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妈妈产后的注意事项(1)
产后妈妈身体变化
子宫和性器官的复原
分娩后,由于怀孕和分娩而引起了变化的身体,恢复到怀孕前状态的这个时期,叫做产褥期。恢复的状况因人而异,一般需要6~8周左右。
子宫在分娩后立即收缩到脐下4~5厘米处,但24小时后又发展到脐上,之后逐渐缩小,8周左右恢复到妊娠前的大小。如果子宫收缩得不好,子宫感染,不授乳,恢复得就慢。
分娩时,因为胎儿通过而被撑开的阴道壁,肿胀并出现许多细小的伤口,分娩后一两天,排尿时感到刺痛,一周后恢复。
还有,分娩时,为使胎儿的头部容易出来,施行会阴切开等手术。这些伤口,分娩后立即缝合。有时伤口会在头1~2天痉挛,但不必担心,缝合的伤口,大约在4~5天内拆线。此外,骨盆底部的肌肉紧张,也会在4~8周左右得到恢复。
乳房的变化
乳房,在怀孕期由于受到激素的影响开始变大,分娩后发育得更大。有的人分娩后1~2天乳房就开始感到疼痛,特别是初产妇更是觉得疼痛。与此同时开始出乳,一捏乳头,就会流出透明的黏糊糊或黄色的乳汁,这叫做初乳。初乳脂肪多,营养价值高,而且含有婴儿必需的很多的抗体,因此应尽量让婴儿吃。
乳汁一般从分娩后4~5天量多起来,从初乳变为过渡乳,一周过后,才成为白色的不黏的乳汁,量也逐渐增加,这叫做成乳。到能充分满足婴儿的必需量,大部分人需要两周左右的时间。
乳汁分泌的多少因人而异,如先天的乳腺发育不同,还要受年龄、营养、睡眠、精神的安静与否、感情和物理的刺激等的影响。比如,采取直接给婴儿哺乳、乳房按摩等,乳汁的分泌就好。但如果母亲发烧或有腹泻、精神上受打击等情况,乳汁的分泌就不好。
恶露的变化
在产褥期从阴道排泄出的分泌物,叫做恶露。其成分主要是分娩造成的产道伤口的分泌物、胎盘剥离后的血液、黏液、细胞组织片和细胞等,没有恶臭味。
这些恶露一般持续到分娩后3周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颜色和量都发生变化。
①血性恶露。分娩后2~4天最多,几乎都是血液。如果没有掺杂着血块是正常的;如果掺杂着,要立即请医生诊治。
②褐色恶露或浆液性恶露。分娩后5~8天,伤口痊愈,出血量也少了,血色素变了颜色,成为褐色浆液性的,白细胞增多。
③白色恶露。分娩后15天,由于红细胞消失,只剩下白细胞,恶露变成黄白色。到3周左右,几乎没有了颜色,量也变少了,好像月经结束那样,渐渐没有了。
以上是正常的产褥期的恶露变化。但如果胎盘和胎膜在子宫里有残留,或子宫的恢复不好,血性恶露会一直持续。
此外,在产褥期不注意休养,过度地工作和运动,即使已经变成了白色恶露也还会变回血性恶露和褐色恶露。而且恶露的量增加,如果发生细菌感染,还会散发出恶臭味。
恶露也可以成为子宫复原的“晴雨表”,因此在恶露变换时,要密切注视其颜色、量和气味等。
出院后如血性恶露持续不断,或者有恶臭味时,就应再接受一次检查。为了不发生细菌感染,恶露垫必须勤换。
月经的再次到来
分娩后,再次开始来月经。有的人从分娩后一个月就开始。授乳的人,也有一年左右不来的。就是有了初次月经,下次月经也不一定按期来。
授乳期没有月经,叫做“授乳性无月经”。但是实际上即使在授乳期有时也能见到月经,只是在最初的1~2个月大多是无排卵性月经。
分娩后到月经再次来潮的时间,在2个月以内的占18%~23%。而且和经产妇相比,初产妇和年纪轻的再次来潮的时间早,还有不授乳的来潮也早。
精神状态的变化
分娩平安无事,产妇从长时间的紧张中解放出来松一大口气,但又陷入一种虚弱状态。从分娩第4天起,植物神经性的头痛、失眠、倦怠感、心悸、眼花、发汗、下腹部膨胀感、疲劳感、食欲不振等各种各样症状都容易出现。
