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新办学堂
在户部尚书肃顺的建议下,张三正准备同意这个建议,很显然依然有人不同意。
但这次持反对意见的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几乎整个朝堂。
除了极少数几个了解张三心思的人没有反对,但他们也忧心忡忡,毕竟全民尚武和读书可都是一等一等的大事,危险程度甚至直逼造反,他们都清楚这其中的厉害。
“陛下,咱大清在建国之初,为了方便统治,那个时候就已经实行了全民禁武,后面又实行焚书坑儒,都是为了稳固尽心,铲除异己分子。”
“现在要开创由朝廷出钱,办理全民尚书,一旦全民开化,对于朝廷的统治绝对百害而无一利,读书人又不容易控制,思想问题最为棘手。”
“为了朝廷的统治,陛下慎重。”
“陛下,慎重。”
“臣等附议……”
其实他们担心统治是一个方面,最主要的问题却不是这个。说他们担心统治,还不如说是他们担心影响朝廷的统治后,进而会影响到他们的利益。
其实这个问题最害怕的还是读书人,尤其是这些文官,原本高高在上的他们,一旦朝廷花钱让老百姓全部免费读书,进士,那么,读书人将变得不再值钱,他们的地位就会受到严重威胁。
所以,现在导致一个局面就是,几乎全员都在反对。
张三露出那耐人寻味的笑脸,“是这个意思啊?也就是说读书人不容易控制,心不聚对吧?”
而后,张三将视线在所有文官身上绕了一圈,吓得大殿内几乎所有的文官身体一软。
“陛……陛下,尔等不是这个意思?”众人齐齐跪地求饶。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就那么简单几句话,就让皇帝将所有的锅丢到他们头,现在他们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他们总不能说是因为害怕影响他们的地位吧?那岂不是“尔等已有取死之道?”
“哈哈哈哈……众位爱卿,此事如何?”
“陛下圣明,户部尚书这个想法崇尚全民学习,咱华夏几千年的文明基石,都是以学为用。”
他们都在心里吐槽,能不行吗?能不同意吗?再不同意,估计又有谁的脑袋要搬家了,以前每朝每代都是以文人学士为核心,到了自己这一代,则是动不动就砍文人学士的脑袋,砍世家大族的脑袋。
不过他们想想也是,前朝那一堆文人世家,叛国投降者,几乎全部被当朝开国那几位皇帝给弄死了,可谓是吵架灭族,这是有历史“底蕴”的。
张三看着这些心口不一的人,也有些心烦气躁,不管做什么决策,都需要花费大量口舌去说服那些当官的,反而自己变成了说客。按常理来说,按常理来说,都是官员想办法出主意,皇帝拍板,到了他这里,则是反过来。
他感慨,当皇帝果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难怪古来那么多帝王,都在那年纪轻轻的时候死掉,这虽然主要是因为古代医疗水平有限,但与这又何尝没有关系呢?
他揉了揉眉心,示意众人安静。“朕知道尔等心里是怎么想的,也知道尔等在担心害怕什么,但是这件事必须这样决定,朕有朕的道理,不得不如此。现在大清面临世界前所未有之变局中,思变,则大清胜,不思变,则大清亡。”
“尔等看看从鸦片战争开始,大清面对敌人的船坚炮利,何曾赢过?你们在史书上又何曾见过如此神威的兵器?你们又何曾听过能够自动行走的船只?在此之前,你们又何曾知道除了大清之外还有各大不一样的人类种族?”
“你们不知道,因为你们狭隘,因为你们目光短浅,因为你们井底之蛙,不知天有多高远,因为你们不了解这个世界,你们不屑于去了解这个世界,所以大清被别人打到了家门口来,就算如此,尔等为了自己那一点蝇头小利,还想当亡国奴,想去投降当别人的裙下之臣,你们说你们贱与不贱?”
“你们都是读书人,哪怕你们这些武将也都饱读诗书,但你们何曾记得《礼记·大学》里所说的‘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其实你们都妄为读书人。”
“你们去看看英吉利、法兰西等国,为什么能够造就那么强大的工业体系,那么强大的经济体系,以及那么强大的舰船、火炮,那是因为教育,全民自由教育,所有人都享有读书的权利,只有所有人都有了知识,学识,他们才能够创造出新的事物,只有这样,国家、老百姓才能强盛。”
“还有,朕所说的教育,不是只读四书五经,而是真正的科学知识,四书五经固然重要,它能教化人类,懂得礼、艺、智、信,但它却不能创造出大炮、火车、蒸汽机以及火药这类东西。”
“尔等,到底懂不懂?现在正处于世界未有之变局中,不像以前,以梦寐众人的方式来统治国家,如果所有人都不懂知识,只靠你们这些当官的,谁能发明这些新鲜事物?谁能发明这些火器、大炮?谁去建造铁路?谁去造火车?是你恭亲王?还是你大学士去?又或者是你兵部尚书去?亦或是你内务府去?翰林院?”
