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4 章 安史之乱爆发原因【大修】
【怛罗斯之战之前,世界上最好用的纸,及最好的制作工艺都属大唐,西方有纸吗?
有,埃及莎草纸,脆弱不易保存远不如华夏纸那样轻薄实用】
天幕话刚落音,一张薄透泛着米色的纸张出现在天幕中,一只修长的提笔蘸墨,在纸上不停游走,字迹清晰不泅,序列之下非常美观。
李世民等人对影响中的画面并无甚感受,而秦始皇和刘彻见到纸上显字时,呼吸猛的加粗了起来。
对,就是它!
见到纸张的那刻,秦始皇刘彻先前的疑惑迎刃而解。
天幕简略介绍科举时,他们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科举虽好,却要足够的士子支撑,而大秦/大汉能够科举的士子……
一时间秦汉两朝的君臣慌忙准备帛书,齐齐地挺直背脊,面容肃穆地准备记下造纸术的原料和制作过程。
秦始皇&刘彻瞬间睁大星星眼:来吧!神迹,朕准备好了!
【怛罗斯战役前,阿拉伯人记录文字大多用石片、羊皮及莎草纸,石片坚硬却不易刻下文字。
羊皮纸容易被墨水中的酸量渗透,引起字迹模糊。
莎草纸粗糙厚实,又无法折叠及多次翻阅。
大唐将丝绸之路重开后,轻便耐用的纸被商人带入阿拉伯,成为高端纸被称为‘大唐纸’。
阿拉伯俘虏了大唐各类工匠后,就实现了造纸自由】
秦始皇&刘彻抓住笔杆用力点头,神情迫不及待:嗯嗯,朕知道,讲造纸技术吧!
唐
李隆基神色肃穆起来,他造纸术传到西方并不特别在意,在意的是西安诸国对大唐的态度。
而西方拥有造纸术对他而言,只是朝廷短了一项收入来源,但。
想到天幕所说的财政问题...他抬手摁了摁鼻梁,眼神沉沉地扫过殿内群臣,心里快速地陇算了大唐财政经过:太宗时期无商税——高宗时期增加地税——而他按律收取部分商税,然安史之乱后,大唐以商税支撑朝廷运转。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朝廷对土地的掌控全面失衡,对外丝绸之路的重利也被丢失,皇室失去财政来源,该怎样管制天下?
想要避开大唐祸乱,那就要对土地及吐蕃下手...
李隆基神色凝重,如今大唐好地全被各地大族给兼并干净,而吐蕃...并不好相与。
何况...他抬起手望向中东的阿拉伯半岛,那里还有大食对中亚虎视眈眈。
神迹降临后,朝廷又该怎么布局?
最重要的是,安史之乱后,大唐是否还掌权于他?
【造纸术传到阿拉伯后,阿拉伯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百年翻译运动。
他们将希腊、罗马、波斯,甚至华夏的文化带到西方,为后日西方文化复新种下启蒙的种子,把人类文明推进一大步。
根据杜行‘经行记’记载,
阿拉伯人大战后在撒马而罕建立了造纸场,成为东亚之外的第一个世界的造纸中心。
直到今天,撒马而罕(乌兹别克斯坦)还有一所古法造纸厂,所造之法全部按大唐流程制作,造出来的纸张被称为:算端纸,算端有苏丹之意,是国王的意思,即‘国王专用纸’。
而其他纸张从‘大唐纸’变为‘撒马而罕纸’,并且利用纸彻底将自己的文明记载在册,让□□教义真正普及到教众,并为阿拉伯帝国扩张后的统治提供极大便利】
唐
听到自家的纸张为对方提供统治便利,李世民胸口急速起伏几息后,他深深地吐出口气:“不中用的家伙!”
唯一一次以唐军为主力的战斗,居然打了败仗。
李世民心思微转,心绪还是落到安史之乱,被后人称为葬送大唐在战乱。
但天幕不肯细说详情,他也只能按下心绪静挺讲述。
【造纸术流传在外后,它的价值得到全世界的认可,每个人都在使用它,并且离不开它。
阿拉伯帝国共有三个造纸场,一在撒马而罕,二在巴格达,三在巾哈麦(阿拉伯半段红海东南岸),四在大阿拉伯沙漠南部河流边(也门境内)。
其中撒马而罕和巴格达都是大唐工匠为主力制作,甚至还大唐纸技术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改善造纸技术。
如阿拉伯气候干燥无苔藓生存把原本作为胶水的苔藓,换成稻米和小麦制成的淀粉浆】
秦始皇&刘彻开始面无表情:朕不想听阿拉伯国家如何,朕只想知道造纸术如何,给朕讲造纸术!
明
朱元璋单手撑在椅把上,侧脸窥向几个儿子,突然问道:“西方学咱们技术,那他们自个的技艺如何?”
西方总不能永远吸东方血水吧?
朱橚几人微愣,随即道:“历代除大唐外,与西方联系最密切的便是元朝,但如今西方发展如何...”
他摇摇头咽下了接下来的话语:大明立国不过数年,自个家里都没平整干净,哪知更遥远的西方局势?
站在他身旁的朱标把目光落到世界舆图上:“咱们虽然领先西方,但后世却言世界以西方国家为主,而大明之后仅有大清一朝...”
缩在角落的朱棣弱弱地接话:“大哥想说西方有可能在超越大明?”
朱标目色复杂地看了他一眼,最终点点头:“后世格局跟大明全然不同,但孤知道火器被西方学了去,若西方超过东西...那他们会不会与高句丽那般,对我大明有偷窥之心?”
三皇子朱橚撇嘴:“西方那般远,怎么会进攻大明?”
再则他们大明也不是弱兵,他们敢来,他就敢弄死他们。
朱棣悄悄地融入兄弟话题:“三哥,别忘了后世有天上飞的武器。”
话刚落音,殿内一派寂静,过了半晌后,朱元璋烦闷地一锤大腿:“把前朝资料找出,遣人往西方看看,若他们造出了天下飞,咱们也学。”
【两千多年前,陈汤在怛罗斯城(郅支单于城)斩下匈奴郅支单于的头,喊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五百年后,高仙芝在怛罗斯一败,把大唐工匠、随军军卒送出国土,被俘他乡。
这些淹没在战争洪流中的大唐人,有人终身未能回到故乡,而有些人则历经千辛万苦才踏上故国的土地。
可惜故国早已物是人非】
天幕突然展出一幅人像画,笔画简约模糊,上面写着‘杜环’,大唐京兆(西安)杜氏人,是杜佑的侄子、杜甫的侄孙。
唐
李炎(唐武宗)听到杜佑二字一愣,随即轻声长叹:“三朝老臣,征诸人事,广有惠政。”
他目光落到案上‘通典’书册上,这是杜佑花三十六年所著的制度专史,他闲暇时会翻阅一番。
可惜现在大唐需要的不是礼仪制度,而是能打江山的唐太宗啊!
若他有唐太宗身手...李炎黯然又期盼地望向天幕:请神迹赐福于朕,让朕身躯强健。
【他在怛罗斯之战中,被阿拉伯人俘虏成为军卒,参与阿拉伯帝国扩张的脚步,足迹从撒马尔罕到耶路撒冷,经埃及、努比亚、苏丹,甚至还跟随军队攻打过西班牙。
跟随军队辗转阿拉伯半岛十余年,屡立战功后终得特赦,在北非埃塞俄比亚登船回到广州港。
此时他已阔别大唐十一年】
天幕长叹:【与其他俘虏骨埋他乡相比,杜环能回到大唐已是万幸。
他回到大唐时,真正影响大唐转折的内战——安史之乱刚刚结束四年】
等等!
造纸术呢?
秦始皇&刘彻等人瞬间起身,冲到天幕跟前愤怒质问:朕那么大个造纸术呢?
天幕给你朕说清楚!
讲什么安史之乱,说什么阿拉伯人,它们有造纸术重要吗?
没有!
见后人准备详说安史之乱,秦始皇刘彻等人顿时急了,冲着同样着急的大臣吼道:“给朕问天幕,问造纸术。”
秦殿内,各家博士眼眸灼灼地望着天幕,大秦若能得到造纸技术,那他们的学说可以遍布天下,学派教义能永世流传,而他们的名字能永垂青史。
怀着振奋的心绪,各家博士纷纷挤在天幕跟前,不顾礼仪高声呼唤:请神迹赐我等造纸术!
请神迹赐我等造纸术!
或许是太过热切地期盼,他们的祈求化为弹幕飘过陈雪眼前:如何造纸?
??怎造纸网上的教程啊,还要她说?
谁多此一举问这个?
虽然不想回答,但陈雪还是提了一句:【造纸术会在下个讲述中出现,如果心急的同学可以上网查询,网上步骤材料都写得非常清楚】
还要等下个讲述?
秦始皇眸色失望,若神迹不再出现怎么办?下个讲述是何时?
上网查询?在哪里查?他们能查吗?不
能现在讲解给他们吗?
纵然他有许多盘桓在心底的疑惑,但也无法强迫天幕按照他的意志进行,只好抿紧嘴唇死死地看着天幕。
?本作者南漳提醒您最全的《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尽在[],域名[(
与他同样死盯天幕的还有刘启,他到现在还记着天幕要讲气候与农业,结果呢?
等到现在都没看到影子,他恨不得把怀中的小刘彻塞进幕光,让他到后世把各类技术带回大汉。
太子刘彻抬头眼巴巴地看他:??父皇为什么你不去要孤去?
刘启垂眼揉了他一把:“因为你可爱!”
刘彻:…
可惜刘启的送娃愿望没有传到天幕上,后人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讲述:
【安史之乱把大唐历史从梦幻转向梦魇,不仅改变大唐历史走向,也改变了华夏对外的态度——从对气度恢宏转向保守退缩。
而它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大唐前百余年的弊端,和唐玄宗晚年骚操作叠加后的总爆发。
1.钱钱钱
开元初年起,大唐财政已经变得非常不健康,唐玄宗才登基时,朝廷养兵费用每年约二百万贯,到中期时养兵费用已达一千万贯,到天宝年间时,军费更是扩张到一千二百六十万贯。
以上军费不含运输成本及开战时的军事支出,及赏赐费用。
除军费外,大唐官僚开支亦是成倍成增长。
唐太宗早期京师官僚:730人;
高宗时期官僚人数:13465人;
唐玄宗时期官僚人数:17684人;
以上人数是正规官员,不含各小吏及未授官人员、皇族、宫人等不产生事的人】
历代君臣在心中将大唐数额与本朝相比,顿觉头疼欲裂,特别是宋朝历代皇帝:大唐官员数量算什么?
宋朝冗官才叫难事,裁又裁不掉,改革又不行,简直艰难!
【这些人多吗?
跟今天的行政机构比起来不多,问题是大唐的生产力和收入不够啊!】
天幕现出一张财政收入表,又继续解说:【大唐的财政系统不具有扩充性,战争及各类支出一旦频繁,账面就成为赤字。
简单讲:大唐财政收入是死工资,维持生活能行,但是碰见生病、人际交往等事件,死工资就撑不住。
所以开元年间是大唐盛世,但大唐账簿却写着:没钱!
颇有一种外表华丽,内裤补丁的窘迫感。
为了减轻军事财政支持,唐玄宗把财政权下放给各方节度使,让他们自行筹备军费,减轻中央负担】
唐
李隆基望着天幕现出的一串串大唐收入的数字,眉头深深拧起,作为大唐帝王他比后人更清楚朝廷财政收入。
他半垂下眼帘淡淡道:“天幕上所现的财政数额是今岁赋税?”
宰相姚崇眼眸扫过天幕展出的大唐财政收入表,苦笑:“陛下,今岁朝廷赋税收入,还达不到天幕展出数额。”
看看天幕展出的数字:租钱二百
余万缗、栗一千九百八十余万斛,各类绢布七百四十余万匹?,及布一千三十五万匹的数量...
再对比大唐支出,他瞬间明白后人为何疑惑他们不扩展赋税渠道。
唉,他深深地叹了口气,抬手向唐玄宗进谏:“请陛下减止兵戈,对边境各部以怀柔安抚为上。”
听到他的劝谏,李隆基面无表情地反问:“朕止兵戈,吐蕃契丹等部就能臣服于唐?不像汉时匈奴那般南下掠夺大唐?”
朕不起军战,各方武将及民众愿意放弃军功升迁?
你姚崇未免太过天真!
【2.朝廷从内重外轻,变为外重内轻
唐太宗时期,各地折冲府主要拱卫京师,对外征战多以藩兵为主力,所以朝廷能节制大唐各方兵马。
如唐太宗在亲征高句丽时,曾对薛延陀下诏:朕要打高句丽,你等作为儿子的准备准备,咱们上阵父子兵打高丽。
战争结束后各回各家,根本无须担心将军拥兵自重问题。
但随着各部游牧民族实力增强,唐玄宗时期大唐要面对西方、北方的突厥、契丹、吐蕃等部族威胁,不得不调整国家战略,把对外进攻的矛头转为防御。
同时大唐想要掌握战略防御中的主动地位,就必须布置‘重镇’守略边关。
最初给重镇后勤由朝廷安排放置,但重镇离各粮仓路途遥远,后勤压力极大。
于是唐玄宗让军镇屯田补充粮草,于是行政权力下放到重镇最高长官——节度使。
但大唐对外又战时频繁,应对频繁的军事变动,重镇长官必须有调动各方资源的权力,于是人事权下放到重镇最高长官——节度使。
至此节度使有财政权、行政权、人事权三权合一,在加上他们本身拥有的军事权力,已经成为地方土皇帝。
随着大唐战略的需要,到天宝年间时,大唐已有九个节度使和一经略使,史称‘天宝十节度’,这十节度使统兵共达四十九万,马八万匹。
而安史之乱爆发时,朝廷中央兵力不满八万,且武备懈怠久不习战】
不等历代君臣有所反应,天幕就率先作了个小总结:
【简单讲就是:唐太宗时期:各地藩军以拱卫京师为重,所以朝廷能直接遏制各地军马。
唐玄宗时期:为保证大唐在东亚乃至世界老大的位置,朝廷在各地设重镇震慑各部族。
但边疆战事路远事急,节度使领兵在外,不能事事向朝廷报备,因此需要朝廷下放财政权、行政权及人事权。
但下放权力后,朝廷遏制地方军事能力变弱,让边境节度使权力坐大,朝廷腹心空虚,最终局势变成内轻外重】
秦
秦始皇错愕地望着节度使的各项权力,只觉得大唐皇帝甚为大胆,各重镇除了无立法权外,跟自成一国有何区别?
不知节度使几年更换?
若节度使任职越久,唐廷对地方重镇控制就越薄弱。
长期
以往,节度使跟分封天下无甚区别。
只是...他黑沉的眼眸落到殿内的舆图上,安史之乱还关联到一治国疑问:如何治理广袤的疆土?
打下土地容易,但治理却难,想要固守更难。
大唐的窘境在于:国土面积超过治理能力,为安边境朝廷权力变弱,让地方重于朝廷,生生拖垮李唐江山。
那么后世呢?
秦始皇还记得后世舆图范围,他们是如何统治华夏国度的呢?
【3.租庸调崩坏导致民众逃逸服役
大唐利用均田制将人丁与土地拴在一起,土地在人丁在】
天幕显出一张简洁明了的文字,李世民仰头讷讷读出声:“均田制被破坏后:人口逃亡,朝廷户籍管制崩坏。
带来结果:府兵制瓦解,募兵制建立。”
他轻轻叹气,朝廷既然设了重镇,那蓦兵的是谁呢?
藩镇节度使!
而募兵则涉及兵响…而节度使又有财政权,李世民心中大怒,唐玄宗明知弊端为何不改革财政?
把财政渡让地方,朝廷还有节奏节度使的方法吗?
他的疑问没人能回答,房玄龄脸色疲惫地按了按眉心:募兵制实行后,朝廷就对底层士兵失去控制,那些士卒到底忠于谁呢?
他闭上眼不愿再设想下去,但心底却明白:大唐危矣!
【没了土地的羁绊,对士卒而言老大的老大并不是我的老大。
毕竟发响的人不一定是皇帝,所以唐后期谁给钱谁就是老板,想要当老板就必须给钱,否则我们就换个老板。
而从宏观上看:大唐战争频频财政困难,把对外战略从进攻转为防御——设重镇保边关,下放财权、政权给各节度使。
带来的结果:大唐各地藩镇林立】
宋
作为跟随世宗蹚过战乱的赵匡胤,听到想当老板必须给钱时,忍不住苦笑:唐覆灭以后,天下以军马强壮者为王,素日的礼义廉耻早已抛弃在滚滚战争中。
五代十国里的后唐李从珂杀死唐闵帝李从厚后,发现自己无钱赏赐士兵,为防士卒啸营以下克上,把皇宫里的物件赏了个干净后还是不够。
又将后宫嫔妃的首饰赏给士卒,最后又逼迫百姓官员上缴钱财,逼得民众不堪忍受,想要自尽而亡时,麾下诸将投降石敬瑭,后唐被破李从珂也自焚而亡,而众将却只是换了个皇帝,依旧在乱世享得富贵。
所以大宋新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杯酒释兵权,赵匡胤眼眸幽幽,他不会给武将以下克上的机会。
【4.朝廷平衡失调
汉初由外戚、功臣、皇权三足鼎立,平衡朝廷及各方需求关系,即使汉武帝时期实行集权制,朝廷上仍保持着三方平衡。
但大唐因皇室内部倾轧太过,帝王对宗族外戚猜忌过甚,导致其势力式微,无法帮助皇帝平衡军事及政治。
为弥补其中朝堂权利缺失,自唐中宗起便启用宦
官,作为自己的鹰爪治理江山。
唐玄宗时对宦官更是信任有加,其中出来者更是封为国公,手掌军权政权。
如杨思勖屡屡率军击杀南方各夷族,升为骠骑大将军(从一品),又被封为国公。
整个唐玄宗时期,宦官着紫衣(三品以上)、绯衣(四至五品)者就多达千人,对内为他批阅奏牒文表,对外为他监视各方军事,作为御史监军。
这些宦官因身体原因,多数人的特性是贪财好色,因此众宦官出使诸州时,沿路地方官员总是尽力奉承,唯恐不周。
因为得罪他们,就等于得罪皇权,得罪唐玄宗,因此宦官从某种意义上掌握各地官员的生死。
比如高仙芝被索贿不成的监军边令诚,以‘无故弃守陕郡数百里’、‘贪墨粮饷’的罪名在潼关前线斩首示众】
唐
“后人到底在干什么?”李世民一脚踹翻小案桌,怒道:“按制宦官不得超过三品,唐玄宗竟然给官宦封国公!”
他抬手按住胸口,只觉得心口钝闷难受:着官衣的宦官高达千余人,定为成为朝堂一大势力,且宦官又能通于后宫。
后宫便可利用宦官干政...想到大唐未来局面,李世民身形摇晃,眼前发黑,忍不住落下泪来。
气杀他也。
面对天幕讲述,群臣相顾无言:难道朝廷后期也要出现大汉十常侍?
事实上他们想得太过浅显,大唐后期宦官已经升级为官宦军阀,权势大到直接更换皇帝。
如唐武宗便是宦官仇士良拥立,而唐武宗能从宦官手中夺权,除了朝中大臣相帮外,也是拉拢另一宦官杨钦义,才稳住朝堂撑起大唐江山。
大唐的宦官,比大汉厉害多了。
【唐玄宗启用宦官的同时,也破坏了唐初的政治制度。
从唐太宗起,大唐政治制度就是群相集议制度,它以人事更新为基础,统领大唐朝廷政治风格。
如:姚崇灵活善治,宋璟刚正纠风,张说锐意革命……等等,换到今天就是:“三个代表”,全面奔小康等等不同的国家政治目标。
不同的宰相的政治理念,让大唐治国之策不断推陈出新,使国家政治不断涌入新鲜血液,驱陈革弊使大唐重返世界巅峰。
但年老的唐玄宗认为这项制度太过繁复拘束,人事纷叠,于是把轮流做宰相的方法,变成单人萝卜坑。
所以唐玄宗26个宰相中,李林甫任职时间能长达18年7月,远超大唐任何一位宰相】
唐
李林甫?
