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混沌初开,天地育灵
《西游记》开篇神话,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西游记》的开篇,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从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到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短短几句话,却蕴含了无穷的奥秘。那么,《西游记》开篇的神话背景,究竟讲了什么?又暗藏了哪些秘密呢?
一、天地未分,混沌一片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这是《西游记》开篇的第一句话。混沌,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指的是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古人认为天地未开之前,世界是一片混沌的虚无状态。《庄子·应帝王》中有这样的记载:“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这里说的浑沌,也作混沌,其形象通常被描述为像狗一样,长毛四足,似熊而无爪,有目而不见。它代表了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而《西游记》中的混沌未分,则是指天地尚未开辟,宇宙还处于一片虚无混沌的状态。
二、盘古开天辟地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这两句诗描述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盘古,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创世神,他手持巨斧劈开了混沌,开辟了天地,使清浊分明,阴阳有序。盘古死后,他的身体各部分化为了天地间的万物:他的气息变成了风云,声音变成了雷霆,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四肢五体变成了四极五岳,血液变成了江河,筋脉变成了地理,肌肉变成了田土,头发胡须变成了星辰,皮毛变成了草木,牙齿、骨头变成了金属和石头,精髓变成了珍珠美玉,汗水变成了雨露。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不仅展现了古人对宇宙起源的想象和探索,也体现了古人对天地万物的敬畏和崇拜。在《西游记》中,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被简化为了两句诗,但其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却并未减少。它告诉我们,宇宙是从混沌中开辟出来的,天地万物都是由盘古的身体各部分化成的,这是古人对宇宙起源和万物生成的一种朴素而深刻的解释。
三、三皇治世,五帝定伦
“三皇治世,五帝定伦。”这两句诗描述了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三皇五帝时期。三皇,通常指的是伏羲、女娲和神农。他们被认为是古代中国的三位圣王,分别代表了人类文明的三个重要阶段:伏羲画八卦,开启了人类的智慧之门;女娲造人补天,创造了人类并拯救了世界;神农尝百草,教导人类种植农作物并发明了医药。五帝,则通常指的是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他们被认为是古代中国的五位贤君,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治理国家,制定了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
在《西游记》中,三皇治世和五帝定伦的故事被用来描述古代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和文明发展。它们不仅代表了古代中国社会的政治和伦理秩序,也体现了古人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深刻认识和理解。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努力和探索才能实现文明和进步。
四、世界分四大部洲
“世界分四大部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这四句诗描述了古代中国人对世界地理的想象和划分。四大部洲,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和北俱芦洲。在佛教中,四大部洲是阎浮提世界的四大组成部分,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
东胜神洲,位于须弥山东方的咸海中,本洲的众生人身殊胜,因此以身胜为名。《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就出生在这里的花果山上。西牛贺洲,位于须弥山西方,以牛、羊、铁为货币而行买卖交易。其地形如满月,人面亦如满月,此洲有殊胜三事,即多牛、多羊、多珠玉。南赡部洲,又称南阎浮提,位于须弥山南方,此洲盛产阎浮树,故有此名。南赡部洲是人类居住的地方,也是佛教认为的最适合修行的地方。北俱芦洲,位于须弥山北的咸海中,洲形四方,每边各长二千由旬,状如盒盖,由七金山与大铁围山所围绕,多诸珍宝,香气远播,佛刹极多。但这里的人们寿命不长,福德薄少,贪著欲乐,无思无想无善无恶。
在《西游记》中,四大部洲的划分不仅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世界地理的想象和认识,也体现了佛教对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的理解和划分。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世界是广阔而复杂的,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和多样性。
五、石猴出世,惊动天地
“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又不知过了多少时,那东胜神洲海东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这段文字描述了石猴出世的故事。在花果山顶上的一块仙石中,孕育出了一个石卵,最终化作了石猴。这个石猴的出世不仅惊动了天地,也预示着一个不平凡的生命即将开始他的传奇旅程。石猴的出世过程充满了神秘和奇幻色彩,它代表了生命的起源和创造的力量。同时,石猴也象征着勇敢、聪明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这些品质将伴随着他度过未来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六、石猴探源,发现水帘洞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这段文字描述了石猴在花果山中的生活状态。他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活在自然之中,与各种动物为伴。这种生活状态不仅展现了石猴的野性和自由精神,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崇拜。
