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乾清宫的梁公公过来了。”
王秀花惊讶,梁九功不守在皇上身边,这个时候过来干什么,她直接走出去。
“娘娘,皇上想见娘娘。”
王秀花更加诧异,皇上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想见她,连太子都不见的人,不过既然皇上想见她,她过去便是,她让胤禑胤禄两人自行回阿哥所,她只带着香彤便随着梁九功过去乾清宫。
等她来到皇上的寝殿,见到坐在床上的皇上,他上半身没有穿衣服,那止血治伤的纱布缠绕绑住他半个胸膛,脸色看上去倒还好,不是特别苍白。
“皇上……”
“朕没有大碍。”
他哪是没有大碍,听胤禑说那匕首都直接刺进去了,血也流了一地,王秀花其实也不知道自己对他是什么情感,她盼着他早点死,好让太子即位,太子即位的话应该不会那么护着太后,哪怕她对太后做了什么,死的人只有她一个,太子应该不会迁怒胤禑胤禄,但真正听到他受伤的消息时,她又希望他活着,不要受伤。
“皇上,那伤口深不深?”
“不管深不深都死不了人,朕命大,一般人取不了朕的命。”
王秀花已经坐在床边,纱布包着,她也不知道伤口长什么样,只是轻轻地隔着纱布触碰,“皇上,你还是躺下吧,臣妾怕你累着。”
康熙抓着王氏的手,她眼里的担忧难过不是假的,“没事,朕也睡不着,不用躺着。”
“皇上,你打算怎么处理?”
“此事还得细查,不着急处理,让朕再想想,把伤养好再说。”
想来是牵扯到太子,事关重大,皇上才需想一想,太子若真的命人弑父,皇上应该心烦意冗,不知道皇上有没有哪一刻对太子动过杀心?
这属于是前朝的事,王秀花就没有继续追问下去,她看天色不早了,问皇上要不要用膳。
“不管怎么样,不能饿着肚子,皇上,你多多少少吃一点,臣妾喂你如何。”
“那就吃一点。”
王秀花晓得皇上这个样子肯定不能吃油腻辛辣之食,也好在膳房的人也知晓这一点,送过来的膳食清淡为主。
她给皇上喂完一碗稀粥,皇上便不吃了,让她自己吃一点,她吃个七成饱后见皇上没有让她离开,她也就留下来。
熬好的汤药也被送过来,王秀花盯着皇上喝完后,皇上终于躺下去了。
“你陪朕躺下吧。”
“放心吧,臣妾今晚不会走的,不过臣妾还得去洗澡,等臣妾洗完再过来躺着。”
康熙点点头。
大概过了两刻钟,王秀花才穿着寝衣过来躺下,皇上看上去毫无睡意,她手抚了抚他眼睛,“皇上,先歇息吧,有什么事明日起来再说,快闭眼。”
康熙就真的闭眼了,不过闭眼后还是想着今日的行刺,恨不得将人五马分尸,若是刺得再深一些,他便会没命了,就是想
取他性命。
太子。
康熙在心里反复咀嚼着太子二字,过后他偏头看身旁的人?[(,许是怕碰到他的伤口,王氏睡得规规矩矩,双手合放在胸膛前,没有乱动,而且跟他隔着一点距离。
今日想必她也慌神了。
王氏睡着后,康熙就看着她的睡颜,不知不觉中也跟着入睡了。
翌日。
这回是王秀花起得早,她从床上爬起来,下地,自己穿好衣服才出去。
“娘娘,皇上醒了吗?”
“还没有。”
“太后想见皇上,就候在外殿。”梁九功弓着腰通禀道。
“皇上还没醒,那就让太后先等等吧,等皇上醒来再说。”
“嗻,奴才知道了。”
王秀花也没有出去接待太后,就在寝殿等着皇上醒来。
另一边的太后等人一大早过来,皇上还没醒,她们等着是应该的,毕竟皇上昨天受了那么重的伤,不过当太后听闻密嫔在里面时,还是不由地蹙眉。
昨日皇上不是谁都不见嘛?怎么密嫔会在乾清宫,皇上特意召见她吗?皇上对密嫔竟然喜欢到这种程度?
皇上没醒,太后问了一句密嫔醒了没有,得知密嫔已经醒了,但没有出来接见她时,她心里也生出一点不满,不过很快把不满压下。
当年皇上对密嫔还不是特别情深的时候,她没能把密嫔除掉,更何况是现在,密嫔都进宫十年了,皇上对她怕是情根深种,她对密嫔再不瞒也什么都不能做了,连说密嫔无礼都得掂量掂量。
她是太后又如何,对皇上心尖上的宠嫔,她也只能退让,有些事,她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不知等了多久,里头终于有动静,原本候着的宫女们端着水盆,拿着毛巾进去伺候皇上。
过了一会儿,皇上才带着密嫔出来。
太后站起来,关切地看着皇上,“皇上,你有没有好些,有无大碍?”
“皇额娘,儿臣没事,让皇额娘担心了,是儿臣的不是。”
刺杀皇上这事太严重了,太后脸上都忍不住挂上愤懑,“皇上,那吴大人一定不能轻饶,必须株连九族,还有查出他的同党。”
“朕知道了,朕会处置的,皇额娘用过早膳没有,跟朕一起吧,密嫔,你也留下。”
三人坐在一块用膳。
有宫女伺候,王秀花就顾着吃自己的,没看皇上也没看太后,见到皇上停筷后,她也放下。
太后用过早膳,也见皇上没有大碍后,没有在乾清宫过久停留,很快离开。
没过多久,太子求见。
王秀花也避让,今日肯定有很多人过来看皇上,她在太后之后也离开乾清宫,出来时见到站在殿门口的太子,太子气色看起来差多了,似乎是一夜没睡。
乾清宫依旧有很多护军侍卫围着,她没有跟太子说话,只是给太子福福身后便抬脚回咸福宫。
太子跟皇上说了什么
,她无从探听,唯一探听到的是那个行刺的吴大人正被关押在宗人府里,听说为了防止吴大人自尽,有人轮流不间断地看守着吴大人,皇上还没开始刑罚审问。
又过两日。王秀花听说那个吴大人被下令处死了,皇上若是动作起来,那是一个风驰电掣,想让对方死就不会留到明日。
与此同时,皇上也已经让抄吴大人的家,搜出所有书信,企图找出吴大人跟其他人来往勾结的证据。
而吴大人的家人也早早被监管下狱,皇上这次真的是株连九族,上到吴大人的祖父、外祖父、叔伯、兄弟姐妹,下到儿女等家人通通被关押,等待问斩,听说是三百零二人,包括吴家的家仆。
无论男丁女丁,皇上似乎都没有要放过的意思,真的是满门抄斩。
至于太子,皇上目前没有要处置太子的意思,不知是太子撇清自己的嫌疑,还是皇上不予追究,一旦追究起来,这父子怕是都不能做了。
掩耳盗铃也好,自欺欺人也罢,看起来皇上没有要杀太子的念头,只是这朝臣中晓得吴大人行刺皇上是为想要太子早日登基,不少朝臣上折子要求处罚太子,说一定是太子指使。
这弹劾的人多了,皇上也没有理会的意思。
很快,到了四月六日,皇上直接下令处死吴大人一家三百零二口人,不留一个活口。
这一次满门抄斩也给想要谋逆的人一个警示,一旦谋逆,牵连的绝对是一家人,上上下下无一例外,谁都逃不了。
三百零二个人口一日之间没了,听说那午门的血腥味久久不散,经过的人都闻到血腥味,绕着过去。
值得庆幸的是胤禑把她的话听进去了,没有替太子说过什么话,那朝臣弹劾太子,太子自己也没有过多辩解,全是交给皇上处理,只要皇上信,其他人不信都无关要紧。
吴大人一家死后,后宫平静不少。
皇上的伤也在一点点好起来,王秀花每隔两日都会过去乾清宫,有时候来得不凑巧,皇上正召见大臣,她就回去了。
其它阿哥还有小主嫔妃往乾清宫也跑得勤,不过皇上不是每个人都见。
又过了一个月,皇上的伤彻底好了。
王秀花才没有隔三差五去乾清宫。
出了这事,皇上虽没有责罚太子,没有把这事调查结果放在明面,不过朝中有人传言那吴大人就是太子的党羽,就是太子指使吴大人行刺,原先吴大人就跟索额图等人结党而行,他翰林院侍读学士的官职也是太子给的,没有太子,他也进不了翰林院。
这朝堂上开始出现废太子与杀太子的呼声。
显然其它阿哥的势力也开始搅混水了,只要太子下去,他们就有机会了,现在还不是阿哥们相争的时候,而是齐心协力将太子弄下去的时候。
连民间也传出太子要弑父的传闻,原先太子祈雨成功,是大清的福气,给大清带来祥瑞的大好形象也被弑父这条传闻冲击得差不多。
古代重孝,孝字当先,不孝可
是会被谴责的,更何况弑父这种传闻,在百姓眼里是大逆不道,于是太子的好名声一落千丈。
朝堂上被大臣弹劾,民间又被百姓嫌恶,太子这阵子的日子不太平。
王秀花以为太子会做出什么事情反驳,但好在太子还算沉得住气,没有自乱阵脚,没有理会这些。
他沉不住气的话,在皇上眼里怕是加大嫌疑,就是想早日登基,那太子的太子之位才是真正岌岌可危。
……
惠嫔对这些日子那些传闻也知悉,朝堂上有人支持废太子,要求皇上另立太子,可见太子当真是惹了众怒,不仅仅是民心不向,连臣心都不向了。
索额图一死,太子的势力就少掉一大半,如今身居高位的官员似乎无一人拥举太子。
如今又出了一个弑父的传闻,太子的太子之位怕是不长久了,听说那吴文海就是太子一党的人,所以太子没法撇清嫌疑。
她不信皇上没有怀疑太子,太子一而再再而三有谋逆的举动,皇上不会一次又一次容忍他,许是皇上在蛰伏,越是平静的湖面,底下越是波涛汹涌。
再添一把火,太子迟早会被皇上舍弃。
那胤褆身为大阿哥,皇上的长子,又有纳兰家族的支持,太子若当真被废或被杀之后,那那个位置岂不是会落在胤褆身上。
一想到这,惠嫔就激动起来。
“芸月,你说皇上会不会另立大阿哥成太子?”
