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让亲子关系更和谐的九个秘诀(2)
后来的一段时间,妈妈发现京京还是经常假装听不到大人说话,而且越批评,他越是充耳不闻。有时大人拉着他,让他看着说话人的眼睛,他也是看一眼又东张西望,根本不在意对方说什么。
一次,妈妈做好饭后叫道:\"京京,快去洗手,要吃饭了。\"几分钟后,京京没有任何反应,依然坐在客厅里看动画片。妈妈又叫了一遍,他还是若无其事地看电视。妈妈走过去拍着肩膀说:\"我叫你洗手吃饭,你没听见吗?\"
\"这不是才叫第三遍嘛!\"京京好像很无辜地回答道。
面对京京的充耳不闻,爸爸妈妈都很懊恼:孩子越大越\"不听话\",这样下去以后该怎么办呢?
孩子充耳不闻,漠视家长提出的意见或要求,这是一种非常恶劣的行为,若长期如此,他很可能会变得目中无人,做事也无法集中注意力。
生活中,将家长的话当作耳旁风的小孩很多,他们往往听不进许多重要的信息,交给他做的事,要么根本不去做,要么就会做错。对孩子而言,这是十分不利于他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坏习惯,家长应在他刚刚出现类似行为的时候及时采取措施,将他充耳不闻的不良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以免其在未来的日子里长期影响孩子。
那么,在纠正孩子充耳不闻的不良行为时,家长采取何种措施更有效呢?
1.与孩子面对面说话,必要时可适当惩罚他
家长要求孩子做某事时,应直接走到他面前,告诉他该做什么,并让他看着你作出回应。如果孩子还是不注意听,家长就应直接告诉他会有什么对他不利的后果,如几次要求孩子去洗澡,他却仍然若无其事地上网、看电视等,那就告诉他再不行动起来,这个月他将损失一部分零花钱,或几天不能上网等。而且,在惩罚孩子时,家长要坚持不让步,若一时心软而免除惩罚,今后孩子就不会太在意你所说的不良后果。
2.让孩子放下手中事,然后再和他说话
当孩子正在全神贯注地做某件事情时,家长突然提出的意见、要求,可能会打乱他的计划,会让他觉得受打扰了。这种情况下,他可能会无视别人的存在,但这并不是他故意和家长作对,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免打扰\"。
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若想让他听话,让他按照自己的指示去做事,那就应该先让孩子放下手头的事情,然后再和他说话,并且要对孩子说\"抱歉\",让他感觉到自己是受尊重的。
3.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
要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去做事或听别人讲话,家长应时常注意给他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比如,和孩子说话时,尽量不要开电视或电视的声音不能太大;孩子认真做事时,家长不能随意插话打断他。
另外,平时生活中,家长应认真聆听孩子说的每一句话,还要督促他做个守信的人,如将每天要做的事写在便签上,然后贴在他的房门、写字台上,督促他按时完成。
细节5.让孩子不再过于重视奖赏
小凡是个很聪明的女孩,但她从小就比较贪玩,不像其他小女孩那样文静,也不怎么爱学习。
以前,妈妈为了激励她认真完成一些事情,总是给她许多物质奖励:小凡,快去写作业,写得好妈妈明天给你买你最喜欢的糖果;小凡,好好画画,妈妈就送你一盒更好的彩笔;小凡,明天小测验的成绩好,妈妈就给你买套新衣服......
起初,妈妈一说要给什么奖励,小凡就很高兴,会立马听妈妈的话,努力完成这件事情。可慢慢地,妈妈这一招就不那么奏效了,当要求小凡做某事时,小凡要么直接问\"你会给我什么奖励呢\"、\"你会给我多少钱\"等,要么想尽办法与妈妈讲条件。
为了让小凡好好学习,妈妈曾给过她许多奖励。有段时间,小凡喜欢吃日本料理,妈妈就说:\"只要你好好学习,这个月底的测验考进前10名,我就带你去那家很有名的日本料理店吃饭。\"
\"真的吗?那太好了,我一定努力考进前10名。\"小凡高兴地说。那天之后,她的确很用功,看书、写作业都比以前认真了许多。
月考结束后,小凡果真进了前10名,妈妈便信守承诺带她去吃日本料理,事后还说,如果下次有进步会再带她去那里吃饭。
后来的两个月,小凡的成绩也都不错,所以妈妈给了她之前允诺的奖励。可当她们第三次吃日本料理时,小凡对这种奖励不感兴趣了,她说:\"老来这里吃,已经吃腻了,不能换个其他的奖励方式吗?\"
于是,妈妈无奈地摇摇头,然后又开始思考用其他的奖赏来激励小凡。她想了想说:\"你不是想出国旅游吗?下次你考入前5名,我就带你去好吗?\"
出国旅游对小凡无疑是个很大的诱惑,听到这个消息后,她学习起来更加努力了。可半个月后,她又泄气了,因为她觉得妈妈在骗她。她告诉妈妈:\"你今年根本没几天年假,怎么可能有时间带我出国玩?而且我听说去国外旅游也就那样,没什么特别的,我还是不去了。不过,要是你每个月给我增加100元零花钱,那我就继续努力学习。\"
听到这些,妈妈既无奈又担心。
生活中,很多家长都会遇到和小凡妈妈一样的问题,就是长期用物质奖励来激励孩子,导致孩子沉迷奖赏,将任何事情都当成是获取奖励的筹码。
其实,家长一味地用物质奖励激励和督促孩子,很容易降低他对事情本身的兴趣,还会使他形成错误的价值观。那么,家长如何做才能避免孩子沉迷奖赏呢?
