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学习做人做事的技巧(1)
做人做事的时候,掌握必要的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早日达成预期目标。比如,把握好时机,能够事半功倍;借助人脉资源,可一发挥“关系”的威力;掌握方圆技巧,可以刚柔并用;懂得进退之道,能够张弛有致;明确中庸法则,可以取舍有度……
一、把握时机,事半功倍
借助强势的风行船,可以实现日行千里。人生发展也存在“势”的问题,得势的时候平步青云,失势的时候一落千丈。我们必须牢记,人的权势常常在瞬间之间发生逆转,一些人早上还是卿相,尽享世间的荣华富贵;但是到了晚上却布衣平平,这种失势的变化像反转手掌一样容易。做人的时候,要善于把握“势”的变化;做事的时候,要懂得拿捏“时机”的火候,这样才能左右逢源。
1.创造机遇,飞黄腾达
智者所创造的机会,要比他所能找到的多。——培根
1924年,胡宗南报考黄埔军校。起初,他因为个子矮小而被辞退,后来得到廖仲恺的赏识,才被破格录片,分在第一期第四队。胡宗南的心理阴影并没有消散,他始终都在为自己的前途担忧。
一天拂晓,胡宗南上茅厕的时候路过操场,隐约看到两个人在跑步。从声音判断,其中有一个人正是当时的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原来,校长有清晨起来跑步的习惯。”想到这里,胡宗南不禁灵机一动。
第二天黎明,胡宗南早早就起床了,悄悄来到操场上跑步。过了一会儿,蒋介石来了。看到有人抢在自己前面,蒋介石随口问了一声:“谁?”胡宗南高声回答:“报告校长,是一期学生胡宗南。”就这样,胡宗南天天早起跑步,每次都向蒋介石报告自己的名字。
时间一长,蒋介石头脑里对“胡宗南”三个字形成了深刻认识。此后,胡宗南接二连三得到蒋介石的垂青,仕途一帆风顺,成为同时代人群中的佼佼者。敢于创造机会、善于抓住机会,这是胡宗南人生发达的重要秘诀。罗马帝国皇帝亚历山大在打了一个胜仗之后,有人问他:假使有机会,他想不想把第二个城邑攻下?“什么?”他怒吼起来,“机会?我制造机会!”任何人的成功都不能离开机遇,静待机会的到来很有必要:但是,积极、主动地“创造”机会显然更重要。世界上最需要的,是那些能够制造机遇的人。
2.危机时刻,展露雄才
危难时刻显身手。——俗语
风平浪静的时候,看不出船只的坚固程度;只有波浪滔天的时候,才能检测出它的抗击能力,一个表现平平的人,在危机时刻大显身手,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赢得声名和赞誉,创造个人成功。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在国内危机重重的时刻,他和康有为推动了“百日维新”,为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做一次伟大的尝试。维新运动时期,康、梁并称;戊戍政变后,慈禧悬赏白银10万两,妄图捉拿他们。可见,梁启超作为康有为的得力助手和维新派主将之一,在当时的确名声显赫。
尽管后来“百日维新”以失败告终,但是梁启超因变法成名、成事不容置疑。正如他在致夏曾佑的一封信中说:“新政来源,真可谓尽出我辈。”此语客观地反映了康、梁等人在“百日维新”中所起的作用,并非自吹自擂之词。
危机时刻,是大浪淘沙的最佳时机。那些平庸之辈,不能辨明形势,应对危局,所以难当大任:而那些有才华的人,如果抓住机会大干一场,就能充分显露自己的雄才大略。诸葛亮被称为智慧的化身,是因为他总能在危机时刻扭转乾坤,最终帮助刘备赢得了三分天下有其—的局面。
3.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汉·刘向《说范·谈丛》
美国百货业巨子约翰·甘布士在谈到成功的经验时说:“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的机会。”时机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机遇,就能使自己实现跨越式发展,否则只能望洋兴叹了。
在世界信息技术历史上,微软是需要大书特书的一篇。因为它开创了视窗系统的,“泛应用,推动了个人电脑市场的迅速发展。实际,苹果电脑公司早在1984年就推出了创新品牌“麦金托斯计算机”,并且红极一时。但是苹果公司不同意把这一操作系统出售给制造商,所以这一新产品很难在社会得到大范围推广。
而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在开发出“视窗”系统后立即用于IBM公司的计算机,而且允许客户购买这一操作系统。结果,微软“视窗”成功地占领了市场,名声大震。当苹果公司1994年9月才姗姗来迟出售麦金托斯专利技术时,开发商们已经对此失去兴趣,就这样,微软公司占领电脑软件操作系统市场。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比尔·盖茨带领微软公司开展了“网络”、“信息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顺应了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从而在十几年的时问里积累起巨额财富,成为名副其实的数字英雄。
生活中,许多人都勤奋、刻苦、努力,但是自己的工作、事业没有很大改观:许多人能力超群,但是没有施展的舞台。他们做人不成功、做事不得意的原因归结为一点,就是不善于把握时机,没有给自己创造良好的发展机会。
4.毛遂自荐,掌握时机
锥处囊中,其末立见。——《史记》
“自我推荐”是一种积极主动表达自我的做法,在现代开放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具备这种意识,善于推销自己,从而掌握时机,成就大事。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大军攻打赵都的都城邯郸,赵孝成王请求平原君赵胜向楚国求救。于是,肩负着重任的平原君决定亲自到楚国商议联合抗秦的事。
为了获得良好的谈判效果,平原君要带着二十名文武全才的人跟他一起去。面对手下三千门客,平原君轻松地找到了十九个人,但是最后一个却费尽周折。怎么办呢,正在着急的时候,有一个门客站起来:“让我来凑个数吧!”