“娘娘,太子如今在朝中势力削弱,名声不在,朝中有人对他不满,皇上对太子也累积失望,奴婢觉得太子的太子之位并不安稳。”
“何止是不安稳,本宫看皇上已经生了杀太子的念头。”
“那……皇上还在等什么?”
惠嫔勾勾嘴角,自然是在等太子自己作死,皇上重名声,不想背负上弑子的名声,除非实在不能忍,皇上不会走那么极端的一步路。
如今太子弑父的传闻越传越烈,这里头若是没有皇上的默许,也不会如此,可见皇上对太子已经是极其不满了。
那吴文海胆敢行刺,又与太子走得近,皇上不怀疑太子才怪。
皇上若要杀太子,也是要铺垫一番的,哪能一上来就杀太子,且不说太子当了这么多年太子,索额图一党被剿灭得差不多,但不代表太子就彻底失势,朝堂上还是有不少人拥趸太子支持太子的。
太子若是被杀,朝堂必定动乱,加上一个弑子的名声,皇上若不铺垫一番,要怎么顺理成章,帝王总是不希望被后世唾骂的。
不过她觉得不远了。
惠嫔想到太子被杀,必定要有新的太子,由别的阿哥登基,而胤褆是皇长子,有先天的优势,只要胤褆坐上那个位置,她绝对是太后。
“娘娘,若是太子不再是太子,皇上有没有可能立十五阿哥为新太子,皇上对密嫔不是一般喜欢,爱屋及乌,十五阿哥是不是……”
芸月没有说完,但惠嫔听明白了,她轻笑一声,“芸月啊芸月
,你怎么那么傻,皇上再喜欢密嫔,密嫔也是汉人,那十五阿哥与十六阿哥他们均是汉人所生之子,除非皇上脑子坏掉了,不然皇上不可能立十五阿哥为太子,若是立十五阿哥为太子,你看满朝八旗勋贵同不同意,皇上这是要违背祖训,皇上再喜欢密嫔,他也得维护住这大清纯正的血统,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十五阿哥不可能为太子,也不可能成为大清的皇帝。”
惠嫔想也没想就反驳,不说十五阿哥年纪问题,就凭他这出身,他就不可能会即位,这满蒙八旗勋贵不可能同意的,哪怕是十五阿哥坐上那个位置也坐不稳。
那些阿哥对皇位虎视眈眈,岂会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欺压到他们头上,十五阿哥也没有任何势力,要当只怕是傀儡皇帝。
皇上喜欢密嫔又怎么样,皇上终究是皇上,大清的皇帝,爱新觉罗的子孙,他顶多给密嫔封嫔封妃,再给十五阿哥他们册封个郡王,不可能立十五阿哥为新的太子。
这满朝文武大臣没人支持十五阿哥的,但凡聪明一点的人都知道十五阿哥没有机会,谁让密嫔是汉人。
除非朝堂上是汉人为贵,这大清是汉人打下来的江山。
许是密嫔自己也清楚,所以让十五阿哥去依附太子。
是奴婢想得浅了,奴婢愚笨。?[(”
不过皇上对密嫔的确不一般,谁都不见,只把密嫔召去,密嫔估计这辈子都不会失宠吧,皇上对她那么有情意,当真是捧在心尖上,惠嫔心想,不过皇上一走,太子又无法登基,那密嫔注定后半生过得不如前半生好。!
,她无从探听,唯一探听到的是那个行刺的吴大人正被关押在宗人府里,听说为了防止吴大人自尽,有人轮流不间断地看守着吴大人,皇上还没开始刑罚审问。
又过两日。王秀花听说那个吴大人被下令处死了,皇上若是动作起来,那是一个风驰电掣,想让对方死就不会留到明日。
与此同时,皇上也已经让抄吴大人的家,搜出所有书信,企图找出吴大人跟其他人来往勾结的证据。
而吴大人的家人也早早被监管下狱,皇上这次真的是株连九族,上到吴大人的祖父、外祖父、叔伯、兄弟姐妹,下到儿女等家人通通被关押,等待问斩,听说是三百零二人,包括吴家的家仆。
无论男丁女丁,皇上似乎都没有要放过的意思,真的是满门抄斩。
至于太子,皇上目前没有要处置太子的意思,不知是太子撇清自己的嫌疑,还是皇上不予追究,一旦追究起来,这父子怕是都不能做了。
掩耳盗铃也好,自欺欺人也罢,看起来皇上没有要杀太子的念头,只是这朝臣中晓得吴大人行刺皇上是为想要太子早日登基,不少朝臣上折子要求处罚太子,说一定是太子指使。
这弹劾的人多了,皇上也没有理会的意思。
很快,到了四月六日,皇上直接下令处死吴大人一家三百零二口人,不留一个活口。
这一次满门抄斩也给想要谋逆的人一个警示,一旦谋逆,牵连的绝对是一家人,上上下下无一例外,谁都逃不了。
三百零二个人口一日之间没了,听说那午门的血腥味久久不散,经过的人都闻到血腥味,绕着过去。
值得庆幸的是胤禑把她的话听进去了,没有替太子说过什么话,那朝臣弹劾太子,太子自己也没有过多辩解,全是交给皇上处理,只要皇上信,其他人不信都无关要紧。
吴大人一家死后,后宫平静不少。
皇上的伤也在一点点好起来,王秀花每隔两日都会过去乾清宫,有时候来得不凑巧,皇上正召见大臣,她就回去了。
其它阿哥还有小主嫔妃往乾清宫也跑得勤,不过皇上不是每个人都见。
又过了一个月,皇上的伤彻底好了。
王秀花才没有隔三差五去乾清宫。
出了这事,皇上虽没有责罚太子,没有把这事调查结果放在明面,不过朝中有人传言那吴大人就是太子的党羽,就是太子指使吴大人行刺,原先吴大人就跟索额图等人结党而行,他翰林院侍读学士的官职也是太子给的,没有太子,他也进不了翰林院。
这朝堂上开始出现废太子与杀太子的呼声。
显然其它阿哥的势力也开始搅混水了,只要太子下去,他们就有机会了,现在还不是阿哥们相争的时候,而是齐心协力将太子弄下去的时候。
连民间也传出太子要弑父的传闻,原先太子祈雨成功,是大清的福气,给大清带来祥瑞的大好形象也被弑父这条传闻冲击得差不多。
古代重孝,孝字当先,不孝可
是会被谴责的,更何况弑父这种传闻,在百姓眼里是大逆不道,于是太子的好名声一落千丈。
朝堂上被大臣弹劾,民间又被百姓嫌恶,太子这阵子的日子不太平。
王秀花以为太子会做出什么事情反驳,但好在太子还算沉得住气,没有自乱阵脚,没有理会这些。
他沉不住气的话,在皇上眼里怕是加大嫌疑,就是想早日登基,那太子的太子之位才是真正岌岌可危。
……
惠嫔对这些日子那些传闻也知悉,朝堂上有人支持废太子,要求皇上另立太子,可见太子当真是惹了众怒,不仅仅是民心不向,连臣心都不向了。
索额图一死,太子的势力就少掉一大半,如今身居高位的官员似乎无一人拥举太子。
如今又出了一个弑父的传闻,太子的太子之位怕是不长久了,听说那吴文海就是太子一党的人,所以太子没法撇清嫌疑。
她不信皇上没有怀疑太子,太子一而再再而三有谋逆的举动,皇上不会一次又一次容忍他,许是皇上在蛰伏,越是平静的湖面,底下越是波涛汹涌。
再添一把火,太子迟早会被皇上舍弃。
那胤褆身为大阿哥,皇上的长子,又有纳兰家族的支持,太子若当真被废或被杀之后,那那个位置岂不是会落在胤褆身上。
一想到这,惠嫔就激动起来。
“芸月,你说皇上会不会另立大阿哥成太子?”
