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春日相见 >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四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了致生走了。

在春日某一个阳光正好的早上。

临走前的那个夜晚,他让护工把他抱到轮椅上,推到窗边看星星。

医院的住院部在老城区,可即使没有高楼大厦的遮挡,京栖的光污染仍旧十分严重。了致生根本看不到什么星星。

护工怕他累着,隔一会便催促他躺回病床:“了先生,等你恢复好了,让闺女带你去海边看星星。我上回看到那个北斗七星,漂亮得勒。”

等恢复好了?

他都已经是将死之人了,等不到那一天了。

但了致生没有反驳,只是笑了笑,说:“我看过最漂亮的星空,在沙漠里。”

荒无人烟,星月为伴。

那是他人生中难得的惬意时光。

要是有机会,他不想去什么海边,只想魂归沙漠,在那些刻满岁月痕迹的石窟里日复一日地清理沙缝。

——

了了到病房时,了致生已经躺回了病床上。他合上杂志,放到手边,问了了:“接到你妈了?”

“接到了。”了了先看了看监护仪上了致生的各项数据,这才拉了把椅子坐下,慢慢喘气:“她国际航班倒了很久,我看她太累,就先安排她去酒店休息了。”

了致生沉默地点了点头,过了一会,又问:“这么久没见,你和她相处得还好吗?”

“很好啊。”了了冲他笑了笑,让他别担心:“我又不是刺猬,逮谁扎谁。”

了致生被她逗笑,咳嗽了两声,没再多问。

那一晚,他很沉默。

和之前急着教会她各种道理,安排后事时不同,他安静得像是一个逐渐停摆的钟,连同经过他的身边时,都能感受到时间在慢慢的停滞。

了了直到后来才想明白,不是了致生预知了自己的生命尽头,在安静等待。而是他已经安排好了所有他要做的事,正从容赴死。

他一贯优雅,这种优雅不仅限于表面上的仪容仪表,而是刻在骨子里的行为习惯。

即使他病入膏肓,也依旧会叮嘱了了,给他在床头上养一捧花。病房里邻床的病友来了又走,走了又来,零零总总,换了一波又一波。

他总能微笑着,在晴天、雨天或者雪天等任何一个他喜欢的天气里,点上一炉香,修剪花枝。

他对了了说:“生重病就是走在悬崖上,不能恍神,不能犹豫,更不能害怕。可人的本性是很难克服的,只有找一些喜欢做的事,才能时时刻刻地提醒自己,我还想活着。”

除此之外,他没有再给了了留话,只是牵住了她的手,像那年在南啻,冒雨来接她时一样,那样充满了力量。

强作用的药物早已令他千疮百孔,他已经很久没能这么用力地握紧她。

了了感受到他似乎在和自己道别,那一刻,她整颗心被揪紧,难受得喘不过气来。

知道了致生还在听着,她语

速很慢地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我有一天做梦,梦见我有好多个前世,每一世我都孤苦伶仃的。直到我遇见了一个小和尚,他让我做好事攒福报,这样死后就可以用生前积攒下来的功德兑换一个愿望。我攒啊攒,攒了很多很多,直到第四世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很好很好的爸爸。”

“可惜,那一世不那么太平。我很小就要跟着你练武习枪,抵御流寇。你无数次把我从战场上抱起,带我回家。在我十八岁那一年,楼峋领着兵马抵达了我们的地界。”了了说到这,自己也笑了:“我一定是认识的人太少了,连楼峋在我梦里都有角色。”

了致生双眸紧闭,语不成句,只能断断续续地提问道:“然后呢?”

“然后我就跟楼峋打了一架,虽然谁也没赢,但我成了战俘被送往了楼峋的国家。”

了致生疑惑:“我……让你,去的?”

“梦里没有这么详细。”了了揉着他的手腕和掌骨,轻声道:“但是我想,这一定是我俩商量着来的。因为我到那以后,安安分分,不挑事不闹事。平日里,也就和一路随我来到这个地方的白马为伴。他们不让我写信,还没收了我房间里的所有纸笔。爸,我觉得我这辈子字写不好,有一半是他们的原因。”

了致生似乎是想笑,可他已经不太能控制自己的脸部肌肉了。这个动作做起来,更像是神经被动的拉扯,极不协调。

了了用棉签蘸了清水,给他涂了涂嘴唇:“我太无聊,于是隔三差五地就去找在那个都城里唯一认识的小和尚玩。那个小和尚笨笨的,即使他的师兄弟们都劝他不要与我来往,容易引火上身,可他因为同情我,每次嘴上赶我走,可又盼着我再一次平安地出现在他面前。”

了致生问:“那个小和尚,是你的小师父吗?”

这句话太长,他花了很久,才一个字一个字的,十分清晰地问出口。

了了耐心地等着,等着他说完整句话,才回答他:“不是,他不是小师父,我起初也以为他是,但他一点也不机灵,没有一点像他的地方。”她接着说:“不过,因为我和这个小和尚频繁来往,最后确实给他带去了灾难。他们流放了小和尚,虐杀了我的马,我为了不给他们出兵攻打我家乡的借口,服毒自尽。我死后,楼峋扶棺送我回家。你得知事情始末后一怒之下,披甲上阵,为我也为你的子民奋起反抗,最后埋骨沙漠。你的忠烈感动了神佛,连我都蹭了不少功德。当时我就许愿,我还得做你的女儿L,孝敬你,陪伴你,替你养老送终,让你入土为安。”

了致生的嘴唇动了动,似笑似哭,想说些什么,可最后溢出唇边的,只剩呓语。

“我多做了一辈子您的女儿L,我已经很知足了。”了了把他的手放回被子底下,轻声道:“爸,谢谢您来当我的爸爸。”

她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好好地与他道了别。

当第二天的太阳升起时,他如往常一样,选择了在天亮后出发。

了致生的生命线停止时,了了最先感受到的不是难

过和绝望,而是她被命运推离时那一瞬间产生的巨大失重感。

她忽然就明白了了致生说的那句生重病就是走在悬崖上的感觉,她眼睁睁地看着他坠落,却看不清雾气昭昭的崖底在哪里。悬崖峭壁上猛烈的风,似乎也想将她一并带走。可她的脚上,牢牢地紧紧地栓着一根细绳,那是了致生用他的生命尺度为她系上的。

?想看北倾的《春日相见》吗?请记住[]的域名[(

饶是她被飓风刮得摇摇欲坠,被暴雨淋得浑身湿透,那根绳子仍旧结实的扣紧了她的脚踝,令她稳稳地踩在坚实的地面上。

病房里乱成了一团,赶来抢救的医生护士将她匆忙推出病房。

她头晕目眩,眼前一阵阵地发黑,山雨欲来般沉重得难以呼吸。她想告诉他们,老了已经走了。

可她看着那始终在尖锐报警的监护仪,像是还能感知到了致生与这世界的最后一点牵连。

“了了。”

“了了!”