平原君非常吃惊,仔细。一看只觉得眼熟,但并不清楚他的具体情况,于是询问他的名字和做门客的时问。对方回答说:“我叫毛遂,到您这里已经有三年了。”
平原君疑惑地说:“有才能的人在我这里,就像一把锥子放在口袋里,它的尖儿马上就会冒出来。你已经在我这里三年了,为什么我没听说过你有哪些才能呢?”毛遂并不慌张,仍旧平静地说:“这是因为今天您才看到这把锥子啊。要是您早点把它放在袋子里,它早就戳出来了?”
这些话立刻招致其他人的轻视,许多人认为毛遂是在说大话。但是,平原君对他却非常赏识,这样的胆量和口才的确很难得啊,于是毛遂获得了一同前往楚国谈判的机会。
毛遂果然不负众望,面见楚王的时候,他急中生智、灵活应变,坚定了楚王与赵国合纵抵抗秦国进攻的决心,实现了两国的合作。
“毛遂自荐”,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做事哲学,能够让我们掌握时机,做命运的主宰。社会生活中,明确这一点是异常重要的。比如,企业与个人是利益关系,愿景之类的东西对员工来说是不切实际的,机会在前,大胆尝试、勇敢推荐自己显然更重要。
人生中需要我们把握机遇,有时还要善于推销自己,从而创造成功的机会。电学大师法拉第在当印刷装订工时,听到了化学家戴维的学术报告,就把记录的报告内容整理出来寄给戴维本人。在面谈过程中,戴维认为法拉第年纪小,并不适合做实验员,就婉言拒绝了。在回来的路上,法拉第又折回向戴维请求做勤杂工,终于打动了戴维,从此走上了科学发明的道路。培养毛遂自荐的品质,要做到敢作敢为.不担心失败,此外还要具备相应的才能。
5.待机而发,顺势而为。
时难得而易失,待机而动,事乃有功。——姜太公
古代用兵,必须待时而动,因机而发,时机来到,不可妄动;时机已到,不可迟疑。历代帝王能成其大业者,均善于取乱,乘机而伐之。“待机”与“顺势”,相辅相成,是做人做事必须把握的一个关键点。
明朝末年,李自成发动了农民起义,打得明朝军队节节败退。后来,起义军攻进北京城,明朝灭亡。李自成以为天下太平了,就在北京称帝,却忽视了危险的北部势力——满清帝国。其实,满清统治者早就想进军中原了,只是时机未到。现在,看到明朝灭亡,新政权未稳,人心不安,正是发兵的最佳时机。
当时,大学士范文程对多尔衮说:“李闯王在明朝京城称帝,明朝臣民莫不切齿痛恨。如果我国乘此机会出师,打着吊民伐罪的旗号,布告中国臣民,必望风归附,共同攻击李自成。这样,驱除流寇,平定中原的愿望,便可一下实现了。”多尔衮与太后商议后,同意厂这一方案。
接着,多尔衮率师进犯,借助明将吴三桂的力量,很快攻人山海关;打败了李自成后,清军攻人北京。顿时,天下大震,满清乘势大举入侵,四面出击,最后采取各种办法统一了中国。
满朝入关,统一了中原,这是许多人没想到的事。显然,以多尔衮为代表的满清统治者善于待机而发,懂得顺势而为,是获得成功的关键。工作、生活中,做人做事需要判断情势、明辨厉害,而不能单纯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易经》上说:“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意思是,一个人势力弱小、能力不足时,要懂得保护自己,不要承担重大责任:有一定能力的时候,才能出来做点事:个人能力、声望达到顶点时,才能做大事:一个人的高潮过去以后,就要懂得反省、退让。其实,这是一个人从成长到成熟、引退的必然规律。做人做事的时候,善于把握时机,才能获得成功,免受挫折。
6.乘机攻取,势如破竹
处事有疑,非智也;临难不决,非勇也。——尉迟恭
求人办事的时候,选择对方心情愉悦的时候,容易成功;做事的过程巾,遇到有利时机勇往直前,而不是“前怕狼,后怕虎”,才能势如破竹,大功告成。
《新唐书》记载:李世民讨伐敌人时,往往率兵乘胜追击,不断巩嗣并扩大战果。比如,进攻王世充时,李世民多次挫败了对方锐气,而后采取包围的战略,围困了洛阳。洛阳防御工事固若金汤,不少将领认为:王世充面临生死之战,一定会全力反扑,不如暂时退兵,日后集中更多兵力攻城。
李世民说:“我们大举而来,气褥山河,当然要乘胜攻取,一劳永逸。现在,各地的诸侯都已经归顺了我们,取得最后的胜利已经可以预见。虽然洛阳城防御牢固,但是它是一座孤城,四周无援,时间一长就会不攻自破。唾手可得的时候,怎么能弃城而走呢?岂不是丢失良机吗?”接着,李世民下令进军。果然,王世充毫无抵抗力量,眼看大势已去,为保全身家性命,便不战而降,向唐称臣。通过这一战,李世民基本上控制了全国的局势。
在隋末二百多支起义军中,李世民独树一帜,逐步征服异已,从而实现了重新的统一,建立唐朝,这并非侥幸取胜,而是他勇于攻取、善于乘机,竭尽人事之所为。在带兵打仗力‘面,这种乘机攻取的做法,不但能营造一种气势如虹的氛围,更能形成势如破竹的局面,实现建功立业的目标。机遇不常在,“一鼓作气”才能成就大事。真正善于乘势的人,必须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无所疑惧。如果犹豫不决,瞻前顾后,往往会坐失破竹之势。到了大势已去的时候,就只能仰天长叹了。
