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科技封锁?我有黑科技 > 第144章 雷达反射面积为0

第144章 雷达反射面积为0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小宋这是明显情绪过于激动而失态,他拼命地喘着气,试图让自己恢复冷静。

过了几秒钟,他终于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压制住内心的兴奋,挤出几个完整的字:“郑主任,找到了!找到了!”

会议室里的所有人都因为这句话瞬间安静下来,目光纷纷集中在小宋身上。

郑小兵的神情也从不悦转为疑惑,对小宋说道:“你说,找到了什么?”

小宋还喘息着,将手中的一叠报告纸递了过去,语气急促但清晰:

“我们在大数据监控中发现了一个异常!京州的一家实验室检测到了一种材料的数据,雷达反射面积为0!”

“什么?雷达反射面积为0?”

郑小兵接过报告,眉头紧锁,快速扫过报告的内容。

随着他的目光逐行移动,眼神中的震惊愈发明显。

他停住了呼吸,报告上清楚地列出了实验结果和检测参数——这是一种全新类型的隐身涂料,雷达反射面积为0。

“怎么可能?”郑小兵的声音低沉但充满了震惊,他的目光紧盯着报告上的数字,仿佛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这这是天方夜潭吧?”

而小宋则满脸兴奋,拼命点头:“是的,哦,不是。郑主任,这是真的!我已经确认过好几遍。这份报告是在检量平台被监控到的。这份报告里的数据表明了他们已经制造出了一种能够让雷达完全失效的涂料!”

雷达反射面积是评判隐身材料隐身性能的核心标准,而这个数值意味着这材料在雷达探测中完全不可见。

任何物体,即便经过了精密的隐身处理,多少都会有微弱的雷达反射面积,绝对的“0”反射面积,意味着该物体对于雷达来说,就如被从空气中抹去,不留任何痕迹。

这不就是那台不明战机的性能吗?

国内已经有人实现了?

但这可能吗。

郑小兵长年深耕材料领域,他对f22的隐身参数太熟悉了。

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隐身战机f22,也仅能将雷达反射面积降到0001平方米左右。

而这已经是公认的隐身极限。

任何更进一步的技术突破,都意味着对整个航空业的彻底颠覆。

他再次翻阅报告,指尖有些发抖。

上面报告的数据列得十分详尽:

材料的测试结果显示,在不同角度、不同频率的雷达波照射下,这种涂料的雷达反射面积居然都维持在“0”。

一切反射波都被它吸收、转化,再也无法返回雷达天线,仿佛这材料与空气无异!

“这怎么可能”郑小兵低声自语,“这材料……是哪个科研团队的成果?”

郑小兵皱着眉头,目光扫向身边的几位顶尖院士。

坐在会议桌一侧的李院士,是国内材料学领域的泰斗,主攻先进复合材料,曾带领团队研发出新型战斗机的隐身涂层技术。

他的研究曾多次为国家航空航天项目立下汗马功劳,堪称这个领域的第一人。

李院士低头沉思片刻,开口说道:

“郑主任,我带的团队一直在进行隐身材料的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多款战机,但是最小的雷达反射面积001平方米左右,像这个,0反射的,我们从来没有实际过。”

接着坐在右边的王院士是国内纳米材料的专家。

他的团队在军用材料领域,也正在研究隐身涂层。

只见他皱眉回忆着,声音里透着几分不解:

“我和几家大型国企有过合作,特别是在纳米技术和隐身涂层方面。但是也没听说过有这种材料啊。”

“郑主任,我带的几个团队,最近也都在进行隐身技术的相关研究,但说实话,哪怕是最顶尖的实验室,所能做到的极限也不过是雷达反射面积001平方米左右。要达到‘0’,根本不可想象。”

肖院士也发话道。

郑小兵深知,他们无一不是在材料学和军事科技领域里的佼佼者,他们的科研成果早已应用于国家的各大国防项目中。

如果他们的团队都没有这样的技术,那么整个国家其他人根本不可能没有这个能力。

“莫非又是民企取得突破?”郑小兵转向小宋。

未等小宋回答,”李院士便开口说道:

“隐身涂料和碳纤维可不是一个层次的难题。虽然威龙加工厂之前在碳张露维问题上取得了突破,但隐身涂料的技术难度远超碳纤。首先,隐身涂料本身在民间几乎没有应用场景,民企不可能投入巨额资金去研发这样的技术。其盈利空间几乎为零,不符合商业逻辑。”

王院士点头附和:

“隐身涂料的研究不仅仅是材料问题,涉及的是多层次技术,比如电磁波吸收、频率散射的处理。这些技术,国际上都是绝密的军事应用,民间根本不可能接触到这方面的资源。”

肖院士也发话:“不仅如此,隐身技术的研发还涉及多学科交叉的难点,光是要理解如何让材料在x波段、k波段等不同频率下有效吸收和散射电磁波,就需要极其复杂的计算和实验支持。你们别忘了,这些技术背后牵扯的是全球顶尖的军用雷达技术。民企又怎么可能有能力,也不可能攻克这么多高度保密的技术壁垒。”

郑小兵也知道,隐身涂料不仅仅是一种材料。

它结合了材料学、电子工程、雷达学、光子学等多个领域的尖端知识,甚至涉及人工智能辅助设计的多维度算法。

而这些,绝不是民间企业轻易能触碰到的。

可是,这连他们的团队都无法突破这样的技术瓶颈,究竟出自于哪里。

郑小兵转向小宋,严肃说道:“小宋是否查到这数据的来源?”

小宋摇了摇头,说道:

“郑主任,目前我们还没有明确的来源信息。我们这次是在全球‘规尺系统’平台收集的数据。”

“但是很奇怪,”小宋继续道,“对方并没有输入任何可识别的id,也没有详细的背景信息,所以我们只能定位到数据来自汉东京州的一个检测中心。除此之外,别的线索暂时没有。”

“”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