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再生于明初 > 第97章:归档房

第97章:归档房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刘谨和刘诚兄弟二人闲来无事到村子里自家的工场闲逛,这里的两个工匠头赶紧跑过来伺候。

他们此来没有特定的目的,就是边走边看,有时候还问一两句。走着走着他们走到了一处房子门前,刘诚拉着刘谨的胳膊说:“大哥你看。”

刘谨顺着刘诚手指看到房门的上方挂着一块木头牌匾,牌子上刻着三个字:“归档房”。

刘谨不由得问:“归档房是什么意思?这里是干什么的?”

郎狗窝和谢十三互相看看,似乎是在商议谁来回答。在这儿他们两个是头。

最后由郎狗窝回答,他说道:“回大爷的话。每一次对产品改进过后都要在这里归档,所以我们俩就命人刻了个牌子挂上了。”

刘谨:“哦,是这样。二弟,咱们进去看看?”

工场里对产品建立档案的事刘家兄弟还是知道的,他们听刘璎说过。

刘诚:“好,早就听说过,还没见过,咱们进去看看吧。”

能建立档案就说明工匠里也有识字的人,否则怎么写档案呢?

这是一栋五间的房子,正中堂屋开门,左手两间安了房门并且有锁,右边门是开着的。他们进入右边的房间,里边是两间打通的,显得很敞亮。

室内有两张桌子,可是很冷清,只有一个人在桌子后面坐着。看着进来人了,他也认识,是刘家的家主来了,于是赶紧站起来躬身行礼,口说:“大爷好,二爷好!”

这个人看着很年轻,也就是20岁左右。

刘谨摆摆手,算是还礼的意思。并且说道:“我们随便看看,到你这里了,你给讲解一下这些文档都是如何归档的呢?”

刘诚也说了一句:“你贵姓大名?”

“哦,回二爷的话,小的免贵性

张名勤,叫张勤。”

刘谨:“哦,上过学吗?”

张勤:“上过一年多。”

刘谨:“你拿一份文档出来我们看看。”

张勤:“请问大爷要看那个?”

刘谨:“就独轮车的吧。”

张勤:“好,大爷、二爷请稍等。”

张勤拿着钥匙到西屋去了,谢十三说:“大爷、二爷请坐。”郎狗窝则拿出一套茶具,给两位主人倒茶。

坐下后刘诚问:“管理文档的就张勤一个人吗?”

郎狗窝说:“回二爷的话,我们文案不多,只一个人管就够了。这屋里有两张桌子,这边的一张桌子是我和谢十三使用,我们两个在需要办事的时候也在这个屋子里。”

就是说,这里也是工场的办事房,现代里叫办公室,古代叫签押房。一般地说,叫“签押房”的是官方衙门里正规场所,民间不能用这个名称,只能叫账房、书房之类的。

说话间张勤已经把文案拿过来了,刘谨兄弟在桌子上打开翻阅。

这是一份图文并茂的文案。是啊,技术上的问题没有图是说不清楚的,有了图则简单的文字就可以说明白。当然这里的图都是图画性质的,并不是现代里成比例的规范制图办法。刘璎的原则是实用,只要切实可用,则不必过分教条。

他们还注意到有的文案还有技术改进贡献者的名字和奖励的办法,有一次奖励多少的,也有规定在几年内按月发奖励的。这办法刘谨知道,也是他同意的。这当然是鼓励创新,类似于现代里的专利管理。

可是很多文案上没有贡献者名字,不用说,那都是刘璎的杰作,并且都是重要的改进,刘璎自己当然不需要这种奖励,也没必要记上自己的名字。

看着这些文案

刘诚若有所思,他对刘谨说:“大哥,建立这种文案的不止这一处吧?矿场那边还有水泥和焦炭,还有织布作坊,他们都有这种文案归档吗?”

刘谨答道:“矿场那边有,跟这里是一样的规矩,其他地方就没有了,比如织布作坊没有。”

刘诚说道:“大哥,我看这归档的办法很好,因此我有个建议:是不是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归档房,把这些档案都归拢到一起,各处需要归档的一律上报到归档房统一管理。这样就能让这些文案更安全,也统一规矩,便于管理。”

刘谨:“你说是要建立一个归档房?说具体点,你打算怎么办?”

