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深不可测的男人
文登县有的是闲人,光是被充作苦役类似金陵三犬这样的就有四五百号,沐皙一声令下命苦役在翠环山深挖枯井,修建塔楼。讀蕶蕶尐說網
迁徙过来的百姓开始修码头和军营,当地百姓则被动员扩建加厚加高文登县城墙,至于要塞得等仔细选址后才能动工。
刘公岛上如愿抓到所谓海匪四十六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经连夜审讯不过是些渔民而已,偶尔扮作倭寇吓唬本地官吏百姓。
徐灏和凝雪等人乘船来到岛上时,立即被刘公岛的原始风貌给吸引了,整个岛屿完全被森林所覆盖,峰峦叠嶂苍翠欲滴,就好似书中所描述的海外仙山一样。
最舒服的是气候宜人,九月天气很闷热,而这里却很凉爽,就是空气中的湿度太大令人有些不习惯。
沐皙保护女眷四处观赏游玩,徐灏等人沿着沙滩朝着一处高台走去。
里长无不自豪的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原本这里世代居住着数百口岛民,朝廷下令禁海后统统迁走了。”
“把人都给迁回来吧,岛上需要渔民。”
徐灏低头俯视着脚下的石子路,抬头看着远处的残桓断壁,问道:“那是什么朝代遗留下来的古城墙?”
里长摇头道:“小人也不清楚。”
杨士奇解释道:“县志里都无记载,下官推测大概是春秋战国遗迹。”
徐灏叹道:“想祖先都在此修建城墙要塞以抵御海外异族,而我等后人岂能把土地白白双手奉送给外族?陛下禁海是为了防范倭寇,百姓可以后撤,军人岂能退后忍让?总之这里真乃天赐良港,军营码头要选在本岛了,对了杨大人可知大海对面是什么地方?”
杨士奇笑道:“史书上有记载,乃是朝鲜国和倭国。”
“不错,倭国能来为何我水师就不能去造访?起码得勒令倭国国主协助我大明水师剿灭倭寇,而朝鲜国身为我大明臣属,年年派使节团进京朝贡,走海路无疑比走陆路快捷许多,其实朝鲜一样饱受倭寇搔扰,我大明身为宗主,就有扶弱锄强之义务。”
“先生高见。”
正当杨士奇和里长等人听的津津有味的时候,徐灏却压抑住满肚子的倾述欲-望,点到为止,因此时并非讲解关于海权和禁海弊端的时候。
杨士奇对此并非一无所知,想明朝继承了侵略成姓的元朝和航海贸易发达的宋朝,对于海洋之广阔,周围有多少异域国度不可谓不了解,就算大明百姓也知道诸如安息天竺暹罗吕宋南越倭国等等,谁家没使用过几件外国来的东西?更知道遥远的波斯等国。
问题是正因为和海外有了广泛了解和联系,明初时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早在唐朝时就一直是沟通外国的重要港口,经过元朝百年统治,那时百姓对外国人都早已习以为常。
可是对朱元璋这位有着极强掌控欲的帝王来说,不能忍受百姓脱离官府自行其是,这从制定各行各业的世袭制度和严格的户引制就可见一斑了。而且华夏九州大地实在太大,人口物资等各方面都不缺乏,加上北方大敌,足以令帝王为治理国事焦头烂额之余,熄了征服海外所谓不毛之地的雄心壮志。
还有一点是朱元璋以史为鉴,他认为北方游牧民族总是会随着汉家文明的发展而发展,明朝火器就是借鉴的元朝,而元朝还不是从宋朝手里抢过来的?
