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秦童子军 > 第 202 章 士子回栎阳

第 202 章 士子回栎阳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第202章士子回栎阳

三个月时间对于历史长河来说,就是一粒微尘。对于游学的士子们来说,就是人生的一段经历。

而对于秦国,对于几百万的秦国人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三个月!

几十名各国学子,在三个月的时间内,走遍了秦国各地。其中有受不了的,选择东出离开了秦国。可是还是有一部分选择回到了栎阳!

这些士子有的选择滞留在秦国的各个县衙,翻看各种书简。思考自己的治秦对策,只有极少的一部分选择去了远一点的山区深入到百姓中间,了解秦国的底层。但是这些人也没有太过深入,几乎是出去几天之后,就回到了出发的县衙。还在那叫苦不迭,这也让很多的县衙,对这些士子不看好!

当然,这其中的奇人也不是没有,其中那名当初问秦孝公用哪家学派思想治国的士子王试,就选择了遍访秦国中部各县。每到一地,都是认真的查访。

虽然没有卫鞅这么彻底,但是也算是难得的人才!秦孝公在王宫中收到一份份的情报,对这个王试,倒是有些上心了!

景监虽然知道姚卫国的千人队就在士子们的周围,但是还是不停的用自己的渠道去掌握士子们的情况!

只是让他失望的是,一直都没有卫鞅的消息,顺带着连姚卫国等人的消息也是一直处于封闭状态。这让景监非常的着急,生怕中途有什么意外发生。

三月快到之时,招贤馆又变得热闹起来,还有几十名士子在招贤馆内思考着自己的对策,讨论在秦国的所见所闻。

剩下的这些人,虽然对秦国的贫穷有了很大的认识,但是他们还是愿意留在秦国。希望秦君能给自己一个好一点的职务!

对治国的对策,也比较上心。景监又如三个月之前那样忙碌起来,时不时的跑到招贤馆,询问卫鞅等人的下落,看望各国士子。

这天,景监来到负责登记的小吏面前:“今天,还有多少人没有到招贤馆报道?”

小吏看着一个个被划掉的名字,卫鞅的名字赫然还在书简之上。于是恭敬的回答:“大人,到目前为止。除了那些离开秦国的士子之外,能回来的基本都已经回来了!只是还有这个

叫卫鞅的士子,到目前也没有收到他任何的消息!也不知道是否离开了秦国,还是说有什么意外!”

出意外?有姚卫国他们亲自保护,景监从来都不怀疑,说离开秦国?那也是不可能。要是卫鞅离开了秦国,那姚卫国还不早就回到了栎阳,何苦到了现在还没有半点的消息。

想到这些,景监才对小吏说到:“好了,既然这样,那你记得注意这个卫先生的情况,到了栎阳马上通知我!”

“诺!”小吏大声回答。

景监虽然心里着急,可是却没有再纠缠。而是离开招贤馆,准备向秦孝公汇报现在的情况!

与此同时栎阳城外一名面目黑瘦,身穿破衣烂衫的男子,带着两名同样不堪的女孩出现在了城门边上!

这三人自然就是卫鞅和窦狐儿三人了!当初,离开了小狐儿的村庄之后,卫鞅按照自己所说的一样,先是南下去了武关,岐关等地,然后再北上。等于是绕着秦国走了一圈,每到一地他也没有进入当地的县衙。所以景监就没有收到任何的消息。

三人在城门看了一下,就向城内走去。此时的卫鞅,一身的破烂,早就没有了之前的风采,倒是有一些像流浪的难民。

本来,姚卫国他们在路途是可以提供帮助的,但是卫鞅却坚决自己要像苦行憎一样,走完全程。这下可是苦了窦狐儿和小狐儿。搞的自己现在像个乞丐一样。

门口的秦国士兵,在三人出现之后就已经注意到了。看到他们向城门走来,马上有人上来拦住:“秦国国都,不允许难民进入!你们还是哪里来的,就回哪里去吧!”

卫鞅就要表明自己的身份,姚卫国他们却是冲了出来,赢玉公主直接呵斥:“你们这是干什么?没看到吗?这是士子卫鞅。乃是奉命在我秦国各地查访。你们怎能如此无礼!”

姚卫国的面貌守城的士兵还是有些记忆的。毕竟姚卫国经常在城门附近跑来跑去。所以其中一人疑惑的问到:“您是?姚千夫长?”

姚卫国笑到:“原来大哥认识我?那就快点放先生进去吧!几个月来,先生可是没休息好!”

“卫国,你小子怎么在这?穿的这么破烂?”就在士兵要让他们进

城的时候。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响起!

姚卫国抬头一看,正是车英!车英现在负责栎阳城内四门的安全。今天刚好在城门巡视,看到了姚卫国他们一个个身穿普通百姓的衣服,还有满身的泥。就直接喊出了声!姚卫国急忙行礼:“原来是车将军,呵呵。我们正好执行任务。这不刚回到咸阳城嘛!”

车英点头:“你小子,有时间咱们好好聚聚!既然你们忙,那就赶快进城吧!”

赢玉公主的脸上也有些花,所以车英居然在第一时间没有认出来。看到他们寒暄完毕之后,赢玉公主才说到:“我们还是快些进城吧!”

这下,车英才发现,原来在旁边还有赢玉公主。马上行礼:“参见公主!”

赢玉公主只是摆摆手,然后就向栎阳城内走去。姚卫国他们也只得跟上。

进了城门,卫鞅向大家行礼:“一路上来,多谢诸位的暗中保护。不过现在卫鞅还有些私事要处理。就此别过!”便拉着小狐儿直接向白赢的酒楼走去。

姚卫国看向赢玉公主:“公主,现在末将就送您回去。”

赢玉公主摆手:“不必了!你们自己回营吧!”说完,径直一个人向王宫方向走去。就剩下姚卫国等人,窦临武知道姚卫国还要先回军营,还要向秦君汇报情况。所以也很知趣的说到:“卫国,那你忙吧!我和狐儿先回家了!”