李隆基神色淡淡:“诸卿可识李林甫?”
能任宰相十八年,定有独特之外,只是不知是真是愚,对大唐有何功绩。
侍中源乾曜出列启奏:“回陛下,臣的姻亲楚国公的侄子便叫李林甫,但...”
他语气迟疑,稍稍抬头望向天幕后又恭敬道:“臣并不能确认他便是天幕口中的宰相李林甫。”
楚国公姜皎?
李隆基把目光落到拜殿中监姜皎身上,就听他道:“陛下,臣侄子是长平王曾孙,其父为李思诲。”
长平王?原来是李氏宗室,李隆基脑海微转,立马浮出长平王李叔良来历:属于唐高祖祖父一脉,按辈分算是他‘叔叔’?
几心急转,他面色露出微笑:“待天幕结束后,将人带来给朕看看。”
如今的李隆基正处于励精图治阶段,知道宰相长期一人担任的害处。
所以他根本不明白天幕中的自己为何要扶持一人长立宰相之位?
天幕说的人根本不是他,他立志要超越太宗,怎么会如此昏聩?
【李林甫能做稳宰相位置十八年,除了唐玄宗不想费心更跌人事关系外,他还有个特点:他比之前的贤相会收敛钱财!
贤相治国水平好,也能约束帝王,如叭叭叭冠军魏征,临终谏言的房玄龄等,他们约束让帝王欲望,让其保持清醒不膨胀,但他们有个致命缺点:财政开源能力不行!】
天幕再次显出一段影像:
唐玄宗的小人像坐在御座上:“朕要赚钱!”
贤相小人像:“陛下陛下,咱们节源吧!”
把朝廷上下官员裁掉一些!
少打点仗,就能节约好多好多小钱钱!
各衙门及陛下你都省省吧,官员们少花些,学习太宗陛下节俭风,朝廷支出就又少一些。
刚刚进谏减少出兵的宰相姚崇,看到天幕影像脸色变得铁青,殿内群臣的目光都悄然落到他身上,可他却无可奈何,只能僵硬着脸继续听着天幕讲解。
天幕轻叹:【当朝廷机构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想要削减的数额是非常有限,唐玄宗无魄力深化改革土地、财税,又想增加财政收入的情况下,必然会遭到贤相拒绝,原因很简单:
他们认为开源财政就意味着对民间剥削,宁愿节流不愿开源。
帝王与贤相的需求不同,让唐玄宗在后期选宰相时,偏向于重理财的官员。
像开元九年首个聚敛宰相宇文融,就是唐玄宗的钱袋子,此类宰相既有正面的开源效果:
如:宇文融拿隐户开刀:三年时间清出户口八十万,并收取十二亿钱补缴钱,此钱数量占据国家财政收入一半,此外还有近九十万亩土地。
也有反面的压迫民生效果:如开办粮食‘常平仓’,把粮食低买高卖,赚取差价等等。
这些聚敛能力强的宰相会顺从,甚至鼓动帝王发展欲望,使帝王能依附他们,从而保障自己地位及荣华富贵。
如唐玄宗严恶宇文融乱结朋党,于是将他贬往他地,但不久后又重新启用了他,谁让他能满足唐玄宗需求呢】
汉
刘彻抬手按了按眉头:宇文融这类官员是把双刃剑,全看君主如何用。
若放到他手中,使用期限不超五年,就该为政事背锅下地狱,根本不会给他们发展壮大的机会。
臣子在位时间长
了,做皇帝的会不安。
唐玄宗居然敢任十八年的宰相,甚勇也!
?想看南漳的《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吗?请记住[]的域名[(
【4.寒门无出路,百姓余死路
隋唐时期处于豪门贵族影响力不断下降,各种新兴势力力求向上的时代。
但新兴势力并不是那么好出头,即便有了科举,但科举试卷并不糊名,从根本上讲就是不公平。
唐共开科举273次,总取士8455人,其中进士6692人,诸科1569人,另有秀才29人。
其中关陇地区的整体录取率,远远高于山东江南士族,到玄宗后期时,朝廷科举更是如同虚设。
并且宰相李林甫,为保证地位不惜贡献出一个成语:‘野无遗贤’。
唐玄宗想招天下之才为大唐出力,结果李林甫上表:诗、赋、论三科举都无人考中,天下的人才都被陛下网尽,所以野无遗贤】
陈雪一脸嫌弃地补刀:【偏偏咱们‘诗圣’杜甫也参加了这届考试,在诗策一道上竟然榜上无名。
不得不说大唐做官的要求还真是高,高到大量不得志的士人只能投奔边关,或是各节度使,以期得到进身之阶。
如投奔安禄山的高尚贫困不得志,多方奔走下始终看不到出路,曾放下狠话:我高尚宁可造反而死,也不愿吃草苟活】
秦始皇:诗圣啊!流下羡慕的泪!
刘彻惊讶:哇!先有个诗仙李太白,现在又有诗圣杜甫,大唐文学如此厉害吗?
他环视殿内,摇头不服:输了啊输了啊!
唐
李世民只觉眼前发黑:身为帝王为何不纳谏听言?
唐玄宗听信谗言之举,岂不说明朝中无谏官敢谏言皇上?
想到此处,他忍不住一拳砸在案上,怒道:“朕常担心个人喜怒而妄加赏罚,所以希望诸卿极力行谏,而唐玄宗却信可笑的野无遗贤,真是昏聩无能!”
他的话群臣无人敢接,只好把注意力集中到诗圣杜甫上:不知后人讲述大唐诗歌?
总觉得大唐诗句似乎非常厉害...
【这也是为什么安禄山起兵次年死后,战乱还延绵七年的根本原因之一,要反大唐的不仅是安禄山,还有无出路的寒门及百姓。
甚至大唐的覆灭,也是因为落第学子黄巢不忿,写下: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率兵对豪门贵族进行物理消灭,三品以上官员全部斩杀,四品以下正常出勤。
自他大乱以后,大唐达成‘取士不问世家,婚姻不问阀阅’的成就】
所有唐朝三品以上的臣子,下意识地摸了摸颈子,确认自己脑袋还在后顿时大怒:“黄巢此人性情残暴,臣请陛下下诏捉拿此獠,明正严法以示朝廷法度。”
而四品以下的官员才庆幸:太好了,自己不是三品官,至少在战乱中自己性命无忧。
他们可没忘那句:天街踏尽公卿骨的诗句。
想到‘踏尽’二字,他们就心生恐惧,长安有多少贵族公卿?
仅玄宗一朝,大唐功臣已有104家,还未包括各地豪门世家...若被黄巢屠尽,长安街头无异沦为地狱。
为了自家老小性命,群臣皆问天幕:黄巢是何人?
可惜他们的疑问没有化为弹幕,天幕仍在不疾不徐地讲述:
【5.汉胡同化问题
汉末以来,河北地区是迎接夷族的第一防线地区,匈奴鲜卑等族南下掠夺或是建国,在河北地区都留下大量的胡人定居。
到隋唐时期,河北地区有着非常浓厚的胡人风俗。
偏偏唐太宗灭突厥后把大量的突厥人安置在河北,后续又有契丹、粟特等归附陪族皆迁徙河北。
并且大唐安置各部并没有化整为零,而是整部安置,武装力量全部保留,把各部的信仰、习俗保留得非常完整。
这使得整个河北胡风对冲中原文化更加严重,河北成了多民族国家的政治中心,其治理更加复杂。
所以河北的节度使必须通晓胡汉事务,精通军事,能征惯战,对大唐忠心,比如班超大佬】
汉
刘庄(汉明帝)笑眯眯地看着班超,打趣道:“看来仲升在后人心中甚重啊!”
还年轻的班超脸上闪过丝丝赫然,作揖道:“臣不敢居功。”
他也没想到自己还能被天幕再次点名,先前神迹讲述大汉篇章时,他以为自己只是后人随口一提,没想到讲述大唐时,自己还能榜上有名。
自己能做到天幕中的成就吗?
班超只觉得胸腔的心跳动得厉害,浑身血液涌上头颅,把脸色染得通红:他要建功立业,他要比天幕中的自己做得更好,他要万世留名!
而其他臣子却是眼含酸意:有甚了不起??不就是名垂青史吗?
他们不嫉妒,真的,一点都不嫉妒!
呜呜呜~陛下,他们也要出使西域!
刘庄听着群臣的自荐,嘴畔含笑:“仲升为咱大汉争光,在后人心中大汉跃于大唐之上。各位卿当展其能,力使后人挂念才是。”
“谨遵陛下之令”
“谨遵陛下之令”
天幕轻轻叹息:【可惜大唐没有班超大佬,只有胡汉习俗都精通的安禄山。
偏偏河北等地又是产粮地区,自汉朝始,河北就成了土地肥沃人口繁茂的地区,遇上气候回暖的大唐后,河北道地储存粮食高达2100万石,关中才814万石,所以当时河北敢宣称:‘天下赋税半出河北’。
当某地经济发展到能首驾齐驱时,当地士子就会寻求对等的政治利益。
但是对于河北民众而言,他们的上升渠道却极为狭窄,其经济水平与政治待遇完全不相匹配。
军事:河北没有折冲府,当地就没免役政策,民众在战场上只能作为后勤军,无法到前线立功建业,失了进勋的机会。
这也是为什么出
身河北的边塞诗人高适,要跑到西域寻求出路的原因,毕竟故乡找不到好工作,只能前往远方寻找机会。
重税:河北大唐高等丝绸产及粮食,每年都需要供于关中,但河北军饷却是粗劣布匹,所得军饷低于其他地区。
相当于今天的北上广把生产利润,以人力的方式运送到西北地区,自己得到的产值却养不活本地人。
土地:因河北土地肥沃,其土地兼并比其他地区更为严重,身处粮食高产区百姓却没有一块立足之地。
民役:河北地处开疆拓土的最前线,朝廷对外扩张征战,往往是把劳役放至河北。
因此河北调发非常严重,用狄仁来的话讲:民众家族被破,全民皆逃,只剩四壁皆空】
汉
作为从关中起家的大汉,刘彻不明白大唐为何要重防河北?
他觑眼细探天幕,结合窦建德起家速度及势力,心中升起一个猜测:后世朝代不再以关中为中心,而是以河北为政治中心?
但不对...刘彻收回目光,搭在案上的手指下意识地胡乱比画:但大唐并没有迁都河北而是安家长安。
那为什么大唐皇室要防备河北地区?
【6.唐玄宗过于自负,杨国忠无能
安禄山反唐举动并不严密,安禄山反前,他的哥哥安思顺豁出命对唐玄宗举报:陛下,安禄山要反。
太子李亨对唐玄宗道:父皇,安禄山要反!
大臣对唐玄宗进谏:陛下,你小心点,安禄山要反!
而唐玄宗呢?】
天幕展出一小段影像:一个花白的老头深情凝望跳胡旋舞的小胖子,吼得气声力竭:“不,山山那么可爱怎么会反?
他只是一个六百多月的宝宝罢了,朕不允许你们污蔑他!
秦始皇撇开眼:污朕双眼。
“呕”刘彻吐了,什么玩意?
李世民握拳大怒:宝宝?
朱元璋仰头:后人来了!
【都说安禄山要反,但唐玄宗就是不听,并反驳安禄山多好啊!他只忠心朕,忠心到太子都不认识。
知道朕爱看胡旋舞,身为胖子的山山苦练舞技,只求朕展颜一笑。
梦见名将李绩、李靖向他求食,就好心立庙,立庙后室生芝草,看看多吉祥。
山山甚至愿意为了朕死,见朕的爱妃无子还自请为养儿,山山就是他的好儿子啊!
那么好的山山他必须全天下为他打call。
在勤政楼用宴时,安禄山可以坐正殿,以示荣宠。
赐温泉宅子,宅内所有物具全由唐玄宗赏赐:绣茸毛毯合银平脱、金铜铰具等等,不限数量,只要宅子造得华丽美奂,就连安府里的米面炭火都由朝廷包揽。
唐玄宗超爱安禄山的,爱到不仅加封他父亲,还要包揽其父家部分什物,好让山山尽孝。
安禄山离开长安时,宰相以下的官员必须亲自相送,让山山感受朝廷情谊】
唐
被迫客串的李绩、李靖二人,非常愤怒,安禄山是何意?
暗指他们后人死绝,所以才托梦给他祈求祭食吗?
李绩准备开口骂人,谁知一抬头就看见天幕显出一张唐玄宗图像,配着一行小字:朕超贤惠的!
瞬间低下头假装自己没看见图像。
他可以假装没看见,可李隆基一朝臣子却噤若寒蝉:天幕,你到底对陛下有多不满?才会如此折辱陛下?
看着天幕上浓妆艳抹的李隆基,李隆基本尊脸色发沉,眸中闪烁着森冷的怒意,浑身杀气弥漫,天幕你欺人太甚,朕乃一国之君被你如此侮辱!
朕要诛你九族!
【如果说这些荣宠只是虚幻,那么让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那就是实打实的实权。
三镇节度使的管辖范围有多大呢?
今天的辽宁、河北、北京、山西及内蒙古南部的辽阔区域,并且此三镇的军马数量又居全国之最。
天宝十一年大唐有戎马八万余匹,其中河东节度使管马1400匹,范阳节度使管马6500匹,平卢节度使管马5500匹,三个节度使共管马26000匹,占全国总马数的32.5%。
安禄山自己私养一万五千马匹,与官方马匹叠加后,安禄山共掌握四万一千匹,赶上大唐朝廷戎马一半。
而此三镇所掌握的士兵总达十三万,其实力居大唐十节度使之首】
天幕再次现出一张舆图,上面写着‘河北’二字,正以手撑头的刘秀看清地势后,蓦地笑出了声:“这不是朕起兵之地?”
他目光移到安禄山的军权实力上,轻叹:“若朕有此实力,朕亦反唐。”
无他,大唐重镇越多,朝廷财政压力越大,即便节度使就地敛财以充军费,其中也少不了朝廷钱粮支持,否则唐皇无力节制各地。
刘秀目光悠悠:难怪后人奇怪大唐为何不早日整理商税,充作朝廷财源补充。
【事实上唐玄宗对安禄山越荣宠,安禄山就越担忧。
作为镇守一方的节度使需要军功展现自己,证明自己对大唐有功,有资格受三镇节度使缓带。
所以三镇在他的掌控下,边境战争仍然频频,即使没有战争,各地节度使仍要主动挑起战争,为自己揽功求得赏赐。
在安禄山的主动诱杀各蕃下,东北边境的各部与大唐始终存在摩擦。
如唐玄宗登基后,下嫁公主与契丹,期望维持两国外交和平,但在大唐边将对战功的渴求下,大唐的边境始终无法安稳,摩擦严重时奚部和契丹,直接将大唐静乐公主和宜芳杀害祭旗,叛离唐朝与之开战】!
汉初由外戚、功臣、皇权三足鼎立,平衡朝廷及各方需求关系,即使汉武帝时期实行集权制,朝廷上仍保持着三方平衡。
但大唐因皇室内部倾轧太过,帝王对宗族外戚猜忌过甚,导致其势力式微,无法帮助皇帝平衡军事及政治。
为弥补其中朝堂权利缺失,自唐中宗起便启用宦
官,作为自己的鹰爪治理江山。
唐玄宗时对宦官更是信任有加,其中出来者更是封为国公,手掌军权政权。
如杨思勖屡屡率军击杀南方各夷族,升为骠骑大将军(从一品),又被封为国公。
整个唐玄宗时期,宦官着紫衣(三品以上)、绯衣(四至五品)者就多达千人,对内为他批阅奏牒文表,对外为他监视各方军事,作为御史监军。
这些宦官因身体原因,多数人的特性是贪财好色,因此众宦官出使诸州时,沿路地方官员总是尽力奉承,唯恐不周。
因为得罪他们,就等于得罪皇权,得罪唐玄宗,因此宦官从某种意义上掌握各地官员的生死。
比如高仙芝被索贿不成的监军边令诚,以‘无故弃守陕郡数百里’、‘贪墨粮饷’的罪名在潼关前线斩首示众】
唐
“后人到底在干什么?”李世民一脚踹翻小案桌,怒道:“按制宦官不得超过三品,唐玄宗竟然给官宦封国公!”
他抬手按住胸口,只觉得心口钝闷难受:着官衣的宦官高达千余人,定为成为朝堂一大势力,且宦官又能通于后宫。
后宫便可利用宦官干政...想到大唐未来局面,李世民身形摇晃,眼前发黑,忍不住落下泪来。
气杀他也。
面对天幕讲述,群臣相顾无言:难道朝廷后期也要出现大汉十常侍?
事实上他们想得太过浅显,大唐后期宦官已经升级为官宦军阀,权势大到直接更换皇帝。
如唐武宗便是宦官仇士良拥立,而唐武宗能从宦官手中夺权,除了朝中大臣相帮外,也是拉拢另一宦官杨钦义,才稳住朝堂撑起大唐江山。
大唐的宦官,比大汉厉害多了。
【唐玄宗启用宦官的同时,也破坏了唐初的政治制度。
从唐太宗起,大唐政治制度就是群相集议制度,它以人事更新为基础,统领大唐朝廷政治风格。
如:姚崇灵活善治,宋璟刚正纠风,张说锐意革命……等等,换到今天就是:“三个代表”,全面奔小康等等不同的国家政治目标。
不同的宰相的政治理念,让大唐治国之策不断推陈出新,使国家政治不断涌入新鲜血液,驱陈革弊使大唐重返世界巅峰。
但年老的唐玄宗认为这项制度太过繁复拘束,人事纷叠,于是把轮流做宰相的方法,变成单人萝卜坑。
所以唐玄宗26个宰相中,李林甫任职时间能长达18年7月,远超大唐任何一位宰相】
唐
李林甫?
李隆基神色淡淡:“诸卿可识李林甫?”
能任宰相十八年,定有独特之外,只是不知是真是愚,对大唐有何功绩。
侍中源乾曜出列启奏:“回陛下,臣的姻亲楚国公的侄子便叫李林甫,但...”
他语气迟疑,稍稍抬头望向天幕后又恭敬道:“臣并不能确认他便是天幕口中的宰相李林甫。”
楚国公姜皎?
李隆基把目光落到拜殿中监姜皎身上,就听他道:“陛下,臣侄子是长平王曾孙,其父为李思诲。”
长平王?原来是李氏宗室,李隆基脑海微转,立马浮出长平王李叔良来历:属于唐高祖祖父一脉,按辈分算是他‘叔叔’?
几心急转,他面色露出微笑:“待天幕结束后,将人带来给朕看看。”
如今的李隆基正处于励精图治阶段,知道宰相长期一人担任的害处。
所以他根本不明白天幕中的自己为何要扶持一人长立宰相之位?
天幕说的人根本不是他,他立志要超越太宗,怎么会如此昏聩?
【李林甫能做稳宰相位置十八年,除了唐玄宗不想费心更跌人事关系外,他还有个特点:他比之前的贤相会收敛钱财!
贤相治国水平好,也能约束帝王,如叭叭叭冠军魏征,临终谏言的房玄龄等,他们约束让帝王欲望,让其保持清醒不膨胀,但他们有个致命缺点:财政开源能力不行!】
天幕再次显出一段影像:
唐玄宗的小人像坐在御座上:“朕要赚钱!”
贤相小人像:“陛下陛下,咱们节源吧!”
把朝廷上下官员裁掉一些!
少打点仗,就能节约好多好多小钱钱!