“娘娘,太子如今在朝中势力削弱,名声不在,朝中有人对他不满,皇上对太子也累积失望,奴婢觉得太子的太子之位并不安稳。”
“何止是不安稳,本宫看皇上已经生了杀太子的念头。”
“那……皇上还在等什么?”
惠嫔勾勾嘴角,自然是在等太子自己作死,皇上重名声,不想背负上弑子的名声,除非实在不能忍,皇上不会走那么极端的一步路。
如今太子弑父的传闻越传越烈,这里头若是没有皇上的默许,也不会如此,可见皇上对太子已经是极其不满了。
那吴文海胆敢行刺,又与太子走得近,皇上不怀疑太子才怪。
皇上若要杀太子,也是要铺垫一番的,哪能一上来就杀太子,且不说太子当了这么多年太子,索额图一党被剿灭得差不多,但不代表太子就彻底失势,朝堂上还是有不少人拥趸太子支持太子的。
太子若是被杀,朝堂必定动乱,加上一个弑子的名声,皇上若不铺垫一番,要怎么顺理成章,帝王总是不希望被后世唾骂的。
不过她觉得不远了。
惠嫔想到太子被杀,必定要有新的太子,由别的阿哥登基,而胤褆是皇长子,有先天的优势,只要胤褆坐上那个位置,她绝对是太后。
“娘娘,若是太子不再是太子,皇上有没有可能立十五阿哥为新太子,皇上对密嫔不是一般喜欢,爱屋及乌,十五阿哥是不是……”
芸月没有说完,但惠嫔听明白了,她轻笑一声,“芸月啊芸月
,你怎么那么傻,皇上再喜欢密嫔,密嫔也是汉人,那十五阿哥与十六阿哥他们均是汉人所生之子,除非皇上脑子坏掉了,不然皇上不可能立十五阿哥为太子,若是立十五阿哥为太子,你看满朝八旗勋贵同不同意,皇上这是要违背祖训,皇上再喜欢密嫔,他也得维护住这大清纯正的血统,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十五阿哥不可能为太子,也不可能成为大清的皇帝。”
惠嫔想也没想就反驳,不说十五阿哥年纪问题,就凭他这出身,他就不可能会即位,这满蒙八旗勋贵不可能同意的,哪怕是十五阿哥坐上那个位置也坐不稳。
那些阿哥对皇位虎视眈眈,岂会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欺压到他们头上,十五阿哥也没有任何势力,要当只怕是傀儡皇帝。
皇上喜欢密嫔又怎么样,皇上终究是皇上,大清的皇帝,爱新觉罗的子孙,他顶多给密嫔封嫔封妃,再给十五阿哥他们册封个郡王,不可能立十五阿哥为新的太子。
这满朝文武大臣没人支持十五阿哥的,但凡聪明一点的人都知道十五阿哥没有机会,谁让密嫔是汉人。
除非朝堂上是汉人为贵,这大清是汉人打下来的江山。
许是密嫔自己也清楚,所以让十五阿哥去依附太子。
是奴婢想得浅了,奴婢愚笨。?[(”
不过皇上对密嫔的确不一般,谁都不见,只把密嫔召去,密嫔估计这辈子都不会失宠吧,皇上对她那么有情意,当真是捧在心尖上,惠嫔心想,不过皇上一走,太子又无法登基,那密嫔注定后半生过得不如前半生好。!
,她无从探听,唯一探听到的是那个行刺的吴大人正被关押在宗人府里,听说为了防止吴大人自尽,有人轮流不间断地看守着吴大人,皇上还没开始刑罚审问。
又过两日。王秀花听说那个吴大人被下令处死了,皇上若是动作起来,那是一个风驰电掣,想让对方死就不会留到明日。
与此同时,皇上也已经让抄吴大人的家,搜出所有书信,企图找出吴大人跟其他人来往勾结的证据。
而吴大人的家人也早早被监管下狱,皇上这次真的是株连九族,上到吴大人的祖父、外祖父、叔伯、兄弟姐妹,下到儿女等家人通通被关押,等待问斩,听说是三百零二人,包括吴家的家仆。
无论男丁女丁,皇上似乎都没有要放过的意思,真的是满门抄斩。
至于太子,皇上目前没有要处置太子的意思,不知是太子撇清自己的嫌疑,还是皇上不予追究,一旦追究起来,这父子怕是都不能做了。
掩耳盗铃也好,自欺欺人也罢,看起来皇上没有要杀太子的念头,只是这朝臣中晓得吴大人行刺皇上是为想要太子早日登基,不少朝臣上折子要求处罚太子,说一定是太子指使。
这弹劾的人多了,皇上也没有理会的意思。
很快,到了四月六日,皇上直接下令处死吴大人一家三百零二口人,不留一个活口。
这一次满门抄斩也给想要谋逆的人一个警示,一旦谋逆,牵连的绝对是一家人,上上下下无一例外,谁都逃不了。
三百零二个人口一日之间没了,听说那午门的血腥味久久不散,经过的人都闻到血腥味,绕着过去。
值得庆幸的是胤禑把她的话听进去了,没有替太子说过什么话,那朝臣弹劾太子,太子自己也没有过多辩解,全是交给皇上处理,只要皇上信,其他人不信都无关要紧。
吴大人一家死后,后宫平静不少。
皇上的伤也在一点点好起来,王秀花每隔两日都会过去乾清宫,有时候来得不凑巧,皇上正召见大臣,她就回去了。
其它阿哥还有小主嫔妃往乾清宫也跑得勤,不过皇上不是每个人都见。
又过了一个月,皇上的伤彻底好了。
王秀花才没有隔三差五去乾清宫。
出了这事,皇上虽没有责罚太子,没有把这事调查结果放在明面,不过朝中有人传言那吴大人就是太子的党羽,就是太子指使吴大人行刺,原先吴大人就跟索额图等人结党而行,他翰林院侍读学士的官职也是太子给的,没有太子,他也进不了翰林院。
这朝堂上开始出现废太子与杀太子的呼声。
显然其它阿哥的势力也开始搅混水了,只要太子下去,他们就有机会了,现在还不是阿哥们相争的时候,而是齐心协力将太子弄下去的时候。
连民间也传出太子要弑父的传闻,原先太子祈雨成功,是大清的福气,给大清带来祥瑞的大好形象也被弑父这条传闻冲击得差不多。
古代重孝,孝字当先,不孝可
是会被谴责的,更何况弑父这种传闻,在百姓眼里是大逆不道,于是太子的好名声一落千丈。
朝堂上被大臣弹劾,民间又被百姓嫌恶,太子这阵子的日子不太平。
王秀花以为太子会做出什么事情反驳,但好在太子还算沉得住气,没有自乱阵脚,没有理会这些。
他沉不住气的话,在皇上眼里怕是加大嫌疑,就是想早日登基,那太子的太子之位才是真正岌岌可危。
……
惠嫔对这些日子那些传闻也知悉,朝堂上有人支持废太子,要求皇上另立太子,可见太子当真是惹了众怒,不仅仅是民心不向,连臣心都不向了。
索额图一死,太子的势力就少掉一大半,如今身居高位的官员似乎无一人拥举太子。
如今又出了一个弑父的传闻,太子的太子之位怕是不长久了,听说那吴文海就是太子一党的人,所以太子没法撇清嫌疑。
她不信皇上没有怀疑太子,太子一而再再而三有谋逆的举动,皇上不会一次又一次容忍他,许是皇上在蛰伏,越是平静的湖面,底下越是波涛汹涌。
再添一把火,太子迟早会被皇上舍弃。
那胤褆身为大阿哥,皇上的长子,又有纳兰家族的支持,太子若当真被废或被杀之后,那那个位置岂不是会落在胤褆身上。
一想到这,惠嫔就激动起来。
“芸月,你说皇上会不会另立大阿哥成太子?”
