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大剑 > 【评点本025】五章 荐贤

【评点本025】五章 荐贤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袁祥平和六成一愣之际。见常思豪居然跪了下來。赶忙下席來搀。口中都道:“侯爷这是何意。”

常思豪道:“刚才听禅师说计。果然绝妙之极。然常思豪是一粗人。只怕做起來弄巧成拙。反难成事。故恳请禅师出山相助。做我的军师。不知您意下如何。”

六成和尚失笑道:“贫僧何德何能。哪会做什么军师。”常思豪连连摇头。再三坚持。六成只是不依。袁祥平也帮忙劝道:“侯爷诚意相请。禅师何不以天下苍生为计。”六成道:“是何言也。六成若行此事。则姚家岂非又多一逆子。唐门又复出一广孝。”袁祥平闻之默然【娴墨:郑盟主讲话了。天下多是这样的自了汉。可是不得不说做自了汉的人确实是有他自己理由的。有的是伤不起。有的是看空了。不做事就是做好事了。这是老子思想。不是剑家思维。】。

六成见常思豪只是不起。叹道:“方才这一计用來对付徐阶应无问題。只是徐阶走前必然忧心后事。定会安排下亲信作自己下野之后的护门之旗。侯爷只要不动这些人。摆好姿态。让徐阶能够安全离开。就是买动了其它人的心。则大事必然可成矣。祖宗家法所限。只能言尽于此。请侯爷勿令小僧为难。”【娴墨:六成身入空门。心中却有机关。正与前批九里飞花寨是一副肚肠、是以门空、内部却有机关一致。作者以寨点、以六成点。所言者无非是空非空、空无所空。空不是沒有。而是如杯空置。不装着东西。换而言之。空不是状态。而是一种态度。】【娴墨二:实际六成欺人了。一入空门。还讲什么祖宗家法。当讲戒定慧才是。六成看破世情。算是修成了。此言不过是托辞。只是小常辩不过、说不服他。袁老听得懂。只是不好张这个嘴。】

常思豪见他辞意甚坚。也只得作罢。站起身來。

三人重新入座归席。六成道:“袁祭酒。明日官府人來。您把火黎孤温交割。顺便领功受赏。切勿提小僧一字半句才好。”袁祥平道:“咦。禅师这话怎如此外道。你不愿与官府交涉。难道老朽就愿意。你又不是不知道老朽的性子。”六成迟疑了一下。道:“这倒让人为难了。哎。侯爷。既然赶上了。就由您勉为其难。把这胡僧带回京师去。如何。此人所谋乃覆国大事。直接交与上峰。审查起來也是方便。”袁祥平也道:“不错。正该如此。”

常思豪明白这袁祭酒恨鞑子入骨。听说要放火黎孤温必不同意。所以六成才兜了个圈子。当下点头应承【娴墨:这是之前商量过。现在才听得明白。否则小常脑子不成。必得再想想才懂。】。袁祥平和六成又來轮流劝酒。常思豪想着京中之事。又怎能喝得下去。袁祥平叹道:“军侯要做大事。身边也确实缺少一个智谋之士。”常思豪点头附和:“可不是么。”只盼他再帮忙劝劝才好。六成一笑:“贫僧对此爱莫能助。不过倒可以为侯爷举荐一人。”常思豪料是推磨的言语。脸色又黑了下去。六成笑道:“这人才学胜我十倍。有他为侯爷参谋事务。可是胜强小僧多矣。”常思豪道:“恐怕未必。”

六成道:“侯爷不知。小僧所说这人。三岁能文。四岁能诗。五、六岁遍读经典。解得诸子大略。六岁生日时。自作一歌词。抒其雄心傲志。闻者无不奇之。还得了个‘人中骄子小狂神’的绰号。”

常思豪稍觉好奇:“有这么厉害。他那诗歌怎么写的。禅师可还记得。”

