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刚赚了十万两,老朱就说国库也不富裕
朱雄英交代了一些事情之后,这才骑上自己的小马驹,带着剩余的二百名锦衣卫返回了科技部的基地。
水泥厂的事情,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
一袋水泥十两银子!
这可是一笔巨款啊!
没有在东宫睡觉,朱雄英只觉得神清气爽,再也没有了那些乱七八糟的规则。
若不是应天城禁止夜间活动,又被称为“宵禁”,朱雄英甚至可以在午夜的时候,看到应天城的明月。
科技部基地坐落在应天城东边,周围没有任何建筑物,只有一片空地。
四周一片寂静,只有虫鸣鸟叫。
这一晚,朱雄英倒是睡得很好,一夜就这样平静的过去了
然而,第二天一早,朱雄英便被吵醒了。
是朱元璋的声音把他吵醒了。
“雄英,这一觉睡得可还好?”
朱元璋凑到朱雄英的耳边,小声地问道。
“嗯…不错。”
“这里很安静,不像是皇宫。”
朱雄英迷迷糊糊地回答。
但很快他就发现不对了,听声音,好像是老朱?
朱雄英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蹦了起来。
睁开眼睛的时候,老朱已经站在了他的面前。
“爷爷,你怎么来了?”
朱雄英笑了笑,说道。
“嗯?咱过来看看不行吗?”
朱元璋怒道。
要知道,昨天夜里,他已经派出了一部分护卫。
为的,就是保证长孙的安全。
不过,当侍卫们回来禀报的时候,朱元璋终于明白了。
原来朱雄英已经调集了五百名锦衣卫驻守在了科学基地之中。
就算是两千人冲进科学研究所,也未必能杀得了朱雄英。
于是,朱元璋一大早就来了。
朱元璋本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原则,肯定不会让朱雄英出问题的。
“当然可以了。”
朱雄英笑道:“全天下都是爷爷的,爷爷要去哪里,就去哪里!”
“说的也是,咱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骄傲的老朱,听到这样的夸奖,很是受用。
这才是他想要的。
“咱今天是来听允熥讲课的。”
朱允熥的课,朱元璋是真的听进去了。
除此之外,他还特别喜欢地理。
“如果咱没记错的话,今天允熥是要给咱讲地震的,他所说的地震,并非是天罚,亦非帝王有违天道之举,而是因为地壳的移动。”
“有趣,真是有趣。”
老朱什么都可以不听,尤其是数学和物理,但地理知识,还是要听的。
如果有一天地震发生,大臣们还说什么君王失德,老朱一定会拿出今天学到的东西,狠狠地呛回去!
丢下这句话,老朱也不管朱雄英了,转身就跑回了教室。
看到这一幕,朱雄英摇了摇头。
老朱还是这么的直爽。
洗漱完毕,朱雄英喝了两碗粥,本想去教室看看,可还没等他走出多远,一名锦衣卫的人便走了进来。
“统领,副统领毛骧已经从周庄回来了。”
那名锦衣卫单膝跪地,说道:“他说,这一趟带回的银子,足有十万两。”
闻言,朱雄英的眼睛立刻亮了。
很好!
这么简单的一趟,就有了十万两。
这比任何生意都发财啊!
一袋水泥卖十两银子,成本却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说是一本万利。
毕竟,原料是石头,劳力是劳役,这一切都是免费的,就连负责监督的三百锦衣卫,都是朝廷出钱的。
朱雄英根本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
等以后水泥产量大增,再大量投放市场,那些士绅们的口袋就会瞬间被掏空。
至于那些囤积起来的水泥,自然是放在仓库里发霉了。
“给马老板传个信,就说我们的合作已经成功了,让他来我们科技部的总部。”
朱雄英吩咐身边的锦衣卫,当先往外走去。
五辆马车,停在科技部基地的院子里。
这马车已经很大了,但依旧是满满当当的。
看到毛骧,朱雄英竖起了大拇指。
“干得好。”
朱雄英喜形于色:“你果然没让我失望,有你在,我心里踏实多了。”
朱雄英跳上马车,伸手在毛骧的肩膀上拍了一下。
画大饼谁不会啊。
毛骧微微一笑:“还是多亏统领指点。”
没过多久,朱元璋就急匆匆地从教室里跑了出来,而且跑得很快。
白银十万两,相对于大明的赋税而言,这点钱不算多。
不过这也让老朱看到了收割士绅阶层的希望
如果那些士绅们都喜欢水泥这玩意,那每年就能从士绅们手里捞到不少钱。
这不是很好吗?
老朱跑了出来,看着朱雄英,喘着粗气。
朱元璋一脸的不敢置信:“十万两?”
朱雄英微微一笑,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点头。
老朱打开箱子一看,里面果然全是银锭,白花花一片。
这些银锭都是崭新的,看不出任何磕碰的痕迹。
应该是刚刚出炉,就被士绅们藏在了自己的库房里。
朱元璋一车一车地看下去,果然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好!”
“好好好!”
“有了这条生财之道,我们大明朝的国库,就能充盈起来了。”
朱元璋看着满满几车的银子,哈哈大笑起来。
“等等。”
朱雄英见老朱如此,顿时不高兴了。
“爷爷,我们打赌的时候,你根本不信。”
“这可是我们科技部的钱!”
“我不能让科技部的钱,流入大明的国库。”
老朱要做老六,朱雄英可不想他来插一脚!
十万两白银,岂是说进国库就进的?
要知道,当初老朱可是跟他唱反调的!
朱元璋被朱雄英这么一说,顿时愣住了,但随即,他就回过神来。
“雄英,你真的造出来的好东西了。”
朱元璋笑道:“不到半月就有十万两银,那岂不是有一天我们大明朝的国库,会被银子填满?”
“再说了,大明早晚都是你的,这并没有什么不同。”
老朱就是这样,见风使舵,这是大多数人的通病。
士农工商。
商人是社会最底层的人。
那是因为他们赚的钱不多。
十万两银子摆在面前,就算是老朱,也不敢说他做生意有什么不对的。
历代的盐铁,不都是由朝廷把持的么?
你怎么不说朝廷做盐铁生意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