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僧于禅中坐,声闻天下知
两人吃过燕京佳肴,两人疲惫这才稍解,此刻张小婉又拉着苏长青向城中闹市行去。
“小婉姑娘,这几日奔波辛苦,还是找间客店稍作歇息,再逛逛这燕京城岂不更好”,苏长青被张小婉拉扯进这拥挤的人流,无奈道。
张小婉瞪着那双迷人的大眼睛,看着苏长青,道:“来到燕京城,吃过燕京佳肴,怎能不逛逛这燕京城热闹的街市。苏哥哥,你看,那边有个耍猴的,我们近前看看。”说罢,不待苏长青反应,便拉着苏长青向那围观的人群中跑去。
苏长青越过人群,只见那猴子甚是灵气,见苏长青二人近前围观,忙跑至两人身前,翻过几个跟头,逗得张小婉叽叽喳喳乐个不停。那猴子见看客高兴,从一旁举着一个盘子来到苏长青和张小婉面前,苏长青这要从腰间掏些银钱,张小婉便迫不及待的将苏长青银钱掏出,赏给那猴头几十文钱,并在一旁逗弄着猴头:“小猴子,若能再把本小姐逗乐,这钱包中还有更多的赏钱。”
苏长青见了,也不在意,毕竟两人千辛万苦来到燕京城,正须放松小钱,一些银钱何须斤斤计较,因此便放任张小婉在这任意挥霍银钱。
那猴头也是精明,见张小婉赏钱较旁人都要多,便更加卖力的在张小婉面前戏耍。张小婉也不时赏些银钱与那猴头。那猴头主人也知适可而止,见张小婉赏钱不少,忙上前致谢道:“谢公子、小姐赏钱,”说罢,又拉着猴头向两人致谢。
苏长青见这杂耍艺人在此处耍猴多年,便向那艺人打听道:“老丈可曾听说过姚广孝大师?”
那杂耍艺人见客人相询,沉吟片刻道:“姚广孝,没有听说过,……客观说的莫不是道衍大师,哦,对了,道衍大师俗家姓名既是姓姚名广孝。”
张小婉听了,道:“对对,就是道衍大师,不知老丈知不知道这道衍大师现在何处?”
那杂耍艺人见两人询问道衍大师住处,疑惑道:“道衍大师在俺们燕京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两位客官不是本地人吧?”
苏长青不知姚广孝既是道衍和尚,问道:“道衍大师在燕京城名头如此之盛?”
那杂耍艺人见苏长青这个外地之人对道衍大师言语间不甚恭敬,也是着恼,道:“道衍大师是俗姓姚,初名天僖。十四岁时,度发为僧,改名道衍,三十岁时,曾前往径山随师习禅。其间,大师游历四方,与当时许多吴中文人往来频繁,交游酬唱,评书品画,曾被列为“北郭十友”之一。及至四十八岁,大师经人举荐,入燕府辅佐燕王朱棣,多亏有这道衍大师辅助,这燕王才能扫平天下,俺们燕王作了皇帝,便拜姚广孝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并复其俗姓,赐名广孝。不过,道衍大师虽贵极人臣,却不改僧相,仍居住在燕京城西郊的广济寺”。
苏长青听得此言,对与道衍大师相见更是急切,转头向张小婉道:“小婉姑娘,我们……”。
张小婉也知苏长青此时迫切一见那道衍大师,道:“那苏哥哥,我们这就前往西郊广济寺,去拜访那道衍大师。”
两人辞别那杂耍艺人,回到客店,乘马向西郊广济寺奔去。
广济寺地处燕京城西郊,兴建于金代,后频遭于战火,大明建立后,燕王就藩于燕京后,予以重建,靖难之后,燕王登的大宝,将此寺赐名弘慈广济寺。广济寺因有永乐皇帝赐名,皇亲勋贵亦多前往参拜,因此庙内殿宇楼阁甚众。山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依次巍峨排开,后又有圆通殿和多宝殿。寺内珍藏有许多稀有佛经。此外寺内还供奉有很多佛像,并收藏了大量历史碑刻等珍贵文物。使得许多文人墨客到寺内临摹碑刻。
张小婉和苏长青纵马驰骋,不一刻便来到广济寺山门前。两人分别将駮兽和骏马系于山门前的拴马桩旁,便向那山门内的知事僧问道:“阿弥陀佛,大师有礼了,晚辈苏长青携好友前来拜访道衍大师,不知大师可否引见。”
那知事僧向二人还礼道:“阿弥陀佛,道衍大师早已遣贫僧在此迎候多时,两位施主,请随贫僧。”
苏长青本想道衍大师乃德高望重之人,定然不能轻易见得,岂料道衍大师已遣知事僧恭候多时,疑惑道:“大师怎知我二人便是大师所等待之人?”
那知事僧笑了笑,道:“道衍大师曾特别交代,山门前若来了分别乘着骏马、駮兽的少年男女,便将两人引入僧房,贫僧适才见少侠曾骑着駮兽,而姑娘亦骑着骏马而来,料想定是二位无疑了。”
苏长青听了心中一惊,广济寺的知事僧一眼便认出自己所乘駮兽,这广济寺底蕴深厚可见一斑。
“大师,不知道衍师傅怎地知道我二人今日会来拜访?”苏长青对道衍大师甚是好奇,向这知事僧打听道。
那知事僧听得苏长青问及道衍大师,不觉神采飞扬,道:“道衍大师乃我佛门高僧,进可辅助君王平天下,退亦诵经参佛传佛法。真是我佛门近五百年来第一人。掐指一算,便知两位来访。”
“五百年来第一人?”苏长青疑惑道。
“那是当然”,那知事僧接着道:“道衍大师十七岁出家,取名道衍。通儒、道、佛诸家之学,善诗文,精通阴阳术数。交际广泛,与当世大儒宋公濂、刘公伯温等交友,又从灵应宫道士席应真道长习道家《易经》、方术及兵家之学。真可谓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后辅佐燕王世子率万人固守北平,击溃朝廷数十万北伐之师。靖难南下又多赞谋帷幄,终使当今圣上登极于应天。现在有事东宫太子的老师,无论佛道儒三教,俱是地位崇高,受人敬仰。”
“法明,你又着象了,红尘俗世有何留念?”正在法明和尚兴致勃勃的宣讲着道衍大师的丰功伟绩之时,一道慈悲之声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