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 第483章 朝会,宣政!

第483章 朝会,宣政!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关键时刻,李学秀一箭射出,正中袁宗第拿刀的胳膊。

袁宗第的亲兵们也反应过来,纷纷抱住其胳膊腿儿,劝说起来。

“将军,何至于此啊!”

“西安城破又怪不得将军,将军何需谢罪?”

“老话儿说得好,好死不如赖活着呀。”

亲兵们劝说的话并非都中听,但袁宗第对于自刎谢罪之事本就有所犹豫。

说到底,他是底层出身,于这吃人的乱世闯荡多年,好不容易活到今日,深知生命之可贵。

方才自刎已经是耗尽决心,如今被劝,真的再难做出类似决定了。

索性叹了一声,坐下来不再说话。

郭升、李学秀稍稍商量,便分出一部分人手看住袁宗第及其亲兵,又分派人手去打开东城门,迎接崋军入城···

乾元三年,四月初七。

崋军攻西安。

不战而下!

此后,西安府崋军又兵分两路,相继拿下延安府、庆阳府、延绥镇大明边镇之一、平凉府、宁夏镇。

最西边的常备军第七师则拿下了巩昌府、岷州卫、洮州卫的几乎全部地区。

至五月下旬。

原大明陕西布政使司,除甘肃行都司外,便只剩临洮府及巩昌府、岷州卫、洮州卫少数关塞,仍为顺军所有,其余地方都被崋军攻取。

必须说明的是,在明朝中后期明廷虽然设有甘肃巡抚之职,但并没有甘肃布政使司——甘肃真正与陕西分割开,被划分为一个省,是在后世历史上清康熙朝的事。

此时,顺军虽然没能如李岩最初计划的一般,守住巩昌府的安定、陇西两座重要城池,却将首阳关、梅川关城、羊撒关掌握在手中,使之成为防御崋军的重要关塞。

所以,此番还不能说崋军拿下了原大明陕西布政使司全境。

不过山西布政使司,却是真正全境都被崋军拿下了,由此成为大崋行省之一。

时间进入六月,天气变得炎热。

再加上之前攻下的地方多溃兵、贼匪,需要尽快平定,大崋便停止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崋、顺之间的战事,也就此告一段落。

···

乾元三年,六月十六。

南京。

早上六点多,一位位朝臣便来到了紫禁城。

因为今日乃半月一次的朝会。

在前明时,朝会有三种:大朝、朔望朝、常朝。

大朝会重大节日召开,如每年正旦、冬至、皇帝生日等,基本上在京七品以上的官员都要参加。若是与祭祀相关的日子,还需穿着繁琐的祭服。

且一场大朝会往往会耗去一天时间,可谓十分麻烦。

朔望朝好些,只是要求在京朝官参加,着装上也只是穿公服。

但早上两三点就要起来,五点之前到紫禁城午门等候。

一般而言,大明朔望朝在六点就开始了。

又因为文武百官人数众多,所以须得在六点前,按鼓声指示,次序而入,至奉天殿等候皇帝驾临。

至于常朝,也即是常言的早朝,则全看在位皇帝喜好。

遇到勤政又精力充沛的皇帝,如洪武,那就是每天凌晨三四点起来上班。

如果遇到懒政的皇帝,如万历,朔望朝不参加都没事,常朝更是近乎于无,简直不要太舒服。

刘升建立大崋后,常朝直接取销了,以各种临时大小会议替代。如此,君臣处理大小军政事务会更加灵活、快捷,显著提升了行政效率。

同时,前明()

