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开局流放?厨艺在手,天下我有 > 第一百八十四章 归期未归

第一百八十四章 归期未归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转眼就到了沈遇之前说好的回城日子。

宋玉枝这日照常收摊,三大一小回到了清水巷。

赵大娘平素下工之后,自己一个人回去待着也无甚意思,都是在宋家小院这里,或是陪着周氏说话做针线,或是包圆了宋家的杂活儿,然后被宋玉枝无情“扣押”在一道用夕食,睡觉之前才会归家。

今日赵大娘没在外头停留,送了推车后就直接就回家去了。

黄昏时分,宋玉枝补过一个午觉,起了身。

同样想着沈遇今日回来,宋玉枝绑好襻膊进了灶房,想着多做一道菜送到隔壁去。

上次沈遇给的野菜都让她做成包子馅给卖空了,菌子只卖了一天,对外说是数量少。

说来其实没少到那份上,而是菌子晒干之后,只要不受潮,保存得当,放上个半年一年都没问题。

若是再磨成粉末,还能当成增鲜增香的调料。

宋玉枝就存了一半下来,一小部分先连着做了两日,先给家里人尝尝鲜,其余的都给晒成了菌子干。

今日她就准备多做个菌子炒腊肉。

把干菌子泡上之后,宋玉枝打开了家里存放米面的橱柜。

然后就发现家里米面数量不对劲了——

自然不是少了,而是好像多了!

正好宋知远在外头玩完,带着小猞猁跑回了家。

小家伙自小卫生习惯就很好,到家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来灶房净手。

看到自家姐姐一边下厨,一边若有所思的。

宋知远就问:“姐姐这是咋了?”

“你回来的正好。”宋玉枝说,“正好帮我点一点东西。”

小账房领着她一天二文钱的工钱,很是负责,日常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三不五时就拿着炭笔写写画画,记录的都是家里的账目。

那小本子摊开,宋玉枝在旁边用秤称量现存的米面。

宋知远很快得出结果,“姐姐没说错,米多了一斤,面多了一斤半。”

多了东西当然不是坏事,家里又日常只有这么几个人出入,还都是小心谨慎的性子,但凡家里没人,肯定要把院门和灶房上的门都落锁的。

很简单的,宋玉枝就知道是赵大娘动的“手脚”。

也只有她,在能出入小院灶房的同时,还知道宋玉枝对数字十分敏感,只偷偷动了一斤半斤的。

宋玉枝好笑道:“我还当是我最近忙昏了头,感觉出错了呢!”

宋知远捂嘴笑道:“肯定是沈大哥不在家的时候,姐姐顿顿都留大娘用夕食,次次还不让大娘拒绝。她就只好这么偷偷的回礼了。”

宋玉枝不由也跟着笑了一下。

这还另外送什么菜呢?

干脆还是两家一道用夕食吧。

宋玉枝放了宋知远去玩,自个儿把米淘好,把菌子和腊肉都处理好,就去了隔壁。

想着若是确定沈遇已经回来了,就立刻把饭食做出来。

没成想,刚出自家小院,宋玉枝就看到了站在门外、来回踱步的赵大娘。

赵大娘一脸的愁色,见了宋玉枝也不藏着掖着,直接道:“臭小子还没回来,不知道是不是他那东家是不是又弄什么幺蛾子了!”

一次这样,第二次还是这样,若是晚上个半日一日的便也罢了,若是又跟上次似的,不知道归期,那真真是折磨人。

偏这个时代通讯很是困难,又不能去山里漫山遍野寻人,只能在家干等,赵大娘可不是要急?

宋玉枝脸上的笑也淡了下去,试探着问:“我知道柴炭行的位置。那门面不大,有些不好找,三句两句说不清,不然我陪您去铺子里问问?”

赵大娘这才恍然道:“对,我也是急昏头了,都忘了你也是认得那柴炭行掌柜的。”

两人说着话,宋玉枝解下了围裙,和周氏打了个招呼,就和赵大娘动身。

清水巷的巷子口历来都是妇人们聚会活动的场所。

这日他们也是到了做夕食得时辰,才准备归家,见他们二人行色匆匆的,当即就打听她们这是做什么去?

古代不比现代,除了闹市繁华的地方,各色店家都会挂着大大的灯笼照明,其余地方那真是伸手不见五指。

多的是未知的风险。

这不前不久,听说吉祥酒楼那边,算是城中治安最好的地方,还发生了一件十分诡异的伤人案么?!

问话的街坊也是好心,问完不等宋玉枝和赵大娘回答,还说自家新买了头骡子,男人刚套好车,马上夫妻俩就要出门。

若是相隔不远,正好捎她们一段,怎么也比走得快。

而且也不那么危险。

赵大娘把对方的好意看在眼里,要搁平时,她不大愿意占人便宜、麻烦别人的,道一句谢就走了。

今日不同,有宋玉枝陪着她,赵大娘恍然站住脚道:“我糊涂到家了,天黑确实不安全。麻烦你了。”

那妇人说不会,“赵姐姐太客气了,前头你送给我家好些柴,我还没给你回礼呢。今日也只是顺带的事儿。”

也赶巧,说着话那妇人的丈夫就赶着裸车出了来。

既然要搭人家的顺风车,那肯定得说明具体去哪里。

宋玉枝刚要说话,赵大娘抢着道:“枝枝要做个炭烤的菜,我带他去我儿子做工的张记柴炭行去买点炭。离这不远。”

清水巷里但凡有眼力见儿一些的街坊,都知道赵大娘和宋玉枝家要好,两家很有可能成为儿女亲家。

但这种事儿怎么说呢?

大伙儿知道归知道,却不能摆在明面上说。

说了对姑娘家的名声不好听。

故而赵大娘这才不提宋玉枝去陪着她找沈遇的,只说是去买炭。

几个街坊心照不宣地笑了笑。

跟赶车的汉子还帮着说:“对,相熟店铺的柴炭总归是便宜一些。”

“是呀,上次赵大娘给我家的柴火,也比我家素日里买的好。是该去那家买。”

本是其乐融融、互帮互助的邻里氛围,冷不防的,突然就听有人哼笑道:“到底是买炭,还是儿子在外头鬼混不着家,巴巴的带着未过门的儿媳妇去找人……谁知道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