自家父母都是天底下最好最厉害的,哪里会任由着旁人中伤?

他第一次听到这等话时,自是忍不住,以一敌众,上前与程之元等人扭打在一起。

最后的结果是显而易见,张易简道长当众斥责了他一顿。

一来是苏轼动手在先。

二来是程之元等人并未挑衅苏轼,而是几个人说闲话,算不得大错。

程之元算准了寻常人都忍不住,如今是故技重施,想将苏辙与苏轼兄弟两人赶出天庆观。

苏辙身体里装的是成人的芯子,一眼就看出程之元打的是什么主意。

他握住苏轼的手,低声道:“六哥,你别冲动。”

“若一冲动就上了他们的当了!”

苏轼气的小脸通红通红,颤声道:“可是,难道就任由着他们这样污蔑爹爹,污蔑我们吗?”

他的话音刚落下,他们兄弟两人又听到不远处传来程之元的声音:“……啧,我那姑父真是有意思,自己进士考不中,却望子成龙,将苏轼送到书院来就算了,连三四岁的小儿子都不放过!”

“啧啧,真是好笑!”

“望子成龙也不是这样的想法的,三四岁的小娃娃,指不定哪天念书时尿裤子了,难道还能指望他学出个什么名堂吗?”

苏辙像没听到这等话一样,也鹦鹉学舌起来:“六哥,你听说了吗?大舅舅家才添了个表弟,这孩子叫程之祥。”

“虽说小表弟才刚出生,可极得大舅舅喜欢,说是他出生时天边满是祥云,故而大舅舅才会给他取个这样的名字。”

“不光如此,更有得道高僧替小表弟算过,说他以后定能有大出息,大舅舅喜欢他得很。”

“我还听说大舅舅不光喜欢他,还喜欢他的生母魏小娘,如今给他们母子几个置办了不少家当了……”

这话,他是听程氏与常嬷嬷闲话时说的。

他记性好,这话听了一遍就记下了。

苏轼是个聪明的孩子,一听这话就会过意来,知晓苏辙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忙接话道:“是啊,我还听说大舅舅有心将程家的家产都留给他们母子几个。”

“说起来大舅母与表兄们真是可怜。”

“我们苏家虽不比程家富庶,但却是家宅和睦,团结一心,爹爹更是常说家和万事兴……”

这下,脸色涨红的那个就变成了程之元。

别人不清楚,但他却是知道的。

自当初他娘怂恿他二婶娘前来苏家套近乎后,他爹娘就大吵了一顿,本就感情不大好的夫妻两个是渐行渐远,更是叫魏小娘钻了空子。

至于他那刚出生不久的小弟弟,的确被爹爹程浚捧在掌心。

只是他是个要面子的,更得兄长程之才教导家丑不可外长,在外直说爹娘恩爱,自己颇得家中看重。

如今与他交好的一众学童虽大多是因他出手阔绰,但一个个还是忍不住发问道:“程之才,他们说的是真的吗?”

“你不是说程相公很看重你的吗?”

“你爹娘感情真的不好吗?”

“若到时候程相公将家产都留给了魏小娘他们,你该怎么办啊……”

几个学童围着他是连连发问,惹得程之元脸色铁青,丢下一句“他们瞎说”,就落荒而逃。

苏辙见状,更是乘胜追击起来:“他撒谎了!”

“我娘可是大舅舅的亲妹妹,常嬷嬷更是程家的家生子,当年她跟着我娘出嫁时才被外祖放了奴籍,在程家还有好些亲戚。”

“我的话还能有假嘛?”

几个学童顿时就七嘴八舌起来,一个个直说怪不得当初程之元刚入学时只有他大哥送他来,并不见程相公……

苏辙与苏轼对视一眼,笑嘻嘻走了。

不远处的张易简道长一直注视着这一幕,并未多言。

站在他身侧的清风子却不解道:“师傅,这次的事我依旧装作不知道吗?”

“先前程之元屡屡带人欺辱苏轼也就罢了,如今却连不到四岁的苏辙都不放过,我实在不懂您为何要这样做。”

北极院有数百学童,光靠着张易简道长一人自是教不过来的,观中更有许多博学的道士协助他一起授课,清风子就是其一。

张易简道长微微一笑:“当初我当众斥责苏轼时,你已是心中不解,却挨到今日才将这话问出口。”

“凡事皆有两面,人生来聪慧是好事,却也是坏事。”

“苏轼聪明过人,来日锋芒初露,定会惹人嫉妒,愤恨,甚至陷害,若他连这等小事都不能解决,即便学富五车,却也会沦为平平之辈。”

清风子这才恍然大悟。

有些话,张易简道士更是没说出口。

他虽觉得苏轼聪明更甚苏辙,但经此一事,他断定苏辙以后前程定会远盛苏轼之上。

读书科举,埋头苦读就够了。

可入朝为官,则是复杂许多。

他的心思与考量,苏辙与苏轼两人自不会知道,两人如今只顾着高兴了。

苏轼眼里是亮晶晶的,即便带着苏辙在院中闲逛,依旧不耽搁他高兴的手舞足蹈:“……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程之元面上那样的表情了。”

“他真是活该!”

“我看他以后还怎么猖狂的起来

!”

苏辙嘴角也是微微带笑。

他虽知道这样议论是非是不对的,但这件事却是程之元不对在先,他们也是被迫为之。

兄弟两人在院中逛了逛,又在观中走了走。

苏轼一会带着苏辙去看院中的柿子树,一会又带着苏辙去看了观中的海棠果,最后更要带苏辙去后山看看:“……八郎,后山有几棵山楂树,等到秋天我们就能有山楂吃了。”

“樱桃煎好吃,你说这山楂能不能做山楂煎?”

说着,他又忍不住咽了口口水,道:“不过山楂煎肯定没有樱桃煎好吃的!”

苏辙无奈摇摇头,是哭笑不得。

比起苏轼来,他很快就接受了天庆观的日子。

书院中十人住一间房,五人睡一个大通铺,每日起床灭灯都是规定了时间的,灭灯后不可言语。

用饭时分餐而食,若是不够可要再去打,伙食虽不算好,但起码每顿都是有肉菜的,甚至每日还有果子吃。

院中把这些学童分成了五个班,不以年纪划分,却是以学问划分,分为“甲乙丙丁戊”五个班。

毕竟好些寻常百姓家的孩子并未启蒙过,并不识字,道士们要先给他们启蒙。

苏轼被分在了“丙”班。

按理说,苏辙该是被分在“戊”班的,可苏轼却找到了张易简道长,表示他们兄弟两个想在一起。

苏轼先是将苏辙夸了又夸,表示愿意与苏辙一起在“丁”班。

一来是苏辙也就认识几百个字而已。

二来是程之元等人也在“丙”班。

谁知张易简道长却将苏辙与苏轼两人都放在了“丙”班,更道:“……你不是说苏辙向来聪明吗?既是如此,想必‘丙’班的课业他也是跟的上的。”

苏轼:???

苏辙:???

也就是说,他再次躺枪了?

兄弟两人出来时皆是垂头丧气。

原因很简单,“戊”班教的是孩童认识启蒙,“丁”班教的是《百家姓》、《千字文》、《童蒙训》等一些浅显易懂的读物,而“丙”班则已开始学习《论语》、《孟子》、《书经》、《诗经》、《易经》和三礼(《礼记》《仪礼》《周礼》)、三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春秋》等书。

当然,想要考中进士不是将这些书籍死记硬背就行的,而是以这些书为科举之根基,继而发散,所以对这些书籍要了解的十分透彻。

苏轼想的是就算弟弟聪明,可这么多书要记要背,他哪里受的住?

而苏辙想的则是,自己不过三岁出头,就要被这应试教育迫害了吗?

兄弟两人是长吁短叹。

可就算如此,他们刚回去,清风子就已差了小道士将苏辙所需用书送了过来。

这些书整整齐齐码在桌上,毫不夸张的说,简直比苏辙整个人都要高。

苏辙见状,又是长长一声叹息。

一旁“丙”班的学童们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

这些学童中大多是七八岁的年纪,甚至还有十来岁年纪的,再过上几年,都能成亲生子,如今他们中混了个乳臭未干的小崽子,这叫他们心里如何好受?

程之元先前叫苏辙当众落了面子,本就怀恨在心,如今更是率先挑事道:“呵,真是好笑,有些人凭着家中与道长的交情就能走后门,这叫我们这些勤学苦读考进‘丙’班的人如何自处?”

“就你这乳臭未干的小毛孩都想进‘丙’班?就等着下月底考试垫底吧!”

各班考试一季度一次,考试不合格者则依次下刷,许多无心向学者被分到“戊”班若态度不改,则会被劝退。

不过,一般学童都是好面子的,真有那等七八岁的知晓自己要去“戊”班念书,自己就卷了铺盖灰溜溜回家去了。

不得不说,张易简道长这法子甚好,将进学的机会都留给那等一心向学之人。

随着程之元话音落下,不少学童都纷纷附和起来。

苏辙却是神色不变,正色道:“你是觉得道长不公允吗?”

这……这等话,程之元可不敢随便乱说的。

不说张易简道长桃李满天下,就说院中就有不少勤奋好学的贫寒学子,他们一个个受张易简道长恩惠。

只要程之元敢点头称是,那些学童就敢讨伐他。

程之元声音低了些,“我,我当然不是这个意思。”

“苏辙,我知道你聪明,可你年纪尚小,‘丙’班那么多课业,你哪里受的住?我看你连书本上的字都认不全吧!”

苏辙环顾周遭人一圈,眼神最后落于他面上,淡淡道:“这些事就不劳你操心。”

“道长这样做,想必自有道长的缘由。”

“若我没记错的话,想当初你与我六哥一样,刚进书院念书,经道长考问后就被分在了‘丙’班,那时你为何没说道长不公允?”

他是听苏轼说起过的,程之元已来天庆观一年有余,却一直在“丙”班倒数,没能进去“乙”班。

他大概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在程家,程之元日日有人盯着,有人督促他上进,但是到了天庆观,一切都是要凭自觉,程之元到了天庆观就像是放飞的小鸟似的,这心思哪里会放在学习上?

比起天资过人,认真、好学、勤奋却是漫漫长路上更重要的品质。

他笑了笑,更是继续道:“北极院规矩是道长定下的,无一人例外。”

“若我在九月底考试中不合格,自会被分到‘丁’班中去,若再不合格,则去“戊”班……你有时间考虑别人,还不如多考虑考虑自己吧。”

他这话一出口,果然无人再多言。

程之元更是冷冷道:“我倒是要看看到了下月底,你还会不会像今日这样死鸭子嘴硬!”

所有人都不看好苏辙。

就凭着苏辙认识的那区区几百字,想要通过张易简道

长的考试,简直是痴人说梦。

甚至连苏轼都是这般想的。

到了用晚饭时,一向胃口极好的苏轼却是半点胃口都没有。

苏辙将碗中的辣菜饼夹了一个到苏轼碗中:“六哥,你怎么不吃?”

这辣菜饼是用芥菜为馅料的面饼,虽说如今并不是吃芥菜的时候,春日观中道士采摘了许多芥菜晒干留着别的季节吃。

晒干的芥菜极有嚼劲,馅料中又加了七分肥三分瘦的猪肉,最后炕着吃。

这辣菜饼一口下去,外壳酥脆,里头的馅料直流油,可谓院中学童最爱的菜肴之一。

苏轼一向很爱吃这辣菜饼的。

但如今他却是微微摇头,叹气道:“八郎,我实在吃不下。”

“你说,等到下月底,你被分到‘丁’班事小,到时候程之元指不定怎么笑话你了!”

苏辙咬了一口这辣菜饼,好吃的他直点头,更是含糊不清道:“六哥,难道你也对我没有信心吗?”

“别人不相信我,难道你也不相信我?”

若换成从前,他定会藏拙一番,毕竟早日暴露自己,张易简道长与程氏等人只会对他寄予厚望。

他哪里舍得叫长辈与师长们失望?

但如今不争馒头争口气,他得叫程之元好好看看,他们苏家三房可是有两个文曲星了!

苏轼仍在长吁短叹,苏辙却已三口并两口将自己的饭菜吃完,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六哥,你快点吃,吃完了你还得教我认字了!”

“要不然明天师兄上课,我哪里听得懂?”

苏轼瞧他这般信心满满的样子,想着如今也只能死马当成活马医,也跟着三两口扒完饭,就与苏辙两人率先回去。!

八郎还这样小,是不该早早来书院念书的,那程之元不光会欺负自己,更会欺负八郎的!

苏辙却是一点都不担心此事,找清风子领了衣裳,待平安将他把床铺齐后,又与苏轼一起去领了书本。

谁知他们兄弟两个刚出门,苏轼就拽了拽他的手,神情有些古怪道:“八郎,我们从那边走吧!”

苏辙下意识觉得不对。

他定睛一看,果然见着不远处走来一个七八岁的孩子。

这孩子即便如寻常学童穿着一样的衣裳,却是神色傲慢,看着不可一世的样子,周遭更是簇拥了好几个学童。

他看向苏轼道:“六哥,这人可是程之元?”

他觉得这人可配不上自己喊他一句“表兄”。

苏轼点点头。

苏辙正色道:“这里是北极院,又不是程家,我们也是与他一样交了钱进来念书的,为何要避着他?”

“我们越是如此,他越是觉得我们怕了他,越是会欺人太甚!”

他径直迎了上去。

苏轼担心他受欺负,也跟了上去。

程之元一看到苏

轼就面露讥诮,再看到他身边的小豆丁,脸上更是笑意更深,与身边的几个学童道:“哟,这不是我那苏家表弟吗?”

“先前他不是像过街老鼠似的灰溜溜回去了吗?怎么又来了?”

“叫我说,苏家如今不比当初,还有银子给他读书?还不如与他祖父一样,早点回去种田吧!”