“一日,天气炎热,群猴去那涧边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哪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
有一天,天气炎热,群猴去涧边洗澡时发现了瀑布飞泉的奇观。他们决定顺着瀑布寻找源流,于是就有了石猴探源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石猴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奇观的敬畏和向往。
“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当群猴提出谁能钻进瀑布不伤身体就拜谁为王时,石猴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他的勇敢和自信不仅赢得了群猴的尊敬和信任,也预示着他将成为花果山的领袖和英雄。
“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
石猴进入瀑布后,发现里面竟然别有洞天。他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和地形,展现了他的聪明和机智。这段描述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瀑布内部的神秘和奇幻色彩,也体现了石猴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
“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西游记》:道教思想与宇宙观的深刻体现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内涵丰富,思想深邃,被誉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之作。在这部作品中,吴承恩不仅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神话人物形象,还巧妙地融入了道教思想与宇宙观,使得《西游记》成为一部充满哲理与智慧的文学巨著。本文将从道教思想与宇宙观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在《西游记》中的体现。
一、道教思想的体现
(一)道法自然与无为而治
“道法自然”是道教的核心思想之一,强调万物皆应遵循自然规律,不妄为,不强求。《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便是对这一思想的生动诠释。孙悟空本是天生地养的灵猴,他的一举一动皆顺应天性,无拘无束。他大闹天宫,挑战权威,并非出于恶意,而是对束缚与不公的反抗。这种反抗,正是对“道法自然”的坚守,是对个性与自由的追求。
同时,“无为而治”也是道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张统治者应顺应民心,不妄加干预,让百姓安居乐业。《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过程,便是对“无为而治”的另一种诠释。他们面对重重困难,始终坚守信念,不为外界所动。唐僧作为取经的领导者,他虽无超凡脱俗的武艺,却以慈悲为怀,以德服人,赢得了徒弟们的尊敬与信任。这种以柔克刚、以德服人的方式,正是“无为而治”在《西游记》中的体现。
(二)阴阳五行与八卦易理
阴阳五行与八卦易理是道教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揭示了宇宙万物的生成、变化与相互之间的关系。《西游记》中,这些思想被巧妙地融入到了故事情节与人物塑造中。
阴阳五行观念在《西游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便是阴阳五行变化的生动体现。他能够随心所欲地变化成各种形态,既是对自身能力的展现,也是对阴阳五行思想的深刻诠释。此外,在取经路上,孙悟空多次运用阴阳五行的知识,化解危机,战胜妖魔。如他利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成功收服了黄袍怪等妖魔。
八卦易理在《西游记》中也有所体现。孙悟空的金箍棒,便是由东海龙王所赠的定海神针变化而来。这定海神针,实际上便是一根蕴含八卦易理的神奇宝物。它能够随孙悟空的心意变化大小,既是对孙悟空法力的象征,也是对八卦易理神奇力量的展现。此外,在取经过程中,孙悟空还多次运用八卦易理,破解妖魔的法术与陷阱,为取经之路保驾护航。
(三)修炼成仙与长生不老
修炼成仙与长生不老是道教思想中的重要追求。在《西游记》中,这一追求被赋予了深刻的哲理与寓意。
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过程,实际上便是一场修炼成仙的历程。他们面对重重困难与诱惑,始终坚守信念,勇往直前。在取经的过程中,他们不仅锤炼了身心,还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与智慧。这些经验与智慧,正是他们修炼成仙的基石。
同时,长生不老也是《西游记》中的重要主题之一。许多妖魔为了长生不老,不惜一切代价抢夺唐僧的肉身。而唐僧师徒四人则为了取得真经,拯救苍生,甘愿放弃个人的安逸与享乐。这种对长生不老的追求与放弃,实际上是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探讨与反思。它告诉我们,真正的长生不老并非肉体的永存,而是精神的永恒与传承。
二、宇宙观的体现
(一)天地人三才与天人合一
天地人三才观念是道教宇宙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宇宙由天、地、人三才构成,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西游记》中,这一观念被巧妙地融入到了故事情节与人物塑造中。
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过程,便是对天地人三才观念的生动诠释。他们分别代表了天、地、人三才的不同方面。唐僧作为取经的领导者,他代表了天的意志与智慧;孙悟空作为取经路上的主要战斗力,他代表了地的力量与勇气;猪八戒与沙僧则分别代表了人的欲望与责任。他们四人齐心协力,共同面对困难与挑战,最终取得了真经。这一过程,既是对天地人三才观念的深刻体现,也是对团结协作精神的赞美与颂扬。