恍惚间,她听见自己的名字,抬头寻找时,只看到楼峋脸色十分难看地伸出手扶住了意识消散前的她。

世界彻底变得漆黑前,她难过地想:她以后,再也没有爸爸了。

——

了了按了致生生前的遗愿给他联络册上的旧友们一一发去了讣告。

随即,按部就班的,入殓,火化,吊唁。

丧礼的灵堂就布置在老宅,从医院宣布了致生死亡的那一刻开始,连吟枝便接手了全部的后事,不让她参与。

她说:“这是你爸的意思。”

了致生体谅了了照顾他多年不易,让了了不要插手后事,只做简单的报丧,吊唁以及在最后送他入葬。

倒不是他低估了了的承受能力,而是他知道,在这无数个瞬间里,每一块碎片都是在深刻地提醒她——他已死去。

而他,不想让了了重复经历这个痛苦。

楼峋接手了大半的殡葬流程,接连几天,都忙碌到抽不开身,只能住在老宅的客房里,以便随时支应。

他偶尔闲暇歇一口气时,不用费心找,总能看见了了跪坐在灵堂下的蒲团上,仰头看着了致生的遗照,一动不动,一言不发。

每当这个时候,他总会怀疑了致生的安排是否明智。

……也许让她忙碌起来,可能会比只许旁观要好上很多。她的这个状态,总给楼峋一种她随时会破碎的不安感。

他起身,拿了一瓶水,递给她:“要不要回房间休息一下?”

“一直在休息啊。”了了接过水,拿在手里,并没有喝:“明天来吊唁的人会很多,就不能像现在这样陪着他了。”

她知道楼峋想说什么,在他没说出口之前就软绵绵地先顶了回去。

楼峋没再劝她,只是安静地陪她坐了片刻。

不知过了多久,暮色降临。院子里也亮起了灯。

了了回过神,揉了揉发麻的双腿,她坐得太久,身体关节都有些不太灵活。她动作僵硬地从地上爬起来,给老了点上蜡烛。

明明已是春日,她浑身凉透,像是刚从冰水里捞出来似的,没有一丝暖意。连揿动打火机时,双手都控制不住地发抖,都分不清是因为冷的,还是因为太过伤心。

楼峋站起来,想帮她。

她侧了侧身,避开了:“我自己来吧。”她能为老了做的也就只剩这些了。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死者为大。了致生的一句不让她插手,她不得不遵从,也不得不被迫遵从。

“我爸从没要求过我做任何事情,壁画是我自己要学的,字也是我自己要练的。旁人都说他对我太严苛,可实际上,都是我在要求他为我做这做那的。甚至因为我的存在,他这一生留了不少遗憾。不能任性地选择他想要的工作,也不能自由的选择他想度过一生的人。可即便这样,他也从不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寄托在我身上,让我替他完成。”

了了把点燃的蜡烛插到两侧的烛台上,她看着相框里笑容永远定格的老了,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他的照片:“可我要是知道,他唯一一次吩咐我,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宁愿他还活着时,对我苛刻一些,不要总是这么通情达理。”

楼峋握了握了了的肩膀,无声安慰。

他无法对了了感同身受,就像他从没有体验过了致生对了了这样的父爱一样。他只有旁观的视角,以及作为一个旁观者崇敬、钦佩与羡慕的心情。

起了风。

院子里的纸花被吹得哗啦作响,灵堂内,蜡烛的烛火被夜风压灭,只留几缕青烟,飘飘袅袅。

了了怔了一下,回首看去。

春日的第一道惊雷就这么猝不及防地划破天际,笔直落下。

那雷声,晚了一息,轰隆隆地从云层中闷鼓擂响。

顷刻间,一场大雨无声无息地酝酿着,即将落下。

楼峋先反应过来,说:“你快去老师的房间把门窗关了,别让风把长生灯吹熄了。我去后院看看,有没有要帮忙的地方。这里的蜡烛晚点再点吧。”

了了立刻放下手中的三支清香和打火机,匆匆往了致生的房间走去。

她刚走出回廊,便见连吟枝打着伞从侧门处引了访客入内。

雨点倾倒而下,着一身黑色中山装的男人在侧门处停了一停,先将手中的黑伞撑开,这才抬脚跨过门槛走入院内。

他低着头,伞虽撑过头顶,可垂下来的伞沿刚刚好遮挡住了了了的视线。

可她的脚步仍是停了停,目光从伞沿下的领口处,落到他握着伞柄的修长手指上,有那么一瞬间,她心跳如擂鼓,疯狂地沸腾着,想要掀开那把伞,亲眼看看他。

没等她转了脚步,往两人走去。楼峋拿了伞出来,见她还在原地,催促道:“了了,下雨了。”

她回过神,抬头看了眼已连成一片珠帘的大雨,再没耽搁,转身离去。

而侧门处,听到“了了”二字的年轻男人,倏然抬起伞柄,循声望去。

他抬腕时,未封扣的袖口往下滑了寸许,露出了腕上松松垮垮缠了一圈又一圈的小叶紫檀。

“了了?”他轻声重复。

连吟枝脚步一顿,回头看了裴河宴一眼:“是,我女儿L叫了了。裴先生与致生在南啻共事过,应该认识吧?”

“认识。”他跟上连吟枝,穿过院中被雨淋湿的纸花,遥遥看向灵堂内。

他甚至还记得,南啻唯一一次下雨时,他撑伞送她回家,她远远看见了致生,开心地扯住他的袖口,说:“我很喜欢下雨天有人来接我。下雨天有家长接的小朋友都很幸福。”

一别数年。

她长大了,可下雨天来接她回家的人却永远离开了。!

“了了。”

“了了!”