有的人因小事而烦躁不安,或心情不舒畅,闷闷不乐。这些表现是因为分娩使得身体状况有些不正常,同时也是因为对孩子的责任感、经济环境、生活环境、家庭状况的变化等在心理方面的作用。
为防止这些,要搞好家庭人际关系,关怀孩子的成长,注意吃好睡好。据说容易得神经官能症的时期,是分娩后3~5个月左右,产后身体恢复得不好,随之表现出丧失育儿的自信心。尽管这种情况很少见,但确实有一种授乳性精神病情的表现。
产后细节需注意
产后需尽早下床活动吗
自然分娩的过程是一个非常消耗体力的过程,一般产后孕妇会感觉非常疲倦,这时应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避免过度兴奋或劳累,以保证充足的体力哺育孩子和自身的尽早恢复。但应注意的是,为促进子宫和腹壁肌肉的恢复,防止静脉血栓的发生,产后也需尽早下地活动。一般情况下,自然生产的产妇可以在产后24小时后下地稍事活动,如扶着床边走
走,以后再运渐增加活动量。有侧切伤口或剖宫产的产妇可以再推迟一天下地活动。
产后排尿困难是怎么回事
人的肾脏将血液过滤,每时每刻都产生尿液,输送到膀胱。当膀胱贮存一定量的尿液后,便向大脑示意要求排尿。正常成人一日尿量在1500~2000毫升。
产妇分娩以后,第一次排尿会感到困难。造成排尿困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在分娩过程中会阴部器官因疼痛产生痉挛性收缩,特别是尿道括约肌的痉挛还未缓解。
(2)产后还未起床下地,产妇不习惯平卧排尿,一时解不出来。
(3)分娩时胎儿对膀胱和尿道产生压迫,造成这些器官充血水肿,排尿疼痛。
(4)产后腹壁变松弛,膀胱肌的张力下降,引起排尿障碍。
虽然存在种种排尿困难的客观原因,产妇还是应在产后4小时内努力解小便,以免尿液在膀胱内潴留时间过长,尿液中的代谢物刺激膀胱,引起较重的炎症。如果经努力仍排不出小便,可试着蹲起身来排尿,同时用手按摩膀胱部位。或用温热水冲洗尿道口,诱导排尿。如以上方法均无效,长时间不能排尿的产妇应请医生治疗。
宝宝一定要放在产妈妈身边吗
分娩后,由于疲劳和身心的放松,产妇睡眠的时间较长,一般每天要10小时以上,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有利于产妇身体健康的恢复。但因产后产妇要照看宝宝,难以保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所以可在宝宝睡眠时,尽可能小睡休息一会儿。充足的睡眠,会使人变得精神焕发,容光满面。
产妇及家属,特别是有老人侍候月子时,都喜欢将宝宝放在产妇的身边,睡在同一个被窝里,以方便产妇哺乳,实际上这种方式是不妥当的。一方面影响产妇休息,产妇睡卧总是采取一种姿势,活动时总担心不小心会压着宝宝或者弄醒宝宝,这样产妇睡觉时总是很紧张,影响休息。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宝宝的清洁卫生。所以,不要让宝宝和产妇同睡在一个被窝里。可以将宝宝放在宝宝床上或放到产妇的床边,这样产妇睡卧时可以采取自由舒适的姿势。但最好不要平卧,或者平卧时间不要太长,以免导致子宫后屈或产后腰痛。可以采取侧卧、俯卧等,这种姿势不但可以纠正子宫后屈,还有利于恶露的排出。哺乳时,用肘关节支撑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关节痛。
产妈妈营养指南
产妈妈饮食需科学搭配
产后的饮食非常重要,但不应无限度地加强营养,而是要注意科学搭配。原则是富有营养、易于消化、少食多餐、粗细夹杂、荤素搭配、多样化。