同时,“天人合一”也是道教宇宙观中的重要思想。它主张人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相互感应。《西游记》中,孙悟空等人物多次运用“天人合一”的思想,化解危机。如孙悟空在与妖魔战斗时,常常能够借助天地之力,发挥出超乎寻常的力量。这种力量的来源,正是他对“天人合一”思想的深刻领悟与运用。
(二)宇宙生成论与时空观念
道教宇宙观中,宇宙生成论与时空观念占据了重要地位。它们揭示了宇宙的起源、演变以及时空的本质与特性。《西游记》中,这些思想被巧妙地融入到了故事情节与人物塑造中。
在宇宙生成论方面,《西游记》通过描绘孙悟空的诞生与成长过程,展示了宇宙生成的奥秘。孙悟空本是天生地养的灵猴,他吸收了天地精华与日月灵气,最终成为了拥有超凡能力的神话人物。这一过程,既是对宇宙生成论的生动诠释,也是对生命起源与演变的深刻探讨。
在时空观念方面,《西游记》通过描绘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历程,展示了时空的广阔与深邃。他们穿越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到达了西天取得了真经。这一过程,既是对时空观念的深刻体现,也是对人生旅途的生动描绘。同时,《西游记》中还多次出现穿越时空的情节,如孙悟空穿越时空回到过去,拯救师傅等。这些情节不仅丰富了故事情节,还深化了时空观念的内涵与外延。
(三)宇宙秩序与道德伦理
道教宇宙观中,宇宙秩序与道德伦理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宇宙运行的基本法则与规范。《西游记》中,这一思想被巧妙地融入到了故事情节与人物塑造中。
在宇宙秩序方面,《西游记》通过描绘天庭与地府的秩序与规则,展示了宇宙秩序的基本框架。天庭作为宇宙的最高统治机构,它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法规与制度,以维护宇宙的和平与稳定。地府则作为宇宙的另一个世界,它掌管着生死轮回与因果报应。这两个世界的秩序与规则,共同构成了宇宙秩序的基本框架。
在道德伦理方面,《西游记》通过描绘唐僧师徒四人的言行举止与道德选择,展示了道德伦理在宇宙秩序中的重要性。唐僧作为取经的领导者,他始终坚守慈悲为怀的道德准则;孙悟空则以其勇敢无畏、忠诚守信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与信任;猪八戒虽然贪吃懒惰,但他对师傅的忠诚与对取经事业的执着却令人感动;沙僧则以其勤劳朴实、任劳任怨的精神赢得了人们的赞誉。他们四人的言行举止与道德选择,不仅体现了道德伦理在宇宙秩序中的重要性,还为读者树立了榜样与典范。
三、道教思想与宇宙观对《西游记》的影响
道教思想与宇宙观对《西游记》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们不仅为作品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内涵与哲理启示,还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与审美价值注入了新的活力。
首先,道教思想与宇宙观为《西游记》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内涵与哲理启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与主题思想都深受道教思想与宇宙观的影响。它们揭示了宇宙万物的生成、变化与相互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思考与启示。
其次,道教思想与宇宙观为《西游记》的艺术表现力注入了新的活力。作品中充满了奇幻与浪漫的色彩,这些色彩不仅来源于作者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还来源于道教思想与宇宙观的深刻影响。它们使得作品在描绘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与场景氛围时更加生动、形象与富有感染力。
最后,道教思想与宇宙观还提升了《西游记》的审美价值。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智慧,这些哲理与智慧不仅使得作品在思想层面上更加深邃与丰富,还使得作品在艺术层面上更加独特与精美。它们为读者提供了独特的审美体验与审美享受。
四、结语
综上所述,《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其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作品中巧妙地融入了道教思想与宇宙观,使得作品在思想层面上更加深邃与丰富。同时,这些思想还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与审美价值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对道教思想与宇宙观在《西游记》中的体现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艺术魅力,从而为我们的人生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道教思想与宇宙观对《西游记》及其创作背景的影响,以及它们在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同时,我们还可以将《西游记》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道教思想与宇宙观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表现与影响。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为我们的人生提供更加丰富与深刻的启示与借鉴。
《西游记》作为一部充满哲理与智慧的文学巨著,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思想内涵吸引了无数读者与研究者。通过对道教思想与宇宙观在作品中的体现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艺术魅力。同时,这些思想还为我们的人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让我们在欣赏这部文学巨著的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为我们的人生之路提供指引与帮助。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或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挑战。但只要我们能够坚守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正如《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一样,他们面对重重困难与诱惑,始终坚守信念、勇往直前,最终取得了真经、拯救了苍生。让我们也像他们一样,以坚定的信念与不懈的努力去迎接人生的挑战与机遇吧!