恍惚间,她听见自己的名字,抬头寻找时,只看到楼峋脸色十分难看地伸出手扶住了意识消散前的她。

世界彻底变得漆黑前,她难过地想:她以后,再也没有爸爸了。

——

了了按了致生生前的遗愿给他联络册上的旧友们一一发去了讣告。

随即,按部就班的,入殓,火化,吊唁。

丧礼的灵堂就布置在老宅,从医院宣布了致生死亡的那一刻开始,连吟枝便接手了全部的后事,不让她参与。

她说:“这是你爸的意思。”

了致生体谅了了照顾他多年不易,让了了不要插手后事,只做简单的报丧,吊唁以及在最后送他入葬。

倒不是他低估了了的承受能力,而是他知道,在这无数个瞬间里,每一块碎片都是在深刻地提醒她——他已死去。

而他,不想让了了重复经历这个痛苦。

楼峋接手了大半的殡葬流程,接连几天,都忙碌到抽不开身,只能住在老宅的客房里,以便随时支应。

他偶尔闲暇歇一口气时,不用费心找,总能看见了了跪坐在灵堂下的蒲团上,仰头看着了致生的遗照,一动不动,一言不发。

每当这个时候,他总会怀疑了致生的安排是否明智。

……也许让她忙碌起来,可能会比只许旁观要好上很多。她的这个状态,总给楼峋一种她随时会破碎的不安感。

他起身,拿了一瓶水,递给她:“要不要回房间休息一下?”

“一直在休息啊。”了了接过水,拿在手里,并没有喝:“明天来吊唁的人会很多,就不能像现在这样陪着他了。”

她知道楼峋想说什么,在他没说出口之前就软绵绵地先顶了回去。

楼峋没再劝她,只是安静地陪她坐了片刻。

不知过了多久,暮色降临。院子里也亮起了灯。

了了回过神,揉了揉发麻的双腿,她坐得太久,身体关节都有些不太灵活。她动作僵硬地从地上爬起来,给老了点上蜡烛。

明明已是春日,她浑身凉透,像是刚从冰水里捞出来似的,没有一丝暖意。连揿动打火机时,双手都控制不住地发抖,都分不清是因为冷的,还是因为太过伤心。

楼峋站起来,想帮她。

她侧了侧身,避开了:“我自己来吧。”她能为老了做的也就只剩这些了。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死者为大。了致生的一句不让她插手,她不得不遵从,也不得不被迫遵从。

“我爸从没要求过我做任何事情,壁画是我自己要学的,字也是我自己要练的。旁人都说他对我太严苛,可实际上,都是我在要求他为我做这做那的。甚至因为我的存在,他这一生留了不少遗憾。不能任性地选择他想要的工作,也不能自由的选择他想度过一生的人。可即便这样,他也从不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寄托在我身上,让我替他完成。”

了了把点燃的蜡烛插到两侧的烛台上,她看着相框里笑容永远定格的老了,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他的照片:“可我要是知道,他唯一一次吩咐我,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宁愿他还活着时,对我苛刻一些,不要总是这么通情达理。”

楼峋握了握了了的肩膀,无声安慰。

他无法对了了感同身受,就像他从没有体验过了致生对了了这样的父爱一样。他只有旁观的视角,以及作为一个旁观者崇敬、钦佩与羡慕的心情。

起了风。

院子里的纸花被吹得哗啦作响,灵堂内,蜡烛的烛火被夜风压灭,只留几缕青烟,飘飘袅袅。

了了怔了一下,回首看去。

春日的第一道惊雷就这么猝不及防地划破天际,笔直落下。

那雷声,晚了一息,轰隆隆地从云层中闷鼓擂响。

顷刻间,一场大雨无声无息地酝酿着,即将落下。

楼峋先反应过来,说:“你快去老师的房间把门窗关了,别让风把长生灯吹熄了。我去后院看看,有没有要帮忙的地方。这里的蜡烛晚点再点吧。”

了了立刻放下手中的三支清香和打火机,匆匆往了致生的房间走去。

她刚走出回廊,便见连吟枝打着伞从侧门处引了访客入内。

雨点倾倒而下,着一身黑色中山装的男人在侧门处停了一停,先将手中的黑伞撑开,这才抬脚跨过门槛走入院内。

他低着头,伞虽撑过头顶,可垂下来的伞沿刚刚好遮挡住了了了的视线。

可她的脚步仍是停了停,目光从伞沿下的领口处,落到他握着伞柄的修长手指上,有那么一瞬间,她心跳如擂鼓,疯狂地沸腾着,想要掀开那把伞,亲眼看看他。

没等她转了脚步,往两人走去。楼峋拿了伞出来,见她还在原地,催促道:“了了,下雨了。”

她回过神,抬头看了眼已连成一片珠帘的大雨,再没耽搁,转身离去。

而侧门处,听到“了了”二字的年轻男人,倏然抬起伞柄,循声望去。

他抬腕时,未封扣的袖口往下滑了寸许,露出了腕上松松垮垮缠了一圈又一圈的小叶紫檀。

“了了?”他轻声重复。

连吟枝脚步一顿,回头看了裴河宴一眼:“是,我女儿L叫了了。裴先生与致生在南啻共事过,应该认识吧?”

“认识。”他跟上连吟枝,穿过院中被雨淋湿的纸花,遥遥看向灵堂内。

他甚至还记得,南啻唯一一次下雨时,他撑伞送她回家,她远远看见了致生,开心地扯住他的袖口,说:“我很喜欢下雨天有人来接我。下雨天有家长接的小朋友都很幸福。”

一别数年。

她长大了,可下雨天来接她回家的人却永远离开了。!

“了了。”

“了了!”

恍惚间,她听见自己的名字,抬头寻找时,只看到楼峋脸色十分难看地伸出手扶住了意识消散前的她。

世界彻底变得漆黑前,她难过地想:她以后,再也没有爸爸了。

——

了了按了致生生前的遗愿给他联络册上的旧友们一一发去了讣告。

随即,按部就班的,入殓,火化,吊唁。

丧礼的灵堂就布置在老宅,从医院宣布了致生死亡的那一刻开始,连吟枝便接手了全部的后事,不让她参与。

她说:“这是你爸的意思。”

了致生体谅了了照顾他多年不易,让了了不要插手后事,只做简单的报丧,吊唁以及在最后送他入葬。

倒不是他低估了了的承受能力,而是他知道,在这无数个瞬间里,每一块碎片都是在深刻地提醒她——他已死去。

而他,不想让了了重复经历这个痛苦。

楼峋接手了大半的殡葬流程,接连几天,都忙碌到抽不开身,只能住在老宅的客房里,以便随时支应。

他偶尔闲暇歇一口气时,不用费心找,总能看见了了跪坐在灵堂下的蒲团上,仰头看着了致生的遗照,一动不动,一言不发。

每当这个时候,他总会怀疑了致生的安排是否明智。

……也许让她忙碌起来,可能会比只许旁观要好上很多。她的这个状态,总给楼峋一种她随时会破碎的不安感。

他起身,拿了一瓶水,递给她:“要不要回房间休息一下?”