产后最初几天应吃些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要多喝些汤类,如鸡汤、鱼汤、排骨汤、猪蹄汤、牛肉汤等,既味道鲜美,又可以促进食欲和乳汁分泌。哺乳的产妇还要多吃富含钙的食品或服用钙剂。每日热量的供给为11300~12600千焦(2700~3000千卡),其中主食400克,牛奶250克,肉类100~150克,豆制品100克,蔬菜和水果400~500克。西红柿、黄瓜、油菜、白菜、茄子、胡萝卜、冬瓜、蘑菇、芸豆、扁豆、海带等蔬菜要多吃。新鲜水果如苹果、香蕉。桃子、柑橘、西瓜、梨等色鲜味美,不仅可以促进食欲,还可以帮助消化和排泄,补充人体需要的维生素。产妇的饮食要均衡,一定不要偏食。应根据医生的要求进食,多吃几天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要多吃油腻味重的食品,以免加重胃肠负担,引起腹胀、腹泻等症状。
产妇应尽可能早地恢复正常饮食
为了恢复体力和准备授乳育儿,应尽可能早地恢复正常饮食,产妇要多吃营养价值高的食品。
产褥期的营养,每天大约需要热量2700~2800千卡、蛋白质80克。虽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完全相同,但作为标准,比怀孕前的饮食量增加30%左右为好。
不论怎样忙也要按时吃饭,菜谱内容应考虑营养的均衡,不要挑挑拣拣。
主食要比怀孕晚期增加些,副食多吃蛋白质和蔬菜。特别要注意摄取与乳汁分泌有密切关系的,含有大量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C的食品。牛奶一天应喝两三瓶,吃些零食。
此外有后遗症的,或为预防便秘、过胖等,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有妊娠中毒后遗症的要控制盐分的摄取。
(2)有贫血的要多摄取蛋白质、蔬菜、水果和含铁丰富的食品。
(3)便秘的预防和对策。吃含膳食纤维多的蔬菜类和水果,早晨喝盐水也是有效的。
(4)为预防过胖要控制糖分。
(5)为解除产后的疲劳需要补充水分。喝牛奶、果汁等。
(6)继续像孕期那样控制香烟和酒、香辛调料和咖啡等,最好不要过量。
(7)妊娠中毒后遗症或贫血严重的人,最好请教医生和营养师。
产妈妈疾病防治
注意外阴的清洁卫生
外阴的位置离肛门很近,易于被污染,加上产后恶露流出,又有轻重不等的伤口,如不注意清洁,加强护理,极易发生产后感染。产后每天应清洗外阴两次,方法是先用棉花球蘸肥皂水将外阴上的污垢擦掉,然后用温开水或1∶10000高锰酸钾溶液或05%~1%来苏儿溶液冲洗,冲洗时注意切勿使冲洗的水流入阴道,还要注意先冲洗外阴部,后擦洗肛门,擦洗肛门后就不要再洗外阴部。洗后应换消毒的会阴垫。每次大小便后,也要冲洗一次。如果外阴部有裂伤或侧切的伤口时,除要每日清洗两次外,当伤口出现红肿疼痛时,还要用药膏敷于患处。如果缝合处感染化脓,应及早请医生诊治,拆除缝线,使脓液引流,用红外线局部照射,使伤口尽快愈合。在躺卧时,应卧向没有伤口的一侧,以防恶露流出污染伤口。
产后。
孕妈妈异常症状的防治
虽然从沉重的大肚子状态解放出来了,但是恶露、会阴痛、乳房变化等,在产褥期期间,也有不少使产妇烦恼的症状和异常。有的是生理现象,有的则是病态,必须及早治疗。
下面举出分娩后比较容易发生的症状,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1、子宫复原不全
由于子宫收缩不好,迟迟恢复不到原来的样子。尽管分娩后已经过去好多天,但子宫还比较大而且柔软,红色和褐色恶露一直持续不断,偶尔感到下腹部疼痛。
