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百万大裁军
在巨大的胜利喜悦之中,对中华民国来说是一场剧变的1921年悄然度过,全世界迎来了1922年。(首发)
美国退出亚洲,英国退出东南亚,对世界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华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大国。
这一年中华民国击败了苏联,击败了美日联合舰队,将美国扫除亚洲,逼迫英国退出东南亚,用武力一举改变了不利的外部局势,并获得了巨大的战争红利。
菲律宾的战争红利刚刚进行瓜分,那边马来和缅甸也相继宣布独立,并成立独立政府,中华民国对马来和缅甸的红利瓜分也开始了。
马来和缅甸的独立政府成立后,私下里对中华民国表示臣服,随后马来和缅甸宣布加入亚盟,随后根据亚盟的规定,以此为理由和借口,中华民国开始大规模介入马来和缅甸的内政。
军事、教育、经济政策等等,都在干预范围之内。
随后中国资本开始涌入马来和缅甸,与当地华人资本胜利会师,展开资本合作,对马来和缅甸进行持续的经济殖民剥削。
亚盟很快就多出了文莱、马来、缅甸三个成员国。
亚盟的成员国包括中华民国在内,已经达到了十三个,亚盟成员国的不断增长,让亚盟在世界的影响力更加强大。
大量的殖民红利的产生,让中华民国的发展环境更加优渥。
苦活累活分包出去,高附加值的产业自己发展,集中资源发展新兴产业,以及抽调更多的劳动力去建设基础设施。让民众拥有消费能力,进而消费大量汽车、电器等商品,进而发展和战争挂钩的工业规模。
在外部局势大幅度改善之后,裁军的计划也摆上了日程。
“现在要防备的,也就是苏联一个威胁,另外就剩下一些局部暴动需要防范,加上我们的各个经济殖民地的军队,维持将近四百万的陆军已经没有太大必要了。”沈凝云在最高统帅部会议上指示道:“参谋部拿出一个具体裁军计划,让军人转业投入生产。”
不久之后,参谋部拿出了一个详细的裁军计划。
“我们中华民国在内部没有什么问题,只需要一支10万人的军人来应对突发事件,其他靠警察、武警就可以维持社会秩序。而在边境上,只剩下苏联一个方向需要防范,因此保留一百万军力就已足够。而在防范经济殖民地的问题上,朝鲜、越南、暹罗、高棉,以及菲律宾、印尼不可能叛乱,而且这些国家各有军队,其中一个国家发生叛乱,可以从其他经济殖民地抽调军队进行镇压。因此在东南亚,只需要维持一支10万人的海军陆战队就可以了,加上各个经济殖民地的军队以及海军的力量,也足以对澳大利亚保持足够的军事压力。剩下的就是波斯、阿富汗、高加索这三个经济殖民地,高加索一般不可能叛乱,而波斯和阿富汗则存在一定风险,所以需要维持10万兵力驻扎在阿拉伯半岛,以及用防范印度的名义在阿富汗境内驻军。”
“总的来说,我们的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加起来,只需要维持在130万的兵力,加上经济殖民地的兵力,我们可以抽调作战的兵力依旧达到250万以上。不过裁军有个问题,那就是必须保证苏联也裁军,否则我们无法将总兵力裁减下去。”
王东升对计划进行了报告。
“这个问题好解决,和苏联人谈,他们如果不裁军,我们就打,打到他们裁军为止。”沈凝云轻松的说道。
“那就没有什么问题了。”王东升点头说道。“这个裁军计划,要裁撤的陆军兵力达到了270万,我们第一波裁军先裁撤120万,第二波裁军再裁撤150万。最后保留120万陆军,10万海军陆战队。”
“另外华东舰队分离出一部分,组建印度洋舰队,华东舰队负责太平洋海域,印度洋舰队则负责印度洋海域。同时两支舰队派遣巡洋舰、护卫舰在全球海域围剿海盗、保护商船。”
中华民国的军事方面,随着外部环境的好转,裁军和保护商船是肯定需要的。成立印度洋舰队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在印度洋海域保护中华民国的石油运输线。