“一直在休息啊。”了了接过水,拿在手里,并没有喝:“明天来吊唁的人会很多,就不能像现在这样陪着他了。”

她知道楼峋想说什么,在他没说出口之前就软绵绵地先顶了回去。

楼峋没再劝她,只是安静地陪她坐了片刻。

不知过了多久,暮色降临。院子里也亮起了灯。

了了回过神,揉了揉发麻的双腿,她坐得太久,身体关节都有些不太灵活。她动作僵硬地从地上爬起来,给老了点上蜡烛。

明明已是春日,她浑身凉透,像是刚从冰水里捞出来似的,没有一丝暖意。连揿动打火机时,双手都控制不住地发抖,都分不清是因为冷的,还是因为太过伤心。

楼峋站起来,想帮她。

她侧了侧身,避开了:“我自己来吧。”她能为老了做的也就只剩这些了。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死者为大。了致生的一句不让她插手,她不得不遵从,也不得不被迫遵从。

“我爸从没要求过我做任何事情,壁画是我自己要学的,字也是我自己要练的。旁人都说他对我太严苛,可实际上,都是我在要求他为我做这做那的。甚至因为我的存在,他这一生留了不少遗憾。不能任性地选择他想要的工作,也不能自由的选择他想度过一生的人。可即便这样,他也从不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寄托在我身上,让我替他完成。”

了了把点燃的蜡烛插到两侧的烛台上,她看着相框里笑容永远定格的老了,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他的照片:“可我要是知道,他唯一一次吩咐我,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宁愿他还活着时,对我苛刻一些,不要总是这么通情达理。”

楼峋握了握了了的肩膀,无声安慰。

他无法对了了感同身受,就像他从没有体验过了致生对了了这样的父爱一样。他只有旁观的视角,以及作为一个旁观者崇敬、钦佩与羡慕的心情。

起了风。

院子里的纸花被吹得哗啦作响,灵堂内,蜡烛的烛火被夜风压灭,只留几缕青烟,飘飘袅袅。

了了怔了一下,回首看去。

春日的第一道惊雷就这么猝不及防地划破天际,笔直落下。

那雷声,晚了一息,轰隆隆地从云层中闷鼓擂响。

顷刻间,一场大雨无声无息地酝酿着,即将落下。

楼峋先反应过来,说:“你快去老师的房间把门窗关了,别让风把长生灯吹熄了。我去后院看看,有没有要帮忙的地方。这里的蜡烛晚点再点吧。”

了了立刻放下手中的三支清香和打火机,匆匆往了致生的房间走去。

她刚走出回廊,便见连吟枝打着伞从侧门处引了访客入内。

雨点倾倒而下,着一身黑色中山装的男人在侧门处停了一停,先将手中的黑伞撑开,这才抬脚跨过门槛走入院内。

他低着头,伞虽撑过头顶,可垂下来的伞沿刚刚好遮挡住了了了的视线。

可她的脚步仍是停了停,目光从伞沿下的领口处,落到他握着伞柄的修长手指上,有那么一瞬间,她心跳如擂鼓,疯狂地沸腾着,想要掀开那把伞,亲眼看看他。

没等她转了脚步,往两人走去。楼峋拿了伞出来,见她还在原地,催促道:“了了,下雨了。”

她回过神,抬头看了眼已连成一片珠帘的大雨,再没耽搁,转身离去。

而侧门处,听到“了了”二字的年轻男人,倏然抬起伞柄,循声望去。

他抬腕时,未封扣的袖口往下滑了寸许,露出了腕上松松垮垮缠了一圈又一圈的小叶紫檀。

“了了?”他轻声重复。

连吟枝脚步一顿,回头看了裴河宴一眼:“是,我女儿L叫了了。裴先生与致生在南啻共事过,应该认识吧?”

“认识。”他跟上连吟枝,穿过院中被雨淋湿的纸花,遥遥看向灵堂内。

他甚至还记得,南啻唯一一次下雨时,他撑伞送她回家,她远远看见了致生,开心地扯住他的袖口,说:“我很喜欢下雨天有人来接我。下雨天有家长接的小朋友都很幸福。”

一别数年。

她长大了,可下雨天来接她回家的人却永远离开了。!

“了了。”

“了了!”

恍惚间,她听见自己的名字,抬头寻找时,只看到楼峋脸色十分难看地伸出手扶住了意识消散前的她。

世界彻底变得漆黑前,她难过地想:她以后,再也没有爸爸了。

——

了了按了致生生前的遗愿给他联络册上的旧友们一一发去了讣告。

随即,按部就班的,入殓,火化,吊唁。

丧礼的灵堂就布置在老宅,从医院宣布了致生死亡的那一刻开始,连吟枝便接手了全部的后事,不让她参与。

她说:“这是你爸的意思。”

了致生体谅了了照顾他多年不易,让了了不要插手后事,只做简单的报丧,吊唁以及在最后送他入葬。

倒不是他低估了了的承受能力,而是他知道,在这无数个瞬间里,每一块碎片都是在深刻地提醒她——他已死去。

而他,不想让了了重复经历这个痛苦。

楼峋接手了大半的殡葬流程,接连几天,都忙碌到抽不开身,只能住在老宅的客房里,以便随时支应。

他偶尔闲暇歇一口气时,不用费心找,总能看见了了跪坐在灵堂下的蒲团上,仰头看着了致生的遗照,一动不动,一言不发。

每当这个时候,他总会怀疑了致生的安排是否明智。

……也许让她忙碌起来,可能会比只许旁观要好上很多。她的这个状态,总给楼峋一种她随时会破碎的不安感。

他起身,拿了一瓶水,递给她:“要不要回房间休息一下?”