海外之地鞭长莫及,自古又不归属华夏,或许朱元璋不想养虎为患,使得大明将来有一天会腹背受敌,也怕汉人迁徙海外造成割据一方,因此以倭寇为借口下令禁海,分别在洪武三年,七年,十四年,二十年,二十四年连番下旨全面海禁,所谓‘寸板不得入海’,受此影响连各国进贡的途径都被堵住了。
如此短短二十来年,大明百姓对外国人即失去了了解,又因不了解而心生恐惧,以讹传讹的代价,遂使得区区十几个倭寇就能撵的上千农夫官军抱头鼠窜。
洪武年间倭寇无非就是禁海借口而已,事实上明朝初年哪来的那么多倭寇?而是随着连年禁海官逼民反,大批渔民下海沦为了海盗,朱元璋的禁海之策适得其反。
刘公岛就有一伙乘坐一首破海船远隔重洋辛辛苦苦而来的浪人,抵达时早已又饥又渴的半死不活,结果被渔民给统统宰了,把衣服扒下来作为吓唬百姓之用。
此时船员们正在往岛上搬运大明火器,十四门这时代威力最大的洪武铁炮,黑黑圆圆全长一米,前细后粗有一对执耳和三道铁箍,射程大概有半海里左右,建造于山西临汾府平阳卫,尽管在徐灏眼里是那么的傻大憨粗,可你得承认铸造技术已经相当不凡了,世界领先。
此外还有腕口铳六十八门和竹竿火枪二百支,火攻箭和神机箭各八百支,言而总之可以装备一支标准的大明小型水师,武装各式战船共四十艘左右。
火器皆是从京城军器局领来的,老朱同志倒是允许各地卫所自行制作火器,奈何得需要技术和人才,就是一句空话而已。再说徐灏哪知道近代火器的构造和原理?何况明目张胆的研制新式火器风险太大,更改一道制造流程都得详细禀报兵部。
海岛湿度大不易保存火药,徐灏不关心此等难题,自有专业人士去解决。他也无需苦心改良火器,就算以现有条件,大明也足以称雄四海。
不过徐灏获得了老朱同志允许,已经命平阳卫开始试着铸造铜炮,并提出黑火药是可以改良的,射程也可以大大提高的,炮弹可以是空心的,火铳也是可以更加趁手的,枪膛里面可以螺旋的,至于到底怎么回事,对不住我不知道。
人人都知道徐灏有动不动就会陷入沉思的习惯,当下很多官兵远远瞅见几只野鹿出没,摩拳擦掌的要进森林里打猎。
里长死活拦着不让,叫道:“那都是山灵,杀之会遭到海风等报应。”
徐灏惊醒过来,皱眉说道:“胡闹!都做事去。”
水师官兵们撇撇嘴各自散去,杨士奇忧心忡忡的道:“先生,这皆是有力无处使的汉子,农忙**练时倒还罢了,下官担心他们闲着无事生非搔扰地方,还请先生拜托沐大人多多加以约束,则下官代表百姓多谢先生了。”
徐灏笑道:“那你可麻烦了,沐大人的水师官兵无需种地,一年到头除了**练根本无事可做,除非他们出海。”
杨士奇惊讶的道:“那谁来种地?哦,是家里人代为耕种。”
“差不多吧。”徐灏没有详加解释,将来水师就要专业化和强盗化,种地?开玩笑,水师能够崛起私自跑去征服海外才好呢,反过来攻打垂垂老矣的大明那就更妙了。
徐灏甚至准备加把火,笑道:“我准备在这岛上设立水师学堂,省的一个个大字不识混混僵僵,简单教授读书识字,重点传授行船打仗等注意要领,杨大人有何高见?”
杨士奇下意识的皱起眉头,沉吟道:“下官担心先生会被官员**别有用心,而普通军士读书识字又有何用?”
徐灏笑道:“圣人说有教无类,是以谁都可以读书。你先前不是担心军士搔扰地方吗?,都关起门来学习好了。”
杨士奇皱眉道:“话是如此,可专为武人开设学堂,恐怕会引来风波。”
徐灏说道:“还是那句话,谁都有读书的权利,陛下多年来一力倡导教化百姓,而识字正是一个人从愚昧到明白事理的基础,自秦汉以来从没有禁止百姓读书的朝代,我倒要看看谁会反对?”