各衙门及陛下你都省省吧,官员们少花些,学习太宗陛下节俭风,朝廷支出就又少一些。
刚刚进谏减少出兵的宰相姚崇,看到天幕影像脸色变得铁青,殿内群臣的目光都悄然落到他身上,可他却无可奈何,只能僵硬着脸继续听着天幕讲解。
天幕轻叹:【当朝廷机构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想要削减的数额是非常有限,唐玄宗无魄力深化改革土地、财税,又想增加财政收入的情况下,必然会遭到贤相拒绝,原因很简单:
他们认为开源财政就意味着对民间剥削,宁愿节流不愿开源。
帝王与贤相的需求不同,让唐玄宗在后期选宰相时,偏向于重理财的官员。
像开元九年首个聚敛宰相宇文融,就是唐玄宗的钱袋子,此类宰相既有正面的开源效果:
如:宇文融拿隐户开刀:三年时间清出户口八十万,并收取十二亿钱补缴钱,此钱数量占据国家财政收入一半,此外还有近九十万亩土地。
也有反面的压迫民生效果:如开办粮食‘常平仓’,把粮食低买高卖,赚取差价等等。
这些聚敛能力强的宰相会顺从,甚至鼓动帝王发展欲望,使帝王能依附他们,从而保障自己地位及荣华富贵。
如唐玄宗严恶宇文融乱结朋党,于是将他贬往他地,但不久后又重新启用了他,谁让他能满足唐玄宗需求呢】
汉
刘彻抬手按了按眉头:宇文融这类官员是把双刃剑,全看君主如何用。
若放到他手中,使用期限不超五年,就该为政事背锅下地狱,根本不会给他们发展壮大的机会。
臣子在位时间长
了,做皇帝的会不安。
唐玄宗居然敢任十八年的宰相,甚勇也!
?想看南漳的《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吗?请记住[]的域名[(
【4.寒门无出路,百姓余死路
隋唐时期处于豪门贵族影响力不断下降,各种新兴势力力求向上的时代。
但新兴势力并不是那么好出头,即便有了科举,但科举试卷并不糊名,从根本上讲就是不公平。
唐共开科举273次,总取士8455人,其中进士6692人,诸科1569人,另有秀才29人。
其中关陇地区的整体录取率,远远高于山东江南士族,到玄宗后期时,朝廷科举更是如同虚设。
并且宰相李林甫,为保证地位不惜贡献出一个成语:‘野无遗贤’。
唐玄宗想招天下之才为大唐出力,结果李林甫上表:诗、赋、论三科举都无人考中,天下的人才都被陛下网尽,所以野无遗贤】
陈雪一脸嫌弃地补刀:【偏偏咱们‘诗圣’杜甫也参加了这届考试,在诗策一道上竟然榜上无名。
不得不说大唐做官的要求还真是高,高到大量不得志的士人只能投奔边关,或是各节度使,以期得到进身之阶。
如投奔安禄山的高尚贫困不得志,多方奔走下始终看不到出路,曾放下狠话:我高尚宁可造反而死,也不愿吃草苟活】
秦始皇:诗圣啊!流下羡慕的泪!
刘彻惊讶:哇!先有个诗仙李太白,现在又有诗圣杜甫,大唐文学如此厉害吗?
他环视殿内,摇头不服:输了啊输了啊!
唐
李世民只觉眼前发黑:身为帝王为何不纳谏听言?
唐玄宗听信谗言之举,岂不说明朝中无谏官敢谏言皇上?
想到此处,他忍不住一拳砸在案上,怒道:“朕常担心个人喜怒而妄加赏罚,所以希望诸卿极力行谏,而唐玄宗却信可笑的野无遗贤,真是昏聩无能!”
他的话群臣无人敢接,只好把注意力集中到诗圣杜甫上:不知后人讲述大唐诗歌?
总觉得大唐诗句似乎非常厉害...
【这也是为什么安禄山起兵次年死后,战乱还延绵七年的根本原因之一,要反大唐的不仅是安禄山,还有无出路的寒门及百姓。
甚至大唐的覆灭,也是因为落第学子黄巢不忿,写下: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率兵对豪门贵族进行物理消灭,三品以上官员全部斩杀,四品以下正常出勤。
自他大乱以后,大唐达成‘取士不问世家,婚姻不问阀阅’的成就】
所有唐朝三品以上的臣子,下意识地摸了摸颈子,确认自己脑袋还在后顿时大怒:“黄巢此人性情残暴,臣请陛下下诏捉拿此獠,明正严法以示朝廷法度。”
而四品以下的官员才庆幸:太好了,自己不是三品官,至少在战乱中自己性命无忧。
他们可没忘那句:天街踏尽公卿骨的诗句。
想到‘踏尽’二字,他们就心生恐惧,长安有多少贵族公卿?
仅玄宗一朝,大唐功臣已有104家,还未包括各地豪门世家...若被黄巢屠尽,长安街头无异沦为地狱。
为了自家老小性命,群臣皆问天幕:黄巢是何人?
可惜他们的疑问没有化为弹幕,天幕仍在不疾不徐地讲述:
【5.汉胡同化问题
汉末以来,河北地区是迎接夷族的第一防线地区,匈奴鲜卑等族南下掠夺或是建国,在河北地区都留下大量的胡人定居。
到隋唐时期,河北地区有着非常浓厚的胡人风俗。
偏偏唐太宗灭突厥后把大量的突厥人安置在河北,后续又有契丹、粟特等归附陪族皆迁徙河北。
并且大唐安置各部并没有化整为零,而是整部安置,武装力量全部保留,把各部的信仰、习俗保留得非常完整。
这使得整个河北胡风对冲中原文化更加严重,河北成了多民族国家的政治中心,其治理更加复杂。
所以河北的节度使必须通晓胡汉事务,精通军事,能征惯战,对大唐忠心,比如班超大佬】
汉
刘庄(汉明帝)笑眯眯地看着班超,打趣道:“看来仲升在后人心中甚重啊!”
还年轻的班超脸上闪过丝丝赫然,作揖道:“臣不敢居功。”
他也没想到自己还能被天幕再次点名,先前神迹讲述大汉篇章时,他以为自己只是后人随口一提,没想到讲述大唐时,自己还能榜上有名。
自己能做到天幕中的成就吗?
班超只觉得胸腔的心跳动得厉害,浑身血液涌上头颅,把脸色染得通红:他要建功立业,他要比天幕中的自己做得更好,他要万世留名!
而其他臣子却是眼含酸意:有甚了不起??不就是名垂青史吗?
他们不嫉妒,真的,一点都不嫉妒!
呜呜呜~陛下,他们也要出使西域!
刘庄听着群臣的自荐,嘴畔含笑:“仲升为咱大汉争光,在后人心中大汉跃于大唐之上。各位卿当展其能,力使后人挂念才是。”
“谨遵陛下之令”
“谨遵陛下之令”
天幕轻轻叹息:【可惜大唐没有班超大佬,只有胡汉习俗都精通的安禄山。
偏偏河北等地又是产粮地区,自汉朝始,河北就成了土地肥沃人口繁茂的地区,遇上气候回暖的大唐后,河北道地储存粮食高达2100万石,关中才814万石,所以当时河北敢宣称:‘天下赋税半出河北’。
当某地经济发展到能首驾齐驱时,当地士子就会寻求对等的政治利益。
但是对于河北民众而言,他们的上升渠道却极为狭窄,其经济水平与政治待遇完全不相匹配。
军事:河北没有折冲府,当地就没免役政策,民众在战场上只能作为后勤军,无法到前线立功建业,失了进勋的机会。
这也是为什么出
身河北的边塞诗人高适,要跑到西域寻求出路的原因,毕竟故乡找不到好工作,只能前往远方寻找机会。
重税:河北大唐高等丝绸产及粮食,每年都需要供于关中,但河北军饷却是粗劣布匹,所得军饷低于其他地区。
相当于今天的北上广把生产利润,以人力的方式运送到西北地区,自己得到的产值却养不活本地人。
土地:因河北土地肥沃,其土地兼并比其他地区更为严重,身处粮食高产区百姓却没有一块立足之地。
民役:河北地处开疆拓土的最前线,朝廷对外扩张征战,往往是把劳役放至河北。
因此河北调发非常严重,用狄仁来的话讲:民众家族被破,全民皆逃,只剩四壁皆空】
汉
作为从关中起家的大汉,刘彻不明白大唐为何要重防河北?
他觑眼细探天幕,结合窦建德起家速度及势力,心中升起一个猜测:后世朝代不再以关中为中心,而是以河北为政治中心?
但不对...刘彻收回目光,搭在案上的手指下意识地胡乱比画:但大唐并没有迁都河北而是安家长安。
那为什么大唐皇室要防备河北地区?
【6.唐玄宗过于自负,杨国忠无能
安禄山反唐举动并不严密,安禄山反前,他的哥哥安思顺豁出命对唐玄宗举报:陛下,安禄山要反。
太子李亨对唐玄宗道:父皇,安禄山要反!
大臣对唐玄宗进谏:陛下,你小心点,安禄山要反!
而唐玄宗呢?】
天幕展出一小段影像:一个花白的老头深情凝望跳胡旋舞的小胖子,吼得气声力竭:“不,山山那么可爱怎么会反?
他只是一个六百多月的宝宝罢了,朕不允许你们污蔑他!
秦始皇撇开眼:污朕双眼。
“呕”刘彻吐了,什么玩意?
李世民握拳大怒:宝宝?
朱元璋仰头:后人来了!
【都说安禄山要反,但唐玄宗就是不听,并反驳安禄山多好啊!他只忠心朕,忠心到太子都不认识。
知道朕爱看胡旋舞,身为胖子的山山苦练舞技,只求朕展颜一笑。
梦见名将李绩、李靖向他求食,就好心立庙,立庙后室生芝草,看看多吉祥。
山山甚至愿意为了朕死,见朕的爱妃无子还自请为养儿,山山就是他的好儿子啊!
那么好的山山他必须全天下为他打call。
在勤政楼用宴时,安禄山可以坐正殿,以示荣宠。
赐温泉宅子,宅内所有物具全由唐玄宗赏赐:绣茸毛毯合银平脱、金铜铰具等等,不限数量,只要宅子造得华丽美奂,就连安府里的米面炭火都由朝廷包揽。
唐玄宗超爱安禄山的,爱到不仅加封他父亲,还要包揽其父家部分什物,好让山山尽孝。
安禄山离开长安时,宰相以下的官员必须亲自相送,让山山感受朝廷情谊】
唐
被迫客串的李绩、李靖二人,非常愤怒,安禄山是何意?
暗指他们后人死绝,所以才托梦给他祈求祭食吗?
李绩准备开口骂人,谁知一抬头就看见天幕显出一张唐玄宗图像,配着一行小字:朕超贤惠的!
瞬间低下头假装自己没看见图像。
他可以假装没看见,可李隆基一朝臣子却噤若寒蝉:天幕,你到底对陛下有多不满?才会如此折辱陛下?
看着天幕上浓妆艳抹的李隆基,李隆基本尊脸色发沉,眸中闪烁着森冷的怒意,浑身杀气弥漫,天幕你欺人太甚,朕乃一国之君被你如此侮辱!
朕要诛你九族!
【如果说这些荣宠只是虚幻,那么让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那就是实打实的实权。
三镇节度使的管辖范围有多大呢?
今天的辽宁、河北、北京、山西及内蒙古南部的辽阔区域,并且此三镇的军马数量又居全国之最。
天宝十一年大唐有戎马八万余匹,其中河东节度使管马1400匹,范阳节度使管马6500匹,平卢节度使管马5500匹,三个节度使共管马26000匹,占全国总马数的32.5%。
安禄山自己私养一万五千马匹,与官方马匹叠加后,安禄山共掌握四万一千匹,赶上大唐朝廷戎马一半。
而此三镇所掌握的士兵总达十三万,其实力居大唐十节度使之首】
天幕再次现出一张舆图,上面写着‘河北’二字,正以手撑头的刘秀看清地势后,蓦地笑出了声:“这不是朕起兵之地?”
他目光移到安禄山的军权实力上,轻叹:“若朕有此实力,朕亦反唐。”
无他,大唐重镇越多,朝廷财政压力越大,即便节度使就地敛财以充军费,其中也少不了朝廷钱粮支持,否则唐皇无力节制各地。
刘秀目光悠悠:难怪后人奇怪大唐为何不早日整理商税,充作朝廷财源补充。
【事实上唐玄宗对安禄山越荣宠,安禄山就越担忧。
作为镇守一方的节度使需要军功展现自己,证明自己对大唐有功,有资格受三镇节度使缓带。
所以三镇在他的掌控下,边境战争仍然频频,即使没有战争,各地节度使仍要主动挑起战争,为自己揽功求得赏赐。
在安禄山的主动诱杀各蕃下,东北边境的各部与大唐始终存在摩擦。
如唐玄宗登基后,下嫁公主与契丹,期望维持两国外交和平,但在大唐边将对战功的渴求下,大唐的边境始终无法安稳,摩擦严重时奚部和契丹,直接将大唐静乐公主和宜芳杀害祭旗,叛离唐朝与之开战】!
汉初由外戚、功臣、皇权三足鼎立,平衡朝廷及各方需求关系,即使汉武帝时期实行集权制,朝廷上仍保持着三方平衡。
但大唐因皇室内部倾轧太过,帝王对宗族外戚猜忌过甚,导致其势力式微,无法帮助皇帝平衡军事及政治。
为弥补其中朝堂权利缺失,自唐中宗起便启用宦
官,作为自己的鹰爪治理江山。
唐玄宗时对宦官更是信任有加,其中出来者更是封为国公,手掌军权政权。
如杨思勖屡屡率军击杀南方各夷族,升为骠骑大将军(从一品),又被封为国公。
整个唐玄宗时期,宦官着紫衣(三品以上)、绯衣(四至五品)者就多达千人,对内为他批阅奏牒文表,对外为他监视各方军事,作为御史监军。
这些宦官因身体原因,多数人的特性是贪财好色,因此众宦官出使诸州时,沿路地方官员总是尽力奉承,唯恐不周。
因为得罪他们,就等于得罪皇权,得罪唐玄宗,因此宦官从某种意义上掌握各地官员的生死。
比如高仙芝被索贿不成的监军边令诚,以‘无故弃守陕郡数百里’、‘贪墨粮饷’的罪名在潼关前线斩首示众】
唐
“后人到底在干什么?”李世民一脚踹翻小案桌,怒道:“按制宦官不得超过三品,唐玄宗竟然给官宦封国公!”
他抬手按住胸口,只觉得心口钝闷难受:着官衣的宦官高达千余人,定为成为朝堂一大势力,且宦官又能通于后宫。
后宫便可利用宦官干政...想到大唐未来局面,李世民身形摇晃,眼前发黑,忍不住落下泪来。
气杀他也。
面对天幕讲述,群臣相顾无言:难道朝廷后期也要出现大汉十常侍?
事实上他们想得太过浅显,大唐后期宦官已经升级为官宦军阀,权势大到直接更换皇帝。
如唐武宗便是宦官仇士良拥立,而唐武宗能从宦官手中夺权,除了朝中大臣相帮外,也是拉拢另一宦官杨钦义,才稳住朝堂撑起大唐江山。
大唐的宦官,比大汉厉害多了。
【唐玄宗启用宦官的同时,也破坏了唐初的政治制度。
从唐太宗起,大唐政治制度就是群相集议制度,它以人事更新为基础,统领大唐朝廷政治风格。
如:姚崇灵活善治,宋璟刚正纠风,张说锐意革命……等等,换到今天就是:“三个代表”,全面奔小康等等不同的国家政治目标。
不同的宰相的政治理念,让大唐治国之策不断推陈出新,使国家政治不断涌入新鲜血液,驱陈革弊使大唐重返世界巅峰。
但年老的唐玄宗认为这项制度太过繁复拘束,人事纷叠,于是把轮流做宰相的方法,变成单人萝卜坑。
所以唐玄宗26个宰相中,李林甫任职时间能长达18年7月,远超大唐任何一位宰相】
唐
李林甫?
李隆基神色淡淡:“诸卿可识李林甫?”
能任宰相十八年,定有独特之外,只是不知是真是愚,对大唐有何功绩。
侍中源乾曜出列启奏:“回陛下,臣的姻亲楚国公的侄子便叫李林甫,但...”
他语气迟疑,稍稍抬头望向天幕后又恭敬道:“臣并不能确认他便是天幕口中的宰相李林甫。”
楚国公姜皎?
李隆基把目光落到拜殿中监姜皎身上,就听他道:“陛下,臣侄子是长平王曾孙,其父为李思诲。”
长平王?原来是李氏宗室,李隆基脑海微转,立马浮出长平王李叔良来历:属于唐高祖祖父一脉,按辈分算是他‘叔叔’?
几心急转,他面色露出微笑:“待天幕结束后,将人带来给朕看看。”
如今的李隆基正处于励精图治阶段,知道宰相长期一人担任的害处。
所以他根本不明白天幕中的自己为何要扶持一人长立宰相之位?
天幕说的人根本不是他,他立志要超越太宗,怎么会如此昏聩?
【李林甫能做稳宰相位置十八年,除了唐玄宗不想费心更跌人事关系外,他还有个特点:他比之前的贤相会收敛钱财!
贤相治国水平好,也能约束帝王,如叭叭叭冠军魏征,临终谏言的房玄龄等,他们约束让帝王欲望,让其保持清醒不膨胀,但他们有个致命缺点:财政开源能力不行!】
天幕再次显出一段影像:
唐玄宗的小人像坐在御座上:“朕要赚钱!”
贤相小人像:“陛下陛下,咱们节源吧!”
把朝廷上下官员裁掉一些!
少打点仗,就能节约好多好多小钱钱!
各衙门及陛下你都省省吧,官员们少花些,学习太宗陛下节俭风,朝廷支出就又少一些。
刚刚进谏减少出兵的宰相姚崇,看到天幕影像脸色变得铁青,殿内群臣的目光都悄然落到他身上,可他却无可奈何,只能僵硬着脸继续听着天幕讲解。
天幕轻叹:【当朝廷机构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想要削减的数额是非常有限,唐玄宗无魄力深化改革土地、财税,又想增加财政收入的情况下,必然会遭到贤相拒绝,原因很简单:
他们认为开源财政就意味着对民间剥削,宁愿节流不愿开源。
帝王与贤相的需求不同,让唐玄宗在后期选宰相时,偏向于重理财的官员。
像开元九年首个聚敛宰相宇文融,就是唐玄宗的钱袋子,此类宰相既有正面的开源效果:
如:宇文融拿隐户开刀:三年时间清出户口八十万,并收取十二亿钱补缴钱,此钱数量占据国家财政收入一半,此外还有近九十万亩土地。
也有反面的压迫民生效果:如开办粮食‘常平仓’,把粮食低买高卖,赚取差价等等。
这些聚敛能力强的宰相会顺从,甚至鼓动帝王发展欲望,使帝王能依附他们,从而保障自己地位及荣华富贵。
如唐玄宗严恶宇文融乱结朋党,于是将他贬往他地,但不久后又重新启用了他,谁让他能满足唐玄宗需求呢】
汉
刘彻抬手按了按眉头:宇文融这类官员是把双刃剑,全看君主如何用。
若放到他手中,使用期限不超五年,就该为政事背锅下地狱,根本不会给他们发展壮大的机会。
臣子在位时间长
了,做皇帝的会不安。
唐玄宗居然敢任十八年的宰相,甚勇也!
