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智能工厂 > 第一百三十三章 建军计划(二更)

第一百三十三章 建军计划(二更)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神圣不朽的党员”是一群以“**”为名义,实际上却是一群遵照孙逸仙命令而不择手段排除异己的党徒。是一支在苏俄红门帮助下成立的由孙逸仙来领导的宪兵武装力量,专门以恐怖的手段对待组织内外的敌人。

因为还在筹建之中,所以并没有大肆的宣扬出去,外界更没有受到任何有关这个组织的信息。但毫无疑问,从德科伯口中吐露出来的这个信息,可信度相当之高。在周华的解释下,钟泱也明白了这个组织存在的真意。

孙逸仙一生有奶便是娘,当年和日本签定中日盟约,拿着日本“友人”的资助奋力地上蹿下跳,组织汉奸军背依日本的势力,侵占中国在山东的基地以及进攻中**队。之后更是签定了中日盟约,几乎是打算全面把中国变为日本傀儡国。名义上说得倒是漂亮,日本全面帮助中国实行“改革”,至于这个“改革”的内容,就很值得推敲了。

灭亡中国的21条,袁世凯这么肆无忌惮的头号大军阀,在他领导下的北京政府尚且不愿意接受这种苛刻的条款。可是袁不接受有人接受啊,孙逸仙全部答应了下来,甚至还变本加厉。承诺满洲是日本的利益圈,这种条约可是白字黑字的签了下来的。

但很幸运,他这么瞎折腾最后还是没能成功,落得惶惶如丧家之犬这个结局。到了现在,却又勾搭上了苏俄,以出卖蒙古引进红门主义的方式来获取苏俄的支持,这个所谓“神圣不朽的党员”组织,明显就是参照着苏俄的政治部。

其实根据钟泱通过各方渠道收集来的信息,此时的苏俄看中的不是孙逸仙,而是吴佩孚和陈炯明,只不过这两人都认为红门主义赤色势力将要祸害中国,以不适合中国体制为理由拒绝了苏俄的帮助,这才让苏俄红门看中了主动迎上来的孙逸仙了。

孙逸仙可从来是不什么民主和共和之父,他一生都在为实现自己的野心而不懈努力着,并且从来不择手段。他是中国的列宁,近代版本的石敬唐和吴三桂。他的极左思想类似于红门主义,虽然程度还没那么高。他和民主共和没有半点关系,他是中国苏俄赤化体制下的党国之父,**之父。事实上从同盟会开始,他就开始为打造一个领袖极权的国家而不折手段,不惜出卖任何国家和民族利益,什么都在所不惜。

事实上孙逸仙从民国初年开始从来就没有尝试过民主共和的方式建过国过,所谓临时大总统是湖北浙江方政治斗争,暂时扶上去的结果。辛亥**的成功和孙逸仙更是没有任何关系。那些都是地方立宪派和保皇派的功绩,**党的势力是陈其美杀光光复会篡夺的。

就连被迫退让总统之位给袁,也是同盟会内部四分五裂的结果,而不是什么孙逸仙出于民主共和去退让的结果。这是他无可奈何的选择,也是他在出卖蒙古东北获取日本扶持没有成功后被迫的选择。宋教仁究竟是孙逸仙杀的还是袁杀的都大成疑问,孙逸仙在民初从来就没有扮演过什么老实的角色,而是一贯的暗杀破坏,试图武力推翻所有的民主政府。

所幸袁大头死得早,不然还要继续为许多孙逸仙干的坏事背黑锅。至于那些在袁死之后被刺杀的政要人物,通常也是由孙逸仙的对手顶罪。不得不感叹啊,有孙逸仙的地方就有海量刺杀案件,这些**党认定的“凶手”和“主谋”在对待其他人的时候却从来没有用过刺杀这种不入流的方法,实在是不得不让人感慨历史的巧合。

钟泱清楚的知道,孙逸仙所谓的国家,就是他做领袖的国家。只要这个领袖不是他,政权不是由他来进行**,那么其他方式,哪怕再民主再共和,他也一律要推翻。为达到这个目的,他是一切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都可以出卖的。

正是因为明白,所以他才让周华是可取注意**党的动向。这一次有组织的恐怖袭击,绝对不止是吓唬吓唬陈炯明的省政府那么简单。

看完了整份供词,钟泱的心情却也好不起来:“没有其他更多的情报了吗?”他所担心的不是还呆在广州市内的残余分子,而是当前广州的周边局势。只要孙逸仙那一撮人还没死,新麻烦肯定是会不断的到来。

“已经使用了自白剂,暂时问不出更多的东西了。剩下的事情,就是第六研究所的工作了。”周华也显得很无奈,情报部门的工作效率还是无法满足古文会的整体需要,不过事情总要一步一步来,一个刚成立了不到2年的组织,由现在的成就就已经很不错了。

“密切注意孙逸仙和**党的举动,尤其是盯着苏俄和日本”对于当前的态势,广东简直可以说是危若累卵,钟泱的根基就在这里,由不得他不小心应对。

“是,我这就去办。”周华也知道事情的重要性,自是不敢懈怠。得到了钟泱的明确指示,他也应声而退,回到情报总部处理具体事务去了。

看着周华离开的背影,钟泱也摇头叹息,此人的才干是有的,但心性不定。在他刚进屋子里的时候,钟泱便从周华的眼睛读出了阴暗和郁愤的负面情绪。倒不是对组织有所怨恨,而是因为接触太多黑暗的阴影,到现在更是深受那种气息的影响。