杨士奇摇摇头不以为然,他多多少少能察觉出这水师学堂绝非教人识字那么简单,有条件的人家谁不让孩子受到启蒙?何必非得让军士读书?先生此举绝对是另有他意,十有**是为了准备抬高武人地位。
徐灏看着他的神色笑了笑,此时开设水师学堂无非就是先试试水而已,等朱允炆登基后绝对会下旨取缔。没关系,就是要抢在老朱同志在位时造成既成事实,等曰后朱棣登基为帝,以此乃太祖朝所创来堵住文臣之口。
总之徐灏想着该做的事就一定要做下去,不要留下任何遗憾,至于能否成事那就听天由命吧!就算将来照旧被满清入关,被八国联军合起伙来欺负,曰本鬼子跑过来烧杀抢掠,能怨谁?
说实话封建王朝必将走向灭亡,这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徐灏没想过去篡位自立,先不说没那本事,难道登顶权利巅峰却玩什么君主立宪制?不然当皇帝一切依然是做无用功,富不过三代至理名言。
傍晚时分,徐灏等人乘船原路返回石落村,索姓不再理会外事,专心致志陪着自家女人们。
夜晚凉风习习,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吃西瓜聊天,沐凝雪问道:“咱们几时动身离开山东?”
徐灏动手拿起最后一块西瓜,很有眼力见的献给了红叶姑奶奶,接过芷烟的手巾擦了擦手。
“难说。”徐灏苦笑道:“山东持续大旱,圣上必将命我留在这里,想走也走不了。”
沐凝雪轻叹道:“明明朝廷政治清明,百姓辛勤劳作,为何这天公就偏偏不作美呢?”
徐灏张口咬住红叶太后赏赐的西瓜,口齿不清的道:“没办法,赶上了气候不好的时候,非人力所能改变。”
沐凝雪眼眸一亮,说道:“你好生说给我听。”
徐灏笑道:“那你得晚上陪我睡觉。”
红叶顿时叫道:“羞羞脸,哥你又来缠着凝雪姐了。”
徐灏头疼的道:“你好歹把凝雪让给我睡几天好不好?也不能总被你一个人霸占呀!”
红叶得意的道:“不行,你俩没拜堂就不许住在一起。”
眼见和红叶根本就掰扯不清,徐灏也懒得多费口舌,瞪了眼轻笑不语的沐凝雪。
徐灏蹲在地上捡起一根木棍,在地上画了一个圈,说道:“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地球。”
红叶睁大了眼,说道:“胡说。”
“你先闭嘴,等我说完。”徐灏又画了个简易图形,上面一一做了标示,对聚精会神的凝雪说道:“你们可以不信,但是你们应该能看懂这地图吧?”
沐凝雪照着念道:“长江黄河哦!五岳三山,京城北平杭州云南,嗯我看懂了。”
徐灏当下继续画了下去,沐凝雪深深看着自己男人一气呵成的潇洒动作,心中为之震撼,心说这到底是杂学何等深不可测之人?整个天下山川地形州府竟都了然于胸。
“这一大块就是大海,这里是咱们脚下的落石村,对面是朝鲜和倭国。而福建广东往下则是东南亚诸小国,再远些就是中东和非洲大陆,这里是汉朝以来曾经数次到访过中土的欧洲诸国,这里是美洲大陆,总之这世界并非仅仅是我大明和区区周围十数个弹丸小国而已。你们看这里,现今苟延残喘的蒙古地域之辽阔已经远超出你们的想象吧?”
徐灏抬起头来,对着目瞪口呆的凝雪和红叶说道:“所以我大明焉能一直坐井观天,关起门来称王称霸,自以为是天朝上国呢?”
沐凝雪恍然大悟,吃惊的道:“你要设立水师学堂,难道是为了教授这些?”
徐灏幽幽说道:“国之兴亡匹夫有责,军人保卫国家就得先明白自己的敌人是谁。”
PS:这两天那么多的月票,感动死了!可是小钗费力写改革真的很吃力,又不能不写,要疯了。(未完待续。)
ω?ω*ω.|d!μ*0*0.(\(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