“有道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他爹直到如今还没中进士,难不成还能指望儿子中进士?真是笑话!”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他身侧的几个学童更是连连附和。

苏轼脸色沉沉。

在任何人心里,自家父母都是天底下最好最厉害的,哪里会任由着旁人中伤?

他第一次听到这等话时,自是忍不住,以一敌众,上前与程之元等人扭打在一起。

最后的结果是显而易见,张易简道长当众斥责了他一顿。

一来是苏轼动手在先。

二来是程之元等人并未挑衅苏轼,而是几个人说闲话,算不得大错。

程之元算准了寻常人都忍不住,如今是故技重施,想将苏辙与苏轼兄弟两人赶出天庆观。

苏辙身体里装的是成人的芯子,一眼就看出程之元打的是什么主意。

他握住苏轼的手,低声道:“六哥,你别冲动。”

“若一冲动就上了他们的当了!”

苏轼气的小脸通红通红,颤声道:“可是,难道就任由着他们这样污蔑爹爹,污蔑我们吗?”

他的话音刚落下,他们兄弟两人又听到不远处传来程之元的声音:“……啧,我那姑父真是有意思,自己进士考不中,却望子成龙,将苏轼送到书院来就算了,连三四岁的小儿子都不放过!”

“啧啧,真是好笑!”

“望子成龙也不是这样的想法的,三四岁的小娃娃,指不定哪天念书时尿裤子了,难道还能指望他学出个什么名堂吗?”

苏辙像没听到这等话一样,也鹦鹉学舌起来:“六哥,你听说了吗?大舅舅家才添了个表弟,这孩子叫程之祥。”

“虽说小表弟才刚出生,可极得大舅舅喜欢,说是他出生时天边满是祥云,故而大舅舅才会给他取个这样的名字。”

“不光如此,更有得道高僧替小表弟算过,说他以后定能有大出息,大舅舅喜欢他得很。”

“我还听说大舅舅不光喜欢他,还喜欢他的生母魏小娘,如今给他们母子几个置办了不少家当了……”

这话,他是听程氏与常嬷嬷闲话时说的。

他记性好,这话听了一遍就记下了。

苏轼是个聪明的孩子,一听这话就会过意来,知晓苏辙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忙接话道:“是啊,我还听说大舅舅有心将程家的家产都留给他们母子几个。”

“说起来大舅母与表兄们真是可怜。”

“我们苏家虽不比程家富庶,但却是家宅和睦,团结一心,爹爹更是常说家和万事兴……”

这下,脸色涨红的那个就变成了程之元。

别人不清楚,但他却是知道的。

自当初他娘怂恿他二婶娘前来苏家套近乎后,他爹娘就大吵了一顿,本就感情不大好的夫妻两个是渐行渐远,更是叫魏小娘钻了空子。

至于他那刚出生不久的小弟弟,的确被爹爹程浚捧在掌心。

只是他是个要面子的,更得兄长程之才教导家丑不可外长,在外直说爹娘恩爱,自己颇得家中看重。

如今与他交好的一众学童虽大多是因他出手阔绰,但一个个还是忍不住发问道:“程之才,他们说的是真的吗?”

“你不是说程相公很看重你的吗?”

“你爹娘感情真的不好吗?”

“若到时候程相公将家产都留给了魏小娘他们,你该怎么办啊……”

几个学童围着他是连连发问,惹得程之元脸色铁青,丢下一句“他们瞎说”,就落荒而逃。

苏辙见状,更是乘胜追击起来:“他撒谎了!”

“我娘可是大舅舅的亲妹妹,常嬷嬷更是程家的家生子,当年她跟着我娘出嫁时才被外祖放了奴籍,在程家还有好些亲戚。”

“我的话还能有假嘛?”

几个学童顿时就七嘴八舌起来,一个个直说怪不得当初程之元刚入学时只有他大哥送他来,并不见程相公……

苏辙与苏轼对视一眼,笑嘻嘻走了。

不远处的张易简道长一直注视着这一幕,并未多言。

站在他身侧的清风子却不解道:“师傅,这次的事我依旧装作不知道吗?”

“先前程之元屡屡带人欺辱苏轼也就罢了,如今却连不到四岁的苏辙都不放过,我实在不懂您为何要这样做。”

北极院有数百学童,光靠着张易简道长一人自是教不过来的,观中更有许多博学的道士协助他一起授课,清风子就是其一。

张易简道长微微一笑:“当初我当众斥责苏轼时,你已是心中不解,却挨到今日才将这话问出口。”

“凡事皆有两面,人生来聪慧是好事,却也是坏事。”

“苏轼聪明过人,来日锋芒初露,定会惹人嫉妒,愤恨,甚至陷害,若他连这等小事都不能解决,即便学富五车,却也会沦为平平之辈。”

清风子这才恍然大悟。

有些话,张易简道士更是没说出口。

他虽觉得苏轼聪明更甚苏辙,但经此一事,他断定苏辙以后前程定会远盛苏轼之上。

读书科举,埋头苦读就够了。

可入朝为官,则是复杂许多。

他的心思与考量,苏辙与苏轼两人自不会知道,两人如今只顾着高兴了。

苏轼眼里是亮晶晶的,即便带着苏辙在院中闲逛,依旧不耽搁他高兴的手舞足蹈:“……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程之元面上那样的表情了。”

“他真是活该!”

“我看他以后还怎么猖狂的起来

!”

苏辙嘴角也是微微带笑。

他虽知道这样议论是非是不对的,但这件事却是程之元不对在先,他们也是被迫为之。

兄弟两人在院中逛了逛,又在观中走了走。

苏轼一会带着苏辙去看院中的柿子树,一会又带着苏辙去看了观中的海棠果,最后更要带苏辙去后山看看:“……八郎,后山有几棵山楂树,等到秋天我们就能有山楂吃了。”

“樱桃煎好吃,你说这山楂能不能做山楂煎?”

说着,他又忍不住咽了口口水,道:“不过山楂煎肯定没有樱桃煎好吃的!”

苏辙无奈摇摇头,是哭笑不得。

比起苏轼来,他很快就接受了天庆观的日子。

书院中十人住一间房,五人睡一个大通铺,每日起床灭灯都是规定了时间的,灭灯后不可言语。

用饭时分餐而食,若是不够可要再去打,伙食虽不算好,但起码每顿都是有肉菜的,甚至每日还有果子吃。

院中把这些学童分成了五个班,不以年纪划分,却是以学问划分,分为“甲乙丙丁戊”五个班。

毕竟好些寻常百姓家的孩子并未启蒙过,并不识字,道士们要先给他们启蒙。

苏轼被分在了“丙”班。

按理说,苏辙该是被分在“戊”班的,可苏轼却找到了张易简道长,表示他们兄弟两个想在一起。

苏轼先是将苏辙夸了又夸,表示愿意与苏辙一起在“丁”班。

一来是苏辙也就认识几百个字而已。

二来是程之元等人也在“丙”班。

谁知张易简道长却将苏辙与苏轼两人都放在了“丙”班,更道:“……你不是说苏辙向来聪明吗?既是如此,想必‘丙’班的课业他也是跟的上的。”

苏轼:???

苏辙:???

也就是说,他再次躺枪了?

兄弟两人出来时皆是垂头丧气。

原因很简单,“戊”班教的是孩童认识启蒙,“丁”班教的是《百家姓》、《千字文》、《童蒙训》等一些浅显易懂的读物,而“丙”班则已开始学习《论语》、《孟子》、《书经》、《诗经》、《易经》和三礼(《礼记》《仪礼》《周礼》)、三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春秋》等书。

当然,想要考中进士不是将这些书籍死记硬背就行的,而是以这些书为科举之根基,继而发散,所以对这些书籍要了解的十分透彻。

苏轼想的是就算弟弟聪明,可这么多书要记要背,他哪里受的住?

而苏辙想的则是,自己不过三岁出头,就要被这应试教育迫害了吗?

兄弟两人是长吁短叹。

可就算如此,他们刚回去,清风子就已差了小道士将苏辙所需用书送了过来。

这些书整整齐齐码在桌上,毫不夸张的说,简直比苏辙整个人都要高。

苏辙见状,又是长长一声叹息。

一旁“丙”班的学童们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

这些学童中大多是七八岁的年纪,甚至还有十来岁年纪的,再过上几年,都能成亲生子,如今他们中混了个乳臭未干的小崽子,这叫他们心里如何好受?

程之元先前叫苏辙当众落了面子,本就怀恨在心,如今更是率先挑事道:“呵,真是好笑,有些人凭着家中与道长的交情就能走后门,这叫我们这些勤学苦读考进‘丙’班的人如何自处?”

“就你这乳臭未干的小毛孩都想进‘丙’班?就等着下月底考试垫底吧!”

各班考试一季度一次,考试不合格者则依次下刷,许多无心向学者被分到“戊”班若态度不改,则会被劝退。

不过,一般学童都是好面子的,真有那等七八岁的知晓自己要去“戊”班念书,自己就卷了铺盖灰溜溜回家去了。

不得不说,张易简道长这法子甚好,将进学的机会都留给那等一心向学之人。

随着程之元话音落下,不少学童都纷纷附和起来。

苏辙却是神色不变,正色道:“你是觉得道长不公允吗?”

这……这等话,程之元可不敢随便乱说的。

不说张易简道长桃李满天下,就说院中就有不少勤奋好学的贫寒学子,他们一个个受张易简道长恩惠。

只要程之元敢点头称是,那些学童就敢讨伐他。

程之元声音低了些,“我,我当然不是这个意思。”

“苏辙,我知道你聪明,可你年纪尚小,‘丙’班那么多课业,你哪里受的住?我看你连书本上的字都认不全吧!”

苏辙环顾周遭人一圈,眼神最后落于他面上,淡淡道:“这些事就不劳你操心。”

“道长这样做,想必自有道长的缘由。”

“若我没记错的话,想当初你与我六哥一样,刚进书院念书,经道长考问后就被分在了‘丙’班,那时你为何没说道长不公允?”

他是听苏轼说起过的,程之元已来天庆观一年有余,却一直在“丙”班倒数,没能进去“乙”班。

他大概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在程家,程之元日日有人盯着,有人督促他上进,但是到了天庆观,一切都是要凭自觉,程之元到了天庆观就像是放飞的小鸟似的,这心思哪里会放在学习上?

比起天资过人,认真、好学、勤奋却是漫漫长路上更重要的品质。

他笑了笑,更是继续道:“北极院规矩是道长定下的,无一人例外。”

“若我在九月底考试中不合格,自会被分到‘丁’班中去,若再不合格,则去“戊”班……你有时间考虑别人,还不如多考虑考虑自己吧。”

他这话一出口,果然无人再多言。

程之元更是冷冷道:“我倒是要看看到了下月底,你还会不会像今日这样死鸭子嘴硬!”

所有人都不看好苏辙。

就凭着苏辙认识的那区区几百字,想要通过张易简道

长的考试,简直是痴人说梦。

甚至连苏轼都是这般想的。

到了用晚饭时,一向胃口极好的苏轼却是半点胃口都没有。

苏辙将碗中的辣菜饼夹了一个到苏轼碗中:“六哥,你怎么不吃?”

这辣菜饼是用芥菜为馅料的面饼,虽说如今并不是吃芥菜的时候,春日观中道士采摘了许多芥菜晒干留着别的季节吃。

晒干的芥菜极有嚼劲,馅料中又加了七分肥三分瘦的猪肉,最后炕着吃。

这辣菜饼一口下去,外壳酥脆,里头的馅料直流油,可谓院中学童最爱的菜肴之一。

苏轼一向很爱吃这辣菜饼的。

但如今他却是微微摇头,叹气道:“八郎,我实在吃不下。”

“你说,等到下月底,你被分到‘丁’班事小,到时候程之元指不定怎么笑话你了!”

苏辙咬了一口这辣菜饼,好吃的他直点头,更是含糊不清道:“六哥,难道你也对我没有信心吗?”

“别人不相信我,难道你也不相信我?”

若换成从前,他定会藏拙一番,毕竟早日暴露自己,张易简道长与程氏等人只会对他寄予厚望。

他哪里舍得叫长辈与师长们失望?

但如今不争馒头争口气,他得叫程之元好好看看,他们苏家三房可是有两个文曲星了!

苏轼仍在长吁短叹,苏辙却已三口并两口将自己的饭菜吃完,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六哥,你快点吃,吃完了你还得教我认字了!”

“要不然明天师兄上课,我哪里听得懂?”

苏轼瞧他这般信心满满的样子,想着如今也只能死马当成活马医,也跟着三两口扒完饭,就与苏辙两人率先回去。!

八郎还这样小,是不该早早来书院念书的,那程之元不光会欺负自己,更会欺负八郎的!

苏辙却是一点都不担心此事,找清风子领了衣裳,待平安将他把床铺齐后,又与苏轼一起去领了书本。

谁知他们兄弟两个刚出门,苏轼就拽了拽他的手,神情有些古怪道:“八郎,我们从那边走吧!”

苏辙下意识觉得不对。

他定睛一看,果然见着不远处走来一个七八岁的孩子。

这孩子即便如寻常学童穿着一样的衣裳,却是神色傲慢,看着不可一世的样子,周遭更是簇拥了好几个学童。

他看向苏轼道:“六哥,这人可是程之元?”

他觉得这人可配不上自己喊他一句“表兄”。

苏轼点点头。

苏辙正色道:“这里是北极院,又不是程家,我们也是与他一样交了钱进来念书的,为何要避着他?”

“我们越是如此,他越是觉得我们怕了他,越是会欺人太甚!”

他径直迎了上去。

苏轼担心他受欺负,也跟了上去。

程之元一看到苏

轼就面露讥诮,再看到他身边的小豆丁,脸上更是笑意更深,与身边的几个学童道:“哟,这不是我那苏家表弟吗?”