“一直在休息啊。”了了接过水,拿在手里,并没有喝:“明天来吊唁的人会很多,就不能像现在这样陪着他了。”

她知道楼峋想说什么,在他没说出口之前就软绵绵地先顶了回去。

楼峋没再劝她,只是安静地陪她坐了片刻。

不知过了多久,暮色降临。院子里也亮起了灯。

了了回过神,揉了揉发麻的双腿,她坐得太久,身体关节都有些不太灵活。她动作僵硬地从地上爬起来,给老了点上蜡烛。

明明已是春日,她浑身凉透,像是刚从冰水里捞出来似的,没有一丝暖意。连揿动打火机时,双手都控制不住地发抖,都分不清是因为冷的,还是因为太过伤心。

楼峋站起来,想帮她。

她侧了侧身,避开了:“我自己来吧。”她能为老了做的也就只剩这些了。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死者为大。了致生的一句不让她插手,她不得不遵从,也不得不被迫遵从。

“我爸从没要求过我做任何事情,壁画是我自己要学的,字也是我自己要练的。旁人都说他对我太严苛,可实际上,都是我在要求他为我做这做那的。甚至因为我的存在,他这一生留了不少遗憾。不能任性地选择他想要的工作,也不能自由的选择他想度过一生的人。可即便这样,他也从不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寄托在我身上,让我替他完成。”

了了把点燃的蜡烛插到两侧的烛台上,她看着相框里笑容永远定格的老了,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他的照片:“可我要是知道,他唯一一次吩咐我,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宁愿他还活着时,对我苛刻一些,不要总是这么通情达理。”

楼峋握了握了了的肩膀,无声安慰。

他无法对了了感同身受,就像他从没有体验过了致生对了了这样的父爱一样。他只有旁观的视角,以及作为一个旁观者崇敬、钦佩与羡慕的心情。

起了风。

院子里的纸花被吹得哗啦作响,灵堂内,蜡烛的烛火被夜风压灭,只留几缕青烟,飘飘袅袅。

了了怔了一下,回首看去。

春日的第一道惊雷就这么猝不及防地划破天际,笔直落下。

那雷声,晚了一息,轰隆隆地从云层中闷鼓擂响。

顷刻间,一场大雨无声无息地酝酿着,即将落下。

楼峋先反应过来,说:“你快去老师的房间把门窗关了,别让风把长生灯吹熄了。我去后院看看,有没有要帮忙的地方。这里的蜡烛晚点再点吧。”

了了立刻放下手中的三支清香和打火机,匆匆往了致生的房间走去。

她刚走出回廊,便见连吟枝打着伞从侧门处引了访客入内。

雨点倾倒而下,着一身黑色中山装的男人在侧门处停了一停,先将手中的黑伞撑开,这才抬脚跨过门槛走入院内。

他低着头,伞虽撑过头顶,可垂下来的伞沿刚刚好遮挡住了了了的视线。

可她的脚步仍是停了停,目光从伞沿下的领口处,落到他握着伞柄的修长手指上,有那么一瞬间,她心跳如擂鼓,疯狂地沸腾着,想要掀开那把伞,亲眼看看他。

没等她转了脚步,往两人走去。楼峋拿了伞出来,见她还在原地,催促道:“了了,下雨了。”

她回过神,抬头看了眼已连成一片珠帘的大雨,再没耽搁,转身离去。

而侧门处,听到“了了”二字的年轻男人,倏然抬起伞柄,循声望去。

他抬腕时,未封扣的袖口往下滑了寸许,露出了腕上松松垮垮缠了一圈又一圈的小叶紫檀。

“了了?”他轻声重复。

连吟枝脚步一顿,回头看了裴河宴一眼:“是,我女儿L叫了了。裴先生与致生在南啻共事过,应该认识吧?”

“认识。”他跟上连吟枝,穿过院中被雨淋湿的纸花,遥遥看向灵堂内。

他甚至还记得,南啻唯一一次下雨时,他撑伞送她回家,她远远看见了致生,开心地扯住他的袖口,说:“我很喜欢下雨天有人来接我。下雨天有家长接的小朋友都很幸福。”

一别数年。

她长大了,可下雨天来接她回家的人却永远离开了。!

“了了。”

“了了!”

恍惚间,她听见自己的名字,抬头寻找时,只看到楼峋脸色十分难看地伸出手扶住了意识消散前的她。

世界彻底变得漆黑前,她难过地想:她以后,再也没有爸爸了。

——

了了按了致生生前的遗愿给他联络册上的旧友们一一发去了讣告。

随即,按部就班的,入殓,火化,吊唁。

丧礼的灵堂就布置在老宅,从医院宣布了致生死亡的那一刻开始,连吟枝便接手了全部的后事,不让她参与。

她说:“这是你爸的意思。”

了致生体谅了了照顾他多年不易,让了了不要插手后事,只做简单的报丧,吊唁以及在最后送他入葬。

倒不是他低估了了的承受能力,而是他知道,在这无数个瞬间里,每一块碎片都是在深刻地提醒她——他已死去。

而他,不想让了了重复经历这个痛苦。

楼峋接手了大半的殡葬流程,接连几天,都忙碌到抽不开身,只能住在老宅的客房里,以便随时支应。

他偶尔闲暇歇一口气时,不用费心找,总能看见了了跪坐在灵堂下的蒲团上,仰头看着了致生的遗照,一动不动,一言不发。

每当这个时候,他总会怀疑了致生的安排是否明智。

……也许让她忙碌起来,可能会比只许旁观要好上很多。她的这个状态,总给楼峋一种她随时会破碎的不安感。

他起身,拿了一瓶水,递给她:“要不要回房间休息一下?”

“一直在休息啊。”了了接过水,拿在手里,并没有喝:“明天来吊唁的人会很多,就不能像现在这样陪着他了。”

她知道楼峋想说什么,在他没说出口之前就软绵绵地先顶了回去。

楼峋没再劝她,只是安静地陪她坐了片刻。

不知过了多久,暮色降临。院子里也亮起了灯。

了了回过神,揉了揉发麻的双腿,她坐得太久,身体关节都有些不太灵活。她动作僵硬地从地上爬起来,给老了点上蜡烛。

明明已是春日,她浑身凉透,像是刚从冰水里捞出来似的,没有一丝暖意。连揿动打火机时,双手都控制不住地发抖,都分不清是因为冷的,还是因为太过伤心。

楼峋站起来,想帮她。

她侧了侧身,避开了:“我自己来吧。”她能为老了做的也就只剩这些了。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死者为大。了致生的一句不让她插手,她不得不遵从,也不得不被迫遵从。

“我爸从没要求过我做任何事情,壁画是我自己要学的,字也是我自己要练的。旁人都说他对我太严苛,可实际上,都是我在要求他为我做这做那的。甚至因为我的存在,他这一生留了不少遗憾。不能任性地选择他想要的工作,也不能自由的选择他想度过一生的人。可即便这样,他也从不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寄托在我身上,让我替他完成。”

了了把点燃的蜡烛插到两侧的烛台上,她看着相框里笑容永远定格的老了,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他的照片:“可我要是知道,他唯一一次吩咐我,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宁愿他还活着时,对我苛刻一些,不要总是这么通情达理。”

