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变法契机
大汉历二十年,一月二十五日,陈郡,夜晚。
周勃一个人走在陈郡的主干道上。经济危机以来,本来繁华的街道都变得冷清起来了,即便有几个行人也是快速的行进,看着街道上矗立着一排排煤油灯,因为缺少钱财,现在已经全部熄灭了,这更增加了几分凄风苦雨之感。
这是王道来到陈郡当太守时期修筑的政绩工程,几年前长安城光明之城的名声传遍了整个大汉内外。那些没有钱财的小郡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在府衙外的街道上点上几盏煤油灯。但陈郡却是大汉前三富裕的郡县,煤油成为灯油的主要原材料之后,价格降低了好几倍,陈郡花得起这点燃料费,于是他在整个陈郡主干道修建5000盏煤油灯,每日天黑之后全部点燃,光照如日,陈郡的夜晚也开始变得繁华起来,大大小小的街道上开始出现夜市,经济也变得更加繁荣。光增加的税收就抵消了油灯的消耗的钱财。
当然能做到这点也是多亏了,西域低廉的煤油。两年前,关中联通西域的轨道打通之后,西域煤油和沥青就通过这条轨道大动脉,源源不断的运输到关中,再由关中运输到整個大汉。
这其中西域的煤油以其低廉的价格横扫了整个大汉市场,一斤煤油,即便是跨过了千山万水来的中原,价格也比豆油等传统灯油燃料便宜一半,这种价格上的降维打击让没有在大汉的灯油市场毫无敌手。
同时炼制煤油剩下来的沥青,也成为了一种低廉的筑路原材料,沥青加上一些被研磨碎的小石子,就可以做出一条防水又平整的道路,效果比水泥马路好不说,成本也低了十几倍,最重要的是修出来的沥青马路结实耐用不说,维护成本极低,比驰道都要低,哪块子有破损,只要再弄一些滤芯石子铺上,再用石碾压实,就修好了,靠的价格低廉的沥青,关中已经开始修建双向四车道的高速公路了,沥青一跃成为了大汉最重要的修路物资。
过了十几年苦日子的季布算是一遭爆发,过上了狗大户的日子,没办法,煤油太赚钱了,只要把煤油装上油桶,运到火车上,运向关中,钱财就像洪水一般向他涌过来。西域煤油进入大汉的第一年,季布就赚了五亿钱。
第二年,大汉开始铺设沥青马路,原本卖不上价格的沥青也能赚钱了,而且赚的更多,这一年季布靠着卖猛火油赚了15亿钱。
丝绸之路已经变成了一条能源之路了,这种大宗商品的运输让整个河西各郡都大受其利。西域的诸侯更是疯狂的在自己的地盘上,找油田打油井,只要打出一口油井,这是孙后代几十年的富裕生活就来了。
西域的产业也开始为猛火油服务,钢铁厂炼制出来的钢铁做成铁皮罐,来装猛火油,机械厂也开始生产打井用的机器,和蒸汽火车木轨配套的工厂,总之所有的行业只要和猛火油粘上了,发家致富不成问题。
但经济危机爆发之后,陈郡的钱财都用在保障民生上,自然点不起煤油了。周勃看着这些没有点燃不由得苦笑道:“不知道季国公会不会怪某影响他生意。”
这次爆发的经济危机比上次还要猛烈,波及的范围更加广泛,更关键的是点燃这个导火索的还是自己,周勃都有点担心,因为这事自己到手的丞相之位要飞了,所以他才会在这样夜深人静的时刻出来闲逛。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带着红袖章的大爷跟在周勃身后。
周勃发现大爷后道:“都这么晚了,您还抓违章呢。”
这种带着红袖章的大爷大娘,算是大汉朝的一大特色,也算是一项福利待遇。天下承平20年,加上大汉人均资源占有量提升,卫生知识的普及,医疗服务的提升,大汉百姓的寿命快速增加,很多原本难以活下来的老人都活下来了。但说句残酷的话,这却是增加普通家庭的负担。
后面徐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想到了后世带红袖章的老人,于是就把这套制度搬到了大汉,招募一些五旬以上的老人,让他们带上红袖章,监督行人的卫生习惯,同时也让他们负责打扫一下街道的卫生。
而大汉朝廷给他们发放每个月的一石米面,一斤油盐,再给一个100钱到200钱的基本生活费和一个最基础的医疗保障,节日再给这些老人一些咸鱼干,白糖等福利。
不要看这些东西不多,但却可以让一个老人可以有尊严的活下去。这些老人也是非常满意朝廷给他们安排的这份差事。
老者道:“这么晚你怎么还在大街上逛?是不是有什么想不开的事情,要不要和大爷说一说,以前天下大乱,战乱不止,大爷都活下来了,现在这太平盛世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周勃听到这话一阵愕然,原来老者以为是自己是想不开的呢。
这次经济危机一爆发,城外的码头就有不少跳河的人,为此周勃还专门安排了人手救援,同时也嘱咐下面的人加强巡视,看到有自寻短见的人都想办法救一救。却没想到这瓜到了自己头上。
老人看到周勃沉默不语,继续劝说道:“看你这穿着也不像差钱的人,不就是生意难做了而已,这能比得上以前的战乱,当年秦国打楚国,后面天子反秦,我陈郡可都是主战场,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全家死光的都不在少数,但只要没死的,谁不想办法挣扎的求生,日子不是还要继续过,现在不过是生意难做一点而已,却要寻死觅活,你们这些人都是被天子惯的。
周勃道:“老伯,这次危机对您家里没有造成影响?”