六成笑道:“自然记得。其词云:‘逐浪英雄不思岸【娴墨:一张嘴便见其狂。船家逐浪所为者。生计也。骇浪惊涛。多少艰险在其间。此子以逐浪为乐。不思港湾。大有与天斗地斗之妄。六岁小儿。整日看门前一条汶江便如此。要是看了海又要怎样。】。泛泛。等闲何堪入爷眼。云波起处。佛來迎风斩。三界纵横谁人管。八千里……’”

“哈哈哈哈。”不等他诵完。常思豪已然大笑出声:“六岁自称‘爷’。岂非狂徒。【娴墨:小常文化不高。挑眼也挑不到点上。】”

六成亦笑:“此人小时的确很狂。愈大。反倒愈谨慎。长到七八岁。人们便只称他‘人中骄子’。不再加上‘小狂神’了。他笃学不辍。待到十一二岁。无论天文地理、兵书战策。皆有涉猎。习得经纶满腹。常常对月浩叹。”常思豪奇怪:“叹什么。”六成笑道:“叹生不逢时。未能在秦汉转世。与子房、萧何、孔明、仲达一较短长。”

常思豪咧嘴僵笑。心想这岂非是更狂了么。然既能出此大言。想必亦有大才。难道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问道:“不知此人姓甚名谁。”

六成一笑。向袁祥平瞧去。

常思豪愕然道:“是袁老先生您。”

“非也。”袁祥平摇着头笑道:“六成禅师说的这人。是老朽一个族孙。他不肯用袁姓。所以仍是姓方【娴墨: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此处见志气】。原名‘喜娃’。后自改‘枕诺’【娴墨:不改姓却更名。更名更是显志气。然枕诺二字大有讲究。可见其人复杂】。今年么。大概也有个二十一二岁了。”【娴墨:比小常大几岁。可谓之“大方哥”。一笑】

常思豪问道:“他住在哪里。可否唤……可否让我去拜访一下。”袁祥平道:“好些年前。他随一位老师到云南去了。因为在眉山还有些旧亲戚。听说回來过几趟。老朽与他。倒沒怎么见过面。”常思豪听完向六成瞧去。心想你拿这么个人和我搪塞。莫不是开玩笑。

六成道:“侯爷不可误会。袁老有所不知。方枕诺其实每年都要回眉山一趟。却不是來看什么亲戚。而是來与贫僧斗智。”

“斗智。”常思豪愈听愈奇。

“不错。”六成笑道:“这孩子长到十來岁时。看似变得文静。其实仍很顽皮。有一次腊月初八成道节上。他与一群孩子到寺里來玩。找我寺中告示笔误。诈去二十五斗稻米。又被贫僧追回。‘结下梁子’。自此经常來寺里搅闹。我们或是互相出題为难。或是各设机谋陷害。初时总是贫僧获胜。后來渐渐胜多败少。又变成势均力敌。每年我们最多要斗到上百次。他随师去云南之后。一年只回來一趟。便只能斗一次。斗的内容却变得诡异凶险、不住升级。十一年來。贫僧总共六胜四负。他……”常思豪插言道:“这么说。他还是不如你。”

六成摇头:“我那六胜。有五次是前五年的。一次是第七年的。他的几次胜利。却都是近年的。”常思豪心想:“这么说他先输后赢。越來越强了。”问道:“你说十一年來六胜四负。那才只斗十场。还有一场呢。”六成微笑托起酒來:“呵呵。不知何故。他去年沒有回來。大概觉得贫僧已不是对手了罢。”【娴墨:是连胜三阵之后的事。以常理推断。多半是赢了赶紧收手。以保全名声。棋手总这么干。】

常思豪愕然点了点头。寻思:“唐根能看穿齐中华的破绽。那份机灵多半承自于他这父亲。六成虽长年在寺里对灯念佛。看官场形势却如掌上观纹。揣摩徐阶心理也极为精准。连他都对这‘人中骄子’推崇倍至。想必是错不了的。【娴墨:一手托两家。都夸到了。一击两鸣法。】”这时六成道:“方枕诺才智虽高。却不喜科举之路【娴墨:英雄不咬钩。程允锋要考完才知反思。可见小方比老程聪明得多】。前些年回乡时。总是拎个酒葫芦随走随喝。问他以何为生。回答是在一家酒楼管账。说得轻描淡写。想來大才小用。也不甚得意。贫僧修书一封。让他到广东与您汇合干谋大事【娴墨:斗徐阶要在京里斗。此时却不言让小方进京等小常归班。直接说让他到广东去会合。何以故。是为让小方先立些军功好进身故。又是让二人相见磨合一番。互明其性故。六成周致之至。】。他也必然开心。”

