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成崇祯,看我力挽狂澜 > 第83章 烂摊子

第83章 烂摊子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入城阅兵仪式所引发的热潮尚未平息,一份邸报的横空出世又在人群中掀起了轩然大波,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这份名为金陵晚报的刊物,乃是由复社全力主办。其内容丰富多样,包罗万象,犹如一座知识与信息的宝库。其中不仅刊载有可以公开的政府法令、公报等官方文件,更重要的是涵盖了诸多当日发生的新闻消息以及各界人士的言论观点,仿佛是时代的记录者,将世间百态一一呈现。此外,还增添了一些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以及名人雅士的精彩点评,犹如一场文化的盛宴,满足了不同读者的多元需求。

这份报纸的主编阵容堪称豪华,集齐了当时复社的四大公子。侯方域、方以智、陈贞慧、冒辟疆皆在其上发表了自己的最新作品,而尤以侯方域对于入城仪式中出现的“人民”一词的评论,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千层浪,掀起了对“人民”这个词语深刻内涵的广泛热议。

“人民是什么?《说文解字》云:‘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民,众萌也。’而陛下所言之人民,我认为并不简单的指百姓,更是士农工商的统称一切赞成和拥护大明王朝的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敌视、破坏大明王朝的,都是人民的敌人”

实际上,这个解释并非侯方域自己的独到见解,而是源于崇祯对他的悉心答疑与解惑。

对于一个来自后世之人而言,“人民”是个再熟悉不过的常用词语,可在明朝,众人对其却深感陌生与困惑。

咱这位后世的“小白作家”,一时兴起便将这个词脱口而出,却未曾料到还需为自己的冲动之举进行详尽的解释与答疑。这可让本就对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词语理解尚浅的崇祯费了不少心思与口舌,经过一番深入阐释后,才勉强给了侯方域一个较为清晰的解释,以解众人之惑。

不过可以预见,当这个词逐渐被人们广为熟知之后,必定会有更多的饱学之士、有识之辈来对它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与理解,挖掘其更深层次的内涵与意义。

当然,众人更为好奇与关注的是皇帝为何要创造出这个词,而且还亲口喊出了“人民万岁”的震撼口号?这个口号固然会让底层的广大民众欣喜若狂,欢呼雀跃,可那些身处高位的官僚以及富甲一方的富商们又会作何感想呢?

若是大家知晓这只不过是那位“小白作家”的一时口嗨所致,真不知会对此事有怎样的反应与评价

金陵晚报还有一处让大家更为惊奇不已的亮点,便是邸报上竟然还刊登了部分商家的告白,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广告。这一前所未有的新奇事物,仿若一颗璀璨的商业之星,瞬间吸引了众多商家的目光,他们纷纷效仿,一时间形成了一股商业宣传的新潮流。

这份金陵晚报的售价定为每份铜钱三十文,若按月订阅则需白银半两,按年订阅更是优惠至白银四两。这份邸报一经上市,便如同一颗炙手可热的明星,顿时被抢购一空,其销量犹如火箭般蹿升,很快便由最初的一百份,紧急加印至五百份。即便如此,依然供不应求,一报难求,成为众人竞相追逐的稀罕之物。

-------------------------------------

而崇祯帝在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如愿以偿地重登大宝之后,满心欢喜地准备大展宏图,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之时,却惊然发现他所接手的竟是一个千疮百孔、四面漏风的烂摊子,犹如一艘在狂风巨浪中飘摇欲坠的破船,面临着诸多棘手的难题与严峻的挑战。

南明坐拥淮河以南辽阔无垠的广袤地盘,在北都覆亡以前,朝廷每年都要从江南各地大肆搜刮海量的粮食、银钱、布帛等财物,以弥补北京宫廷、诸多衙门以及九边庞大的耗费开支。按常理来说,北方各地既已相继沦陷,分别落入大顺和满清之手,南明在财政上理应绰绰有余,百姓的负担至少不应再加重,而应有所减轻才是。