?想看南漳的《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吗?请记住[]的域名[(
【4.寒门无出路,百姓余死路
隋唐时期处于豪门贵族影响力不断下降,各种新兴势力力求向上的时代。
但新兴势力并不是那么好出头,即便有了科举,但科举试卷并不糊名,从根本上讲就是不公平。
唐共开科举273次,总取士8455人,其中进士6692人,诸科1569人,另有秀才29人。
其中关陇地区的整体录取率,远远高于山东江南士族,到玄宗后期时,朝廷科举更是如同虚设。
并且宰相李林甫,为保证地位不惜贡献出一个成语:‘野无遗贤’。
唐玄宗想招天下之才为大唐出力,结果李林甫上表:诗、赋、论三科举都无人考中,天下的人才都被陛下网尽,所以野无遗贤】
陈雪一脸嫌弃地补刀:【偏偏咱们‘诗圣’杜甫也参加了这届考试,在诗策一道上竟然榜上无名。
不得不说大唐做官的要求还真是高,高到大量不得志的士人只能投奔边关,或是各节度使,以期得到进身之阶。
如投奔安禄山的高尚贫困不得志,多方奔走下始终看不到出路,曾放下狠话:我高尚宁可造反而死,也不愿吃草苟活】
秦始皇:诗圣啊!流下羡慕的泪!
刘彻惊讶:哇!先有个诗仙李太白,现在又有诗圣杜甫,大唐文学如此厉害吗?
他环视殿内,摇头不服:输了啊输了啊!
唐
李世民只觉眼前发黑:身为帝王为何不纳谏听言?
唐玄宗听信谗言之举,岂不说明朝中无谏官敢谏言皇上?
想到此处,他忍不住一拳砸在案上,怒道:“朕常担心个人喜怒而妄加赏罚,所以希望诸卿极力行谏,而唐玄宗却信可笑的野无遗贤,真是昏聩无能!”
他的话群臣无人敢接,只好把注意力集中到诗圣杜甫上:不知后人讲述大唐诗歌?
总觉得大唐诗句似乎非常厉害...
【这也是为什么安禄山起兵次年死后,战乱还延绵七年的根本原因之一,要反大唐的不仅是安禄山,还有无出路的寒门及百姓。
甚至大唐的覆灭,也是因为落第学子黄巢不忿,写下: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率兵对豪门贵族进行物理消灭,三品以上官员全部斩杀,四品以下正常出勤。
自他大乱以后,大唐达成‘取士不问世家,婚姻不问阀阅’的成就】
所有唐朝三品以上的臣子,下意识地摸了摸颈子,确认自己脑袋还在后顿时大怒:“黄巢此人性情残暴,臣请陛下下诏捉拿此獠,明正严法以示朝廷法度。”
而四品以下的官员才庆幸:太好了,自己不是三品官,至少在战乱中自己性命无忧。
他们可没忘那句:天街踏尽公卿骨的诗句。
想到‘踏尽’二字,他们就心生恐惧,长安有多少贵族公卿?
仅玄宗一朝,大唐功臣已有104家,还未包括各地豪门世家...若被黄巢屠尽,长安街头无异沦为地狱。
为了自家老小性命,群臣皆问天幕:黄巢是何人?
可惜他们的疑问没有化为弹幕,天幕仍在不疾不徐地讲述:
【5.汉胡同化问题
汉末以来,河北地区是迎接夷族的第一防线地区,匈奴鲜卑等族南下掠夺或是建国,在河北地区都留下大量的胡人定居。
到隋唐时期,河北地区有着非常浓厚的胡人风俗。
偏偏唐太宗灭突厥后把大量的突厥人安置在河北,后续又有契丹、粟特等归附陪族皆迁徙河北。
并且大唐安置各部并没有化整为零,而是整部安置,武装力量全部保留,把各部的信仰、习俗保留得非常完整。
这使得整个河北胡风对冲中原文化更加严重,河北成了多民族国家的政治中心,其治理更加复杂。
所以河北的节度使必须通晓胡汉事务,精通军事,能征惯战,对大唐忠心,比如班超大佬】
汉
刘庄(汉明帝)笑眯眯地看着班超,打趣道:“看来仲升在后人心中甚重啊!”
还年轻的班超脸上闪过丝丝赫然,作揖道:“臣不敢居功。”
他也没想到自己还能被天幕再次点名,先前神迹讲述大汉篇章时,他以为自己只是后人随口一提,没想到讲述大唐时,自己还能榜上有名。
自己能做到天幕中的成就吗?
班超只觉得胸腔的心跳动得厉害,浑身血液涌上头颅,把脸色染得通红:他要建功立业,他要比天幕中的自己做得更好,他要万世留名!
而其他臣子却是眼含酸意:有甚了不起??不就是名垂青史吗?
他们不嫉妒,真的,一点都不嫉妒!
呜呜呜~陛下,他们也要出使西域!
刘庄听着群臣的自荐,嘴畔含笑:“仲升为咱大汉争光,在后人心中大汉跃于大唐之上。各位卿当展其能,力使后人挂念才是。”
“谨遵陛下之令”
“谨遵陛下之令”
天幕轻轻叹息:【可惜大唐没有班超大佬,只有胡汉习俗都精通的安禄山。
偏偏河北等地又是产粮地区,自汉朝始,河北就成了土地肥沃人口繁茂的地区,遇上气候回暖的大唐后,河北道地储存粮食高达2100万石,关中才814万石,所以当时河北敢宣称:‘天下赋税半出河北’。
当某地经济发展到能首驾齐驱时,当地士子就会寻求对等的政治利益。
但是对于河北民众而言,他们的上升渠道却极为狭窄,其经济水平与政治待遇完全不相匹配。
军事:河北没有折冲府,当地就没免役政策,民众在战场上只能作为后勤军,无法到前线立功建业,失了进勋的机会。
这也是为什么出
身河北的边塞诗人高适,要跑到西域寻求出路的原因,毕竟故乡找不到好工作,只能前往远方寻找机会。
重税:河北大唐高等丝绸产及粮食,每年都需要供于关中,但河北军饷却是粗劣布匹,所得军饷低于其他地区。
相当于今天的北上广把生产利润,以人力的方式运送到西北地区,自己得到的产值却养不活本地人。
土地:因河北土地肥沃,其土地兼并比其他地区更为严重,身处粮食高产区百姓却没有一块立足之地。
民役:河北地处开疆拓土的最前线,朝廷对外扩张征战,往往是把劳役放至河北。
因此河北调发非常严重,用狄仁来的话讲:民众家族被破,全民皆逃,只剩四壁皆空】
汉
作为从关中起家的大汉,刘彻不明白大唐为何要重防河北?
他觑眼细探天幕,结合窦建德起家速度及势力,心中升起一个猜测:后世朝代不再以关中为中心,而是以河北为政治中心?
但不对...刘彻收回目光,搭在案上的手指下意识地胡乱比画:但大唐并没有迁都河北而是安家长安。
那为什么大唐皇室要防备河北地区?
【6.唐玄宗过于自负,杨国忠无能
安禄山反唐举动并不严密,安禄山反前,他的哥哥安思顺豁出命对唐玄宗举报:陛下,安禄山要反。
太子李亨对唐玄宗道:父皇,安禄山要反!
大臣对唐玄宗进谏:陛下,你小心点,安禄山要反!
而唐玄宗呢?】
天幕展出一小段影像:一个花白的老头深情凝望跳胡旋舞的小胖子,吼得气声力竭:“不,山山那么可爱怎么会反?
他只是一个六百多月的宝宝罢了,朕不允许你们污蔑他!
秦始皇撇开眼:污朕双眼。
“呕”刘彻吐了,什么玩意?
李世民握拳大怒:宝宝?
朱元璋仰头:后人来了!
【都说安禄山要反,但唐玄宗就是不听,并反驳安禄山多好啊!他只忠心朕,忠心到太子都不认识。
知道朕爱看胡旋舞,身为胖子的山山苦练舞技,只求朕展颜一笑。
梦见名将李绩、李靖向他求食,就好心立庙,立庙后室生芝草,看看多吉祥。
山山甚至愿意为了朕死,见朕的爱妃无子还自请为养儿,山山就是他的好儿子啊!
那么好的山山他必须全天下为他打call。
在勤政楼用宴时,安禄山可以坐正殿,以示荣宠。
赐温泉宅子,宅内所有物具全由唐玄宗赏赐:绣茸毛毯合银平脱、金铜铰具等等,不限数量,只要宅子造得华丽美奂,就连安府里的米面炭火都由朝廷包揽。
唐玄宗超爱安禄山的,爱到不仅加封他父亲,还要包揽其父家部分什物,好让山山尽孝。
安禄山离开长安时,宰相以下的官员必须亲自相送,让山山感受朝廷情谊】
唐
被迫客串的李绩、李靖二人,非常愤怒,安禄山是何意?
暗指他们后人死绝,所以才托梦给他祈求祭食吗?
李绩准备开口骂人,谁知一抬头就看见天幕显出一张唐玄宗图像,配着一行小字:朕超贤惠的!
瞬间低下头假装自己没看见图像。
他可以假装没看见,可李隆基一朝臣子却噤若寒蝉:天幕,你到底对陛下有多不满?才会如此折辱陛下?
看着天幕上浓妆艳抹的李隆基,李隆基本尊脸色发沉,眸中闪烁着森冷的怒意,浑身杀气弥漫,天幕你欺人太甚,朕乃一国之君被你如此侮辱!
朕要诛你九族!
【如果说这些荣宠只是虚幻,那么让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那就是实打实的实权。
三镇节度使的管辖范围有多大呢?
今天的辽宁、河北、北京、山西及内蒙古南部的辽阔区域,并且此三镇的军马数量又居全国之最。
天宝十一年大唐有戎马八万余匹,其中河东节度使管马1400匹,范阳节度使管马6500匹,平卢节度使管马5500匹,三个节度使共管马26000匹,占全国总马数的32.5%。
安禄山自己私养一万五千马匹,与官方马匹叠加后,安禄山共掌握四万一千匹,赶上大唐朝廷戎马一半。
而此三镇所掌握的士兵总达十三万,其实力居大唐十节度使之首】
天幕再次现出一张舆图,上面写着‘河北’二字,正以手撑头的刘秀看清地势后,蓦地笑出了声:“这不是朕起兵之地?”
他目光移到安禄山的军权实力上,轻叹:“若朕有此实力,朕亦反唐。”
无他,大唐重镇越多,朝廷财政压力越大,即便节度使就地敛财以充军费,其中也少不了朝廷钱粮支持,否则唐皇无力节制各地。
刘秀目光悠悠:难怪后人奇怪大唐为何不早日整理商税,充作朝廷财源补充。
【事实上唐玄宗对安禄山越荣宠,安禄山就越担忧。
作为镇守一方的节度使需要军功展现自己,证明自己对大唐有功,有资格受三镇节度使缓带。
所以三镇在他的掌控下,边境战争仍然频频,即使没有战争,各地节度使仍要主动挑起战争,为自己揽功求得赏赐。
在安禄山的主动诱杀各蕃下,东北边境的各部与大唐始终存在摩擦。
如唐玄宗登基后,下嫁公主与契丹,期望维持两国外交和平,但在大唐边将对战功的渴求下,大唐的边境始终无法安稳,摩擦严重时奚部和契丹,直接将大唐静乐公主和宜芳杀害祭旗,叛离唐朝与之开战】!
汉初由外戚、功臣、皇权三足鼎立,平衡朝廷及各方需求关系,即使汉武帝时期实行集权制,朝廷上仍保持着三方平衡。
但大唐因皇室内部倾轧太过,帝王对宗族外戚猜忌过甚,导致其势力式微,无法帮助皇帝平衡军事及政治。
为弥补其中朝堂权利缺失,自唐中宗起便启用宦
官,作为自己的鹰爪治理江山。
唐玄宗时对宦官更是信任有加,其中出来者更是封为国公,手掌军权政权。
如杨思勖屡屡率军击杀南方各夷族,升为骠骑大将军(从一品),又被封为国公。
整个唐玄宗时期,宦官着紫衣(三品以上)、绯衣(四至五品)者就多达千人,对内为他批阅奏牒文表,对外为他监视各方军事,作为御史监军。
这些宦官因身体原因,多数人的特性是贪财好色,因此众宦官出使诸州时,沿路地方官员总是尽力奉承,唯恐不周。
因为得罪他们,就等于得罪皇权,得罪唐玄宗,因此宦官从某种意义上掌握各地官员的生死。
比如高仙芝被索贿不成的监军边令诚,以‘无故弃守陕郡数百里’、‘贪墨粮饷’的罪名在潼关前线斩首示众】
唐
“后人到底在干什么?”李世民一脚踹翻小案桌,怒道:“按制宦官不得超过三品,唐玄宗竟然给官宦封国公!”
他抬手按住胸口,只觉得心口钝闷难受:着官衣的宦官高达千余人,定为成为朝堂一大势力,且宦官又能通于后宫。
后宫便可利用宦官干政...想到大唐未来局面,李世民身形摇晃,眼前发黑,忍不住落下泪来。
气杀他也。
面对天幕讲述,群臣相顾无言:难道朝廷后期也要出现大汉十常侍?
事实上他们想得太过浅显,大唐后期宦官已经升级为官宦军阀,权势大到直接更换皇帝。
如唐武宗便是宦官仇士良拥立,而唐武宗能从宦官手中夺权,除了朝中大臣相帮外,也是拉拢另一宦官杨钦义,才稳住朝堂撑起大唐江山。
大唐的宦官,比大汉厉害多了。
【唐玄宗启用宦官的同时,也破坏了唐初的政治制度。
从唐太宗起,大唐政治制度就是群相集议制度,它以人事更新为基础,统领大唐朝廷政治风格。
如:姚崇灵活善治,宋璟刚正纠风,张说锐意革命……等等,换到今天就是:“三个代表”,全面奔小康等等不同的国家政治目标。
不同的宰相的政治理念,让大唐治国之策不断推陈出新,使国家政治不断涌入新鲜血液,驱陈革弊使大唐重返世界巅峰。
但年老的唐玄宗认为这项制度太过繁复拘束,人事纷叠,于是把轮流做宰相的方法,变成单人萝卜坑。
所以唐玄宗26个宰相中,李林甫任职时间能长达18年7月,远超大唐任何一位宰相】
唐
李林甫?
李隆基神色淡淡:“诸卿可识李林甫?”
能任宰相十八年,定有独特之外,只是不知是真是愚,对大唐有何功绩。
侍中源乾曜出列启奏:“回陛下,臣的姻亲楚国公的侄子便叫李林甫,但...”
他语气迟疑,稍稍抬头望向天幕后又恭敬道:“臣并不能确认他便是天幕口中的宰相李林甫。”
楚国公姜皎?
李隆基把目光落到拜殿中监姜皎身上,就听他道:“陛下,臣侄子是长平王曾孙,其父为李思诲。”
长平王?原来是李氏宗室,李隆基脑海微转,立马浮出长平王李叔良来历:属于唐高祖祖父一脉,按辈分算是他‘叔叔’?
几心急转,他面色露出微笑:“待天幕结束后,将人带来给朕看看。”
如今的李隆基正处于励精图治阶段,知道宰相长期一人担任的害处。
所以他根本不明白天幕中的自己为何要扶持一人长立宰相之位?
天幕说的人根本不是他,他立志要超越太宗,怎么会如此昏聩?
【李林甫能做稳宰相位置十八年,除了唐玄宗不想费心更跌人事关系外,他还有个特点:他比之前的贤相会收敛钱财!
贤相治国水平好,也能约束帝王,如叭叭叭冠军魏征,临终谏言的房玄龄等,他们约束让帝王欲望,让其保持清醒不膨胀,但他们有个致命缺点:财政开源能力不行!】
天幕再次显出一段影像:
唐玄宗的小人像坐在御座上:“朕要赚钱!”
贤相小人像:“陛下陛下,咱们节源吧!”
把朝廷上下官员裁掉一些!
少打点仗,就能节约好多好多小钱钱!
各衙门及陛下你都省省吧,官员们少花些,学习太宗陛下节俭风,朝廷支出就又少一些。
刚刚进谏减少出兵的宰相姚崇,看到天幕影像脸色变得铁青,殿内群臣的目光都悄然落到他身上,可他却无可奈何,只能僵硬着脸继续听着天幕讲解。
天幕轻叹:【当朝廷机构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想要削减的数额是非常有限,唐玄宗无魄力深化改革土地、财税,又想增加财政收入的情况下,必然会遭到贤相拒绝,原因很简单:
他们认为开源财政就意味着对民间剥削,宁愿节流不愿开源。
帝王与贤相的需求不同,让唐玄宗在后期选宰相时,偏向于重理财的官员。
像开元九年首个聚敛宰相宇文融,就是唐玄宗的钱袋子,此类宰相既有正面的开源效果:
如:宇文融拿隐户开刀:三年时间清出户口八十万,并收取十二亿钱补缴钱,此钱数量占据国家财政收入一半,此外还有近九十万亩土地。
也有反面的压迫民生效果:如开办粮食‘常平仓’,把粮食低买高卖,赚取差价等等。
这些聚敛能力强的宰相会顺从,甚至鼓动帝王发展欲望,使帝王能依附他们,从而保障自己地位及荣华富贵。
如唐玄宗严恶宇文融乱结朋党,于是将他贬往他地,但不久后又重新启用了他,谁让他能满足唐玄宗需求呢】
汉
刘彻抬手按了按眉头:宇文融这类官员是把双刃剑,全看君主如何用。
若放到他手中,使用期限不超五年,就该为政事背锅下地狱,根本不会给他们发展壮大的机会。
臣子在位时间长
了,做皇帝的会不安。
唐玄宗居然敢任十八年的宰相,甚勇也!
?想看南漳的《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吗?请记住[]的域名[(
【4.寒门无出路,百姓余死路
隋唐时期处于豪门贵族影响力不断下降,各种新兴势力力求向上的时代。
但新兴势力并不是那么好出头,即便有了科举,但科举试卷并不糊名,从根本上讲就是不公平。
唐共开科举273次,总取士8455人,其中进士6692人,诸科1569人,另有秀才29人。
其中关陇地区的整体录取率,远远高于山东江南士族,到玄宗后期时,朝廷科举更是如同虚设。
并且宰相李林甫,为保证地位不惜贡献出一个成语:‘野无遗贤’。
唐玄宗想招天下之才为大唐出力,结果李林甫上表:诗、赋、论三科举都无人考中,天下的人才都被陛下网尽,所以野无遗贤】
陈雪一脸嫌弃地补刀:【偏偏咱们‘诗圣’杜甫也参加了这届考试,在诗策一道上竟然榜上无名。
不得不说大唐做官的要求还真是高,高到大量不得志的士人只能投奔边关,或是各节度使,以期得到进身之阶。
如投奔安禄山的高尚贫困不得志,多方奔走下始终看不到出路,曾放下狠话:我高尚宁可造反而死,也不愿吃草苟活】
秦始皇:诗圣啊!流下羡慕的泪!
刘彻惊讶:哇!先有个诗仙李太白,现在又有诗圣杜甫,大唐文学如此厉害吗?
他环视殿内,摇头不服:输了啊输了啊!
唐
李世民只觉眼前发黑:身为帝王为何不纳谏听言?
唐玄宗听信谗言之举,岂不说明朝中无谏官敢谏言皇上?
想到此处,他忍不住一拳砸在案上,怒道:“朕常担心个人喜怒而妄加赏罚,所以希望诸卿极力行谏,而唐玄宗却信可笑的野无遗贤,真是昏聩无能!”
他的话群臣无人敢接,只好把注意力集中到诗圣杜甫上:不知后人讲述大唐诗歌?
总觉得大唐诗句似乎非常厉害...
【这也是为什么安禄山起兵次年死后,战乱还延绵七年的根本原因之一,要反大唐的不仅是安禄山,还有无出路的寒门及百姓。
甚至大唐的覆灭,也是因为落第学子黄巢不忿,写下: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率兵对豪门贵族进行物理消灭,三品以上官员全部斩杀,四品以下正常出勤。
自他大乱以后,大唐达成‘取士不问世家,婚姻不问阀阅’的成就】
所有唐朝三品以上的臣子,下意识地摸了摸颈子,确认自己脑袋还在后顿时大怒:“黄巢此人性情残暴,臣请陛下下诏捉拿此獠,明正严法以示朝廷法度。”
而四品以下的官员才庆幸:太好了,自己不是三品官,至少在战乱中自己性命无忧。
他们可没忘那句:天街踏尽公卿骨的诗句。
想到‘踏尽’二字,他们就心生恐惧,长安有多少贵族公卿?
