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汽灯
有了玻璃可以为苍龙号船上解决一些当务之急,这其中也包括照明灯、信号灯和点火盒子。
现在的船上只有一种灯,叫气死风灯,照明和信号都是它。这个灯作为发信号用明显亮度不够,可此时的人都司空见惯了,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可是刘璎就不会习以为常,他要发现问题,要设法改进,因为这都会影响战斗力。作为常识谁也不会否认通信对于军队的重要性吧?
给灯装上玻璃罩子当然很好,起码挂在船舱里会更明亮,同时对防火也有好处,避免把灯罩子点着了。
装个玻璃罩子仅仅是第一步,刘璎还会考虑通信用灯的亮度问题。
刘璎知道,在现代里,军舰上有两种简易的通信方式,一个是旗语,一个是灯语。
旗语就是一个信号兵两只手各拿一面旗子,按规定动作挥动,向远方传达信息。用这办法的不光是海军,陆军也用。而且不光现代里有旗语,古代也有,所谓的挥动令旗那就是旗语。
灯语是一个前方带盖子的探照灯,摇动把手,盖子一开一合,控制灯光一亮一灭,向远方传达信息。其信号原理就类似电报编码。
这些办法现代里还有使用的,但是越来越少了,那是因为通信方式越来越先进,这些老办法太笨,训练难度大。现代里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使用这些老办法。比如当需要无线电静默的时候,任何现代通信器材都必须关机,这种情况下就只能用旗语灯语了。
旗语好办,只要研究出来一套规律强,便于记忆的标准动作,做两面小旗子就可以了。因为旗语方法简单又实用,所以旗语的应用自古有之,区别是简单复杂而已。现代的旗语已经发
展到国际通用的情况了,那就是英文字母、数字等常用符号都有对应的旗语表达,于是挥动旗子就可以用英语通信。可以想象,汉语就难于表达了。此时刘璎若使用旗语就要下功夫自己编一套,难度也不小。
夜间看不到挥动的旗子,只能用灯语。先不说灯语的表达方式,首先需要有信号灯,灯的亮度要够,几里意外能看到,甚至几十里也能看到才好。灯的前面加个一开一合的盖子倒是没有难度。
对,首先要有信号灯,然后才能合计灯语。
陆地上可以派通信兵送信和传达命令,大海上不行,只能靠技术手段。
信号灯的实用性和可行性迫使刘璎去研究它,否则,将来自己的商船队就缺少通信的手段。
这时候没有电灯,如果有电灯就好办啦,功率越大灯泡就越亮。可是现在只能在油灯的基础上想办法,刘璎想到的就是后世俗话说的“汽灯”。
后世的五十年代里农村生产队夜间开大会,或者农村的草台班子演出,在台口上挂的那个灯,它就是汽灯。它的外形像马灯。
汽灯最关键的要点是使用压缩空气“吹”灯头,让火焰更炽烈,因而亮度更高。
由此可以知道,汽灯的技术要点有两个,一个是压缩空气,另一个是耐燃烧的“灯捻”。是啊,普通的灯捻一下子就烧光了怎么行?实际上它没有灯捻,而是一个耐火的小罩子,罩住火焰,发出强光。这个罩子就是灯捻。
按照这个原理刘璎开始设计。
装灯油的容器必须是一个密封的、耐压的金属盒子,可以打气增加压力,里边装上蜡油。使用的时候需要先加热底部,使蜡油熔化产生油蒸汽,点燃之后就不必加热
了,其自身的燃烧热量已经足够不断地产生油蒸汽。
装油的盒子可以打气,一个可以单向阀的气嘴,就类似于自行车车胎打气的气嘴。有专用的气筒子打气。油盒子内部有了压力,使蜡油的蒸汽能从油盒子上方的灯嘴处喷出,在石棉罩子里燃烧,产生白色耀眼的灯光。这白色的光芒是石棉罩子在高温下产生的。喷嘴处有机关可以控制火焰大小。
如果能够做出这样的灯,其亮度比老式风灯强得太多了,用它做信号灯的光源就可以传递到很远的地方。为增强亮度还可以加一个反光锅,就类似于手电筒照向前方一样。
为了发出一亮一灭的信号,再增加一套灵活开合的盖子,点亮灯后,摇动盖子就可以发出一闪一闪的信号了。
再说一遍,这个汽灯的关键之处有两点,一是有压缩空气的盒子,二是耐高温的石棉罩子。解决了这两点就有了高亮度的灯。
按照这样的构想,结合现在工匠所能达到的技术水平,刘璎画出汽灯的结构图,关键的地方加以文字说明。
做好准备,刘璎就找来心灵手巧的铜匠研究制造。
那个叫郎狗窝的是刘璎得用的匠人,他就是铜匠,首次制造动力锯的时候用的就是他,他也被带到福州来了,就在船场里干活。
刘璎对照着图纸给郎狗窝详细说明,问他能不能打造出来?