然而,现实情况却与理想大相径庭。

弘光政权虽然在军事上碌碌无为,毫无建树,但是军费开支却如脱缰的野马般极度膨胀,肆意狂奔。这个成立至今不过短短两个多月的朝廷,已然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财政状况,犹如一座即将崩塌的大厦,岌岌可危。军队所需的军饷数额庞大得令人咋舌,犹如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而财政收入却远远无法满足这一巨大需求,收支缺口巨大,犹如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这无疑给政权的稳定和正常运转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威胁与挑战,仿佛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重磅炸弹,令人忧心忡忡。

在崇祯接手朝廷之前,左良玉部以及江北四镇频繁地以军饷匮乏为由,接二连三地要求朝廷拨粮拨饷,而负责军事事务的官员们却毫无主见,只知一味地姑息迁就,根本不去认真核查其中是否存在徒有虚名、虚报冒领的情况,致使朝廷的财政资源被白白浪费,犹如涓涓细流不断流失,却未能产生应有的效益。

此前的南明朝廷中,左良玉部的兵力多达五万多人,所需军饷高达一百零八万两银子;江北四镇的兵力各有三万人,所需军饷总计为二百四十万两银子,京城的军营号称拥有六万兵力,所需军饷亦达一百二十万两银子。另外还有江南总督、安抚使、芜湖巡抚、文武操江、郑鸿逵、郑彩、黄斌卿、黄蜚、卜从善等八镇,总共兵力十二万人,预计军饷为二百四十万两银子。把这些林林总总的军饷需求加起来,总共需要军饷七百多万两银子,这还尚未计算四川、湖北、山东、河南等地的总督、巡抚、总兵所需的军饷数额。

然而户部尚书经过综合细致的计算后却发现,每年的财政收入预计只有六百万两银子,这其中已然包括了关卡税收等全部收入来源。七百万两银子的军费开支之外,还有官员俸禄、国家各项事务费用的持续增加,犹如一座座小山不断堆积,而预计的六百万两银子还没有扣除因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造成损失而导致收入减少的情况。国家的太仓原本就没有积存的储备,内库也早已干涸见底,没有丝毫钱财可供发放,犹如一个空空如也的钱袋,令人绝望。

工部与户部联名上书进言:“如今天下兵马钱粮全盘进行计算,所缺的数额达到二百二十五万两银子还多,而户部现存库银仅仅只有一千多两银子罢了。”

不过崇祯对此情况早已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否则他也不会在扬州对那些盐商果断下手。如今他手中已然掌握了近两千万两白银,这就是他最强大的一张底牌,就算是没有其他财政收入来源,他凭借这些资金撑住目前的艰难局面亦是毫无问题。

所以崇祯下的第一道旨意便是:对于山东、南直隶、河南、山西、陕西等已经被清军或顺军占领地区的钱粮免除五年;对于目前南明朝廷掌控的区域,钱粮减半征收,其他税赋更是一概免除,而对于那些遭受灾害的地区则依照旧例进行减免赋税。

此旨意一出,顿时朝野一片哗然,犹如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千层浪。工部、户部连连上折,言辞恳切,据理力争,就连一向忠心耿耿的史可法也上奏说道:“天下半坏,岁赋不过四百五十余万,将来军饷繁费,赋税不可轻易免除也。”

对于这些如雪片般纷至沓来的奏折,崇祯一概留中不发,犹如一座沉默的大山,不为所动。

而对于史可法,崇祯则是语重心长地说道:“宪之,朕此时手中缺的不是钱粮,而是民心啊”

对于赋税的减免事宜,崇祯更是让侯方域在金陵晚报上用大幅的页面刊登,同时要求他带头进行深入讨论,务必将此事让所有的百姓都清楚知晓,犹如敲响了一面传播福音的大钟,让百姓们都能听到这一利好消息,感受到朝廷的关怀与恩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