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勉强接受现实
“不要伤心了,妈妈还在,在远处我们还没找到的地方,我们都要好好地等她回来。”姜墨沉柔声安慰着孩子,然后将他抱到窗边,看向广阔的夜色穹隆。
到现在,天气终于转晴,月亮露出柔和的轮廓,为大地罩上一层深蓝。
距离姜家几十公里以外,一户简陋的渔民家中,一位五十多岁的妇女正借着月光补渔网。
月亮让她省了灯火的花费,也不会打扰房中正在睡觉的两位客人。
“啊——!”
可突如其来的一声尖叫,打破了屋中的宁谧,她忙放下手头的活去察看情况。
“怎么了?又做噩梦了吗?”
“李阿姨,我梦到我的孩子在哭,他在哭喊着找妈妈!”
冒着一头冷汗拉着眼前的妇人的,正是温诗诗。
“我得回去!我家里的人该着急了,我的宝宝还那么小!”温诗诗满目惊惶,不停念着。
“好了好了。”李阿姨抱住温诗诗,像拍孩子一样轻拍她的背,“再等两天,再等两天就有车子送你出去了,现在外头天那么黑,你还要顾着你肚子里的宝宝呀。”
“唔……吵死了。”床上睡着的另一个女人被吵到了,在半梦半醒间
嘟囔了一句,然后翻身继续睡。
李阿姨为她掖好了被子,抬头却看到温诗诗抱着被子缩到了床边,眼中尽是惊恐。
……
温诗诗和顾雨薇躺在一张床上,说出去绝对让人大跌眼镜高叫不可能,而这荒诞的一幕确实成了魔幻现实。
那日在海边,温诗诗看到车子急急向自己冲过来,知道避无可避,就自己主动跳下了海,所以她其实并没有被撞到,入水时还护住了肚子。
本来想第一时间由上岸抱平安,可随之落水的顾雨薇看到温诗诗还有余力逃脱,马上从车里游出来死死拽住她的脚。
顾雨薇抱着死志要跟温诗诗同归于尽,下了狠手死命将她向下拖,温诗诗挣扎了一会儿终于因为呛水和脱力,失去了意识。
在她以为要和她爱的人永远告别之际,醒来就已经是在这小渔村当中。
“捡到你们的时候小果把你护在怀里,她脑袋被礁石撞了,你却没怎么受伤,又都是年轻女孩子,我还以为你们是结伴出来,不小心掉进海里的,不是这样吗?”
李阿姨为温诗诗披上外套,她看到刚才温诗诗面对同屋室友的异常表现,提出了疑问,而她口中
的“小果”,便是顾雨薇。
海潮把她们带向了远处,顾雨薇的执念让她即使昏迷也没放开温诗诗,两人被一同冲到岸边,却也正因这样,顾雨薇帮温诗诗挡住了许多冲击碰撞。
李阿姨出海打渔的时候在岸边礁石堆发现的她们,一看还有呼吸,就忙叫乡亲把人抬到了她屋里。
先醒来的是顾雨薇,她因为头部的伤什么也想不起来了,李阿姨本想她醒了能问清前因后果,可面对的却像是一个完全空白的孩子。
问她叫什么,家住哪里,怎么出的事,和还躺着的那位是什么关系都一概不知。
李阿姨无法,只得暂时收留她,然后继续照顾着还昏迷不醒的温诗诗。
醒了的顾雨薇不记得自己的名字,但是不能没称呼,于是李阿姨给她临时起了名儿叫“小果”,说这是她们家里以前养过最漂亮的一只红金鱼。
顾雨薇也乐意用这个新名字叫她,时时跟着李阿姨忙前忙后,也负担起了照顾温诗诗的责任。
一天以后,温诗诗醒来,对眼前一切震惊不已,在李阿姨耐心地解释好久以后才勉强接受这个现实。
但她对顾雨薇的失忆依旧觉得非常不可
思议,问到她们的过去总是顾左右而言他。
现在,面对李阿姨再一次的询问,温诗诗平复了会儿心情后,僵硬地笑了笑,“我刚才做了噩梦觉得冷,所以把被子抱紧些。”
“是吗?我再去给你拿一床毯子,要不要先擦一下身子?可别着凉,肚子的孩子要紧。”
“不用麻烦了,您怎么那么晚还没睡?会熬坏眼睛的。”
“没事,我的身子我知道的,看夜色明天应该是个好天气,把渔网补补明天出去打渔,给你,还有你肚里这个补一补。”
夜已经深了,李阿姨也没再和温诗诗多聊,叮嘱她好好休息,为她盖好了杯子,合上门出去了。
温诗诗再无困意,往外挪了两步,背对着失忆的顾雨薇,开始想姜墨沉,安安还有家人朋友们,自己许久未归,不知道家中是怎样一番光景。
收留温诗诗和顾雨薇的小渔村十分偏远,只有十几户人家,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了,交通、信息都很闭塞。
温诗诗几乎一夜未眠,早早地又站到门口向远处眺望。
“又在想家人啦。放宽心,你没事就总能见到他们的”李阿姨站到温诗诗身边,向她递去一个热
腾腾的水煮鸡蛋。
“谢谢李阿姨,你和大壮也吃了吗?”
温诗诗用袖子包着手,接过鸡蛋,热烫的温度透过布料传过来,刚刚好暖手。
李阿姨对待温诗诗和顾雨薇当做女儿一般疼爱,她自己说喜欢姑娘,可惜没福气只养了一个粗粗笨笨的儿子,所以现在就当过女儿瘾了。
她知道温诗诗怀着孩子需要营养,而且天气冷,每天起来第一时间就是煮好白煮蛋给它温着,温诗诗起来洗漱后就把暖暖的鸡蛋交到她手里。
“我们都吃好了,你一人吃两人补,可不能马虎。看你眼下的乌青,今天又起那么早,昨天又没睡好吧?”
“我……还是想快点回家。”温诗诗低下头,揉着鸡蛋轻声说。
“能理解,谁家的女儿媳妇儿怀着孩子走丢了不慌的。也是我们这里太偏远了,连让你打电话报平安都办不到。”
李阿姨说的是事实,村子里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人,又没怎么接受过教育,仿佛一个世外桃源,完全与世隔绝。
和外头唯一的联系就是每周一趟的公交车,村民们可以去镇上赶集,卖点土产再买回些必要的生活用品,除此以外,完全自给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