“先前他不是像过街老鼠似的灰溜溜回去了吗?怎么又来了?”

“叫我说,苏家如今不比当初,还有银子给他读书?还不如与他祖父一样,早点回去种田吧!”

“有道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他爹直到如今还没中进士,难不成还能指望儿子中进士?真是笑话!”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他身侧的几个学童更是连连附和。

苏轼脸色沉沉。

在任何人心里,自家父母都是天底下最好最厉害的,哪里会任由着旁人中伤?

他第一次听到这等话时,自是忍不住,以一敌众,上前与程之元等人扭打在一起。

最后的结果是显而易见,张易简道长当众斥责了他一顿。

一来是苏轼动手在先。

二来是程之元等人并未挑衅苏轼,而是几个人说闲话,算不得大错。

程之元算准了寻常人都忍不住,如今是故技重施,想将苏辙与苏轼兄弟两人赶出天庆观。

苏辙身体里装的是成人的芯子,一眼就看出程之元打的是什么主意。

他握住苏轼的手,低声道:“六哥,你别冲动。”

“若一冲动就上了他们的当了!”

苏轼气的小脸通红通红,颤声道:“可是,难道就任由着他们这样污蔑爹爹,污蔑我们吗?”

他的话音刚落下,他们兄弟两人又听到不远处传来程之元的声音:“……啧,我那姑父真是有意思,自己进士考不中,却望子成龙,将苏轼送到书院来就算了,连三四岁的小儿子都不放过!”

“啧啧,真是好笑!”

“望子成龙也不是这样的想法的,三四岁的小娃娃,指不定哪天念书时尿裤子了,难道还能指望他学出个什么名堂吗?”

苏辙像没听到这等话一样,也鹦鹉学舌起来:“六哥,你听说了吗?大舅舅家才添了个表弟,这孩子叫程之祥。”

“虽说小表弟才刚出生,可极得大舅舅喜欢,说是他出生时天边满是祥云,故而大舅舅才会给他取个这样的名字。”

“不光如此,更有得道高僧替小表弟算过,说他以后定能有大出息,大舅舅喜欢他得很。”

“我还听说大舅舅不光喜欢他,还喜欢他的生母魏小娘,如今给他们母子几个置办了不少家当了……”

这话,他是听程氏与常嬷嬷闲话时说的。

他记性好,这话听了一遍就记下了。

苏轼是个聪明的孩子,一听这话就会过意来,知晓苏辙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忙接话道:“是啊,我还听说大舅舅有心将程家的家产都留给他们母子几个。”

“说起来大舅母与表兄们真是可怜。”

“我们苏家虽不比程家富庶,但却是家宅和睦,团结一心,爹爹更是常说家和万事兴……”

这下,脸色涨红的那个就变成了程之元。

别人不清楚,但他却是知道的。

自当初他娘怂恿他二婶娘前来苏家套近乎后,他爹娘就大吵了一顿,本就感情不大好的夫妻两个是渐行渐远,更是叫魏小娘钻了空子。

至于他那刚出生不久的小弟弟,的确被爹爹程浚捧在掌心。

只是他是个要面子的,更得兄长程之才教导家丑不可外长,在外直说爹娘恩爱,自己颇得家中看重。

如今与他交好的一众学童虽大多是因他出手阔绰,但一个个还是忍不住发问道:“程之才,他们说的是真的吗?”

“你不是说程相公很看重你的吗?”

“你爹娘感情真的不好吗?”

“若到时候程相公将家产都留给了魏小娘他们,你该怎么办啊……”

几个学童围着他是连连发问,惹得程之元脸色铁青,丢下一句“他们瞎说”,就落荒而逃。

苏辙见状,更是乘胜追击起来:“他撒谎了!”

“我娘可是大舅舅的亲妹妹,常嬷嬷更是程家的家生子,当年她跟着我娘出嫁时才被外祖放了奴籍,在程家还有好些亲戚。”

“我的话还能有假嘛?”

几个学童顿时就七嘴八舌起来,一个个直说怪不得当初程之元刚入学时只有他大哥送他来,并不见程相公……

苏辙与苏轼对视一眼,笑嘻嘻走了。

不远处的张易简道长一直注视着这一幕,并未多言。

站在他身侧的清风子却不解道:“师傅,这次的事我依旧装作不知道吗?”

“先前程之元屡屡带人欺辱苏轼也就罢了,如今却连不到四岁的苏辙都不放过,我实在不懂您为何要这样做。”

北极院有数百学童,光靠着张易简道长一人自是教不过来的,观中更有许多博学的道士协助他一起授课,清风子就是其一。

张易简道长微微一笑:“当初我当众斥责苏轼时,你已是心中不解,却挨到今日才将这话问出口。”

“凡事皆有两面,人生来聪慧是好事,却也是坏事。”

“苏轼聪明过人,来日锋芒初露,定会惹人嫉妒,愤恨,甚至陷害,若他连这等小事都不能解决,即便学富五车,却也会沦为平平之辈。”

清风子这才恍然大悟。

有些话,张易简道士更是没说出口。

他虽觉得苏轼聪明更甚苏辙,但经此一事,他断定苏辙以后前程定会远盛苏轼之上。

读书科举,埋头苦读就够了。

可入朝为官,则是复杂许多。

他的心思与考量,苏辙与苏轼两人自不会知道,两人如今只顾着高兴了。

苏轼眼里是亮晶晶的,即便带着苏辙在院中闲逛,依旧不耽搁他高兴的手舞足蹈:“……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程之元面上那样的表情了。”

“他真是活该!”

“我看他以后还怎么猖狂的起来

!”

苏辙嘴角也是微微带笑。

他虽知道这样议论是非是不对的,但这件事却是程之元不对在先,他们也是被迫为之。

兄弟两人在院中逛了逛,又在观中走了走。

苏轼一会带着苏辙去看院中的柿子树,一会又带着苏辙去看了观中的海棠果,最后更要带苏辙去后山看看:“……八郎,后山有几棵山楂树,等到秋天我们就能有山楂吃了。”

“樱桃煎好吃,你说这山楂能不能做山楂煎?”

说着,他又忍不住咽了口口水,道:“不过山楂煎肯定没有樱桃煎好吃的!”

苏辙无奈摇摇头,是哭笑不得。

比起苏轼来,他很快就接受了天庆观的日子。

书院中十人住一间房,五人睡一个大通铺,每日起床灭灯都是规定了时间的,灭灯后不可言语。

用饭时分餐而食,若是不够可要再去打,伙食虽不算好,但起码每顿都是有肉菜的,甚至每日还有果子吃。

院中把这些学童分成了五个班,不以年纪划分,却是以学问划分,分为“甲乙丙丁戊”五个班。

毕竟好些寻常百姓家的孩子并未启蒙过,并不识字,道士们要先给他们启蒙。

苏轼被分在了“丙”班。

按理说,苏辙该是被分在“戊”班的,可苏轼却找到了张易简道长,表示他们兄弟两个想在一起。

苏轼先是将苏辙夸了又夸,表示愿意与苏辙一起在“丁”班。

一来是苏辙也就认识几百个字而已。

二来是程之元等人也在“丙”班。

谁知张易简道长却将苏辙与苏轼两人都放在了“丙”班,更道:“……你不是说苏辙向来聪明吗?既是如此,想必‘丙’班的课业他也是跟的上的。”

苏轼:???

苏辙:???

也就是说,他再次躺枪了?

兄弟两人出来时皆是垂头丧气。

原因很简单,“戊”班教的是孩童认识启蒙,“丁”班教的是《百家姓》、《千字文》、《童蒙训》等一些浅显易懂的读物,而“丙”班则已开始学习《论语》、《孟子》、《书经》、《诗经》、《易经》和三礼(《礼记》《仪礼》《周礼》)、三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春秋》等书。

当然,想要考中进士不是将这些书籍死记硬背就行的,而是以这些书为科举之根基,继而发散,所以对这些书籍要了解的十分透彻。

苏轼想的是就算弟弟聪明,可这么多书要记要背,他哪里受的住?

而苏辙想的则是,自己不过三岁出头,就要被这应试教育迫害了吗?

兄弟两人是长吁短叹。

可就算如此,他们刚回去,清风子就已差了小道士将苏辙所需用书送了过来。

这些书整整齐齐码在桌上,毫不夸张的说,简直比苏辙整个人都要高。

苏辙见状,又是长长一声叹息。

一旁“丙”班的学童们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

这些学童中大多是七八岁的年纪,甚至还有十来岁年纪的,再过上几年,都能成亲生子,如今他们中混了个乳臭未干的小崽子,这叫他们心里如何好受?

程之元先前叫苏辙当众落了面子,本就怀恨在心,如今更是率先挑事道:“呵,真是好笑,有些人凭着家中与道长的交情就能走后门,这叫我们这些勤学苦读考进‘丙’班的人如何自处?”

“就你这乳臭未干的小毛孩都想进‘丙’班?就等着下月底考试垫底吧!”

各班考试一季度一次,考试不合格者则依次下刷,许多无心向学者被分到“戊”班若态度不改,则会被劝退。

不过,一般学童都是好面子的,真有那等七八岁的知晓自己要去“戊”班念书,自己就卷了铺盖灰溜溜回家去了。

不得不说,张易简道长这法子甚好,将进学的机会都留给那等一心向学之人。

随着程之元话音落下,不少学童都纷纷附和起来。

苏辙却是神色不变,正色道:“你是觉得道长不公允吗?”

这……这等话,程之元可不敢随便乱说的。

不说张易简道长桃李满天下,就说院中就有不少勤奋好学的贫寒学子,他们一个个受张易简道长恩惠。

只要程之元敢点头称是,那些学童就敢讨伐他。

程之元声音低了些,“我,我当然不是这个意思。”

“苏辙,我知道你聪明,可你年纪尚小,‘丙’班那么多课业,你哪里受的住?我看你连书本上的字都认不全吧!”

苏辙环顾周遭人一圈,眼神最后落于他面上,淡淡道:“这些事就不劳你操心。”

“道长这样做,想必自有道长的缘由。”

“若我没记错的话,想当初你与我六哥一样,刚进书院念书,经道长考问后就被分在了‘丙’班,那时你为何没说道长不公允?”

他是听苏轼说起过的,程之元已来天庆观一年有余,却一直在“丙”班倒数,没能进去“乙”班。

他大概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在程家,程之元日日有人盯着,有人督促他上进,但是到了天庆观,一切都是要凭自觉,程之元到了天庆观就像是放飞的小鸟似的,这心思哪里会放在学习上?

比起天资过人,认真、好学、勤奋却是漫漫长路上更重要的品质。

他笑了笑,更是继续道:“北极院规矩是道长定下的,无一人例外。”

“若我在九月底考试中不合格,自会被分到‘丁’班中去,若再不合格,则去“戊”班……你有时间考虑别人,还不如多考虑考虑自己吧。”

他这话一出口,果然无人再多言。

程之元更是冷冷道:“我倒是要看看到了下月底,你还会不会像今日这样死鸭子嘴硬!”

所有人都不看好苏辙。

就凭着苏辙认识的那区区几百字,想要通过张易简道

长的考试,简直是痴人说梦。

甚至连苏轼都是这般想的。

到了用晚饭时,一向胃口极好的苏轼却是半点胃口都没有。

苏辙将碗中的辣菜饼夹了一个到苏轼碗中:“六哥,你怎么不吃?”

这辣菜饼是用芥菜为馅料的面饼,虽说如今并不是吃芥菜的时候,春日观中道士采摘了许多芥菜晒干留着别的季节吃。

晒干的芥菜极有嚼劲,馅料中又加了七分肥三分瘦的猪肉,最后炕着吃。

这辣菜饼一口下去,外壳酥脆,里头的馅料直流油,可谓院中学童最爱的菜肴之一。

苏轼一向很爱吃这辣菜饼的。

但如今他却是微微摇头,叹气道:“八郎,我实在吃不下。”

“你说,等到下月底,你被分到‘丁’班事小,到时候程之元指不定怎么笑话你了!”

苏辙咬了一口这辣菜饼,好吃的他直点头,更是含糊不清道:“六哥,难道你也对我没有信心吗?”

“别人不相信我,难道你也不相信我?”

若换成从前,他定会藏拙一番,毕竟早日暴露自己,张易简道长与程氏等人只会对他寄予厚望。

他哪里舍得叫长辈与师长们失望?

但如今不争馒头争口气,他得叫程之元好好看看,他们苏家三房可是有两个文曲星了!

苏轼仍在长吁短叹,苏辙却已三口并两口将自己的饭菜吃完,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六哥,你快点吃,吃完了你还得教我认字了!”

“要不然明天师兄上课,我哪里听得懂?”

苏轼瞧他这般信心满满的样子,想着如今也只能死马当成活马医,也跟着三两口扒完饭,就与苏辙两人率先回去。!

八郎还这样小,是不该早早来书院念书的,那程之元不光会欺负自己,更会欺负八郎的!

苏辙却是一点都不担心此事,找清风子领了衣裳,待平安将他把床铺齐后,又与苏轼一起去领了书本。

谁知他们兄弟两个刚出门,苏轼就拽了拽他的手,神情有些古怪道:“八郎,我们从那边走吧!”

苏辙下意识觉得不对。

他定睛一看,果然见着不远处走来一个七八岁的孩子。

这孩子即便如寻常学童穿着一样的衣裳,却是神色傲慢,看着不可一世的样子,周遭更是簇拥了好几个学童。

他看向苏轼道:“六哥,这人可是程之元?”

他觉得这人可配不上自己喊他一句“表兄”。

苏轼点点头。

苏辙正色道:“这里是北极院,又不是程家,我们也是与他一样交了钱进来念书的,为何要避着他?”

“我们越是如此,他越是觉得我们怕了他,越是会欺人太甚!”

