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对中国战略变化的原因
嘉仁天皇每一次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明治天皇临死前所说的每一句话,特别是依然还萦绕在自己耳边,父亲细细的分析日本各大势力的的实力和重要人物,这些人,都被他这些年清楚的记在心里,想起刚才自己竟然一头火热的,竟然忘记了,自己竟天真的以为这些人就将会像自己手中的利刃那样,可以随处砍伐杀戮,可是,现在却是被桂太郎刚才的回答,可是无情的浇醒了,是啊,连伟大的父亲都无法完全的控制住这些人,更何况现在才登上天皇位置的自己。看来,自己还真是有些异想天开了。
不过,嘉仁天皇还是不会轻易的灰心的,在他看来,其实强势的手下,有时候不失为一个更加好的助手,至少在很多事情,可以放手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和权利去对外扩张,这样一来自己喝皇室就可以隐身在幕后,遥控日本乃至亚洲的局势发展,遥望欧洲这个世界最强大国家集团群发展的所在了。
想到最近越来越多西方人热衷于讨论中国和日本的关系,甚至这股风潮也已经刮到了中国和日本来了。各种版本都有,大体上是因为中国的衰弱和日本的崛起,这就是根本的所在。对于这些各种的版本,嘉仁天皇只能够轻轻的一笑视之。
在这些年的东亚关系发展中,中日关系的历史叙述常常伴随着中国屈辱史和日本的扩张史之间。这种这样的评判可以说是一种不偏不倚的说法,可是。一国之辱是他国扩张造成的,幻之而言,其实,现在的日本最多也就是在台湾问题上,以及朝鲜这个中国的属国上跟中国摊牌而已,其余的,只不过是英国法国等西方大国在跟中国打交道而已,当然了,嘉仁天皇也想着,加入到这些大国的行列之中。早日实行到对中国随意入侵的地步。
不过。这些进程早已经展开多年了,只不过不是明目张胆怕引起其他强国的注意而已。
嘉仁天皇不想再继续刚才那个显然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话题们,于是转移到其他的地方。嗯,他已经选到了一个好问题了。中国。
“由于中国现在南北明显的对立而引发的激烈抗争。使得其国内政治争斗虽然表面看上去风平浪静。可是,只有熟悉内幕的人,哪一个不知道。现在的他们正在进行着激烈的争斗啊,因此,现在的他们,进而他们绝对无法兼顾其他,这些只要在外交问题上,就可以看得懂许多的东西。
袁世凯的北洋政府虽然号称是正宗的国家最近主要机构,事实上,他们也是最强大的实力团体,他们已经掌握了东北的一部分,就爱上大蒙古以及山西、陕西西北华东华中等部分,这已经让袁世凯差不多占据整个中国几乎一半的领土,剩下来就有华西的黎元洪领导下的共和党治理的陕南、湖北、川东、重庆等;宋教仁、黄兴领导国民党在湖南、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包括海南),以及鲁迅领导下的共中党在江西、福建、浙江以及江苏长江以南的部分。
还有一些还不算上台面的中小势力,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注意的,这么多的势力,已经绝大的阻止了中国跟我们能够较劲的制约。而名义上北洋政府的袁世凯这位总统既没有明确的;领导政策指导,也缺乏了把握主动权的热情,本来最有把统一中国的他,却是因为自恃年龄渐大,竟然有了守财奴的样子,选择守护号一亩三分天过一辈子的想法。”
“陛下说得没错”西园寺公望这时候也道:“西面的黎元洪是个具有野心的人,可是,他的位置,注定了,他们的争霸雄心,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我觉得,似乎很难有机会。剩下的,其他两个倒是不错,很有可能”
嘉仁天皇倒是被西园寺公望这么一说来了兴趣,向伊藤博文问道:“伊藤君,你觉得呢?你会看好哪一个,毕竟真正的要说起来,这里的人,就只有你对中国最熟悉了,要不是当年对于中国的态度把握得那么好,现在的朝鲜说不定还继续的躺在中国人的怀中也说不定呢?”
伊藤博文是一个非常具有斯文人气质的人,至少,很多人如果不清楚他的事迹的话,绝对会在不经意的,会被对方的外貌给骗到,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竟然主持了日中甲午战争。这可是日本近代崛起最具象征性的事件啊。可以说,在座的人也都明白,这伊藤博文的地位,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绝对是日本的民族英雄,同时也将会是中国朝鲜等国最厌恶的人物之一。
想到这,伊藤博文又看了看旁边的山县有朋,这家伙也是不赖,虽然很多时候不是他出面,可是当年可是由他来直到日俄战争的,最后更是直接的战而胜之,一战而让欧洲列强也心惊不已,可以说,这两人就是日本的双宝,是除了明治天皇之外最具声望的人之一。就算是后来俄后学末进桂太郎和西园寺公望也难以及其项背。
回过来,他又想到日本内部。
由于中国的内乱开始,跟俄国的战争胜利,这使得日本得到了一个天赐的良机得以发展自己。再者,鉴于西方各国内斗不已而不把目光朝外,于是远东势力削弱了不少,至少除了西班牙之外,其他诸如英国德国法国却是减弱了不少。
故而,最近这几十年来已经形成庞大规模的军部、和内阁元老院决定放手进行扩张政策。
故而,最近发生的战事就已经有了正当的理由了。西园寺公望三次内阁、山本的组阁、桂太郎内阁,这些人的内阁,已经让日本格局发生了以前只有山县有朋和伊藤博文的双雄记变化,组编成了多方巨头。
这一时期,也让日本更加的具有政治激烈争斗化,而这种争斗的最后结果就是,日本对中国发生了政策的变化。(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