仅玄宗一朝,大唐功臣已有104家,还未包括各地豪门世家...若被黄巢屠尽,长安街头无异沦为地狱。
为了自家老小性命,群臣皆问天幕:黄巢是何人?
可惜他们的疑问没有化为弹幕,天幕仍在不疾不徐地讲述:
【5.汉胡同化问题
汉末以来,河北地区是迎接夷族的第一防线地区,匈奴鲜卑等族南下掠夺或是建国,在河北地区都留下大量的胡人定居。
到隋唐时期,河北地区有着非常浓厚的胡人风俗。
偏偏唐太宗灭突厥后把大量的突厥人安置在河北,后续又有契丹、粟特等归附陪族皆迁徙河北。
并且大唐安置各部并没有化整为零,而是整部安置,武装力量全部保留,把各部的信仰、习俗保留得非常完整。
这使得整个河北胡风对冲中原文化更加严重,河北成了多民族国家的政治中心,其治理更加复杂。
所以河北的节度使必须通晓胡汉事务,精通军事,能征惯战,对大唐忠心,比如班超大佬】
汉
刘庄(汉明帝)笑眯眯地看着班超,打趣道:“看来仲升在后人心中甚重啊!”
还年轻的班超脸上闪过丝丝赫然,作揖道:“臣不敢居功。”
他也没想到自己还能被天幕再次点名,先前神迹讲述大汉篇章时,他以为自己只是后人随口一提,没想到讲述大唐时,自己还能榜上有名。
自己能做到天幕中的成就吗?
班超只觉得胸腔的心跳动得厉害,浑身血液涌上头颅,把脸色染得通红:他要建功立业,他要比天幕中的自己做得更好,他要万世留名!
而其他臣子却是眼含酸意:有甚了不起??不就是名垂青史吗?
他们不嫉妒,真的,一点都不嫉妒!
呜呜呜~陛下,他们也要出使西域!
刘庄听着群臣的自荐,嘴畔含笑:“仲升为咱大汉争光,在后人心中大汉跃于大唐之上。各位卿当展其能,力使后人挂念才是。”
“谨遵陛下之令”
“谨遵陛下之令”
天幕轻轻叹息:【可惜大唐没有班超大佬,只有胡汉习俗都精通的安禄山。
偏偏河北等地又是产粮地区,自汉朝始,河北就成了土地肥沃人口繁茂的地区,遇上气候回暖的大唐后,河北道地储存粮食高达2100万石,关中才814万石,所以当时河北敢宣称:‘天下赋税半出河北’。
当某地经济发展到能首驾齐驱时,当地士子就会寻求对等的政治利益。
但是对于河北民众而言,他们的上升渠道却极为狭窄,其经济水平与政治待遇完全不相匹配。
军事:河北没有折冲府,当地就没免役政策,民众在战场上只能作为后勤军,无法到前线立功建业,失了进勋的机会。
这也是为什么出
身河北的边塞诗人高适,要跑到西域寻求出路的原因,毕竟故乡找不到好工作,只能前往远方寻找机会。
重税:河北大唐高等丝绸产及粮食,每年都需要供于关中,但河北军饷却是粗劣布匹,所得军饷低于其他地区。
相当于今天的北上广把生产利润,以人力的方式运送到西北地区,自己得到的产值却养不活本地人。
土地:因河北土地肥沃,其土地兼并比其他地区更为严重,身处粮食高产区百姓却没有一块立足之地。
民役:河北地处开疆拓土的最前线,朝廷对外扩张征战,往往是把劳役放至河北。
因此河北调发非常严重,用狄仁来的话讲:民众家族被破,全民皆逃,只剩四壁皆空】
汉
作为从关中起家的大汉,刘彻不明白大唐为何要重防河北?
他觑眼细探天幕,结合窦建德起家速度及势力,心中升起一个猜测:后世朝代不再以关中为中心,而是以河北为政治中心?
但不对...刘彻收回目光,搭在案上的手指下意识地胡乱比画:但大唐并没有迁都河北而是安家长安。
那为什么大唐皇室要防备河北地区?
【6.唐玄宗过于自负,杨国忠无能
安禄山反唐举动并不严密,安禄山反前,他的哥哥安思顺豁出命对唐玄宗举报:陛下,安禄山要反。
太子李亨对唐玄宗道:父皇,安禄山要反!
大臣对唐玄宗进谏:陛下,你小心点,安禄山要反!
而唐玄宗呢?】
天幕展出一小段影像:一个花白的老头深情凝望跳胡旋舞的小胖子,吼得气声力竭:“不,山山那么可爱怎么会反?
他只是一个六百多月的宝宝罢了,朕不允许你们污蔑他!
秦始皇撇开眼:污朕双眼。
“呕”刘彻吐了,什么玩意?
李世民握拳大怒:宝宝?
朱元璋仰头:后人来了!
【都说安禄山要反,但唐玄宗就是不听,并反驳安禄山多好啊!他只忠心朕,忠心到太子都不认识。
知道朕爱看胡旋舞,身为胖子的山山苦练舞技,只求朕展颜一笑。
梦见名将李绩、李靖向他求食,就好心立庙,立庙后室生芝草,看看多吉祥。
山山甚至愿意为了朕死,见朕的爱妃无子还自请为养儿,山山就是他的好儿子啊!
那么好的山山他必须全天下为他打call。
在勤政楼用宴时,安禄山可以坐正殿,以示荣宠。
赐温泉宅子,宅内所有物具全由唐玄宗赏赐:绣茸毛毯合银平脱、金铜铰具等等,不限数量,只要宅子造得华丽美奂,就连安府里的米面炭火都由朝廷包揽。
唐玄宗超爱安禄山的,爱到不仅加封他父亲,还要包揽其父家部分什物,好让山山尽孝。
安禄山离开长安时,宰相以下的官员必须亲自相送,让山山感受朝廷情谊】
唐
被迫客串的李绩、李靖二人,非常愤怒,安禄山是何意?
暗指他们后人死绝,所以才托梦给他祈求祭食吗?
李绩准备开口骂人,谁知一抬头就看见天幕显出一张唐玄宗图像,配着一行小字:朕超贤惠的!
瞬间低下头假装自己没看见图像。
他可以假装没看见,可李隆基一朝臣子却噤若寒蝉:天幕,你到底对陛下有多不满?才会如此折辱陛下?
看着天幕上浓妆艳抹的李隆基,李隆基本尊脸色发沉,眸中闪烁着森冷的怒意,浑身杀气弥漫,天幕你欺人太甚,朕乃一国之君被你如此侮辱!
朕要诛你九族!
【如果说这些荣宠只是虚幻,那么让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那就是实打实的实权。
三镇节度使的管辖范围有多大呢?
今天的辽宁、河北、北京、山西及内蒙古南部的辽阔区域,并且此三镇的军马数量又居全国之最。
天宝十一年大唐有戎马八万余匹,其中河东节度使管马1400匹,范阳节度使管马6500匹,平卢节度使管马5500匹,三个节度使共管马26000匹,占全国总马数的32.5%。
安禄山自己私养一万五千马匹,与官方马匹叠加后,安禄山共掌握四万一千匹,赶上大唐朝廷戎马一半。
而此三镇所掌握的士兵总达十三万,其实力居大唐十节度使之首】
天幕再次现出一张舆图,上面写着‘河北’二字,正以手撑头的刘秀看清地势后,蓦地笑出了声:“这不是朕起兵之地?”
他目光移到安禄山的军权实力上,轻叹:“若朕有此实力,朕亦反唐。”
无他,大唐重镇越多,朝廷财政压力越大,即便节度使就地敛财以充军费,其中也少不了朝廷钱粮支持,否则唐皇无力节制各地。
刘秀目光悠悠:难怪后人奇怪大唐为何不早日整理商税,充作朝廷财源补充。
【事实上唐玄宗对安禄山越荣宠,安禄山就越担忧。
作为镇守一方的节度使需要军功展现自己,证明自己对大唐有功,有资格受三镇节度使缓带。
所以三镇在他的掌控下,边境战争仍然频频,即使没有战争,各地节度使仍要主动挑起战争,为自己揽功求得赏赐。
在安禄山的主动诱杀各蕃下,东北边境的各部与大唐始终存在摩擦。
如唐玄宗登基后,下嫁公主与契丹,期望维持两国外交和平,但在大唐边将对战功的渴求下,大唐的边境始终无法安稳,摩擦严重时奚部和契丹,直接将大唐静乐公主和宜芳杀害祭旗,叛离唐朝与之开战】!
汉初由外戚、功臣、皇权三足鼎立,平衡朝廷及各方需求关系,即使汉武帝时期实行集权制,朝廷上仍保持着三方平衡。
但大唐因皇室内部倾轧太过,帝王对宗族外戚猜忌过甚,导致其势力式微,无法帮助皇帝平衡军事及政治。
为弥补其中朝堂权利缺失,自唐中宗起便启用宦
官,作为自己的鹰爪治理江山。
唐玄宗时对宦官更是信任有加,其中出来者更是封为国公,手掌军权政权。
如杨思勖屡屡率军击杀南方各夷族,升为骠骑大将军(从一品),又被封为国公。
整个唐玄宗时期,宦官着紫衣(三品以上)、绯衣(四至五品)者就多达千人,对内为他批阅奏牒文表,对外为他监视各方军事,作为御史监军。
这些宦官因身体原因,多数人的特性是贪财好色,因此众宦官出使诸州时,沿路地方官员总是尽力奉承,唯恐不周。
因为得罪他们,就等于得罪皇权,得罪唐玄宗,因此宦官从某种意义上掌握各地官员的生死。
比如高仙芝被索贿不成的监军边令诚,以‘无故弃守陕郡数百里’、‘贪墨粮饷’的罪名在潼关前线斩首示众】
唐
“后人到底在干什么?”李世民一脚踹翻小案桌,怒道:“按制宦官不得超过三品,唐玄宗竟然给官宦封国公!”
他抬手按住胸口,只觉得心口钝闷难受:着官衣的宦官高达千余人,定为成为朝堂一大势力,且宦官又能通于后宫。
后宫便可利用宦官干政...想到大唐未来局面,李世民身形摇晃,眼前发黑,忍不住落下泪来。
气杀他也。
面对天幕讲述,群臣相顾无言:难道朝廷后期也要出现大汉十常侍?
事实上他们想得太过浅显,大唐后期宦官已经升级为官宦军阀,权势大到直接更换皇帝。
如唐武宗便是宦官仇士良拥立,而唐武宗能从宦官手中夺权,除了朝中大臣相帮外,也是拉拢另一宦官杨钦义,才稳住朝堂撑起大唐江山。
大唐的宦官,比大汉厉害多了。
【唐玄宗启用宦官的同时,也破坏了唐初的政治制度。
从唐太宗起,大唐政治制度就是群相集议制度,它以人事更新为基础,统领大唐朝廷政治风格。
如:姚崇灵活善治,宋璟刚正纠风,张说锐意革命……等等,换到今天就是:“三个代表”,全面奔小康等等不同的国家政治目标。
不同的宰相的政治理念,让大唐治国之策不断推陈出新,使国家政治不断涌入新鲜血液,驱陈革弊使大唐重返世界巅峰。
但年老的唐玄宗认为这项制度太过繁复拘束,人事纷叠,于是把轮流做宰相的方法,变成单人萝卜坑。
所以唐玄宗26个宰相中,李林甫任职时间能长达18年7月,远超大唐任何一位宰相】
唐
李林甫?
李隆基神色淡淡:“诸卿可识李林甫?”
能任宰相十八年,定有独特之外,只是不知是真是愚,对大唐有何功绩。
侍中源乾曜出列启奏:“回陛下,臣的姻亲楚国公的侄子便叫李林甫,但...”
他语气迟疑,稍稍抬头望向天幕后又恭敬道:“臣并不能确认他便是天幕口中的宰相李林甫。”
楚国公姜皎?
李隆基把目光落到拜殿中监姜皎身上,就听他道:“陛下,臣侄子是长平王曾孙,其父为李思诲。”
长平王?原来是李氏宗室,李隆基脑海微转,立马浮出长平王李叔良来历:属于唐高祖祖父一脉,按辈分算是他‘叔叔’?
几心急转,他面色露出微笑:“待天幕结束后,将人带来给朕看看。”
如今的李隆基正处于励精图治阶段,知道宰相长期一人担任的害处。
所以他根本不明白天幕中的自己为何要扶持一人长立宰相之位?
天幕说的人根本不是他,他立志要超越太宗,怎么会如此昏聩?
【李林甫能做稳宰相位置十八年,除了唐玄宗不想费心更跌人事关系外,他还有个特点:他比之前的贤相会收敛钱财!
贤相治国水平好,也能约束帝王,如叭叭叭冠军魏征,临终谏言的房玄龄等,他们约束让帝王欲望,让其保持清醒不膨胀,但他们有个致命缺点:财政开源能力不行!】
天幕再次显出一段影像:
唐玄宗的小人像坐在御座上:“朕要赚钱!”
贤相小人像:“陛下陛下,咱们节源吧!”
把朝廷上下官员裁掉一些!
少打点仗,就能节约好多好多小钱钱!
各衙门及陛下你都省省吧,官员们少花些,学习太宗陛下节俭风,朝廷支出就又少一些。
刚刚进谏减少出兵的宰相姚崇,看到天幕影像脸色变得铁青,殿内群臣的目光都悄然落到他身上,可他却无可奈何,只能僵硬着脸继续听着天幕讲解。
天幕轻叹:【当朝廷机构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想要削减的数额是非常有限,唐玄宗无魄力深化改革土地、财税,又想增加财政收入的情况下,必然会遭到贤相拒绝,原因很简单:
他们认为开源财政就意味着对民间剥削,宁愿节流不愿开源。
帝王与贤相的需求不同,让唐玄宗在后期选宰相时,偏向于重理财的官员。
像开元九年首个聚敛宰相宇文融,就是唐玄宗的钱袋子,此类宰相既有正面的开源效果:
如:宇文融拿隐户开刀:三年时间清出户口八十万,并收取十二亿钱补缴钱,此钱数量占据国家财政收入一半,此外还有近九十万亩土地。
也有反面的压迫民生效果:如开办粮食‘常平仓’,把粮食低买高卖,赚取差价等等。
这些聚敛能力强的宰相会顺从,甚至鼓动帝王发展欲望,使帝王能依附他们,从而保障自己地位及荣华富贵。
如唐玄宗严恶宇文融乱结朋党,于是将他贬往他地,但不久后又重新启用了他,谁让他能满足唐玄宗需求呢】
汉
刘彻抬手按了按眉头:宇文融这类官员是把双刃剑,全看君主如何用。
若放到他手中,使用期限不超五年,就该为政事背锅下地狱,根本不会给他们发展壮大的机会。
臣子在位时间长
了,做皇帝的会不安。
唐玄宗居然敢任十八年的宰相,甚勇也!
?想看南漳的《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吗?请记住[]的域名[(
【4.寒门无出路,百姓余死路
隋唐时期处于豪门贵族影响力不断下降,各种新兴势力力求向上的时代。
但新兴势力并不是那么好出头,即便有了科举,但科举试卷并不糊名,从根本上讲就是不公平。
唐共开科举273次,总取士8455人,其中进士6692人,诸科1569人,另有秀才29人。
其中关陇地区的整体录取率,远远高于山东江南士族,到玄宗后期时,朝廷科举更是如同虚设。
并且宰相李林甫,为保证地位不惜贡献出一个成语:‘野无遗贤’。
唐玄宗想招天下之才为大唐出力,结果李林甫上表:诗、赋、论三科举都无人考中,天下的人才都被陛下网尽,所以野无遗贤】
陈雪一脸嫌弃地补刀:【偏偏咱们‘诗圣’杜甫也参加了这届考试,在诗策一道上竟然榜上无名。
不得不说大唐做官的要求还真是高,高到大量不得志的士人只能投奔边关,或是各节度使,以期得到进身之阶。
如投奔安禄山的高尚贫困不得志,多方奔走下始终看不到出路,曾放下狠话:我高尚宁可造反而死,也不愿吃草苟活】
秦始皇:诗圣啊!流下羡慕的泪!
刘彻惊讶:哇!先有个诗仙李太白,现在又有诗圣杜甫,大唐文学如此厉害吗?
他环视殿内,摇头不服:输了啊输了啊!
唐
李世民只觉眼前发黑:身为帝王为何不纳谏听言?
唐玄宗听信谗言之举,岂不说明朝中无谏官敢谏言皇上?
想到此处,他忍不住一拳砸在案上,怒道:“朕常担心个人喜怒而妄加赏罚,所以希望诸卿极力行谏,而唐玄宗却信可笑的野无遗贤,真是昏聩无能!”
他的话群臣无人敢接,只好把注意力集中到诗圣杜甫上:不知后人讲述大唐诗歌?
总觉得大唐诗句似乎非常厉害...
【这也是为什么安禄山起兵次年死后,战乱还延绵七年的根本原因之一,要反大唐的不仅是安禄山,还有无出路的寒门及百姓。
甚至大唐的覆灭,也是因为落第学子黄巢不忿,写下: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率兵对豪门贵族进行物理消灭,三品以上官员全部斩杀,四品以下正常出勤。
自他大乱以后,大唐达成‘取士不问世家,婚姻不问阀阅’的成就】
所有唐朝三品以上的臣子,下意识地摸了摸颈子,确认自己脑袋还在后顿时大怒:“黄巢此人性情残暴,臣请陛下下诏捉拿此獠,明正严法以示朝廷法度。”
而四品以下的官员才庆幸:太好了,自己不是三品官,至少在战乱中自己性命无忧。
他们可没忘那句:天街踏尽公卿骨的诗句。
想到‘踏尽’二字,他们就心生恐惧,长安有多少贵族公卿?
仅玄宗一朝,大唐功臣已有104家,还未包括各地豪门世家...若被黄巢屠尽,长安街头无异沦为地狱。
为了自家老小性命,群臣皆问天幕:黄巢是何人?
可惜他们的疑问没有化为弹幕,天幕仍在不疾不徐地讲述:
【5.汉胡同化问题
汉末以来,河北地区是迎接夷族的第一防线地区,匈奴鲜卑等族南下掠夺或是建国,在河北地区都留下大量的胡人定居。
到隋唐时期,河北地区有着非常浓厚的胡人风俗。
偏偏唐太宗灭突厥后把大量的突厥人安置在河北,后续又有契丹、粟特等归附陪族皆迁徙河北。
并且大唐安置各部并没有化整为零,而是整部安置,武装力量全部保留,把各部的信仰、习俗保留得非常完整。
这使得整个河北胡风对冲中原文化更加严重,河北成了多民族国家的政治中心,其治理更加复杂。
所以河北的节度使必须通晓胡汉事务,精通军事,能征惯战,对大唐忠心,比如班超大佬】
汉
刘庄(汉明帝)笑眯眯地看着班超,打趣道:“看来仲升在后人心中甚重啊!”
还年轻的班超脸上闪过丝丝赫然,作揖道:“臣不敢居功。”
他也没想到自己还能被天幕再次点名,先前神迹讲述大汉篇章时,他以为自己只是后人随口一提,没想到讲述大唐时,自己还能榜上有名。
自己能做到天幕中的成就吗?
班超只觉得胸腔的心跳动得厉害,浑身血液涌上头颅,把脸色染得通红:他要建功立业,他要比天幕中的自己做得更好,他要万世留名!
而其他臣子却是眼含酸意:有甚了不起??不就是名垂青史吗?
他们不嫉妒,真的,一点都不嫉妒!
呜呜呜~陛下,他们也要出使西域!
