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李木
两人快马加鞭,经过了三天三夜之后,终于来到了平古县城。
平古县城远不如丘司城庞大,居住的百姓也才只有十万余人。
两人走在街道上,看到这里的百姓面容枯黄,穿着也都是粗布麻衣。或许是太久没有换过衣服,导致身上散发出刺鼻的恶臭味。
走了不久之后,许秀才看到了一位老者在街上行乞。于是他买了两个包子递给了老者,并且向对方询问平古县城的事情。
老者拿着热腾腾的包子,激动的将自己知道的一切都告诉了许秀才。
老者名叫李木,他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可自从二十年前丘司城的城主,也就是贾知府接管了平古县城之后,就突然下令提高赋税。
这一行为引得平古县城的人不满,于是纷纷开始反抗,但后来县令亲自派官兵镇压,杀了数百人之后,就再也没有人敢正面反抗。
而他也就是因为无法承受这沉重的赋税,以至于家产也都卖光。
至于他的儿子,早就死在了那次镇压之中。
在平古县中,像他拥有这样经历的人并不少,大多数人都是因为无法承受这沉重的赋税才沦为乞丐。
而他还是运气不错,至少成为乞丐之后,还活到了现在。大多人成为乞丐之后,都无法度过那一年的冬天。
许秀才听完之后,看着冷清的街道,也瞬间明白了为何平古县城只有十万余人了。
接着他又去询问了几个乞丐之后,得到的回答与李木基本一致。
等他问完之后,也已经是日落之时。
天色渐暗,为了防止被盯上,两人便来到一间客栈住下。
季晓红由于太过疲惫,于是刚进房间就马上往床上躺去,而许秀才则是坐在床边,抬头看着天上的月亮。
“也不知道接下来会不会顺利。”他才轻叹一声。
突然他眉头一皱,随后冷声道:
“出来!”
他的声音也将季晓红叫醒。季晓红握紧长剑,警惕的看着门口。
片刻之后,一道人影出现在门口。
人影刚要伸手推开房门,可突然却停了下来,显然是在犹豫什么。
随后只听到人影轻叹一声后,便推开房门。
“是你!”许秀才看清了人影的模样后,顿时诧异道。
人影不是别人,正是李木。
此刻李木的神色有些复杂,推开房门之后却没有走进去。
今天对方还给了自己两个馒头,在他心里对许秀才的印象还算不错,但为了万民会,必须要多多留意!
他是万民会的一员,知道许秀才在打听万民会的事情,担心对方是贾府之人,于是他才悄悄过来,打算用迷魂药迷晕对方两人。
可还没等自己动手,就已经被发现了。
“抱歉,我只是来想要询问一些事情罢了。
既然二位正要入睡,那么老朽就不打扰二位。”李木讪笑一声。
“来都来了,何必急着走呢?难道万民会的人就是这么行事?”
李木闻言,心中顿时感到惊世骇俗,他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暴露,不过却依旧强装镇定:
“什么万民会?小兄弟可不要乱说,我真的就是过来问几句罢了。”
“哼,怪不得外界对于万民会骂声一片。原来万民会都是一群鼠辈!”
“休要胡说!”李木由于十分气愤,于是怒道。
说完之后,他才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于是只好承认自己就是万民会的一员。
也告诉了许秀才自己今晚过来的目的。
听完李木的讲述之后,许秀才的眉头才稍稍舒缓一些。
随后他突然一脸凝重的看着李牧:
“万民会真愿意反抗贾府,反抗知府?”
“知府让我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若是不反抗,难道就让我等引颈就戮,慢慢等死?”李木一想到儿子的死,便无法压制心中的怒火与怨气。
“贾知府与朝廷都是一丘之貉,你们若是对抗知府,那就是与朝廷作对。而你们,真敢与朝廷作对吗?”许秀才语气中透露出一丝轻蔑。
李木听完之后,没有生气,而是轻叹道:
“与朝廷作对和与知府作对有区别吗?不都是鸡蛋碰石头。
我等只不过想要有活下去的机会罢了,谁想让我们死,那便是我们的敌人。
至于朝廷与知府,在我们眼里并无区别。”
见李牧这么说,许秀才淡然一笑:
“若是我说有把握扳倒贾府和贾知府,你们可愿意助我一臂之力?”
“什么!”
李木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可当许秀才重复一遍之后,他顿时紧皱眉头。
在他沉思了片刻后,说道:
“此事事关重大,我需要回去与其他同僚商量一番。”
“慢走,不送。”
说罢,许秀才示意季晓红去关门。
待李木离去之后,季晓红突然问道:
“不多说几句吗?若是万民会的其他人不同意怎么办?”
许秀才轻轻摇头,淡然一笑:
“不必再说什么。若是他们真就如此草率同意,我都还不愿意他们加入起义军呢。”
季晓红有些疑惑,但见许秀才一副无所谓的模样,就知道他心中已有计划,于是她重新躺回了床上。
许秀才两人还算顺利,但另一边的蒋辉英可就没有这么好运了。
虽然蒋辉英在昨日就已经到达了耒阳县。
然而他却因为和官兵起了争执,官兵因为说不过他,于是便将他抓进了大牢。
已经被关在地牢一天的他并没有丝毫的愤怒,反而十分兴奋。
经过了一天的时间,他了解到这牢里关押着的犯人都是因为反抗贾知府才被关进来。
县令也十分同情他们,因此并没有做出什么严重的惩罚,而是让他们关在这里半月,半月之后,他们便能够回到原来的生活中。
然而即便是这样,还是会有人陆陆续续被抓进来,快要将大牢塞满,而且还有一些人已经是大牢的常客。
在月光的照耀下,大牢内并不是漆黑一片。
蒋辉英借着微弱的月光,看清了一些人的长相。
从穿着来看,大部分人都是寻常百姓,不过还有几位穿着长袍,显然是富家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