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3 章欲离成县
“此后余生,自负盈亏,但有如今日之祸患,朝堂和本王都不会再有丝毫的怜悯!”
赵钰此话一出,百姓们当即吵闹了起来,当然,西城区百姓自然是兴高采烈,毕竟,他们之前的资产,因为王爷的一句话,就这般返还给了他们。
至于那所谓的骗出去的东西,他们本来就拿不到,那些东西和他们有个屁的关系。
可东城区百姓可就不愿意了,尽管他们已经有了提前的准备,可真要听到晋王之令的时候,他们还是接受不了啊!
毕竟,若是如此的话,那他们付出的,可就是真金白银了,那次所谓的骗局,可不就成了他东城区百姓为西城区百姓买单了吗?
是,此乃晋王赵钰之令,他们无能为力,可凭什么呢?就因为他西城区穷吗?难不成他大赵之法,就是越穷越有理吗?
“肃静,肃静~~”
在赵钰的示意下,天御卫开口大喝了起来,将在场的百姓都震慑住了。
看着众人的样子,赵钰笑了笑,再次开口了。
“东城区的百姓们,不必如此,本王是一个讲理之人,此前之事,非尔等之错,本王自然也不会让你们担责,然毕竟都是一城百姓,又何必闹得你死我活的地步。”
“这样吧,本王以天下商会的名义,以诸位当初购买资产的价格,一比一补偿给你们。”
“诚然,这其中,再怎么也还是会有人会吃亏的,不过,这已经是本王能够做到的最好处置之法了。”
“不瞒诸位,涉及十数万百姓的性命,本王不会在你们的基础上溢价而购,当然,既然是本王之法,自然是有强制性的,若是有人不愿意,自然可不享受这等安置!”
说到最后,晋王赵钰的话语都透露着寒意,这一次他之所以选择了自已承担,说白了,是因为他早就找好了回收利益之法。
可若是有些人非要搞事情,他晋王赵宇可不仅仅是只有温和的一面的,要知道,他赵钰是媚下,可那是顺民!
“顺者昌,逆者亡”,虽然用到此处,有些过了,但道理确实是这个道理。’
晋王赵钰的安排,说白了,也是有些向着弱者的,毕竟,如今的这个局面,他若是不对西城区百姓好好的安排,这十多万人,可是真的活不下去了。
真要是走到了那一步,造反可就不再只是一个说法了。’
东城区百姓的内心就是不愿意的,是,他们说起来是一县之民,可眼下这可是涉及到自已根本利益的东西,谁又能那么大方呢?
然而,晋王赵钰的高压之下,他们也没有其他的办法,至于像之前县令邓不凡所命令的那样,守住城区,绝不妥协,别闹了,看不见这身边站着的大军吗?
那明晃晃的战刀,难道是开玩笑的嘛?
看着现场的氛围有些不对,县丞苏童在两人的搀扶下,缓缓开口劝解道:“诸位乡亲们,同为成县之人,你们难道真的要看着西城区这十多万乡亲们,饿死,冻死在这成县之地吗?”
“当年之事,东城区百姓之所以能够富裕起来,无非是布局的小利罢了,试问诸位,若是当年诸位在获得利益之后,没有大肆宣扬,我成县之民,何至于到了这个地步啊?”
“乡亲们,此事既然王爷愿意一力承担,难道吾等同为成县之人,还舍不得那一丝一毫的利益吗?”
县丞苏童苦口婆心的劝诫着,不过说白了,他成县百姓能够陷入这等死局,最大的原因,还不是他们太贪了吗?
西城区百姓一贫如洗,东城区百姓趁机压价,谁又是真正意义上的好人呢?
尽管他们此刻都不说话,可沉默不就是最好的态度了吗?
赵钰忍不住叹了一口气,有些地方穷是有道理的,说实话,他今日若不是以王爷的身份出现,他绝对不会管这些人的。
他赵钰这些年,也算是走南闯北,见识了诸多地方的百姓,甚至还刻意体会了那里的风土人情,可如此贪婪,如此看中利益的地方,还真的是少有。
看着这些百姓,赵钰都不禁在想,他是不是多事了,他是不是应该变得更加淡然一些,毕竟,尊重别人命运嘛。
终究这些人乃是他大赵的子民,他还是下不了这个狠心。
良久,赵钰不想废话了,什么时候,他晋王赵钰的决定,是能够反抗质疑的了?
“苏童,既然转让,府衙之内,必然都是有文书备案的,本王命你,以文书之上为主,统计数目,重新聚拢账目。”
“我天下商会三日内,便可来成县参与对换事务,此事就这样决定,稍后,本王会给你出具一个文书,接下来的时日,你就以成县县令的身份,坐镇成县吧!”
苏童听着晋王赵钰的话,先是一愣,继而情绪激荡了起来,作为天下学院的学子,尽管这几年经历甚多,可就以他所知,如今的同学士子们,也都是在副职的位置上浮沉。
对于他来说,一个县令不过是七品罢了,可作为成县的县令大人,他可是正儿八经的实权县令啊!
“学生谢过院长,学生谢过院长!”
兴奋之余,苏童忍不住的跪地拜谢了起来。
“好了,赶紧起来吧,好好做事,成县之危,算是暂时过去,可接下来的处置,才是重中之重,苏童,你乃是我天下学院之人,可不要让本院长失望啊!”
既然选定了苏童,自已这个院长自然是要相信他,可作为长辈,该嘱托的事情,他赵钰还是忍不住的叮嘱了起来。
“院长,你如此交代,莫不是你要离开了吗?”
好歹也是在天下学院修习数年的人了,王爷都这样说话了,背后的意思,他苏童自然是知道的。
“是啊,本王身负四境之地巡察之责,自然是时间上比较紧急了些,不过,此后无非即是一些兑换罢了,以你的能力,自然能够泰然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