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红娘姐姐上线了……
有句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度娘说,古代有很多关于教育、成长和科举制度的故事和传说,其中就包括了“伤仲永”和“范进中举”这两个著名的典故。这些故事不仅反映当时社会对于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重视,同时也揭示了一些人性的弱点和社会问题。
“伤仲永”讲述了一个天才少年仲永因为父亲的过度利用而失去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最终变得平庸无奇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拥有天赋,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和努力,也会逐渐失去优势。
相比之下,“范进中举”则描绘了一个长期参加科举考试的人终于在晚年中举后却陷入疯狂的情景。这个故事讽刺了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影响。它展示了一个人为了追求功名而付出巨大代价的悲剧形象。
总的来说,“伤仲永”和“范进中举”都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案例,它们通过生动的故事向读者传达了深刻的道理和启示。这些故事提醒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才华并不断努力,同时也要警惕崇拜权力和地位对人性的扭曲作用。此外,也让我们反思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父母需要关注和改善孩子哪些方面的问题。
所以说,孩子怎么就长大了?就像一棵小树,接受雨露和阳光,慢慢长成大树。
老话有时候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从孩子幼年时期的行为表现和性格特点,大致预测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成就。
通过观察儿童早期的行为和心理特征,可以对其成年后的个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有一个基本的预判。当然,也提醒家长,孩子的早期教育和培养,还需要培养孩子正知正见和正心,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想法,需要稳住,慢点不要紧,打好基础是关键。
人的性格和习惯,一般在年幼时形成,当然后天改变也很重要。但是,童年的影响有时贯穿孩子一生,比如,宋氏三姐妹的成长,得益于开明的父母。因此,关注并引导孩子们在这个关键阶段的发展,帮助他们塑造积极健康的人格特质,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
红娘姐姐有一位老前辈,从小喜欢学习,母亲虽然不识多少字,但是认为孩子是干的正事。即使她晚上躲在被窝里看小说,被姐妹向母亲说,老母亲仍然觉得,孩子那是在学习。
在五十年代,父母没有因为她是女孩子就让她辍学回家干活,而是一直供她读书。
老前辈考学出来,也带动了下一代和下一代的孩子,孩子们觉得姑奶奶住楼房,盖小薄被,孩子也想过这样的生活。所以,子孙后代通过努力,也不想再在地里干活了。通过好好学习,逆袭了命运。
人这辈子,身为一个女孩子,能遇上开明的父母和鼓励自己的老师很重要。
很多父母目光短浅,往往一个女孩子长大嫁人就可以了,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呢?
红娘姐姐还有一位女同学,她的父亲即使面对村里人的提醒,也依然让她读书。当然,她也不负父母厚望,考学出来以后,又反哺兄弟姐妹,让父母安心。
父母也是觉得,她小时候就读书不费劲,将来能读出来,就不用回家务农种地了。父母一辈子在地里干活,也不希望孩子再走他们的老路。女同学的哥哥也考大学出来了。从此,女同学和哥哥带着父母,远离了故土。父母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一家人都改变了命运……
有时候,有些孩子早慧,作为父母适时引导,引导的同时也要保护好孩子。比如小童星小时候太早出名,过于曝光,要么让孩子养成取悦和讨好观众的性格。要么养成目空一切的坏习惯。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还要赋予孩子“抬头有神明,忠厚传家远”的理念,父母教育孩子一个关键的环节。
当然“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古训有道理,但是还要看孩子的资质。比如有的孩子就是学习不费劲,而有的孩子怎么学也学不好,这跟智力有关系。比如,有的孩子是985,211毕业,但是参加工作考试,往往不一定有好成绩。
条条大路通罗马,作为父母要给孩子底气和松弛感。
红娘姐姐闺蜜秋华的母亲,是一位识大体的老太太,她对秋华说,“考上大学就上,考不上就回家种地!”