他径直迎了上去。

苏轼担心他受欺负,也跟了上去。

程之元一看到苏

轼就面露讥诮,再看到他身边的小豆丁,脸上更是笑意更深,与身边的几个学童道:“哟,这不是我那苏家表弟吗?”

“先前他不是像过街老鼠似的灰溜溜回去了吗?怎么又来了?”

“叫我说,苏家如今不比当初,还有银子给他读书?还不如与他祖父一样,早点回去种田吧!”

“有道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他爹直到如今还没中进士,难不成还能指望儿子中进士?真是笑话!”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他身侧的几个学童更是连连附和。

苏轼脸色沉沉。

在任何人心里,自家父母都是天底下最好最厉害的,哪里会任由着旁人中伤?

他第一次听到这等话时,自是忍不住,以一敌众,上前与程之元等人扭打在一起。

最后的结果是显而易见,张易简道长当众斥责了他一顿。

一来是苏轼动手在先。

二来是程之元等人并未挑衅苏轼,而是几个人说闲话,算不得大错。

程之元算准了寻常人都忍不住,如今是故技重施,想将苏辙与苏轼兄弟两人赶出天庆观。

苏辙身体里装的是成人的芯子,一眼就看出程之元打的是什么主意。

他握住苏轼的手,低声道:“六哥,你别冲动。”

“若一冲动就上了他们的当了!”

苏轼气的小脸通红通红,颤声道:“可是,难道就任由着他们这样污蔑爹爹,污蔑我们吗?”

他的话音刚落下,他们兄弟两人又听到不远处传来程之元的声音:“……啧,我那姑父真是有意思,自己进士考不中,却望子成龙,将苏轼送到书院来就算了,连三四岁的小儿子都不放过!”

“啧啧,真是好笑!”

“望子成龙也不是这样的想法的,三四岁的小娃娃,指不定哪天念书时尿裤子了,难道还能指望他学出个什么名堂吗?”

苏辙像没听到这等话一样,也鹦鹉学舌起来:“六哥,你听说了吗?大舅舅家才添了个表弟,这孩子叫程之祥。”

“虽说小表弟才刚出生,可极得大舅舅喜欢,说是他出生时天边满是祥云,故而大舅舅才会给他取个这样的名字。”

“不光如此,更有得道高僧替小表弟算过,说他以后定能有大出息,大舅舅喜欢他得很。”

“我还听说大舅舅不光喜欢他,还喜欢他的生母魏小娘,如今给他们母子几个置办了不少家当了……”

这话,他是听程氏与常嬷嬷闲话时说的。

他记性好,这话听了一遍就记下了。

苏轼是个聪明的孩子,一听这话就会过意来,知晓苏辙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忙接话道:“是啊,我还听说大舅舅有心将程家的家产都留给他们母子几个。”

“说起来大舅母与表兄们真是可怜。”

“我们苏家虽不比程家富庶,但却是家宅和睦,团结一心,爹爹更是常说家和万事兴……”

这下,脸色涨红的那个就变成了程之元。

别人不清楚,但他却是知道的。

自当初他娘怂恿他二婶娘前来苏家套近乎后,他爹娘就大吵了一顿,本就感情不大好的夫妻两个是渐行渐远,更是叫魏小娘钻了空子。

至于他那刚出生不久的小弟弟,的确被爹爹程浚捧在掌心。

只是他是个要面子的,更得兄长程之才教导家丑不可外长,在外直说爹娘恩爱,自己颇得家中看重。

如今与他交好的一众学童虽大多是因他出手阔绰,但一个个还是忍不住发问道:“程之才,他们说的是真的吗?”

“你不是说程相公很看重你的吗?”

“你爹娘感情真的不好吗?”

“若到时候程相公将家产都留给了魏小娘他们,你该怎么办啊……”

几个学童围着他是连连发问,惹得程之元脸色铁青,丢下一句“他们瞎说”,就落荒而逃。

苏辙见状,更是乘胜追击起来:“他撒谎了!”

“我娘可是大舅舅的亲妹妹,常嬷嬷更是程家的家生子,当年她跟着我娘出嫁时才被外祖放了奴籍,在程家还有好些亲戚。”

“我的话还能有假嘛?”

几个学童顿时就七嘴八舌起来,一个个直说怪不得当初程之元刚入学时只有他大哥送他来,并不见程相公……

苏辙与苏轼对视一眼,笑嘻嘻走了。

不远处的张易简道长一直注视着这一幕,并未多言。

站在他身侧的清风子却不解道:“师傅,这次的事我依旧装作不知道吗?”

“先前程之元屡屡带人欺辱苏轼也就罢了,如今却连不到四岁的苏辙都不放过,我实在不懂您为何要这样做。”

北极院有数百学童,光靠着张易简道长一人自是教不过来的,观中更有许多博学的道士协助他一起授课,清风子就是其一。

张易简道长微微一笑:“当初我当众斥责苏轼时,你已是心中不解,却挨到今日才将这话问出口。”

“凡事皆有两面,人生来聪慧是好事,却也是坏事。”

“苏轼聪明过人,来日锋芒初露,定会惹人嫉妒,愤恨,甚至陷害,若他连这等小事都不能解决,即便学富五车,却也会沦为平平之辈。”

清风子这才恍然大悟。

有些话,张易简道士更是没说出口。

他虽觉得苏轼聪明更甚苏辙,但经此一事,他断定苏辙以后前程定会远盛苏轼之上。

读书科举,埋头苦读就够了。

可入朝为官,则是复杂许多。

他的心思与考量,苏辙与苏轼两人自不会知道,两人如今只顾着高兴了。

苏轼眼里是亮晶晶的,即便带着苏辙在院中闲逛,依旧不耽搁他高兴的手舞足蹈:“……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程之元面上那样的表情了。”

“他真是活该!”

“我看他以后还怎么猖狂的起来

!”

苏辙嘴角也是微微带笑。

他虽知道这样议论是非是不对的,但这件事却是程之元不对在先,他们也是被迫为之。

兄弟两人在院中逛了逛,又在观中走了走。

苏轼一会带着苏辙去看院中的柿子树,一会又带着苏辙去看了观中的海棠果,最后更要带苏辙去后山看看:“……八郎,后山有几棵山楂树,等到秋天我们就能有山楂吃了。”

“樱桃煎好吃,你说这山楂能不能做山楂煎?”

说着,他又忍不住咽了口口水,道:“不过山楂煎肯定没有樱桃煎好吃的!”

苏辙无奈摇摇头,是哭笑不得。

比起苏轼来,他很快就接受了天庆观的日子。

书院中十人住一间房,五人睡一个大通铺,每日起床灭灯都是规定了时间的,灭灯后不可言语。

用饭时分餐而食,若是不够可要再去打,伙食虽不算好,但起码每顿都是有肉菜的,甚至每日还有果子吃。

院中把这些学童分成了五个班,不以年纪划分,却是以学问划分,分为“甲乙丙丁戊”五个班。

毕竟好些寻常百姓家的孩子并未启蒙过,并不识字,道士们要先给他们启蒙。

苏轼被分在了“丙”班。

按理说,苏辙该是被分在“戊”班的,可苏轼却找到了张易简道长,表示他们兄弟两个想在一起。

苏轼先是将苏辙夸了又夸,表示愿意与苏辙一起在“丁”班。

一来是苏辙也就认识几百个字而已。

二来是程之元等人也在“丙”班。

谁知张易简道长却将苏辙与苏轼两人都放在了“丙”班,更道:“……你不是说苏辙向来聪明吗?既是如此,想必‘丙’班的课业他也是跟的上的。”

苏轼:???

苏辙:???

也就是说,他再次躺枪了?

兄弟两人出来时皆是垂头丧气。

原因很简单,“戊”班教的是孩童认识启蒙,“丁”班教的是《百家姓》、《千字文》、《童蒙训》等一些浅显易懂的读物,而“丙”班则已开始学习《论语》、《孟子》、《书经》、《诗经》、《易经》和三礼(《礼记》《仪礼》《周礼》)、三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春秋》等书。

当然,想要考中进士不是将这些书籍死记硬背就行的,而是以这些书为科举之根基,继而发散,所以对这些书籍要了解的十分透彻。

苏轼想的是就算弟弟聪明,可这么多书要记要背,他哪里受的住?

而苏辙想的则是,自己不过三岁出头,就要被这应试教育迫害了吗?

兄弟两人是长吁短叹。

可就算如此,他们刚回去,清风子就已差了小道士将苏辙所需用书送了过来。

这些书整整齐齐码在桌上,毫不夸张的说,简直比苏辙整个人都要高。

苏辙见状,又是长长一声叹息。

一旁“丙”班的学童们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

这些学童中大多是七八岁的年纪,甚至还有十来岁年纪的,再过上几年,都能成亲生子,如今他们中混了个乳臭未干的小崽子,这叫他们心里如何好受?

程之元先前叫苏辙当众落了面子,本就怀恨在心,如今更是率先挑事道:“呵,真是好笑,有些人凭着家中与道长的交情就能走后门,这叫我们这些勤学苦读考进‘丙’班的人如何自处?”

“就你这乳臭未干的小毛孩都想进‘丙’班?就等着下月底考试垫底吧!”

各班考试一季度一次,考试不合格者则依次下刷,许多无心向学者被分到“戊”班若态度不改,则会被劝退。

不过,一般学童都是好面子的,真有那等七八岁的知晓自己要去“戊”班念书,自己就卷了铺盖灰溜溜回家去了。

不得不说,张易简道长这法子甚好,将进学的机会都留给那等一心向学之人。

随着程之元话音落下,不少学童都纷纷附和起来。

苏辙却是神色不变,正色道:“你是觉得道长不公允吗?”

这……这等话,程之元可不敢随便乱说的。

不说张易简道长桃李满天下,就说院中就有不少勤奋好学的贫寒学子,他们一个个受张易简道长恩惠。

只要程之元敢点头称是,那些学童就敢讨伐他。

程之元声音低了些,“我,我当然不是这个意思。”

“苏辙,我知道你聪明,可你年纪尚小,‘丙’班那么多课业,你哪里受的住?我看你连书本上的字都认不全吧!”

苏辙环顾周遭人一圈,眼神最后落于他面上,淡淡道:“这些事就不劳你操心。”

“道长这样做,想必自有道长的缘由。”

“若我没记错的话,想当初你与我六哥一样,刚进书院念书,经道长考问后就被分在了‘丙’班,那时你为何没说道长不公允?”

他是听苏轼说起过的,程之元已来天庆观一年有余,却一直在“丙”班倒数,没能进去“乙”班。

他大概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在程家,程之元日日有人盯着,有人督促他上进,但是到了天庆观,一切都是要凭自觉,程之元到了天庆观就像是放飞的小鸟似的,这心思哪里会放在学习上?

比起天资过人,认真、好学、勤奋却是漫漫长路上更重要的品质。

他笑了笑,更是继续道:“北极院规矩是道长定下的,无一人例外。”

“若我在九月底考试中不合格,自会被分到‘丁’班中去,若再不合格,则去“戊”班……你有时间考虑别人,还不如多考虑考虑自己吧。”

他这话一出口,果然无人再多言。

程之元更是冷冷道:“我倒是要看看到了下月底,你还会不会像今日这样死鸭子嘴硬!”

所有人都不看好苏辙。

就凭着苏辙认识的那区区几百字,想要通过张易简道

长的考试,简直是痴人说梦。

甚至连苏轼都是这般想的。

到了用晚饭时,一向胃口极好的苏轼却是半点胃口都没有。

苏辙将碗中的辣菜饼夹了一个到苏轼碗中:“六哥,你怎么不吃?”

这辣菜饼是用芥菜为馅料的面饼,虽说如今并不是吃芥菜的时候,春日观中道士采摘了许多芥菜晒干留着别的季节吃。

晒干的芥菜极有嚼劲,馅料中又加了七分肥三分瘦的猪肉,最后炕着吃。

这辣菜饼一口下去,外壳酥脆,里头的馅料直流油,可谓院中学童最爱的菜肴之一。

苏轼一向很爱吃这辣菜饼的。

但如今他却是微微摇头,叹气道:“八郎,我实在吃不下。”

“你说,等到下月底,你被分到‘丁’班事小,到时候程之元指不定怎么笑话你了!”

苏辙咬了一口这辣菜饼,好吃的他直点头,更是含糊不清道:“六哥,难道你也对我没有信心吗?”

“别人不相信我,难道你也不相信我?”

若换成从前,他定会藏拙一番,毕竟早日暴露自己,张易简道长与程氏等人只会对他寄予厚望。

他哪里舍得叫长辈与师长们失望?

但如今不争馒头争口气,他得叫程之元好好看看,他们苏家三房可是有两个文曲星了!

苏轼仍在长吁短叹,苏辙却已三口并两口将自己的饭菜吃完,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六哥,你快点吃,吃完了你还得教我认字了!”

“要不然明天师兄上课,我哪里听得懂?”

苏轼瞧他这般信心满满的样子,想着如今也只能死马当成活马医,也跟着三两口扒完饭,就与苏辙两人率先回去。!

八郎还这样小,是不该早早来书院念书的,那程之元不光会欺负自己,更会欺负八郎的!

苏辙却是一点都不担心此事,找清风子领了衣裳,待平安将他把床铺齐后,又与苏轼一起去领了书本。

谁知他们兄弟两个刚出门,苏轼就拽了拽他的手,神情有些古怪道:“八郎,我们从那边走吧!”

苏辙下意识觉得不对。

他定睛一看,果然见着不远处走来一个七八岁的孩子。

这孩子即便如寻常学童穿着一样的衣裳,却是神色傲慢,看着不可一世的样子,周遭更是簇拥了好几个学童。

他看向苏轼道:“六哥,这人可是程之元?”

他觉得这人可配不上自己喊他一句“表兄”。

苏轼点点头。

苏辙正色道:“这里是北极院,又不是程家,我们也是与他一样交了钱进来念书的,为何要避着他?”