“娘娘,太子如今在朝中势力削弱,名声不在,朝中有人对他不满,皇上对太子也累积失望,奴婢觉得太子的太子之位并不安稳。”
“何止是不安稳,本宫看皇上已经生了杀太子的念头。”
“那……皇上还在等什么?”
惠嫔勾勾嘴角,自然是在等太子自己作死,皇上重名声,不想背负上弑子的名声,除非实在不能忍,皇上不会走那么极端的一步路。
如今太子弑父的传闻越传越烈,这里头若是没有皇上的默许,也不会如此,可见皇上对太子已经是极其不满了。
那吴文海胆敢行刺,又与太子走得近,皇上不怀疑太子才怪。
皇上若要杀太子,也是要铺垫一番的,哪能一上来就杀太子,且不说太子当了这么多年太子,索额图一党被剿灭得差不多,但不代表太子就彻底失势,朝堂上还是有不少人拥趸太子支持太子的。
太子若是被杀,朝堂必定动乱,加上一个弑子的名声,皇上若不铺垫一番,要怎么顺理成章,帝王总是不希望被后世唾骂的。
不过她觉得不远了。
惠嫔想到太子被杀,必定要有新的太子,由别的阿哥登基,而胤褆是皇长子,有先天的优势,只要胤褆坐上那个位置,她绝对是太后。
“娘娘,若是太子不再是太子,皇上有没有可能立十五阿哥为新太子,皇上对密嫔不是一般喜欢,爱屋及乌,十五阿哥是不是……”
芸月没有说完,但惠嫔听明白了,她轻笑一声,“芸月啊芸月
,你怎么那么傻,皇上再喜欢密嫔,密嫔也是汉人,那十五阿哥与十六阿哥他们均是汉人所生之子,除非皇上脑子坏掉了,不然皇上不可能立十五阿哥为太子,若是立十五阿哥为太子,你看满朝八旗勋贵同不同意,皇上这是要违背祖训,皇上再喜欢密嫔,他也得维护住这大清纯正的血统,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十五阿哥不可能为太子,也不可能成为大清的皇帝。”
惠嫔想也没想就反驳,不说十五阿哥年纪问题,就凭他这出身,他就不可能会即位,这满蒙八旗勋贵不可能同意的,哪怕是十五阿哥坐上那个位置也坐不稳。
那些阿哥对皇位虎视眈眈,岂会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欺压到他们头上,十五阿哥也没有任何势力,要当只怕是傀儡皇帝。
皇上喜欢密嫔又怎么样,皇上终究是皇上,大清的皇帝,爱新觉罗的子孙,他顶多给密嫔封嫔封妃,再给十五阿哥他们册封个郡王,不可能立十五阿哥为新的太子。
这满朝文武大臣没人支持十五阿哥的,但凡聪明一点的人都知道十五阿哥没有机会,谁让密嫔是汉人。
除非朝堂上是汉人为贵,这大清是汉人打下来的江山。
许是密嫔自己也清楚,所以让十五阿哥去依附太子。
是奴婢想得浅了,奴婢愚笨。?[(”
不过皇上对密嫔的确不一般,谁都不见,只把密嫔召去,密嫔估计这辈子都不会失宠吧,皇上对她那么有情意,当真是捧在心尖上,惠嫔心想,不过皇上一走,太子又无法登基,那密嫔注定后半生过得不如前半生好。!
,她无从探听,唯一探听到的是那个行刺的吴大人正被关押在宗人府里,听说为了防止吴大人自尽,有人轮流不间断地看守着吴大人,皇上还没开始刑罚审问。
又过两日。王秀花听说那个吴大人被下令处死了,皇上若是动作起来,那是一个风驰电掣,想让对方死就不会留到明日。
与此同时,皇上也已经让抄吴大人的家,搜出所有书信,企图找出吴大人跟其他人来往勾结的证据。
而吴大人的家人也早早被监管下狱,皇上这次真的是株连九族,上到吴大人的祖父、外祖父、叔伯、兄弟姐妹,下到儿女等家人通通被关押,等待问斩,听说是三百零二人,包括吴家的家仆。
无论男丁女丁,皇上似乎都没有要放过的意思,真的是满门抄斩。
至于太子,皇上目前没有要处置太子的意思,不知是太子撇清自己的嫌疑,还是皇上不予追究,一旦追究起来,这父子怕是都不能做了。
掩耳盗铃也好,自欺欺人也罢,看起来皇上没有要杀太子的念头,只是这朝臣中晓得吴大人行刺皇上是为想要太子早日登基,不少朝臣上折子要求处罚太子,说一定是太子指使。
这弹劾的人多了,皇上也没有理会的意思。
很快,到了四月六日,皇上直接下令处死吴大人一家三百零二口人,不留一个活口。
这一次满门抄斩也给想要谋逆的人一个警示,一旦谋逆,牵连的绝对是一家人,上上下下无一例外,谁都逃不了。
三百零二个人口一日之间没了,听说那午门的血腥味久久不散,经过的人都闻到血腥味,绕着过去。
值得庆幸的是胤禑把她的话听进去了,没有替太子说过什么话,那朝臣弹劾太子,太子自己也没有过多辩解,全是交给皇上处理,只要皇上信,其他人不信都无关要紧。
吴大人一家死后,后宫平静不少。
皇上的伤也在一点点好起来,王秀花每隔两日都会过去乾清宫,有时候来得不凑巧,皇上正召见大臣,她就回去了。
其它阿哥还有小主嫔妃往乾清宫也跑得勤,不过皇上不是每个人都见。
又过了一个月,皇上的伤彻底好了。
王秀花才没有隔三差五去乾清宫。
出了这事,皇上虽没有责罚太子,没有把这事调查结果放在明面,不过朝中有人传言那吴大人就是太子的党羽,就是太子指使吴大人行刺,原先吴大人就跟索额图等人结党而行,他翰林院侍读学士的官职也是太子给的,没有太子,他也进不了翰林院。
这朝堂上开始出现废太子与杀太子的呼声。
显然其它阿哥的势力也开始搅混水了,只要太子下去,他们就有机会了,现在还不是阿哥们相争的时候,而是齐心协力将太子弄下去的时候。
连民间也传出太子要弑父的传闻,原先太子祈雨成功,是大清的福气,给大清带来祥瑞的大好形象也被弑父这条传闻冲击得差不多。
古代重孝,孝字当先,不孝可
是会被谴责的,更何况弑父这种传闻,在百姓眼里是大逆不道,于是太子的好名声一落千丈。
朝堂上被大臣弹劾,民间又被百姓嫌恶,太子这阵子的日子不太平。
王秀花以为太子会做出什么事情反驳,但好在太子还算沉得住气,没有自乱阵脚,没有理会这些。
他沉不住气的话,在皇上眼里怕是加大嫌疑,就是想早日登基,那太子的太子之位才是真正岌岌可危。
……
惠嫔对这些日子那些传闻也知悉,朝堂上有人支持废太子,要求皇上另立太子,可见太子当真是惹了众怒,不仅仅是民心不向,连臣心都不向了。
索额图一死,太子的势力就少掉一大半,如今身居高位的官员似乎无一人拥举太子。
如今又出了一个弑父的传闻,太子的太子之位怕是不长久了,听说那吴文海就是太子一党的人,所以太子没法撇清嫌疑。
她不信皇上没有怀疑太子,太子一而再再而三有谋逆的举动,皇上不会一次又一次容忍他,许是皇上在蛰伏,越是平静的湖面,底下越是波涛汹涌。
再添一把火,太子迟早会被皇上舍弃。
那胤褆身为大阿哥,皇上的长子,又有纳兰家族的支持,太子若当真被废或被杀之后,那那个位置岂不是会落在胤褆身上。
一想到这,惠嫔就激动起来。
“芸月,你说皇上会不会另立大阿哥成太子?”
“娘娘,太子如今在朝中势力削弱,名声不在,朝中有人对他不满,皇上对太子也累积失望,奴婢觉得太子的太子之位并不安稳。”
“何止是不安稳,本宫看皇上已经生了杀太子的念头。”
“那……皇上还在等什么?”