刘庄听着群臣的自荐,嘴畔含笑:“仲升为咱大汉争光,在后人心中大汉跃于大唐之上。各位卿当展其能,力使后人挂念才是。”
“谨遵陛下之令”
“谨遵陛下之令”
天幕轻轻叹息:【可惜大唐没有班超大佬,只有胡汉习俗都精通的安禄山。
偏偏河北等地又是产粮地区,自汉朝始,河北就成了土地肥沃人口繁茂的地区,遇上气候回暖的大唐后,河北道地储存粮食高达2100万石,关中才814万石,所以当时河北敢宣称:‘天下赋税半出河北’。
当某地经济发展到能首驾齐驱时,当地士子就会寻求对等的政治利益。
但是对于河北民众而言,他们的上升渠道却极为狭窄,其经济水平与政治待遇完全不相匹配。
军事:河北没有折冲府,当地就没免役政策,民众在战场上只能作为后勤军,无法到前线立功建业,失了进勋的机会。
这也是为什么出
身河北的边塞诗人高适,要跑到西域寻求出路的原因,毕竟故乡找不到好工作,只能前往远方寻找机会。
重税:河北大唐高等丝绸产及粮食,每年都需要供于关中,但河北军饷却是粗劣布匹,所得军饷低于其他地区。
相当于今天的北上广把生产利润,以人力的方式运送到西北地区,自己得到的产值却养不活本地人。
土地:因河北土地肥沃,其土地兼并比其他地区更为严重,身处粮食高产区百姓却没有一块立足之地。
民役:河北地处开疆拓土的最前线,朝廷对外扩张征战,往往是把劳役放至河北。
因此河北调发非常严重,用狄仁来的话讲:民众家族被破,全民皆逃,只剩四壁皆空】
汉
作为从关中起家的大汉,刘彻不明白大唐为何要重防河北?
他觑眼细探天幕,结合窦建德起家速度及势力,心中升起一个猜测:后世朝代不再以关中为中心,而是以河北为政治中心?
但不对...刘彻收回目光,搭在案上的手指下意识地胡乱比画:但大唐并没有迁都河北而是安家长安。
那为什么大唐皇室要防备河北地区?
【6.唐玄宗过于自负,杨国忠无能
安禄山反唐举动并不严密,安禄山反前,他的哥哥安思顺豁出命对唐玄宗举报:陛下,安禄山要反。
太子李亨对唐玄宗道:父皇,安禄山要反!
大臣对唐玄宗进谏:陛下,你小心点,安禄山要反!
而唐玄宗呢?】
天幕展出一小段影像:一个花白的老头深情凝望跳胡旋舞的小胖子,吼得气声力竭:“不,山山那么可爱怎么会反?
他只是一个六百多月的宝宝罢了,朕不允许你们污蔑他!
秦始皇撇开眼:污朕双眼。
“呕”刘彻吐了,什么玩意?
李世民握拳大怒:宝宝?
朱元璋仰头:后人来了!
【都说安禄山要反,但唐玄宗就是不听,并反驳安禄山多好啊!他只忠心朕,忠心到太子都不认识。
知道朕爱看胡旋舞,身为胖子的山山苦练舞技,只求朕展颜一笑。
梦见名将李绩、李靖向他求食,就好心立庙,立庙后室生芝草,看看多吉祥。
山山甚至愿意为了朕死,见朕的爱妃无子还自请为养儿,山山就是他的好儿子啊!
那么好的山山他必须全天下为他打call。
在勤政楼用宴时,安禄山可以坐正殿,以示荣宠。
赐温泉宅子,宅内所有物具全由唐玄宗赏赐:绣茸毛毯合银平脱、金铜铰具等等,不限数量,只要宅子造得华丽美奂,就连安府里的米面炭火都由朝廷包揽。
唐玄宗超爱安禄山的,爱到不仅加封他父亲,还要包揽其父家部分什物,好让山山尽孝。
安禄山离开长安时,宰相以下的官员必须亲自相送,让山山感受朝廷情谊】
唐
被迫客串的李绩、李靖二人,非常愤怒,安禄山是何意?
暗指他们后人死绝,所以才托梦给他祈求祭食吗?
李绩准备开口骂人,谁知一抬头就看见天幕显出一张唐玄宗图像,配着一行小字:朕超贤惠的!
瞬间低下头假装自己没看见图像。
他可以假装没看见,可李隆基一朝臣子却噤若寒蝉:天幕,你到底对陛下有多不满?才会如此折辱陛下?
看着天幕上浓妆艳抹的李隆基,李隆基本尊脸色发沉,眸中闪烁着森冷的怒意,浑身杀气弥漫,天幕你欺人太甚,朕乃一国之君被你如此侮辱!
朕要诛你九族!
【如果说这些荣宠只是虚幻,那么让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那就是实打实的实权。
三镇节度使的管辖范围有多大呢?
今天的辽宁、河北、北京、山西及内蒙古南部的辽阔区域,并且此三镇的军马数量又居全国之最。
天宝十一年大唐有戎马八万余匹,其中河东节度使管马1400匹,范阳节度使管马6500匹,平卢节度使管马5500匹,三个节度使共管马26000匹,占全国总马数的32.5%。
安禄山自己私养一万五千马匹,与官方马匹叠加后,安禄山共掌握四万一千匹,赶上大唐朝廷戎马一半。
而此三镇所掌握的士兵总达十三万,其实力居大唐十节度使之首】
天幕再次现出一张舆图,上面写着‘河北’二字,正以手撑头的刘秀看清地势后,蓦地笑出了声:“这不是朕起兵之地?”
他目光移到安禄山的军权实力上,轻叹:“若朕有此实力,朕亦反唐。”
无他,大唐重镇越多,朝廷财政压力越大,即便节度使就地敛财以充军费,其中也少不了朝廷钱粮支持,否则唐皇无力节制各地。
刘秀目光悠悠:难怪后人奇怪大唐为何不早日整理商税,充作朝廷财源补充。
【事实上唐玄宗对安禄山越荣宠,安禄山就越担忧。
作为镇守一方的节度使需要军功展现自己,证明自己对大唐有功,有资格受三镇节度使缓带。
所以三镇在他的掌控下,边境战争仍然频频,即使没有战争,各地节度使仍要主动挑起战争,为自己揽功求得赏赐。
在安禄山的主动诱杀各蕃下,东北边境的各部与大唐始终存在摩擦。
如唐玄宗登基后,下嫁公主与契丹,期望维持两国外交和平,但在大唐边将对战功的渴求下,大唐的边境始终无法安稳,摩擦严重时奚部和契丹,直接将大唐静乐公主和宜芳杀害祭旗,叛离唐朝与之开战】!
汉初由外戚、功臣、皇权三足鼎立,平衡朝廷及各方需求关系,即使汉武帝时期实行集权制,朝廷上仍保持着三方平衡。
但大唐因皇室内部倾轧太过,帝王对宗族外戚猜忌过甚,导致其势力式微,无法帮助皇帝平衡军事及政治。
为弥补其中朝堂权利缺失,自唐中宗起便启用宦
官,作为自己的鹰爪治理江山。
唐玄宗时对宦官更是信任有加,其中出来者更是封为国公,手掌军权政权。
如杨思勖屡屡率军击杀南方各夷族,升为骠骑大将军(从一品),又被封为国公。
整个唐玄宗时期,宦官着紫衣(三品以上)、绯衣(四至五品)者就多达千人,对内为他批阅奏牒文表,对外为他监视各方军事,作为御史监军。
这些宦官因身体原因,多数人的特性是贪财好色,因此众宦官出使诸州时,沿路地方官员总是尽力奉承,唯恐不周。
因为得罪他们,就等于得罪皇权,得罪唐玄宗,因此宦官从某种意义上掌握各地官员的生死。
比如高仙芝被索贿不成的监军边令诚,以‘无故弃守陕郡数百里’、‘贪墨粮饷’的罪名在潼关前线斩首示众】
唐
“后人到底在干什么?”李世民一脚踹翻小案桌,怒道:“按制宦官不得超过三品,唐玄宗竟然给官宦封国公!”
他抬手按住胸口,只觉得心口钝闷难受:着官衣的宦官高达千余人,定为成为朝堂一大势力,且宦官又能通于后宫。
后宫便可利用宦官干政...想到大唐未来局面,李世民身形摇晃,眼前发黑,忍不住落下泪来。
气杀他也。
面对天幕讲述,群臣相顾无言:难道朝廷后期也要出现大汉十常侍?
事实上他们想得太过浅显,大唐后期宦官已经升级为官宦军阀,权势大到直接更换皇帝。
如唐武宗便是宦官仇士良拥立,而唐武宗能从宦官手中夺权,除了朝中大臣相帮外,也是拉拢另一宦官杨钦义,才稳住朝堂撑起大唐江山。
大唐的宦官,比大汉厉害多了。
【唐玄宗启用宦官的同时,也破坏了唐初的政治制度。
从唐太宗起,大唐政治制度就是群相集议制度,它以人事更新为基础,统领大唐朝廷政治风格。
如:姚崇灵活善治,宋璟刚正纠风,张说锐意革命……等等,换到今天就是:“三个代表”,全面奔小康等等不同的国家政治目标。
不同的宰相的政治理念,让大唐治国之策不断推陈出新,使国家政治不断涌入新鲜血液,驱陈革弊使大唐重返世界巅峰。
但年老的唐玄宗认为这项制度太过繁复拘束,人事纷叠,于是把轮流做宰相的方法,变成单人萝卜坑。
所以唐玄宗26个宰相中,李林甫任职时间能长达18年7月,远超大唐任何一位宰相】
唐
李林甫?
李隆基神色淡淡:“诸卿可识李林甫?”
能任宰相十八年,定有独特之外,只是不知是真是愚,对大唐有何功绩。
侍中源乾曜出列启奏:“回陛下,臣的姻亲楚国公的侄子便叫李林甫,但...”
他语气迟疑,稍稍抬头望向天幕后又恭敬道:“臣并不能确认他便是天幕口中的宰相李林甫。”
楚国公姜皎?
李隆基把目光落到拜殿中监姜皎身上,就听他道:“陛下,臣侄子是长平王曾孙,其父为李思诲。”
长平王?原来是李氏宗室,李隆基脑海微转,立马浮出长平王李叔良来历:属于唐高祖祖父一脉,按辈分算是他‘叔叔’?
几心急转,他面色露出微笑:“待天幕结束后,将人带来给朕看看。”
如今的李隆基正处于励精图治阶段,知道宰相长期一人担任的害处。
所以他根本不明白天幕中的自己为何要扶持一人长立宰相之位?
天幕说的人根本不是他,他立志要超越太宗,怎么会如此昏聩?
【李林甫能做稳宰相位置十八年,除了唐玄宗不想费心更跌人事关系外,他还有个特点:他比之前的贤相会收敛钱财!
贤相治国水平好,也能约束帝王,如叭叭叭冠军魏征,临终谏言的房玄龄等,他们约束让帝王欲望,让其保持清醒不膨胀,但他们有个致命缺点:财政开源能力不行!】
天幕再次显出一段影像:
唐玄宗的小人像坐在御座上:“朕要赚钱!”
贤相小人像:“陛下陛下,咱们节源吧!”
把朝廷上下官员裁掉一些!
少打点仗,就能节约好多好多小钱钱!
各衙门及陛下你都省省吧,官员们少花些,学习太宗陛下节俭风,朝廷支出就又少一些。
刚刚进谏减少出兵的宰相姚崇,看到天幕影像脸色变得铁青,殿内群臣的目光都悄然落到他身上,可他却无可奈何,只能僵硬着脸继续听着天幕讲解。
天幕轻叹:【当朝廷机构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想要削减的数额是非常有限,唐玄宗无魄力深化改革土地、财税,又想增加财政收入的情况下,必然会遭到贤相拒绝,原因很简单:
他们认为开源财政就意味着对民间剥削,宁愿节流不愿开源。
帝王与贤相的需求不同,让唐玄宗在后期选宰相时,偏向于重理财的官员。
像开元九年首个聚敛宰相宇文融,就是唐玄宗的钱袋子,此类宰相既有正面的开源效果:
如:宇文融拿隐户开刀:三年时间清出户口八十万,并收取十二亿钱补缴钱,此钱数量占据国家财政收入一半,此外还有近九十万亩土地。
也有反面的压迫民生效果:如开办粮食‘常平仓’,把粮食低买高卖,赚取差价等等。
这些聚敛能力强的宰相会顺从,甚至鼓动帝王发展欲望,使帝王能依附他们,从而保障自己地位及荣华富贵。
如唐玄宗严恶宇文融乱结朋党,于是将他贬往他地,但不久后又重新启用了他,谁让他能满足唐玄宗需求呢】
汉
刘彻抬手按了按眉头:宇文融这类官员是把双刃剑,全看君主如何用。
若放到他手中,使用期限不超五年,就该为政事背锅下地狱,根本不会给他们发展壮大的机会。
臣子在位时间长
了,做皇帝的会不安。
唐玄宗居然敢任十八年的宰相,甚勇也!
?想看南漳的《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吗?请记住[]的域名[(
【4.寒门无出路,百姓余死路
隋唐时期处于豪门贵族影响力不断下降,各种新兴势力力求向上的时代。
但新兴势力并不是那么好出头,即便有了科举,但科举试卷并不糊名,从根本上讲就是不公平。
唐共开科举273次,总取士8455人,其中进士6692人,诸科1569人,另有秀才29人。
其中关陇地区的整体录取率,远远高于山东江南士族,到玄宗后期时,朝廷科举更是如同虚设。
并且宰相李林甫,为保证地位不惜贡献出一个成语:‘野无遗贤’。
唐玄宗想招天下之才为大唐出力,结果李林甫上表:诗、赋、论三科举都无人考中,天下的人才都被陛下网尽,所以野无遗贤】
陈雪一脸嫌弃地补刀:【偏偏咱们‘诗圣’杜甫也参加了这届考试,在诗策一道上竟然榜上无名。
不得不说大唐做官的要求还真是高,高到大量不得志的士人只能投奔边关,或是各节度使,以期得到进身之阶。
如投奔安禄山的高尚贫困不得志,多方奔走下始终看不到出路,曾放下狠话:我高尚宁可造反而死,也不愿吃草苟活】
秦始皇:诗圣啊!流下羡慕的泪!
刘彻惊讶:哇!先有个诗仙李太白,现在又有诗圣杜甫,大唐文学如此厉害吗?
他环视殿内,摇头不服:输了啊输了啊!
唐
李世民只觉眼前发黑:身为帝王为何不纳谏听言?
唐玄宗听信谗言之举,岂不说明朝中无谏官敢谏言皇上?
想到此处,他忍不住一拳砸在案上,怒道:“朕常担心个人喜怒而妄加赏罚,所以希望诸卿极力行谏,而唐玄宗却信可笑的野无遗贤,真是昏聩无能!”
他的话群臣无人敢接,只好把注意力集中到诗圣杜甫上:不知后人讲述大唐诗歌?
总觉得大唐诗句似乎非常厉害...
【这也是为什么安禄山起兵次年死后,战乱还延绵七年的根本原因之一,要反大唐的不仅是安禄山,还有无出路的寒门及百姓。
甚至大唐的覆灭,也是因为落第学子黄巢不忿,写下: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率兵对豪门贵族进行物理消灭,三品以上官员全部斩杀,四品以下正常出勤。
自他大乱以后,大唐达成‘取士不问世家,婚姻不问阀阅’的成就】
所有唐朝三品以上的臣子,下意识地摸了摸颈子,确认自己脑袋还在后顿时大怒:“黄巢此人性情残暴,臣请陛下下诏捉拿此獠,明正严法以示朝廷法度。”
而四品以下的官员才庆幸:太好了,自己不是三品官,至少在战乱中自己性命无忧。
他们可没忘那句:天街踏尽公卿骨的诗句。
想到‘踏尽’二字,他们就心生恐惧,长安有多少贵族公卿?
仅玄宗一朝,大唐功臣已有104家,还未包括各地豪门世家...若被黄巢屠尽,长安街头无异沦为地狱。
为了自家老小性命,群臣皆问天幕:黄巢是何人?
可惜他们的疑问没有化为弹幕,天幕仍在不疾不徐地讲述:
【5.汉胡同化问题
汉末以来,河北地区是迎接夷族的第一防线地区,匈奴鲜卑等族南下掠夺或是建国,在河北地区都留下大量的胡人定居。
到隋唐时期,河北地区有着非常浓厚的胡人风俗。
偏偏唐太宗灭突厥后把大量的突厥人安置在河北,后续又有契丹、粟特等归附陪族皆迁徙河北。
并且大唐安置各部并没有化整为零,而是整部安置,武装力量全部保留,把各部的信仰、习俗保留得非常完整。
这使得整个河北胡风对冲中原文化更加严重,河北成了多民族国家的政治中心,其治理更加复杂。
所以河北的节度使必须通晓胡汉事务,精通军事,能征惯战,对大唐忠心,比如班超大佬】
汉
刘庄(汉明帝)笑眯眯地看着班超,打趣道:“看来仲升在后人心中甚重啊!”
还年轻的班超脸上闪过丝丝赫然,作揖道:“臣不敢居功。”
他也没想到自己还能被天幕再次点名,先前神迹讲述大汉篇章时,他以为自己只是后人随口一提,没想到讲述大唐时,自己还能榜上有名。
自己能做到天幕中的成就吗?
班超只觉得胸腔的心跳动得厉害,浑身血液涌上头颅,把脸色染得通红:他要建功立业,他要比天幕中的自己做得更好,他要万世留名!
而其他臣子却是眼含酸意:有甚了不起??不就是名垂青史吗?
他们不嫉妒,真的,一点都不嫉妒!
呜呜呜~陛下,他们也要出使西域!
刘庄听着群臣的自荐,嘴畔含笑:“仲升为咱大汉争光,在后人心中大汉跃于大唐之上。各位卿当展其能,力使后人挂念才是。”
“谨遵陛下之令”
“谨遵陛下之令”
天幕轻轻叹息:【可惜大唐没有班超大佬,只有胡汉习俗都精通的安禄山。
偏偏河北等地又是产粮地区,自汉朝始,河北就成了土地肥沃人口繁茂的地区,遇上气候回暖的大唐后,河北道地储存粮食高达2100万石,关中才814万石,所以当时河北敢宣称:‘天下赋税半出河北’。
当某地经济发展到能首驾齐驱时,当地士子就会寻求对等的政治利益。
但是对于河北民众而言,他们的上升渠道却极为狭窄,其经济水平与政治待遇完全不相匹配。
军事:河北没有折冲府,当地就没免役政策,民众在战场上只能作为后勤军,无法到前线立功建业,失了进勋的机会。
这也是为什么出
身河北的边塞诗人高适,要跑到西域寻求出路的原因,毕竟故乡找不到好工作,只能前往远方寻找机会。
重税:河北大唐高等丝绸产及粮食,每年都需要供于关中,但河北军饷却是粗劣布匹,所得军饷低于其他地区。
相当于今天的北上广把生产利润,以人力的方式运送到西北地区,自己得到的产值却养不活本地人。
土地:因河北土地肥沃,其土地兼并比其他地区更为严重,身处粮食高产区百姓却没有一块立足之地。
民役:河北地处开疆拓土的最前线,朝廷对外扩张征战,往往是把劳役放至河北。
因此河北调发非常严重,用狄仁来的话讲:民众家族被破,全民皆逃,只剩四壁皆空】
汉
作为从关中起家的大汉,刘彻不明白大唐为何要重防河北?
他觑眼细探天幕,结合窦建德起家速度及势力,心中升起一个猜测:后世朝代不再以关中为中心,而是以河北为政治中心?
但不对...刘彻收回目光,搭在案上的手指下意识地胡乱比画:但大唐并没有迁都河北而是安家长安。
那为什么大唐皇室要防备河北地区?
