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两个人负责上千人的伙食
宋玉枝万万没想到,现下在这驻扎地里负责伙食的不是军镇里的人,而是原先衙门里的大厨!
她现在的身份是自小在衙门后厨长大的,衙门的大厨却不认得她,只说瞧她有些眼熟。
岂不是直接昭告她身份有假么?!
好在,宋玉枝印象里跟衙门的厨子打过交道——
那时还是夏日,宋玉枝刚借着赛龙舟打响了宋记的名号,还没来得及把铺子开起来,只先雇了清水巷的半大小子,在城内兜售宋记的盖浇饭。
转头那李贵就置办了一个独轮车,带着人招摇过市,仿冒宋记的名头售卖饭食,恰好租借了张家肉铺前的地方,被张栓子回去喊了人,逮了正着,扣下了一车的饭食。
宋玉枝不想要那厮的东西,就把一车饭食送到了衙门充公。
胖大厨同刘文书交好,白得了一车饭食给囚犯吃,省了不少工夫,当时还夸了宋玉枝好些话,说她路不拾遗、拾金不昧云云。
眨眼的工夫,宋玉枝已经回忆完了来龙去脉。
她面上一点不显惊慌,只有些委屈地埋怨道:“严叔,您怎么连我都不认得了?不是夏日里我孝敬您,帮您减轻负担,您夸我的时候了?我回去肯定得同刘文书说,让他给评评理!”
说着,宋玉枝顿了顿,轻叹一声:“您是不是还在怪我年头上没和您一道去民兵营?那时候我不是想着同我夫婿团圆,才没陪您去嘛!我给您赔罪还不成吗?”
那严厨子能在衙门里待那么些年,心思自然是比一般人的聪巧玲珑的。
而且他对宋玉枝的印象,说来可比宋玉枝对他的印象深多了——
他在衙门的这些年里,唯一用吃食孝敬他的外人,可只有宋玉枝一个!
一般人谁会想着给他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厨子送东西呢?!
尤其两人还有共同的好友,就是衙门里的刘文书。
刘文书照拂过宋玉枝,逢年过节,宋玉枝都会给照顾过她的刘文书送些吃食聊表心意。
严厨子嘴馋,没少跟着刘文书沾光。
年头上严厨子临时被调往民兵营帮忙,更没少听民兵提起宋玉枝。
只是两人一直没怎么碰过面,严厨子记性又不如宋玉枝,这才没有第一时间把人给认出来。
现下宋玉枝把两人的关联都点出来了,严厨子自然把人对上号了。
他紧跟着笑道:“好你个刁丫头,不过是逗你一句,竟想着去老刘那里告我的状!好了好了,不同你玩笑了。你也别干站着了,快进灶房去干活。要是再躲懒,告诉老刘可不管用了!”
那文书听着宋玉枝直接道出了严厨子的姓氏,又听过他们的言语,没找到什么纰漏,神色这才缓和下来。
严厨子神色如常地送了文书离开,转头回了灶房,严厨子才一手扶着灶台,一手开始擦汗。
“小娘子,你咋过来了?”
宋玉枝扶着严厨子在矮凳上坐定,“衙门里有个杂役身体有恙,霍大人便让我顶上了。”
“少了个人,跟军镇的人知会一声不就行了?霍大人咋个还把小娘子给请来了。”
严厨子奇怪地嘀咕了一句,又了然道:“我知道了,今遭沈教头也回了城,霍大人肯定是体谅小娘子思夫心切,所以给小娘子行了个方便。”
宋玉枝笑了笑没应声。
说来她也没想到霍知州会这么轻易地就帮自己的忙。
毕竟军镇的人定出严苛的标准来选拔杂役,说到底就是为了防止居心不良的人混进来。
宋玉枝是被流放而来的,虽用银钱脱除了罪籍,能和普通百姓一样过活,但终归比平民百姓低一头,不算完全的良民。
而霍知州再看中沈遇,终归他不过是个民兵营的教头。
没必要为了他们夫妻,去同军镇的人唱对台戏。
严厨子却没想那么多,一边开始兀自忙碌,一边道:“既是霍大人的安排,那肯定有大人自己的思量。但是小娘子你别怪我多嘴,即便你进了来,想见沈教头,怕也不是那么容易呐!估计要白忙活一场了。”
宋玉枝问他怎么这样说?
严厨子接着道:“军镇的管理和别的地儿都不一样,在军镇里,我只管把饭食做出来,后头自有军爷来取饭和分发。回头也是那些军爷,负责把碗筷那些回收再送过来。”
“自打除夕后头,民兵营被合进军镇,我就没见过沈教头和那些个民兵了。天天就被困在伙房这一亩三分地。从前还好些,好歹有军镇上的厨子陪我说话解闷。今日进了城,就剩我一个人了,可把我闷坏了……”
宋玉枝再次有些犯难地蹙了蹙眉。
抬眼,她看到严厨子一边絮叨,一边随手切了出了一些白菜、地瓜和野菜,切好之后扔进了灶台上的大锅里,然后接着有啥切啥,切好就接着随手扔进锅里……
察觉到了宋玉枝的视线,严厨子笑道:“小娘子别见怪,我一个人,便是加上小娘子你,哪里负责的了这上千号人的吃食?只能有啥煮啥,煮一锅杂烩粥给大伙儿凑合凑合。这还是在军镇上的时候,那里的厨子教我的。反正等这两日军眷安顿好了,便能自个儿开火做饭了,也就用不上咱了。”
宋玉枝的眉头舒展开来,撸了袖子就道:“我来帮您。”
谁说她出不去伙房,见不到民兵,就见不到沈遇了呢?
起码,她今日就可以通过饭食,给沈遇传递她已经过来的消息!
沈遇同军镇的人,打了那么久的交道,总不至于得了消息后,还没法子来见她一面吧?!
当然严厨子也没说错,两个人负责上千人的伙食,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哪怕是宋玉枝,若是按着过去的情形做大锅菜,便是从现在开做,做到手断了,都不够供应的。
而不做到大面积供应,则不能确保沈遇能得到消息。
那就只能走不常规的路子了。
宋玉枝扫了一眼灶房里现有的食材和调料,心里很快便有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