秋华姐妹仨都考上了理想的学校,父母没有因为是女孩子,就不供她们上学。而且姐仨都发展的不错,分别做了大学教师和医务领导。
正是因为父母给了孩子底气,那一句,考不上又怎样呢?大不了回家种地。
父母就是孩子最大的底气!
避免孩子患得患失,出现考场上过于紧张,唯恐考不好的状态。有些孩子上考场,一反常态,过于紧张,本来会的题,怎么看也不会了,出现短暂空白。有些女学生,还出现高考晕场状态。
情绪稳定,冷静应对,是孩子一辈子需要学习的力量。
考场应对情绪,跟心态有关系。人这一辈子,用平和心态,应对考试,包括人生中不同的考题。
一个孩子从小到大,不仅仅只是课本知识的学习,还有社会实践的学习。在学校,过考试关。工作中,过事业关。婚姻中,过感情关。社会上,还要过金钱关。
不同的关口,有不同的课题。
为什么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呢?因为,一个孩子基本的内核立柱,如果不发生大的意外,孩子就沿着家庭主干的脉络去成长。
当然,期间如果出现父母离婚那样的情况,对有些孩子出现冲击。比如,容易发生情绪不稳定,也有孩子反而是一种激将法,情况不一定。度娘显示,父母离婚或者家中出现某些变故,对于大多数孩子学习都有些影响。
有些父母即使离婚,为了孩子,也选择暂时隐瞒,就为了让孩子有个稳定的情绪参加高考。也有些父母约定,离婚不离家,什么时候孩子结婚了,再各奔东西。
父母既然生了孩子,就要为孩子负责。所谓父子母女一场,何尝不是一种互相成全。
孩子有父母的基因,所以,作为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自然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能看到她(他)身上,自己孩子的影子。
度娘说,孩子每七年也有一次脱胎换骨。比如,三岁之前,是一种状态,再到七岁,又是一种状态。上了小学,女学生学习好,男学生弱一些。但是到了初中高中,男学生优势凸显。
但是,也有女学生从小到大,一直学习好,这样的女学生自然是人中龙凤。大凡这样的女学生,即使到了社会上,出现三种情况,一种愿意显摆,因为从小优秀,迈入社会,但是情商又不太高,则容易迎来社会的磨砺。有的孩子越挫越勇,也有的孩子出现困惑,甚至怀疑人生。第二种情况,则就是踏踏实实做一件事的孩子,比如军人、医生、教师、律师、财务等千百年来的职业,在自己的领域有一技之长。这样的孩子,往往让父母比较放心,一般出不了大的圈。第三种情况,就是智商情商都高,无论在哪个领域,都是引领者。
《易经》是与神明沟通的学问,当初伏羲画出八卦就是为了“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
根据《易经》的阴阳理论,古人认为,白天有“日游神”,夜晚有“夜游神”,他们负责记录人们的意念、言语、行为,定期向天帝汇报,然后上天根据每个人的所作所为降福或者降祸,所以说“抬头有神明”。
《易经》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恶到头终有报,没听说行恶的人是可以长久的,所以说“忠厚传家远”。
“少说话,多做事”。这句老话是忠告人们说话要谨慎,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易经》里说,“括囊,无咎,慎不害也”,括囊就是扎紧袋子的口,人要是闭口就像扎口的袋子,就不会有灾祸。
《三国演义》中的“水镜先生”司马徽,处在乱世,为了避祸,不乱说话,别人问他,他只说“好,好”,因此又被人称为“好好先生”。
他的妻子责备他:“大家有问题来问你,是认为你有见识,你应该认真答复,什么都说好,人家会瞧不起你的!”
水镜先生急忙说:“夫人说的对,好,好!”