【6.唐玄宗过于自负,杨国忠无能
安禄山反唐举动并不严密,安禄山反前,他的哥哥安思顺豁出命对唐玄宗举报:陛下,安禄山要反。
太子李亨对唐玄宗道:父皇,安禄山要反!
大臣对唐玄宗进谏:陛下,你小心点,安禄山要反!
而唐玄宗呢?】
天幕展出一小段影像:一个花白的老头深情凝望跳胡旋舞的小胖子,吼得气声力竭:“不,山山那么可爱怎么会反?
他只是一个六百多月的宝宝罢了,朕不允许你们污蔑他!
秦始皇撇开眼:污朕双眼。
“呕”刘彻吐了,什么玩意?
李世民握拳大怒:宝宝?
朱元璋仰头:后人来了!
【都说安禄山要反,但唐玄宗就是不听,并反驳安禄山多好啊!他只忠心朕,忠心到太子都不认识。
知道朕爱看胡旋舞,身为胖子的山山苦练舞技,只求朕展颜一笑。
梦见名将李绩、李靖向他求食,就好心立庙,立庙后室生芝草,看看多吉祥。
山山甚至愿意为了朕死,见朕的爱妃无子还自请为养儿,山山就是他的好儿子啊!
那么好的山山他必须全天下为他打call。
在勤政楼用宴时,安禄山可以坐正殿,以示荣宠。
赐温泉宅子,宅内所有物具全由唐玄宗赏赐:绣茸毛毯合银平脱、金铜铰具等等,不限数量,只要宅子造得华丽美奂,就连安府里的米面炭火都由朝廷包揽。
唐玄宗超爱安禄山的,爱到不仅加封他父亲,还要包揽其父家部分什物,好让山山尽孝。
安禄山离开长安时,宰相以下的官员必须亲自相送,让山山感受朝廷情谊】
唐
被迫客串的李绩、李靖二人,非常愤怒,安禄山是何意?
暗指他们后人死绝,所以才托梦给他祈求祭食吗?
李绩准备开口骂人,谁知一抬头就看见天幕显出一张唐玄宗图像,配着一行小字:朕超贤惠的!
瞬间低下头假装自己没看见图像。
他可以假装没看见,可李隆基一朝臣子却噤若寒蝉:天幕,你到底对陛下有多不满?才会如此折辱陛下?
看着天幕上浓妆艳抹的李隆基,李隆基本尊脸色发沉,眸中闪烁着森冷的怒意,浑身杀气弥漫,天幕你欺人太甚,朕乃一国之君被你如此侮辱!
朕要诛你九族!
【如果说这些荣宠只是虚幻,那么让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那就是实打实的实权。
三镇节度使的管辖范围有多大呢?
今天的辽宁、河北、北京、山西及内蒙古南部的辽阔区域,并且此三镇的军马数量又居全国之最。
天宝十一年大唐有戎马八万余匹,其中河东节度使管马1400匹,范阳节度使管马6500匹,平卢节度使管马5500匹,三个节度使共管马26000匹,占全国总马数的32.5%。
安禄山自己私养一万五千马匹,与官方马匹叠加后,安禄山共掌握四万一千匹,赶上大唐朝廷戎马一半。
而此三镇所掌握的士兵总达十三万,其实力居大唐十节度使之首】
天幕再次现出一张舆图,上面写着‘河北’二字,正以手撑头的刘秀看清地势后,蓦地笑出了声:“这不是朕起兵之地?”
他目光移到安禄山的军权实力上,轻叹:“若朕有此实力,朕亦反唐。”
无他,大唐重镇越多,朝廷财政压力越大,即便节度使就地敛财以充军费,其中也少不了朝廷钱粮支持,否则唐皇无力节制各地。
刘秀目光悠悠:难怪后人奇怪大唐为何不早日整理商税,充作朝廷财源补充。
【事实上唐玄宗对安禄山越荣宠,安禄山就越担忧。
作为镇守一方的节度使需要军功展现自己,证明自己对大唐有功,有资格受三镇节度使缓带。
所以三镇在他的掌控下,边境战争仍然频频,即使没有战争,各地节度使仍要主动挑起战争,为自己揽功求得赏赐。
在安禄山的主动诱杀各蕃下,东北边境的各部与大唐始终存在摩擦。
如唐玄宗登基后,下嫁公主与契丹,期望维持两国外交和平,但在大唐边将对战功的渴求下,大唐的边境始终无法安稳,摩擦严重时奚部和契丹,直接将大唐静乐公主和宜芳杀害祭旗,叛离唐朝与之开战】!
汉初由外戚、功臣、皇权三足鼎立,平衡朝廷及各方需求关系,即使汉武帝时期实行集权制,朝廷上仍保持着三方平衡。
但大唐因皇室内部倾轧太过,帝王对宗族外戚猜忌过甚,导致其势力式微,无法帮助皇帝平衡军事及政治。
为弥补其中朝堂权利缺失,自唐中宗起便启用宦
官,作为自己的鹰爪治理江山。
唐玄宗时对宦官更是信任有加,其中出来者更是封为国公,手掌军权政权。
如杨思勖屡屡率军击杀南方各夷族,升为骠骑大将军(从一品),又被封为国公。
整个唐玄宗时期,宦官着紫衣(三品以上)、绯衣(四至五品)者就多达千人,对内为他批阅奏牒文表,对外为他监视各方军事,作为御史监军。
这些宦官因身体原因,多数人的特性是贪财好色,因此众宦官出使诸州时,沿路地方官员总是尽力奉承,唯恐不周。
因为得罪他们,就等于得罪皇权,得罪唐玄宗,因此宦官从某种意义上掌握各地官员的生死。
比如高仙芝被索贿不成的监军边令诚,以‘无故弃守陕郡数百里’、‘贪墨粮饷’的罪名在潼关前线斩首示众】
唐
“后人到底在干什么?”李世民一脚踹翻小案桌,怒道:“按制宦官不得超过三品,唐玄宗竟然给官宦封国公!”
他抬手按住胸口,只觉得心口钝闷难受:着官衣的宦官高达千余人,定为成为朝堂一大势力,且宦官又能通于后宫。
后宫便可利用宦官干政...想到大唐未来局面,李世民身形摇晃,眼前发黑,忍不住落下泪来。
气杀他也。
面对天幕讲述,群臣相顾无言:难道朝廷后期也要出现大汉十常侍?
事实上他们想得太过浅显,大唐后期宦官已经升级为官宦军阀,权势大到直接更换皇帝。
如唐武宗便是宦官仇士良拥立,而唐武宗能从宦官手中夺权,除了朝中大臣相帮外,也是拉拢另一宦官杨钦义,才稳住朝堂撑起大唐江山。
大唐的宦官,比大汉厉害多了。
【唐玄宗启用宦官的同时,也破坏了唐初的政治制度。
从唐太宗起,大唐政治制度就是群相集议制度,它以人事更新为基础,统领大唐朝廷政治风格。
如:姚崇灵活善治,宋璟刚正纠风,张说锐意革命……等等,换到今天就是:“三个代表”,全面奔小康等等不同的国家政治目标。
不同的宰相的政治理念,让大唐治国之策不断推陈出新,使国家政治不断涌入新鲜血液,驱陈革弊使大唐重返世界巅峰。
但年老的唐玄宗认为这项制度太过繁复拘束,人事纷叠,于是把轮流做宰相的方法,变成单人萝卜坑。
所以唐玄宗26个宰相中,李林甫任职时间能长达18年7月,远超大唐任何一位宰相】
唐
李林甫?
李隆基神色淡淡:“诸卿可识李林甫?”
能任宰相十八年,定有独特之外,只是不知是真是愚,对大唐有何功绩。
侍中源乾曜出列启奏:“回陛下,臣的姻亲楚国公的侄子便叫李林甫,但...”
他语气迟疑,稍稍抬头望向天幕后又恭敬道:“臣并不能确认他便是天幕口中的宰相李林甫。”
楚国公姜皎?
李隆基把目光落到拜殿中监姜皎身上,就听他道:“陛下,臣侄子是长平王曾孙,其父为李思诲。”
长平王?原来是李氏宗室,李隆基脑海微转,立马浮出长平王李叔良来历:属于唐高祖祖父一脉,按辈分算是他‘叔叔’?
几心急转,他面色露出微笑:“待天幕结束后,将人带来给朕看看。”
如今的李隆基正处于励精图治阶段,知道宰相长期一人担任的害处。
所以他根本不明白天幕中的自己为何要扶持一人长立宰相之位?
天幕说的人根本不是他,他立志要超越太宗,怎么会如此昏聩?
【李林甫能做稳宰相位置十八年,除了唐玄宗不想费心更跌人事关系外,他还有个特点:他比之前的贤相会收敛钱财!
贤相治国水平好,也能约束帝王,如叭叭叭冠军魏征,临终谏言的房玄龄等,他们约束让帝王欲望,让其保持清醒不膨胀,但他们有个致命缺点:财政开源能力不行!】
天幕再次显出一段影像:
唐玄宗的小人像坐在御座上:“朕要赚钱!”
贤相小人像:“陛下陛下,咱们节源吧!”
把朝廷上下官员裁掉一些!
少打点仗,就能节约好多好多小钱钱!
各衙门及陛下你都省省吧,官员们少花些,学习太宗陛下节俭风,朝廷支出就又少一些。
刚刚进谏减少出兵的宰相姚崇,看到天幕影像脸色变得铁青,殿内群臣的目光都悄然落到他身上,可他却无可奈何,只能僵硬着脸继续听着天幕讲解。
天幕轻叹:【当朝廷机构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想要削减的数额是非常有限,唐玄宗无魄力深化改革土地、财税,又想增加财政收入的情况下,必然会遭到贤相拒绝,原因很简单:
他们认为开源财政就意味着对民间剥削,宁愿节流不愿开源。
帝王与贤相的需求不同,让唐玄宗在后期选宰相时,偏向于重理财的官员。
像开元九年首个聚敛宰相宇文融,就是唐玄宗的钱袋子,此类宰相既有正面的开源效果:
如:宇文融拿隐户开刀:三年时间清出户口八十万,并收取十二亿钱补缴钱,此钱数量占据国家财政收入一半,此外还有近九十万亩土地。
也有反面的压迫民生效果:如开办粮食‘常平仓’,把粮食低买高卖,赚取差价等等。
这些聚敛能力强的宰相会顺从,甚至鼓动帝王发展欲望,使帝王能依附他们,从而保障自己地位及荣华富贵。
如唐玄宗严恶宇文融乱结朋党,于是将他贬往他地,但不久后又重新启用了他,谁让他能满足唐玄宗需求呢】
汉
刘彻抬手按了按眉头:宇文融这类官员是把双刃剑,全看君主如何用。
若放到他手中,使用期限不超五年,就该为政事背锅下地狱,根本不会给他们发展壮大的机会。
臣子在位时间长
了,做皇帝的会不安。
唐玄宗居然敢任十八年的宰相,甚勇也!
?想看南漳的《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吗?请记住[]的域名[(
【4.寒门无出路,百姓余死路
隋唐时期处于豪门贵族影响力不断下降,各种新兴势力力求向上的时代。
但新兴势力并不是那么好出头,即便有了科举,但科举试卷并不糊名,从根本上讲就是不公平。
唐共开科举273次,总取士8455人,其中进士6692人,诸科1569人,另有秀才29人。
其中关陇地区的整体录取率,远远高于山东江南士族,到玄宗后期时,朝廷科举更是如同虚设。
并且宰相李林甫,为保证地位不惜贡献出一个成语:‘野无遗贤’。
唐玄宗想招天下之才为大唐出力,结果李林甫上表:诗、赋、论三科举都无人考中,天下的人才都被陛下网尽,所以野无遗贤】
陈雪一脸嫌弃地补刀:【偏偏咱们‘诗圣’杜甫也参加了这届考试,在诗策一道上竟然榜上无名。
不得不说大唐做官的要求还真是高,高到大量不得志的士人只能投奔边关,或是各节度使,以期得到进身之阶。
如投奔安禄山的高尚贫困不得志,多方奔走下始终看不到出路,曾放下狠话:我高尚宁可造反而死,也不愿吃草苟活】
秦始皇:诗圣啊!流下羡慕的泪!
刘彻惊讶:哇!先有个诗仙李太白,现在又有诗圣杜甫,大唐文学如此厉害吗?
他环视殿内,摇头不服:输了啊输了啊!
唐
李世民只觉眼前发黑:身为帝王为何不纳谏听言?
唐玄宗听信谗言之举,岂不说明朝中无谏官敢谏言皇上?
想到此处,他忍不住一拳砸在案上,怒道:“朕常担心个人喜怒而妄加赏罚,所以希望诸卿极力行谏,而唐玄宗却信可笑的野无遗贤,真是昏聩无能!”
他的话群臣无人敢接,只好把注意力集中到诗圣杜甫上:不知后人讲述大唐诗歌?
总觉得大唐诗句似乎非常厉害...
【这也是为什么安禄山起兵次年死后,战乱还延绵七年的根本原因之一,要反大唐的不仅是安禄山,还有无出路的寒门及百姓。
甚至大唐的覆灭,也是因为落第学子黄巢不忿,写下: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率兵对豪门贵族进行物理消灭,三品以上官员全部斩杀,四品以下正常出勤。
自他大乱以后,大唐达成‘取士不问世家,婚姻不问阀阅’的成就】
所有唐朝三品以上的臣子,下意识地摸了摸颈子,确认自己脑袋还在后顿时大怒:“黄巢此人性情残暴,臣请陛下下诏捉拿此獠,明正严法以示朝廷法度。”
而四品以下的官员才庆幸:太好了,自己不是三品官,至少在战乱中自己性命无忧。
他们可没忘那句:天街踏尽公卿骨的诗句。
想到‘踏尽’二字,他们就心生恐惧,长安有多少贵族公卿?
仅玄宗一朝,大唐功臣已有104家,还未包括各地豪门世家...若被黄巢屠尽,长安街头无异沦为地狱。
为了自家老小性命,群臣皆问天幕:黄巢是何人?
可惜他们的疑问没有化为弹幕,天幕仍在不疾不徐地讲述:
【5.汉胡同化问题
汉末以来,河北地区是迎接夷族的第一防线地区,匈奴鲜卑等族南下掠夺或是建国,在河北地区都留下大量的胡人定居。
到隋唐时期,河北地区有着非常浓厚的胡人风俗。
偏偏唐太宗灭突厥后把大量的突厥人安置在河北,后续又有契丹、粟特等归附陪族皆迁徙河北。
并且大唐安置各部并没有化整为零,而是整部安置,武装力量全部保留,把各部的信仰、习俗保留得非常完整。
这使得整个河北胡风对冲中原文化更加严重,河北成了多民族国家的政治中心,其治理更加复杂。
所以河北的节度使必须通晓胡汉事务,精通军事,能征惯战,对大唐忠心,比如班超大佬】
汉
刘庄(汉明帝)笑眯眯地看着班超,打趣道:“看来仲升在后人心中甚重啊!”
还年轻的班超脸上闪过丝丝赫然,作揖道:“臣不敢居功。”
他也没想到自己还能被天幕再次点名,先前神迹讲述大汉篇章时,他以为自己只是后人随口一提,没想到讲述大唐时,自己还能榜上有名。
自己能做到天幕中的成就吗?
班超只觉得胸腔的心跳动得厉害,浑身血液涌上头颅,把脸色染得通红:他要建功立业,他要比天幕中的自己做得更好,他要万世留名!
而其他臣子却是眼含酸意:有甚了不起??不就是名垂青史吗?
他们不嫉妒,真的,一点都不嫉妒!
呜呜呜~陛下,他们也要出使西域!
刘庄听着群臣的自荐,嘴畔含笑:“仲升为咱大汉争光,在后人心中大汉跃于大唐之上。各位卿当展其能,力使后人挂念才是。”
“谨遵陛下之令”
“谨遵陛下之令”
天幕轻轻叹息:【可惜大唐没有班超大佬,只有胡汉习俗都精通的安禄山。
偏偏河北等地又是产粮地区,自汉朝始,河北就成了土地肥沃人口繁茂的地区,遇上气候回暖的大唐后,河北道地储存粮食高达2100万石,关中才814万石,所以当时河北敢宣称:‘天下赋税半出河北’。
当某地经济发展到能首驾齐驱时,当地士子就会寻求对等的政治利益。
但是对于河北民众而言,他们的上升渠道却极为狭窄,其经济水平与政治待遇完全不相匹配。
军事:河北没有折冲府,当地就没免役政策,民众在战场上只能作为后勤军,无法到前线立功建业,失了进勋的机会。
这也是为什么出
身河北的边塞诗人高适,要跑到西域寻求出路的原因,毕竟故乡找不到好工作,只能前往远方寻找机会。
重税:河北大唐高等丝绸产及粮食,每年都需要供于关中,但河北军饷却是粗劣布匹,所得军饷低于其他地区。
相当于今天的北上广把生产利润,以人力的方式运送到西北地区,自己得到的产值却养不活本地人。
土地:因河北土地肥沃,其土地兼并比其他地区更为严重,身处粮食高产区百姓却没有一块立足之地。
民役:河北地处开疆拓土的最前线,朝廷对外扩张征战,往往是把劳役放至河北。
因此河北调发非常严重,用狄仁来的话讲:民众家族被破,全民皆逃,只剩四壁皆空】
汉
作为从关中起家的大汉,刘彻不明白大唐为何要重防河北?
他觑眼细探天幕,结合窦建德起家速度及势力,心中升起一个猜测:后世朝代不再以关中为中心,而是以河北为政治中心?
但不对...刘彻收回目光,搭在案上的手指下意识地胡乱比画:但大唐并没有迁都河北而是安家长安。
那为什么大唐皇室要防备河北地区?
【6.唐玄宗过于自负,杨国忠无能
安禄山反唐举动并不严密,安禄山反前,他的哥哥安思顺豁出命对唐玄宗举报:陛下,安禄山要反。
太子李亨对唐玄宗道:父皇,安禄山要反!
大臣对唐玄宗进谏:陛下,你小心点,安禄山要反!
而唐玄宗呢?】
天幕展出一小段影像:一个花白的老头深情凝望跳胡旋舞的小胖子,吼得气声力竭:“不,山山那么可爱怎么会反?
他只是一个六百多月的宝宝罢了,朕不允许你们污蔑他!
秦始皇撇开眼:污朕双眼。
“呕”刘彻吐了,什么玩意?
李世民握拳大怒:宝宝?
朱元璋仰头:后人来了!
【都说安禄山要反,但唐玄宗就是不听,并反驳安禄山多好啊!他只忠心朕,忠心到太子都不认识。
知道朕爱看胡旋舞,身为胖子的山山苦练舞技,只求朕展颜一笑。
梦见名将李绩、李靖向他求食,就好心立庙,立庙后室生芝草,看看多吉祥。
山山甚至愿意为了朕死,见朕的爱妃无子还自请为养儿,山山就是他的好儿子啊!
那么好的山山他必须全天下为他打call。
在勤政楼用宴时,安禄山可以坐正殿,以示荣宠。
赐温泉宅子,宅内所有物具全由唐玄宗赏赐:绣茸毛毯合银平脱、金铜铰具等等,不限数量,只要宅子造得华丽美奂,就连安府里的米面炭火都由朝廷包揽。
唐玄宗超爱安禄山的,爱到不仅加封他父亲,还要包揽其父家部分什物,好让山山尽孝。
安禄山离开长安时,宰相以下的官员必须亲自相送,让山山感受朝廷情谊】
唐
被迫客串的李绩、李靖二人,非常愤怒,安禄山是何意?
暗指他们后人死绝,所以才托梦给他祈求祭食吗?
李绩准备开口骂人,谁知一抬头就看见天幕显出一张唐玄宗图像,配着一行小字:朕超贤惠的!
瞬间低下头假装自己没看见图像。
他可以假装没看见,可李隆基一朝臣子却噤若寒蝉:天幕,你到底对陛下有多不满?才会如此折辱陛下?