楼峋握了握了了的肩膀,无声安慰。

他无法对了了感同身受,就像他从没有体验过了致生对了了这样的父爱一样。他只有旁观的视角,以及作为一个旁观者崇敬、钦佩与羡慕的心情。

起了风。

院子里的纸花被吹得哗啦作响,灵堂内,蜡烛的烛火被夜风压灭,只留几缕青烟,飘飘袅袅。

了了怔了一下,回首看去。

春日的第一道惊雷就这么猝不及防地划破天际,笔直落下。

那雷声,晚了一息,轰隆隆地从云层中闷鼓擂响。

顷刻间,一场大雨无声无息地酝酿着,即将落下。

楼峋先反应过来,说:“你快去老师的房间把门窗关了,别让风把长生灯吹熄了。我去后院看看,有没有要帮忙的地方。这里的蜡烛晚点再点吧。”

了了立刻放下手中的三支清香和打火机,匆匆往了致生的房间走去。

她刚走出回廊,便见连吟枝打着伞从侧门处引了访客入内。

雨点倾倒而下,着一身黑色中山装的男人在侧门处停了一停,先将手中的黑伞撑开,这才抬脚跨过门槛走入院内。

他低着头,伞虽撑过头顶,可垂下来的伞沿刚刚好遮挡住了了了的视线。

可她的脚步仍是停了停,目光从伞沿下的领口处,落到他握着伞柄的修长手指上,有那么一瞬间,她心跳如擂鼓,疯狂地沸腾着,想要掀开那把伞,亲眼看看他。

没等她转了脚步,往两人走去。楼峋拿了伞出来,见她还在原地,催促道:“了了,下雨了。”

她回过神,抬头看了眼已连成一片珠帘的大雨,再没耽搁,转身离去。

而侧门处,听到“了了”二字的年轻男人,倏然抬起伞柄,循声望去。

他抬腕时,未封扣的袖口往下滑了寸许,露出了腕上松松垮垮缠了一圈又一圈的小叶紫檀。

“了了?”他轻声重复。

连吟枝脚步一顿,回头看了裴河宴一眼:“是,我女儿L叫了了。裴先生与致生在南啻共事过,应该认识吧?”

“认识。”他跟上连吟枝,穿过院中被雨淋湿的纸花,遥遥看向灵堂内。

他甚至还记得,南啻唯一一次下雨时,他撑伞送她回家,她远远看见了致生,开心地扯住他的袖口,说:“我很喜欢下雨天有人来接我。下雨天有家长接的小朋友都很幸福。”

一别数年。

她长大了,可下雨天来接她回家的人却永远离开了。!

“了了。”

“了了!”

恍惚间,她听见自己的名字,抬头寻找时,只看到楼峋脸色十分难看地伸出手扶住了意识消散前的她。

世界彻底变得漆黑前,她难过地想:她以后,再也没有爸爸了。

——

了了按了致生生前的遗愿给他联络册上的旧友们一一发去了讣告。

随即,按部就班的,入殓,火化,吊唁。

丧礼的灵堂就布置在老宅,从医院宣布了致生死亡的那一刻开始,连吟枝便接手了全部的后事,不让她参与。

她说:“这是你爸的意思。”

了致生体谅了了照顾他多年不易,让了了不要插手后事,只做简单的报丧,吊唁以及在最后送他入葬。

倒不是他低估了了的承受能力,而是他知道,在这无数个瞬间里,每一块碎片都是在深刻地提醒她——他已死去。

而他,不想让了了重复经历这个痛苦。

楼峋接手了大半的殡葬流程,接连几天,都忙碌到抽不开身,只能住在老宅的客房里,以便随时支应。

他偶尔闲暇歇一口气时,不用费心找,总能看见了了跪坐在灵堂下的蒲团上,仰头看着了致生的遗照,一动不动,一言不发。

每当这个时候,他总会怀疑了致生的安排是否明智。

……也许让她忙碌起来,可能会比只许旁观要好上很多。她的这个状态,总给楼峋一种她随时会破碎的不安感。

他起身,拿了一瓶水,递给她:“要不要回房间休息一下?”

“一直在休息啊。”了了接过水,拿在手里,并没有喝:“明天来吊唁的人会很多,就不能像现在这样陪着他了。”

她知道楼峋想说什么,在他没说出口之前就软绵绵地先顶了回去。

楼峋没再劝她,只是安静地陪她坐了片刻。

不知过了多久,暮色降临。院子里也亮起了灯。

了了回过神,揉了揉发麻的双腿,她坐得太久,身体关节都有些不太灵活。她动作僵硬地从地上爬起来,给老了点上蜡烛。

明明已是春日,她浑身凉透,像是刚从冰水里捞出来似的,没有一丝暖意。连揿动打火机时,双手都控制不住地发抖,都分不清是因为冷的,还是因为太过伤心。

楼峋站起来,想帮她。

她侧了侧身,避开了:“我自己来吧。”她能为老了做的也就只剩这些了。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死者为大。了致生的一句不让她插手,她不得不遵从,也不得不被迫遵从。

“我爸从没要求过我做任何事情,壁画是我自己要学的,字也是我自己要练的。旁人都说他对我太严苛,可实际上,都是我在要求他为我做这做那的。甚至因为我的存在,他这一生留了不少遗憾。不能任性地选择他想要的工作,也不能自由的选择他想度过一生的人。可即便这样,他也从不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寄托在我身上,让我替他完成。”

了了把点燃的蜡烛插到两侧的烛台上,她看着相框里笑容永远定格的老了,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他的照片:“可我要是知道,他唯一一次吩咐我,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宁愿他还活着时,对我苛刻一些,不要总是这么通情达理。”

楼峋握了握了了的肩膀,无声安慰。

他无法对了了感同身受,就像他从没有体验过了致生对了了这样的父爱一样。他只有旁观的视角,以及作为一个旁观者崇敬、钦佩与羡慕的心情。

起了风。

院子里的纸花被吹得哗啦作响,灵堂内,蜡烛的烛火被夜风压灭,只留几缕青烟,飘飘袅袅。

了了怔了一下,回首看去。

春日的第一道惊雷就这么猝不及防地划破天际,笔直落下。

那雷声,晚了一息,轰隆隆地从云层中闷鼓擂响。

顷刻间,一场大雨无声无息地酝酿着,即将落下。

楼峋先反应过来,说:“你快去老师的房间把门窗关了,别让风把长生灯吹熄了。我去后院看看,有没有要帮忙的地方。这里的蜡烛晚点再点吧。”