维持一支400万的陆军是很烧钱的,如果裁撤了裁撤一半,就能减少一半的人员、装备支出,并且还将多出200万的劳动力进行生产建设,这一减一增之下,不仅节约了开支,而且还扩大了生产建设规模。
“裁军是肯定要做的,不过在转业方面必须做好。”杨凌对王东升说道,王东升点头说道:“转业上没有什么问题,可以保送一批去上大学,再送一批去学技术,还可以开辟农场安置一批,安保公司方面还可以再吸纳一批。”
“还可以提供一些资金和项目,扶持一批创业军人。”沈凝云补充道,“从而给华东商会继续输血,反正现在项目也多。”
华东商会吸纳的是民族资本商人,但是军人当中也是有很多有头脑成为商人的,而且这些商人有纪律性,也懂得团队协作,有配合意识,所以是华东商会最佳的吸纳群体。毕竟参军过的,基本上都是受过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灌输的,出来的不说人品如何,起码在民族主义方面是过关的。
这个裁军计划,将在三年内完成。
在确定了计划之后,与苏联的谈判也很快开始,中华民国向苏联提出了双方共同进行裁军的要求。
中华民国向苏联提出,双方陆军兵力不超过150万人,并且在边境上的驻军进一步降低,降低到20万的规模。
对此苏联自然是求之不得。
一旦双方裁军,就意味着苏联在中华民国这个方向的战争危险就消除了,以中华民国的庞大国力,苏联真心打不过。
能进一步降低双方的陆军规模,那么中华民国也就不会继续入侵苏联。毕竟一百多万的军队,在苏联境内撒开之后就没多少了。一旦中华民国不再试图入侵苏联,苏联只需要哦防范来自欧洲的威胁。
而因为中华民国的崛起,欧洲和苏联的关系有不错,并且还不时的给予苏联援助,这让苏联的外部环境将大大的改善。
这样一来,苏联就能够集中力量,先把工业发展起来。
当然苏联打着这个主意,中华民国同样是打着先发展经济的想法,先让人民富裕起来,进而再争霸世界。
持续的战争,是会让人民厌烦的。
中华民国现在还有一个日本还没解决,不过并不急着对付日本,反正日本现在也废了。
中华民国迅速与苏联达成了《联合裁军协议》,随后大裁军迅速展开,中华民国与苏联首批共同裁军120万陆军。
当中华民国与苏联陆续宣布裁军的时候,在国际上引发了强烈的反响。
从中华民国与苏联的裁军可以看出,中华民国已经不再想要再发动新的对外战争,毕竟随着英国的妥协,中华民国已经能够从英国殖民地中获取利益。
英国这个世界霸主,也就是世界头号强盗,与中华民国进行了分赃,暂时满足中华民国对海外利益的胃口。
对此英国表示支持,宣称中华民国此举将为世界和平做出杰出贡献。
大裁军的计划提出后,中华民国国防军的士气受到了一些影响,很多军人并不想退伍。对于很多士兵来说,军队已经是他们最熟悉的地方,很多士兵除了打仗之外,他们什么也不会。
最高统帅部就这个问题,下发了退伍转业文件,宣布了退伍转业政策。
最高统帅部下发的文件指示,退伍士兵、军官,将进行多渠道进行转业。愿意要土地的,分给土地,最低500亩,也就是相当于50个标准11人足球场差不多大小。最高可以获得2000亩的土地。
如果是要草场,最低3000亩,最高2万亩。
退伍军官当中,能拿到最高的转业土地分配的只有团长,团级之上的军官,都是直接持有一部分财团股份的。
一个团长如果退役,如果表现良好,那么即可拿到2000亩大的农场,或者一个2万亩大的牧场。
为了安置这些退伍军人,财团将西域行政区、东北、外东北地区条件较好而又未开发的那些土地都拿了出来,将直接分配给那些退伍军人。
这些土地,过去是归属于财团,但是财团还未开发出来。
愿意拿土地和牧场的,土地分配给退伍士兵。而生产机械、牲畜,则通过贷款的方式购买,并且价格优惠、利息也低。
整个西域行政区,可以开拓出来的耕地就多达7亿亩,但到目前也只开发了一半,加上东北以及外东北同样也有不少土地还未开发,尽管没有开发,但归属权却是在财团手上。
