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背后的人手段几可通天,崔大人还没那个能耐
福月酒楼三楼包间。
汪家、付家、卓家、阮家再次聚头,包间门窗关得紧紧的。
四家人围桌而坐,桌上的饭菜原封未动,倒是酒水上了一壶又一壶。
酒液入喉,急。
酒杯落桌,重。
彰显出几人焦躁情绪。
汪家家主先耐不住,酒桌重重撂桌上,发出咄地声响。
“金家最近又开始频繁议事,每次请上门的都是那几家赈灾时捐了银子的,一次都没我们几家的份!他金家什么意思?特地避开我们想干什么?”
付家主年过五旬,长得精瘦,满脸精明相,他眯眸琢磨,“会不会是金家察觉到我们动手了?准备要撕破脸?”
“他撕什么脸?要撕也是我们撕!前段时间我们四家哪家没对金家下手?付家盯上了他家布庄,卓家盯上了他家在和州、涂州、豪州八城的茶楼,我也对他们家水路运输下了手,有谁成功了?
没成功不说,差点偷鸡不成蚀把米,反把自家产业给搭了进去!你们损失了多少我不知道,但是我汪家损失折合逾二十万两!
事情还莫名得很,金家压根没反击,像是早就料到结果,由着我们蹦跶。偏偏我们着了道儿却怎么都查不出背后那只黄雀!查不出究竟是谁在给金家保驾护航!他娘的那种感觉真跟见了鬼似的!”
汪家主越说越上火,又给自己狠狠连灌三杯烈酒,酒下肚,火气没消,反而愈烧愈烈。
而他口头说了四家人下手,细数时却根本不提及阮家,让阮成业脸色有一瞬难堪。
只是阮成业很快把那股难堪压了下去,在座四人,其他三人多数是这原州城商业圈里上流人物,唯有阮家居末流,换做平常,他根本没资格跟这三人平起平坐。
他给三人各斟了杯酒,试探道,“有没有可能,是崔大人……?”
“不是他。”卓家主瞥阮成业一眼,眼底有不可见的轻慢,“金家虽然颇得崔大人青眼,但是我们几家跟崔大人的交情不比金家差多少。这次事情背后绝非崔大人手笔。”
汪、付二人皆点头赞同。
说句难听的,能做到悄无声息、轻描淡写就让他们几家断臂的人,手段几可通天。
而崔应元,还没那个能耐。
这才是让几人焦躁心惊的地方,他们猜对方暂时没有置他们于死地的心思,旨在警告,否则——
那个结果,几人不太敢去想。
甚至他们到现在都还没摸清,究竟是他们几个无意中得罪了什么人,还是金家静悄悄的攀上了什么大树?
但是,不管哪一种,对他们都不是好事。
“我还曾怀疑是玉溪村此前住进去的那户大户,因为那户人家姓晏,所以我特地着人去调查过,也不是他们。那户人家是从辞州来的,家里从商家底颇丰,但是过硬的关系没有,此‘晏’非彼‘晏’。”
汪家主眸色晦暗,看向阮成业,“阮家主这几年跟金家来往甚密,且听说金家小少爷对你们家小千金甚为喜爱有求必应,阮家主就没从金家听到点风声?”
“这、呵呵。”阮成业干笑,打哈哈,“几位太看得起阮某了,阮家若真跟金家如此交好,我也不会坐在这里了不是?”
他没敢说,狗屁的来往甚密。
阮家现在连金家大门都进不去!
金多宝也突然变得不好哄了,他们在金家门外蹲守了几次都没见着人,还谈个屁的听风声。
谈来谈去没个结果,倒更像个失败联盟复盘会议,四人更加心浮气躁。
金家的动作实在太频繁了,频繁得让他们害怕。
既怕金家再次崛起,更怕金家搭上大船而他们已经错失良机。
便忍不住的,一直对金家窥视。
而金家那边,确实知道这几家私下里的小动作,只是根本无暇理会。
最后事情的结局也证明了,他们对贵人的信任没错,那位金口玉言,说护金家三年安稳,言出必践!
金家父子放下心来,更是一心扑在眼下的谋划上,忙得脚打后脑勺。
忙是忙,金老爷子脸上的笑容比任何时候都多,整个人浑不见忙累后的疲惫,精神焕发神采奕奕,似年轻了好几岁。
“这样的仗打起来才痛快啊。四处蹦跶的老鼠不用我们出手就被打回去了。”
“有人在身后护航,我们只需要专心事业版图,心无旁骛。”
“版图扩大了,钱挣了,还做了好事,你说多乐呵?”
“捡来的给祖上积德的好机会,阿来,好好干,多积德!”
金钱来哭笑不得,老爷子年纪大了,心情好了,玩笑也随口就来了,还有了闲情跟金多宝比幼稚。
“玉溪村房子建好了,收拾好东西我们就搬进去。”金钱来心思在正事上,随时跟老爷子商量讨教,“爹,这次我们合几家之力,预计在梧桐镇开两个大作坊,每个作坊做什么我心里已经有了打算,等到了玉溪村,我们上晏家拜访,探探贵人口风,只要他点头,事情就算正式定了。”
“行,反正我们跟郭、叶、甘、杨几家也约定好了,他们只管拿分成,不插手作坊,你尽管放手去干。”金老爷子想了想,又道,“那边有不能往外说的秘密,安插进作坊带路的那些个掌柜,就让他们在作坊旁边就近安身,莫让他们进玉溪村了。”
“好,还有一事得劳爹您帮忙,林家之前对合作的事情心有踌躇,皆因在作坊管理上没有经验遂不自信,他们那家子实诚,怕白拿了分成德不配位。我看林家三小子有做生意的兴趣,爹你到时候多给他点指点。”
“这么点小事用得着你特地交代?忙去吧,我去看看多宝,这孩子知道能去玉溪村长住了,兴奋得晚上睡不着觉,哈哈哈娃子心性!”
玉溪村外二里地,近神女山的位置有一大片空置平地。
自半月前有人过来划地建房,自带了一队工匠,又就近招了两百多人赶工,从无到有,一座偌大的宅子拔地而起,占地之广教人咂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