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综红楼世界的轮回者 > 60.张夫人

60.张夫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因着大皇子一方的努力,不过一年多一点,大军就要启程回来了。这次军队的胜利让很多人获利,虽然没有上次获得的银钱多,但是意义是不一样的。

通过忙着管理打下来的地方,让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这个地方的好处。通过朝廷一系列的宣传,逐渐有汉人搬往那里。大皇子的经历也让更多皇子燃起了野心,朝廷一下子就飞速运转起来了。

贾赦在怡和的提醒下,专门挑了一份特产给贾政当作新婚贺礼。果然贾赦把礼物送出去,大家都更加高兴了。

王夫人让贴身丫鬟拿过礼物仔细的看了一会儿,然后羞涩的看了贾政一眼。脸上带着娇羞,一看就是沉浸在新婚的新妇。

现在的王夫人行事非常利落,说话也比较风趣,就像凤姐一样。本来王夫人会因着处理贾政通房的事,和贾政、贾母发生第一个矛盾,打破新婚的喜悦。

可是因着贾政现在跟随大儒学习,也通过怡和娘家参加了一些书香世家文人举办的宴会。虽然没有完全融入进去,可是贾政也通过参加的宴会了解到一些文人崇尚的规矩。知道他们大多数是30无子才会纳妾,甚至有些人家无子也不会纳妾。只会在旁支过继一个,因为他们看不起妾生子。

贾政这边没有意,再加上贾政到京外一年多。怡和既然想整整贾政,贾政在外那一年自然没有心思去想其他。贾政本人没有心思,贾国公又在上面压着,这样算来怡和的举动算是间接的帮了王夫人一把。

王夫人沉浸在新婚的喜悦中,再加上贾赦出息,贾政的前途还要仰望张家一些,怡和在贾家的地位稳固,几项下来王夫人和怡和相处的还不错。看见现在的王夫人,也让怡和松了口气。又不是爱好算谋,谁希望天天想怎么与人争斗。

怡和和王夫人的关系和善一些,可王夫人和贾敏的关系还是不太好。贾敏不喜欢王夫人,以前是因为想要二哥取个能琴瑟和鸣的妻子,所以一开始对王夫人的印象就不好。

再加上怡和现在有两个孩子,孩子的年纪都还小,所以没有掌管家权。王夫人进门看见怡和没有掌管家权,自己刚进门又想表现,所以积极的想要掌管管家权。可是贾母把管家权给了贾敏,让王夫人从旁协助,理由是贾敏过几年就要出嫁了。

贾敏虽然出身勋贵,但比大多数文人小姐还要清高一些。王夫人看重钱财,贾敏从不看重钱财。两人在一起总有些小摩擦,本来王夫人还忍者些,也就没发生什么不愉快。

王夫人管家不久,不知道从那里听到贾敏在她婚前就向贾母进言让贾政娶个会诗书的女子。还在不久前还和怡和说自己贪财,语气含着些许鄙夷。这下王夫人彻底炮炸了,那段时间很是给贾敏下了些绊子。只不过贾母偏向贾敏,贾敏没吃亏,王夫人受了不少委屈。

这让怡和日子快了不少,至于一个贤良淑德的女子本来应该劝一下的。可是怡和虽然不喜欢一些冲突发生在自己身上,但是发生在别人身上可是大大的愉悦了怡和。

、、、 、、、

接下来的日子里,贾赦时不时的跟着军队出征。贾赦也实现了他的话,让怡和成为了国公夫人。两人一共生了三子一女,生活相濡以沫。

因着只有这么一个女儿,所以贾赦和怡和都很娇惯她。虽然长辈疼爱,但是诗婧(如诗画一般的美丽女孩,贾赦翻了好多书选的名字。)并不娇气,反而很活泼开朗和古灵精怪的。

就是有点对不起贾赦起的名字,琴棋书画样样都会,就是从古典的水墨画变成了西洋的油墨画。说着的时候,诗婧那丫头还阵阵有词的反驳道谁让我姓‘贾’了。

只见一位身着男装,眼神灵活的转动着,一看就在打什么主意。初看大家可能会认为是那家娇惯的小公子,可是仔细一看就会知道是个女扮男装的小姐。

“哥哥快点,再不快点就没有好的座位了。”女扮男装的女子看见自己哥哥慢悠悠的走着,不耐的跑回去拉着那温文尔雅男子的手快步的走了起来。

“小妹,慢点。我已经让侍墨定了位子,所以、、、 、、、”男子看了看自家小妹牵着的手,眼角挑了挑。

女扮男装的女子一把把男子的手甩了下去,带着撒娇和恼怒的语气道:“哥哥,你怎么不早说。”

“你呀!”男子捏了捏女子的鼻子,拖长声音道。“走吧,你不是喜欢听金玉楼关于海外那些事的评书吗?”

女扮男装的女子就是怡和唯一的女儿诗婧,和怡和走在一起的是怡和的二儿子浩轩。

和海外接触,这件事有好有坏。最起码对女子来说他们的束缚比以前少了很多,可以出门游玩。大概恢复到了唐朝时期的女子地位,少了很多朱理思想对女子的束缚。

特别是当朝廷上那些人知道在国外女子有继承权,甚至在英国是女子称王。让朝廷上的大臣和皇家打击很大,但打击更大的就是女子居然可以养情夫。

每次怡和一想到那个场景,就要笑一回。特别是海外派出的人在朝廷上回禀海外的习俗时,那些官员的面部表情真是诠释了世间百态。有的特别顽固的,当场就晕倒了;有的吹胡子瞪眼,嘴里嘟囔着话语;有的破口大骂、、、 、、、

不过不管当时是如何的惊诧、恼怒等,都改变不了女子地位的缓慢提升。

朝廷出兵攻打其他国家,也促进了其他国家的人来往这片土地。外国来往贸易,不仅让国家的商业更加繁华,也促进了各国文化间的交流。虽然有固执不想改变的文人,但还有更多的年轻一辈向往其他国家的文化。积极的去学习,和自己本身的融合,吸纳一些好的地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