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少年7
高中的第一年,在对新环境的适应和对新事物的各种好奇中很快过去了,没有给二狗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
高二那一年就要分科了,要分成文理科。每个孩子都要选自己在哪个科。
这在一个高中生的学习生涯中,是一个重大事件,其重要性仅次于高考。
当年哥哥理所当然选的是理科。那二狗应该选什么科呢?
按照二狗的学习表现,她理应选文科。可是爸爸并不这么想。
爸爸和哥哥非常郑重地商量这件事儿。爸爸的逻辑是:
1,我们上高中,考大学是为了什么?为的是以后有个好的工作,好的收入;
2,如果你上的这一科,高考不容易考上,或者说考上了大学,以后毕业了不好找工作,那你还上什么大学?
3,所以学什么科,要看这一科以后好不好考上大学,以及考上大学毕业以后,工作好不好找;
4,从目前咱们县这几年的高考情况来看,上文科的人太多,竞争很厉害,不容易考上大学;
5,文科生即便考上了大学,分配的工作多半都是又回到了农村,当老师或者是其他不重要的工作,又累,工资还不高;
6,相反,理科的高考升学率比文科要高,毕业以后好找工作,分到工厂或其他科研部门,又不累,工资还高。
那时候流行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国家正在大规模地搞工业现代化建设,确实更需要理科方面的人才。
所以爸爸偏向于让二狗去学理科。哥哥也偏向于让二狗去学理科。
但是他们也知道,二狗的理化成绩一直很不理想。所以爸爸也很犹豫。
在那个年代,生存是第一重要的问题,而你擅长的,或者说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你连饭都吃不饱,还谈什么兴趣爱好。
二狗喜欢语文,喜欢英语,喜欢写作,所以她的语英成绩很好。但是这些能当饭吃吗?
如果学了文科以后,大学毕业又回到了县城,还要跟农民打交道。那学习,上大学有什么意义?
那时候,农民子弟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那就是要跳出农门,离开黄土地,到更好的环境中去生活。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民的生活太苦了。吃不饱穿不暖,工资十几年不涨。
工作生活的环境多少年都是那个样,破破烂烂没有变化。为什么?没有钱啊!
所以,作为农民的父辈们,很多勒紧裤腰带,想方设法让孩子去上学,为的就是摆脱农门,进入城市生活。
爸爸和哥哥讨论了半天也没个结果。最后是二狗自己定下来的:我去上理科。
二狗想:“虽然我不喜欢理化,但是以我这个多年的好学生的学习经验,我就不相信了,拿不上高分,拿个平均分,不拖我的后腿,我还是可以做到的。
学习是为了什么?首先为了生存,为了改善生存环境啊。
父母辛辛苦苦供我上高中,我要是上了文科,考不上大学,岂不是对不起他们?
假如我侥幸考上了大学,但毕业后不好找工作,或者说找到了工作,收入却很低,那岂不是更对不起他们?
不但以后帮不到他们,而且我自己也生活不好。
所以综合来讲,我只有上理科,先解决生存问题吧。
至于我喜欢的历史、地理和写作,那就等我工作以后,生活稳定下来了,生存问题解决了,自己再慢慢去学吧。”
二狗把自己想的这些给爸爸和哥哥娓娓道来。爸爸听完以后深深地叹了口气,说:“好吧,那就这样吧”。
就这样,二狗的学习去向一锤定音了。
分科后,二狗仍然在高二(2)班,这个班被定义成了理科,因为班上大部分同学都报了理科。
分科以后开始上课时,二狗发现原来的班上有的同学走了,也有新同学被分进来了。
新分来的同学当中,有一个同学渐渐对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影响了她整整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