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情疫无双 > 第37章 隐情暴露

第37章 隐情暴露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卓一凡想起今天自己出去时,看到满目的凄凉,心情顿时沉甸甸的,觉得胸口发闷,喘不过气来。

他起身沏了一杯热茶,捧在手里,喝了几口,才感觉身上那种沉重的压抑感,稍微减轻了一点。

再看网友的留言,有些人直接说:“就算捐款也不捐给某些部门,要捐直接捐给医生和护士,给他们买口罩。”

“这根本不可能实现——”卓一凡气得摇头。

键盘侠的嘴炮简直不经过大脑,就算他们捐赠一万或者十万,没有接收部门,这些钱怎么可能到医生和护士手里。并且,社会的舆论监督以及医疗行业的公正性,也不允许某个医院的某个部门接受这笔钱。

网友们这些话全都是废话,说了等于白说。

晚上想下路千条,早上起来走老路,就算讨论整个晚上,讨论三天三夜也没有结果。

卓一凡微微有些失望,很多时候网友们的讨论,就像是夏日里池塘的群蛙大合唱,毫无结果,只会形成噪声,影响了另外一些人的判断,让事情变得更混乱。

其中有几个明智的网友都说,自己曾经亲自捐赠过,这不是简单的给钱收钱的问题,而是要经过一系列正规的手续,这是国家的规定,而不是某个部门自己决定的。

网友以为那些不透明不公正,不合理的事,都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大家可以去看看法律。

中国的一切都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大家千万不要人云亦云,冤枉了某些部门,或者直接胡乱开炮,误导网民。

当然这几个人的发言,很快就淹没在键盘侠的唾沫当中,后来就不再说话了。

卓一凡觉得悲哀,哲学书上曾经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当下的情形果然如此。这些正确的声音,遭到压制,没有人看他们说什么,大家只是在尽情的发泄着,自己的情绪和不满。

不良情绪当然需要一个宣泄的窗口,但是,在网上这种公共环境里发言,如果不加限制,没有节制,就会形成网络垃圾,非常有害。

很多公共媒体的推荐机制,是按照话题的热度,自动进行的。假如有些不那么恰当的言论被推到风口浪尖上,让几千万人看到,造成的影响将会非常恶劣,而且无法挽回。

在某些留言里,有些网友更是不负责任地说:“只要骂某个部门的我

就支持,不管骂的对不对!”

卓一凡叹了口气,中国从来不缺乏睿智的网民,但是更不缺乏网络喷子,以及地图炮。

他实在不希望,自己真心诚意建立起来的微博,成为这种喷子的阵地。

林清华从卧室里出来,扶着墙去卫生间。

卓一凡赶紧站起来:“爸,我扶您!”

林清华摇头:“忙你的吧,我能行,人还得独立,不能依靠别人,靠人人会走,靠墙墙会倒。”

他进了卫生间,重重地关上门。

卓一凡越来越觉得,林清华说话有些阴阳怪气,并且是针对自己。

这种情况下,他不能盲目辩解,而是要找到病根。

对于老年人,他了解他们的脾气,这个时候耐心是最重要的,不管对方说什么,他都好好忍着。

杨慧也从卧室里出来,走到桌前,看着电脑屏幕:“这么多留言?”

卓一凡感觉到家里的气氛怪怪的,但他没有直接问,就算问了,老两口也不会说。

“刚刚我去送药,杨阿姨说,让我回来谢谢您和爸。”