1.激发孩子对某件事情的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研究发现,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时,如果对他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反而可能减少他对这件事的兴趣。
对孩子来说,兴趣是他完成一件事更大、更持久的动力,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他更容易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所以,家长要求孩子做某事时,应注重激发他对此事的兴趣,而不是一味用物质奖励来诱惑他。比如,要求孩子画各种动物的简笔画,家长可以说:来,我们比赛画画,看谁在一小时之内画得又多又好看,画完我们可以拿着这些画和邻居家的小妹妹一起做游戏。和家长比赛画画、利用图画和小朋友做游戏,这对孩子来说,往往是比画画本身更有趣的事,所以他会更乐意听从家长的安排。
2.让孩子明白很多事情是他分内之事,不该要求\"奖赏\"
一个8岁的小男孩曾沉迷奖赏,做什么事都想获得金钱、物质方面的奖励。一次,他很认真地写了一个\"欠条\",偷偷放进妈妈的包里。他这样写道:这周,妈妈欠我倒垃圾费2元、小狗看护费10元、洗书包费2元,还有其他几项\"欠费\",总计一共20元。
妈妈看到这张\"欠条\",没有立即作出反应。但第二天,她也写了一张类似的账单,连同她\"欠\"下的20元钱一起夹在儿子的课本里。后来,小男孩打开这张账单一看,上面写着:宝贝欠妈妈教养费0元、生病时的看护费0元、服装费0元、文具和玩具费0元、饮食费用0元......所有费用总计还是0元。
看到妈妈写的账单,小男孩愣住了。过了一会儿,他把那20元钱放在妈妈手中,说这些都是他自己应该做的事,以后不会再向妈妈索要奖励了。
生活中,很多事原本就是孩子应该做的,家长应该督促他认真完成,没必要以物质奖励做诱饵,即使要给予奖励,也应以精神鼓励奖励为主。比如,家长可以用拥抱、竖个大拇指等肢体语言,对孩子表示认可和肯定,或口头表扬他,让他产生荣誉感。
细节6.改变孩子的\"小皇帝\"做派
\"宝贝孙子,啊......来,张开嘴吃饭了。\"吃晚饭的时候,一家人都围在肖肖身边,这个喂饭,那个送汤,忙得不亦乐乎。尤其是肖肖的爷爷和奶奶,更是疼孙子疼到了骨头里,饭菜不仅要可口,还得软硬适中、温度适宜。
\"爸、妈,你们别总惯着他,惯出毛病了怎么办?\"有一次,来肖肖家做客的叔叔实在看不过去,就开口劝两位两人别总这么娇惯着孩子。
但爷爷奶奶却觉得自己给孩子的疼爱还不够,笑着对叔叔说:\"你和肖肖爸小时候也是这么疼过来的,现在不是成才了吗?\"
\"那不一样啊,现在的物质生活更奢侈,对小孩子的成长很不利的。\"叔叔想再劝劝爸妈,但他们摆摆手,不想再听他的话。没办法,叔叔只好对肖肖爸妈说:\"大哥、大嫂,你们也劝劝爸和妈,他们......\"
肖肖爸苦着脸说道:\"我们也觉得有点疼爱过度,但是爸妈高兴,就随他们去吧。\"
\"哎......迟早你们会后悔的。\"叔叔说完这句话,就背着手离开了他们家。
就这样,肖肖继续过着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生活。性格骄横、脾气泼辣,放在眼前的东西,只要是他喜欢的,就一定要得到,否则就开始哭闹,让家里人吃了不少苦头。
有一天,屋外哗哗吓着大雨,肖肖听着雨声,看着滴落在地上的小水珠,觉得十分有趣,拉着爷爷的手嚷道:\"爷爷,我们出去玩吧。\"
\"外面正在下雨,淋湿了会生病的,乖,今天就在家里玩吧。\"爷爷对着他,摇了摇头。
肖肖却不管这些,拽着爷爷就往屋外走,嘴里还嚷嚷道:\"不行,我就是要在下雨天出去,爷爷快点,我们出去看雨。\"\"别拉,别拽,爷爷要摔倒了。\"爷爷被他拽着不一会儿就出了屋。爷爷见他这么想出去,就说:\"那我们回去拿把伞,打伞出去吧。\"谁知肖肖却使劲摇着头,依旧拉着爷爷往大雨里走。
\"我不要打伞,我要在雨里跑步,爷爷快扮成马,我要在雨里骑马玩。\"肖肖拽着爷爷的手,指着泥泞不堪的水泥地面,对爷爷下着命令。