了了立刻放下手中的三支清香和打火机,匆匆往了致生的房间走去。

她刚走出回廊,便见连吟枝打着伞从侧门处引了访客入内。

雨点倾倒而下,着一身黑色中山装的男人在侧门处停了一停,先将手中的黑伞撑开,这才抬脚跨过门槛走入院内。

他低着头,伞虽撑过头顶,可垂下来的伞沿刚刚好遮挡住了了了的视线。

可她的脚步仍是停了停,目光从伞沿下的领口处,落到他握着伞柄的修长手指上,有那么一瞬间,她心跳如擂鼓,疯狂地沸腾着,想要掀开那把伞,亲眼看看他。

没等她转了脚步,往两人走去。楼峋拿了伞出来,见她还在原地,催促道:“了了,下雨了。”

她回过神,抬头看了眼已连成一片珠帘的大雨,再没耽搁,转身离去。

而侧门处,听到“了了”二字的年轻男人,倏然抬起伞柄,循声望去。

他抬腕时,未封扣的袖口往下滑了寸许,露出了腕上松松垮垮缠了一圈又一圈的小叶紫檀。

“了了?”他轻声重复。

连吟枝脚步一顿,回头看了裴河宴一眼:“是,我女儿L叫了了。裴先生与致生在南啻共事过,应该认识吧?”

“认识。”他跟上连吟枝,穿过院中被雨淋湿的纸花,遥遥看向灵堂内。

他甚至还记得,南啻唯一一次下雨时,他撑伞送她回家,她远远看见了致生,开心地扯住他的袖口,说:“我很喜欢下雨天有人来接我。下雨天有家长接的小朋友都很幸福。”

一别数年。

她长大了,可下雨天来接她回家的人却永远离开了。!

“了了。”

“了了!”

恍惚间,她听见自己的名字,抬头寻找时,只看到楼峋脸色十分难看地伸出手扶住了意识消散前的她。

世界彻底变得漆黑前,她难过地想:她以后,再也没有爸爸了。

——

了了按了致生生前的遗愿给他联络册上的旧友们一一发去了讣告。

随即,按部就班的,入殓,火化,吊唁。

丧礼的灵堂就布置在老宅,从医院宣布了致生死亡的那一刻开始,连吟枝便接手了全部的后事,不让她参与。

她说:“这是你爸的意思。”

了致生体谅了了照顾他多年不易,让了了不要插手后事,只做简单的报丧,吊唁以及在最后送他入葬。

倒不是他低估了了的承受能力,而是他知道,在这无数个瞬间里,每一块碎片都是在深刻地提醒她——他已死去。

而他,不想让了了重复经历这个痛苦。

楼峋接手了大半的殡葬流程,接连几天,都忙碌到抽不开身,只能住在老宅的客房里,以便随时支应。

他偶尔闲暇歇一口气时,不用费心找,总能看见了了跪坐在灵堂下的蒲团上,仰头看着了致生的遗照,一动不动,一言不发。

每当这个时候,他总会怀疑了致生的安排是否明智。

……也许让她忙碌起来,可能会比只许旁观要好上很多。她的这个状态,总给楼峋一种她随时会破碎的不安感。

他起身,拿了一瓶水,递给她:“要不要回房间休息一下?”

“一直在休息啊。”了了接过水,拿在手里,并没有喝:“明天来吊唁的人会很多,就不能像现在这样陪着他了。”

她知道楼峋想说什么,在他没说出口之前就软绵绵地先顶了回去。

楼峋没再劝她,只是安静地陪她坐了片刻。

不知过了多久,暮色降临。院子里也亮起了灯。

了了回过神,揉了揉发麻的双腿,她坐得太久,身体关节都有些不太灵活。她动作僵硬地从地上爬起来,给老了点上蜡烛。

明明已是春日,她浑身凉透,像是刚从冰水里捞出来似的,没有一丝暖意。连揿动打火机时,双手都控制不住地发抖,都分不清是因为冷的,还是因为太过伤心。

楼峋站起来,想帮她。

她侧了侧身,避开了:“我自己来吧。”她能为老了做的也就只剩这些了。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死者为大。了致生的一句不让她插手,她不得不遵从,也不得不被迫遵从。

“我爸从没要求过我做任何事情,壁画是我自己要学的,字也是我自己要练的。旁人都说他对我太严苛,可实际上,都是我在要求他为我做这做那的。甚至因为我的存在,他这一生留了不少遗憾。不能任性地选择他想要的工作,也不能自由的选择他想度过一生的人。可即便这样,他也从不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寄托在我身上,让我替他完成。”

了了把点燃的蜡烛插到两侧的烛台上,她看着相框里笑容永远定格的老了,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他的照片:“可我要是知道,他唯一一次吩咐我,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宁愿他还活着时,对我苛刻一些,不要总是这么通情达理。”

楼峋握了握了了的肩膀,无声安慰。

他无法对了了感同身受,就像他从没有体验过了致生对了了这样的父爱一样。他只有旁观的视角,以及作为一个旁观者崇敬、钦佩与羡慕的心情。

起了风。

院子里的纸花被吹得哗啦作响,灵堂内,蜡烛的烛火被夜风压灭,只留几缕青烟,飘飘袅袅。

了了怔了一下,回首看去。

春日的第一道惊雷就这么猝不及防地划破天际,笔直落下。

那雷声,晚了一息,轰隆隆地从云层中闷鼓擂响。

顷刻间,一场大雨无声无息地酝酿着,即将落下。

楼峋先反应过来,说:“你快去老师的房间把门窗关了,别让风把长生灯吹熄了。我去后院看看,有没有要帮忙的地方。这里的蜡烛晚点再点吧。”

了了立刻放下手中的三支清香和打火机,匆匆往了致生的房间走去。

她刚走出回廊,便见连吟枝打着伞从侧门处引了访客入内。

雨点倾倒而下,着一身黑色中山装的男人在侧门处停了一停,先将手中的黑伞撑开,这才抬脚跨过门槛走入院内。

他低着头,伞虽撑过头顶,可垂下来的伞沿刚刚好遮挡住了了了的视线。

可她的脚步仍是停了停,目光从伞沿下的领口处,落到他握着伞柄的修长手指上,有那么一瞬间,她心跳如擂鼓,疯狂地沸腾着,想要掀开那把伞,亲眼看看他。

没等她转了脚步,往两人走去。楼峋拿了伞出来,见她还在原地,催促道:“了了,下雨了。”

她回过神,抬头看了眼已连成一片珠帘的大雨,再没耽搁,转身离去。

而侧门处,听到“了了”二字的年轻男人,倏然抬起伞柄,循声望去。

他抬腕时,未封扣的袖口往下滑了寸许,露出了腕上松松垮垮缠了一圈又一圈的小叶紫檀。

“了了?”他轻声重复。

连吟枝脚步一顿,回头看了裴河宴一眼:“是,我女儿L叫了了。裴先生与致生在南啻共事过,应该认识吧?”