惠嫔勾勾嘴角,自然是在等太子自己作死,皇上重名声,不想背负上弑子的名声,除非实在不能忍,皇上不会走那么极端的一步路。
如今太子弑父的传闻越传越烈,这里头若是没有皇上的默许,也不会如此,可见皇上对太子已经是极其不满了。
那吴文海胆敢行刺,又与太子走得近,皇上不怀疑太子才怪。
皇上若要杀太子,也是要铺垫一番的,哪能一上来就杀太子,且不说太子当了这么多年太子,索额图一党被剿灭得差不多,但不代表太子就彻底失势,朝堂上还是有不少人拥趸太子支持太子的。
太子若是被杀,朝堂必定动乱,加上一个弑子的名声,皇上若不铺垫一番,要怎么顺理成章,帝王总是不希望被后世唾骂的。
不过她觉得不远了。
惠嫔想到太子被杀,必定要有新的太子,由别的阿哥登基,而胤褆是皇长子,有先天的优势,只要胤褆坐上那个位置,她绝对是太后。
“娘娘,若是太子不再是太子,皇上有没有可能立十五阿哥为新太子,皇上对密嫔不是一般喜欢,爱屋及乌,十五阿哥是不是……”
芸月没有说完,但惠嫔听明白了,她轻笑一声,“芸月啊芸月
,你怎么那么傻,皇上再喜欢密嫔,密嫔也是汉人,那十五阿哥与十六阿哥他们均是汉人所生之子,除非皇上脑子坏掉了,不然皇上不可能立十五阿哥为太子,若是立十五阿哥为太子,你看满朝八旗勋贵同不同意,皇上这是要违背祖训,皇上再喜欢密嫔,他也得维护住这大清纯正的血统,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十五阿哥不可能为太子,也不可能成为大清的皇帝。”
惠嫔想也没想就反驳,不说十五阿哥年纪问题,就凭他这出身,他就不可能会即位,这满蒙八旗勋贵不可能同意的,哪怕是十五阿哥坐上那个位置也坐不稳。
那些阿哥对皇位虎视眈眈,岂会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欺压到他们头上,十五阿哥也没有任何势力,要当只怕是傀儡皇帝。
皇上喜欢密嫔又怎么样,皇上终究是皇上,大清的皇帝,爱新觉罗的子孙,他顶多给密嫔封嫔封妃,再给十五阿哥他们册封个郡王,不可能立十五阿哥为新的太子。
这满朝文武大臣没人支持十五阿哥的,但凡聪明一点的人都知道十五阿哥没有机会,谁让密嫔是汉人。
除非朝堂上是汉人为贵,这大清是汉人打下来的江山。
许是密嫔自己也清楚,所以让十五阿哥去依附太子。
是奴婢想得浅了,奴婢愚笨。?[(”
不过皇上对密嫔的确不一般,谁都不见,只把密嫔召去,密嫔估计这辈子都不会失宠吧,皇上对她那么有情意,当真是捧在心尖上,惠嫔心想,不过皇上一走,太子又无法登基,那密嫔注定后半生过得不如前半生好。!
,她无从探听,唯一探听到的是那个行刺的吴大人正被关押在宗人府里,听说为了防止吴大人自尽,有人轮流不间断地看守着吴大人,皇上还没开始刑罚审问。
又过两日。王秀花听说那个吴大人被下令处死了,皇上若是动作起来,那是一个风驰电掣,想让对方死就不会留到明日。
与此同时,皇上也已经让抄吴大人的家,搜出所有书信,企图找出吴大人跟其他人来往勾结的证据。
而吴大人的家人也早早被监管下狱,皇上这次真的是株连九族,上到吴大人的祖父、外祖父、叔伯、兄弟姐妹,下到儿女等家人通通被关押,等待问斩,听说是三百零二人,包括吴家的家仆。
无论男丁女丁,皇上似乎都没有要放过的意思,真的是满门抄斩。
至于太子,皇上目前没有要处置太子的意思,不知是太子撇清自己的嫌疑,还是皇上不予追究,一旦追究起来,这父子怕是都不能做了。
掩耳盗铃也好,自欺欺人也罢,看起来皇上没有要杀太子的念头,只是这朝臣中晓得吴大人行刺皇上是为想要太子早日登基,不少朝臣上折子要求处罚太子,说一定是太子指使。
这弹劾的人多了,皇上也没有理会的意思。
很快,到了四月六日,皇上直接下令处死吴大人一家三百零二口人,不留一个活口。
这一次满门抄斩也给想要谋逆的人一个警示,一旦谋逆,牵连的绝对是一家人,上上下下无一例外,谁都逃不了。
三百零二个人口一日之间没了,听说那午门的血腥味久久不散,经过的人都闻到血腥味,绕着过去。
值得庆幸的是胤禑把她的话听进去了,没有替太子说过什么话,那朝臣弹劾太子,太子自己也没有过多辩解,全是交给皇上处理,只要皇上信,其他人不信都无关要紧。
吴大人一家死后,后宫平静不少。
皇上的伤也在一点点好起来,王秀花每隔两日都会过去乾清宫,有时候来得不凑巧,皇上正召见大臣,她就回去了。
其它阿哥还有小主嫔妃往乾清宫也跑得勤,不过皇上不是每个人都见。
又过了一个月,皇上的伤彻底好了。
王秀花才没有隔三差五去乾清宫。
出了这事,皇上虽没有责罚太子,没有把这事调查结果放在明面,不过朝中有人传言那吴大人就是太子的党羽,就是太子指使吴大人行刺,原先吴大人就跟索额图等人结党而行,他翰林院侍读学士的官职也是太子给的,没有太子,他也进不了翰林院。
这朝堂上开始出现废太子与杀太子的呼声。
显然其它阿哥的势力也开始搅混水了,只要太子下去,他们就有机会了,现在还不是阿哥们相争的时候,而是齐心协力将太子弄下去的时候。
连民间也传出太子要弑父的传闻,原先太子祈雨成功,是大清的福气,给大清带来祥瑞的大好形象也被弑父这条传闻冲击得差不多。
古代重孝,孝字当先,不孝可
是会被谴责的,更何况弑父这种传闻,在百姓眼里是大逆不道,于是太子的好名声一落千丈。
朝堂上被大臣弹劾,民间又被百姓嫌恶,太子这阵子的日子不太平。
王秀花以为太子会做出什么事情反驳,但好在太子还算沉得住气,没有自乱阵脚,没有理会这些。
他沉不住气的话,在皇上眼里怕是加大嫌疑,就是想早日登基,那太子的太子之位才是真正岌岌可危。
……
惠嫔对这些日子那些传闻也知悉,朝堂上有人支持废太子,要求皇上另立太子,可见太子当真是惹了众怒,不仅仅是民心不向,连臣心都不向了。
索额图一死,太子的势力就少掉一大半,如今身居高位的官员似乎无一人拥举太子。
如今又出了一个弑父的传闻,太子的太子之位怕是不长久了,听说那吴文海就是太子一党的人,所以太子没法撇清嫌疑。
她不信皇上没有怀疑太子,太子一而再再而三有谋逆的举动,皇上不会一次又一次容忍他,许是皇上在蛰伏,越是平静的湖面,底下越是波涛汹涌。
再添一把火,太子迟早会被皇上舍弃。
那胤褆身为大阿哥,皇上的长子,又有纳兰家族的支持,太子若当真被废或被杀之后,那那个位置岂不是会落在胤褆身上。
一想到这,惠嫔就激动起来。
“芸月,你说皇上会不会另立大阿哥成太子?”
“娘娘,太子如今在朝中势力削弱,名声不在,朝中有人对他不满,皇上对太子也累积失望,奴婢觉得太子的太子之位并不安稳。”
“何止是不安稳,本宫看皇上已经生了杀太子的念头。”
“那……皇上还在等什么?”