财团手里有大量的土地,主要是因为历次对外战争的战争红利,每次打下一块版图,军部直接将土地打包卖给财团,让财团去运营。
而在牧场方面,后是中国的版图境内,西北除了甘肃农业还占多数外,有内蒙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四大牧区,另外蒙古收复后,内蒙牧区被命名为漠南牧区,蒙古牧区则命名为漠北牧区,加上西域牧区,中华民国现在有六大牧区。
六大牧区当中,西藏牧区因为海拔太高,缺乏一定的商业生产条件,所以西藏地区的牧场很多都是分配给解放的农奴。
因为西藏海拔太高,所以汉人不太可能大规模进入西藏。加上中华民国在西藏的政策确实不错,所以西藏很稳定,西藏的藏民也比较淳朴。尽管后世出现过西藏暴动,但实际上主要是由美国在背后挑动,但是美国人很快就发现在西藏挑动暴动缺乏民众支持,因为汉人没有在西藏大量活动,所以藏民很难被大规模挑唆。
倒是在新疆地区大量暴动,因为新疆海拔低,汉人可以大量活动,那些少数民族就算是在同等的政策下,很多时候也很难竞争过汉人,所以那里的********才比较高。
西北政府成立后,对少数民族进行了大规模的扫荡。所以如今的新疆,已经被汉人牢牢掌控。
青海、西藏两大牧区基本上被财团开发出来了,漠南牧区也被开发了不少的面积。
漠北牧区则基本上没什么开发,不过财团已经开始收购漠北的草场,财团已经开始对漠北牧场下手。
此前西北政府时期,沈凝云这帮人的想法是,让蒙古人维持过去的生活,负责草原生产,然后由财团进行收购。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又不一样了。
当初是因为资本、工业规模还不够,还腾不出手来开发。但是现在中华民国的国力逐渐发展,已经有了开发的能力。而且发现蒙古人对草场的管理和开发很多时候是没有规划的,见牛羊值钱的,都在超额养殖,而中华民国的牧业技术,也让蒙古人能养更多的牲畜,而不用怕牲畜冬天被冻死、饿死,导致草场开始退化等等。
所以财团已经改变了对蒙政策。
决定将牧场买下来进行转业管理、生产,而蒙古人可以在牧场当工人,也可以迁移到城镇中当工人。
当然,蒙古人也能自己继续经营牧场,但是要合理的管理和生产,同时也要开始上税。过去,西北对蒙古地区的牧区,是不怎么收税的。
蒙古的漠南、漠北两大牧区,草场质量是不错的,就是气候有些冷,冬天经常会把牲畜冻死、饿死。
铁路修进蒙古之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加上公路的铺设,每年入冬前都可以运输很多饲料到牧区去储藏起来。
有了足够的饲料,再加上圈舍供暖设施的建设,牲畜能安然过冬,而不用怕牲畜被冻死、饿死。
所以蒙古地区的牧场尽管有西伯利亚冷风的袭击,但改善了运输和设施之后,也还是不错的。
而在西域行政区,牧场面积达到了30亿亩。
大量的牧场实际上还处于未开发状态,在分配好之后,退伍军人要开发那些土地、牧区也很容易,建设方面财团会有专业人员派去协助。会把道路、圈舍、栅栏等一系列的设施都搞好,钱方面则是由退伍军人向银行申请贷款。
财团能掌控如此之多的土地,基本上都是战争红利。现在要裁军,正好用这些战争红利来安置退伍军人。
另外,关内各省,还有很多零散的资源,那些资源因为太零散,所以财团很难进行管理,这些资源也将被财团整理、统计出来,然后分配给退伍军人去经营。
北海行政区则因为太寒冷,除了外东北一块之外,其他的地方,则基本不怎么进行分配。
另外,在东南亚各国,财团也有很多零散的资产。因为东南亚各个经济殖民地还有很多未开垦出来的耕地,所以也可以分配给退伍军人。
当然不是每一个退伍军人都愿意离开家乡,并且愿意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辛苦创业。
所以除了分匹土地的,还有一部分会安排到安保公司去工作,中华民国的安保公司是财团垄断经营的,一个普通的保安,不是谁套上一件制服就可以的。所以保安的福利、工资也有了保障。