\"这样会生病的,乖,我们回家,爷爷当马给你骑,好不好?\"爷爷身上已经淋湿了,老人家身体弱,不一会儿就觉得头晕目眩了,可肖肖却不理会这些,一定要让他在雨中扮马。
爷爷不干,肖肖马上一屁股坐在雨地里,哇哇哭了出来。听到动静的一家人跑出来把他哄回家后,爷爷也因为淋了雨而病倒了。
天下父母心,所有的孩子都是宝,更何况是多数仅有一个孩子的家庭,当然更是掌中之宝,但在家人过度宠爱中成长的现代孩子,不仅不需学习打理自我生活,过着茶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溺爱生活,对于父母更是不放尊重在心里,而\"小皇帝\",便是指这一类的孩子。
父母对小孩好的初衷,是希望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是小皇帝们所养成的恶习,却是一朝一夕无法改善。
孩子这种任性行为大部分是因为小时候父母比较娇惯分不开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任性虽然有遗传的因素和性格类型的影响,但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养成却是起着关键的作用。它与儿童的早期教育密切相关。家庭的过多溺爱容易导致任性的行为出现,结果是孩子的心里只有自己,觉得自己是家庭的中心,不管客观环境和外界条件是否允许,想说就说,想闹就闹。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应\"宽严相济\"进行教育。
1.冷静对待孩子的哭闹。
几个月的孩子哭闹起来,家长会抱起他哄着他直到他安静下来。但如果孩子越来越大了,家长还这样做的话,就很可能让他养成任性爱哭的毛病。家长如果已经两岁了,仍然哭闹着希望家长附和自己的任性、满足自己的无理要求,家长就要冷静应对。家长必须坚持自己正确的立场,如果家长不听劝告也不听道理,就不再理他。当他明白哭闹也无法达到目的,就会放弃这种费力不讨好的方法。
2.让孩子听长辈的话,而不是相反。
服从家长的指示是指孩子应服从家长的安排,而不是由他去指挥家长,影响家长的决策,而家长的指示应是合符孩子能力和需要的,而孩子也应乐于做出家长认为恰当的行为。
3.让孩子拥有有限的选择和决定权。
有限的选择和决定权有助提升孩子个人能力和创意,家长不宜过份扼杀,但要让孩子明白一个清楚的范围界线,例如在预备午餐前,孩子可决定吃饭还是面,若决定了便不可以改。
细节7.怎样改变孩子\"窝里横\"的情况
小宇一家正坐在饭桌前吃晚饭,突然,小宇\"啊\"的一声叫了出来,并捂着嘴皱起了眉头。
\"儿子,怎么了?\"妈妈连忙紧张的问。
小宇却不理会妈妈的关心,身子用力一扭,就躲过了妈妈伸过来的手。妈妈愣了一下,叹着气,问道:\"告诉妈妈,发生什么事了?\"
\"还不是因为妈妈太笨了!\"小宇生气的把嘴里的饭吐在桌上,指着它们气乎乎的指责妈妈做饭的时候没有仔细淘米,害得他被石头咯了牙。
\"这个妈妈也没办法啊,以后妈妈会注意的,来,嗽嗽口,继续吃吧。\"妈妈好意递过一杯清水,小宇却把筷子一摔,呵斥道:\"妈妈,这碗都有石头了,还怎么吃啊,给我重新盛一碗。\"
\"可是你才吃了没几口啊?浪费食物可不是好孩子的行为。\"妈妈说。
爸爸也附和道:\"就是,快点把剩下的饭吃掉,要不然妈妈辛苦做好的饭菜,岂不是糟蹋了!\"
\"我不管,要让我吃它,还不如直接扔了。\"嘴上这样说的时候,小宇的手已经动了起来,啪的一声,就把饭碗拍到了地上。随着一声清脆的碎裂声,爸爸妈妈吓了一跳。
\"你这孩子......\"爸爸逮住小宇,就朝他屁股狠狠拍了两巴掌,直到他哇哇哭起来,才气乎乎的松开手,妈妈愁眉苦脸的蹲下身,收拾起地上的碎片和米饭来。
第二天,妈妈带小宇上街买菜,妈妈一眼没瞅见,小宇就跑开自己玩去了,奔跑的时候,不小心撞上了一个同龄的男孩。
\"喂,你走路不长眼睛啊。\"小男孩生气的推了他一下,可他完全没有了在家里时的嚣张气焰,像个懦夫一下,缩着脖子,连对方的脸都不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