“我们越是如此,他越是觉得我们怕了他,越是会欺人太甚!”

他径直迎了上去。

苏轼担心他受欺负,也跟了上去。

程之元一看到苏

轼就面露讥诮,再看到他身边的小豆丁,脸上更是笑意更深,与身边的几个学童道:“哟,这不是我那苏家表弟吗?”

“先前他不是像过街老鼠似的灰溜溜回去了吗?怎么又来了?”

“叫我说,苏家如今不比当初,还有银子给他读书?还不如与他祖父一样,早点回去种田吧!”

“有道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他爹直到如今还没中进士,难不成还能指望儿子中进士?真是笑话!”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他身侧的几个学童更是连连附和。

苏轼脸色沉沉。

在任何人心里,自家父母都是天底下最好最厉害的,哪里会任由着旁人中伤?

他第一次听到这等话时,自是忍不住,以一敌众,上前与程之元等人扭打在一起。

最后的结果是显而易见,张易简道长当众斥责了他一顿。

一来是苏轼动手在先。

二来是程之元等人并未挑衅苏轼,而是几个人说闲话,算不得大错。

程之元算准了寻常人都忍不住,如今是故技重施,想将苏辙与苏轼兄弟两人赶出天庆观。

苏辙身体里装的是成人的芯子,一眼就看出程之元打的是什么主意。

他握住苏轼的手,低声道:“六哥,你别冲动。”

“若一冲动就上了他们的当了!”

苏轼气的小脸通红通红,颤声道:“可是,难道就任由着他们这样污蔑爹爹,污蔑我们吗?”

他的话音刚落下,他们兄弟两人又听到不远处传来程之元的声音:“……啧,我那姑父真是有意思,自己进士考不中,却望子成龙,将苏轼送到书院来就算了,连三四岁的小儿子都不放过!”

“啧啧,真是好笑!”

“望子成龙也不是这样的想法的,三四岁的小娃娃,指不定哪天念书时尿裤子了,难道还能指望他学出个什么名堂吗?”

苏辙像没听到这等话一样,也鹦鹉学舌起来:“六哥,你听说了吗?大舅舅家才添了个表弟,这孩子叫程之祥。”

“虽说小表弟才刚出生,可极得大舅舅喜欢,说是他出生时天边满是祥云,故而大舅舅才会给他取个这样的名字。”

“不光如此,更有得道高僧替小表弟算过,说他以后定能有大出息,大舅舅喜欢他得很。”

“我还听说大舅舅不光喜欢他,还喜欢他的生母魏小娘,如今给他们母子几个置办了不少家当了……”

这话,他是听程氏与常嬷嬷闲话时说的。

他记性好,这话听了一遍就记下了。

苏轼是个聪明的孩子,一听这话就会过意来,知晓苏辙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忙接话道:“是啊,我还听说大舅舅有心将程家的家产都留给他们母子几个。”

“说起来大舅母与表兄们真是可怜。”

“我们苏家虽不比程家富庶,但却是家宅和睦,团结一心,爹爹更是常说家和万事兴……”

这下,脸色涨红的那个就变成了程之元。

别人不清楚,但他却是知道的。

自当初他娘怂恿他二婶娘前来苏家套近乎后,他爹娘就大吵了一顿,本就感情不大好的夫妻两个是渐行渐远,更是叫魏小娘钻了空子。

至于他那刚出生不久的小弟弟,的确被爹爹程浚捧在掌心。

只是他是个要面子的,更得兄长程之才教导家丑不可外长,在外直说爹娘恩爱,自己颇得家中看重。

如今与他交好的一众学童虽大多是因他出手阔绰,但一个个还是忍不住发问道:“程之才,他们说的是真的吗?”

“你不是说程相公很看重你的吗?”

“你爹娘感情真的不好吗?”

“若到时候程相公将家产都留给了魏小娘他们,你该怎么办啊……”

几个学童围着他是连连发问,惹得程之元脸色铁青,丢下一句“他们瞎说”,就落荒而逃。

苏辙见状,更是乘胜追击起来:“他撒谎了!”

“我娘可是大舅舅的亲妹妹,常嬷嬷更是程家的家生子,当年她跟着我娘出嫁时才被外祖放了奴籍,在程家还有好些亲戚。”

“我的话还能有假嘛?”

几个学童顿时就七嘴八舌起来,一个个直说怪不得当初程之元刚入学时只有他大哥送他来,并不见程相公……

苏辙与苏轼对视一眼,笑嘻嘻走了。

不远处的张易简道长一直注视着这一幕,并未多言。

站在他身侧的清风子却不解道:“师傅,这次的事我依旧装作不知道吗?”

“先前程之元屡屡带人欺辱苏轼也就罢了,如今却连不到四岁的苏辙都不放过,我实在不懂您为何要这样做。”

北极院有数百学童,光靠着张易简道长一人自是教不过来的,观中更有许多博学的道士协助他一起授课,清风子就是其一。

张易简道长微微一笑:“当初我当众斥责苏轼时,你已是心中不解,却挨到今日才将这话问出口。”

“凡事皆有两面,人生来聪慧是好事,却也是坏事。”

“苏轼聪明过人,来日锋芒初露,定会惹人嫉妒,愤恨,甚至陷害,若他连这等小事都不能解决,即便学富五车,却也会沦为平平之辈。”

清风子这才恍然大悟。

有些话,张易简道士更是没说出口。

他虽觉得苏轼聪明更甚苏辙,但经此一事,他断定苏辙以后前程定会远盛苏轼之上。

读书科举,埋头苦读就够了。

可入朝为官,则是复杂许多。

他的心思与考量,苏辙与苏轼两人自不会知道,两人如今只顾着高兴了。

苏轼眼里是亮晶晶的,即便带着苏辙在院中闲逛,依旧不耽搁他高兴的手舞足蹈:“……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程之元面上那样的表情了。”

“他真是活该!”

“我看他以后还怎么猖狂的起来

!”

苏辙嘴角也是微微带笑。

他虽知道这样议论是非是不对的,但这件事却是程之元不对在先,他们也是被迫为之。

兄弟两人在院中逛了逛,又在观中走了走。

苏轼一会带着苏辙去看院中的柿子树,一会又带着苏辙去看了观中的海棠果,最后更要带苏辙去后山看看:“……八郎,后山有几棵山楂树,等到秋天我们就能有山楂吃了。”

“樱桃煎好吃,你说这山楂能不能做山楂煎?”

说着,他又忍不住咽了口口水,道:“不过山楂煎肯定没有樱桃煎好吃的!”

苏辙无奈摇摇头,是哭笑不得。

比起苏轼来,他很快就接受了天庆观的日子。

书院中十人住一间房,五人睡一个大通铺,每日起床灭灯都是规定了时间的,灭灯后不可言语。

用饭时分餐而食,若是不够可要再去打,伙食虽不算好,但起码每顿都是有肉菜的,甚至每日还有果子吃。

院中把这些学童分成了五个班,不以年纪划分,却是以学问划分,分为“甲乙丙丁戊”五个班。

毕竟好些寻常百姓家的孩子并未启蒙过,并不识字,道士们要先给他们启蒙。

苏轼被分在了“丙”班。

按理说,苏辙该是被分在“戊”班的,可苏轼却找到了张易简道长,表示他们兄弟两个想在一起。

苏轼先是将苏辙夸了又夸,表示愿意与苏辙一起在“丁”班。

一来是苏辙也就认识几百个字而已。

二来是程之元等人也在“丙”班。

谁知张易简道长却将苏辙与苏轼两人都放在了“丙”班,更道:“……你不是说苏辙向来聪明吗?既是如此,想必‘丙’班的课业他也是跟的上的。”

苏轼:???

苏辙:???

也就是说,他再次躺枪了?

兄弟两人出来时皆是垂头丧气。

原因很简单,“戊”班教的是孩童认识启蒙,“丁”班教的是《百家姓》、《千字文》、《童蒙训》等一些浅显易懂的读物,而“丙”班则已开始学习《论语》、《孟子》、《书经》、《诗经》、《易经》和三礼(《礼记》《仪礼》《周礼》)、三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春秋》等书。

当然,想要考中进士不是将这些书籍死记硬背就行的,而是以这些书为科举之根基,继而发散,所以对这些书籍要了解的十分透彻。

苏轼想的是就算弟弟聪明,可这么多书要记要背,他哪里受的住?

而苏辙想的则是,自己不过三岁出头,就要被这应试教育迫害了吗?

兄弟两人是长吁短叹。

可就算如此,他们刚回去,清风子就已差了小道士将苏辙所需用书送了过来。

这些书整整齐齐码在桌上,毫不夸张的说,简直比苏辙整个人都要高。

苏辙见状,又是长长一声叹息。

一旁“丙”班的学童们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

这些学童中大多是七八岁的年纪,甚至还有十来岁年纪的,再过上几年,都能成亲生子,如今他们中混了个乳臭未干的小崽子,这叫他们心里如何好受?

程之元先前叫苏辙当众落了面子,本就怀恨在心,如今更是率先挑事道:“呵,真是好笑,有些人凭着家中与道长的交情就能走后门,这叫我们这些勤学苦读考进‘丙’班的人如何自处?”

“就你这乳臭未干的小毛孩都想进‘丙’班?就等着下月底考试垫底吧!”

各班考试一季度一次,考试不合格者则依次下刷,许多无心向学者被分到“戊”班若态度不改,则会被劝退。

不过,一般学童都是好面子的,真有那等七八岁的知晓自己要去“戊”班念书,自己就卷了铺盖灰溜溜回家去了。

不得不说,张易简道长这法子甚好,将进学的机会都留给那等一心向学之人。

随着程之元话音落下,不少学童都纷纷附和起来。

苏辙却是神色不变,正色道:“你是觉得道长不公允吗?”

这……这等话,程之元可不敢随便乱说的。

不说张易简道长桃李满天下,就说院中就有不少勤奋好学的贫寒学子,他们一个个受张易简道长恩惠。

只要程之元敢点头称是,那些学童就敢讨伐他。

程之元声音低了些,“我,我当然不是这个意思。”

“苏辙,我知道你聪明,可你年纪尚小,‘丙’班那么多课业,你哪里受的住?我看你连书本上的字都认不全吧!”

苏辙环顾周遭人一圈,眼神最后落于他面上,淡淡道:“这些事就不劳你操心。”

“道长这样做,想必自有道长的缘由。”

“若我没记错的话,想当初你与我六哥一样,刚进书院念书,经道长考问后就被分在了‘丙’班,那时你为何没说道长不公允?”

他是听苏轼说起过的,程之元已来天庆观一年有余,却一直在“丙”班倒数,没能进去“乙”班。

他大概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在程家,程之元日日有人盯着,有人督促他上进,但是到了天庆观,一切都是要凭自觉,程之元到了天庆观就像是放飞的小鸟似的,这心思哪里会放在学习上?

比起天资过人,认真、好学、勤奋却是漫漫长路上更重要的品质。

他笑了笑,更是继续道:“北极院规矩是道长定下的,无一人例外。”

“若我在九月底考试中不合格,自会被分到‘丁’班中去,若再不合格,则去“戊”班……你有时间考虑别人,还不如多考虑考虑自己吧。”

他这话一出口,果然无人再多言。

程之元更是冷冷道:“我倒是要看看到了下月底,你还会不会像今日这样死鸭子嘴硬!”

所有人都不看好苏辙。

就凭着苏辙认识的那区区几百字,想要通过张易简道

长的考试,简直是痴人说梦。

甚至连苏轼都是这般想的。

到了用晚饭时,一向胃口极好的苏轼却是半点胃口都没有。

苏辙将碗中的辣菜饼夹了一个到苏轼碗中:“六哥,你怎么不吃?”

这辣菜饼是用芥菜为馅料的面饼,虽说如今并不是吃芥菜的时候,春日观中道士采摘了许多芥菜晒干留着别的季节吃。

晒干的芥菜极有嚼劲,馅料中又加了七分肥三分瘦的猪肉,最后炕着吃。

这辣菜饼一口下去,外壳酥脆,里头的馅料直流油,可谓院中学童最爱的菜肴之一。

苏轼一向很爱吃这辣菜饼的。

但如今他却是微微摇头,叹气道:“八郎,我实在吃不下。”

“你说,等到下月底,你被分到‘丁’班事小,到时候程之元指不定怎么笑话你了!”

苏辙咬了一口这辣菜饼,好吃的他直点头,更是含糊不清道:“六哥,难道你也对我没有信心吗?”

“别人不相信我,难道你也不相信我?”

若换成从前,他定会藏拙一番,毕竟早日暴露自己,张易简道长与程氏等人只会对他寄予厚望。

他哪里舍得叫长辈与师长们失望?

但如今不争馒头争口气,他得叫程之元好好看看,他们苏家三房可是有两个文曲星了!

苏轼仍在长吁短叹,苏辙却已三口并两口将自己的饭菜吃完,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六哥,你快点吃,吃完了你还得教我认字了!”

“要不然明天师兄上课,我哪里听得懂?”

苏轼瞧他这般信心满满的样子,想着如今也只能死马当成活马医,也跟着三两口扒完饭,就与苏辙两人率先回去。!

八郎还这样小,是不该早早来书院念书的,那程之元不光会欺负自己,更会欺负八郎的!

苏辙却是一点都不担心此事,找清风子领了衣裳,待平安将他把床铺齐后,又与苏轼一起去领了书本。

谁知他们兄弟两个刚出门,苏轼就拽了拽他的手,神情有些古怪道:“八郎,我们从那边走吧!”

苏辙下意识觉得不对。

他定睛一看,果然见着不远处走来一个七八岁的孩子。

这孩子即便如寻常学童穿着一样的衣裳,却是神色傲慢,看着不可一世的样子,周遭更是簇拥了好几个学童。

他看向苏轼道:“六哥,这人可是程之元?”

