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不许乱动!”
这时候就不得不提一嘴,两人定亲的好处了。
早先刚落脚丰州城的时候,宋玉枝就上过一趟南山。
那时候虽然是为了寻摸山货换银钱,但其实宋玉枝上辈子就挺喜欢往山里跑的。
无奈那第一趟她差点就让野猪伤着了,周氏心有余悸,说啥都不肯松口她再进山。
这次宋玉枝还当少不得要同自家亲娘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一番。
没想到周氏听说她是去勘探储存物资的山洞后,根本没再多问,只让沈遇多看顾宋玉枝一些。
赵大娘就更别说了,不止没有阻拦,反而对着沈遇好一通挤眉弄眼,然后老怀欣慰地道:“老天开眼,臭小子总算开窍!成亲前就知道带着媳妇出门转悠!”
后头二人坐上租赁来的驴车,附近的街坊四邻瞧见了,哪怕是比较爱说家长里短的碎嘴子,也只当他们小两口是去置办成亲要用的东西,也不会说嘴什么,只会带着笑意打趣几句。
顺利出城之后,宋玉枝不禁感叹道:“早知道定亲后能更自由些,我早就……”
赶车的沈遇闷笑一声,“早就如何?”
宋玉枝不是容易害羞的人,但此时被他这么一笑,忽然也有些赧然。
她一手摸发烫的耳根,一手把车帘子放了,说没什么。
沈遇又是一声笑,也不再打趣她,只把驴车赶得又快又稳当。
宋玉枝在车厢内待了会儿,又有些闲不住,改为趴到车窗上,享受黄昏时分的舒适凉爽的风。
天色略显黯淡的时候,驴车停靠在南山山脚。
沈遇从车辕上一跃而下,刚想伸手去扶宋玉枝。
却看宋玉枝几乎同时就自个儿下了车来,然后一头扎进茂密旺盛的灌木丛里。
沈遇看着自己落空的手,好一阵失笑——
他开窍又顶什么用呢?
他未来媳妇还不开窍啊!
一眨眼的工夫,宋玉枝就从灌木丛里钻了出来,手里多了一把绿油油的野菜。
宋玉枝笑着直说运道好,“老话说‘六月苋,当鸡蛋。七月苋,金不换’。这才到山脚下,就让我遇到这么好的野苋菜!”
小姑娘笑得眉眼弯弯,再不见午后那阵子的隐忍和不耐。
沈遇不由也跟着笑起来。
他还是喜欢看这个模样的宋玉枝,突然也不觉得她不开窍有什么不好了。
左右只要她开心就好。
沈遇笑着伸手,从宋玉枝头顶拿走她不慎沾染到的杂草,而后接过宋玉枝手里还沾着泥的野苋菜,放进背篓里,再从怀中掏出帕子,让宋玉枝拿着擦手。
“走吧。我领你上去,路上看到了什么想要的,同我说,我帮你采。”
说完,沈遇还从驴车上拿出一根细长的木棍,让宋玉枝拿在手里。
驴车、背篓和木棍都是沈遇准备的。
在山上的途中,一些植被茂密的地方,沈遇还会先确认过四下安全,才会让宋玉枝跟上。
有时候宋玉枝看中什么野菜、野果、野菌子,都不用说出口。
沈遇跟脑后长眼睛似的,轻而易举地就能察觉到她目光在哪里停留,然后径自去帮她采来摘来。
连采摘的手法都不会出错。
宋玉枝看着背篓里的东西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沉,可沈遇仍然没有半点不耐烦,不禁再次在心里感叹他的细致和妥帖。
也难怪双方长辈都放心他带自己上山。
二刻钟后,沈遇带着宋玉枝拐上一条不常见的山路。
这边就没有脚踩出来的山路了。
只剩下茂密蔚然的植被,生长着很多连宋玉枝都分辨不出来的野草。
沈遇将背篓转而背到身前,然后对着宋玉枝蹲下身来,说:“这里蛇虫多。我背你。”
两人关系已定,宋玉枝也不扭捏什么,乖乖地趴到他背上。
他的小姑娘一如既往的轻飘飘的,柔弱无骨。
沈遇毫不费力就站起身来,双手抄过宋玉枝的腿弯,握紧成拳。
他比宋玉枝高太多了,宋玉枝对这种视野无比开阔的高度实在陌生,只觉得看什么都稀奇。
只是到底挨得太近了,近到宋玉枝很快就没心思到处乱看——
她能闻见他身上的胰子香味。能看到他饱满的头骨。甚至能看到他微微发红、比常人粗壮一圈的脖颈。
宋玉枝忍不住想到,曾经沈遇也是背过她的。
那次她忽然染了暑热,浑身是汗地趴在他背上,还有些想吐……
现在想想,仍然让她尴尬不已。
想来那时候她身上的气味定然是极不好闻的。
今日么……
今日她虽然没得病,但回家后也没沐浴更衣,刚才在山脚下更是直奔灌木丛里的野苋菜去了。
一边胡思乱想,宋玉枝一边就调整身形,时而往旁边,时而往后靠,不想让他闻到自己身上的汗味。
也就在这时,沈遇的呼吸陡然粗重了好几分。
宋玉枝下意识地贴向他,询问道:“怎么了?是我太重了,还是你瞧见什么了?我要做什么?”
确立关系之后,沈遇第一次同她挨得这般近,本身对他而言,就已经是一种“折磨”。
沈遇不知道花费了多少力气,才逼着自己不去胡思乱想。
偏她还不老实!
此时背后更是传来柔软的触感。
沈遇如遭雷击,脚下一滞,差点连脚步都有些踉跄。
“宋玉枝!”青年第一次喊她的全名,带着一些恶狠狠的、咬牙切齿的意味,“不许乱动!”
宋玉枝初时仍有些迷茫,等看清沈遇红到滴血的耳朵和脖子上暴起的青筋。
她才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当即尴尬得头皮都有些发麻,更不敢再乱动。
沈遇闭了闭眼,叹息一声,一边在心里诵起了《清心经》,一边继续赶路。
所幸这条路他近来已经摸过不知道多少遍,又提前想过会有带着宋玉枝过来的时候,便把路上的隐患都给除得差不多了。
无惊无险,赶在天黑之前,二人抵达沈遇寻摸到的那个山洞。
也就在沈遇刚把宋玉枝放下地的同时,天边忽然传来一声闷雷。
豆大的雨珠须臾之间便落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