老者叹口气道:“怎么可能没有影响,某儿媳妇就是纺织厂的女工,去年还评上技术工匠,俸禄都超过两千钱,四周的邻居没有一个不夸我媳妇本事大的,但现在纺织厂倒闭了,差事也没了,儿媳妇整个人的精神都被击垮了,好在儿子争气,他是陈郡钢铁厂的工匠,没有受到这次危机的影响,要不然这个家就垮了。”
而后老者心有戚戚道:“某的里坊有好几户,两口子都失业,家里的顶梁柱都直接倒了,又没有分田地,一家人都不知道该怎么活,这做工终究不是是不如做种地稳定,这粮食再卖不出去,那也能填饱肚子,这做工没有差事,全家只能等着饿死啦。”
周勃听到这话整个人严肃起来问道:“这样的人家多吗?”
老者道:“陈郡的厂子都倒了几百家了,几万人的饭碗都没了,这其中不少都是家里的顶梁柱,怎么可能没有受影响,好在这两年天下太平,家里都有点积蓄,大家还能扛段时间,但这局面再不改变,不少人真过不下去了,某已经听说很多人家打算跑到江南去种地了。好在天子圣明,总算是给我等小民一条活路。”
周勃道:“是呀,不能种地,还能去江南垦荒。”
周勃此时庆幸大汉有大量的荒地,可以给这些失业的工匠保留一条退路。
老者听到和话,还以为周勃想通了,笑道:“能这样想就好,记住即便是在城里待不下去,那也可以去乡下去种地。不要有想不开的事情。”
周勃拱手道:“多谢老伯宽慰。”
周勃就此和老伯分开,但她走了没多久,他的曹吏张恢就找到他松口气道:“丞相,您怎么一个人离开官署,这也太危险了。”
周勃道:“这是我大汉的城池,有什么可危险的地方。”
张恢道:“老师来陈郡面见丞相。”
周勃惊讶的看着张恢,几个月前法家和富民学论战之后,李斯并没有回到长安城,而是去了自己的老家上蔡,打算在家乡颐养天年,毕竟此时的李斯已经90多了,一觉睡下去可能真的就起不来了,他也有落叶归根的想法。
但有时候时局就这么巧,他刚刚提出官营经济的设想,大汉就再次爆发了经济危机,这在李斯看来,简直就是老天爷给他法家的机会。
战国时期法家变法,无一不是在诸国矛盾最激烈,生存危机最严重的时候,诸国激烈的竞争导致,不变法整个国家都会没有,战国七雄都或多或少进行了变法。那些不愿意放弃利益,不愿意变法的国家,全部成为了其他强国的盘中餐。
大汉如果一直处于盛世当中,是不会有人愿意改变这种局面,变法的需求自然就不足。
但现在大汉处于经济危机的时刻,这个时候大汉从官场到民间都有变化的需求,尤其是大汉丞相周勃,他变法的意愿是最强烈的,这次经济危机虽然不是他弄出来的,但却是他引爆的。他要是处理不好这场危机,只怕到手的丞相宝座都会飞了。
要变法就需要他法家之人来主持,法家就可以借助周勃再次成为大汉的主流。
张恢继续说道:“此时的局面对丞相不利,但福祸相依,要是丞相解决了这场危机,那么以丞相积累的威望,接下来十年间,丞相将可以把自己的理念贯穿在整个大汉。”
周勃想了想,现在他还真需要李斯帮自己解决这个难题,于是他道:“某派遣军队护送李师过来。”
大汉历二十年,一月二十八日,陈郡,郡守府。
周勃对李斯拱手行礼,以最简短的话语,把经济危机爆发的各种情况告诉了李斯。而后问道:“现在整个大汉作坊倒闭,消费不振,即便是那些商贾都不敢再行商,李师可有方法解决?”
李斯道:“陈郡现在虽然处于危机的中心,但也为我等变法,建立官营经济创造条件,按丞相所言,现在陈郡商贾欠朝廷的钱财高达100亿钱,但他们的作坊因为货物卖不出去,还不上这笔钱。”
周勃苦着脸道:“没错!”