一句话出口,杨慧的眼圈突然红了,从桌上抽出餐巾纸,擦擦眼睛。

“杨叔叔没事,哮喘病是老毛病,只要药跟得上,一到春暖花开,病情稳定,就没事了。”卓一凡继续安慰杨慧。

“杨平是个好孩子,在国外工作也很努力,赚钱也多,就是离家太远了。你杨叔叔和杨阿姨提到这件事就后悔,当初不应该凑钱把杨平送出去留学,在国外上学,赚钱习惯了,总是觉得回来没有用武之地。可是中国人,不能总是背井离乡,撇家舍业的,一个人在外面打拼。古人说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的年轻人,早就忘掉这些古训了,把过去老祖宗说的话,全都抛在脑后。你们这些年轻人啊,接受的全都是新思想,干的事业也让我们老年人看不清楚,做的事儿更是这样,我们老了,跟不上这个时代……”杨慧一直抹眼泪。

卓一凡知道,对方说的虽然是楼上的孩子杨平,暗中指的却是自己和林莉。

“妈,我会把楼上两家,加上对门全都照顾好。你也不用担心,几位老人的身体,也没什么大毛病,都是过去的老毛病,每年冬天都一样,只要把药物准备好,根本不用担心。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已经答应了杨平,就会照顾好杨叔叔,绝不食言。”

杨慧摇了摇头:“一凡,一个人的能力再大,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呢?你能照顾一个人十个人,能照顾所有人吗?”

卓一凡无法回答,因为杨慧的这句话,模棱两可,让他不知道怎样回答,对方才会安心。

“小区里这么多老人,每家都有自己的难处,就像咱们家。如果当时你出国,把我们老两口,加上林莉仍在武汉,一旦封城,家里没人,我照顾不了你爸,这个家庭还怎么继续?当时,你去了机场,我真是感到绝望,就好像你把我们都抛弃了,一个人奔向前程享福去了。一凡,年轻人思想新颖,追新潮,赶时髦,但是总得有个度,你说呢?”

卓一凡微笑着,看着杨慧。

老干部们都很有智慧,善于做思想工作,拐弯抹角话题还回到他和林莉身上,这一点,比年轻人更高明。

至少卓一凡和林莉之间、和顾菲之间说话都是直来直去,直奔主题,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打太极拳一样,云里雾里,绕来绕去。

“妈,疫情期间,我们尽量讨论一些高兴的事,让自己的情绪轻松下来。您跟邻居打电话也尽量秉承着这种思想,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您以前经常这样教育林莉,忘了吗?”

杨慧叹了口气:“我教过林莉很多事情,不是我忘了,是她忘了,我也跟你说过,两口子过日子,一定要互相谦让。两个人都想好好过日子才能过好,不然的话,最后肯定一拍两散——”

林清华从卫生间里走出来,正好听到这句话,大吼一声:“什么叫一拍两散?你们说的这是什么屁话?两口子结了婚,国家承认,法律承认,亲戚朋友承认,那就得好好过日子,到死为止,好好的人家为什么要一拍两散?你们说话简直不过脑子,以前在九院,如果哪一家想要离婚,我首先要派工会的人去劝解,调查清楚原因,是谁的错误,停发工资,直到改正为止。宁拆千座庙,不破一门婚——这才是古人的教育,现代的年轻人,读了那么多年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结婚离婚,儿戏一样,老祖宗定下的规矩,能随便改来改去吗?”

卓一凡转过头,看着林清华胸脯一起一伏,额头上的青筋,一根根暴跳起来,好像要打人的样子。

他觉得很无奈,实际上这是以前

就想到的情景,只是经过了疫情的考验,他的心态改变,不再担心这些事,更不会惧怕林清华和杨慧的态度。

疫情让他的心态变得更复杂,也更坚强,生死面前他都不怕,更不要说面对两位老人发火。

今天一整天,他的心始终被冰块包裹着,到现在都没有暖过来,所以林清华发火,他根本不在意。

“赶紧回去睡觉,大半夜的,别着凉。”杨慧打圆场。

林清华气呼呼的,回自己卧室去。

“你爸的脾气最近越来越大了,唉——”杨慧说。

卓一凡在两位老人面前,像个被拨得团团转的陀螺。

论年龄,两个老人加起来是他的四倍,论智慧,两位老人,身经百战,经验丰富,是做党员工作的老干部。他只希望自己的偃旗息鼓,能够让两位老人适可而止,大家在一个家庭里,平安的度过每一天,不受伤害。