惠嫔勾勾嘴角,自然是在等太子自己作死,皇上重名声,不想背负上弑子的名声,除非实在不能忍,皇上不会走那么极端的一步路。
如今太子弑父的传闻越传越烈,这里头若是没有皇上的默许,也不会如此,可见皇上对太子已经是极其不满了。
那吴文海胆敢行刺,又与太子走得近,皇上不怀疑太子才怪。
皇上若要杀太子,也是要铺垫一番的,哪能一上来就杀太子,且不说太子当了这么多年太子,索额图一党被剿灭得差不多,但不代表太子就彻底失势,朝堂上还是有不少人拥趸太子支持太子的。
太子若是被杀,朝堂必定动乱,加上一个弑子的名声,皇上若不铺垫一番,要怎么顺理成章,帝王总是不希望被后世唾骂的。
不过她觉得不远了。
惠嫔想到太子被杀,必定要有新的太子,由别的阿哥登基,而胤褆是皇长子,有先天的优势,只要胤褆坐上那个位置,她绝对是太后。
“娘娘,若是太子不再是太子,皇上有没有可能立十五阿哥为新太子,皇上对密嫔不是一般喜欢,爱屋及乌,十五阿哥是不是……”
芸月没有说完,但惠嫔听明白了,她轻笑一声,“芸月啊芸月
,你怎么那么傻,皇上再喜欢密嫔,密嫔也是汉人,那十五阿哥与十六阿哥他们均是汉人所生之子,除非皇上脑子坏掉了,不然皇上不可能立十五阿哥为太子,若是立十五阿哥为太子,你看满朝八旗勋贵同不同意,皇上这是要违背祖训,皇上再喜欢密嫔,他也得维护住这大清纯正的血统,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十五阿哥不可能为太子,也不可能成为大清的皇帝。”
惠嫔想也没想就反驳,不说十五阿哥年纪问题,就凭他这出身,他就不可能会即位,这满蒙八旗勋贵不可能同意的,哪怕是十五阿哥坐上那个位置也坐不稳。
那些阿哥对皇位虎视眈眈,岂会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欺压到他们头上,十五阿哥也没有任何势力,要当只怕是傀儡皇帝。
皇上喜欢密嫔又怎么样,皇上终究是皇上,大清的皇帝,爱新觉罗的子孙,他顶多给密嫔封嫔封妃,再给十五阿哥他们册封个郡王,不可能立十五阿哥为新的太子。
这满朝文武大臣没人支持十五阿哥的,但凡聪明一点的人都知道十五阿哥没有机会,谁让密嫔是汉人。
除非朝堂上是汉人为贵,这大清是汉人打下来的江山。
许是密嫔自己也清楚,所以让十五阿哥去依附太子。
是奴婢想得浅了,奴婢愚笨。?[(”
不过皇上对密嫔的确不一般,谁都不见,只把密嫔召去,密嫔估计这辈子都不会失宠吧,皇上对她那么有情意,当真是捧在心尖上,惠嫔心想,不过皇上一走,太子又无法登基,那密嫔注定后半生过得不如前半生好。!
,她无从探听,唯一探听到的是那个行刺的吴大人正被关押在宗人府里,听说为了防止吴大人自尽,有人轮流不间断地看守着吴大人,皇上还没开始刑罚审问。
又过两日。王秀花听说那个吴大人被下令处死了,皇上若是动作起来,那是一个风驰电掣,想让对方死就不会留到明日。
与此同时,皇上也已经让抄吴大人的家,搜出所有书信,企图找出吴大人跟其他人来往勾结的证据。
而吴大人的家人也早早被监管下狱,皇上这次真的是株连九族,上到吴大人的祖父、外祖父、叔伯、兄弟姐妹,下到儿女等家人通通被关押,等待问斩,听说是三百零二人,包括吴家的家仆。
无论男丁女丁,皇上似乎都没有要放过的意思,真的是满门抄斩。
至于太子,皇上目前没有要处置太子的意思,不知是太子撇清自己的嫌疑,还是皇上不予追究,一旦追究起来,这父子怕是都不能做了。
掩耳盗铃也好,自欺欺人也罢,看起来皇上没有要杀太子的念头,只是这朝臣中晓得吴大人行刺皇上是为想要太子早日登基,不少朝臣上折子要求处罚太子,说一定是太子指使。
这弹劾的人多了,皇上也没有理会的意思。
很快,到了四月六日,皇上直接下令处死吴大人一家三百零二口人,不留一个活口。
这一次满门抄斩也给想要谋逆的人一个警示,一旦谋逆,牵连的绝对是一家人,上上下下无一例外,谁都逃不了。
三百零二个人口一日之间没了,听说那午门的血腥味久久不散,经过的人都闻到血腥味,绕着过去。
值得庆幸的是胤禑把她的话听进去了,没有替太子说过什么话,那朝臣弹劾太子,太子自己也没有过多辩解,全是交给皇上处理,只要皇上信,其他人不信都无关要紧。
吴大人一家死后,后宫平静不少。
皇上的伤也在一点点好起来,王秀花每隔两日都会过去乾清宫,有时候来得不凑巧,皇上正召见大臣,她就回去了。
其它阿哥还有小主嫔妃往乾清宫也跑得勤,不过皇上不是每个人都见。
又过了一个月,皇上的伤彻底好了。
王秀花才没有隔三差五去乾清宫。
出了这事,皇上虽没有责罚太子,没有把这事调查结果放在明面,不过朝中有人传言那吴大人就是太子的党羽,就是太子指使吴大人行刺,原先吴大人就跟索额图等人结党而行,他翰林院侍读学士的官职也是太子给的,没有太子,他也进不了翰林院。
这朝堂上开始出现废太子与杀太子的呼声。
显然其它阿哥的势力也开始搅混水了,只要太子下去,他们就有机会了,现在还不是阿哥们相争的时候,而是齐心协力将太子弄下去的时候。
连民间也传出太子要弑父的传闻,原先太子祈雨成功,是大清的福气,给大清带来祥瑞的大好形象也被弑父这条传闻冲击得差不多。
古代重孝,孝字当先,不孝可
是会被谴责的,更何况弑父这种传闻,在百姓眼里是大逆不道,于是太子的好名声一落千丈。
朝堂上被大臣弹劾,民间又被百姓嫌恶,太子这阵子的日子不太平。
王秀花以为太子会做出什么事情反驳,但好在太子还算沉得住气,没有自乱阵脚,没有理会这些。
他沉不住气的话,在皇上眼里怕是加大嫌疑,就是想早日登基,那太子的太子之位才是真正岌岌可危。
……
惠嫔对这些日子那些传闻也知悉,朝堂上有人支持废太子,要求皇上另立太子,可见太子当真是惹了众怒,不仅仅是民心不向,连臣心都不向了。
索额图一死,太子的势力就少掉一大半,如今身居高位的官员似乎无一人拥举太子。
如今又出了一个弑父的传闻,太子的太子之位怕是不长久了,听说那吴文海就是太子一党的人,所以太子没法撇清嫌疑。
她不信皇上没有怀疑太子,太子一而再再而三有谋逆的举动,皇上不会一次又一次容忍他,许是皇上在蛰伏,越是平静的湖面,底下越是波涛汹涌。
再添一把火,太子迟早会被皇上舍弃。
那胤褆身为大阿哥,皇上的长子,又有纳兰家族的支持,太子若当真被废或被杀之后,那那个位置岂不是会落在胤褆身上。
一想到这,惠嫔就激动起来。
“芸月,你说皇上会不会另立大阿哥成太子?”
“娘娘,太子如今在朝中势力削弱,名声不在,朝中有人对他不满,皇上对太子也累积失望,奴婢觉得太子的太子之位并不安稳。”
“何止是不安稳,本宫看皇上已经生了杀太子的念头。”
“那……皇上还在等什么?”
惠嫔勾勾嘴角,自然是在等太子自己作死,皇上重名声,不想背负上弑子的名声,除非实在不能忍,皇上不会走那么极端的一步路。
如今太子弑父的传闻越传越烈,这里头若是没有皇上的默许,也不会如此,可见皇上对太子已经是极其不满了。
那吴文海胆敢行刺,又与太子走得近,皇上不怀疑太子才怪。
皇上若要杀太子,也是要铺垫一番的,哪能一上来就杀太子,且不说太子当了这么多年太子,索额图一党被剿灭得差不多,但不代表太子就彻底失势,朝堂上还是有不少人拥趸太子支持太子的。
太子若是被杀,朝堂必定动乱,加上一个弑子的名声,皇上若不铺垫一番,要怎么顺理成章,帝王总是不希望被后世唾骂的。
不过她觉得不远了。
惠嫔想到太子被杀,必定要有新的太子,由别的阿哥登基,而胤褆是皇长子,有先天的优势,只要胤褆坐上那个位置,她绝对是太后。
“娘娘,若是太子不再是太子,皇上有没有可能立十五阿哥为新太子,皇上对密嫔不是一般喜欢,爱屋及乌,十五阿哥是不是……”
芸月没有说完,但惠嫔听明白了,她轻笑一声,“芸月啊芸月
,你怎么那么傻,皇上再喜欢密嫔,密嫔也是汉人,那十五阿哥与十六阿哥他们均是汉人所生之子,除非皇上脑子坏掉了,不然皇上不可能立十五阿哥为太子,若是立十五阿哥为太子,你看满朝八旗勋贵同不同意,皇上这是要违背祖训,皇上再喜欢密嫔,他也得维护住这大清纯正的血统,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十五阿哥不可能为太子,也不可能成为大清的皇帝。”
惠嫔想也没想就反驳,不说十五阿哥年纪问题,就凭他这出身,他就不可能会即位,这满蒙八旗勋贵不可能同意的,哪怕是十五阿哥坐上那个位置也坐不稳。
那些阿哥对皇位虎视眈眈,岂会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欺压到他们头上,十五阿哥也没有任何势力,要当只怕是傀儡皇帝。
皇上喜欢密嫔又怎么样,皇上终究是皇上,大清的皇帝,爱新觉罗的子孙,他顶多给密嫔封嫔封妃,再给十五阿哥他们册封个郡王,不可能立十五阿哥为新的太子。
这满朝文武大臣没人支持十五阿哥的,但凡聪明一点的人都知道十五阿哥没有机会,谁让密嫔是汉人。
除非朝堂上是汉人为贵,这大清是汉人打下来的江山。
许是密嫔自己也清楚,所以让十五阿哥去依附太子。
是奴婢想得浅了,奴婢愚笨。?[(”
不过皇上对密嫔的确不一般,谁都不见,只把密嫔召去,密嫔估计这辈子都不会失宠吧,皇上对她那么有情意,当真是捧在心尖上,惠嫔心想,不过皇上一走,太子又无法登基,那密嫔注定后半生过得不如前半生好。!