看着天幕上浓妆艳抹的李隆基,李隆基本尊脸色发沉,眸中闪烁着森冷的怒意,浑身杀气弥漫,天幕你欺人太甚,朕乃一国之君被你如此侮辱!
朕要诛你九族!
【如果说这些荣宠只是虚幻,那么让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那就是实打实的实权。
三镇节度使的管辖范围有多大呢?
今天的辽宁、河北、北京、山西及内蒙古南部的辽阔区域,并且此三镇的军马数量又居全国之最。
天宝十一年大唐有戎马八万余匹,其中河东节度使管马1400匹,范阳节度使管马6500匹,平卢节度使管马5500匹,三个节度使共管马26000匹,占全国总马数的32.5%。
安禄山自己私养一万五千马匹,与官方马匹叠加后,安禄山共掌握四万一千匹,赶上大唐朝廷戎马一半。
而此三镇所掌握的士兵总达十三万,其实力居大唐十节度使之首】
天幕再次现出一张舆图,上面写着‘河北’二字,正以手撑头的刘秀看清地势后,蓦地笑出了声:“这不是朕起兵之地?”
他目光移到安禄山的军权实力上,轻叹:“若朕有此实力,朕亦反唐。”
无他,大唐重镇越多,朝廷财政压力越大,即便节度使就地敛财以充军费,其中也少不了朝廷钱粮支持,否则唐皇无力节制各地。
刘秀目光悠悠:难怪后人奇怪大唐为何不早日整理商税,充作朝廷财源补充。
【事实上唐玄宗对安禄山越荣宠,安禄山就越担忧。
作为镇守一方的节度使需要军功展现自己,证明自己对大唐有功,有资格受三镇节度使缓带。
所以三镇在他的掌控下,边境战争仍然频频,即使没有战争,各地节度使仍要主动挑起战争,为自己揽功求得赏赐。
在安禄山的主动诱杀各蕃下,东北边境的各部与大唐始终存在摩擦。
如唐玄宗登基后,下嫁公主与契丹,期望维持两国外交和平,但在大唐边将对战功的渴求下,大唐的边境始终无法安稳,摩擦严重时奚部和契丹,直接将大唐静乐公主和宜芳杀害祭旗,叛离唐朝与之开战】!
汉初由外戚、功臣、皇权三足鼎立,平衡朝廷及各方需求关系,即使汉武帝时期实行集权制,朝廷上仍保持着三方平衡。
但大唐因皇室内部倾轧太过,帝王对宗族外戚猜忌过甚,导致其势力式微,无法帮助皇帝平衡军事及政治。
为弥补其中朝堂权利缺失,自唐中宗起便启用宦
官,作为自己的鹰爪治理江山。
唐玄宗时对宦官更是信任有加,其中出来者更是封为国公,手掌军权政权。
如杨思勖屡屡率军击杀南方各夷族,升为骠骑大将军(从一品),又被封为国公。
整个唐玄宗时期,宦官着紫衣(三品以上)、绯衣(四至五品)者就多达千人,对内为他批阅奏牒文表,对外为他监视各方军事,作为御史监军。
这些宦官因身体原因,多数人的特性是贪财好色,因此众宦官出使诸州时,沿路地方官员总是尽力奉承,唯恐不周。
因为得罪他们,就等于得罪皇权,得罪唐玄宗,因此宦官从某种意义上掌握各地官员的生死。
比如高仙芝被索贿不成的监军边令诚,以‘无故弃守陕郡数百里’、‘贪墨粮饷’的罪名在潼关前线斩首示众】
唐
“后人到底在干什么?”李世民一脚踹翻小案桌,怒道:“按制宦官不得超过三品,唐玄宗竟然给官宦封国公!”
他抬手按住胸口,只觉得心口钝闷难受:着官衣的宦官高达千余人,定为成为朝堂一大势力,且宦官又能通于后宫。
后宫便可利用宦官干政...想到大唐未来局面,李世民身形摇晃,眼前发黑,忍不住落下泪来。
气杀他也。
面对天幕讲述,群臣相顾无言:难道朝廷后期也要出现大汉十常侍?
事实上他们想得太过浅显,大唐后期宦官已经升级为官宦军阀,权势大到直接更换皇帝。
如唐武宗便是宦官仇士良拥立,而唐武宗能从宦官手中夺权,除了朝中大臣相帮外,也是拉拢另一宦官杨钦义,才稳住朝堂撑起大唐江山。
大唐的宦官,比大汉厉害多了。
【唐玄宗启用宦官的同时,也破坏了唐初的政治制度。
从唐太宗起,大唐政治制度就是群相集议制度,它以人事更新为基础,统领大唐朝廷政治风格。
如:姚崇灵活善治,宋璟刚正纠风,张说锐意革命……等等,换到今天就是:“三个代表”,全面奔小康等等不同的国家政治目标。
不同的宰相的政治理念,让大唐治国之策不断推陈出新,使国家政治不断涌入新鲜血液,驱陈革弊使大唐重返世界巅峰。
但年老的唐玄宗认为这项制度太过繁复拘束,人事纷叠,于是把轮流做宰相的方法,变成单人萝卜坑。
所以唐玄宗26个宰相中,李林甫任职时间能长达18年7月,远超大唐任何一位宰相】
唐
李林甫?
李隆基神色淡淡:“诸卿可识李林甫?”
能任宰相十八年,定有独特之外,只是不知是真是愚,对大唐有何功绩。
侍中源乾曜出列启奏:“回陛下,臣的姻亲楚国公的侄子便叫李林甫,但...”
他语气迟疑,稍稍抬头望向天幕后又恭敬道:“臣并不能确认他便是天幕口中的宰相李林甫。”
楚国公姜皎?
李隆基把目光落到拜殿中监姜皎身上,就听他道:“陛下,臣侄子是长平王曾孙,其父为李思诲。”
长平王?原来是李氏宗室,李隆基脑海微转,立马浮出长平王李叔良来历:属于唐高祖祖父一脉,按辈分算是他‘叔叔’?
几心急转,他面色露出微笑:“待天幕结束后,将人带来给朕看看。”
如今的李隆基正处于励精图治阶段,知道宰相长期一人担任的害处。
所以他根本不明白天幕中的自己为何要扶持一人长立宰相之位?
天幕说的人根本不是他,他立志要超越太宗,怎么会如此昏聩?
【李林甫能做稳宰相位置十八年,除了唐玄宗不想费心更跌人事关系外,他还有个特点:他比之前的贤相会收敛钱财!
贤相治国水平好,也能约束帝王,如叭叭叭冠军魏征,临终谏言的房玄龄等,他们约束让帝王欲望,让其保持清醒不膨胀,但他们有个致命缺点:财政开源能力不行!】
天幕再次显出一段影像:
唐玄宗的小人像坐在御座上:“朕要赚钱!”
贤相小人像:“陛下陛下,咱们节源吧!”
把朝廷上下官员裁掉一些!
少打点仗,就能节约好多好多小钱钱!
各衙门及陛下你都省省吧,官员们少花些,学习太宗陛下节俭风,朝廷支出就又少一些。
刚刚进谏减少出兵的宰相姚崇,看到天幕影像脸色变得铁青,殿内群臣的目光都悄然落到他身上,可他却无可奈何,只能僵硬着脸继续听着天幕讲解。
天幕轻叹:【当朝廷机构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想要削减的数额是非常有限,唐玄宗无魄力深化改革土地、财税,又想增加财政收入的情况下,必然会遭到贤相拒绝,原因很简单:
他们认为开源财政就意味着对民间剥削,宁愿节流不愿开源。
帝王与贤相的需求不同,让唐玄宗在后期选宰相时,偏向于重理财的官员。
像开元九年首个聚敛宰相宇文融,就是唐玄宗的钱袋子,此类宰相既有正面的开源效果:
如:宇文融拿隐户开刀:三年时间清出户口八十万,并收取十二亿钱补缴钱,此钱数量占据国家财政收入一半,此外还有近九十万亩土地。
也有反面的压迫民生效果:如开办粮食‘常平仓’,把粮食低买高卖,赚取差价等等。
这些聚敛能力强的宰相会顺从,甚至鼓动帝王发展欲望,使帝王能依附他们,从而保障自己地位及荣华富贵。
如唐玄宗严恶宇文融乱结朋党,于是将他贬往他地,但不久后又重新启用了他,谁让他能满足唐玄宗需求呢】
汉
刘彻抬手按了按眉头:宇文融这类官员是把双刃剑,全看君主如何用。
若放到他手中,使用期限不超五年,就该为政事背锅下地狱,根本不会给他们发展壮大的机会。
臣子在位时间长
了,做皇帝的会不安。
唐玄宗居然敢任十八年的宰相,甚勇也!
?想看南漳的《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吗?请记住[]的域名[(
【4.寒门无出路,百姓余死路
隋唐时期处于豪门贵族影响力不断下降,各种新兴势力力求向上的时代。
但新兴势力并不是那么好出头,即便有了科举,但科举试卷并不糊名,从根本上讲就是不公平。
唐共开科举273次,总取士8455人,其中进士6692人,诸科1569人,另有秀才29人。
其中关陇地区的整体录取率,远远高于山东江南士族,到玄宗后期时,朝廷科举更是如同虚设。
并且宰相李林甫,为保证地位不惜贡献出一个成语:‘野无遗贤’。
唐玄宗想招天下之才为大唐出力,结果李林甫上表:诗、赋、论三科举都无人考中,天下的人才都被陛下网尽,所以野无遗贤】
陈雪一脸嫌弃地补刀:【偏偏咱们‘诗圣’杜甫也参加了这届考试,在诗策一道上竟然榜上无名。
不得不说大唐做官的要求还真是高,高到大量不得志的士人只能投奔边关,或是各节度使,以期得到进身之阶。
如投奔安禄山的高尚贫困不得志,多方奔走下始终看不到出路,曾放下狠话:我高尚宁可造反而死,也不愿吃草苟活】
秦始皇:诗圣啊!流下羡慕的泪!
刘彻惊讶:哇!先有个诗仙李太白,现在又有诗圣杜甫,大唐文学如此厉害吗?
他环视殿内,摇头不服:输了啊输了啊!
唐
李世民只觉眼前发黑:身为帝王为何不纳谏听言?
唐玄宗听信谗言之举,岂不说明朝中无谏官敢谏言皇上?
想到此处,他忍不住一拳砸在案上,怒道:“朕常担心个人喜怒而妄加赏罚,所以希望诸卿极力行谏,而唐玄宗却信可笑的野无遗贤,真是昏聩无能!”
他的话群臣无人敢接,只好把注意力集中到诗圣杜甫上:不知后人讲述大唐诗歌?
总觉得大唐诗句似乎非常厉害...
【这也是为什么安禄山起兵次年死后,战乱还延绵七年的根本原因之一,要反大唐的不仅是安禄山,还有无出路的寒门及百姓。
甚至大唐的覆灭,也是因为落第学子黄巢不忿,写下: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率兵对豪门贵族进行物理消灭,三品以上官员全部斩杀,四品以下正常出勤。
自他大乱以后,大唐达成‘取士不问世家,婚姻不问阀阅’的成就】
所有唐朝三品以上的臣子,下意识地摸了摸颈子,确认自己脑袋还在后顿时大怒:“黄巢此人性情残暴,臣请陛下下诏捉拿此獠,明正严法以示朝廷法度。”
而四品以下的官员才庆幸:太好了,自己不是三品官,至少在战乱中自己性命无忧。
他们可没忘那句:天街踏尽公卿骨的诗句。
想到‘踏尽’二字,他们就心生恐惧,长安有多少贵族公卿?
仅玄宗一朝,大唐功臣已有104家,还未包括各地豪门世家...若被黄巢屠尽,长安街头无异沦为地狱。
为了自家老小性命,群臣皆问天幕:黄巢是何人?
可惜他们的疑问没有化为弹幕,天幕仍在不疾不徐地讲述:
【5.汉胡同化问题
汉末以来,河北地区是迎接夷族的第一防线地区,匈奴鲜卑等族南下掠夺或是建国,在河北地区都留下大量的胡人定居。
到隋唐时期,河北地区有着非常浓厚的胡人风俗。
偏偏唐太宗灭突厥后把大量的突厥人安置在河北,后续又有契丹、粟特等归附陪族皆迁徙河北。
并且大唐安置各部并没有化整为零,而是整部安置,武装力量全部保留,把各部的信仰、习俗保留得非常完整。
这使得整个河北胡风对冲中原文化更加严重,河北成了多民族国家的政治中心,其治理更加复杂。
所以河北的节度使必须通晓胡汉事务,精通军事,能征惯战,对大唐忠心,比如班超大佬】
汉
刘庄(汉明帝)笑眯眯地看着班超,打趣道:“看来仲升在后人心中甚重啊!”
还年轻的班超脸上闪过丝丝赫然,作揖道:“臣不敢居功。”
他也没想到自己还能被天幕再次点名,先前神迹讲述大汉篇章时,他以为自己只是后人随口一提,没想到讲述大唐时,自己还能榜上有名。
自己能做到天幕中的成就吗?
班超只觉得胸腔的心跳动得厉害,浑身血液涌上头颅,把脸色染得通红:他要建功立业,他要比天幕中的自己做得更好,他要万世留名!
而其他臣子却是眼含酸意:有甚了不起??不就是名垂青史吗?
他们不嫉妒,真的,一点都不嫉妒!
呜呜呜~陛下,他们也要出使西域!
刘庄听着群臣的自荐,嘴畔含笑:“仲升为咱大汉争光,在后人心中大汉跃于大唐之上。各位卿当展其能,力使后人挂念才是。”
“谨遵陛下之令”
“谨遵陛下之令”
天幕轻轻叹息:【可惜大唐没有班超大佬,只有胡汉习俗都精通的安禄山。
偏偏河北等地又是产粮地区,自汉朝始,河北就成了土地肥沃人口繁茂的地区,遇上气候回暖的大唐后,河北道地储存粮食高达2100万石,关中才814万石,所以当时河北敢宣称:‘天下赋税半出河北’。
当某地经济发展到能首驾齐驱时,当地士子就会寻求对等的政治利益。
但是对于河北民众而言,他们的上升渠道却极为狭窄,其经济水平与政治待遇完全不相匹配。
军事:河北没有折冲府,当地就没免役政策,民众在战场上只能作为后勤军,无法到前线立功建业,失了进勋的机会。
这也是为什么出
身河北的边塞诗人高适,要跑到西域寻求出路的原因,毕竟故乡找不到好工作,只能前往远方寻找机会。
重税:河北大唐高等丝绸产及粮食,每年都需要供于关中,但河北军饷却是粗劣布匹,所得军饷低于其他地区。
相当于今天的北上广把生产利润,以人力的方式运送到西北地区,自己得到的产值却养不活本地人。
土地:因河北土地肥沃,其土地兼并比其他地区更为严重,身处粮食高产区百姓却没有一块立足之地。
民役:河北地处开疆拓土的最前线,朝廷对外扩张征战,往往是把劳役放至河北。
因此河北调发非常严重,用狄仁来的话讲:民众家族被破,全民皆逃,只剩四壁皆空】
汉
作为从关中起家的大汉,刘彻不明白大唐为何要重防河北?
他觑眼细探天幕,结合窦建德起家速度及势力,心中升起一个猜测:后世朝代不再以关中为中心,而是以河北为政治中心?
但不对...刘彻收回目光,搭在案上的手指下意识地胡乱比画:但大唐并没有迁都河北而是安家长安。
那为什么大唐皇室要防备河北地区?
【6.唐玄宗过于自负,杨国忠无能
安禄山反唐举动并不严密,安禄山反前,他的哥哥安思顺豁出命对唐玄宗举报:陛下,安禄山要反。
太子李亨对唐玄宗道:父皇,安禄山要反!
大臣对唐玄宗进谏:陛下,你小心点,安禄山要反!
而唐玄宗呢?】
天幕展出一小段影像:一个花白的老头深情凝望跳胡旋舞的小胖子,吼得气声力竭:“不,山山那么可爱怎么会反?
他只是一个六百多月的宝宝罢了,朕不允许你们污蔑他!
秦始皇撇开眼:污朕双眼。
“呕”刘彻吐了,什么玩意?
李世民握拳大怒:宝宝?
朱元璋仰头:后人来了!
【都说安禄山要反,但唐玄宗就是不听,并反驳安禄山多好啊!他只忠心朕,忠心到太子都不认识。
知道朕爱看胡旋舞,身为胖子的山山苦练舞技,只求朕展颜一笑。
梦见名将李绩、李靖向他求食,就好心立庙,立庙后室生芝草,看看多吉祥。
山山甚至愿意为了朕死,见朕的爱妃无子还自请为养儿,山山就是他的好儿子啊!
那么好的山山他必须全天下为他打call。
在勤政楼用宴时,安禄山可以坐正殿,以示荣宠。
赐温泉宅子,宅内所有物具全由唐玄宗赏赐:绣茸毛毯合银平脱、金铜铰具等等,不限数量,只要宅子造得华丽美奂,就连安府里的米面炭火都由朝廷包揽。
唐玄宗超爱安禄山的,爱到不仅加封他父亲,还要包揽其父家部分什物,好让山山尽孝。
安禄山离开长安时,宰相以下的官员必须亲自相送,让山山感受朝廷情谊】
唐
被迫客串的李绩、李靖二人,非常愤怒,安禄山是何意?
暗指他们后人死绝,所以才托梦给他祈求祭食吗?
李绩准备开口骂人,谁知一抬头就看见天幕显出一张唐玄宗图像,配着一行小字:朕超贤惠的!
瞬间低下头假装自己没看见图像。
他可以假装没看见,可李隆基一朝臣子却噤若寒蝉:天幕,你到底对陛下有多不满?才会如此折辱陛下?
看着天幕上浓妆艳抹的李隆基,李隆基本尊脸色发沉,眸中闪烁着森冷的怒意,浑身杀气弥漫,天幕你欺人太甚,朕乃一国之君被你如此侮辱!
朕要诛你九族!
【如果说这些荣宠只是虚幻,那么让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那就是实打实的实权。
三镇节度使的管辖范围有多大呢?
今天的辽宁、河北、北京、山西及内蒙古南部的辽阔区域,并且此三镇的军马数量又居全国之最。
天宝十一年大唐有戎马八万余匹,其中河东节度使管马1400匹,范阳节度使管马6500匹,平卢节度使管马5500匹,三个节度使共管马26000匹,占全国总马数的32.5%。
安禄山自己私养一万五千马匹,与官方马匹叠加后,安禄山共掌握四万一千匹,赶上大唐朝廷戎马一半。
而此三镇所掌握的士兵总达十三万,其实力居大唐十节度使之首】
天幕再次现出一张舆图,上面写着‘河北’二字,正以手撑头的刘秀看清地势后,蓦地笑出了声:“这不是朕起兵之地?”
他目光移到安禄山的军权实力上,轻叹:“若朕有此实力,朕亦反唐。”
无他,大唐重镇越多,朝廷财政压力越大,即便节度使就地敛财以充军费,其中也少不了朝廷钱粮支持,否则唐皇无力节制各地。
刘秀目光悠悠:难怪后人奇怪大唐为何不早日整理商税,充作朝廷财源补充。
【事实上唐玄宗对安禄山越荣宠,安禄山就越担忧。
作为镇守一方的节度使需要军功展现自己,证明自己对大唐有功,有资格受三镇节度使缓带。
所以三镇在他的掌控下,边境战争仍然频频,即使没有战争,各地节度使仍要主动挑起战争,为自己揽功求得赏赐。
在安禄山的主动诱杀各蕃下,东北边境的各部与大唐始终存在摩擦。
如唐玄宗登基后,下嫁公主与契丹,期望维持两国外交和平,但在大唐边将对战功的渴求下,大唐的边境始终无法安稳,摩擦严重时奚部和契丹,直接将大唐静乐公主和宜芳杀害祭旗,叛离唐朝与之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