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十一 一鳞半爪(3)
时值冬季,池中睡莲只剩枯叶残梗,各色锦鲤也都畏惧严寒,沉入池底不愿露面,但碧波间亭台楼阁倒影荡漾,也别有一番风味。龙溟凭栏而视,看起来兴味盎然,谁能想到他的心思却根本不在其上呢?
凌波走到他一步之遥停下,他恰好转过身来,笑道:“可还顺利?”
凌波微微颔首,与他一齐沿着回廊向外走去,闲聊似地问道:“公子不想问我来此所为何事?”
龙溟停下脚步:“此事可与我有关?可有我能效劳之处?”
凌波迟疑了一下,摇摇头,其他书友正在看:。龙溟目光含笑地看着她:“既如此,我何须过问?”
凌波一怔,浅浅笑道:“只是让公子久候了。”
“怎会?”龙溟摆摆手,“此处风景宜人,游目皆胜景,信手无凡器,令人观之忘形。”
可凌波的反应却是深深叹息。龙溟奇道:“道长为何叹气?”
凌波稍作斟酌,答道:“太济观美虽美矣,但终究奢华太过。”
此言一出,两人都不禁沉默了。龙溟的目光再度从太济观的亭台楼阁上缓缓扫过,此时夕阳已落到临渊阁的尖顶之上,为那重檐飞阁镀上了一圈无比灿烂的霞光,鎏金的尖顶仿佛将太阳的光芒汇聚在了一处,庄严而又殊丽。龙溟忽有所感,叹道:“奢华么……这里的每一砖每一瓦,都源于人心有所求而不得吧?”语毕,他又轻轻一哂,这道观可真是厉害,不过是许了一个虚幻的愿景,就能让千千万万的百姓心甘情愿地奉献出自己的辛勤所得。思及此,不禁心念一动,他们夜叉是否能借鉴此法招抚中原的百姓呢?
凌波顺着他的视线看去,不知是否是心有所感的缘故,那一圈光辉灿烂的霞光之中,临渊阁本身却显得那样灰暗滞重。这些金碧辉煌与精巧雅致,沉淀了多少人求而不得的愿望,多少心酸无奈、莫可奈何,只能寄托在虚无缥缈的仙神卜筮之上,如今想来,越是辉煌华丽,越令人心酸。自己是否能为这芸芸众生做些什么?又或者,自己是否也只是他们中间微不足道的一个呢?
两人各怀心思地沉默着。夕阳渐渐没入山林之中,前头的赤霄殿传来悠长的钟声,预示着这一天就要结束了。两人相视一笑,一齐迈开了脚步。
章华台前后三进,第三进内供奉着太济观历代祖师、掌门牌位,第二进则供奉着二十八尊造像,个个衣冠华座,并须如法,栩栩如生,身后祥云笼罩,山水杂锦,若凝神看去,冠带之上、山水之中不乏金玉宝石。
龙溟不由自主地放缓了步伐,游目四顾。当先一尊神像意态威严,怒目圆睁,金甲玉带,足踏灵龟,手按宝剑。凌波停下步子,介绍道:“这是真武帝君,是学武之人、特别是习剑者的护持者。”
龙溟点点头,又往第二位的造像看去,这一位则是峨冠长袍、文质彬彬的书生形象。凌波又道:“这是文昌帝君,主士人的功名禄位。”
闻言,龙溟一哂,说道:“走吧。”随即不再继续看,转身向前殿走去。凌波赶忙跟了上去。
前殿甚为恢弘,中央一座伏羲大神造像高逾一丈,两侧陪侍着老子与南华真人(注)。二层围着神像修了一圈步廊,顶上三层阁楼是几间供人休憩的雅座,摆放着道家典籍。
凌波走到伏羲神像之前躬身一礼,神态甚为恭敬。
龙溟笑吟吟地看着,待她礼毕,才问道:“伏羲大神也是蜀山所供奉的主神吗?”
凌波点了下头:“伏羲大神是道家始祖,各处道观都要供于神台之上。不过,神台本应有三……”
闻言,龙溟好奇心起,正待听下去,就闻门外传来一阵嘈杂,一个大嗓门喊道:“喂!你们凭什么赶人?伏羲大神光照九州、惠及众生,怎么能让众生不得其门而入呢?”
那声音如此熟悉,殿内两人不禁面面相觑。
注:这里纯属虚构,比较合理的应该是供奉“三清仙尊”。主要是为了剧情需要,关于道教、道家、上古神话,我都会做一定的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