“但这些商贾其实并不是没有资产,他们抵押给朝廷的作坊远远超过了百亿钱。”
周勃道:“但朝廷的钱庄不需要他们的作坊,朝廷没有那么多掌柜来经营这些作坊,朝廷需要的是他们把这笔钱偿还了。这100亿不会变成一笔烂账。”
要是账是这么好算的,周勃也不至于这么苦恼,欠债不还,大不了他把这些作坊没收,然后再卖给其他人。
这套模式在日常的时候,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朝廷的钱庄不但不会有损失,反而可以从中大赚一笔,其利润甚至比放贷的利润更高。
但在这个经济危机的时刻却是行不通的。现在作坊即便是能生产货物也卖不出去,作坊自然就不值钱,只是值钱的就是钱,那些手里还有钱的人,会死命的抓住自己的钱财,看准时机再去下手。
李斯笑道:“对朝廷来说赚钱不是主要的责任,而是维持整个天下的稳定,而想要维持天下的稳定,就要把这些作坊运转起来。”
“现在不就是找不到运转的方法,这些作坊的产能太过于庞大了,百姓要不了这么多货,作坊生产的货物越多,亏的越多,这才爆发了危机。”
李斯道:“百姓的需求还是有的,只是他们没有钱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某一年购买的衣物需要花费五匹布,要是整个大汉的百姓需求都和某一样,整个天下需要有3亿匹布。但现在纺织厂能生产出3亿匹布吗,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数字。”
周勃道:“您好歹是百家宗师,整个大汉生活条件比你好的,估计超不过1万户,以您做例子根本没什么意义。”
李斯道:“当然有意义,活人不会给尿憋死,朝廷不用在意利益,自然就可以创造需求,激活大汉经济。”
“现在关中正在修一种叫沥青马路的驰道,吕宋国也在修铁轨,陈郡是大汉最重要的工业中心,每年都要向大汉四周输送数以万计的货物,难道陈郡就不需要沥青马路,铁轨来输送货物?”
周勃道:“这个花费可不低,尤其是铁轨,一里道路500万钱,这可就真是拿黄金铺在地面上。”
李斯道:“但朝廷做这一切可以激活经济,这就是值得的事,收上来的钱不花对朝廷来说就没有任何意义。”
周勃道:“但是用朝廷的钱去养活商家的作坊,这怎么也说不通啊。”
李斯道:“那就把这些作坊变成朝廷自己的。他们不是把这些作坊已经抵押给朝廷了。”
周勃道:“这个问题某前面说了,朝廷管不过来。”
李斯道:“那就让他们自己来管理,朝廷可以以这个债务占这些作坊绝大部分的股份,让这些作坊主给这些朝廷打工,这正好一举两得,既解决了朝廷人才不足的困境,又给这些作坊主找到一份差事可以做。”
周勃道:“这些人是做过东家的,只怕不会满意做朝廷的管事,到时候这些人消极对抗朝廷,朝廷不但不能从这些作坊当中赚钱,还会背上巨大的包袱。”
朝廷自己人的都会出现这种各种各样的问题。更不要说这些唯利是图的商家,按李斯的想法去做,这些人肯定不会老老实实的为朝廷打工,要是这些人只中饱私囊,危害都不大,怕就怕这些人把作坊弄得亏损,成为了朝廷的无底洞。
李斯道:“给他们保留两到三成的股份,这些作坊也有他们的一份,他们自然会努力经营,朝廷也不是什么都不管,做好监管的责任,奖勤罚懒,制定好合理的制度,这些商贾自然会为朝廷所用。”
当年他法家连几百万的大秦子民都统治的服服帖帖,现在这是商家能有多少人?几万都算多了,这几万人这能算是事,这比完成一个小国变法都容易,属于简单的任务。
就这样在一问一答之间,周勃对李斯制订的变法策略佩服的五体投地。
他当即用光报上书朝廷,请求天子同意他,在陈郡实行官营变法,为大汉彻底解决经济危机这个破坏。
因为其中变法的内容太多,光报难以传输,周勃让自己的亲信,带着变法实行的奏折,乘坐火车赶到长安送到徐凡面前。
徐凡看了这套所谓关于变法的内容,主要就是国家投资基建拉动消费,同时把那些破产倒闭的作坊,进行官营化,限制那些作坊主占据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让更多的财富在整个天下运转。
徐凡看完之后对李斯能力钦佩不已,有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也有点后世官私和营的内容,后世解决危机的方法都能在这里看到一点影子,有点像缝合怪。
但这也非常了不起了,大汉到现在也不过爆发过两次经济危机,李斯就可以通过这两个事例,找到解决危机的方法。甚至可以说,彻底解决危机的方法都被他找到了。
当然解决问题的同时又带来更大的后果,这也是法家的缺陷。设定制度总是太精密,没有一点存余量,遇到故障容易全盘崩溃。
不过徐凡还是同意在陈郡试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