的大朝会、朔望朝制度虽予以保留,却也有所改变。

如大朝会流程、仪式等更加简单,要求参加的官员更少。

朔望朝日期改为每月初一、十六,且正式开朝时间延迟到了七点——刘升原本是想延迟到八点的,后来了解到朔望朝事情繁多,时间短了不够用,这才选择七点。

即便如此,也比前明晚一个小时。

如今日,文武百官参加朔望朝,即便住得稍远些,也只需四点多起床即可。若住得近,动作麻利的,五点多起床也不是不行。

<divcss="ntentadv">

且一个月只有两次,不会让官话们因朝会无精打采一整天,耽搁了各部司的事务。

在前明,大朝会一般由礼部、鸿胪寺主持流程,朔望朝则只由鸿胪寺负责。

而在大崋,鸿胪寺负责外交事宜,对内礼仪问题就都交给了礼部。

在前明,朔望朝、早朝都有一套流程,且比较复杂。

以早朝为例。

第一个流程是鸿胪寺奏报入京谢恩、离京请辞的官员,皇帝听完,会选择召见一些官员入殿觐见,乃至聊几句。

至于皇帝不见的,也需在殿外、乃至午门外,遥行三拜九寇之礼,才算结束。

刘升把这一套都给省了,几乎是按照后世来,不论是入职、离职、离京什么的,到有进行申请、报备即可。

前明朝会的第二个流程是当朝宣报边关奏报及各地重大民政事件,好让一些臣子知晓。

在大崋,这一步也被刘升给省了——在他看来,这就是***。

不是说***完全不需要,而是拿到朝会来太浪费时间。

在大崋,这类事一般先传到刘升这边及有关部司,然后会视情况,以正式文件通报给该知晓此事的其他部门及官吏。

这无疑节省了朝会时间,提高了行政效率。

只是,这种办事方法不仅很耗费纸张,而且对印刷技术有一定要求——明初乃至更早的朝代,选择在朝会上办这类事倒也不是毫无缘故。

不过,明末造纸工艺、印刷工艺本就比较发达了,刘升带来了后世的造纸、印刷工艺,令相关技术水平显著提高,自然可以用更高效的行政方式处理政务。

前明朝会第三个流程是“奏事”。

如何奏事也有“程序”。

按例,奏事官员得先咳嗽一声,让其他官员明白,他要出列奏事了,以此避免两个人同时出列的尴尬。

当然,仅靠咳嗽肯定是没法完全避免的,有时官员甚至会故意抢先,这个时候就得由鸿胪寺或通政司官员负责引导了。

奏事时,需要在御前跪下,拿着奏章大声宣读。

然而,有的官员官话不标准,或者因各种原因声音不够洪亮,无法让皇帝和其他臣子都听到,这个时候就又得鸿胪寺或通政司官员出面了——代读。

所以,在前明鸿胪寺、通政司的朝官,一般都是长得帅兼具大嗓门。

在刘升看来,奏事这一流程,不仅使得参与朝会的官员都有了对某事的知情权,甚至还有了参议权——这也是后来明朝御史什么事都能掺和一手的原因之一。

刘升希望大崋官员如后世那般,各司其职,而不是每个官员什么都管,而实际又可以都不管。

所以,在大崋朝会中,奏事这一流程也被取消了。

前明朝会的三步走流程都没了,那大崋还开朝会干啥?

就干一件事。

宣政!

当着与会文武百官的面()

,正式宣布一些朝廷的政策,或下达一些圣旨,进而昭告天下!

用后世的话来讲,也可以称之为工作总结、公告,等等。

比如这次朝会,主要便是宣布对灭顺之战及龙门川一战主要将领、官员的封赏——

“常备军第二师师长、安东县公彭有义,进爵为雁门郡公!”

“常备军第四师师长、襄阳县侯沈万登,进爵为武都县公!”

“常备军第七师师长、鲁阳乡侯文囿,进爵为陇西县侯!”

“亲卫军骁骑卫师长、白马乡侯李荣光,进爵为咸宁县侯!

“亲卫军虎贲卫第二旅旅长、忠勇伯周兴,进爵为长武乡侯!”

“···”

随着一道道圣旨通过此次朝会下达,从三月下旬道五月下旬的多场战役中立下足够功劳的将领、官员都受到了封赏。

加官进爵的同时,还有金银绸缎等财货赏赐。

至于普通将士的嘉奖、赏赐,以及死伤将士的抚恤,早在四月初就通过有司去做了,如今已完成了大部分。

只有少数将士家乡偏僻,路途遥远,赏赐、抚恤送达还需要些时间。(本章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