原因是,由于子宫内残留有胎膜,服用子宫收缩药和压迫子宫可以治愈。如果这些方法不行,必须施行子宫内清除术。
分娩后轻率地早期离床,或在膀胱、直肠里存尿存便,不及时排出,也是造成子宫恢复迟缓的原因之一,要充分注意。
2、胎盘残留
有的人在分娩后不久,发现突然出血,这是因为胎盘和胎膜等的一部分残留在子宫腔内。
治疗时要施行子宫内清除术,在排出残存物的同时,要使用子宫收缩剂、止血剂等药物,以期安全。
3、晚期出血
晚期出血也是分娩后不久发生的出血现象,这是一度止血的子宫颈管裂伤和阴道壁的伤口等处再次出血,应立即缝合伤口。
4、产褥热
有的人从分娩后2~3天开始体温持续38℃以上,或持续发冷。这是因为子宫内有感染而发烧的,叫做产褥热。
原因是,在分娩过程中使用的器具消毒不彻底,或恶露的处理过程不清洁,以及产妇自身患感染症(扁桃腺炎、阴道炎等),被腐败者、化脓菌所侵袭造成的。严重时全身状态恶化,可能引起败血症。发烧时,不要滥服退热剂,应请医生诊断、治疗。
预防方法是,在处理恶露时要注意清洁,更应注意外阴部等局部的清洁,卧床休息、保暖。此外要摄取适当的营养,保持全身状态良好。
5、后宫缩
在产褥初期,有轻微的下腹部疼痛。这是由于子宫在不规则地收缩,所产生的后宫缩和产后腹痛。这种现象不是病症,不必担心。分娩过程快的产妇感觉强烈。
应当注意的是,初产妇如果子宫或阴道内残留着血块或部分胎盘、胎膜,也会导致痉挛性子宫收缩,有时会错认为是后宫缩。
6、会阴缝合的疼痛
有时会阴缝合的伤口痉挛或疼痛,但在拆线以后,就不会再疼了。如果还继续疼,也许有血肿形成,因此要请医生诊断。
7、恶露的恶臭
恶露散出像腐烂鱼的恶臭时,可怀疑是产道和子宫被细菌感染。继续发展有时会导致产褥热,因此必须及早治疗,应该用抗生素和消炎剂等药物。
8、痔疮
怀孕期患痔疮者,因为在分娩时用很强大的力量使劲,分娩后一般都易恶化。痔疮在分娩后2~3周里红肿,而且特别疼,因为怕疼有大便也憋着,引起便秘,使痔疮更加恶化,就形成恶性循环。在治疗时除用栓剂和软膏等治疗外,还应注意饮食,不要形成便秘,不要早期离床。只需一个月左右,红肿和疼痛都会消失。
9、妊娠中毒症的后遗症
一般来讲,即使得了妊娠中毒症,分娩过后血压也就降下来,浮肿消失,蛋白尿也没有了,但是偶尔也有分娩后还是原症状未变。此外,也有的在怀孕期什么问题也没有,可是分娩后却出现妊娠中毒症的症状。
主要的症状是:浮肿、蛋白尿、高血压等。这些症状有时会单项出现。产后要接受周密的检查,出现症状时,应接受治疗。特别是在怀孕期就有此症状的人,更要治疗。若治疗不彻底留下后遗症,下次怀孕时,症状会加重,还可能患慢性肾炎。
出院后应充分休养,在完全好转以前都要接受检查和治疗。
10、耻骨联合分离
有时会发生这样的情况,骨盆的耻骨联合部分在分娩时分离了,一活动就特别疼,要固定骨盆进行矫正。
11、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
由于分娩,支撑子宫和阴道的骨盆底的肌肉和韧带松弛,导致子宫从骨盆底垂落和阴道壁膨出。其程度各不相同,但初产妇几乎没有这种情况,多见于经产妇。严重时必须施行手术。
12、乳头裂伤、表皮剥落
乳头裂伤在初产妇比较多见。这是由于乳水流通不畅或者还不熟悉授乳,因而使授乳时间拖长,造成乳头破溃,乳头受伤,乳头和乳晕的表皮剥落。
趁伤口小时,敷上铋糊软膏,注意乳头清洁,以免细菌感染。如因为疼痛而拒绝授乳,乳汁积存会形成淤乳(乳汁滞留症),因此可采取挤乳喂等方法,防止乳汁滞留。
13、淤乳(乳汁滞留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