《西游记》深度解析: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前世都是谁
佛家讲究因缘,有因才有果,有果必有因,三世因果,循环不失。唐僧师徒四人取经是果,那么这个因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深度解析一下。
一、孙悟空
孙悟空是天生石猴,是吸收了日月精华的仙石孕育而生,当然是天赋异禀,一出世就不同凡响,带领猴群进入水帘洞被尊为美猴王。美猴王为求长生不老,走遍了南瞻部洲、东胜神洲,最终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菩提祖师为师,赐名孙悟空,学会大品天仙诀、地煞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高超的法术。
其实孙悟空并不是天产石猴这么简单,不然菩提祖师也不会如此器重他,并单独为他开小灶,还赶他下山并预言他日后必惹祸端。菩提祖师可是精通三教九流的大神通者,自然明白孙悟空的来历。其实孙悟空的前身大有来头,他是上古时期的超级大妖——无支祁。
无支祁是淮水水怪,亦是大禹治水时的头号对手,最后是被大禹用铁索锁住脖颈,拿金铃穿在他的鼻子上,把他镇压在淮阴龟山脚下,从此淮水才平静地流入东海。而孙悟空同样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被唐僧所救,并且一路上降妖除魔,同样是在保护东土大唐,确保河水无妖作乱,保证大唐子民一路平安。
《山海经》记载:水兽好为害,禹锁于军山之下,其名曰无支奇(无支祁)。其实大禹的妻子涂山氏就是一只九尾白狐,所以说大禹镇压无支祁应该另有所图,并非表面这么简单。后来无支祁就被佛祖收入麾下,成为斗战胜佛。
无支祁的形象: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跃,疾奔轻利。也就是说无支祁的形象与孙悟空基本吻合,无支祁的武器是铁棒,而孙悟空同样有一根如意金箍棒。所以说孙悟空就是无支祁的转世之身,这也是菩提祖师看重孙悟空的原因,不然也不会传他那么多法术。
二、猪八戒
猪八戒是天蓬元帅转世,掌管天河八万水军,是天庭的高级将领,位高权重,不过因为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间,错投猪胎,变成了如今这般模样。猪八戒虽然长相丑陋,但人家也曾是天庭响当当的人物,身份地位在那里摆着,法力神通也不弱,虽然被贬下凡间,但根基在那里摆着,修行起来依然是一日千里。
猪八戒在高老庄与孙悟空打斗时曾这样介绍自己:我自小生来心性拙,贪闲爱懒无休歇。不曾养性与修真,混沌迷心熬日月。忽然闲里遇真仙,就把寒温坐下说。劝我回心修上道,云壑林泉是我家。因此住来随变化,云游九老与烟霞。降龙伏虎为高僧,除暴安良把功伐。曾与高僧上会斟,九转金丹大道成。
也就是说猪八戒也曾得到过九转大还丹,这颗九转大还丹与孙悟空得到的那颗应该是同一颗,也就是说猪八戒与孙悟空的师父是同一人,菩提祖师很有可能就是猪八戒的师父,也就是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号称“东王公”,乃是先天东华之气的化生,道教中的“男仙之首,掌扶桑帝君、东华帝君,号‘元阳父扶桑大帝’,居东华宫”。
东华帝君又号“木公”“东皇公”“扶桑大帝”,在古代神话中,东王公与西王母共为道教尊神的象征,相传东王公居于东岳泰山,身形如婴儿,长着一头皓白的长发,一身仙风道骨,手中常持一柄白玉葵羽扇,居住在紫府,有36洞天,72福地,统治天下男仙,并主宰人间的功名利禄。全真道奉为男仙之宗,又为五祖之一,后列为北五祖之一。