常思豪心中有了几分期待。但见袁祥平在一边自斟自饮。表情平淡。似乎颇有不以为然之态。便问道:“袁老先生。莫非您觉得此事有何不妥么。”袁祥平搁下酒壶。垂眉低目地说道:“军侯动问。老朽便知无不言。对于方枕诺的看法。老朽与六成禅师颇不相同。”常思豪听得这话。又有些担心起來。袁祥平道:“老朽观方枕诺才学机智。可称人中龙凤。然而其不知顺逆。恐怕难堪大用。”常思豪道:“请先生详述一二。”

袁祥平道:“我蜀中与别处不同。孩童启蒙。不念《千字文》。不读《百家姓》。先学诸葛武侯《出师表》。盖因人生天地之间。当忠孝为本、家国为怀。方可顶天立地。做一男儿丈夫。”【娴墨:可见川人学风。不亏袁老自夸眉山千载诗书巨城。真令后人向往。】

常思豪肃然道:“正是。”

袁祥平道:“《出师表》备述武侯与先主相知相遇之情、同心报国之志。且惇惇劝导后主开张圣听、自修其德。辞情恳切。虽小儿读之。亦为之感怀涕下。然方枕诺七岁时。在学馆外听人读得此表。却放声大笑。”

常思豪奇道:“他笑什么。”

袁祥平道:“他笑武侯虽有一片深情。见识却差。”

常思豪哑然心想:“诸葛亮乃蜀汉丞相。当年未出茅庐便三分天下。说他见识不佳。岂非笑话。”

袁祥平道:“当时塾师出來。问他何故大笑。方枕诺言说。表中‘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二句。实属无学之论。只因把国事倾颓之原由。全都推在了人身上。其实不然。他说东汉所以倾颓败亡的原因。是因法效秦制。改西汉虚衔常侍郎为‘中常侍’。授与宦官。行掌管文书、传达诏令事。使得内外沟通皆控于阉人之手。而这一环节又缺乏监查机制。所以才导致弊病丛生。人皆称汉亡于十常侍阉祸之乱。其实乱之由不在十常侍是否阉人。而在于这个职官本身设置的不对。无论谁人在这位置。久而久之也一样腐败堕落。”【娴墨:法制国家常有此事。能钻法律漏洞者。就可逍遥法外。小方是讲体制之祸甚于人祸。反思得是。】

常思豪心想:“东汉形势。与今日东厂控国倒很是相像【娴墨:明点恰是暗透。大好河山盘赤龙。雾锁中华。九州泣血。不需多言。会心者当哭。叹叹】。”说道:“方枕诺这话。也沒什么不对呀。”

袁祥平摇头:“军侯差矣。早期汉和帝时。窦宪因破匈奴有功。威权渐巨。遂阴谋篡弑。是中常侍郑众助和帝设计除奸。更有蔡伦以小黄门迁中常侍。一生侍奉四位幼帝。忠心直谏。数犯君颜。待至汉灵帝。十常侍却卖官鬻爵。朋比为奸。何以中常侍一职未变。而就职者行事差距却如此之大。盖非职官设置之误。实因先人用贤而后人用奸。一如武侯之言也【娴墨:真儒以事实说话。今人讲语文课。都讲如何应考。把个孩子听得直眉瞪二。毕业后只想烧书。未见哪个特级教师能把这些根源讲出來。让孩子真明白事。】。须知‘影斜不改身正。足跛乃致鞋偏’。齐家治国皆须以人为本。方枕诺但逞智才。言语偏激。非真儒之资。因此老朽向來不喜。”【娴墨:袁老明显是儒家思维。一个德治一个法治。袁老不喜小方。非厌其人。是学术冲突。】【娴墨二评:写憨人时。是憨人声口。写浑人时。是浑人声口。写老儒时又是老儒声口。袁祥平名食古。真食古不化。然文人自有坚持。也说不得。】