他当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林清华和杨慧。

年轻人在外面闯荡江湖,抗跌打能力很强,无论任何挫折,都能硬撑过去,但两位退休老人,却不一样。

他留在武汉,留在林家,唯一的目标,就是照顾好林清华,减少林莉的后顾之忧,让她能够奋战在抗疫的第一线,为武汉的老百姓出力。

如果连这个目标都达不到,就等于是自己无能,最终还是拖了林莉的后腿。

杨慧走过去,关上了林清华的卧室门。

“你爸最近脾气不好,说什么话不要理他,别影响了你的情绪,跟林莉通电话的时候,一定要说家里很好,不要让她担心。”杨慧的表情十分复杂,夹在所有人中间,非常为难。

卓一凡摇头:“妈你放心吧,我理解爸的心情,在家里躺的时间太久了,就会这样,等他身体好了能够下楼,在小区里转一转,心情自然就好了。”

杨慧点头:“一凡,你是个好孩子,这样说我就放心了,一会儿你早点睡。”

卓一凡指了指电脑旁边的手机:“我在等林莉的电话,看她今天心情怎么样?”

提到林莉,杨慧有了精神:“她今天心情肯定不错,我看新闻说,火神山医院交付使用,等于是给武汉的医疗系统,所有人打了一个强心针。那些一直找不到床位的患者,马上就能全部得到治疗,整个武汉市的抗疫形势正在扭转。新闻里的广播员,一边

播报新闻,脸上的表情就能看得出,武汉大有希望,武汉人已经扛过了最困难的时刻。”

说着,杨慧的眼圈又红了。

卓一凡感觉到,杨慧肩上的压力也非常大,来自家庭的种种压力,让她说不出来,也没人倾诉。

离婚是一件很大的家丑,家丑不可外扬,这就是中国人的老规矩。假如杨慧不能向林清华倾诉,也不好意思告诉其他邻居,全都憋在心里,这种压力最终会变成一个毒瘤,让她崩溃。

“妈,你不要着急,疫情总会过去,党和国家,一直在加大对武汉的支援力度,全国各地捐赠物品的卡车,也源源不断的开进了武汉。今天我到红十字会去,那边的接收和发放很有秩序,也很及时,武汉的资源缺乏状况,正在得到解决。总之,我们在家里,哪儿也不去,就是对抗疫最大的支持。帮助政府稳定局面,只做对的,发出对的声音,未来一定有希望。”

卓一凡把所有消息过滤之后,只把好的讲给杨慧听,给对方希望。这才是一个成熟的人,应该传递给大家的正能量信息,而不是,把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一股脑的带给家人。

卓一凡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能够高屋建瓴,提纲契领的看待问题,知道现在杨慧需要的是什么。

“一凡,你从网上得到那么多消息,比新闻里更全面,你告诉我,疫情大概什么时候会过去?”

卓一凡毫不犹豫,立刻回答:“专家所有的判断都是三月底,不管是武汉的,北京的,全国的,港澳的,那些最著名专家都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按照我的估计,三月底是最后期限,乐观估计,一个月之内,只要疑似感染和确诊的人数上升速度减缓,甚至见顶,那就是彻底扭转之时,证明武汉的封城已经完全有效,抗疫胜利在望。”

这样的回答,当然不是那些网友的信口开河。

卓一凡曾经根据网上专家的言论做过缜密的分析,三月底就是一个分水岭。武汉封城的效果能够凸显,老百姓的自我防护,也会隔断病毒传播,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将会大大降低。

科学的数据分析,能够让人减低恐慌,更不会跟着网上那些留言跑来跑去。

至于有些专家,做出了很悲观的估计,抗疫形势要到五月份甚至八月份才能好转,那都是不科学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