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新顺国新经济(下)
有了支持,王三又跟下边洽谈一二,就发了旨意。
接着制度开始酝酿。
新顺二年,四月初八,距离小满也没剩下几天了。
王三一如往常从睡梦中醒来,从燥热中醒来,身边这婆娘睡姿很差,勾搭他脖子难受。
掀开她的手,王三伸了个懒腰。
外边侍候着的一个老太监听到动静,赶紧推门进来。
侍女跟着进来,帮着王三更衣。
汉人的袍服就是有一点最不好,穿戴麻烦。
如果自己一个人穿戴的话,所需要耗费的时间还是比较多。
洗漱完毕之后,王三来到餐桌,随手取来边上的架子。
上边放着的赫然是最新一期的《大顺周报》。
大顺周报发行了一个多月,现在已经是第五期。
第五期的报纸上写着新顺国最新的政策调整。
第一页上写的是,新顺国债券交易通稿。
从今年五月初一开始,陕西境内各个县,将统一委托陕西开发银行开设债券交易市场。
债券市场化,也是整个新顺国金融设计的重要一环。
更是给追随他一起闹革命的人和未来可能跟着他一起闹革命的人,看到利益导向的事情。
理想属于崇高,现实属于利益。
在这个教化不昌的时代,王三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的引导世人知道,天下应该怎么争夺。
而且最重要的是,中国铸币权不在新顺国的手中,也不在大明的手中。
因为中国不是产银国,一旦如同历史上,西班牙内乱,墨西哥白银不产了,大明就会猛地少了一大笔收入,然后通缩,活活把自己给穷死。
总之,为了防止这样的意外出现,王三索性现在就开始安排。
按照债券交易规则。
首先,所有人持有的债券中,只有税额债券可以发卖,标额债券依旧是持有者通用,不可交易,而且售卖不用在意自己的户头,只要持票,实名,就能买卖。
其次,想要参与其中购买的,就需要在本县持有总价值超过一百两的债券,或者在本县银行的存折内存有五十两现银,又或者是公司户头,并且年流水达到三十两以上。
也就是说,交易债券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更多是无缘。
当然,未来等股票市场上线之后,债券市场的门槛就可以下放了。
新顺国的金融系统,并不是对标新华设立的,而是对标米国设计的。
毕竟只要统一中国,哪怕是有几千万人口,王三的政权,依旧是世界第一列强,主导全世界半壁的经济,足够效仿米国,开始玩金融市场那一套了。
第三,则是关于债券置换的相关问题。因为债券是随军征伐的时候发出去的奖励,那么必然会导致很多地方的债券持有者过于分散。
于是王三这边开启了一套为期十年的省级债券统合交易规则。
允许债券持有者,可以向更高级的债券市场兑换或者出售债券,价格随市场而定。
比如,现在发行的债券是以县为单位,那么接下来你可以通过将手中的债券出清给府,或者省,有府、省的债券市场直接按照你们的市场吃下来。
给你承兑省级债券,然后你以后直接安排人来省、府承兑就可以。
当然,也可以委托更一个层级的承兑,但这个需要支付手续费。
这一整套规则打下来,外边估计要翻天。
不过王三并不在意,债券市场本身就需要依托现实来折腾,想要文武官员将目光从土地上挪开,就必须创造一个更大更有想象力的利益空间。
而债券的交易以及之后的股票交易,也可以弄出来。
接下来就是以州县、府为单位的衙门交易,然后更进一步获得下属州县、府的债券分红。
如果想要操弄自己治下的债券强买强卖,那就别怪别的省府通过收购你的债券,来对你进行更大规模的分红博弈了。
而且,想要通过压榨百姓,百姓也会逃走,毕竟王三这边是允许百姓迁徙的。
那么不想资不抵债,就得把税金用在更合适的地方,否则就等着被贬吧。
看到这里王三翻到下一页,就是关于成立县级、州级、府级公司的规划,要在战略物资之外,鼓励本地成立公办企业,或者私人公司的税收减免。
当然,必要的监督机构也得设立,比如新顺国虽然是设省的,但三司机构仍然保留,其中布政司就需要增设相关的道台衙门,专门负责规划省内的资产配置。
设立出来的公办企业,将会跟债券、教育、房价等等挂钩,然后王三这边需要评估审核,确定每年给陕西通过几个项目,发行对应的债券,支撑他们建设,将未来的钱挪到现在来。
王三已经开始玩一种很新的印钞模式。
不过为了保证债券的价值,除了交易之外,票证的价值仍然保留。
资源有限,王三也没取消票证,还是谁持有债券,谁就能领取票证。
一些东西,需要贴票才能买,比如新麦,新米什么的。
接着,王三将中枢国营的公司、农场福利待遇提升一点,多给麾下的职工发一些票证,让他们隔三差五可以吃点好的。
隔壁人看了都羡慕哭了,很多人抢着要进来干活。
县州府想要留住人才,就得想办法提高待遇,有钱的大府,比如西安府,就会提高待遇,然后跟国营厂抢人,要么就是稍微一点,拉拢一些不上不下的人。
这样一来,其他稍微次一点的,或者想要赚钱的商贾,就得想办法做高利润产业,或者去参与债券的购置。
买债券,得票证,才能支撑起麾下人才的去留。
想来不用多久,陕西开发银行也会因此收储大量资金,那么新一轮的贷款,委托债券发行也就能弄起来了。
反正在王三看来,只要资金投入地面变成实体资产,横竖新顺国都不会亏。
“哧溜。”王三吃完早饭。
放下报纸,闭着眼休息了一下,餐盘被撤走,他才又拿起来看了一会儿。
等差不多了,这才出发去办公。