他觉得这人可配不上自己喊他一句“表兄”。

苏轼点点头。

苏辙正色道:“这里是北极院,又不是程家,我们也是与他一样交了钱进来念书的,为何要避着他?”

“我们越是如此,他越是觉得我们怕了他,越是会欺人太甚!”

他径直迎了上去。

苏轼担心他受欺负,也跟了上去。

程之元一看到苏

轼就面露讥诮,再看到他身边的小豆丁,脸上更是笑意更深,与身边的几个学童道:“哟,这不是我那苏家表弟吗?”

“先前他不是像过街老鼠似的灰溜溜回去了吗?怎么又来了?”

“叫我说,苏家如今不比当初,还有银子给他读书?还不如与他祖父一样,早点回去种田吧!”

“有道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他爹直到如今还没中进士,难不成还能指望儿子中进士?真是笑话!”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他身侧的几个学童更是连连附和。

苏轼脸色沉沉。

在任何人心里,自家父母都是天底下最好最厉害的,哪里会任由着旁人中伤?

他第一次听到这等话时,自是忍不住,以一敌众,上前与程之元等人扭打在一起。

最后的结果是显而易见,张易简道长当众斥责了他一顿。

一来是苏轼动手在先。

二来是程之元等人并未挑衅苏轼,而是几个人说闲话,算不得大错。

程之元算准了寻常人都忍不住,如今是故技重施,想将苏辙与苏轼兄弟两人赶出天庆观。

苏辙身体里装的是成人的芯子,一眼就看出程之元打的是什么主意。

他握住苏轼的手,低声道:“六哥,你别冲动。”

“若一冲动就上了他们的当了!”

苏轼气的小脸通红通红,颤声道:“可是,难道就任由着他们这样污蔑爹爹,污蔑我们吗?”

他的话音刚落下,他们兄弟两人又听到不远处传来程之元的声音:“……啧,我那姑父真是有意思,自己进士考不中,却望子成龙,将苏轼送到书院来就算了,连三四岁的小儿子都不放过!”

“啧啧,真是好笑!”

“望子成龙也不是这样的想法的,三四岁的小娃娃,指不定哪天念书时尿裤子了,难道还能指望他学出个什么名堂吗?”

苏辙像没听到这等话一样,也鹦鹉学舌起来:“六哥,你听说了吗?大舅舅家才添了个表弟,这孩子叫程之祥。”

“虽说小表弟才刚出生,可极得大舅舅喜欢,说是他出生时天边满是祥云,故而大舅舅才会给他取个这样的名字。”

“不光如此,更有得道高僧替小表弟算过,说他以后定能有大出息,大舅舅喜欢他得很。”

“我还听说大舅舅不光喜欢他,还喜欢他的生母魏小娘,如今给他们母子几个置办了不少家当了……”

这话,他是听程氏与常嬷嬷闲话时说的。

他记性好,这话听了一遍就记下了。

苏轼是个聪明的孩子,一听这话就会过意来,知晓苏辙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忙接话道:“是啊,我还听说大舅舅有心将程家的家产都留给他们母子几个。”

“说起来大舅母与表兄们真是可怜。”

“我们苏家虽不比程家富庶,但却是家宅和睦,团结一心,爹爹更是常说家和万事兴……”

这下,脸色涨红的那个就变成了程之元。

别人不清楚,但他却是知道的。

自当初他娘怂恿他二婶娘前来苏家套近乎后,他爹娘就大吵了一顿,本就感情不大好的夫妻两个是渐行渐远,更是叫魏小娘钻了空子。

至于他那刚出生不久的小弟弟,的确被爹爹程浚捧在掌心。

只是他是个要面子的,更得兄长程之才教导家丑不可外长,在外直说爹娘恩爱,自己颇得家中看重。

如今与他交好的一众学童虽大多是因他出手阔绰,但一个个还是忍不住发问道:“程之才,他们说的是真的吗?”

“你不是说程相公很看重你的吗?”

“你爹娘感情真的不好吗?”

“若到时候程相公将家产都留给了魏小娘他们,你该怎么办啊……”

几个学童围着他是连连发问,惹得程之元脸色铁青,丢下一句“他们瞎说”,就落荒而逃。

苏辙见状,更是乘胜追击起来:“他撒谎了!”

“我娘可是大舅舅的亲妹妹,常嬷嬷更是程家的家生子,当年她跟着我娘出嫁时才被外祖放了奴籍,在程家还有好些亲戚。”

“我的话还能有假嘛?”

几个学童顿时就七嘴八舌起来,一个个直说怪不得当初程之元刚入学时只有他大哥送他来,并不见程相公……

苏辙与苏轼对视一眼,笑嘻嘻走了。

不远处的张易简道长一直注视着这一幕,并未多言。

站在他身侧的清风子却不解道:“师傅,这次的事我依旧装作不知道吗?”

“先前程之元屡屡带人欺辱苏轼也就罢了,如今却连不到四岁的苏辙都不放过,我实在不懂您为何要这样做。”

北极院有数百学童,光靠着张易简道长一人自是教不过来的,观中更有许多博学的道士协助他一起授课,清风子就是其一。

张易简道长微微一笑:“当初我当众斥责苏轼时,你已是心中不解,却挨到今日才将这话问出口。”

“凡事皆有两面,人生来聪慧是好事,却也是坏事。”

“苏轼聪明过人,来日锋芒初露,定会惹人嫉妒,愤恨,甚至陷害,若他连这等小事都不能解决,即便学富五车,却也会沦为平平之辈。”

清风子这才恍然大悟。

有些话,张易简道士更是没说出口。

他虽觉得苏轼聪明更甚苏辙,但经此一事,他断定苏辙以后前程定会远盛苏轼之上。

读书科举,埋头苦读就够了。

可入朝为官,则是复杂许多。

他的心思与考量,苏辙与苏轼两人自不会知道,两人如今只顾着高兴了。

苏轼眼里是亮晶晶的,即便带着苏辙在院中闲逛,依旧不耽搁他高兴的手舞足蹈:“……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程之元面上那样的表情了。”

“他真是活该!”

“我看他以后还怎么猖狂的起来

!”

苏辙嘴角也是微微带笑。

他虽知道这样议论是非是不对的,但这件事却是程之元不对在先,他们也是被迫为之。

兄弟两人在院中逛了逛,又在观中走了走。

苏轼一会带着苏辙去看院中的柿子树,一会又带着苏辙去看了观中的海棠果,最后更要带苏辙去后山看看:“……八郎,后山有几棵山楂树,等到秋天我们就能有山楂吃了。”

“樱桃煎好吃,你说这山楂能不能做山楂煎?”

说着,他又忍不住咽了口口水,道:“不过山楂煎肯定没有樱桃煎好吃的!”

苏辙无奈摇摇头,是哭笑不得。

比起苏轼来,他很快就接受了天庆观的日子。

书院中十人住一间房,五人睡一个大通铺,每日起床灭灯都是规定了时间的,灭灯后不可言语。

用饭时分餐而食,若是不够可要再去打,伙食虽不算好,但起码每顿都是有肉菜的,甚至每日还有果子吃。

院中把这些学童分成了五个班,不以年纪划分,却是以学问划分,分为“甲乙丙丁戊”五个班。

毕竟好些寻常百姓家的孩子并未启蒙过,并不识字,道士们要先给他们启蒙。

苏轼被分在了“丙”班。

按理说,苏辙该是被分在“戊”班的,可苏轼却找到了张易简道长,表示他们兄弟两个想在一起。

苏轼先是将苏辙夸了又夸,表示愿意与苏辙一起在“丁”班。

一来是苏辙也就认识几百个字而已。

二来是程之元等人也在“丙”班。

谁知张易简道长却将苏辙与苏轼两人都放在了“丙”班,更道:“……你不是说苏辙向来聪明吗?既是如此,想必‘丙’班的课业他也是跟的上的。”

苏轼:???

苏辙:???

也就是说,他再次躺枪了?

兄弟两人出来时皆是垂头丧气。

原因很简单,“戊”班教的是孩童认识启蒙,“丁”班教的是《百家姓》、《千字文》、《童蒙训》等一些浅显易懂的读物,而“丙”班则已开始学习《论语》、《孟子》、《书经》、《诗经》、《易经》和三礼(《礼记》《仪礼》《周礼》)、三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春秋》等书。

当然,想要考中进士不是将这些书籍死记硬背就行的,而是以这些书为科举之根基,继而发散,所以对这些书籍要了解的十分透彻。

苏轼想的是就算弟弟聪明,可这么多书要记要背,他哪里受的住?

而苏辙想的则是,自己不过三岁出头,就要被这应试教育迫害了吗?

兄弟两人是长吁短叹。

可就算如此,他们刚回去,清风子就已差了小道士将苏辙所需用书送了过来。

这些书整整齐齐码在桌上,毫不夸张的说,简直比苏辙整个人都要高。

苏辙见状,又是长长一声叹息。

一旁“丙”班的学童们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

这些学童中大多是七八岁的年纪,甚至还有十来岁年纪的,再过上几年,都能成亲生子,如今他们中混了个乳臭未干的小崽子,这叫他们心里如何好受?

程之元先前叫苏辙当众落了面子,本就怀恨在心,如今更是率先挑事道:“呵,真是好笑,有些人凭着家中与道长的交情就能走后门,这叫我们这些勤学苦读考进‘丙’班的人如何自处?”

“就你这乳臭未干的小毛孩都想进‘丙’班?就等着下月底考试垫底吧!”

各班考试一季度一次,考试不合格者则依次下刷,许多无心向学者被分到“戊”班若态度不改,则会被劝退。

不过,一般学童都是好面子的,真有那等七八岁的知晓自己要去“戊”班念书,自己就卷了铺盖灰溜溜回家去了。

不得不说,张易简道长这法子甚好,将进学的机会都留给那等一心向学之人。

随着程之元话音落下,不少学童都纷纷附和起来。

苏辙却是神色不变,正色道:“你是觉得道长不公允吗?”

这……这等话,程之元可不敢随便乱说的。

不说张易简道长桃李满天下,就说院中就有不少勤奋好学的贫寒学子,他们一个个受张易简道长恩惠。

只要程之元敢点头称是,那些学童就敢讨伐他。

程之元声音低了些,“我,我当然不是这个意思。”

“苏辙,我知道你聪明,可你年纪尚小,‘丙’班那么多课业,你哪里受的住?我看你连书本上的字都认不全吧!”

苏辙环顾周遭人一圈,眼神最后落于他面上,淡淡道:“这些事就不劳你操心。”

“道长这样做,想必自有道长的缘由。”

“若我没记错的话,想当初你与我六哥一样,刚进书院念书,经道长考问后就被分在了‘丙’班,那时你为何没说道长不公允?”

他是听苏轼说起过的,程之元已来天庆观一年有余,却一直在“丙”班倒数,没能进去“乙”班。

他大概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在程家,程之元日日有人盯着,有人督促他上进,但是到了天庆观,一切都是要凭自觉,程之元到了天庆观就像是放飞的小鸟似的,这心思哪里会放在学习上?

比起天资过人,认真、好学、勤奋却是漫漫长路上更重要的品质。

他笑了笑,更是继续道:“北极院规矩是道长定下的,无一人例外。”

“若我在九月底考试中不合格,自会被分到‘丁’班中去,若再不合格,则去“戊”班……你有时间考虑别人,还不如多考虑考虑自己吧。”

他这话一出口,果然无人再多言。

程之元更是冷冷道:“我倒是要看看到了下月底,你还会不会像今日这样死鸭子嘴硬!”

所有人都不看好苏辙。

就凭着苏辙认识的那区区几百字,想要通过张易简道

长的考试,简直是痴人说梦。

甚至连苏轼都是这般想的。

到了用晚饭时,一向胃口极好的苏轼却是半点胃口都没有。

苏辙将碗中的辣菜饼夹了一个到苏轼碗中:“六哥,你怎么不吃?”

这辣菜饼是用芥菜为馅料的面饼,虽说如今并不是吃芥菜的时候,春日观中道士采摘了许多芥菜晒干留着别的季节吃。

晒干的芥菜极有嚼劲,馅料中又加了七分肥三分瘦的猪肉,最后炕着吃。

这辣菜饼一口下去,外壳酥脆,里头的馅料直流油,可谓院中学童最爱的菜肴之一。

苏轼一向很爱吃这辣菜饼的。

但如今他却是微微摇头,叹气道:“八郎,我实在吃不下。”

“你说,等到下月底,你被分到‘丁’班事小,到时候程之元指不定怎么笑话你了!”

苏辙咬了一口这辣菜饼,好吃的他直点头,更是含糊不清道:“六哥,难道你也对我没有信心吗?”

“别人不相信我,难道你也不相信我?”

若换成从前,他定会藏拙一番,毕竟早日暴露自己,张易简道长与程氏等人只会对他寄予厚望。

他哪里舍得叫长辈与师长们失望?

但如今不争馒头争口气,他得叫程之元好好看看,他们苏家三房可是有两个文曲星了!

苏轼仍在长吁短叹,苏辙却已三口并两口将自己的饭菜吃完,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六哥,你快点吃,吃完了你还得教我认字了!”

“要不然明天师兄上课,我哪里听得懂?”

苏轼瞧他这般信心满满的样子,想着如今也只能死马当成活马医,也跟着三两口扒完饭,就与苏辙两人率先回去。!

八郎还这样小,是不该早早来书院念书的,那程之元不光会欺负自己,更会欺负八郎的!

苏辙却是一点都不担心此事,找清风子领了衣裳,待平安将他把床铺齐后,又与苏轼一起去领了书本。

谁知他们兄弟两个刚出门,苏轼就拽了拽他的手,神情有些古怪道:“八郎,我们从那边走吧!”