郎狗窝没立即回答,看着图琢磨。
刘璎是懂得制造技术的,知道难点在何处。他说道:“郎狗窝你看,这个装蜡油的盒子最难制作的是螺旋孔和盖子。盒子上有蜡油注入口、灯头处有出气口,还有打气的口,这几处都需要密封,灯头处还要能调整大小。这几处都需要螺旋
,你可有制造的办法?”
在现代有机械加工机床,做螺纹是非常初级的技术,甚至简单的不值一提,可是在一切都靠手工的古代却很难。
如果此时的工匠可有解决螺纹的办法,那么刘璎设想的望远镜也就有希望了。望远镜的调整焦距动作也需要螺纹。
所以刘璎问出这个问题后也很紧张,如果郎狗窝摇头干不了,真的就难办了。
没想到郎狗窝一点都没犹豫,开口就说:“回大少爷的话,能做,就是费工。”
听到郎狗窝这么痛快的回答,刘璎激动的差点想去拥抱他。费工算什么,只要能制造出来,可就解决了大问题。当然此时也没有拥抱的礼节,刘璎也不能那么冒失。
刘璎从前只是听说在古代早就有了加工螺纹的方法,但是他实在想象不出来是怎么做的。现在郎狗窝说他能做,刘璎也不便细问,也许这又是祖传的诀窍呢?祖传的技术是绝对不能告诉别人的,所以要提问就冒失了。只有等他做出来再看。
……
郎狗窝说能加工螺纹,这就让两大问题解决了一个,还有一个石棉罩子。这个活必须找纺织工,而且是手工编织的那种,就比如织毛衣。对于找纺织能手刘璎可是没有头绪,他只好找来吴志友,让他去寻找。
吴志友现在是福建这边商铺作坊的管理者,是大掌柜的,是接替展七雄职务的人。
吴志友说:“大少爷,咱们福建这边没有织布作坊啊,那里会有织娘?”
刘璎:“哦,我倒是忘了这事。不过这边很多城镇你都熟悉,咱家的铺子也多,人多好办事,你让各处的伙计工匠都想办法找,总能找到吧?记住,我要手艺好的,最好是织过石棉的。”
吴志友不敢再推脱,连声说:“是,是。我马上去找。”
石棉是天然形成具有纤维状的矿物,它也有很多种类。因为它的特殊形状,古人早知道,并且懂得区别不同的种类,也有应用。古代很早就有石棉织物,因为它不怕火烧,所以有它个别称叫“火浣布”(浣,读音换,是洗的意思)。“火浣布”就是用火来洗的布。
既然早就有人拿它织布,那么织个灯罩应该不是了不起的难题。
福州就是个大城市,人多行业也多,三天后吴志友还是找来一个织娘。刘璎当面交代,告诉织娘石棉罩子是个什么样,有哪些是重要之处,让她织几个试试看。
不过有个常识还是要知道的:石棉纤维对肺部和胸腔有危害,它的细小纤维如果吸入肺里是有害的。正是这个原因,刘璎对吴志友说:要求接触石棉的人都要戴口罩,做防护。此时没有口罩,那就是一块布兜着口鼻。
对于罩着口鼻的要求吴志友不懂,那织娘更不会懂得,不过织娘知道,自己受人雇用也要听东家的,所以她也不敢说什么。
刘璎还反复强调:戴口罩是强制性的,谁不戴口罩就处罚。有些人是不懂道理的,明明告诉他是为了健康,可是有人就是不信,有什么办法?只能处罚。
对于石棉纱罩刘璎还有个后手,如果一旦失败,还可以去买白金,就是金属铂,它具有抗高温的性能。不过价格可就贵了。但是此时买白金还有另外的难题:那就是此时的人们还不知道有白金!自然界中事实存在有白金,可是数量太少,人们就是见到了也会误认为那是白银。
这是插话,还是等着织娘织出来在看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