“认识。”他跟上连吟枝,穿过院中被雨淋湿的纸花,遥遥看向灵堂内。

他甚至还记得,南啻唯一一次下雨时,他撑伞送她回家,她远远看见了致生,开心地扯住他的袖口,说:“我很喜欢下雨天有人来接我。下雨天有家长接的小朋友都很幸福。”

一别数年。

她长大了,可下雨天来接她回家的人却永远离开了。!

“了了。”

“了了!”

恍惚间,她听见自己的名字,抬头寻找时,只看到楼峋脸色十分难看地伸出手扶住了意识消散前的她。

世界彻底变得漆黑前,她难过地想:她以后,再也没有爸爸了。

——

了了按了致生生前的遗愿给他联络册上的旧友们一一发去了讣告。

随即,按部就班的,入殓,火化,吊唁。

丧礼的灵堂就布置在老宅,从医院宣布了致生死亡的那一刻开始,连吟枝便接手了全部的后事,不让她参与。

她说:“这是你爸的意思。”

了致生体谅了了照顾他多年不易,让了了不要插手后事,只做简单的报丧,吊唁以及在最后送他入葬。

倒不是他低估了了的承受能力,而是他知道,在这无数个瞬间里,每一块碎片都是在深刻地提醒她——他已死去。

而他,不想让了了重复经历这个痛苦。

楼峋接手了大半的殡葬流程,接连几天,都忙碌到抽不开身,只能住在老宅的客房里,以便随时支应。

他偶尔闲暇歇一口气时,不用费心找,总能看见了了跪坐在灵堂下的蒲团上,仰头看着了致生的遗照,一动不动,一言不发。

每当这个时候,他总会怀疑了致生的安排是否明智。

……也许让她忙碌起来,可能会比只许旁观要好上很多。她的这个状态,总给楼峋一种她随时会破碎的不安感。

他起身,拿了一瓶水,递给她:“要不要回房间休息一下?”

“一直在休息啊。”了了接过水,拿在手里,并没有喝:“明天来吊唁的人会很多,就不能像现在这样陪着他了。”

她知道楼峋想说什么,在他没说出口之前就软绵绵地先顶了回去。

楼峋没再劝她,只是安静地陪她坐了片刻。

不知过了多久,暮色降临。院子里也亮起了灯。

了了回过神,揉了揉发麻的双腿,她坐得太久,身体关节都有些不太灵活。她动作僵硬地从地上爬起来,给老了点上蜡烛。

明明已是春日,她浑身凉透,像是刚从冰水里捞出来似的,没有一丝暖意。连揿动打火机时,双手都控制不住地发抖,都分不清是因为冷的,还是因为太过伤心。

楼峋站起来,想帮她。

她侧了侧身,避开了:“我自己来吧。”她能为老了做的也就只剩这些了。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死者为大。了致生的一句不让她插手,她不得不遵从,也不得不被迫遵从。

“我爸从没要求过我做任何事情,壁画是我自己要学的,字也是我自己要练的。旁人都说他对我太严苛,可实际上,都是我在要求他为我做这做那的。甚至因为我的存在,他这一生留了不少遗憾。不能任性地选择他想要的工作,也不能自由的选择他想度过一生的人。可即便这样,他也从不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寄托在我身上,让我替他完成。”

了了把点燃的蜡烛插到两侧的烛台上,她看着相框里笑容永远定格的老了,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他的照片:“可我要是知道,他唯一一次吩咐我,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宁愿他还活着时,对我苛刻一些,不要总是这么通情达理。”

楼峋握了握了了的肩膀,无声安慰。

他无法对了了感同身受,就像他从没有体验过了致生对了了这样的父爱一样。他只有旁观的视角,以及作为一个旁观者崇敬、钦佩与羡慕的心情。

起了风。

院子里的纸花被吹得哗啦作响,灵堂内,蜡烛的烛火被夜风压灭,只留几缕青烟,飘飘袅袅。

了了怔了一下,回首看去。

春日的第一道惊雷就这么猝不及防地划破天际,笔直落下。

那雷声,晚了一息,轰隆隆地从云层中闷鼓擂响。

顷刻间,一场大雨无声无息地酝酿着,即将落下。

楼峋先反应过来,说:“你快去老师的房间把门窗关了,别让风把长生灯吹熄了。我去后院看看,有没有要帮忙的地方。这里的蜡烛晚点再点吧。”

了了立刻放下手中的三支清香和打火机,匆匆往了致生的房间走去。

她刚走出回廊,便见连吟枝打着伞从侧门处引了访客入内。

雨点倾倒而下,着一身黑色中山装的男人在侧门处停了一停,先将手中的黑伞撑开,这才抬脚跨过门槛走入院内。

他低着头,伞虽撑过头顶,可垂下来的伞沿刚刚好遮挡住了了了的视线。

可她的脚步仍是停了停,目光从伞沿下的领口处,落到他握着伞柄的修长手指上,有那么一瞬间,她心跳如擂鼓,疯狂地沸腾着,想要掀开那把伞,亲眼看看他。

没等她转了脚步,往两人走去。楼峋拿了伞出来,见她还在原地,催促道:“了了,下雨了。”

她回过神,抬头看了眼已连成一片珠帘的大雨,再没耽搁,转身离去。

而侧门处,听到“了了”二字的年轻男人,倏然抬起伞柄,循声望去。

他抬腕时,未封扣的袖口往下滑了寸许,露出了腕上松松垮垮缠了一圈又一圈的小叶紫檀。

“了了?”他轻声重复。

连吟枝脚步一顿,回头看了裴河宴一眼:“是,我女儿L叫了了。裴先生与致生在南啻共事过,应该认识吧?”

“认识。”他跟上连吟枝,穿过院中被雨淋湿的纸花,遥遥看向灵堂内。

他甚至还记得,南啻唯一一次下雨时,他撑伞送她回家,她远远看见了致生,开心地扯住他的袖口,说:“我很喜欢下雨天有人来接我。下雨天有家长接的小朋友都很幸福。”

一别数年。

她长大了,可下雨天来接她回家的人却永远离开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