苏辙下意识觉得不对。

他定睛一看,果然见着不远处走来一个七八岁的孩子。

这孩子即便如寻常学童穿着一样的衣裳,却是神色傲慢,看着不可一世的样子,周遭更是簇拥了好几个学童。

他看向苏轼道:“六哥,这人可是程之元?”

他觉得这人可配不上自己喊他一句“表兄”。

苏轼点点头。

苏辙正色道:“这里是北极院,又不是程家,我们也是与他一样交了钱进来念书的,为何要避着他?”

“我们越是如此,他越是觉得我们怕了他,越是会欺人太甚!”

他径直迎了上去。

苏轼担心他受欺负,也跟了上去。

程之元一看到苏

轼就面露讥诮,再看到他身边的小豆丁,脸上更是笑意更深,与身边的几个学童道:“哟,这不是我那苏家表弟吗?”

“先前他不是像过街老鼠似的灰溜溜回去了吗?怎么又来了?”

“叫我说,苏家如今不比当初,还有银子给他读书?还不如与他祖父一样,早点回去种田吧!”

“有道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他爹直到如今还没中进士,难不成还能指望儿子中进士?真是笑话!”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他身侧的几个学童更是连连附和。

苏轼脸色沉沉。

在任何人心里,自家父母都是天底下最好最厉害的,哪里会任由着旁人中伤?

他第一次听到这等话时,自是忍不住,以一敌众,上前与程之元等人扭打在一起。

最后的结果是显而易见,张易简道长当众斥责了他一顿。

一来是苏轼动手在先。

二来是程之元等人并未挑衅苏轼,而是几个人说闲话,算不得大错。

程之元算准了寻常人都忍不住,如今是故技重施,想将苏辙与苏轼兄弟两人赶出天庆观。

苏辙身体里装的是成人的芯子,一眼就看出程之元打的是什么主意。

他握住苏轼的手,低声道:“六哥,你别冲动。”

“若一冲动就上了他们的当了!”

苏轼气的小脸通红通红,颤声道:“可是,难道就任由着他们这样污蔑爹爹,污蔑我们吗?”

他的话音刚落下,他们兄弟两人又听到不远处传来程之元的声音:“……啧,我那姑父真是有意思,自己进士考不中,却望子成龙,将苏轼送到书院来就算了,连三四岁的小儿子都不放过!”

“啧啧,真是好笑!”

“望子成龙也不是这样的想法的,三四岁的小娃娃,指不定哪天念书时尿裤子了,难道还能指望他学出个什么名堂吗?”

苏辙像没听到这等话一样,也鹦鹉学舌起来:“六哥,你听说了吗?大舅舅家才添了个表弟,这孩子叫程之祥。”

“虽说小表弟才刚出生,可极得大舅舅喜欢,说是他出生时天边满是祥云,故而大舅舅才会给他取个这样的名字。”

“不光如此,更有得道高僧替小表弟算过,说他以后定能有大出息,大舅舅喜欢他得很。”

“我还听说大舅舅不光喜欢他,还喜欢他的生母魏小娘,如今给他们母子几个置办了不少家当了……”

这话,他是听程氏与常嬷嬷闲话时说的。

他记性好,这话听了一遍就记下了。

苏轼是个聪明的孩子,一听这话就会过意来,知晓苏辙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忙接话道:“是啊,我还听说大舅舅有心将程家的家产都留给他们母子几个。”

“说起来大舅母与表兄们真是可怜。”

“我们苏家虽不比程家富庶,但却是家宅和睦,团结一心,爹爹更是常说家和万事兴……”

这下,脸色涨红的那个就变成了程之元。

别人不清楚,但他却是知道的。

自当初他娘怂恿他二婶娘前来苏家套近乎后,他爹娘就大吵了一顿,本就感情不大好的夫妻两个是渐行渐远,更是叫魏小娘钻了空子。

至于他那刚出生不久的小弟弟,的确被爹爹程浚捧在掌心。

只是他是个要面子的,更得兄长程之才教导家丑不可外长,在外直说爹娘恩爱,自己颇得家中看重。

如今与他交好的一众学童虽大多是因他出手阔绰,但一个个还是忍不住发问道:“程之才,他们说的是真的吗?”

“你不是说程相公很看重你的吗?”

“你爹娘感情真的不好吗?”

“若到时候程相公将家产都留给了魏小娘他们,你该怎么办啊……”

几个学童围着他是连连发问,惹得程之元脸色铁青,丢下一句“他们瞎说”,就落荒而逃。

苏辙见状,更是乘胜追击起来:“他撒谎了!”

“我娘可是大舅舅的亲妹妹,常嬷嬷更是程家的家生子,当年她跟着我娘出嫁时才被外祖放了奴籍,在程家还有好些亲戚。”

“我的话还能有假嘛?”

几个学童顿时就七嘴八舌起来,一个个直说怪不得当初程之元刚入学时只有他大哥送他来,并不见程相公……

苏辙与苏轼对视一眼,笑嘻嘻走了。

不远处的张易简道长一直注视着这一幕,并未多言。

站在他身侧的清风子却不解道:“师傅,这次的事我依旧装作不知道吗?”

“先前程之元屡屡带人欺辱苏轼也就罢了,如今却连不到四岁的苏辙都不放过,我实在不懂您为何要这样做。”

北极院有数百学童,光靠着张易简道长一人自是教不过来的,观中更有许多博学的道士协助他一起授课,清风子就是其一。

张易简道长微微一笑:“当初我当众斥责苏轼时,你已是心中不解,却挨到今日才将这话问出口。”

“凡事皆有两面,人生来聪慧是好事,却也是坏事。”

“苏轼聪明过人,来日锋芒初露,定会惹人嫉妒,愤恨,甚至陷害,若他连这等小事都不能解决,即便学富五车,却也会沦为平平之辈。”

清风子这才恍然大悟。

有些话,张易简道士更是没说出口。

他虽觉得苏轼聪明更甚苏辙,但经此一事,他断定苏辙以后前程定会远盛苏轼之上。

读书科举,埋头苦读就够了。

可入朝为官,则是复杂许多。

他的心思与考量,苏辙与苏轼两人自不会知道,两人如今只顾着高兴了。

苏轼眼里是亮晶晶的,即便带着苏辙在院中闲逛,依旧不耽搁他高兴的手舞足蹈:“……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程之元面上那样的表情了。”

“他真是活该!”

“我看他以后还怎么猖狂的起来

!”

苏辙嘴角也是微微带笑。

他虽知道这样议论是非是不对的,但这件事却是程之元不对在先,他们也是被迫为之。

兄弟两人在院中逛了逛,又在观中走了走。

苏轼一会带着苏辙去看院中的柿子树,一会又带着苏辙去看了观中的海棠果,最后更要带苏辙去后山看看:“……八郎,后山有几棵山楂树,等到秋天我们就能有山楂吃了。”

“樱桃煎好吃,你说这山楂能不能做山楂煎?”

说着,他又忍不住咽了口口水,道:“不过山楂煎肯定没有樱桃煎好吃的!”

苏辙无奈摇摇头,是哭笑不得。

比起苏轼来,他很快就接受了天庆观的日子。

书院中十人住一间房,五人睡一个大通铺,每日起床灭灯都是规定了时间的,灭灯后不可言语。

用饭时分餐而食,若是不够可要再去打,伙食虽不算好,但起码每顿都是有肉菜的,甚至每日还有果子吃。

院中把这些学童分成了五个班,不以年纪划分,却是以学问划分,分为“甲乙丙丁戊”五个班。

毕竟好些寻常百姓家的孩子并未启蒙过,并不识字,道士们要先给他们启蒙。

苏轼被分在了“丙”班。

按理说,苏辙该是被分在“戊”班的,可苏轼却找到了张易简道长,表示他们兄弟两个想在一起。

苏轼先是将苏辙夸了又夸,表示愿意与苏辙一起在“丁”班。

一来是苏辙也就认识几百个字而已。

二来是程之元等人也在“丙”班。

谁知张易简道长却将苏辙与苏轼两人都放在了“丙”班,更道:“……你不是说苏辙向来聪明吗?既是如此,想必‘丙’班的课业他也是跟的上的。”

苏轼:???

苏辙:???

也就是说,他再次躺枪了?

兄弟两人出来时皆是垂头丧气。

原因很简单,“戊”班教的是孩童认识启蒙,“丁”班教的是《百家姓》、《千字文》、《童蒙训》等一些浅显易懂的读物,而“丙”班则已开始学习《论语》、《孟子》、《书经》、《诗经》、《易经》和三礼(《礼记》《仪礼》《周礼》)、三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春秋》等书。

当然,想要考中进士不是将这些书籍死记硬背就行的,而是以这些书为科举之根基,继而发散,所以对这些书籍要了解的十分透彻。

苏轼想的是就算弟弟聪明,可这么多书要记要背,他哪里受的住?

而苏辙想的则是,自己不过三岁出头,就要被这应试教育迫害了吗?

兄弟两人是长吁短叹。

可就算如此,他们刚回去,清风子就已差了小道士将苏辙所需用书送了过来。

这些书整整齐齐码在桌上,毫不夸张的说,简直比苏辙整个人都要高。

苏辙见状,又是长长一声叹息。

一旁“丙”班的学童们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

这些学童中大多是七八岁的年纪,甚至还有十来岁年纪的,再过上几年,都能成亲生子,如今他们中混了个乳臭未干的小崽子,这叫他们心里如何好受?

程之元先前叫苏辙当众落了面子,本就怀恨在心,如今更是率先挑事道:“呵,真是好笑,有些人凭着家中与道长的交情就能走后门,这叫我们这些勤学苦读考进‘丙’班的人如何自处?”

“就你这乳臭未干的小毛孩都想进‘丙’班?就等着下月底考试垫底吧!”

各班考试一季度一次,考试不合格者则依次下刷,许多无心向学者被分到“戊”班若态度不改,则会被劝退。

不过,一般学童都是好面子的,真有那等七八岁的知晓自己要去“戊”班念书,自己就卷了铺盖灰溜溜回家去了。

不得不说,张易简道长这法子甚好,将进学的机会都留给那等一心向学之人。

随着程之元话音落下,不少学童都纷纷附和起来。

苏辙却是神色不变,正色道:“你是觉得道长不公允吗?”

这……这等话,程之元可不敢随便乱说的。

不说张易简道长桃李满天下,就说院中就有不少勤奋好学的贫寒学子,他们一个个受张易简道长恩惠。

只要程之元敢点头称是,那些学童就敢讨伐他。

程之元声音低了些,“我,我当然不是这个意思。”

“苏辙,我知道你聪明,可你年纪尚小,‘丙’班那么多课业,你哪里受的住?我看你连书本上的字都认不全吧!”

苏辙环顾周遭人一圈,眼神最后落于他面上,淡淡道:“这些事就不劳你操心。”

“道长这样做,想必自有道长的缘由。”

“若我没记错的话,想当初你与我六哥一样,刚进书院念书,经道长考问后就被分在了‘丙’班,那时你为何没说道长不公允?”

他是听苏轼说起过的,程之元已来天庆观一年有余,却一直在“丙”班倒数,没能进去“乙”班。

他大概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在程家,程之元日日有人盯着,有人督促他上进,但是到了天庆观,一切都是要凭自觉,程之元到了天庆观就像是放飞的小鸟似的,这心思哪里会放在学习上?

比起天资过人,认真、好学、勤奋却是漫漫长路上更重要的品质。

他笑了笑,更是继续道:“北极院规矩是道长定下的,无一人例外。”

“若我在九月底考试中不合格,自会被分到‘丁’班中去,若再不合格,则去“戊”班……你有时间考虑别人,还不如多考虑考虑自己吧。”

他这话一出口,果然无人再多言。

程之元更是冷冷道:“我倒是要看看到了下月底,你还会不会像今日这样死鸭子嘴硬!”

所有人都不看好苏辙。

就凭着苏辙认识的那区区几百字,想要通过张易简道

长的考试,简直是痴人说梦。

甚至连苏轼都是这般想的。

到了用晚饭时,一向胃口极好的苏轼却是半点胃口都没有。

苏辙将碗中的辣菜饼夹了一个到苏轼碗中:“六哥,你怎么不吃?”

这辣菜饼是用芥菜为馅料的面饼,虽说如今并不是吃芥菜的时候,春日观中道士采摘了许多芥菜晒干留着别的季节吃。

晒干的芥菜极有嚼劲,馅料中又加了七分肥三分瘦的猪肉,最后炕着吃。

这辣菜饼一口下去,外壳酥脆,里头的馅料直流油,可谓院中学童最爱的菜肴之一。

苏轼一向很爱吃这辣菜饼的。

但如今他却是微微摇头,叹气道:“八郎,我实在吃不下。”

“你说,等到下月底,你被分到‘丁’班事小,到时候程之元指不定怎么笑话你了!”

苏辙咬了一口这辣菜饼,好吃的他直点头,更是含糊不清道:“六哥,难道你也对我没有信心吗?”

“别人不相信我,难道你也不相信我?”

若换成从前,他定会藏拙一番,毕竟早日暴露自己,张易简道长与程氏等人只会对他寄予厚望。

他哪里舍得叫长辈与师长们失望?

但如今不争馒头争口气,他得叫程之元好好看看,他们苏家三房可是有两个文曲星了!

苏轼仍在长吁短叹,苏辙却已三口并两口将自己的饭菜吃完,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六哥,你快点吃,吃完了你还得教我认字了!”

“要不然明天师兄上课,我哪里听得懂?”

苏轼瞧他这般信心满满的样子,想着如今也只能死马当成活马医,也跟着三两口扒完饭,就与苏辙两人率先回去。!

八郎还这样小,是不该早早来书院念书的,那程之元不光会欺负自己,更会欺负八郎的!

