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开导
“有没有受伤?”裴一可望向霍煊问了一句。
霍煊摇摇头,他基本都避开了,这次属实是被找事儿了。
罗佳屿上前向裴一可行了一礼,道:“郡君,是我冒犯了,稍后会派人送去歉礼。”又转向霍煊行了一礼,裴一可便没再多说。
“小姐,顾公子很强。”霍煊道。
裴一可点点头,她知道,顾彦应该是和苏家那边的人学的武艺,苏家虽然行商,但是向来注重家中子弟的武功,当年顾彦的母亲苏菡可是能与年轻时的裴轶青过上数十招的,顾彦有她教导自是不凡。
“安荣。”顾彦上前和裴一可打了个招呼,他也是今日才到的太学,不过和裴一可不在一个班,他已经直升了高级班。
裴一可回了一礼,道:“你是为了选拔赛来的太学?”
顾彦摇摇头:“你我不参与选拔赛也逃不开要参加,这是十年来第一次在大齐举办,你是裴侯之女,避无可避。”
是了,避无可避,会有人主动发起的,她若赢了便是裴府名声大噪,她若输了就不是单纯裴府名声受损,也会导致了大齐国威受损,但是那又如何,没人提前通知过她。
裴一可转身就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上午课程的老师换了一个老学究,讲的和早间的不同,喜欢垒砌大道理,裴一可迷迷瞪瞪地睡过去了,醒了的时候周围都是一起上课的同学。
“郡君,原来你也会上课打瞌睡啊?”
裴一可不悦,那都是因为刚刚的先生讲的太无聊了,初级班的人年纪和裴一可差不多,甚至有些才13岁,在家里启蒙了几年之后就直接被送过来了。
先生其实并未走,而是在裴一可醒后走到了裴一可身边,道:“望郡君莫要荒废了自己的天赋才是。”然后就走了,裴一可总觉得他还有什么想说的但没说出口。
裴一可不喜欢这种感觉,她说不上来,总觉得很多人对她到太学寄予了厚望,可是她不就是被算计来这单纯待着的吗?
裴一可第二日便没去太学,更没去大理寺,她不给自己找不痛快,固执地在自己房间与虫子作伴,以前觉得很有意思的事儿听着有些索然无味,倒是听着阮筱辰她们每天坐着自己的事儿有些羡慕,裴一可觉得自己大抵是病了,还病的不轻。
太阳东升西落,一可落落落落。
一连三日,裴一可都在府中无所事事,但是肉眼可见她的心情很是一般。
“小姐,我给你唱曲吧。”霍煊突然有些于心不忍,晚上睡不着就干脆到了裴一可屋外,也不管裴一可有没有听见,就自顾自在屋外给她哼了起来。
裴一可打开窗户,也没说什么,就静静听霍煊坐在地上给她哼唱。
“你为什么要做戏子,父亲说你有很好的学武天赋。”裴一可问道。
“小姐会看不起戏子吗?”霍煊道。
裴一可摇摇头,每一个登台演出的戏子,都在台下默默努力了很久很久。
“戏曲,书画,我想让他们站在一个高度。”霍煊道,这样学戏曲的也不会被人各种算计怀疑了,都是需要默默努力的,戏曲和书画本就都该被传承。他想做的另一件事可以通过很多别的途径实现,但是他选择了做一名戏子,为此耗费了更多的心力在其中。
裴一可没再说什么,霍煊就默默继续唱了起来,全当他突然发了善心,又或者是还了裴轶青有事没事突然会跑来指点他一下的恩情。
裴一可第二日一大早,就去往了一次大理寺,然后直奔兵部。
裴轶青很意外,吩咐人多准备一份午膳送过来,放下了手中的公务,坐到了裴一可对面。
“你怎么突然过来了?”裴轶青很好奇,见裴一可不说话,又道:“兵部这边人多眼杂,你是有什么急事吗?”
裴一可摇摇头,道:“我就是来看看您每天忙什么,我不想去国子监了,您是不是早知道了有选拔赛那事?”
裴轶青点点头:“你若是不想参加也无事的。”他的目的本就不是什么选拔赛,也没必要把裴一可卷入进去,如果可以的话,他巴不得裴一可离开都城,只是现在的她还不能离开。
裴一可了然,果然是希望她参加,倒是会算计的,不愧是忠君爱国的裴侯裴大元帅。
裴一可没留下来用午膳,转身就和莫问回府了,在家中拿出了太学那边要学的书籍认真看了起来。很难,难到她每一个字都认识,连在一起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
裴一可明悟了,有些东西需要天赋,她没有这块的天赋,练武自是不用说,她要是真的能练好裴轶青早教了,也不至于她15岁了也就会些轻功。
裴一可找人仔细打听了关于外国来访的情况,最终发现自己还真是一事无成,怪不得皇帝都不怎么需要忌惮裴家。
第二日裴一可没再请假,而是去了太学,早课依然是之前的先生讲的,先生叫路木青,一个很美的名字,每五日一轮早课。
“郡君若是有空,不若与我聊聊?”早课结束后,路先生走到裴一可身旁邀请道,裴一可没有拒绝,一个人跟着他到了一个小房间。
“这里是我办公的地方,平常无事在这写些东西。”路先生让裴一可坐下,又给裴一可递了一些书稿。
“郡君可是在犯愁选拔赛之事?”路先生问道,裴一可点点头。
“我小的时候,其实对经史子集这些东西都没兴趣,反而喜欢写故事,也许是有些天赋,在贵人相助下,机缘巧合中了进士,然后自请到了国子监当个先生。”路先生见裴一可看的有些认真,又道:“我见你在早课听得很认真,便知你应当也喜欢听故事,很多学生都因为我讲的早课是课业之外之事,而他们需要一心钻研学问,反而很少来听。”
裴一可摇摇头,道:“先生大才,所讲知识融于生活之中,教人明辨是非,知晓道义,钻研学问之人更当明了为人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