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每日医案 > 第二百四十三章 中医药调理冬令口干

第二百四十三章 中医药调理冬令口干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冬令口干

[病案]季某,男,43岁。1974年秋就诊。患者十多年来反复发病,头晕腰重,胸腹胀满,睡眠不佳,虽然能食,但消化困难,大便不爽,口燥咽干。特别冬令之后,发病较多,感冒频作,有时卧病经日,甚或住院求治,年复一年,有增无减。1971年在某医院确诊为神经官能症,功能性低血压。多年来每到冬天必然求医,所服药物,大都是健胃补肾。如金匮肾气丸之类,这类药物久服或用量过重,就感上火、头痛、头晕、咽喉疼痛,不得已又改用清热泻火。如此又引起消化不良,胸腹胀满,倦怠少力。来诊时又增加了上齿龈出血,上午较甚,诊断为过敏性齿龈出血。初诊时勉为处方,终未获效。延至阴历十一月,气候渐寒,又感冒频作,头晕腰疼,咽喉干燥,胸闷气短,食后易饥,脉数大,舌红苔少。细询以往发病准确时间,均是冬至后就开始,而至夏至以后好转。

[治则]壮水生津,滋养胃阴。

[方药]天花粉12克,沙参9克,麦冬9克,玉竹9克,桑叶9克,白扁豆9克,甘草45克,生地12克,玄参9克,女贞子9克。经过连续服用这剂中药5天后,患者的胃纳和消化功能明显好转,但胸闷、少气、太息等症状却仍然没有明显改善。通过观察患者的右脉数大,医生判断这是因为胃阴长期虚弱,影响了中气所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医生决定在原方的基础上增加黄芪60克、升麻3克和柴胡3克作为引子。患者继续按照这个新的配方服用两个月左右,竟然将多年来每到冬至时就发作的病痛以及齿龈出血彻底治愈。同时,患者的血压也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经过长时间的随访观察,患者至今没有再次出现类似症状。

[评析]中医辨证施治是一种以个体差异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强调因人、因地、因时制宜,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治疗。在实际应用中,中医师除了关注患者的症状外,还要根据阴阳五行理论,结合气候和节气的变化,进行审因、辨证和选方。

例如,对于阳虚之病,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季,使用桂枝、附子、干姜等温热药材也不会使病情加重,反而能够帮助患者消除虚热。对于阴虚之病,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使用麦冬、生地、玄参等滋润药材也不会使病情恶化,反而能够改善患者的胃气和精神状态。

“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的观念在中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强调阴阳五行的变化与人体病理变化之间的联系。在临床实践中,这种观念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疾病和顽固性疾病。这些疾病往往与气候和节气的变化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冬至和夏至这两个节气,阴阳主气交替,更容易诱发疾病的发生。

因此,中医师在治疗这些疾病时,会特别关注气候和节气的变化,结合阴阳五行理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根据《内经》中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中医师会在不同的季节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之,中医辨证施治是一种以个体差异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它强调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结合阴阳五行理论,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能够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