而且安保公司的保安,并不全是看门那么低级。还有保镖、会场治安维护、银行、个人押运等等,都是由安保公司负责经营。什么跨国押运、富商要请保镖什么的,都是找安保公司。
中华民国的安保公司的业务,已经发展到了各个经济殖民地。
那些经济殖民地的政要的保镖,基本上也都是中华民国的安保公司派遣的。银行运钞,以及什么珠宝押运之类的,也是财团的安保公司负责。
安保工作也就需要大量的退伍军人,基本上也只招收退伍军人,成为退伍军人退伍后的一个很好的转业方向。这些安保公司的职员,也相当于是预备警察,高级一些的,上岗的时候都是持有枪支的。
另外,财团还将招收各种职业。
同时还可以到技校学习技能,例如驾驶货车、工程车等等,如果是工兵,专业就更方便了,就算是最高统帅部不进行安排,民资企业也是抢着要那些军队里的技术兵种。另外还有一些工作是不需要技术的,财团旗下的众多企业,也都将招聘一部分。
转业实际上很简单,现在中华民国经济这么好,工作岗位到处都是。
只是看那些退伍军人,愿不愿意吃苦,愿意吃苦经营的,财团给他们技术、资金、土地上的支持,为他们提供平台,只要把那些资源开发出来,成为中产阶级很容易。
而那些不愿意吃苦的,则可以当普通工人,但是因为很多是在财团旗下的企业工作,所以工资会比其他企业要高,福利也会更好。买个房子、车子也是很容易的,安安稳稳的日子也过得很舒服。
而那些军中的技术兵,转业则比较轻松。那些技术兵,很多可以直接上岗,因为军中锻炼出来的技术比较严格,待遇很好。例如军中开工程车的工兵。还有那些战斗素质比较高的退伍兵,在安保公司也能得到很不错的待遇。
而且作为退伍兵,那些普通的工作,很多都是比较轻松的好工作。最高统帅部的军人转业条件,基本上为退伍军人消除了后顾之忧。
并且退伍后,每个退伍军人将发放200到500元不等的安置费,搞下来也就是几亿元。
之所以不给多,主要是怕被败了。毕竟不是谁的命里都有那个财运,很多人拿到横财,很快就会败掉。
古代先民就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如果说是要土地还是要钱,古代先民基本上都会选择要土地。而手上的土地,如果不是万不得已,别人就算是出高价也不会卖。因为土地拿在手里,因为每年产出有限,所以不算偏财,不会被败掉。
而一旦把土地卖了,突然拿到一大笔钱,很少有人能守得住。就像是那些买彩票中大奖的人,大部分最后都会被打回原形,不是玩了就是赌了,要么就是被骗了,要么就是投资失败了。
偏财是众人之才,属于财富再分配的环节。没那个气运而得到了偏财,而不懂散财的话,打破门都要让你破财的。
所以安置费没多给,但是在就业、创业的选择上,待遇都很优厚。
同时还有一批待遇最优厚的退伍兵,那就是参与过历次对外战争的。能分配到已经开发出来的农场、牧场,毕竟那些参与过对外战争的军人是中华民国的功臣,待遇自然是比那些没有参与过对外战争的军人要高。
那些参与过对外战争的军人,分配到的农场、牧场不仅是现成的,而且贷款甚至是不用还。此前那些退伍的军人,也是这样的待遇,一直延续下来。
西域行政区已经有很多退伍军人的农场和牧场。
而那些没有参与过对外战争的士兵,财团把那些未开发的土地分配给他们开发,基本上也就是当初的移民令的延伸,那个时候土地谁开发出来就归谁。对此那些未参与过对外战争的军人,基本上也没有什么意见,毕竟他们没有在战场上立过功。
而能和那些参与对外战争的军人的待遇相同的,也就是那些服役年限已经较长的边防士兵。
边防士兵自然是没办法参与到对外战争当中去的,但是那些边防士兵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转业待遇也是从优。
在中华民国的外部环境大幅度的改善下,百万大裁军轰轰烈烈的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