窦狐儿和窦临武也向着姚卫国家里走去。

剩下姚卫国和十几名秦军将士,姚卫国下令:“全体,回军营!”一队士兵,向着栎阳城外跑去。

卫鞅走在去白赢酒楼的路上,在思考自己的治秦之策该如何写!卫鞅走过了秦国的山山水水,对秦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加上之前自己的阅历,他知道秦国要做的是要大变!如果向其他诸侯一样,不会取得什么成绩的!反而浪费了自己的时间。

想要在秦国变法,晋见秦君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如何让秦君对自己另眼相看,必须非常的谨慎。有姚卫国他们的推荐,顶多也就是让秦君对自己有个印象而已,如果自己不争气,在秦国还是很难有很大的作为!

秦国求贤,秦君求贤的决心,卫鞅不会有半点的怀疑,

但是真正的治国。可不是有诚心就可以的,这里面牵扯到一国之君对治国方略的选择,对哪家思想的支持。

战国以来,各家学派对于治国的理念,那是千奇百怪,让人选择的就有什么王道治国,墨家治国,法家治国,儒家治国,道家治国等等。

其中,王道治国,就是延续了夏,商,周三朝的主流。就连现在,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就还有很多和王道共同之处。王道虽然在春秋战国中,开始衰落,但是现在很多的君王为了制造一种天下太平,君王仁义的假象。也会支持这种治国思想。

在山东诸国中,虽然很多诸侯都在叫着要变法,可是或多或少的都能看到王道思想的影子。既然山东诸国都是这样,那么在西方呢?在秦国呢?秦君会不会和其他的诸侯一样,赞成使用王道治国?毕竟秦国曾经辉煌过,而其辉煌的根本,就是秦穆公任用了百里奚进行王道变革。以至于秦穆公有了和山东诸侯争强的资本!

秦穆公一直都是秦国人心中的骄傲,那么他所确立的王道治国,也有可能就是历代君王治国的榜样。毕竟,都是他的子孙,到了现在的秦军君,如果还是坚持王道治国,那也是无可非议的!

还有现在实力渐长的儒家,想到儒家,卫鞅摇了摇头!他相信秦君绝不会选择。儒家是山东学派中最蔑视秦国的一个学派,儒家士子也不会入秦,这次所有入秦士子中,就没有一个是属于儒家的,就可以看出秦国和儒家。不会有任何的火花擦出来。儒家的仁政、礼制等思想,在秦国根本就行不通。从现在上大夫甘龙日渐缩小的权利,就可以看出来。儒家在秦国影响的缩小。

墨家思想,秦国也不会接受,所谓的兼爱非攻,秦国可是没有消停过,怎么可能放下武器不去战斗,就算他们愿意。其他的诸侯,北方的部落,西方的戎狄都不会愿意的。最后就是自己的法家了!

法家思想,提倡想要强国,就必须变法。而变法已经成了天下大事,所有的诸侯莫不是都在讨论变法。而变法就必须要推行法家的理念。

这是一个很残酷,很现实的问题。不但考验变法者的能力,也考验

国君变法的决心。如果决心不定,那就只能像魏国,楚国一样了!只是现在卫鞅有些担心,秦君对法家熟悉还是陌生?是否愿意用法家之人变法!

秦君能不能与自己共同进退,同心同德。如果秦君不能,那留在秦国,法令就难以统一,变法就是个笑话。各国的变法无不是充满了荆棘,无不是一路的鲜血。各种势力的阻挠和排挤,各家学派的声讨。倒是一个巨大的阻碍!

申不害在韩国变法,虽然面上风光,可是实际上已经掀起了一片的血雨腥风。而实际上,申不害的变法,只是整顿吏治,还没有触及真正的根本。

到了卫鞅这里,遇见像秦国这样一个已经病入膏肓的诸侯,普通的变法已经没有任何的作用!要变,就得是大变,就得是伤筋动骨的大变。只有采用最为强硬的法制,才能改变秦国百姓的现状。

一旦进行变法,完全可以想象,必定是地动山摇,排山倒海的大地震。卫鞅需要的,就是一个和自己同行同得,力挽狂澜的君上。如果遇不到这样的君上,那就不能再说强国!秦孝公在寻找治国的大才,卫鞅又何尝不是在寻找一位胸怀大志,相遇相知的秦君呢!所以,卫鞅不能轻易的就把自己的理念给说了出去,他也需要试探,对秦君的试探。

如果秦君的表现不能让自己满意,那么卫鞅就会毫不犹豫的离开秦国!相信到了那个时候,就算是姚卫国他们如何挽留,都无济于事!

走在路上,卫鞅正想着自己的事情。小狐儿突然说到:“大哥,就是前面的酒楼吗?好大啊!以前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酒楼!”

在小狐儿的提醒中,卫鞅才回过神来,向前看去。的确已经到了白赢的酒楼。也难怪小狐儿惊讶,此前他一直都是在村子里面未曾出过远门,猛然见到这么好的酒楼。自然是高兴的!

在酒楼的大门旁边,哑巴武士正笑眯眯的看着卫鞅,显然是已经认出了他的模样,有些不可置信的憨笑!

卫鞅微笑:“不错,小狐儿,以后你就待在这了!这酒楼的老板,是我的朋友!走,咱们这就进去!”说着,卫鞅就向哑巴武士走去,小狐儿则是紧紧的跟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