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如火如荼
“苏同志,我找政府那边的人谈妥了。”校长气喘吁吁地说。
苏秀秀一看就知道,他又是一有消息就立马赶回来的,身后还牵着一匹黑马,一路驰骋来到大棚建设基地。
“怎么样?”她有点紧张。
“领导同意了!”校长是特地回来告诉苏秀秀这个好消息的。
上头抓得紧,大西北这几年来都没建设出什么像样的成绩,拨下来的款都花在刀刃上,然而经济发展没有一点起效,民生不好,所以政府的压力也很大。
校长一边带着苏秀秀在田地里闲逛,一边给她解释道。
“按理来说这个事情还真不好办下来,咱们上头的人脑筋比较死,对于新的改革方式总是怀疑这怀疑那的,但我一说这是咱们学校苏秀秀同志提出来的法子,领导就犹豫了。”校长那叫一个自豪,自己学校里头出来这么一号厉害的人物,是爆出名字都能让政府领导高看一眼的地步。
“我们乌市毕竟作为省级城市,名号打响,但是一样这么穷,面子上多少有些过不去,所以这几年政府领导大力招收人才,可是不顶用,如今也是看到你的大棚建设似乎
办的还不错,才打算信你这么一回。”校长感慨万千。
苏秀秀问:“领导是觉得这是一场豪赌吧?”她猜都能猜到,毕竟要办这种,光两个技术人员不够,还得花钱从东边调动几个过来给农民们进行专业知识讲解,更何况还要包揽人家衣食住行的费用,不在西北待个一两年的还真难回去。
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政府愿意投入资金,苏秀秀就相信会有解决的办法。
所以一切的根源问题还是在于资金。
政府刚刚才给苏秀秀的大棚建设投入几万元,现在又要花钱在人才招聘和开设上,光是宣传造势和思想工作就要花费不小的精力。
“不过问题都解决了,领导们最后开了个大会,开了整整三个小时才决定下来,打算按照你的意见来做,毕竟你是推动项目的大股东,你的想法他们必须重视。”
校长给领导们说了苏秀秀的说法,因为大棚建设牵连到的不仅是土地问题,农民后期种植管理技术也事关重要,所以其实大棚建设和技术传授为一体,缺一不可。
苏秀秀朝着校长竖起大拇指:“你这么说就对了
!”
如此一来,领导们才会下定决心答应这个想法。
接下来几天时间里,政府接二连三地办法公告,号召广大农民们积极参加新开始的,进行系统规划,并且还有学习补贴,一堂课可以赚几块钱呢!
有了政策号召,先前十分排斥的农民们渐渐转变了态度,尤其是在有些人上完以后,反响很好,听得其他人更加心痒痒,想着,又可以学习技术充实自己,又有钱拿,何可而不为?
于是苏秀秀就看到了自己想看的一面。
大西北被带动起来,农民们积极学习技术,大棚建设如火如荼。
黄春连和刘丽梅是在政府颁布公告以后,才知道,原来苏秀秀在背地里和校长商量的事情竟然是这样的。
“秀秀,你的脑袋瓜子里到底装着些什么,为什么你可以想到这么多厉害的点子?”
刘丽梅立刻接嘴:“而且你还什么事情都能办成,你简直要成为我的偶像了!”
苏秀秀知道自己其实没有他们嘴上夸得那么厉害,这些事情能办成无非是环境使然,在大时代背景下,她顺应时代发展提出改革,自然会被领
导者所采纳。
没有人会不希望在浪潮中站稳脚跟。
苏秀秀现在走在田地里,可以看到两拨人。
一波人在田地里头插秧打桩,汗流浃背,另一拨人就在一旁的小帐篷里头听课,看技术人员如何进行合理密植的操作。
为了推动政府积极建设培训,苏秀秀也自掏腰包投资了一些设备,比如滴灌喷灌要用到的水管,还有开渠挖渠的人工费,成本费。
虽然短期内,苏秀秀这十几万块钱就如同泼出去的水一般,收不回来,没有任何收益,但是她自己知道,协同政府一起办,教导农民们更好地进行植物培育,最后在联通西北的公司进行销售,打通对外渠道,就可以一本万利。
“咱们西北优秀的企业也不少,只不过没想过要利用本地资源打通全国市场,现在有了温室大棚,我们就有了稳定的农产品供应,到时候可以和公司们合作,由农民提供定量的农产品,公司定期销售,稳定市场后,再提升知名度,如此一来形成一个闭环,咱们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利。”
苏秀秀的算盘打得好,说的校长目瞪口呆,脑海中千丝
万缕汇成一条线,他唯一的想法就是,此刻站在自己面前的女子简直如同神仙一般,什么都在她的计算和掌握之中。
“苏同志,我对你肃然起敬。”校长面色严肃地夸赞道。
看到比自己大了两轮的长辈如此说话,苏秀秀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摇摇手说:
“哪里有这么夸张?事情能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还是要辛苦校长四处奔波,联系政府里头的人牵桥搭线,总之每一个人的努力都不容小觑,这些环节中少了任何一个都不能成事,我不过是提出一点意见,让你们去实施罢了。”
看到苏秀秀如此谦虚,嚣张更加钦佩,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苏秀秀这样的心性,知道如何沉淀自己。
于是乎,就在苏秀秀的积极响应下,政府甚至再次给她颁发了一面锦旗。
黄春连和刘丽梅羡慕的口水直流,上头写着苏秀秀是推动西北建设发展的优秀人才,特此表彰等等字样。
拿着这面锦旗,苏秀秀更加有动力,看着大家伙逐渐忙活起来,加快速度进行大棚建设和技术学习,大西北似乎正走在飞黄腾达的路上。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