猪八戒之所以成为天蓬元帅,其实也是东华帝君的安排,不然玉帝也不会那么放心,让他掌管天河八万水军。东华帝君这么做其实就是为了锻炼猪八戒,以便日后转世为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东华帝君乃是“男仙之首”,孙悟空乃是“女娲之子”,而东华帝君与女娲娘娘的关系非常好,东华帝君帮女娲娘娘锻炼儿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猪八戒转世为妖后投身到了猪胎里,不过这可不是普通的猪,而是上古神兽“黑豚”。上古有四大灵兽:白熊、青龙、白虎、黑豚。这黑豚其实就是野猪,也叫做彘,只不过不是普通的野猪,而是有了灵智开了灵智的野猪,是可以修炼的野猪。所以猪八戒才会修炼得如此之快,在福陵山云栈洞很快就修炼成妖,还打杀了上门讨要取经人的卵二姐。
三、沙僧
沙僧在流沙河为妖时曾吃过九个取经人,把头骨穿在一起挂在脖子上,其实这九个取经人就是唐僧的前九世。唐僧乃是如来佛祖的二弟子金蝉子转世,这九世加起来就是十世修行的好人,一点元阳未泄,所以吃一块他的肉就可以长生不老。这也是为什么唐僧一出世就引得各方妖魔虎视眈眈,甚至惊动了三界之主玉帝。
其实沙僧的前世也非常了不起,他就是上古时期的凶兽“九头虫”。九头虫可不是《西游记》中万圣龙王的女婿,原著中他乃是碧波潭万圣龙王的上门女婿,生的“毛羽铺锦,团身结絮。方圆有丈二规模,长短似鼋鼍样致。两只脚尖利如钩,九个头攒环一处。展开翅极善飞扬,纵大鹏无他力气;发起声远振天涯,比仙鹤还能高唳”。
也就是说九头虫可不是只有一个脑袋,而是有九颗脑袋,还有一双翅膀,其本领与相貌与沙僧都有几分相似。不过《西游记》中九头虫被二郎神的细犬咬掉一颗头颅后,就逃亡北海不知所踪了。其实九头虫并没有死,而是躲在了流沙河修炼,也就是在这里等待唐僧的到来,并且吃掉了唐僧的前九世。
那么沙僧为什么会是九头虫转世呢?这还得从他们的师父东华帝君说起。东华帝君掌管天下男仙,而九头虫又是三界有名的凶兽,东华帝君为了驯服这头凶兽,便将他收为弟子,并赐名“沙悟净”,不过此时的沙僧还未完全脱离兽体,还需要一番历练。所以东华帝君才会安排他吃掉唐僧的前九世,以便唐僧第十世收他为徒,使其得以真正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沙僧的名字也很有讲究,悟:我心即佛,佛即我心,觉悟、悟透之意。净:身心内外清净无染,净也代表着佛家的空,也代表着无,只有达到无我的境界,才能真正做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沙僧其实代表的就是放下,只有放下才能觉悟,才能洗净尘埃,成就佛道。
四、唐僧
唐僧乃是如来佛祖的二弟子金蝉子转世,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不过这金蝉子其实也有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往。相传混沌初开之时,交梨火枣树孕育出一只金蝉,这金蝉日夜吸收混沌之气,后来竟然化为人形,这就是金蝉子的前身。此时正值鸿钧老祖在紫霄宫讲道,金蝉子便跑去听讲,经过千万年的修行,最终得道成仙。
不过此时的金蝉子并没有什么法宝,也没有什么法力,实力更是不怎么样,连三清四御都不知道他是谁。后来鸿钧老祖分宝岩分宝,金蝉子因为修为低下,并没有得到什么法宝,不过这金蝉子非常聪明,竟然在分宝岩下发现了一株“先天乙木灵根”,此灵根正是后来的月宫中的那棵桂树。
金蝉子将这株灵根偷偷带回,日夜用混沌之气培养,这灵根逐渐成长,并且结出了九颗交梨火枣。金蝉子吃下两颗后,修为大增,直接从大罗金仙晋升为圣人,后来还加入了佛教,成为如来佛祖的二弟子。这九颗交梨火枣可不得了,孙悟空仅吃了一颗就从太乙金仙晋升为太乙散仙,法力直接提升了数十倍。
不过这九颗交梨火枣却给金蝉子招来了杀身之祸,因为镇元大仙发现他的人参果树少了一颗果实,经过一番推算,原来是被金蝉子偷摘了,并且还用它培育出了九颗交梨火枣。镇元大仙大怒,便去西天找如来佛祖理论,并扬言要砍死金蝉子。如来佛祖知道金蝉子理亏,所以便赔笑道:我这弟子确实鲁莽,竟敢偷摘大仙的人参果,我愿让他转世轮回十次,作为对大仙的补偿,你看如何?
镇元大仙一想:这金蝉子已经是圣人修为,虽然打不过我,但如来佛祖可不好惹,况且他只是转世十次而已,就算让他再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