好火不点三支烟。
有时候,出于礼貌,需要为抽烟的人点烟。
如果遇到很多人抽烟的场合,通常先用打火机点第一次火,待点燃两支烟后关闭,另外打着第二次火之后,再点第三支烟;如用火柴,则点完第二支烟后会扔掉这根火柴,另取一根火柴再点第三支烟。
这就是老话说的“好火不点三支烟”,算是“事不过三”的一个例子。
《易经》里有“三才”的说法:八卦(经卦)是由三爻组成,分别象征天、地、人这“三才”。
“三才”概括了天道、地道、人道,可以代表整个宇宙,从而古人认为“三”是万物的极限,是质量互变的界限,也是事物发展的极点,因此有了“事不过三”的讲究。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俗语表达了一个重要观点:儿童时期的发展对其未来成长具有深远影响。而对于婚姻中的父母来说,如何教育孩子则蕴含着许多玄机。本文将探讨这些玄机,并强调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关键作用。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并非简单地预测孩子的命运,而是提醒家长们关注孩子早期的成长环境和培养方式。这个阶段正是孩子们性格、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婚姻中的父母需要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他们应该以身作则,展示出良好的品德和行为规范。例如,诚实、友善、宽容等品质都是孩子们模仿学习的榜样。此外,父母还应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学会自主探索世界,不断进步。
除了品德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父母还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与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自尊。同时,也要教会孩子如何处理情绪,提高他们的情商水平。这样,孩子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与人相处融洽。
教育方法上,父母要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制定合适的教育计划。既要有严格要求,又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成长。此外,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也是促进亲子关系的重要环节。
婚姻里父母教育孩子的玄机在于关注孩子早期的成长环境,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品德和能力,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并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孩子们茁壮成长,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这句老话是用来强调幼儿早教,其实完全可以用《易经》来解释。
由于《易经》的“三才”宇宙观,“三”是成数,可以象征事物的成熟与完成,所以说,“三岁看大”。
《易经》里有“七日来复,天行也”的说法,七是天道运行的周期数,又“正月七日为人日”,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节庆,“七”可以象征人一生的时间。
北京老话里就有“小人灯”这个听着像贬义,实则褒义的词汇。字面意思理解是一种物品或装饰品:它可以指代一种小型的、类似人形的灯具,通常具有独特的设计或造型,用于照明或装饰。
又比喻或象征:用来形容一个人虽然是小朋友,但却有着明亮或引人注目的特质或能力,就像一盏小小的明灯一样。
文化或传统中的形象:在某些特定的文化或传统中,“小人灯”可能具有特定的寓意或象征意义。
虚构或想象中的概念:出现在文学、影视等作品中,作为一种奇幻或神秘的元素存在。
“小人灯”常常是夸小朋友人小鬼大,聪明伶俐,有自己的主见。也就是三岁看大的另一种形象比喻。
七岁以后,孩子上学了,能够在学校跟老师同学相处融洽,有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说明这个孩子很可能具有较高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也展现出他/她聪明、独立思考的一面。
度娘说,“??七岁看老??”这一说法,强调了孩子在7岁时的行为习惯、学习能力、社交能力等多方面能力逐步形成,这些能力往会对他们的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具体来说,7岁是孩子习惯与能力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形成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态度,如学习习惯、自我管理能力等,往往能够预示一个人未来的成就和发展方向。
??学习习惯和态度??:7岁左右的孩子开始接受系统的教育,这个时期形成的学习习惯和态度会对他们的学业成绩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助孩子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而不良的学习习惯则可能导致学习困难。??
??社交能力??:7岁的孩子开始形成一定的社交能力,包括与人沟通、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孩子未来的社交关系和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自我管理能力??:7岁的孩子开始形成自我管理能力,包括时间管理、情绪控制等。这些能力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未来的生活品质有重要影响。
此外,7岁前孩子的智力发展也非常关键,研究证实,儿童在4岁前就已经获得了50的智力,而剩余的30则在7岁前获得。因此,7岁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当然,学习是一方面,孩子融入集体又是一方面。品质不仅有助于孩子在学业,孩子们格局大,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未来的生活中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