听到他的话,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紧张兮兮的看着他,生怕一个呼吸深了,让他听到,让他们去。
“你看看你们,一天到晚,只知道这也怕,那也怕,这也反对,那也反对,敌人都打到家门口来了,你们也没有任何人能够拿出来一个章程,这么好的前程,敌人都直接送到家门口来了,你们也没有任何人能够接得住,那么要你们又有何用?朕看啊,这个科举制度,官员选拔制度也该彻底换一换了,一群尸位素餐的人。”
张三看着堂下众人,满眼都是失望。堂下众人看到他如此模样,感觉甚是陌生,以前的皇帝从来不会这样,动不动就发脾气,动不动就是做出一些让他们无法理解的事情,尤其是这些有违祖宗法度的事情。
“如果再让你们这样继续下去,那不只是大清要灭亡的问题,那是整个华夏都要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张三一想到前世一百多年屈辱历史,一想到前世后面的八国联军入侵,甲午战争,到最后抗日战争,身体就止不住的颤抖,如此愚昧的众人,如此目前短浅的朝堂,别人的船坚炮利都打到家门口来了,都送上门了,还在这里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这得是有多么的愚昧无知。
难怪能让一个女人给掌控了整个朝堂半个世纪,都有那么一群朝臣,换谁来都很是无力,如今张三也满眼都是无力感。
就这么一群人,希望他们能带着这个国家能走到什么样的高度?简直可笑,一群愚昧的人带着一群更加愚昧的人,去对抗现代化科技的西方列强,难怪后世蹉跎百年,无数先贤抛头颅、洒热血才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挽救回来。
就好比一百人在水里推着载满数万人的泰坦尼克号在前行,而船上的那些人还时不时的跳出一个反对者、投敌者,甚至有些人对水里推行的人还大打出手,想想那画面,就让人心如死灰。
这个国家被这儒家文化“禁锢”的时间太久,久到很多人都快忘记自己还是个人,久到所有人都不知道自己被“禁锢”,就像温水煮青蛙,青蛙到死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明明没有被禁锢,明明可以跳出那个温水,但由于“禁锢”的作用,他们最后将自己耗死。
如今的华夏就是现在这个样子,那么全民教育势必提上日程。
“还有,朕希望你们多为这个国家,这个朝廷以及老百姓多想想,怎么才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而不是整天想着去愚昧他们,去统治他们。这些,朕不需要你们做,他们生活好了,天下太平了,他们自然不会造反,自然也会拥护朝廷,造反都是被逼出来的。”
“还有就是,朕希望尔等做好分内的事情,想想自己分内之事哪里没有做好,哪里能够做得更好,多提意见,多多改进工作方式和效率,而不是天天来反对朕,朕要的是尔等在其位谋其职,多来问问朕这个方案行不行,而不是来反对朕,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得让朕来想办法,想解决方案,否则,朕要尔等何用?”
声如洪钟,令众人震耳发聩。
“自从朕发布土地改革、赋税改革后,貌似从来没有听到尔等的任何反馈,是不是以为朕什么都不知道?朕只是想让那些事情再飞一会儿,到时候朕才方便拿一些人祭旗,不要当朕的话是开玩笑,朕可是都提醒过尔等,圣旨既出,违令者死。”
一个死字,将所有人吓得魂不守舍,甚至有几人直接瘫软在地,屎尿齐流。
“来人,将众位瘫软倒地的大人送回府中好生休养。”
“尔等也不要想着逃走,既然朕敢在这里提醒尔等,敢让尔等回府休养,那么朕就有办法让尔等走不出京城。”张三这是要让所有人急剧害怕,精神折磨,杀鸡儆猴,让那些把他的圣旨当耳旁风的人好生看看,阳奉阴违,这就是下场。
“曾大人,你来说说,如果要开办学堂的话,该如何进行?”
曾国藩想了想,而后说道。“陛下,如果真的想要让所有老百姓都读书识字,那么必须以行政省、直隶州府为单位,每个行政省又以地方为单位,每个地方又以州县为单位,人口众多的乡镇,甚至是村里都可以开办学堂,所有愿意读书识字的孩童都可以自愿送孩子去书院,书院有衙门拨款新建和雇先生,其他日后慢慢完善。”
“但是,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孩子读书识字之后呢?如果读书识字对以后的生活没有好处,那么读书识字的意义也将消失,这样就会降低普通老百姓送孩子读书的积极性。”
“但,光是这些,孩子也无法去参加科举考试。”
张三是越来越欣赏曾国藩,这个上一世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才能、见识都不是一般人能比,比当前朝廷那些原本的满清八旗子弟官员强上太多,果然盛名之下无虚士。
“这个曾大人就不用操心,朕自有决断,你们只管书院的建立和先生的雇佣。”
张三看向户部尚书肃顺,“户部尚书,这件事既然是你提出来的,那就由你来操办,曾国藩大人和恭亲王协办,钱在你自己手上,需要直接上报找朕给你批,但你也要省着点花,毕竟大清还有很多地方要用到钱,尤其是现在大清疆土扩张了将近一倍有余,后面很多地方都要用钱。”
张三看向自重生以来都没有说过几句话的匡源,这个帝师,“帝师,这件事还需要您来替朕分担些事情,全国所有书院的先生都由帝师来负责选拔,选拔完,交由朕审批就好,先生的考核也由帝师主要负责。”
说完,张三转头看向杜瀚,眼神恶狠。“礼部右侍郎来协助帝师完成这件事,办好重重有赏,办不好,杜瀚你就归隐吧”。
杜瀚看到张三头来那有些凶恶的眼神,又想起之前皇帝对他的责骂,缩了缩脖子,躬身道。“陛下,臣遵旨。”
张三又继续看向兵部尚书,“兵部尚书,你需要安排各地守军保卫学堂的安全,不许教书先生以及孩童收到任何不法分子的伤害。其余各大小所有官员,全力在自己权利内配合此事,不得有误,违者,杀无赦。”
一句杀无赦,将所有官员惊出一身冷汗,他们怎么也没想到,皇帝居然下这么高的命令,这么重视学堂教育。
就这样,新建学堂这件事定了下来,教育—一切高科技之根基,虽然他无法改变上一世的任何事情,但既然老天爷他穿越到这个世界,那么他一定要将这一世华夏的面貌改变,为这一世的后世子孙做好一切铺垫。
这是一个穿越而来的后世子孙的呐喊,为上一世的百年屈辱呐喊,为这一世的百年曙光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