,她无从探听,唯一探听到的是那个行刺的吴大人正被关押在宗人府里,听说为了防止吴大人自尽,有人轮流不间断地看守着吴大人,皇上还没开始刑罚审问。
又过两日。王秀花听说那个吴大人被下令处死了,皇上若是动作起来,那是一个风驰电掣,想让对方死就不会留到明日。
与此同时,皇上也已经让抄吴大人的家,搜出所有书信,企图找出吴大人跟其他人来往勾结的证据。
而吴大人的家人也早早被监管下狱,皇上这次真的是株连九族,上到吴大人的祖父、外祖父、叔伯、兄弟姐妹,下到儿女等家人通通被关押,等待问斩,听说是三百零二人,包括吴家的家仆。
无论男丁女丁,皇上似乎都没有要放过的意思,真的是满门抄斩。
至于太子,皇上目前没有要处置太子的意思,不知是太子撇清自己的嫌疑,还是皇上不予追究,一旦追究起来,这父子怕是都不能做了。
掩耳盗铃也好,自欺欺人也罢,看起来皇上没有要杀太子的念头,只是这朝臣中晓得吴大人行刺皇上是为想要太子早日登基,不少朝臣上折子要求处罚太子,说一定是太子指使。
这弹劾的人多了,皇上也没有理会的意思。
很快,到了四月六日,皇上直接下令处死吴大人一家三百零二口人,不留一个活口。
这一次满门抄斩也给想要谋逆的人一个警示,一旦谋逆,牵连的绝对是一家人,上上下下无一例外,谁都逃不了。
三百零二个人口一日之间没了,听说那午门的血腥味久久不散,经过的人都闻到血腥味,绕着过去。
值得庆幸的是胤禑把她的话听进去了,没有替太子说过什么话,那朝臣弹劾太子,太子自己也没有过多辩解,全是交给皇上处理,只要皇上信,其他人不信都无关要紧。
吴大人一家死后,后宫平静不少。
皇上的伤也在一点点好起来,王秀花每隔两日都会过去乾清宫,有时候来得不凑巧,皇上正召见大臣,她就回去了。
其它阿哥还有小主嫔妃往乾清宫也跑得勤,不过皇上不是每个人都见。
又过了一个月,皇上的伤彻底好了。
王秀花才没有隔三差五去乾清宫。
出了这事,皇上虽没有责罚太子,没有把这事调查结果放在明面,不过朝中有人传言那吴大人就是太子的党羽,就是太子指使吴大人行刺,原先吴大人就跟索额图等人结党而行,他翰林院侍读学士的官职也是太子给的,没有太子,他也进不了翰林院。
这朝堂上开始出现废太子与杀太子的呼声。
显然其它阿哥的势力也开始搅混水了,只要太子下去,他们就有机会了,现在还不是阿哥们相争的时候,而是齐心协力将太子弄下去的时候。
连民间也传出太子要弑父的传闻,原先太子祈雨成功,是大清的福气,给大清带来祥瑞的大好形象也被弑父这条传闻冲击得差不多。
古代重孝,孝字当先,不孝可
是会被谴责的,更何况弑父这种传闻,在百姓眼里是大逆不道,于是太子的好名声一落千丈。
朝堂上被大臣弹劾,民间又被百姓嫌恶,太子这阵子的日子不太平。
王秀花以为太子会做出什么事情反驳,但好在太子还算沉得住气,没有自乱阵脚,没有理会这些。
他沉不住气的话,在皇上眼里怕是加大嫌疑,就是想早日登基,那太子的太子之位才是真正岌岌可危。
……
惠嫔对这些日子那些传闻也知悉,朝堂上有人支持废太子,要求皇上另立太子,可见太子当真是惹了众怒,不仅仅是民心不向,连臣心都不向了。
索额图一死,太子的势力就少掉一大半,如今身居高位的官员似乎无一人拥举太子。
如今又出了一个弑父的传闻,太子的太子之位怕是不长久了,听说那吴文海就是太子一党的人,所以太子没法撇清嫌疑。
她不信皇上没有怀疑太子,太子一而再再而三有谋逆的举动,皇上不会一次又一次容忍他,许是皇上在蛰伏,越是平静的湖面,底下越是波涛汹涌。
再添一把火,太子迟早会被皇上舍弃。
那胤褆身为大阿哥,皇上的长子,又有纳兰家族的支持,太子若当真被废或被杀之后,那那个位置岂不是会落在胤褆身上。
一想到这,惠嫔就激动起来。
“芸月,你说皇上会不会另立大阿哥成太子?”
“娘娘,太子如今在朝中势力削弱,名声不在,朝中有人对他不满,皇上对太子也累积失望,奴婢觉得太子的太子之位并不安稳。”
“何止是不安稳,本宫看皇上已经生了杀太子的念头。”
“那……皇上还在等什么?”
惠嫔勾勾嘴角,自然是在等太子自己作死,皇上重名声,不想背负上弑子的名声,除非实在不能忍,皇上不会走那么极端的一步路。
如今太子弑父的传闻越传越烈,这里头若是没有皇上的默许,也不会如此,可见皇上对太子已经是极其不满了。
那吴文海胆敢行刺,又与太子走得近,皇上不怀疑太子才怪。
皇上若要杀太子,也是要铺垫一番的,哪能一上来就杀太子,且不说太子当了这么多年太子,索额图一党被剿灭得差不多,但不代表太子就彻底失势,朝堂上还是有不少人拥趸太子支持太子的。
太子若是被杀,朝堂必定动乱,加上一个弑子的名声,皇上若不铺垫一番,要怎么顺理成章,帝王总是不希望被后世唾骂的。
不过她觉得不远了。
惠嫔想到太子被杀,必定要有新的太子,由别的阿哥登基,而胤褆是皇长子,有先天的优势,只要胤褆坐上那个位置,她绝对是太后。
“娘娘,若是太子不再是太子,皇上有没有可能立十五阿哥为新太子,皇上对密嫔不是一般喜欢,爱屋及乌,十五阿哥是不是……”
芸月没有说完,但惠嫔听明白了,她轻笑一声,“芸月啊芸月
,你怎么那么傻,皇上再喜欢密嫔,密嫔也是汉人,那十五阿哥与十六阿哥他们均是汉人所生之子,除非皇上脑子坏掉了,不然皇上不可能立十五阿哥为太子,若是立十五阿哥为太子,你看满朝八旗勋贵同不同意,皇上这是要违背祖训,皇上再喜欢密嫔,他也得维护住这大清纯正的血统,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十五阿哥不可能为太子,也不可能成为大清的皇帝。”
惠嫔想也没想就反驳,不说十五阿哥年纪问题,就凭他这出身,他就不可能会即位,这满蒙八旗勋贵不可能同意的,哪怕是十五阿哥坐上那个位置也坐不稳。
那些阿哥对皇位虎视眈眈,岂会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欺压到他们头上,十五阿哥也没有任何势力,要当只怕是傀儡皇帝。
皇上喜欢密嫔又怎么样,皇上终究是皇上,大清的皇帝,爱新觉罗的子孙,他顶多给密嫔封嫔封妃,再给十五阿哥他们册封个郡王,不可能立十五阿哥为新的太子。
这满朝文武大臣没人支持十五阿哥的,但凡聪明一点的人都知道十五阿哥没有机会,谁让密嫔是汉人。
除非朝堂上是汉人为贵,这大清是汉人打下来的江山。
许是密嫔自己也清楚,所以让十五阿哥去依附太子。
是奴婢想得浅了,奴婢愚笨。?[(”
不过皇上对密嫔的确不一般,谁都不见,只把密嫔召去,密嫔估计这辈子都不会失宠吧,皇上对她那么有情意,当真是捧在心尖上,惠嫔心想,不过皇上一走,太子又无法登基,那密嫔注定后半生过得不如前半生好。!