苏辙却是一点都不担心此事,找清风子领了衣裳,待平安将他把床铺齐后,又与苏轼一起去领了书本。

谁知他们兄弟两个刚出门,苏轼就拽了拽他的手,神情有些古怪道:“八郎,我们从那边走吧!”

苏辙下意识觉得不对。

他定睛一看,果然见着不远处走来一个七八岁的孩子。

这孩子即便如寻常学童穿着一样的衣裳,却是神色傲慢,看着不可一世的样子,周遭更是簇拥了好几个学童。

他看向苏轼道:“六哥,这人可是程之元?”

他觉得这人可配不上自己喊他一句“表兄”。

苏轼点点头。

苏辙正色道:“这里是北极院,又不是程家,我们也是与他一样交了钱进来念书的,为何要避着他?”

“我们越是如此,他越是觉得我们怕了他,越是会欺人太甚!”

他径直迎了上去。

苏轼担心他受欺负,也跟了上去。

程之元一看到苏

轼就面露讥诮,再看到他身边的小豆丁,脸上更是笑意更深,与身边的几个学童道:“哟,这不是我那苏家表弟吗?”

“先前他不是像过街老鼠似的灰溜溜回去了吗?怎么又来了?”

“叫我说,苏家如今不比当初,还有银子给他读书?还不如与他祖父一样,早点回去种田吧!”

“有道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他爹直到如今还没中进士,难不成还能指望儿子中进士?真是笑话!”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他身侧的几个学童更是连连附和。

苏轼脸色沉沉。

在任何人心里,自家父母都是天底下最好最厉害的,哪里会任由着旁人中伤?

他第一次听到这等话时,自是忍不住,以一敌众,上前与程之元等人扭打在一起。

最后的结果是显而易见,张易简道长当众斥责了他一顿。

一来是苏轼动手在先。

二来是程之元等人并未挑衅苏轼,而是几个人说闲话,算不得大错。

程之元算准了寻常人都忍不住,如今是故技重施,想将苏辙与苏轼兄弟两人赶出天庆观。

苏辙身体里装的是成人的芯子,一眼就看出程之元打的是什么主意。

他握住苏轼的手,低声道:“六哥,你别冲动。”

“若一冲动就上了他们的当了!”

苏轼气的小脸通红通红,颤声道:“可是,难道就任由着他们这样污蔑爹爹,污蔑我们吗?”

他的话音刚落下,他们兄弟两人又听到不远处传来程之元的声音:“……啧,我那姑父真是有意思,自己进士考不中,却望子成龙,将苏轼送到书院来就算了,连三四岁的小儿子都不放过!”

“啧啧,真是好笑!”

“望子成龙也不是这样的想法的,三四岁的小娃娃,指不定哪天念书时尿裤子了,难道还能指望他学出个什么名堂吗?”

苏辙像没听到这等话一样,也鹦鹉学舌起来:“六哥,你听说了吗?大舅舅家才添了个表弟,这孩子叫程之祥。”

“虽说小表弟才刚出生,可极得大舅舅喜欢,说是他出生时天边满是祥云,故而大舅舅才会给他取个这样的名字。”

“不光如此,更有得道高僧替小表弟算过,说他以后定能有大出息,大舅舅喜欢他得很。”

“我还听说大舅舅不光喜欢他,还喜欢他的生母魏小娘,如今给他们母子几个置办了不少家当了……”

这话,他是听程氏与常嬷嬷闲话时说的。

他记性好,这话听了一遍就记下了。

苏轼是个聪明的孩子,一听这话就会过意来,知晓苏辙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忙接话道:“是啊,我还听说大舅舅有心将程家的家产都留给他们母子几个。”

“说起来大舅母与表兄们真是可怜。”

“我们苏家虽不比程家富庶,但却是家宅和睦,团结一心,爹爹更是常说家和万事兴……”

这下,脸色涨红的那个就变成了程之元。

别人不清楚,但他却是知道的。

自当初他娘怂恿他二婶娘前来苏家套近乎后,他爹娘就大吵了一顿,本就感情不大好的夫妻两个是渐行渐远,更是叫魏小娘钻了空子。

至于他那刚出生不久的小弟弟,的确被爹爹程浚捧在掌心。

只是他是个要面子的,更得兄长程之才教导家丑不可外长,在外直说爹娘恩爱,自己颇得家中看重。

如今与他交好的一众学童虽大多是因他出手阔绰,但一个个还是忍不住发问道:“程之才,他们说的是真的吗?”

“你不是说程相公很看重你的吗?”

“你爹娘感情真的不好吗?”

“若到时候程相公将家产都留给了魏小娘他们,你该怎么办啊……”

几个学童围着他是连连发问,惹得程之元脸色铁青,丢下一句“他们瞎说”,就落荒而逃。

苏辙见状,更是乘胜追击起来:“他撒谎了!”

“我娘可是大舅舅的亲妹妹,常嬷嬷更是程家的家生子,当年她跟着我娘出嫁时才被外祖放了奴籍,在程家还有好些亲戚。”

“我的话还能有假嘛?”

几个学童顿时就七嘴八舌起来,一个个直说怪不得当初程之元刚入学时只有他大哥送他来,并不见程相公……

苏辙与苏轼对视一眼,笑嘻嘻走了。

不远处的张易简道长一直注视着这一幕,并未多言。

站在他身侧的清风子却不解道:“师傅,这次的事我依旧装作不知道吗?”

“先前程之元屡屡带人欺辱苏轼也就罢了,如今却连不到四岁的苏辙都不放过,我实在不懂您为何要这样做。”

北极院有数百学童,光靠着张易简道长一人自是教不过来的,观中更有许多博学的道士协助他一起授课,清风子就是其一。

张易简道长微微一笑:“当初我当众斥责苏轼时,你已是心中不解,却挨到今日才将这话问出口。”

“凡事皆有两面,人生来聪慧是好事,却也是坏事。”

“苏轼聪明过人,来日锋芒初露,定会惹人嫉妒,愤恨,甚至陷害,若他连这等小事都不能解决,即便学富五车,却也会沦为平平之辈。”

清风子这才恍然大悟。

有些话,张易简道士更是没说出口。

他虽觉得苏轼聪明更甚苏辙,但经此一事,他断定苏辙以后前程定会远盛苏轼之上。

读书科举,埋头苦读就够了。

可入朝为官,则是复杂许多。

他的心思与考量,苏辙与苏轼两人自不会知道,两人如今只顾着高兴了。

苏轼眼里是亮晶晶的,即便带着苏辙在院中闲逛,依旧不耽搁他高兴的手舞足蹈:“……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程之元面上那样的表情了。”

“他真是活该!”

“我看他以后还怎么猖狂的起来

!”

苏辙嘴角也是微微带笑。

他虽知道这样议论是非是不对的,但这件事却是程之元不对在先,他们也是被迫为之。

兄弟两人在院中逛了逛,又在观中走了走。

苏轼一会带着苏辙去看院中的柿子树,一会又带着苏辙去看了观中的海棠果,最后更要带苏辙去后山看看:“……八郎,后山有几棵山楂树,等到秋天我们就能有山楂吃了。”

“樱桃煎好吃,你说这山楂能不能做山楂煎?”

说着,他又忍不住咽了口口水,道:“不过山楂煎肯定没有樱桃煎好吃的!”

苏辙无奈摇摇头,是哭笑不得。

比起苏轼来,他很快就接受了天庆观的日子。

书院中十人住一间房,五人睡一个大通铺,每日起床灭灯都是规定了时间的,灭灯后不可言语。

用饭时分餐而食,若是不够可要再去打,伙食虽不算好,但起码每顿都是有肉菜的,甚至每日还有果子吃。

院中把这些学童分成了五个班,不以年纪划分,却是以学问划分,分为“甲乙丙丁戊”五个班。

毕竟好些寻常百姓家的孩子并未启蒙过,并不识字,道士们要先给他们启蒙。

苏轼被分在了“丙”班。

按理说,苏辙该是被分在“戊”班的,可苏轼却找到了张易简道长,表示他们兄弟两个想在一起。

苏轼先是将苏辙夸了又夸,表示愿意与苏辙一起在“丁”班。

一来是苏辙也就认识几百个字而已。

二来是程之元等人也在“丙”班。

谁知张易简道长却将苏辙与苏轼两人都放在了“丙”班,更道:“……你不是说苏辙向来聪明吗?既是如此,想必‘丙’班的课业他也是跟的上的。”

苏轼:???

苏辙:???

也就是说,他再次躺枪了?

兄弟两人出来时皆是垂头丧气。

原因很简单,“戊”班教的是孩童认识启蒙,“丁”班教的是《百家姓》、《千字文》、《童蒙训》等一些浅显易懂的读物,而“丙”班则已开始学习《论语》、《孟子》、《书经》、《诗经》、《易经》和三礼(《礼记》《仪礼》《周礼》)、三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春秋》等书。

当然,想要考中进士不是将这些书籍死记硬背就行的,而是以这些书为科举之根基,继而发散,所以对这些书籍要了解的十分透彻。

苏轼想的是就算弟弟聪明,可这么多书要记要背,他哪里受的住?

而苏辙想的则是,自己不过三岁出头,就要被这应试教育迫害了吗?

兄弟两人是长吁短叹。

可就算如此,他们刚回去,清风子就已差了小道士将苏辙所需用书送了过来。

这些书整整齐齐码在桌上,毫不夸张的说,简直比苏辙整个人都要高。

苏辙见状,又是长长一声叹息。

一旁“丙”班的学童们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

这些学童中大多是七八岁的年纪,甚至还有十来岁年纪的,再过上几年,都能成亲生子,如今他们中混了个乳臭未干的小崽子,这叫他们心里如何好受?

程之元先前叫苏辙当众落了面子,本就怀恨在心,如今更是率先挑事道:“呵,真是好笑,有些人凭着家中与道长的交情就能走后门,这叫我们这些勤学苦读考进‘丙’班的人如何自处?”

“就你这乳臭未干的小毛孩都想进‘丙’班?就等着下月底考试垫底吧!”

各班考试一季度一次,考试不合格者则依次下刷,许多无心向学者被分到“戊”班若态度不改,则会被劝退。

不过,一般学童都是好面子的,真有那等七八岁的知晓自己要去“戊”班念书,自己就卷了铺盖灰溜溜回家去了。

不得不说,张易简道长这法子甚好,将进学的机会都留给那等一心向学之人。

随着程之元话音落下,不少学童都纷纷附和起来。

苏辙却是神色不变,正色道:“你是觉得道长不公允吗?”

这……这等话,程之元可不敢随便乱说的。

不说张易简道长桃李满天下,就说院中就有不少勤奋好学的贫寒学子,他们一个个受张易简道长恩惠。

只要程之元敢点头称是,那些学童就敢讨伐他。

程之元声音低了些,“我,我当然不是这个意思。”

“苏辙,我知道你聪明,可你年纪尚小,‘丙’班那么多课业,你哪里受的住?我看你连书本上的字都认不全吧!”

苏辙环顾周遭人一圈,眼神最后落于他面上,淡淡道:“这些事就不劳你操心。”

“道长这样做,想必自有道长的缘由。”

“若我没记错的话,想当初你与我六哥一样,刚进书院念书,经道长考问后就被分在了‘丙’班,那时你为何没说道长不公允?”

他是听苏轼说起过的,程之元已来天庆观一年有余,却一直在“丙”班倒数,没能进去“乙”班。

他大概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在程家,程之元日日有人盯着,有人督促他上进,但是到了天庆观,一切都是要凭自觉,程之元到了天庆观就像是放飞的小鸟似的,这心思哪里会放在学习上?

比起天资过人,认真、好学、勤奋却是漫漫长路上更重要的品质。

他笑了笑,更是继续道:“北极院规矩是道长定下的,无一人例外。”

“若我在九月底考试中不合格,自会被分到‘丁’班中去,若再不合格,则去“戊”班……你有时间考虑别人,还不如多考虑考虑自己吧。”

他这话一出口,果然无人再多言。

程之元更是冷冷道:“我倒是要看看到了下月底,你还会不会像今日这样死鸭子嘴硬!”

所有人都不看好苏辙。

就凭着苏辙认识的那区区几百字,想要通过张易简道

长的考试,简直是痴人说梦。

甚至连苏轼都是这般想的。

到了用晚饭时,一向胃口极好的苏轼却是半点胃口都没有。

苏辙将碗中的辣菜饼夹了一个到苏轼碗中:“六哥,你怎么不吃?”

这辣菜饼是用芥菜为馅料的面饼,虽说如今并不是吃芥菜的时候,春日观中道士采摘了许多芥菜晒干留着别的季节吃。

晒干的芥菜极有嚼劲,馅料中又加了七分肥三分瘦的猪肉,最后炕着吃。

这辣菜饼一口下去,外壳酥脆,里头的馅料直流油,可谓院中学童最爱的菜肴之一。

苏轼一向很爱吃这辣菜饼的。

但如今他却是微微摇头,叹气道:“八郎,我实在吃不下。”

“你说,等到下月底,你被分到‘丁’班事小,到时候程之元指不定怎么笑话你了!”

苏辙咬了一口这辣菜饼,好吃的他直点头,更是含糊不清道:“六哥,难道你也对我没有信心吗?”

“别人不相信我,难道你也不相信我?”

若换成从前,他定会藏拙一番,毕竟早日暴露自己,张易简道长与程氏等人只会对他寄予厚望。

他哪里舍得叫长辈与师长们失望?

但如今不争馒头争口气,他得叫程之元好好看看,他们苏家三房可是有两个文曲星了!

苏轼仍在长吁短叹,苏辙却已三口并两口将自己的饭菜吃完,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六哥,你快点吃,吃完了你还得教我认字了!”

“要不然明天师兄上课,我哪里听得懂?”

苏轼瞧他这般信心满满的样子,想着如今也只能死马当成活马医,也跟着三两口扒完饭,就与苏辙两人率先回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