二、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做人,喜欢赢得响亮的名声;做事,喜欢取得伟大的功业,这是人们的普遍心理。有这种志向无可厚非,问题是,万里长征要从第一步迈起。做人做事,要从点滴开始,没有这种脚踏实地的作风,任何伟大的梦想都无从谈起。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是做人做事的辩证之道。
1.细节决定成败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如果一切归于有序,决定成败的必将是微若沙砾的细节。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细节构成的,大的方向确定之后,只有把握好细微的环节,才能在做人的过程中赢得人心、在做事的过程中顺利达成目标。
细节是一种长期的准备,从而获得一种机遇。在许多情况下.它决定着最后的成败得欠。2000年,李彦宏第一次融资120万美元。这笔钱本来是百度半年运转的费用,但是李彦宏坚持把它作为一年的计划资金。很幸运,这一选择帮助他顺利度过了不久来临的网络寒冬.2001年9月,百度借助第一次互联网热潮获得了1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但是第二年初,公司却从北大资源宾馆搬到北京市北四环中路的一幢普通写字楼内。按照李彦宏的说法,要为投资人节约资金。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彦宏在细微之处积累起来的信誉发挥了微妙的作用。百度投资人在决定是否从搜索技术服务提供商向竞价排名服务提供商转型的时候,因为李彦宏处处替自己着想,所以同意了这一商业计划。就这样,李彦宏离自己的梦想义近了一步。
除了在资金使用方面的精细之外,李彦宏在技术没计上也很用心。“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想要传递的信息”,这是李彦宏的价值观,也使得百度只有4KB的首页,因为他坚信细微处往往更能抓住人心。
“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善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能让我们实现完美的行动过程、早日走上成功的通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宏大的构想如果失去了对细节的把握,就会遭遇失败——这个道理不仅适用“做事”,在“做人”上同样如此。
2.饭桌上办大事
饮食,人之大欲。——《劝忍百箴》
饭桌不仅是品尝美味的地方,在社交场合它还担着沟通关系、化解矛盾的任务,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尼克松访华时,周恩来主动为他央菜,品尝北京烤鸭。商务谈判中,在饭桌上增进沟通可以收到意外的效果。我们要善于学习在饭桌七做人做事的学问,从而达成自己的预期目标。
公元前206年,项羽带领部队来到函谷关,但是这里的守军不让他们进去,还说这是刘邦的命令。项羽听到这里大怒,于是命令大军发动进攻,很快就冲破函谷关,到达新丰、鸿门。项羽坐拥四十万人马,傲气十足。而刘邦只有十万人马,在霸上驻军。这时候,谋士范增劝说项羽立即攻打刘邦,项羽的叔父项伯与张良有交情,听到这个消息就马上告诉了张良。刘邦见到项伯,请他从中调解,双方约定第二天在鸿门宴会上解决问题。
项伯返回鸿门后,表达了刘邦的意图,项羽接受了。第二天早晨,刘邦亲自来见项羽,双方在酒席宴上谈笑风生。喝酒的时候,范增三次示意项羽杀掉刘邦,但是项羽犹豫不决。后来,范增让项庄到酒席宴上舞剑助兴,想要借此杀掉刘邦,但是被项伯用剑拦住了。接着,樊哙被张良请进来,拿着盾牌气呼呼地望着项羽,头发好像要直竖起来。项羽看到这种情形,就赏给樊哙酒和猪腿,化解尴尬。
就这样,双方展开了你死我活的争斗。最后,刘邦借着上厕所的机会走出宴会现场,然后在樊哙等人的护卫下从小路返回霸上,才脱离了险境。著名的“鸿门宴”是在饭桌上办事的经典代表,项羽想借助这顿酒宴铲除刘邦,而刘邦巧妙闪躲,最终逃离了魔掌,让我们看到了双方斗智斗勇的精彩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