,她无从探听,唯一探听到的是那个行刺的吴大人正被关押在宗人府里,听说为了防止吴大人自尽,有人轮流不间断地看守着吴大人,皇上还没开始刑罚审问。
又过两日。王秀花听说那个吴大人被下令处死了,皇上若是动作起来,那是一个风驰电掣,想让对方死就不会留到明日。
与此同时,皇上也已经让抄吴大人的家,搜出所有书信,企图找出吴大人跟其他人来往勾结的证据。
而吴大人的家人也早早被监管下狱,皇上这次真的是株连九族,上到吴大人的祖父、外祖父、叔伯、兄弟姐妹,下到儿女等家人通通被关押,等待问斩,听说是三百零二人,包括吴家的家仆。
无论男丁女丁,皇上似乎都没有要放过的意思,真的是满门抄斩。
至于太子,皇上目前没有要处置太子的意思,不知是太子撇清自己的嫌疑,还是皇上不予追究,一旦追究起来,这父子怕是都不能做了。
掩耳盗铃也好,自欺欺人也罢,看起来皇上没有要杀太子的念头,只是这朝臣中晓得吴大人行刺皇上是为想要太子早日登基,不少朝臣上折子要求处罚太子,说一定是太子指使。
这弹劾的人多了,皇上也没有理会的意思。
很快,到了四月六日,皇上直接下令处死吴大人一家三百零二口人,不留一个活口。
这一次满门抄斩也给想要谋逆的人一个警示,一旦谋逆,牵连的绝对是一家人,上上下下无一例外,谁都逃不了。
三百零二个人口一日之间没了,听说那午门的血腥味久久不散,经过的人都闻到血腥味,绕着过去。
值得庆幸的是胤禑把她的话听进去了,没有替太子说过什么话,那朝臣弹劾太子,太子自己也没有过多辩解,全是交给皇上处理,只要皇上信,其他人不信都无关要紧。
吴大人一家死后,后宫平静不少。
皇上的伤也在一点点好起来,王秀花每隔两日都会过去乾清宫,有时候来得不凑巧,皇上正召见大臣,她就回去了。
其它阿哥还有小主嫔妃往乾清宫也跑得勤,不过皇上不是每个人都见。
又过了一个月,皇上的伤彻底好了。
王秀花才没有隔三差五去乾清宫。
出了这事,皇上虽没有责罚太子,没有把这事调查结果放在明面,不过朝中有人传言那吴大人就是太子的党羽,就是太子指使吴大人行刺,原先吴大人就跟索额图等人结党而行,他翰林院侍读学士的官职也是太子给的,没有太子,他也进不了翰林院。
这朝堂上开始出现废太子与杀太子的呼声。
显然其它阿哥的势力也开始搅混水了,只要太子下去,他们就有机会了,现在还不是阿哥们相争的时候,而是齐心协力将太子弄下去的时候。
连民间也传出太子要弑父的传闻,原先太子祈雨成功,是大清的福气,给大清带来祥瑞的大好形象也被弑父这条传闻冲击得差不多。
古代重孝,孝字当先,不孝可
是会被谴责的,更何况弑父这种传闻,在百姓眼里是大逆不道,于是太子的好名声一落千丈。
朝堂上被大臣弹劾,民间又被百姓嫌恶,太子这阵子的日子不太平。
王秀花以为太子会做出什么事情反驳,但好在太子还算沉得住气,没有自乱阵脚,没有理会这些。
他沉不住气的话,在皇上眼里怕是加大嫌疑,就是想早日登基,那太子的太子之位才是真正岌岌可危。
……
惠嫔对这些日子那些传闻也知悉,朝堂上有人支持废太子,要求皇上另立太子,可见太子当真是惹了众怒,不仅仅是民心不向,连臣心都不向了。
索额图一死,太子的势力就少掉一大半,如今身居高位的官员似乎无一人拥举太子。
如今又出了一个弑父的传闻,太子的太子之位怕是不长久了,听说那吴文海就是太子一党的人,所以太子没法撇清嫌疑。
她不信皇上没有怀疑太子,太子一而再再而三有谋逆的举动,皇上不会一次又一次容忍他,许是皇上在蛰伏,越是平静的湖面,底下越是波涛汹涌。
再添一把火,太子迟早会被皇上舍弃。
那胤褆身为大阿哥,皇上的长子,又有纳兰家族的支持,太子若当真被废或被杀之后,那那个位置岂不是会落在胤褆身上。
一想到这,惠嫔就激动起来。
“芸月,你说皇上会不会另立大阿哥成太子?”
“娘娘,太子如今在朝中势力削弱,名声不在,朝中有人对他不满,皇上对太子也累积失望,奴婢觉得太子的太子之位并不安稳。”
“何止是不安稳,本宫看皇上已经生了杀太子的念头。”
“那……皇上还在等什么?”
惠嫔勾勾嘴角,自然是在等太子自己作死,皇上重名声,不想背负上弑子的名声,除非实在不能忍,皇上不会走那么极端的一步路。
如今太子弑父的传闻越传越烈,这里头若是没有皇上的默许,也不会如此,可见皇上对太子已经是极其不满了。
那吴文海胆敢行刺,又与太子走得近,皇上不怀疑太子才怪。
皇上若要杀太子,也是要铺垫一番的,哪能一上来就杀太子,且不说太子当了这么多年太子,索额图一党被剿灭得差不多,但不代表太子就彻底失势,朝堂上还是有不少人拥趸太子支持太子的。
太子若是被杀,朝堂必定动乱,加上一个弑子的名声,皇上若不铺垫一番,要怎么顺理成章,帝王总是不希望被后世唾骂的。
不过她觉得不远了。
惠嫔想到太子被杀,必定要有新的太子,由别的阿哥登基,而胤褆是皇长子,有先天的优势,只要胤褆坐上那个位置,她绝对是太后。
“娘娘,若是太子不再是太子,皇上有没有可能立十五阿哥为新太子,皇上对密嫔不是一般喜欢,爱屋及乌,十五阿哥是不是……”
芸月没有说完,但惠嫔听明白了,她轻笑一声,“芸月啊芸月
,你怎么那么傻,皇上再喜欢密嫔,密嫔也是汉人,那十五阿哥与十六阿哥他们均是汉人所生之子,除非皇上脑子坏掉了,不然皇上不可能立十五阿哥为太子,若是立十五阿哥为太子,你看满朝八旗勋贵同不同意,皇上这是要违背祖训,皇上再喜欢密嫔,他也得维护住这大清纯正的血统,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十五阿哥不可能为太子,也不可能成为大清的皇帝。”
惠嫔想也没想就反驳,不说十五阿哥年纪问题,就凭他这出身,他就不可能会即位,这满蒙八旗勋贵不可能同意的,哪怕是十五阿哥坐上那个位置也坐不稳。
那些阿哥对皇位虎视眈眈,岂会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欺压到他们头上,十五阿哥也没有任何势力,要当只怕是傀儡皇帝。
皇上喜欢密嫔又怎么样,皇上终究是皇上,大清的皇帝,爱新觉罗的子孙,他顶多给密嫔封嫔封妃,再给十五阿哥他们册封个郡王,不可能立十五阿哥为新的太子。
这满朝文武大臣没人支持十五阿哥的,但凡聪明一点的人都知道十五阿哥没有机会,谁让密嫔是汉人。
除非朝堂上是汉人为贵,这大清是汉人打下来的江山。
许是密嫔自己也清楚,所以让十五阿哥去依附太子。
是奴婢想得浅了,奴婢愚笨。?[(”
不过皇上对密嫔的确不一般,谁都不见,只把密嫔召去,密嫔估计这辈子都不会失宠吧,皇上对她那么有情意,当真是捧在心尖上,惠嫔心想,不过皇上一走,太子又无法登基,那密嫔注定后半生过得不如前半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