刘诚说道:“我的想法是把归档房独立出来,另找个地方,建个小院子,就叫归档房,固定几个人去管,把现有的都归拢到一起。好处是这些档案更安全了,避免流失损坏。另一个好处是让档案统一格式,更规范标准。按现在的情况看,新的院子有十来个房间足够用了。如果大哥信得过我,这事就交给我好了,我一定能让它井井有条。”

刘诚还来个毛遂自荐,主动要管这个事,可见他看好档案管理,也十分上心。不过也可能是另外的原因,一个大男人整日无所事事,闲的难受,他这是不是找点事干,打发寂寞呢?但愿是前者。

他们兄弟间合计这件事,刘谨是不会跳过他儿子的,他知道这事璎儿最关心的,当然会听儿子的意见。

当刘璎知道后也深以为然。技术创新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为每一个重要的产品都建立了技术档案,研制和改进过程的每一步都记录在案,也都有专人负责。刘璎也预感到,随着新产品的增加

,涉及的面越来越大,档案就越来越多,为了便于管理,二叔的提议是必要的,也是及时的。这种机构就类似于现代企业里的技术档案管理。

大家都形成了共识,于是就决定在刘家宅院的旁边准备盖一处只有一进的很小的院子,定名为归档房。

此时到了秋收后,进入农闲时节,远在吴兴的商铺和此处的归档房都开始施工。

一个独立的部门总要有个人去主持,他二叔自告奋勇地承担刘璎自是不能说什么,可是他也有不大放心之处。管的都是新技术,是创新,那么主管者就要有创新精神,问题在于刘诚有吗?他是保守的还是创新的。

尽管有疑虑,刘璎也不能说不让二叔干,只有等等看了,希望他二叔能够管好。

……

刘家在巨浦镇有一个篾匠作坊,这个作坊很小,只有三个人,掌柜的是林三八,就是那个豁牙小林。把他安置在这里是有原因的。

他的身份是自由人,不是奴仆,而庄头刘德财的身份可是刘家的奴仆,就是奴隶。结合林三八自由人的身份,如果他留在刘德财的家里就尴尬了。

是否奴隶的身份与拥有的财产之间的关系绝对不是现代人认为的那样,刘德财与林三八比较就是最好的例子。如果不算刘家,在包家寨里刘德财绝对是头一号的地主加财主,可他是奴隶啊。林三八是自由人,可他一无所有。

刘德财家里可以使用丫鬟男仆,也就是拥有自己的奴隶。

呵呵,复杂了!奴隶还可以拥有自己的奴隶,在自己奴隶的面前他是主人,可面对这刘璎,刘德财就是奴隶。这关系有点复杂。

可林三八还是小雨的恩人呀!刘德财必须好好安置,于是当遇到机会

的时候,就派林三八做了小作坊的掌柜的。

不要以为刘德财的富足是特例,类似的,在包家寨种地的庄户中有两种人:有自由人也有刘家的奴隶。可是一般地说奴隶都要比自由民生活有保障,这是因为有主人为奴隶兜底,天灾人祸有主人家扛着。刘家的奴仆佃刘家的田要比自由民佃户条件优越,刘家把奴仆看做是自家人嘛。

……

林三八得到指令,让他打探这巨浦镇里一家姓徐的人家,说也是富有的乡绅,也是书香门第的人家。要打听的是这一家的基本情况,家风可好?还有就是他家的小姐人品如何?

来送信的被林三八留下来,说是明天就有消息可以带回去。

林三八不敢怠慢,马上就行动。他告诉两个伙计,今天篾匠铺关门,三个人都出去打探消息。他们打探消息的办法无非是找熟人问,或主动走访目标人家的左邻右舍。做篾匠的还有个办法就是上门揽活,能接触到对方家人。

林三八对他的伙计说:不管用什么办法,要的就是徐家的基本情况。

他们三人还是蛮努力的,到了晚上七嘴八舌的一汇总,徐家的情况就有了。徐家有两处房子、一处药铺、乡下有三个庄子,财产基本问清楚了。说是在邻里间的口风还不错,是知书达理的人家,也没听说他们有什么仇人。

至于徐家的女孩,外面知之甚少,都是一问三不知。是嘛,儒家文化对女人禁锢颇多,所谓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除非至亲的亲属谁能知道呢?

林三八办事利索,第二天一早,把信件交给来人,让他带回去。

看到徐家情况没有大的出入,老太太就准备动身亲自去巨浦镇相亲了。

——end——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