常思豪默然。心想照你这么说也有道理。看來方枕诺这人也不大可靠。终究是六成为了自己避难。才把他抬出來顶门。

六成笑道:“袁老所言甚是。不过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让这孩子跟着侯爷。多做点实事。少些清谈。不也是挺好么。”袁祥平点头一叹:“但愿如此吧。”

常思豪心想不管怎么说。方枕诺的学识总比自己强得多。若有他在身边帮忙出谋划策。将來在京中办事。一定能轻松许多。见六成写下给方枕诺的书信。连夜交人送走。心情也便放开了一些。当下觥筹交错。与二人对饮至欢【娴墨:是之前听双吉的话。心结开了些。否则有唐太姥之事作堵。这酒喝的还不高兴。小常为人一点就开。是其好处。阿月不用人点。自己就开。廖孤石则是自己和自己较劲。】。是夜天色已晚。便在三苏祠休息。临睡之前又和六成磋谈秘议。把李双吉叫进來细细嘱咐一番。次日拿了火黎孤温的木鱼铃以及身上搜出的应用之物。又要了羊皮手卷。三人辞别袁祥平。押上火黎孤温告辞起程。

火黎孤温所中**已解。换绳子扎了个结实。昨夜他被大火燎了一场。如今头顶、脸颊贴着好几块烫伤膏药。四肢缠满绷带。身上穿一袭广袖儒士袍。脚下是一对方头员外履。因脚太大。只能将鞋趿拉着。看上去似僧非僧。似儒非儒。不伦不类之至。倒是两只大金环在耳边悠來荡去。依旧金光灿烂。

上了马。常思豪在前领路。六成和李双吉将火黎孤温夹在中间。四人行得并不甚快。一路上无聊。六成提马前凑。东一鎯头西一棒槌地打听。问的都是京师是否繁华。皇宫怎样富贵之类的内容。火黎孤温在马上听得生厌。眼神里渐多鄙视【娴墨:看戏人已入戏中】。只见六成又笑问道:“侯爷。您在京师的府第。可不小吧。”

未及常思豪回答。李双吉咧开大嘴先乐了起來:“俺们侯爷是皇上身边的大红人。那府第还小的了么。俺告诉你啊。俺们侯府那可是当年严嵩严阁老的宅子。那院子少说也有六七十进。房子里外好几百间……”常思豪回头扫來一眼。目中带有见责之色。李双吉似意识到自己口大舌敞。将头低了下去。六成陪了两声干笑。又道:“侯爷。这次咱们捉住了这瓦剌国师。您把他带回京去。可是大功一件。皇上这赏赐想必十分丰厚。”

火黎孤温鼻孔中轻轻哼了一声。

常思豪道:“禅师放心。本侯做事一向讲究。有了我的。就少不了你的。”六成笑道:“那敢情好、那敢情好。其实贫僧也沒什么贪图。只是寺里年久失修。东墙要塌。西墙要倒。这些年香火又是不继。若是皇上能拨些银两将庙宇整修一番。再赐贫僧一个小小的尊号。贫僧也就心满意足了。”常思豪失笑道:“这点事情还不好说。到时本侯在皇上面前替你美言几句。加你个国师的头衔也不是难事啊。”六成大喜:“哎呀不敢当。不敢当。小僧福薄。怎敢妄求如此恩典。哈哈哈。侯爷太过抬举啦。早闻侯爷豪情盛慨。待人宽厚大方。今日一见果然如是。以后小僧可要多多仰仗您了。”

火黎孤温越发听不下去。在旁冷冷道:“贪财妄语、拍人马屁。算什么出家人。”

六成不悦道:“你大老远跑到我大明策动叛乱。又算什么出家人。”

“哼。”火黎孤温扭开脸去。

六成白了他一眼。又换上笑容去和常思豪聊天:“侯爷。您这次奉旨巡查西线军事【娴墨:笑死。我知我知:“西线无战事”。】。不知情况如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