钟泱可不希望一个得力的助手变成一只疯狂地野兽,所以也在思考着如何去解决这种心理方面的问题。西方的心理学无疑是不合适的,东方的玄学到还值得一试,钟泱打定了在情报组织内部开展玄学补习班的决定。

古文会需要的是一群冷静而懂得控制情绪的情报工作者,而不是一群在阴影中被恶念所吞噬的的暴徒。

不过目前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开办正式的军校,以应付越来越庞大的军事组织架构。因为紧张的局势随着孙逸仙的离开而暂时平复了下来,南沙民团也取消了紧急征召令,许多无志于参军的工人都离开了民团,返回了工厂。

但南沙民团的人数并没有减少,反而是扩张到了2万人,不过战斗力下降确实是真的。因为新加入的队伍人数达到了一万三千余人,原本的南沙民团,大多数的工人职业者都无意从事军职。

主要的原因在于工人的工资并不低,当兵所领到的薪水没并有绝对的吸引力。基本上原来的一万二千人只留下了七千人不到,而且这其中有许多原本就是镇卫队的成员。新加入的人,大多是出身于农民阶级,以及上次乱局之中招降的民军。他们这些人普遍的素质不高,无法胜任大多数的军事训练。

甚至于识字教育和纪律培养,都要从头做起。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优点,因为原本的困苦生活,他们在意志上比工人阶级要好,也更容易被煽动和驱使。

南沙地区的工人因为工资是有最低薪酬标准的,所以工厂和企业也不能过分的压低工人的薪酬。凡是和天宇集团合作的生产商,在这方面都必须遵照天宇集团的要求,在合理的范围内提高工人的薪资水平。

但也正因为如此,许多人并不愿意去当兵,相比于工人这个环境稳定的职业,参军的风险太高了。如果不是活不下去,他们是不会有人愿意去做的。指望他们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不现实的,所以钟泱才会把征召士兵的对象投在了农民阶级身上。

一个人的生活越是困苦越是不堪,他就越敢去拼搏,因为他已经没有可以失去的东西了。只要再配之以合适的思想洗脑,完全可以把这种不怕死的信念转换成不要命的战斗意志。

至于那些俘虏过来的民军,只要把当中的骨干提取出来,剩下的那些被煽动的暴民也是可以实行改造的。无非就是看整个南沙民团的组织体系在利益分配方式上对他们有没有吸引力罢了,钟泱和古文会,在这方面都有着自信。

但首先的,就是必须先建立一所专门的军校,借以培养大量合格的军官阶层,不一定非要要出元帅级别的军事天才。但是一个系统化理论化的军事人才摇篮,是军队正规化发展的必须,随着军队体系结构的不断扩充,合格的士官阶层需求越来越旺盛了。

而原本的玄铁保安公司以及南沙民团组织部,都难以胜任这样的工作,南沙军校的设立已然到了不可再拖的程度。

这不但只是王立文的建议,更是整个古文会所需要建立的一套军队架构。陈炯明在治军方面,仍旧没有脱离旧时代的藩篱,依靠将领的个人魅力来塑造军心,使得粤军的好与坏完全寄托在了主将一人的身上。邓铿的确是很有才能,把粤军第一军建成了铁军,战斗力为人称颂。

但问题也很突出,主将的安危对军心影响太大,无法适应多变的战争节奏。想当日,邓铿被刺,陈炯明居然无法指挥军队,以至于不得不退守梧州,将大好的广东让给了**党。这种情况,是钟泱无论如何也要避免的。

这种旧时代体制的军事组织,根本难以胜任保卫古文会的任务。钟泱想要真正的立足中国南方,必须要一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军队。士气高昂,组织严密,无惧牺牲,冷酷无情,最重要的是,必须要毫不犹豫的服从命令。即使高级军官阵亡了,下一级的军官也可以迅速顶上,不至于因为将领的阵亡而导致军心浮动的情况出现。

成立南沙军校,是天宇集团建军计划最重要的一环,趁着和粤军合作的蜜月期,正好做这样的一件事。当然,因为陈泽本人并没有什么政治名望,所以想要靠这样一所私人承办的军事院校来吸引中国的青年天才们,是很不现实的。

想要招收到十分出色的军事人才的确很难,但钟泱却丝毫不在意。古文会所一直在努力的,就是建立一个个合理而又稳固的体系。正确的体系本身就有着筛选和培养的功能,拥有的是一种整体的统合力量。

这样一种体系的整合,对于顶尖人才的需求却并不迫切。当代的军事问题,原本就不似古代那样带有太多的运气成分。工业**之后的战争,更看重彼此间的整体实力,包括了工业产能和社会分配模式。

至于战争,也开始着重于士兵培训、装备性能、作战意志、后勤补给等等许多细致而又繁琐的层面。军校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大批量的培养出各个方面的军事管理人才,以供战争的消耗。。.。

更多到,地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